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山楂樹之戀的觀後心得感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1W

山楂樹之戀的觀後心得感悟

一直不喜歡讀情感類的書籍,因為我怕看到情深處會掉眼淚,所以我不敢看,最近也許很輕鬆,不想讓自己有任何的不開心吧!開心時刻我是那麼的珍惜,但是晚上睡覺的時候還是習慣藉助一本書讓自己入眠,那麼山楂樹之戀是我的首選了,一開始沒有太多的喜歡,後來越看是越投入……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山楂樹之戀觀後心得,歡迎大家參閲。

山楂樹之戀觀後心得1

昨天晚上看完美籍華人艾米的長篇小説《山楂樹之戀》,這個讓人心酸、讓人流淚的被稱為史上最乾淨的一愛一情故事深深打動我。輕輕掩卷,淚水滑落,覺得有種被牽扯的心痛,一直在想主人公靜秋和老三那段酸酸甜甜的愛情悲劇……

小説《山楂樹之戀》講述的是發生在1974年關於兩個青年人的一段真實的愛情故事。故事來自於一個女人的親身經歷,年齡亦如我母親一般大,故事主人公靜秋是個漂亮的城裏姑娘,因家庭成分是地主,她從小就很自卑。正在上高中時被學校選中參加編輯教材,要到一個叫西村坪的地方去,在這個山村的路上,有一棵山楂樹,據村長講本來那棵樹是開白花的。但在抗日戰爭期間,有無數的抗日英雄被日本鬼子槍殺在這棵樹下,他們的鮮血灌溉了樹下的土地。從第一個抗日英雄被殺害開始,這棵樹的花就慢慢變了,越變越紅,到最後這棵樹就開紅花了。靜秋聽着村長的介紹後,再看那樹時,隱隱約約覺看見一個英俊的小夥子。不知道為什麼靜秋老是想到那棵山楂樹。後來,這棵山楂樹見證了靜秋住在村長家,與老三從相識到相愛,到老三得了白血病離她而去的那段愛情悲劇故事。

小説以現實主義的描述筆觸,通過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令人信服的描畫出那一處處生活場景、生存情態和眾多人物形象。女主人公靜秋是一個聰明美麗、善良單純的知識青年,她學習好,多才多藝。由於出身不好,自強中帶着自卑,同--時期背景下的大多數青年學生一樣,學業之餘還 去做零工以補貼貧困的家庭,在即將畢業之際,面臨着下鄉而當一輩子農民的迷茫前途。而男主人公老三,因經歷過家庭中父親命運的沉浮,以及在勘探隊生活的磨礪,顯得成熟而穩重。他正直善良而富有同情心,他們因村中的一棵山楂樹和一首蘇聯民歌《山楂樹》而結緣,更因秉性氣質的相同而相戀,卻又因老三身患白血病死亡而絕別。

在情感生活的培養和深化中,靜秋的時時處處用一毛一主席的話語對照,強烈地打下了那個時代社會思想對人們生活的奴化和禁錮。而老三無疑是那矇昧時代的一個智者,他的對靜秋前途問題的開啟,對出身問題的評判,對靜秋身為“地主份子”的父親橫遭厄運的同情與辯解,以及老三對諸多社會問題的調侃都使作品在閃現人性之光的同時具有某種思辨色彩。而對老三性格的刻畫與靜秋的對比都展現出社會生活的落後和封閉、政策取向的昏暗以及所造成的對個體生命的戕害,對本真人性的扼殺。慶幸我不是生在那個年代、長在那個年代,否則我的這段文字給我及我的家人帶來的命運就不言而喻了~~

我感動於老三對靜秋的愛。他愛了,愛的坦誠,從一開始他就沒有迴避自己的過往,他只是想着在怎樣的時機以怎樣的方式講給靜秋聽,才不會引起她的反感和抗拒。在這裏,我要考慮到1974年左右的那個大背景,那是一個怎樣的年代,相信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是不能明瞭彼時環境下人性的壓抑、黑暗和酷烈。當然我的生命和那個年代沒有交集,我也只是從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從歷史記載裏去想象,但是,即便只是想象,都足以讓我痛苦和絕望。

