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傾城之戀》心得(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8W

《傾城之戀》心得(多篇)

《傾城之戀》心得1

四十年代背景下所生存的女人處於一個十分矛盾的的境地。整個社會和時代都在喧囂和沸騰着,充斥着革命、民主、平等,渴望得到自由,進行自我盤涅與精神啟蒙。於是在不斷變換的法律和一直流傳、亙古不變的天理人情、三綱五常之間,最“裏外不是人”的便是那個時代的女人了。

書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蘇便處於這樣的境地。一方面,她出嫁是依家族意思,儘管她是小姐但同時她是女人,在家從父, 她對這段婚姻沒有質疑和選擇的權利。但另一方面,她通過法律途徑成功離掉這段不盡人意的婚姻,卻大多是受個人生存所迫——家暴以及天時地利(社會背景)的優勢。於是,她得以在夾縫中生存。

也許在很早的純真少女時代,她也有過對愛情的一絲幻想,但也早已在倫理中被泯滅了吧。所以她覺得愛情不過是一面鏡子而已,具有鏡子所具有的一切特徵:易碎、冰冷、虛幻。始終有一層若有若無的東西橫亙在愛情面前,就像人能看見鏡中之景卻無法真實觸摸到鏡中之意象。所以她選擇了更真實可靠的物質安穩,所以她不斷地與範柳原在兩地周旋,希望做他的妻,她便有了經濟的依靠和現實的安穩。多麼卑微、渺小的願望——但這就是她的生存之戰,在六親不靠的境遇下,她不得不為自己而戰,除了孤注一擲外,還有別的出路嗎?

可大抵這般鋒利地扎進心底的故事,釋卷之後總還是需要一段時間去緩衝,去沉澱,才能讓人想明白些東西。

這個故事看似是張愛玲唯一的一部結局圓滿的小説,實則不然。這個結局,看似温情,實則揪心,甚至比《半生緣》裏兩人十八年後再見時的那樣百爪撓心的錯過還更讓人喘不過氣,情感的宣泄雖不如半生緣那般強烈,卻像一縷孤魂一般無時無刻不纏繞着你。他們在一起了,是的,“那一瞬間的理解,足夠他們和諧的生活個十年八年”。可這之後呢?兩個這樣的人,如何才能走的長遠。

白流蘇的愛是從冰冷的算計開始的,或者説,她的愛不過只是在精密的計算之上浮了一層輕薄的好感而已。如果範柳原一無所有,那麼她根本就不會正眼看他一眼,因為現在的她急切地索求着的是脱離出那個骯髒腐朽的白公館的機會。諷刺的是,她想要範柳原的愛,可那個月夜他打來電話的時候,她根本就不敢相信那是他,不敢相信他真的愛上她。在白公館那樣一個典型的封建大家庭裏出生的流蘇,自我或許早就被完全吞噬,所餘下的不過是求生的本能。她想要吸引別人,靠的不過是操縱人心的手段和虛有其表的外殼,可有些東西是隻能用心來換的。説到底,她想要他的愛,不過是想要成為他的妻子。

《傾城之戀》心得2

傾城之戀》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卻是在講述一段不美的愛情,題目表面上流淌着的詩意,在故事中被男女主人公之間的算計和現實衝得蕩然無存。白流蘇所要的無非是“經濟上的安全”和一張長期的飯票,而範柳原的計劃是要流蘇做情婦而不是妻子。

書裏面最看不慣的就是流蘇哥哥嫂嫂對流蘇的態度,有點可恨,不過也有點同情他們。

今天看完了《傾城之戀》,這應該是張愛玲的書裏面為數不多的一本不是以悲局收場的吧!!!看完這本書,我才真正知道《傾城之戀》是什麼意思,就我理解的意思是:“白流蘇與範柳原的戀情是以整個城市的炸燬所換來的。”嘿,這只是我自己所看到的表面的,有點膚淺,但沒辦法,我也不過就是一膚淺的人,悟出來的道理又能高深到哪裏去呢,是吧!哈!我很喜歡書裏面的文字,如果要我説出好在哪裏我又説不出來,就是覺得好、覺得喜歡。。書裏面有幾句話是這樣説的,柳原説:“這一炸,炸斷了多少故事的尾巴,”白流蘇説:“炸死了你,我的故事該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着呢!!”我很喜歡這兩句話。

