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傳統節中國年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2W

傳統節中國年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傳統節中國年心得體會篇1

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由於國情不同,各國走向現代化的道路,遇到的問題、阻礙也各自不同,中國是一個的文明古國,有着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

傳統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精神形態,是一定社會存在的反映,這種傳統文化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對社會長期發生作用。

另外,中國傳統文化有着消極因素,這與現代化發展是不利的,就其傳統文化的消極因素表現是:

1、缺乏民主精神。中國長期處於封建社會,封建意識對人們影響極深,封建專制思想一方面嚴重壓抑和束縛個性發展,另一方面,造成特權思想,直到今天,中國人仍缺乏民主意識。

2、法制觀念淡薄。中國傳統文化不重視法制,實行的是人治,如實行的是皇權至高無上,因而君言就是法。在我國今天社會主義社會裏,人民羣眾已經成為國家主人,國家的一切法律反映了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但封建特權思想嚴重,權大於法,情大於法的事,還時有發生。

3、商品意識差。中國是個農業國,重農輕商十分嚴重。過去,經商是被人看不起的,不知商業是產品流通的重要環節,對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繁榮經濟,方便,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現代,沒有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也就無法走向現代化。

4、守舊意識嚴重。中國的小農經濟廣大,個體經濟,靠天吃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容易滿足於現狀,非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起來造反和自學接受新東西的。

區分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拋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也就是使傳統文化走向現代化,才能更好地為社會報務。傳統文化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符合時代需要的新型文化,但這種轉化需要社會實踐,使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生活相結合,才能使之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根本的結合點。

得到合理配置,造成中國經濟長期落後。現在市場經濟是以市場機制作為配製社會資源的基本手段,是按照市場經濟運動規律建立起來的一種經濟管理體制。因此它能有效激勵企業發揮主動性與競爭性,調動廣大人民羣眾的與創造性,成為現代化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一定的經濟總是與一定的文化相聯繫的。經濟與文化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今天的經濟,也就是明天的文化;而明天的文化,也將是後天的經濟。人是社會活動的主體,任何一項經濟活動,都是具有一定觀念文化的人去從事的,沒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與思想首先素養的人,就無法勝任,所以,現代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將對人們現有的文化觀念進行檢驗,新的取捨,另一方面,促使人們必須努力學習一切先進的東西,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質,才能適應形勢發展需要,這就是市場經濟對傳統文化走向現代化的根本決定作用。

它是建全社會主義法治的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法制意味着合法性、權威性、公正性。法治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一是引導作用—引導市場經濟向健康的方向發展;二是規範作用—通過法律規範政府和市場主體的行為與秩序;三是保障作用—保障市場主體的平等競爭與正當權利。這些都是現代文明與現代文化的體現,而中國傳統文化在這方面卻有很大的缺陷。中國傳統文化在法治思想上強調實行人治。法律僅作為治國的某種輔助手段,這種缺乏權利意識的傳統文化,在市場經濟就難以存在與發展了市場經濟是效益經濟,市場經濟要求對中國傳統文化那種“君子謀道不謀食”把“義”與“利”對立起來的舊的價值觀的否定,從而增強人們的務實精神與進取精神。實際上,人們的實踐活動,是離不開利益原則的。要保證市場經濟所追求的價值的實現,不僅個人實踐活動要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學會按法辦事,而且也促使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門必須提高工作效率,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傳統節中國年心得體會篇2

對於傳統文化,我最開始以為就是學生時代學習的“之乎者也”,但當我真正接觸時我才感受到它的魅力之大。剛開始,看到董事長、汪總、秦總等其他各位領導學完傳統文化後的變化,我內心非常期待這次傳統文化學習的,但是呢,聽説6天的課程壓縮到4天、特別是看到作息時間表的時候,我就產生了抗拒心理,抗拒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我覺得中華傳統文化本來就博大精深,4天的時間能學到什麼東西,用老師的話説就是如果把傳統文化比作一個人,那麼在我看來四天的學習可能連這個人腳趾甲裏面的灰都比不上;二是我覺得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當今社會,花精力去學習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就是在浪費生命,跟不上時代潮流的步伐,只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轍。懷着較勁找茬的心態呢,我就開始了四天的培訓,但是結果卻讓我又恨又喜,恨是因為相見恨晚,喜是因為如夢初醒。四天的封閉學習使我這顆浮躁的心得到了沉澱和洗禮,也給我的心靈也帶來了很大的震撼,更重要的是讓我明白了兩點,也是我這次學習傳統文化的收穫,非常非常重要的兩點:1、知道我以前錯哪了;2、知道我以後怎麼做了?那麼先我就談談我的第一個如夢初醒:

我的第一個如夢初醒就是對孝、忠、禮的重新概念:

很多人都説孝那誰不知道啊?以前呢,我也是覺得我非常懂孝,就覺得自己挺孝順父母的,有時發工資了給爸媽打點錢,有時他們需要什麼東西的時候,網上給他們一買郵回去,或者回去的時候買點吃的、用的,從小到大也非常聽我爸我媽的話,爸爸媽媽讓去幹的活也都會去做,而且我這個人不抽煙,不酗酒,不賭錢,自我感覺也沒有好吃懶惰的惡習,我總覺得在同齡人中做的挺好了。但是學習了傳統文化以後,我覺得我就是老師口中所説的那個妖怪。我想起了我20多年從來沒有給我爸我媽洗過一次腳;想起了我高中的時候,在學校打架鬥毆、晚上去網吧上網玩遊戲;想起了我大學時拿着父母的血汗錢渾渾噩噩的活了四年;想起了自己那第一次和我爸抬槓、吵架;想起了我媽每一次嘮叨的時候,我總是很不耐煩。從來沒有注意到我媽眼角的魚尾紋越來越深,皮膚也不再像以前一樣那麼好;我爸的腰不知何時已經直不起來了,眼睛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有光芒。儘管我很不願意承認,但是我卻不得不承認:他們真的老了。

課堂上肖老師説孝順父母就是想父母之所想,給父母之所需,所以我對孝的理解就是做好以下三點:

1、孝就是愛惜自己。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記得小時候,經常喜歡下河洗澡,因為安康河特別多,但是我媽不讓我去,只有她去河裏洗衣服時才帶上我,有一次我就偷偷去了,結果第二天着涼生病了,起都起不來,整個身體都是軟的,難受的我直哭,那時我媽就做我牀邊也哭,她就坐那邊哭邊説:難受也沒辦法啊,如果我能替你難受就好了。就是這句話我記得特別深。所以説身體是父母給的,不是我們自己的,那是咱們行孝的工具,如果咱們抽煙、喝酒、打架、違法犯罪、和別人生氣等等做出一些不愛護自己的身體的行為,使身體有絲毫損傷,讓父母擔心,這就是不孝。

2、孝就是養父母之身、父母之心、父母之志。養父母之身就要關心爸爸媽媽的冷暖、温飽,要時時刻刻去關懷爸爸媽媽的身體,年紀大了所以平常要多叮嚀他們不可以吃太鹹,不可以吃太油,要多吃蔬菜水果等等,每年能帶他們去醫院檢查一次身體,抽時間應該去研究一些正確的養生之道,讓爸爸媽媽的晚年生活可以不用藥物來度過。養父母之心就是恆順爸爸媽媽的心,就是要時時能夠關注到爸爸媽媽的心情,主動陪爸爸媽媽吃頓飯,做點家務事,聊聊天,讓爸爸媽媽不再為咱們操心,這就是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呢?就是做子女的給爸爸媽媽增添了光彩,為家族光宗耀祖,讓爸媽臉上有面子,因為在爸爸媽媽的眼中,他們一生的成就就是看見咱們有出息,這就是養父母之志。所以,我們在企業一定要好好上班、努力工作,只有拿到成果,才有能力養父母之身、之心、之志。

3、孝就是不能等。有人説,那就等我拿到成果、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時候,再去孝順父母,其實不然。在我上大學時,我加入了青年志願者協會,有一次我們社團組織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那時候因為我們社團經費不怎麼多,就買了一些水果、米、面、油等日常用品去,一行三十多人就去了敬老院,最開始我以為那些都是無人贍養的老人,去了之在和老人交談過程中,我才發現其實他們大部分都是有兒女,但是由於兒女太忙所以只能委託敬老院,有的老人已經連續好幾年沒有看見子女。我們給老人們剝香蕉、喂水果、演節目、幫忙做飯。臨走時,那些老人們眼裏含着淚花把我們送了很遠很遠,我在想他們的兒女就算是億萬富也不過如此吧,這個在我空間都有照片……所以説其實孝是隨時隨地存在着的,也許是偶爾的洗一次腳,也許是偶爾身邊陪伴的身影,也許是一個問寒問暖的電話,不見得贈與爸爸媽媽錢財萬貫就是孝順,也不見得給他們買一個幾十塊錢的小禮物就是不孝,雖然他們嘴上説亂花錢,其實他們心裏是特別的高興,最重要的是我們在行動,爸爸媽媽年紀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嘮叨,但是我們

