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8W

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2022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心得體會 篇一

xxx太原十九中正高級教師(教授)、山西省特級教師、全國優秀科研教師、山西省教學名師、山西省“三晉英才”支持計劃拔尖人才、山西省師德標兵、山西省教學能手、山西省骨幹教師,太原市優秀教師、太原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太原市優秀人才(龍城之星)、太原市第十一屆黨代會代表。被山西省教育廳聘任為山西省義務教育學科建設指導組成員、山西省中學教師培訓中心特聘專家、山西省教育廳中國小教材審核類行政審批專家等學術兼職。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特別是教育系統,組織了深入的學習宣講活動,我校也在學期末組織召開專題培訓會,深入領會方案精神,指導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

一、認真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使我們認識到黨和國家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導向要求

方案的制定,反映出黨和國家對教育的高度重視,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系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的重大舉措,對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作為一名基礎教育領域的一線教師,從事三十年教育教學工作,深感評價制度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藴含的意味。如果説課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那麼評價就是教育改革的關鍵。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近年來,國家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在學生核心素養的發佈、高中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頒佈、統編新教材的實施、教研活動的指導等方面相繼推出新政,極大地更新了教師教育教學理念。但是,教師作為國家課程改革的執行者,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由於面對各種升學考試的壓力,仍然或多或少的存在重文化輕德育、體育、美育,重分數輕能力和素養,“刷題”、“機械記憶”、“不注重實踐”等等現狀,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出台,明確提出要堅持立德樹人,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指揮棒作用,引導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確保教育正確發展方向。堅持科學有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提出教師潛心育人的評價制度要更加健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辦法要更加多元,社會選人用人方式要更加科學。改革學校評價,健全學校內部質量保障制度,堅決克服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素質等片面辦學行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從而引導我們教師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人才成長觀、選人用人觀。

因此,通過深入學習領悟,使我們教師進一步明確了對學校辦學評價的標準和要求,堅定克服唯分數、唯升學的頑瘴痼疾,敢於真正放開手腳,踐行素質教育,落實好方案的要求。

二、深刻領悟《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使我們明確了改革教師評價要求,推進踐行教書育人使命

方案中指出改革教師評價,要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堅決克服重科研輕教學、重教書輕育人等現象,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定期註冊、業績考核、職稱評聘、評優獎勵首要要求,強化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考察,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健全教師榮譽制度,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全面落實新時代幼兒園、中國小、高校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建立師德失範行為通報警示制度。對出現嚴重師德師風問題的教師,探索實施教育全行業禁入制度。突出教育教學實績。把認真履行教育教學職責作為評價教師的基本要求,引導教師上好每一節課、關愛每一個學生。

這些有關教師評價的具體要求和標準,使我們教師再次認識到師德師風的重要性,教師必須具有高尚師德,身高為師、行為世範,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為學生做出表率,要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不斷提升專業素養,潛心教書育人,做好學生知識和精神的引領者和塑造者。

三、貫徹實施《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我們思政教師就是要理直氣壯講好思政課,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方案指出,改革學生評價,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樹立科學成才觀念。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堅決改變用分數給學生貼標籤的做法,創新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辦法,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切實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增強綜合素質。提出完善德育評價、強化體育評價、改進美育評價、加強勞動教育評價、嚴格學業標準、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全方位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和終身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貫徹落實方案改革學生評價的具體要求,作為思政教師,就是要在學校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的辦學思想指導下,理直氣壯講好思政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入課堂。挖掘教學內容中的育人因素,鑄魂育人,引導學生養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的愛國情、報國心、強國志,努力擔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

總之,新課程改革的路上,有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有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們將不懈奮鬥,執着前行,為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時代特徵、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做出貢獻。

最新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個人心得體會感悟 篇二

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心得體會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會議強調,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指出了教育評價之真義,對今後教育評價深化改革具有鮮明深刻、意藴豐富的引領作用。通過學習方案,我有以下體會。