之前看亦舒的書比較多,後來聽人説張愛玲的書很好,尤其是《傾城之戀》與《金鎖記》這兩本書是女人最該看的書。只是她的書大多都是以悲局收場,也聽過張愛玲的一些事,我總以為她的書都是以悲局收場跟她自己的遭遇有關。

這就是為什麼如今戀愛的雙方更多的是考慮工作、住房、存款等現實的經濟問題,愛情逐漸被商業化,更像一場交易。是啊,作為老百姓你首先要考慮的是生存,沒有了經濟基礎,精神層面上的愛情是那麼的蒼白、無力,甚至是不切實際,一如小説中那蒼白、模糊的月光。

《傾城之戀》心得3

些女子穿起華美的袍子,站在舊時光的影子裏輕輕地畫起一道濃眉。綠色和紅色交錯的燈光,暗暗地灑落,幻美的生活之後,人去樓空。

——題記

有人説,張愛玲小説的底色是:荒涼。

她喜愛寫那些舊上海的故事。紅男綠女,他們以為生活會變得很好,於是做着悽苦的事情。慢慢的,時刻只是成為了一種虛幻,女生開始習慣把眉毛濃黑,塗上硃紅的脣膏,深色的胭脂,以為那樣,就能夠把眼淚掩藏。

讀張愛玲的小説,就像在聽一個很近很靈動的故事,她自己是説,我的作品,舊派的人看了覺得還簡單,但是嫌它不夠舒服;新派的人看了覺得還有些意思,但是嫌它不夠嚴肅。她總是喜愛在作品裏提到胡琴,只是某個也許只出場一次的人物,在某個角落嘶啞嘶啞地拉着它,在某個需要他的時候。就像故事的調子,沒有什麼起伏,卻是兩個相愛的人慢慢地靠近或者慢慢地疏遠,回到人本身的寂寞,然後又回到模式化的生活中。

張愛玲以前説過:回憶總是令人惆悵的,過去的完美只會使人感到一切都已經完了,而過去的煩惱,只會使人再度煩惱。記得我在看《半生緣》的時候,故事的開始就是,“……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載都好象是指顧間的事。但是對於年輕人,三年五載就能夠是一生一世……”她的小説總是一份感情從不能自己到慢慢沉澱的過程,讓人覺得有些微微的苦澀,而其實那些人還在我們的生活中,他們只是更換了名字,卻重複着相同的故事。

荒涼是正因繁華之後的落空,正如寂寞的女子內心總是一片為開墾的荒蕪,而張愛玲正是把它拿捏得很恰當。我們總聽見人們稱讚她有才華而不是偉大,大概也正正因她只是把故事講給愛聽的人。正因張愛玲也説過,生活是一件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蝨子。因此她的小説女主角總是穿着不一樣的旗袍出場,也暗示她們隱隱相同的人生和命運,外表的美麗內心的空虛。她的作品總是看上去很華麗卻是很安靜的調子在講述一個很普通的故事,讀完之後才會恍然,原來張愛玲是這樣一個人,這樣一個女子。

泛黃的照片中,那個女子很安靜地望向遠方或者只是平靜地看着。原來所謂的才華也但是是比平常人更多一份恬靜,更多一些對命運的追問。喜愛在小説裏開始把眼淚掩藏,慢慢的,眼淚就像手裏的沙子,慢慢地滑落,然後是肆無忌憚的崩潰。我們就被她輕易地被帶回到舊時光中,或許快樂或許悲傷。

