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比先進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21W

比先進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比先進心得體會篇1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國各地都嚴防死守、萬眾一心,堅決同黨中央、同全國人民一起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多次召開研究部署會議,其中就提到了對工作作風的要求,明確了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讓基層幹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半月談》雜誌也對情況進行了調查,有些地方的做法看來令人啼笑皆非。此時此刻,“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是最耽誤防控、最需要摒棄的,隨着疫情越演越烈,基層幹部如大漠苦行軍,各地要注重人文關懷,讓基層幹部覺得“窩心”。

“防疫幹為主,數據晚些補”。人民網日前刊文,別把街鎮幹部逼成“千手觀音”。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幹部是疫情防控的最前線,是最密切接觸的一羣人,忙裏忙外一整天,手機裏還不停收到催報各類信息的要求。現實工作中,各單位確實存在不同口徑的數據需求,供上級部門決策使用,但也絕不能想到一出是一出,開口就是“今天下班前報送到位”的官僚口吻,守土確實需要盡責,但更應體現為羣眾的認可,而不是基層的漂亮表格。要體諒基層人少事多的實際,主動與各地的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進行協調,必要的數據統一報、不必要的數據簡約報、不重要的數據晚些報,避免各條線混戰,杜絕基層幹部把精力放在電腦上、放在應付上級上,人為地產生“表格防疫急先鋒,實地督查人無蹤;彙報數據滿堂紅,真實情況一摸空”的情況。

“不要喊口號,基層缺口罩”。眼下,暖人心的不是領導走訪中的安慰,不是會場裏聲聲精巧工整的口號,而是基層幹部每天都有新的、好的口罩。一線排查的工作人員太缺物資了。曾有某地基層幹部在網上吐槽,“今天一天收了婦聯、振興辦、組織部、政府、縣委、衞計局等十來個部門的文件,都是給鄉鎮安排防疫工作,好像大家都很重視,但沒有一個文件一個部門幫助鄉鎮解決哪怕是一個口罩、一瓶消毒水的實際問題。”上級部門理應比基層具有更大的權限,明知基層對物資渴望已久,為什麼卻總是不能到位?基層幹部是滿腔孤勇,是子彈上膛,因為責任在身,硬着頭皮也要上。在各地的新聞中,有些鎮村幹部因為物資稀缺,選擇了自制口罩,或是一個口罩帶好幾天,捨不得換。他們都是煮熟的雞蛋,硬在外,軟在內。沒有人不恐懼一場傳播迅速的疫病,但是一隻小小的口罩,他們就會很安心。

“責任在加倍,獎懲要到位”。疫情防控是一場持久戰,在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同時,更要提倡人文主義,體現關懷。很多基層幹部從年三十開始就沒有休息。但是隨着節後人流的加速,接下去的督查任務會更重。現如今,網上都在實時公佈確診數據,數字的漲幅很揪心。只要數字還在加,防控的壓力就不能鬆懈。儘管廣大基層幹部眾志成城的意志比鋼鐵還硬,但人終究不是鋼鐵,打好疫情防控攻堅戰,不僅要壓實責任,還要把組織的温暖傳遞出來,在一線關心關愛幹部,輪班上、輪崗上、輪流上,讓忙得不可開交的一線防疫幹部有盼頭,能喘口氣歇一歇。同時,也要在一線識別考察幹部,能有火線提拔就能有火線免職,疫情就是照妖鏡,敢失責瀆職、組織就給你免職,能擔當盡職、組織就給你官職。真正將疫情防控作為檢驗黨員幹部忠誠乾淨擔當的試金石,作為黨員幹部踐行初心使命的大考場。

比先進心得體會篇2

今天,筆者所在單位舉行“全市住建系統敬業楷模服務標兵表彰暨先進事蹟報告會”,因為有幸被評為“全市住建系統十大服務標兵”而參加了此次報告會。

表彰及領導講完話後,會議組織方選取了部分獲獎代表,結合自身實際做了先進事蹟宣講報告。這些代表,既有政府機關幹部,也有一線普通職工。但無論身處何位,都在各自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所有的宣講材料都貼近工作,貼近生活,用身邊事、平凡事講述工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沒有任意的拔高和憑空捏造。

聽取他們的先進事蹟,我發現都有幾個突出的共性。

一是都非常善於學習。所有宣講者都把主動學習,刻苦學習、不斷學習作為提高能力和素質的不二選擇。而且學習都有非常強的針對性,幹什麼,學什麼,學以致用。在信息爆炸時代,一個不懂得學習,不善於學習的人,是不可能做出出色的業績的。