一、突破結果唯一,注重過程本位。

傳統評價觀以結果為唯一依據,過度強化了結果在整個評價中終端的關鍵地位,帶着結果至上的濃郁色彩——這進一步導致了偏重分數、輕視過程的嚴重後果,甚至表象的分數似乎可以“鉚定”教育乾坤。其實,分數只是冰冷、機械的數字符號,它後面還有更豐富的意藴,需要評價主體多視角、多向度地辯證看待。

學習的成果,是一個多重努力的參與過程,也是一個生命成長的過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語商等多因素的融入並決定,分數只是多因素融合後的一種結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觀到的智商的結果——分數,然而潛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發現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語商等一系列素養。因此,優秀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數字符號,教育評價不能止步於某某,還要科學評價學習主體是否享受活動過程中的情意態度、生命活力乃至質疑批判。否則,難以可持續地昇華到更高級的新一輪課程學習中。

過程評價較之於結果本位要困難得多。但我們要在不偏廢分數的評價結果的同時,更要對生命發育和成長的過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長給予特別的關注。“結果本位”與“結果過程兼顧”是區分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辨別偽教育與真教育的試金石。

二、探索增值評價,激活教師生機。

增值評價屬於新鮮的前衞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當代教育評價之父”的拉爾夫泰勒的思想為理論基礎,根據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學習進步幅度來評價教師的績效,而不是僅僅以單純的考試分數。

增值評價強調的是學生進步的增幅,而不是單調、機械的數字;強調的是學生較之原有學業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靜態、固化凝止的數量符號。這正如另一位美國教育評價專家本傑明布魯姆所説:衡量學校好壞的唯一標準是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進步的幅度。正因為這樣,增值評價決然不同於終端式鑑定評價。

在具體操作上,涉及教學創造力的增值。即將學生原有基礎納入增值評分範圍,以其比較學生在接受教師教育後成績的增長幅度。增值評價分,有點複雜:首先根據原有基礎得到一個輸入值,然後根據學生受教育後的成績得出一個輸出值,輸出值與輸入值之間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輸出值-輸入值。增值評價開展得並不普遍,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對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後的“原某某”,如何轉化為“標準分”比較困難。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評價”,以待逐漸推進、改進完善、方便操作。

然而,增值評分法的引入,給我們洞開了考察教師教學力的一扇新視窗。畢竟,我們對考試成績的分析,太執着於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傳統數據鏈的一成不變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評價的積極作用在於拓展教學評價的多渠道,消解了評價的種種遮蔽,敞亮了評價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評價的目的不僅僅是甄別和選拔,更是為了改進教師的教育教學之方法,激發教育教學活力和積極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釋放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完滿享受學習的高峯體驗。

其三,真正有助於教育公平的落實,促進各級各類學校創新活力的迸發和科學化發展。從發展的意義看,增值評價確實擁有可以期待的遠景,有待教育評價界的切實努力。

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心得體會篇

近日,再次閲讀《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讓我對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

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作為教師,要始終明確教書育人的初心。在2018年9月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主席曾以“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兩個大計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時代的重要地位,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重要講話,體現了總書記對教育工作“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深謀遠慮和高瞻遠矚,對於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有着深遠意義。因此,作為一線教師,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就是要在思想上、行動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為國育才的思想,把學生培養成國家的有用之才。