愛上張愛玲的文字,如同傾城之戀,只是那一剎那的時刻。而她的故事,正如一首安靜悠長的歌,不會落空,正因任何時候都需要這樣一首歌。不一樣的人,唱出不一樣的味道。

也正如李碧華所説,文壇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這樣的女子。

《傾城之戀》心得4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寫於1943年的上海,這本書似乎和教學沒有太大關聯,但是,我之因此寫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其實是個人覺得這本書的文學價值有,而此刻的社會對於文學的美感似乎不太去重視,讓我覺得其實在看一些教條式的書籍後,就應也要再回味一下中國文學之美。雖然,這是屬於白話式的小説,但不可否認,張愛玲在人性上細膩與別出心裁的刻畫與時代好處有其可讀性,否則也不會造成一股風潮及許多人潛心的研究。從大學時期我就愛看張愛玲的書,並偶爾會回味一下,她的作品對我的確是造成不小的影響,尤其是在對文學的欣賞與感動方面,而她對於人性(尤其是對女性)的深入分析,在當時也帶給我不少的衝擊。以下就這篇傾城之戀,它的創作背景作一簡單説:張愛玲出生於封建式的望族家庭,她的生活便是成長在父權制度底下,1943年,就是很接近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那時候很多中國地區陷入戰爭的局面,但是上海沒有,這時候的張愛玲就是在上海,遠離這種戰局,也讓她有機會去回顧中國社會的父權真相,更使她有機會能夠暫時避開父權的支配,那傾城之戀就是在這種恍如切斷心理的狀態下釀造產生的。

故事大綱是:女主角是白流蘇,男主角是範柳原,白流蘇是個離了婚的女生,她在守舊的白公館裏沒有地位,之後為了替自己爭一口氣,白流蘇便搶走了原先要説給妹妹的範柳原,之後兩人在一齊,但是他們對感情抱持着不一樣的看法,在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時,正因戰爭踏上婚姻這條路。關於這篇文章有幾個部份我先講一下:像白公館代表的是舊日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像書一開始就有提到像他們的時鐘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從這邊就能夠看出來它是一種很守舊、很舊日的。跟當時的中國其實是很像的!另外,張愛玲在描述男女感情是很含蓄美感的,和此刻的文學所描述的是差異很大的,例如像在描述範柳原的動心時。從三奶奶講的話能夠看的出來:「三奶奶歎了口氣道:『跳了一次説是敷衍人家的面子,還跳第二次第三次!』」從這句話能夠看出説範柳原對白流蘇有一見鍾情的感覺,我跟妳跳了一次舞還會想跟妳跳第二次第三次,就表示我對妳其實是有感覺的。這種寫法多麼的含蓄,一個「愛」字都沒有提到,但是,從一些事件的敍述卻能夠描述出人心中感情最細膩的部份,真的是很令人佩服!

文章的最後有講到範柳原和白流蘇要結婚,但是在最後説:「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還是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説不盡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這邊會有什麼感覺?我覺得她可能想要表達結婚不代表幸福吧!到最後必須還是有挫折!因此張愛玲可能是個悲觀主義者!愛有一天可能還是會變習慣吧!到最後兩個人在一齊可能就是習慣而已,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還是會有危險。

我覺得唸完這一整篇我會覺得説流蘇和範柳原一開始都沒有真心的感覺,之後是正因一場戰爭讓他們的感情開始有那種「患難中見真情」的感覺。它最後説:「到處都是傳奇,不見得會有這麼圓滿的收場。」我覺得是其實這種故事很多,譬如説:醜小鴨變天鵝、麻雀變鳳凰。不必須每個人都有那麼圓滿的結局,後面又説:「在萬盞燈火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很像在比喻説在這麼多盞燈、這麼多的故事,這種故事可能不斷地上演類似的情節,但是卻有很多蒼涼的故事在這中間發生,她的意思好像就是説這種情節一向在上演,但是圓滿的卻沒有幾個。但就是要珍惜眼前這一刻!

在這篇文章當中白流蘇生命的轉折出此刻她果敢的離家出走,有一段描述白流蘇的長相、她看鏡子的動作以及胡琴咿咿呀呀的拉着,訴説的都是一些忠孝節義的故事,跟她都不相關了!我覺得這就意味着她要跟白家有所區離,她要跨出去追求她自己的世界,在她和範柳原相處當中雙方都若即若離,我看到的資料是説正因他們兩個都怕輸!範柳原怕輸掉他自己的自由;白流蘇怕輸掉一生。正因在那個時候對一個女生來説最重要的就是能否找一張長期飯票過着安穩的生活,白流蘇一開始便是抱持這種想法,他們兩人最怕的是怕對方知道自己緊張對方。我們現代女生對感情的態度,在戀愛當中,妳是否也會怕輸掉什麼?

因此,看她的作品雖然會讓人感受一些人生中淡淡的悲哀,但是也十分值得人去深省的!