故事的結尾很悲劇性的,缺失成全了完美,瞬間定格成永恆。這也許就是悲劇的力量所在。記得魯迅先生説過“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細數傳唱古今的一愛一情篇章大多都是悲劇收場,也正因為此,我們才祝願有情人終成眷屬吧~~《山楂樹之戀》則就是因為結尾,當所有在男女主人公之間的阻力漸漸消退,當所有的障礙漸漸清除,當我們讀者一路跋涉走來,快要到達理想的境地時,一個美好生命的悽慘離去,一根琴絃的崩然斷裂,雖然發出了文章的最強音,卻也是讓人肝腸寸斷的高潮。

我曾看過閆妮、夏雨、馬蘇主演的《北風那個吹》,一鄧一超、范冰冰的《人間情緣》,雖然對那時的那個年代有一定的認知但是並不透徹,今天我聽説這部紅遍網絡的《山楂樹之戀》也要被拍成電影和電視劇了,心情很激動,因為我相信這一定是一部好的不可逾越的反映知青生活跟愛情的影視作品因為它是一個至真至純的愛情的體驗場,它讓我們在撼人心魄的愛情頌歌中,去流着熱淚感同身受,因為它是一個荒誕歷史的展覽館,它讓我們在壓抑、悲憫的氛圍中,去生動地感觀那一幕幕人間悲劇,因為它是一個充滿理性辨析的反思所,在流淌着一幕幕血與淚的悲劇演繹中,給我們深沉的思索和憧憬。

在現世,在這物慾橫流、情感氾濫、愛情貶值、婚姻兒戲的年代,我讀了這樣一部不染塵埃的故事來緬懷純淨成全的愛。我覺得這是這本書的意義所在,它會喚起人們對單純的真摯的愛情的懷念和嚮往。儘管靜秋與老三的是那樣苦短,但他們愛的絢爛。自老三去逝後,每年的五月,靜秋都會到那棵山楂樹下,跟老三一起看山楂花,在她看來,那樹上的花比老三送給她的花更紅,更豔,因為那紅豔的山楂花,流動着老三那殷殷的血液。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老三的殷殷血液,伴着老三的愛,激情巡迴地在靜秋的血脈裏流動着,那流動的愛永遠滋潤着那紅紅的《山楂樹之戀》……

山楂樹之戀觀後心得2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我會等你一輩子",這句話是這個電影的經典台詞。

故事沒有過多的話語,只是送鋼筆、送冰糖、送膠鞋、乃至送錢,主人公老三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關注靜秋及她的家庭,用樸實的浪漫讓靜秋感受愛情的甜蜜,化解靜秋的誤會。不會變的,永遠都不會變,他們的愛情是純淨的,沒有謊言,不僅是靜秋的心靈,更是老三的呵護。為了引起戀人的關注,他不惜弄傷自己,看到老三在胳膊上劃出那一刀後,我釋然,這也許就是愛情的一種表現。靜秋傷的是腳,老三傷的卻是心。

為了戀人的前途,他願意守着一個承諾去等。在愛情面前,思想只有感性,沒有理性。老三拼命加班只為了換取休息時間來偷偷看一眼靜秋,靜秋冒着犯政治錯誤的危險請假三天也只是為了陪一陪老三。醫院的場景不知道兩位演員是如何感悟的,一個在門外一個在樓道,隔窗相望,沒有語言。故事的結局是悲涼的,靜秋最終沒有喊出那個心理默唸了無數次的名字,只是大聲説我是靜秋。山楂樹,因為水的淹沒而不復存在,愛情卻在延續。我相信愛情的最高境界是無聲的。張藝謀的高明不在於對電影技術的追求、不在於對絢麗場景的刻畫,而在於對故事的描述,我喜歡這樣的純淨和寧靜。《山楂樹之戀》在我看來不夠催淚,但夠感人,淚水悄悄滴落的哽噎遠勝肆無忌憚飛濺的哭號更有感染力。

山楂樹之戀觀後心得3

一:愛情被人類謳歌了幾千年,但愛情究竟是什麼?稍微高等點的動物皆有性,為何唯有人類有愛?這份為我們所獨享的東西又因何而存在、因何而可能?在當今或者未來,愛情又會如何變化和演進?