“五破五立”不應極端化。在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過程中,最讓老師們關注的是打破“五唯”觀念,即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細細深究,所謂的“五破五立”就是要克服短視、功利思想,建立科學履行職責的體制機制;克服重分數輕素質,建立立德樹人的落實機制;克服重科研經費重教書輕育人的思想,建立健全潛心教學全心全意育人的制度;克服以分數給學生貼標籤的不科學做法,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要求;克服文憑學歷至上等不合理育人觀,注重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的人才使用機制。學習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教師對於“五破五立”片面的言論,其實,在我看來,打破“五唯”,並不是堅決摒棄,而是以此為據,克服以往人才觀片面的價值取向,更多的關注“人”的全面發展,把“人”的綜合素質真正提升起來——德育為首,同時關注分數、核心素養、學生終身發展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價。老師們唯有明確了這一點,我們的教育教學才會更有指向性,才不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讓學校辦學觀價值更科學合理。李鎮西説:“我想辦沒有特色的學校。”我覺得這是很多懂教育的人的心聲。現在,很多學校的功利化太強,都在努力打造所謂的“特色”。但就其“特色”的本質而言,無非是在學校管理、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文化傳統等方面轉換了一個“名稱”而已,其本身的內涵價值與推廣性並不是很強。有許多學者也説:一個學校的特色不是刻意打造出來的,應該是一個學校長期發展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斷積累,完善,昇華,是日積月累,是源於實踐的。是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對學校的辦學觀價值提出了更科學合理的要求。學校,就是要把堅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辦學的目標。所謂的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科學合理的辦學觀,就是堅持把人的成長作為學校的主要任務,作為學校辦學觀的價值取向與引領,不再追求功利、短視的辦學價值觀,不再過分等地追求所謂的“特色”,而是將文化、書香、生活等作為衡量學校的考核指標,讓學校真正成為為國育才的温暖聖地。

改革,是為了做得更好。作為教育者,一定要研讀《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準確領會其精髓實質,這對於我們今後的工作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心得體會篇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明確提出“推進高校分類評價,引導不同類型高校科學定位”,“探索建立應用型本科評價標準,突出培養相應專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方案的發佈為深化新時代應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指明瞭方向,吹響了深化應用型本科教育評價改革的號角。當然,教育評價問題不僅僅是教育發展問題,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應用型本科教育評價更是新生事物,涉及不同領域、不同主體、不同對象,實踐操作難度很大,必須破立並舉,方可久久為功。

首先,要堅決破除應用型辦學的認識誤區,明晰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評價對象。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以人才培養定位為基礎,我國高等教育總體上可分為研究型、應用型和職業技能型三大類型”,應用型本科學校“主要從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本科以上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並從事社會發展與科技應用等方面的研究”。顯然,應用型本科高校主要任務是培養本科以上層次應用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和職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並不是應用型本科辦學的初衷,其本科生培養應占較大比重,研究生的培養也應以專業學位為主,其畢業生的主要去向應該是紮根地方而不是升學或出國留學,一些堅持學術導向或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己任的本科高校不能歸屬

其次,要堅決破除教育評價功利化傾向,堅持地方性、行業性、應用性的評價導向。要堅決克服“五唯”的頑瘴痼疾,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針對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問題和需求側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現實要求,引導高校從治理結構、專業體系、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師資結構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系統性的改革。針對學校評價,要堅決破除重規模輕內涵、重學術輕應用等傾向,樹立堅持紮根地方、服務行業、崇尚應用的辦學導向,突出企業工程師為本科生上課、“雙師型”教師佔比、應用型課程、應用型專業、來自企業的學位論文(畢業設計)、產教融合項目(平台)、應用性研究和成果、畢業生地方就業佔比等;針對教師評價,要堅決破除重學歷輕能力、重科研輕教學、重校內輕校外等現象,樹立潛心教學、服務地方、全心育人的評價導向,突出師德師風、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應用研究、成果轉化、社會服務、學生指導等;針對學生評價,要堅決改變用分數給學生貼標籤的做法,創新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突出學術誠信、學習過程、知識應用、綜合素養、社會實踐等。