《傾城之戀》心得5

“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被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柳原説的這番話,原來是他們愛情的讖言。多驕傲的人啊,非得要等到文明被毀掉,什麼都完了的時候,才肯透露出自己對對方的愛。

白流蘇,一個結過婚,卻未得到真正的愛的窮遺老的女兒;範柳原,一個人人傾慕,卻也未得到真愛的富家庶出子。兩個內心孤單得要死的人,遇到了一起,自然會產生別樣的情愫,然而雖然他們內心孤獨,卻要裝得很驕傲,這是他們武裝自己的方式。他們就像是兩隻刺蝟,拔了刺,又害怕受傷;不拔刺,又永遠無法真正的靠近。所以他們就只有這樣若即若離着,生怕自己受到一點點的傷害。流蘇,太想太想結婚,她急切需要經濟的保障,她所有的本事是應付人的本事,她深諳自己應該保持怎樣的狀態來使柳原對她保持不滅的興趣,她有着她的矜持,她有着她最美的姿勢——低頭,而當她低下頭的時候,心卻高昂着。柳原也是個固執的孩子,他明明愛流蘇,卻不敢真正的大聲説出來,最多在無法壓抑的時候,望着窗外的白月亮,在電話中低訴,我愛你,同時乞求流蘇的愛,何其卑微。所以流蘇以為這是個夢,想必柳原也願意流蘇把這當成是夢,所以當白天到來的時候,他們一如既往的保持着自己驕傲的姿態。

流蘇要回上海,以此表明她的矜持和高貴,柳原卻也不強留,因為他拿穩了她跳不出他的手掌心去。兩個人,誰也不肯退一步,在不是百分百確定對方是真愛自己的時候之前,他們絕不讓自己吃半點虧,可天知道,愛情這樣的東西,你不付出,又怎麼聽得到回聲。只是一個秋天,流蘇覺得自己老了兩年,自尊、愛情和家庭使她不堪重負,她哭了,發現有些東西忍無可忍。在細雨迷濛的碼頭,柳原説:”你就是醫我的藥瓶。”她紅了臉。這樣的別離讓兩個人都有着無法承受的思量,在那個夜晚,柳原在流蘇的房間看月亮,更想看透的是流蘇的心。終究還是他們還是在那樣的夜晚,昏昏的吻到另一個世界。

柳原要去英國,流蘇決定在香港等他,在一幢由她主宰的房子裏等待她的愛人,她用一週的愛情下了賭注,流蘇骨子裏好賭。然而,戰爭的炮火卻響起,在生命都受到威脅的時刻,她束手無策,她的本事可以對付人,但是對付不了戰爭,她只是一個軟弱的很的女人。在她最軟弱的時候,柳原出現了,回到了所愛的女人的身邊,他要保護她,在槍林彈雨中,他們彼此才發現,在這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他們對於彼此透明的很,彼此瞭解彼此的每一點想法,一個本是自私的男子,一個本事自私的女人,然而終究是遇上了這樣的對方,使得自己不得不放下假惺惺的防備,用真心握住彼此。

殘酷的戰爭成就了流蘇和柳原美滿的愛情,這樣的想法是流蘇的,也是張愛玲的,驕傲的人其實不是流蘇和柳原,而是張愛玲自己,創作出這樣的小説,本身就只要張愛玲可以做到,只有她才是如此的驕傲。在我看來,張愛玲最經典的照片,就是那張穿着旗袍,微微叉腰,昂着頭的那張黑白照片。那樣的姿態是完完全全屬於張愛玲一個人的姿態。驕傲和孤獨相互映襯,一種曠世而孤立的感覺。小説中的流蘇和柳原,是驕傲的擺弄着愛情,然而,他們的這樣的虛張聲勢的驕傲,卻更讓我感覺到他們內心的不安和卑微,因為覺得自己的卑微,而不甘於卑微,所以裝作很驕傲,直到遇見一個正真對的人,才卸下了防備。張愛玲又何嘗不是?一個驕傲的才女愛上一個多情的男人,最後自己卻弄得傷痕累累。晚年的張愛玲,遠居異國,過着近乎隱居的生活,最後孤獨的安靜的離開我們。她的一生,沒有經歷她筆下那樣美麗的愛情,她所苦苦追尋的美麗的愛情只能停留在筆墨之間,在她的文字裏,她給自己營造了最美的愛的世界。流蘇的愛情可以説是張愛玲自己所期盼的吧,只是流蘇成為了張愛玲的理想,她自己的愛情沒有的得到成全,那些傾國傾城的人都是傳奇,不是自己的事兒。