二:《山楂樹之戀》是一部電影,電影只需表現愛情,不負責回答這麼多問題,電影觀後感: 電影《山楂樹之戀》觀後感。

三:我一向認為,所有的愛情皆產生於阻力,愛情之於性慾的差異,在於性衝動受到阻力而難於實現後的昇華。因此,所有偉大的愛情,必與巨大的阻力伴生,或簡直就是拜其所賜。從羅密歐與朱麗葉,到雙雙化蝶的梁祝,抑或到每個人不足為外人道的微苦還甜的回憶。

四:沒有阻力的所謂愛情,不過是一次性活動或一段性關係的前戲。

五:《山楂樹之戀》的"戲眼",無疑是那段"純潔"的同牀而卧。但促使他們保持純潔的動機,顯然不緣於情感,卻源於恐懼。對於靜秋,一段不復純潔的關係,面臨着身體與文化的雙重恐懼,作為反面教材而存在的閨蜜,現身説法地呈現了這雙重恐懼的源頭和後果--懷孕造成的身體傷害,和事情敗露之後的社會壓力。靜秋母親的所有嚴厲卻苦澀的忠告,也不過攝於並強化着這種恐懼。

六:但這恐懼為靜秋一人所"獨享"。男人性行為的身體和文化的後果,本來就微乎其微,對於自知不久於人世的老三,其越軌行為的代價更是趨零,其"風險收益比"近乎無限大。但他視靜秋的恐懼為恐懼,因此以靜秋的身體為禁地。面對自身慾望與靜秋的恐懼之間的衝突和張力,他選擇了抑制自身的慾望,以解除靜秋的恐懼。對於一個男人,一個自知不久於人世的男人,這是一種源於愛和疼惜的犧牲,於是他是崇高的,靜秋是純潔的。

七:這場戲裏,靜秋的表演是成功的。因恐懼而產生的緊張,和對因愛慾而獻身的隱祕的期待,被這個本來就緊張的小姑娘如實呈現,觀後感《電影觀後感: 電影《山楂樹之戀》觀後感》。與之對照,這場戲的真正主角老三,卻把慾望與崇高之間因衝突、撕扯而形成的巨大張力輕輕帶過。或許,演員本人對這樣的張力和撕扯便全無經驗

八:這也不能怪他。對此不僅他全無經驗,包括"我們"在內的大多數人,對這種衝突和撕扯也已經日漸生疏。今天的性和愛慾,越來越遠離了恐懼和壓力。身體的恐懼,只需要一隻杜蕾斯便可徹底消除,文化的恐懼,也早被社會的寬容所赦免。"曾有三任男友,最近單身半年。"--"非誠勿擾"節目女嘉賓們的情史與性史,已經在這種曖昧的用詞中含混了界限,而準備與她們"牽手"走進婚姻的男嘉賓們,卻也不以為意。空前寬鬆的環境,讓老三與靜秋當年的抉擇,失去了艱難和張力。

九:問題是,當抉擇的艱難不復存在,純潔的動機和意義何在?

十:如果讓我回答,則隨着外部約束的弱化乃至消失,純潔愛情的動機和意義,只能來自每個個體內在的道德自律。普遍的道德固然都有其功能性的出處。但對於個體而言,道德卻可能是"絕對律令",通俗點説就是"必須如此,不為什麼"。譬如一個女孩堅持要把初夜留到婚後,只能證明她的成長和教育的環境,讓她相信只有如此才算純潔,儘管她也未必堅信她的婚姻就能白頭偕老,她也未必認為一旦離婚,她就變得骯髒。"因為必須,所以必須",沒有道理好講。但就是在這種沒有道理,也不被強迫的堅持中,愛情獲得了張力和美感,儘管其代價是犧牲了愛慾即刻得到滿足的快感。

十一:因此,與其因為純潔的愛情不再而感歎世風日下,不如詛咒技術進步、經濟發展帶來的性觀念和性環境的寬鬆。可是,經過多少代人的啟蒙和鬥爭才獲得的性權利的自由,真的是值得詛咒的罪惡?自由與約束是一對永遠的怨偶。自由因衝破約束而實現,卻又以約束為前提,沒有約束,自由也就失去了意義和快感。

十二:結論:愛情越來越是一種不受外部約束的自主選擇,有人選擇純潔、忠貞,有人選擇放任、隨意。李銀河的主張正對某些人的胃口,《山楂樹之戀》則為另一些人提供了嚮往的模本,大家自由選擇、各取所需,然後各自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山楂樹之戀觀後心得4

山楂樹上,花兒開了,遠遠望去,彷彿緋紅的輕雲,開得如火如荼,燦若朝霞。花兒落了,無聲無息,如同劃破夜色的流星,不留一絲痕跡。那棵山楂樹,承載了怎樣的美好記憶,又承載了誰的悲傷,誰的淚水?