然後,要堅決破除評價模式和評價工具的簡單化、模式化和僵硬化,堅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體、個性和共性相結合的評價原則。近年來,我國教育管理信息化取得了較大發展,建立了陽光大學聯考信息平台、學籍學歷信息管理平台、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台等一大批高質量的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在推動高等教育公平公正、促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須看到,我國教育管理信息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一方面,信息化平台氾濫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信息化平台的使用過程中出現了評價模式的簡單化、模式化和僵硬化等現象,違背了科學評價的基本原則。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僅僅通過某個階段或某個時點的少量數據、少量個體和幾個方面等進行評價肯定是不客觀和不公正的。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必須堅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體、個性和共性相結合的原則,必須學生、家長、教師以及社會等多方參與,不斷與時俱進、推陳出新,這就必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不斷完善數據平台,不斷創新評價工具。

最後,要堅決破除評價考核與結果應用“兩張皮”現象,構建政府、學校、社會等多元參與的應用型本科教育閉環評價體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從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問題入手,堅決糾正多頭評價、重複評價和片面評價,努力構建政府、學校、社會等多元參與,全過程、全方位、多維度的應用型本科教育閉環評價體系。要堅決扭轉

“唯名校”“唯學歷”“唯稱號”的用人導向,充分發揮評價的指揮棒作用,進一步完善評價結果運用,可以將評價結果與財政經費投入、績效分配、合格評估、招生指標、專業認證、專業碩士和專業博士學位點申請等掛鈎,綜合發揮評價結果的調控和導向作用。同時,也要堅決摒棄一些錯誤做法,不要把人才稱號和數量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承擔科研項目、職稱評聘、評優評獎、學位點申報的限制性條件;不要將學科科研平台數量、SCI論文數量與應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項目、經費分配、評優評先等掛鈎;不要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作為用人選人的限制性條件;不要通過任何形式以合格率、畢業率、升學率為標準獎勵教師和學生;不要將論文數、項目數、課題經費等科研量化指標與績效工資分配、獎勵掛鈎等等。

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心得體會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隨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教育事業需要向着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已經成為制約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障礙,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是一項世界性、歷史性、實踐性難題,更是一項必須完成好的艱鉅任務。

一、貫徹“立德樹人”根本遵循要加強的“三個建設”

《總體方案》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學校評價的根本標準,學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主線和學校辦學的根本遵循。

一要加強黨的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持續推進“校黨委-中層黨組織-黨支部”三級聯動,不斷提升黨員教育管理服務水平。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弘揚科學精神觀、創新質量觀、服務貢獻觀。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嚴明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加強和改進工作作風。

二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增強學生使命擔當、引導學生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為統領,以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引領,建好課堂教學、網絡思政、科學研究、管理服務、社會實踐、文化傳承等六大功能平台和十大育人實施體系,構建系統科學、協同高效、特色鮮明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構建形成具有強大合力的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教育引導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紮根人民、奉獻國家。

三要加強校內治理結構建設。堅持章程在學校規章制度體系中的核心地位,推動形成以章程為核心,規範統一、分類科學、層次清晰、運行高效的學校規章制度體系。完善“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內部治理體系,讓治理各方“有序”,讓學術治理“迴歸”,讓民主管理“落地”,讓管理重心“下移”,讓辦事流程“再造”。將“放管服”改革作為推動學校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突破口,通過重心下移、權力下放,激發二級學院辦學活力,為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增加動能。

二、落實“破除五唯”重要任務要突出的“三個導向”

《總體方案》指出,要從黨中央關心、羣眾關切、社會關注的問題入手,破立並舉,推進教育評價關鍵領域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學校要堅持問題導向,把破除“五唯”頑瘴痼疾,扭轉不科學、不合理的教育評價導向作為重要任務。

一要在教師評價方面突出師德導向。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評價的第一標準,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堅持以師德為先,以教學為要,以育人為本。加強師德師風宣傳教育,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嚴把師德師風考核,完善思想政治與師德師風考核辦法,切實提高思想政治與師德師風考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劃定師德底線紅線,強化師德監督和失德失範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扭轉“唯文憑”“唯帽子”的不科學評價導向,破除重科研輕教學、重教書輕育人等現象,建立潛心教學、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二要在學生評價方面突出全面導向。樹立科學成才觀念,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創新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教育模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強化體育工作,讓學生在體育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鍛鍊意志。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加強人文和美育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樹立依靠勞動創造美好未來的理念。扭轉“唯分數”“唯升學”的不科學評價導向,破除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素質等片面辦學行為和以分數給學生貼標籤等錯誤做法,建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要求。

