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先進事蹟會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W

先進事蹟會心得體會多篇

先進事蹟會心得體會篇1

九十三年風雨路,矢志不渝報國心。吳大觀同志一生愛國愛黨,無私奉獻,事蹟感人。他為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貢獻了畢生的心血和才華,是報國有成的黨員專家,是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8週年的日子裏,報道吳大觀同志的先進事蹟,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優秀共產黨員的人格魅力,更加堅定了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拿出祖國需要的航空發動機!對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化作了吳大觀艱苦奮鬥默默奉獻的一生實踐。愛國愛黨,無私奉獻是吳大觀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遺產。學習吳大觀同志,就要學習他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學習他的事業至上為之奮鬥終生的崇高精神境界,學習他不計名利勇於奉獻的高尚品德。

吳大觀一生的奮鬥,就是要為中國的飛機安上“中國心”。其實,吳大觀胸中跳動的正是一顆“中國心”,他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把祖國的需要作為自己的需要,把改變中國航空事業的落後作為畢生的追求。為了中國飛機的“中國心”,在敵機肆虐的炮火下,他毅然改行學航空;在歸國還是留外的選擇中,他堅定地回來報效祖國;在沒有機構、沒有人員、沒有資料的“三無”情況下,他迎難而上主動請纓。個人的能力再高,只有在國家民族事業的大舞台上,才能盡情施展;個人的價值再大,只有融入到國家民族的事業中,才會永恆。吳大觀規劃了新中國航空發動機研究的基礎構架,培養了一批發揮中堅作用的人才,為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吳大觀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在國家建設中顯示才華,他的奉獻已經匯入民族復興的洪流。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力量。新中國即將迎來60華誕,60年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日益繁榮強大的中國屹立在東方,我們正走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種種困難和挑戰也在考驗着我們。我們要學習吳大觀同志的.愛國精神,高揚愛國主義的旗幟,把對祖國的熱愛化作建設國家的實際行動,勇於承擔責任,勇敢面對挑戰,認認真真做好本職工作,使自己的人生隨着國家的進步而昇華。當前,就是要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用實際行動迎接新中國成立60週年。

先進事蹟會心得體會篇2

最美,何為最美。在普通人眼裏,最美就是長相最漂亮的美女亦或是帥哥,也有可能是一些很漂亮的風景、花草。但是最美在我眼中,就是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婁底車務段冷水江東站調車長楊衞華。

調車作業,堅持1天,不難;堅持1周,不難;堅持1個月,不難;但是堅持29年,1萬多個日日夜夜,楊衞華能將枯燥的調車作業做到“零違章、零違紀、零事故”,表現出一名鐵路人對於按標作業的堅守以及對於自身工作的高要求。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楊衞華的工作並不是一蹴而就。在日常工作中,他秉着“多學、多問、多看、多做”精神,付出別人難以企及的努力,在他的六萬多字的工作筆記中,每一條他都爛熟於心,在單位上,別人都叫他“活規章”、“土專家”。楊衞華始終第一時間學習和掌握新技術新規章站在技術變革的最前沿,利用經驗總結提煉出“楊衞華安全調車法”和24句“調車作業七字訣”,內容通俗易懂、簡單易記被廣泛推廣運用。

結合我段團員青年實際,目前我段團員青年日益增多,但是由於長期夜班的工作性質及周邊環境因素影響,團員青年的政治取向及價值取向出現偏差;有的只講享樂,不講奉獻;有的認為自己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對於得失心裏有落差;有的認為工作、生活壓力較大,產生消極冷漠情緒;還有的在社會上沾染了許多不良習氣……以上種種反映了在當前我段維改的新形勢下,團員青年思想波動較大,觸發點多,不利於廣大團員青年的健康發展。當前,我國正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廣大年輕人更應該抓住此機會。現在,改革開放前入黨和參加工作的幹部已經或將要退出崗位,80後以至90後的年輕幹部即將成為工務骨幹隊伍的主體。他們受過高等教育,思維活躍,勇於創新,同時也相對缺乏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和嚴格的黨內政治生活鍛鍊;有的缺乏基層和艱苦地方的紮實磨鍊;有的對於線路知識的瞭解不夠強;有的擔當作為的底氣還不足。