電影裏,老三對靜秋説,“你活着,我就活着,要是你死了,我就真的死了。”樸實簡單的話語,卻能輕易地觸動人的心絃。那個青春如火的年代,真摯的情感,如同純潔的蓮花一般,悄悄在兩人心底綻放。沒有玫瑰花的浪漫,沒有甜言蜜語的誓言,但是愛的花朵卻開得絢爛無比,悄悄的,佔據了兩個人的心靈。然而殘酷的命運最終要將兩人分開。山楂樹下,只剩下了靜秋一個人的身影,晶瑩的液體寂靜的落下,在地上綻開一朵朵美麗的淚花。我為他們的愛情感動,也為最後的結局而惋惜。也許,這就是宿命吧。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我曾聽過一個故事,像極了靜秋與老三的愛情。

這個故事是在外婆家,從長輩們口中斷斷續續地聽來的。曾經在外婆家的村子裏,有一對深深愛着彼此的情侶。男孩很帥,高高的個子,英俊白皙的臉龐。他常常帶着女孩去河邊玩,幫她整理頭髮,給她買漂亮的髮夾……兩人常常牽着手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但是,最終他們還是逃不過宿命的牽絆。就在他們結婚的前一天,男孩突然急並作,撇下女孩匆匆的走了。他們的愛情,也終止了。這是個真實的故事,與山楂樹之戀出奇的相似。同樣的感人至深,同樣的使人扼腕歎息。也許就是因為不完美的結局,才使這個故事愈發的悽美,如此的令人心痛。

山楂樹下,悲傷湧動。那滿樹的紅花,紅的像血。花瓣之上,是否還存有悲傷的淚水?幾度花開花落,流年似水,緩緩流去,但山楂樹下那美麗的諾言,晶瑩的淚水,卻凝聚成了永恆的風景。

山楂樹之戀觀後心得5

一部山楂樹之戀,不知令多少人落淚……

整部電影就像午後暖暖的風,温情脈脈裏流動着淡淡的感傷。老三對愛情的執著和熱烈;靜秋面對愛情來臨時的羞澀矜持與純情懵懂,以及他們對愛情的至死不渝,無一不令人唏噓、悵惘。

1974年的初春,靜秋去西村坪考察,在清澈悠揚的山楂樹歌聲中,她結識了老三。也許,就在老三與靜秋那澄澈的眸子相對的剎那,前世今生,便已註定。然而,最美好的相遇也無法阻止悲傷的結局。納蘭容若説:“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畫悲扇。”是啊,如果人生只如初見,哪會有這麼多的悲傷痛苦,生死別離。

總是被電影中的一些細節所感動。記得老三抱着靜秋被石灰燒壞的腳小心翼翼地為她包紮,眼裏滿是難過與疼惜;為逼靜秋住院,老三毫不猶豫地割傷自己的手臂;還有送靜秋回家後,老三與她隔河而擁,久久凝視着對方。喜歡老三不時流露出的大男孩般的調皮和快樂。他以“為革命節約墨水”為由送靜秋鋼筆;在用樹枝拉靜秋過河的途中悄悄握住她的手;同靜秋拍照時傻呵呵地一個勁兒樂。最令人難忘的是靜秋和老三對望的嘲,靜靜地,不着一言,像老屋子裏陳舊的傢俱有陽光淡淡地掃過,空氣中微塵曼舞,讓人的心也隨之沉澱,感受到説不出的舒適與寧靜。

影片中,靜秋從始自終都沒有叫過老三的名字,她説:“認識你,真好”。在--緊張的政治氣氛下,談一場純潔自由的戀愛,需要怎樣的勇氣!“真好”二字便是靜秋所能説的最勇敢的話,她明白老三對她的好,那是隻有付出而不計回報的愛,一樁樁,一件件,如沉甸甸的砝碼累加起來,便是這“真好”二字。

故事的結局瀰漫着濃濃的感傷。靜秋一遍又一遍地喊着:“我是靜秋!”一聲聲,一句句,痛徹心扉,催人淚下。老三和靜秋未能相守,這是二人的不幸,但他們的愛情絕不是悲劇,只要記錄了最美的時刻,保留了最動人的記憶,不論何時追憶,此生愛過,足矣。

“茂密的山楂樹,白花滿樹開放,我們的山楂樹呀,它為何悲傷”,當最後一個音符落下,再美的回憶也要被畫上休止符。然而,這並不意味着結束,而是思念的另一種延續。歲月悠悠,讓我們在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種上一棵山楂樹,為曾經純潔的愛情默默祈禱,靜待山楂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