三要在科研評價方面突出質量導向。破“五唯”的關鍵和難點在於扭轉“唯論文”的不科學評價導向,廣受師生關注的帽子、文憑、職稱、獎勵等均與論文休慼相關。破“五唯”並非去“五唯”,不“唯論文”不是説不關注重視論文,而是不以論文數量、不以論文指標數據作為評價學術水平與創新貢獻的直接依據。科研評價要重點評價學術貢獻、社會貢獻以及支撐人才培養情況,不將論文數、項目數、課題經費等科研量化指標與績效工資分配、獎勵掛鈎。要清理在職稱評聘、績效分配、科研獎勵、評獎評優、學位授予等方面與《總體方案》精神不相符的文件,並根據不同學科特點,分類制定不同的科研評價模式,不斷完善代表性成果評價機制和同行專家評議機制,從而有效扭轉過度看重論文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忽視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等“唯論文”不良導向。

三、實現“提升水平”指引目標要提高的“三個質量”

《總體方案》指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是為了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學校要聚焦高質量發展目標,將提升辦學水平作為推進各項改革任務的落腳點。

一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教師評價時突出教育教學實績,把認真履行教育教學職責作為基本要求,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上好每一節課、關愛每一個學生。推進“自省、自律、自查、自糾”質量文化建設,將質量價值觀貫穿於教育教學各環節。加強教育教學評估機構建設,建立專業化評估隊伍,實施教育教學質量自我評估制度,定期對教學質量進行診斷式評估。推動全方位、全過程、立體化的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以持續提高質量為目標,不斷改革教學過程、優化資源配置,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要提高科研成果質量。完善有利於激發創造活力和促進成果轉化的科研評價體制,對於基礎研究類科技活動,注重評價新發現、新觀點、新原理、新機制等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對於應用研究、技術開發類科技活動,注重評價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新設備,等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扭轉在科研領域的短視行為和功利化傾向,推動產出更多高質量的重大標誌性科研成果。

三要提高支撐服務質量。學生培養和科研產出都要更加註重實際效果和實際貢獻,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以及科技創新對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支撐力度。緊緊圍繞服務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海洋強省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等需求,以及行業創新發展的需要,提升學校社會服務能力,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創新發展提供更高質量的人才支撐和科技支持。

目前,**學校正處於全面建設工科主導、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的關鍵時期,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是學校錨定發展方向、釋放發展活力、提高發展質量的關鍵抓手,只要抓牢、抓實、抓好這個“龍頭工程”,**就必然能夠沿着正確的軌道和方向行穩致遠!

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解讀心得體會

**國小音美組辦公室各位教師集體學習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解讀。在視頻學習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認真觀看,有時也會就某部分內容引發討論,會後,趙叔榮組長組織各位教師分別發言,講講自己的學習收穫。並加以整理,以下是教師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的收穫與感悟:

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主線,以破“五唯”為導向,以五類主體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統集成、舉措破立結合、改革協同推進。

以立德樹人為主線,就是着眼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主線,貫穿於教育評價改革各項任務始終,引導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確保教育正確發展方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以破“五唯”為導向,就是從黨中央關心、羣眾關切、社會關注的問題入手,緊扣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立足基本國情,堅持積極、穩慎、務實,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既大力破除不科學、不合理的教育評價做法和導向,又着力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

以五類主體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堅持整體謀劃、系統推進,針對黨委和政府、學校、教師、學生、社會不同主體,充分考慮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領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學段某某,分類分層研究教育評價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確實施路徑,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改革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破”的是短視行為和功利化傾向,“立”的是科學履行職責的體制機制,相應提出完善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其中包括:改革學校評價、改革教師評價、改革學生評價、改革學生評價、改革用人評價。