千萬不要嫌他們煩躁,陪他們説説話,聊家長裏短,他們會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就像歌曲裏唱的“我願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不所以留下人生的遺憾就是的孝。

有人説,你説的第二點和第三點就是自相矛盾,既説是努力工作才有能力孝養父母,又説是孝不能等,要多陪陪他們。其實這兩者一點也不衝突,為什麼這麼説呢,古話説“物極必反”,而且咱們中國的“陰陽五行説”裏也特別講究的就是兩個字—平衡,這個平衡也就是所謂的道,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道,太陽東昇西落也是道,火車脱離軌道就會車毀人亡,飛機脱離軌道就會迷失方向道就是在正確的道路上做正確的事,凡事都要把握一個度,所以説盡孝既要努力工作,又不能等。

那麼孝、忠、禮三者又有什麼關聯呢?孝道分為大、中、小三類,小孝養之父母,中孝報效國家,大孝敬之天地宇宙。所以在家行孝、在企業盡忠、在社會有禮,這才是所謂真正的孝道。

我的第二個如夢初醒就是對工作的重新定義:

對於剛剛畢業一年的我來説,不知何時已經忘記畢業時的豪言壯志,更在蹉跎歲月中泯滅的曾經書生意氣、揮斥方遒。記得剛進入蓮花時,自己把未來的規劃做過無數次推敲與肯定,卻從來沒有想到會被時間這個小人吞噬了一切,在我的每一個筆記本的第一頁我都會寫一句話“我不是在幹工作,我是在幹事業”但是結果卻恰恰相反。

我的第三個如夢初醒就是對義工的重新概念:

我的第四個如夢初醒就是對自己的重新定位:

四天的學習正本清源,智慧煥發,四天的學習心懷感恩,棄惡揚善,四天的學習反躬自省,明示人生,四天的學習雖然疲憊辛苦,但是卻碩果累累。有人問我,你到底收穫了多少,其實我自己也説不清楚,我敢説的就是:知道我以前錯哪了,知道我以後怎麼做了!學習完傳統文化後,我喜歡把我收穫的成果,比作紀檢委,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在以後的人生中,我所做的每一件事,在我

自己的內心會給它一個最準確的判斷:它是對,還是錯。而我需要做的就是身體力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世俗所奴役,把知道和做到之間的落差降到最低,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再次感恩企業、感恩華學恩學、感恩老師、感恩義工、感恩學長。

傳統節中國年心得體會篇3

3月20日,我們單位一行十三人由陳總帶隊,前往紹興參加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培訓 活動,培訓時間為五天四夜(3月20日―3月24日)。上午11點到達培訓中心,只見門口有好幾位老師迎接我們,一邊鞠躬一邊問好,讓人感到新奇和驚訝,這種禮節從未見過。簽名、報到、找宿舍、領學習教材均由輔導老師引領,我被分在第12平字組。我們這期學員班,共有來自全國各地200多名學員,有企業老總和中層幹部,也有公務員與普通員工。年齡參差不齊,有十幾歲剛參加工作的姑娘小夥,也有白髮蒼蒼的老者。

每天早上6點25分,全體學員來到教室外面,由輔導老師指導我們做健身操,然後再回到教室齊頌《孝經》與《感恩詞》:“感謝國家培養護佑,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謝老師辛勤教導,感謝同仁關心幫助,感謝農夫辛勤勞作,感謝大眾信任支持……”聽老師解釋説,這次培訓費用全部由愛心人士捐助,會議的各項工作也全部由義工志願者代勞, 要求大家用餐時必須擇量而行,避免浪費。用餐的時候,學員們均把碗中的飯菜吃得一乾二淨。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集中學習了來自台灣的蔡禮旭老師《家和萬事興》(錄像)、李泳杉老師《21世紀的健康飲食》(錄像)、李越老師《禮在人際關係中的運用》(錄像)。其實,“鞠躬”之禮並非在於形式,而是關乎行禮之人的內心是否恭謙,時刻告訴自己應該常低下自己高傲的頭,用來降服自己的傲慢之心。此外,我們還聆聽了培訓中心靳雅佳老師《用音樂感悟孝道》課程,老師邊唱邊講解人生、社會與家庭,歌曲《父親您辛苦了》、《母親您辛苦了》、《丈夫你辛苦了》、《妻子你辛苦了》、《跪羊圖》等無不催人淚下,場下此起彼伏的掌聲,是大家心中正能量的強烈共鳴。