二是都非常敬業。有的在一個崗位上幹了二十多年,有的每兩三年就要更換不同崗位,但都能夠幹一行、鑽一行、愛一行,身體力行,在每個崗位上都能閃閃發光。

三是幹工作有激情。每名宣講者都談到非常熱愛所從事的工作,每做出一點成績都有強烈自豪感。

四是心繫羣眾。把全心全意為老百姓做實事、辦好事作為工作的基本指導原則。

五是都有堅強的家庭後盾。忘我的工作都能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比照他們的先進事蹟,自我感覺共性的優點差不多都有。差距主要體現在:一是工作標準還有待提高。有些工作附在面上,蜻蜓點水,深入不下去,差不多就行,得過且過;二是工作激情有所退化,隨着年齡的增長,已經沒有年輕時候工作幹不完不休息的勁頭了。

榮譽代表過去,更激勵未來。不論時代如何變遷,時事如何變化,當好人,做好事,不荒廢時光,不碌碌無為。

相信耕耘自有收穫。收穫不一定是榮譽、地位、金錢,能在工作中收穫一個好心情也是不錯的。

比先進心得體會篇3

通過學習優秀教師汪金權老師的感人事蹟,讓我感觸頗深。汪老師1983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當時分配在湖北名校黃岡中學工作,一年後,他毅然回到貧困的大別山區,一干就是22年;22年來,他紮根蘄北山區,堅守在三尺講台上,教書育人,任勞任怨;22年來,他拿出自己的大部分工資,資助無數貧寒學子,淡泊名利,安貧樂道。汪老師的事蹟讓我深深體會到了教育工作的平凡和偉大,同為教師,他的感人事蹟和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和深思。

一、樹立責任心、堅守教師崗位。

汪老師本來分配到有名的黃岡中學,條件待遇都是令人羨慕的,可他卻能主動放棄城市的優越條件,一頭扎進落後的山區中學,為了教師的這份責任,他把為每個孩子營造享受公平教育的機會作為自己的最大願望和終身追求;腳踏實地、求真務實、愛崗敬業印證了“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紅燭精神,堅定了“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教育事業的崇高在於奉獻”的人生信念。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註定了不能家財萬貫,但是,既然我們選擇了它,也就意味着我們要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也許我們遇到的學生有好有壞,可是每個學生都有自己閃光的地方,我們要會發現學生的優點,挖掘他們的優點,承認差異、善待差異,教師只有用心付出,才能喚起學生內心求知的渴望,這是每個教師應具備有的責任,因為有了對學生的這份責任心才有長期的守望。

二、克己助人、大愛無邊。

汪金泉自己清貧度日,身居陋室而胸懷天下。在學校的所有教師中只有他一人沒有買房子,家中也沒有一樣像樣的傢俱和電器,而他卻拿出微薄的工資幫助學生墊付十多萬元的學費。他也是一個普通人,他要贍養自己的母親,要撫養妻兒,他也有痛苦,妻子長期患精神病,小兒子智力不正常,母親年近七旬仍不能頤養天年。他的校友想對他施以援助,有的想幫他調到條件好、年新高的學校,有的想幫他添置家當都被他婉言謝絕。汪老師克己助人的高尚品格值得我們學習,作為教師,應向汪老師一樣,關愛每一個學生,讓愛的陽光灑滿每一個角落。

汪金泉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那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的職業精神,甘受清貧、無私援助、棄優擇困、紮根山區的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如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激勵我們永遠前進!

比先進心得體會篇4

我觀看了央視少兒頻道的《新時代好少年》節目。

一首《少年歌》帶我進入了好少年的先進事蹟中。10名青少年是近年來各地開展爭當新時代好少年活動中湧現的先進典型。

江蘇淮安的董天晨,喜歡航模,她是學校航模社團的社長。一次又一次試飛失敗,她請教老師,到圖書室找資料,三年來寫了近萬字的筆記。她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為她的航天夢而努力着。

浙江實驗學校的邵子衿,從小就愛動手製作小玩意,改良製造了家裏的澆花器,還給頭盔、小房子按上燈。一次在網絡上看到外國大學生製造卡丁車,引起了他的興趣,於是一放暑假他就開始畫圖,花了所有積蓄買了材料,自己動手製作,一年後試車成功。

顏玉宏,因為小兒麻痺不能行走,就用手倒立行走求學,還參加了殘疾游泳隊。身殘志不殘的他比正常人付出了幾倍的辛苦學習,他的理想是成為作家。

好少年張力文,是一名小講解員。發揚延安精神,講解紅色故事,傳承着紅色記憶。

劉藝媛經常和父親上山採草藥,學習鍼灸。她説現在好好學習,考醫科大學傳承壯醫,將來去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河北石家莊曹語粲,3歲開始學習戲曲。學校社團課裏她是小夥伴的小老師,經常參加慰問演出,傳承着傳統文化。她的夢想是把中國的國粹發揚光大。他們展現出新時代青少年樂觀進取、向上向善的風采。

看完節目,讓我明白了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堅持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就會有所成功。讓我們一起追夢吧!