改革學校評價。“破”的是重分數輕素質等片面辦學行為,“立”的是立德樹人落實機制,相應提出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

改革教師評價。“破”的是重科研輕教學、重教書輕育人等行為,“立”的是潛心教學、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相應提出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

改革學生評價。“破”的是以分數給學生貼標籤的不科學做法,“立”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要求,相應提出樹立科學成才觀念。

改革用人評價。“破”的是文憑學歷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觀,“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的人才使用機制。

改進中國小校評價,提出義務教育學校重點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保障學生平等權益、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營造和諧育人環境、建設現代學校制度以及學業負擔、社會滿意度等情況。

2021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心得體會 篇三

2021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心得體會範文

新時代,教育評價標準體系建設的關鍵是如何切中教育的本質和實質,淡化教育現象的外部指標,關注教育的內在實質。教育是非常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課程、教學、管理、人事制度等各項改革任務當中,教育評價改革是一個“卡脖子”難題。先進的理念、科學的制度、規範的管理,都不能脱離和超越評價“指揮棒”的制約。根深蒂固、盤根錯節的教育問題,很大程度是評價導向與改革不適應所造成的。2020年9月,《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出台,首次系統提出教育評價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案,力圖破解教育改革的“卡脖子”難題。可以説,教育評價改革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變革,變革是否成功,考驗着教育系統乃至整個社會的智慧、勇氣和魄力。

推動這場變革所要做的事情很多,特別需要在教育評價改革的基本問題上站穩立場,拿出實招。

一、教育評價改革的根本是教育價值觀的轉變

教育評價反映一個國家在一個時期的教育價值觀。教育價值觀直接影響教育的評價標準、評價方式和評價能力。

人文主義主張培養和諧發展的人,尚武主義要求培養勇武堅毅的人,宗J至上需要培養馴服虔誠的人,政治至上要求培養忠誠認同的人,社會的價值觀決定教育價值觀,也決定教育的培養目標、方式和途徑。然而,一個社會的教育價值觀也不是單一的,宏觀的教育價值觀是比較明確,但是不同區域、不同階層、不同羣體卻有着不同的教育主張,這些教育主張在有些方面具有一致性,有些方面卻存在嚴重的分歧。國家要求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符合國家建設要求的公民,家庭和個人則僅僅希望通過教育改善自身處境,謀求較好的社會地位。中央政府要求教育符合國家對國民素質和人才質量的需求,地方政府則關注通過教育顯現政績,爭取社會資源,而學校則看重教育資源的分配、生源的優劣。教育價值觀既反映了對教育的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也反映了教育的利益訴求。從國家利益出發,教育要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公民;從家長的利益出發,考試分數卻是實實在在的,能夠兑現教育利益。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職業教育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撐,從家庭利益的角度看,普通教育卻能帶來個人和家庭社會地位的改變。從教育發展的歷史來看,東西方教育都不可避免的處於價值觀的割裂和對抗之中,而且價值觀的割裂又往往是非難辨。

20世紀20年代,受到歐洲自然主義影響,美國興起了以杜威為代表的進步主義教育主張,認為教育應該以“兒童為中心”,反對固有的課程,鼓勵尊重兒童本性,讓兒童在行動中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知識。然而,20世紀30年代興起以巴格萊為代表的要素主義,卻看到進步主義教育過分強調兒童的自由、興趣和活動,導致美國學生學業能力下降,文化水平、數學水平、語法水平降低。要素主義強調教育要促進社會進步,就要讓學生掌握人類文化遺產,幫助學生進行嚴格的理智和道德訓練。要素主義強調教師要擁有權威,保證學生遵守紀律,維護嚴格的價值標準。認為由於人的本性,兒童往往不能專心致志,甚至厭惡學習,不能僅憑興趣學習,提倡對學生進行心智訓練,要求學生刻苦學習,並強迫自己專心致志,在教學過程中不排除灌輸,對學生最大的要求就是服從。兩種價值觀導致截然不同的教育評價標準,現實意義上要素主義對美國教育影響更大。