由此我想到子女教育問題。現在社會上父母教育子女,只想着給他們報多少個輔導班、才藝班,其實最主要的是先教會子女行孝道,使之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傳統文化中“仁義禮智信”、“温良恭儉讓”的美好人格,夫義婦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的處世之道,而其中“百善孝為先”喚起了大家一顆感恩的心,“行有不得,反求諸已”,我們反思着,檢討着。

初步接觸這些傳統文化時,不由黯然失笑、心生不屑。可是當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語句慢慢為自己所接受,便直歎自己才疏學淺,原來我們瞭解的只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冰山一角!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沉下心來好好學習的。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作為歷史產物的中華傳統文化也有其歷史的侷限性,它既包含有許多優秀的成分,也不可避免地混雜着某些糟粕成分,關鍵是在對傳統文化的態度上,我們要採取“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法。

不敢説自己是個有智之人,但至少在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後,我知道只有做一個心胸豁達的人,才可以淡泊、寧靜、平和的心態,去對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去掉塵世的浮華與虛妄。生活在現代社會忙碌的我們,被太多世俗的東西所束縛,那攀比嚴重、窮奢極欲、功利薰心的風氣,矇蔽了我們的雙眼,迷醉了我們的心智,讓我們僅侷限於自己的世界裏。我們要將中華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去,以傳統文化規範自己的言談舉止,用傳統文化寬撫我們的內心,讓傳統文化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

傳統節中國年心得體會篇4

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是什麼?她由那些文化符號組成?她的主要外在表現在哪裏?都值得認真思考。

不久前,一位知名教授説,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是道和術,道家之道,儒家之術。從內容上看,很難判斷他説的對還是不對。

説他對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確實包含着道家、儒家思想,也有着關於道家之道、儒家之術的闡釋。

説他不對,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絕不僅僅是道家之道和儒家之術。其中還有更博大精神的內容和對人文、自然、宇宙萬物的精準解讀。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內容是包含了道家、儒家、佛家最高精神凝鍊而成的抱朴守拙、清靜無為、天人合一,自然圓融、和而共生的精神境界。那是一種豁達、達觀、捨得、放下、循天理、重人倫、崇尚普惠、雨露均沾、包容、恩養、果報大善之念的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本質區別在於棄鬼神,而信人倫。將一切付諸神話色彩的信仰斥之為“怪力亂神”而崇尚自然。西方文化講以人為本,上帝造人。中國傳統文化講以家為本,家和萬事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伏羲、女媧人文初祖造人,人類造人。

中國傳統文化中釋道儒是其中主要內容。但道家之道是有的,儒家之術就不準確了。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之道。何謂中庸?不偏不倚是為中庸。中正、公允、公平、公道,秉承天地之德是為中庸。而道家的道,是事物平衡之法,陰陽調和之術。也有着融和、平抑、取中的意思。我們中國的中,不是隨便叫的,這個中字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確定位,持中守正。

易經把事物形成乃至發展過程用一個周圓表述。

數數成像的概念12345是生數,67890是成數。生數和成數的契合點分別是5和0,恆居中位。河洛圖笈,白馬、神龜數據。頭1、6,尾4、9,左3、8,右2、7,唯獨沒有0和5.0和5在哪裏?居中。中為土,中土即此域中之國——中國。

易經解釋世界講境域生成。原生態世界是虛、是無。無不是沒有,而是隱含無數生命體、生命基因、元素符號、各種成像因子。進入適當的土壤、遇到諸多適宜的温度、濕度、養分、水分、各種氣候環境誘因,這才促成生命的誕生,完成從無到有的生命創造。就是無中生有。即:從無極到太極,然後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從而生生不息。所以老子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從無名到有名的過程就是一次生命創造的過程。從有名到繁衍生息乃至無限,即是母體孵化繁育的浩瀚過程。