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説,這更是一次機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加強學習、積累經驗、增長才幹,自覺向實踐學習;要沉下心來幹工作,心無旁騖鑽業務,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鐵、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撐得住,關鍵時刻頂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經得住磨難。對於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懂的一定要虛心請教老師傅,發揚“多學、多問、多看、多做”的精神,時刻保持樂觀的心理,抵制社會上不良習氣的薰染,立足本職崗位,在鐵路事業的發展建設上奉獻出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先進事蹟會心得體會篇3

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眾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落,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可當無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

對此,為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着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裏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牀”,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為學生築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境裏,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

張桂梅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xx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於順利成立。

先進事蹟會心得體會篇4

袁隆平是我國當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他參加工作50多年來,不畏艱辛、執着追求、大膽創新、勇攀高峯,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及應用領先世界,推廣應用後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我國及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貢獻。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熱愛祖國、一心為民的堅定信念。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説,“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自年輕時他就立志獻身雜交水稻事業,併為之不懈拼搏、頑強奮鬥,始終把為國家解決好“民以食為天”問題當作自己的重大責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堅定、鍥而不捨。

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科研作風。“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這充分體現了他潛心實幹的本色和求真務實的作風。“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勢”,這曾經是世界經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權威和書本,20世紀60年代初,他從對“鶴立雞羣”稻株的觀察中悟出天然雜交水稻的道理,從而勇敢承擔起雜交水稻研究的課題,不畏艱難,反覆試驗,終於研究成功三系雜交水稻。袁隆平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斷創新,帶領我國雜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兩系法雜交水稻,使我國的雜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淡泊名利、樂於奉獻的崇高品德。

上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相關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實現。上世紀80年代,他帶領“863”項目組開展攻關,提倡團結協作,很快獲得了成果。他沒有把政府撥給的數千萬元作為自己的研究專款,而是組織起全國的協作單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還將所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科學獎和世界糧食獎等獎金全部捐獻出來,設立獎勵基金,獎給為科研做出貢獻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們。袁隆平不僅傾心解決中國糧食問題,而且長期關注世界糧食安全。在他眼中,雜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他把“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畢生的追求,併為之做出了極大努力。

先進事蹟會心得體會篇5

這段時間學校組織學習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於漪老師的先進事蹟,於漪老師,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語文特級教師,在教育的田野裏耕耘了整整60多年。92歲的她,從教近60多年,退休近30年,絲毫沒有停止過追求理想教育的步伐,仍在以各種方式,儘自己的最大能力影響教育、影響教師、影響學生。於漪老師有一句名言“如果只是教書,那麼你就是教書匠、知識的二傳手。不能忘記教書的目的是育人,這是大目標”。她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是我學習的楷模。我將在她的先進事蹟啟迪和鼓舞下,樹立正確榮辱觀,努力增強“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書育人”的教師使命感,不斷強化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心。以下是我學習的點滴收穫,與大家分享。

1、高尚的人格魅力

“智如泉湧,形可以為表儀者”可以為人師。於漪老師始終把這句話當作自己事業追求的最高境界。她認為作為人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着健全的高尚的人格。於是,魯迅、聞一多等德才兼備的大師們就成了於漪老師心中的楷模。她在自己的教育事業上以這些大師為榜樣,一步步向前攀登,不斷向自己挑戰,不斷超越着自己。