我想,這樣的傾城之戀也絕對不是我的事兒,我遇不到,也擔當不起,今天是5.12週年祭,回想去年的今天,那樣的災難,有沒有鍛造一段傾城之戀呢?但是試想,無論是誰,也不願花這樣的代價來成全一段愛情。

文盡於此,而意味無窮。《傾城之戀》,我喜愛的小説,我喜愛的張愛玲,卻是我承擔不起的愛情。

《傾城之戀》心得6

張愛玲在寫《傾城之戀》時,正是和胡蘭成——那個名震四海的“陳世美”剪不斷,理還亂的非常時期。那是她生命中一段刻骨銘心的殘忍。愛與恨,因為是,所以始終無法泯滅。不管張愛玲的作品再如何的不朽,必須承認,這個女人太理智,太冷硬,也太洞徹。基於現代人的眼光,她絕不是一個可愛的女人。甚至,她對於自己筆下的角色過於殘忍,並且一直樂此不疲。《第一爐香》中的葛薇龍從純情萌懂少女眼睜睜走向自甘墮落的結局;愫細的性潔癖毀了一個愛她至深,完全無辜的男人;《花凋》裏的川嫦一心指望病好後嫁個好人,所有人都知道她要死了,除了她自己;傳慶恨他的父親,卻偏偏繼承了父親的一切。她筆下的人物太慘了,全無救贖的餘地。所有的痛苦都白受,所有的犧牲都白搭。看後真真讓人湧上一股厭世之感————這無情的死氣沉沉的塵世!而它們的造物者,卻沒有絲毫憐憫。眼睜睜看着潮水般的世人在眼皮子底下掙扎翻滾,卻依舊冷靜中帶着冷笑。但是這一次,她卻選擇在《傾城之戀》中讓白流蘇修成正果,不僅如此,她得到範柳原也全靠運氣。

忽然,我們熟悉的張愛玲變了。愛使她成了一個真正的女人,然後逐漸寬容。

愛情成全了張愛玲,於是張愛玲成全了白流蘇。也許胡蘭成那個負心漢並沒有想到,這樣一篇-名作,都源於他一次心血來潮的花心。再看《傾城之戀》,張愛玲不僅將慈悲給了它,更是將整顆心化了進去的。如果其他的作品是用她理性的思辨鑄成,那麼《傾城之戀》便是她一次用感性描繪的故事。它彷彿是從一幢蕭索荒涼,荊棘密佈的城堡中,活脱脱跳出一個鮮活靈動的血肉之軀,讓人驚豔不已。白流蘇與白公館中的人脣槍舌戰,永不低頭的決心叫人拍案稱快;與範柳原在愛情上爾虞我詐,相互交鋒,又是多麼酣暢淋漓!作為男人,也許你不會喜歡這樣一個精於算計,自私世故的女人;作為女人,也不會接受那樣一個左右逢源,油腔滑調的男人。然而,我們無法否認,他們是活的,並且閃着人性的光輝。試問我們心底,又有哪一個能説自己是真正的無私博愛?人類自私的劣根性,我們全都有,只是羞於承認吧。張愛玲,比我們都坦白。

她希望得到他的錢,也希望得到他的愛;他希望得到她的人,更希望得到永遠的自由————你我又何嘗不想?其實,每一個人心底都藏着一個白流蘇和範柳原呢。

曾經朝三暮四的男人和曾經精明決斷的女人,最終隨着一座城市的坍塌,給了彼此重新審視對方的機會。她想起初識他的時候,他不經意流露的真心:“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

誰知道呢?也許她早已在那時便把真心悄無聲息的給了他。而多年後,他隨口介紹的一句:“她是我太太”,完滿了她前半生的期盼。那,後半生呢?————胡琴依舊咿咿呀呀拉着,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不管故事如何傾國傾城,它終是一段戲文,只活在舞台上。

闔上一段傳奇,留下的也只是那一縷沉香繚繞。清醒過後,有一點落寞靜靜滴下來。

Tags:之戀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