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這兩個過程。將這兩個生成過程用一個字概括,就是“和”。與天地之和;與環境之和;與氣候條件之和;與生命基因之和。然後,和而共生,和而不同、和而共榮,世界乃成。

這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宇宙觀、世界觀。天人合一,是和天之德普惠世界,雨露均沾。和地之德包容萬物,恩養生命。和人之德,親近天地、親近自然、親近生命。人類只有和衷共濟,才能繼往開來。

中國傳統文化講和之道就需要遵循道家的剛柔相濟、陰陽互補。

中國傳統文化講和之道就需要遵循儒家的不偏不倚,公正無私。

中國傳統文化講和之道就需要遵循佛家的圓融一體,捨得、放下,慈悲為懷的博大胸襟。

偉大的中國傳統文化和之德、義之理,奧妙就在於此。

傳統節中國年心得體會篇5

在拙作碧雲隨筆中我已經談了不少文物藝術類的話題。今天想談談第五點,就是中國傳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宇宙觀的問題,這其實就是一個認識論的問題,我們古代先賢在長期的生存鬥爭中用樸素的歸納法,分類法簡單巧妙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就是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説,你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學説呀!這個學説雖然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但是卻在近現代受到了批評和非難,1840年以後列強入侵中國,滿清政府腐敗無能,導致了中國落後的局面,很多人就把這個問題的癥結歸罪於中國傳統文化,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限制了近代科學的發展,導致了中國受制於列強,我個人認為這是十分片面和錯誤的。中國的落後絕不是文化造成的,試舉一例:就拿中國的科舉考試製度來説吧,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尤其是八股文,可以説早已是臭名遠揚的了。從本世紀初或上世紀末,就已被人罵臭了。直到近年報紙上,還有人寫文罵它,可以説是罵了已一個多世紀,可是八股文這一經歷明清兩代,延續了五百年的惟一教育、考試專用文體,五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無一不是這一教育制度訓練出來的人。

在漫長曆史時代中的那些名人,那些學者,那些志士仁人,今天尚均予以肯定。而培養他們的卻是腐朽不堪,空洞無物的八股文教育,這又該如何解釋呢?科舉考試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學習的地方,我們在這裏暫不討論。我認為中國近現代的落後的原因在於掌握政權的政治家的無能造成的,就看清朝入關後的十代皇帝,你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從道光開始清朝就開始加速衰亡了,道光帝讓咸豐繼位就是一個原則性的大錯誤,其實恭親王奕欣的能力和素質比咸豐強的不是一點兒半點兒;咸豐就是一個無能的昏君,後來的慈禧太后就更不用説了,慈禧就是一個家庭婦女呀!不過這個人思維敏捷,有一定公關能力,如果操作一個家庭還行,讓他統治一個國家,那不是開玩笑嗎?中國的半個多世紀就是在這些愚婦稚童的手裏,那還能有什麼好結果呀!!當然也要看到是時事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事,就拿偉大領袖毛主席説吧,我認為他本來可以把中國搞的更好一點兒,他的能力,權威都可以把中國建成一個具有民主政治的新中國,但是他是1893年生人,是光緒22年,他本人有社會給他的影響和侷限,所以他最後搞了一場

,用葉劍英同志的話説,使中國的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

陰陽五行學説的內容是什麼呢?很簡單就是陰陽加上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國古代的先賢很睿智,他們觀察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看起來是紛繁複雜,其實就是兩大類,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大類,這就是陰陽,比如説太陽和月亮,男人和女人,水和火,勇敢和怯懦等等等等,這樣分類雖然簡單但是分析事務的精度就不足了,所以就提出了五行學説,在對自然和事物的長期觀察中得出了金木水火土這五種不同的類型來概括萬事萬物。以金木水火土的生剋制化來概括萬事萬物相互間的關係,這種提綱攜領的方法把複雜變成了簡單。陰陽五行學説描述了世界萬事萬物的屬性和狀態,他是屬性和狀態的函數,這是靜態的描述,而周易是對陰陽的動態描述,是把陰陽變化的過程呈現出來,64卦裏的每一卦都是説明了事務變化的一個過程,説到這裏我已經把陰陽五行學説和周易的關係説清楚了,同樣命理學呢,就是對五行金木水火土變化的動態描述,當然這裏面也包括了陰陽的變化過程,這是一回事,所以我們可以把周易叫做陰陽動力學,把命理叫做五行動力學,其實奇門遁甲和大六壬都是陰陽五行的動態描述,只是前者重點在於天干,後者重點在於地支,這就是古聖先賢之心法也!!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構成的六十花甲子從表面上看是我國古代先賢記錄時間的一種方式,其實他是陰陽五行學説的進一步細化,比如説十天干,其實就是10個自然數,但是他不僅僅是十個數字,而是把他賦予了陰陽五行的生命。