比先進心得體會篇5

張桂梅,像一團火、一盞燈、一顆星,燃燒着、閃爍着、散發出愛的光芒,向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播撒希望的種子,引領她們走出大山。在她身上,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勇擔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動和忠誠詮釋基層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展現了新時期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仁心大愛和大公無私的崇高品質。

一個心願: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

60歲後,能夠幹什麼?

多數人是退休回家,含飴弄孫,悠閒自適。但在張桂梅眼中,60歲則是煥發生機活力的又一個起點,培養山區貧困家庭女學生的“第二春”。

“我一定要讓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今年62歲的張桂梅激情滿懷地向記者“規劃”着未來。

隨着年歲的增長,張桂梅非但沒有放緩將貧困山區女學生帶出大山的節奏,反而增加了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

“每天5點半起牀的張老師,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教師韋堂雲説,每天早上,叫完學生集合後,張老師回到辦公室一邊啃饅頭一邊開始處理日常事務,等忙完手裏的活,她還要去各個教室檢查,常常沒有一個完整的早餐時間。

很多人問張桂梅,華坪女子高中建校以來,你已經幫助了1500多名山區貧困學子走出大山,還把自己獲得的70多萬元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麗江華坪女子高中也連續10年獲得了麗江市大學聯考綜合第一的好成績,如今都這把年紀了,有必要這麼拼嗎?

“我沒時間了,多搶一點時間,多培養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就是多作一份貢獻,特別是要培養出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張桂梅説。

身體本就不好,還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張桂梅全身時常疼得動不了,可她卻瞞着所有人,吃點止痛藥,稍好一些,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今年3月,張桂梅再一次住院。醫生要求靜養。這對視時間如生命的張桂梅來説,簡直和病痛一樣難受:“靜養,把我照顧管理學生的權利都奪走了,這樣幹待着,太浪費時間!”

好不容易熬過了3天3夜,張桂梅稍微緩過勁來,沒等醫院同意出院,她就自己偷偷跑回學校。“孩子考上好學校,就是最好的藥!我一定要培養出能上清華、北大的女學生。”説話間,張桂梅的眼睛裏閃爍着充滿希望的光芒。

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張桂梅忘記了病痛,忘記了年齡,使她渾身充滿了力量。為了學生,她長期帶病堅持工作,幾次暈倒在講台上,而每一次張桂梅都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始終堅持把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命運放在心坎上。

比先進心得體會篇6

95載風雨滄桑,隱藏戰功63年,張富清同志以對黨絕對的忠誠、堅守初心、淡泊名利,踐行着一名中國共產黨員的使命與擔當。“當年和我並肩戰鬥的那些戰友,好多都犧牲了,還有一些整連整排犧牲的戰友,他們根本沒有機會提任何要求。比起他們,我今天吃的、住的已經好很多倍了。我有什麼資格居功自傲,給組織找麻煩提要求呢?”張富清同志的一席話,展示出了一名老黨員的初心、一名老黨員對黨絕對的忠誠,也體現出一名歷經生死的共產黨員,最純粹的堅守。

“為人民而戰”,學習張富清同志在艱難困苦中堅定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理想是信念之源是成事之基,1948年,張富清同志在被編入國民黨部隊的時間已經兩年,身體瘦弱的他被指派做飯、餵馬、洗衣、打掃等雜役,稍有不慎就會遭到皮帶抽打。在瓦子街戰役中,被“解放”的他沒有領遣散費,而是主動要求加入解放軍。他説道“共產黨的軍隊仁義、講規矩,是真正為勞苦大眾打仗的軍隊,參加解放軍就是為自己打仗,為人民打仗。”正是堅定為人民謀幸福的信念,張富清才能在戰場上屹立不倒,守得初心,終見成功。

“到最偏遠的地方去”,學習張富清同志為勇於擔當,敢為人先的精神。1954年,張富清從文化速成學校畢業後毅然放棄留在大城市、回到故鄉的選擇。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去鄂西山區最偏遠、最困難的來鳳縣。對於這樣的選擇他説到“我是一名黨員,黨需要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戰場上死都不怕,苦點怕什麼?”敢於放棄優質的生活,敢於到最偏遠的地方去挑起改善當地貧窮狀況的重擔,這種甘於奉獻,淡泊名與祿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為國家節約一點是一點”,學習張富清同志樸實純粹、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2018年張富清同志要做白內障手術,需要植入人工晶體。醫生為他推薦了7000多元到2萬多元的晶體,即使知道醫藥費全部報銷,但聽到同病房的一名農民只選了3000多元的,張富清同志也選了跟他一樣的,張富清同志説:“為國家節約一點是一點”。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張富清同志隱藏功名63載始終保持着樸實純粹的初心,這種純粹令我們動容。

比先進心得體會篇7

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眾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落,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可當無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

對此,為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着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裏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牀”,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為學生築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境裏,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

張桂梅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08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於順利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