為了隨時隨地能清醒地認識自己,於漪老師心中長存兩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別人的長處,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用第一把尺子於漪老師量出了自己所有同事的優點和長處,她如飢似渴的汲取着這些養分,不斷的博採眾長。這一點需要有多麼謙遜的品格才能做到啊,於漪老師做到了。她用第二把尺子不斷地找出了自己的不足。於漪老師每上完一節課都會隨時記錄下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這是需要多麼驚人的毅力呀。這正應驗了那句話“細節決定成敗”。正因為於漪老師把這個細節做好了,日久天長,這些教學中的不足成了於漪老師教學中一面很好的鏡子,從這面鏡子中,照出了自己的工作中的不足,從而在以後的前進道路上,少走了很多的不必要的彎路。

2、永不滿足的工作精神

於漪老師曾經説過:“滿足意味着結束”。在於漪老師的工作經歷中始終沒有滿足過。她對自己的課一直不滿足,她一直不斷地向周圍的老師們學習,兩千多節課,於漪老師是懷着一顆多麼謙虛的心聽下來的!兩三千字的作文評語啊,於漪老師是懷着一顆多麼熱愛孩子的心完成的!因為不滿足自己的現有的成績,於漪老師才始終在不斷的完善着自己的人格,提升着自己的思想,昇華着自己的境界,錘鍊着自己的感情。

3、豐厚的文化底藴

“智慧要如潮水、泉水一樣噴湧而出”,於漪老師的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天馬行空,左右逢源,每節課都是一幕美麗動人的人文景觀。而要做到這些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豐厚的文化底藴,沒有幾十年如一日對教育對知識的孜孜以求,沒有對教學敏鋭的感悟力和洞察力,於漪老師是上不出這樣的課來的。

於漪老師在她的講話當中,引經據典,侃侃而談,讓人分明的感受到她的文化功底。聆聽她的講話,可以受到很好的文化薰陶,簡直是一種享受,讓人如坐春風。我們都如此喜歡聽她談話,她的學生能不喜歡聽她談話和她交流嗎?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啊!怎能不喜歡聽她談和交流嗎。

只有於漪老師認為:做一個老師,更需要拓展視野廣泛學習,因為現在的社會,它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有很多地方是可以交融的。為了豐厚自己的底藴她不斷的去汲取多種領域的知識,包括物理學、美術學。於漪老師説:“我做了一輩子教師,始終學做教師”對這樣一位讓人敬仰的老前輩來説尚且如此,我們這些教師還有什麼資格拿自己工作中的一點成績沾沾自喜?還有什麼資格言怨天尤人?我願意以於漪老師為榜樣,向於漪老師學做教師。讓於漪老師偉大的人格魅力時時激勵着我,鞭策着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斷努力,不斷反省,不斷前行。

先進事蹟會心得體會篇6

張桂梅,中共黨員,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是媒體多年關注報道的一位先進典型人物。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同志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着追求,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心繫困難羣眾,投身教育扶貧,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她長期拖着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兑現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她始終艱苦樸素、甘守清貧,卻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華坪女子高中連續9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保持100%。

張桂梅的事蹟感動每個人,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着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們欽佩。“俯首甘為儒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

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着説:“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着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着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張桂梅為何與“感恩”產生聯繫,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華坪。媽”、“張媽媽”。

我們學習她的精神品質,有利於在社會主義經濟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蹟,很有現實意義。

先進事蹟會心得體會篇7

張桂梅,1957年6月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199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xx年她主導創辦的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成為山裏女孩的“夢工廠”、最貼心的“家”、黨聯繫羣眾的一座“愛心橋”。她先後獲得“全國脱貧攻堅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並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時刻獲得了黨內最高榮譽——“七一勛章”。一名普通共產黨員、一名被孩子們稱為“老師媽媽”的平凡教育工作者,彰顯出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精神魅力。

一個榜樣,她堅守初心使命,突顯先進典型的風采。張桂梅有一個“瘋狂”夢——創辦一所專門招收貧困學生的免費高中。20xx年,沒有一分錢的她拿着自證“優秀”和“靠譜”的獎狀,開始了坎坷的“化緣”路。20xx年,在各界人士的幫助下,“瘋狂”的辦學夢最終照亮現實。她曾説:“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説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説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基層幹部在面對羣眾時,須時刻牢記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做到心中有民、行動為民,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羣眾難題,把“人民”二字融入黨員幹部血脈之中,始終秉持“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奉獻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擔當起時代責任,不負組織重託,不負人民期待。