總之陰陽五行學説是一個認識論,是對人生,世界和宇宙的認識論,他是從宏觀的角度出發,力圖進一步的對人生,世界宇宙加以更細密的説明,他不是方法論也不是實踐論,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法論和認識論是比較滯後的,這一點我們應該清楚。西方科學的方法論和實踐論應該説發展比較先進,但是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由於認識論的枯竭,所以也會走上歧路,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大家可以討論!

中國的堪輿學即風水學,就是應用陰陽五行學説對空間進行的研究,其實中國的風水學説是世界第一的先進科學,其他的國家和地域根本就沒有的,是我國古代先賢在生存鬥爭中積累的最輝煌的成就,可惜被很多無知的人看做是迷信,而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其實那些大喊風水是迷信的人,對什麼是風水一無所知,我自己進研風水數十年,覺得我們祖先的偉大和輝煌,我希望有志青年你們先不要輕易的下結論好不好!你自己先學習學習,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教導:“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然後再下結論。

如果你是學習天文和曆法的專業,你就應該清楚我國古代天文歷算的偉大成就,這些成就就不僅是認識論的範疇了,就已經進入了方法論和實踐論的領域,那麼你學習過中國古代的建築學專著—魯班全書嗎?你學習過天工開物嗎?你學習過九章算數嗎?可惜我老了,已經沒有精力再涉獵這些領域了!我希望能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的全過程,做一個全面的描述,看看我國傳統文化那一點比西方的所謂科學落後呢??

傳統節中國年心得體會篇6

石頭再硬,經過歲月的打磨終將化作一捧沙被風吹得消散;河水再廣,經過歲月的晾嗮終將乾涸;花朵再美,經過歲月的摧殘終將枯萎,大自然中有很多事物都會因為歲月的流逝而發生改變,或完全變了模樣,或迎接死亡。文化,在歲月的打磨下卻長久的保存下來。但也不免有所遺失。在磨難裏留下來的,都經歷無數風雨陰險,在改變下變得更加厚重,直到現在也沒有改變它的地位。而那些不幸遺失的,卻在磨難中被歲月帶走,連痕跡都被風吹走了,他們沒能留於人們心中。

文化是需要保護的,更是我們需要傳承的。

前不久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就很好的向我們展示了文化傳承的'意義,令我們記憶深刻的是其中一期節目中所講述的一羣不平凡的人——麥客。這其實只是一個平凡辛苦的割麥子的職業。但這個職業的從事者,麥客,卻是不平凡的。因為他們是這個文化的傳承人。可惜,這個文化的傳承也許要就此中斷了,像那些被風捲走的沙一般,變得無人知曉。據悉,中國現在的麥客數量已寥寥無幾。因為時代在不斷變化,發展與進步,一些低效率的工作終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時代的機器,所以麥客這個文化的隱沒也在所難免。在節目中,一些反存的麥客這樣説到;“這個工作苦,累,效率也不高,畢竟是人工收割,相比之下,機器的確快許多。但是,我們熱愛這個工作,熱愛這片土地,熱愛這種文化。它已經難以割捨。我們所期望的不是收入有多高,而是能將這份文化永久的傳承下去,僅此而已。”幾個農民的幾句簡單的話語,卻足以體現文化的內涵。

文化當然還包括學習方面。中國幾十年的文化思想,老子,孔子等諸多歷史文學家為我們文化的傳承做出了貢獻,使中國文化得以在世界上有所成就。近期,傳統文化進考場的理念在日益更新,這對於學生來説似乎有些苟刻了,但這讓新一代的青年能更好地瞭解文化,深入文化,為文化傳承做出貢獻。

被風吹化的石頭至少還有沙的足跡,乾涸的河水經歷大雨的洗禮將飽含生命之水,枯萎的花朵留下的種子又將盛開下一個春天。歲月帶走了什麼,又留下什麼。傳統文化同樣也會在歲月中再次綻放新的生命活力。而我們將把這傳統文化一直傳下去,讓先輩的英靈自豪的感慨:歲月故消逝,文化駐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