一面旗幟,她堅持埋頭苦幹,閃爍先鋒模範的光輝。“人要有一種不倒的精神、一種忘我的精神、一種自信的精神,雨水衝不倒,大風颳不倒,只有我們堅持着,覺得自己能行,就不會倒,什麼樣的奇蹟都會創造。”辦校4745個日夜,64歲的張桂梅身患多種疾病,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連爬樓梯都十分吃力。但她仍然堅持每天早上5點鐘起牀,拖着疲憊的身軀堅持到深夜12點30分才睡;每年大學聯考堅持帶領高一高二學生,為高三學生加油打氣,周而復始,常年如此。面對急難險重等困難時,基層幹部時刻要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為基層黨組織遠期發展增添後勁;不繞彎、不敷衍,始終與人民羣眾同呼吸、共命運,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通過巧幹加實幹,以釘釘子精神,立足於小事,切實上好基層鍛鍊“必修課”,做好人民羣眾“解題人”。

一枚黨徽,她始終佩戴在身,展現共產黨員的風貌。張桂梅曾説,是黨為她指引了一條光明的人生路,是黨為她鋪滿了鮮花盛開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麼,她要以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性信念,為黨和人民奉獻自己的全部。十三個春秋裏,她走過11萬公里的家訪路。在崎嶇的山路上,她發過高燒、摔斷過肋骨,也曾昏倒在路上……用柔弱的身軀扛過了病痛帶來的巨大的痛苦,心xxx黨人的信念支撐她走進每個孩子的家裏。基層幹部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面對羣眾的態度再温和一點、笑容再多一點,解釋再詳細一點,扮演好“翻譯者”的角色,帶着真心實意投入到基層工作中,成為羣眾的“知心人”,切實把羣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確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迴應,真正意義上踐行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命運置她於高崖,她贈人間以芬芳。立足當下,面臨複雜形勢的多重考驗,基層幹部須將初心融進靈魂,把使命扛在肩上,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奮勇向前。

先進事蹟會心得體會篇8

鄧稼先給我的震撼很強烈。他是一個普通人,因為有了異乎尋常的堅定而成功。這堅定猶如陽光,打碎瞭如霧的迷茫。楊振寧説:“這條路,就算再選一次他還會這麼走的。”為什麼如此自信,從字裏行間我們不難看出,鄧稼先先有夢想,有堅持。而這份精神,深深打動了我。我從未覺得,夢想如此美麗。

鄧稼先總讓我有種莫名的激動,他的熱情與勇敢讓我覺得他一定是一個有夢想的人。夢想是目標,讓你永遠不知疲倦地走;夢想是燈光,讓你在迷茫中找到希望;夢想是動力,是失望後站起來的勇氣。它讓平凡人變得偉大,它讓迷茫的人找到堅定。若有了夢想,也可以成為鄧稼先一樣的人,把自己的生命毫無保留地獻給某樣東西。這份熱情,它會讓灰姑娘高傲地站在舞台上,在鋼筋水泥的世界畫出一抹綠色。

鄧稼先讓我知道,夢想是遙不可及的旅途,它可以是10年,或者20年,或更久。也許很久以後它也不會實現,但我們努力過,堅持過,曾流過汗水,曾灑出熱淚。它不是成功與失敗,它不是金錢與權力,它不是工具和支柱。它是一雙天使的翅膀,讓你在浩大的天空中飛翔。在籠中的鳥兒啊,衝出籠子在空中盡情飛翔吧,當夢想在堅持的路上,這天空,這世界,這宇宙,也不過如此,他們甚至無法容下一個夢想。

我們教育人,應該有教育的夢想,只要有了夢想,我們才會創造奇蹟,才會書寫未來,改變教育的顏色,改變教育人的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