本世紀以來,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推進過程中,也發生了曠日持久的“素質本位”和“知識本位”的價值之爭。以鍾啟泉為代表的“素質本位”認為應試教育對兒童造成了極大傷害,不利於兒童健全人格的培育和成長,扼殺了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創新素質和科學精神,影響了青少年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從根本上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新要求,要大力推動課程改革。以王策三為代表的“知識本位”認為新課程改革存在一股“輕視知識”的教育思潮,應認真對待和克服;要堅決摒棄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提法,不能一味批判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象,追求升學率本身並不是一個要被完全否定的現象,這一現象背後有着深厚的社會歷史基礎,追求升學率的現象就必將長期存在,教育改革只能是調整、漸進。觀念上的爭論反應在現實中就是,一邊高呼“素質本位”的口號,一邊走着“知識本位”的路子。兩個事例説明,教育發展一直處於觀念的衝突之中,教育在觀念的碰撞之中才有了進步。應試教育重視教育對個體的現實利益,素質教育關注教育對羣體的長遠利益;行為主義希望通過控制人的成長實現教育目標,人文主義主張尊重人的自由成長。

教育中經常面臨着注重教化還是注重規訓,注重品德還是注重能力,注重適應還是注重改造,注重個性培養還是注重集體意識等觀念的衝突。

我們要求人們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但觀念又不隨人的意志轉移,觀念是人的意識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產生,超越現實、理想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少數人的追求。作為評價改革應該跳出單一觀念的“窠臼”,關注到各種觀念衝突中的合理性和現實性,既要調和矛盾,又要引領進步。

今天,教育評價改革需要建立符合當下國家現實利益的價值觀念,關鍵要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超越傳統的問題,傳統教育觀念中“學而優則仕”“重倫理輕技術”“重整體輕個體”“面子文化”“人情社會”“盲目攀比”以及“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嚴重製約了教育評價的客觀性和科學性,扭曲了教育的意義。二是正確對待西方教育觀念的態度問題,我們今天的教育體系並不是中國原生的,而是對西方教育體系的移植和發展,西方教育注重實證,重視創新和批判精神等對我們教育的改革是有益的,但是西方教育表現出過於強調工具理性,重視教育的技術性和功利性又被我們發展到了極致。

我們今天建立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評價體系,既要學習西方教育的優勢,又要克服盲目照搬引發的“水土不服”,要樹立起符合中國文化傳統和現實國情的教育價值體系。

二、教育評價標準是把“雙刃劍”

教育評價是對教育實踐和教育現象的價值、作用、水平、發展等作出優劣判斷,評價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教育規律和教育目的的標準體系,需要把教育認識變成相對科學、客觀的評價標準和指標。

標準作為一種工具,既有甄別、判斷的作用,又有診斷、引導的作用,適切的評價標準有利於教育的健康發展,相反則導致教育發展的異化。教育是一個系統的社會活動,教育實踐和教育現象幾乎充斥整個社會生活,紛繁複雜。《總體方案》裏確定了政府、學校、教師、學生和社會等五個大的評價主體,提出了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四個評價維度,這是我們第一次系統制定出的教育評價框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然而,圍繞這個教育評價的框架,建構起科學的評價體系卻是一個相當艱鉅而複雜的系統工程,從宏觀到微觀,從甄別到選拔,從量化到質性,從綜合評價到單一評價,從教育內部到教育外部,重新建構一套評價標準絕非易事。評價的標準化是把“雙刃劍”。教育評價標準的歸宿是能切中教育的本質,但是教育的本質又充滿了矛盾和對立。教育過程中,要讓學生感到自由,又要對學生進行紀律的控制;要重視保護學生安全,又要鼓勵學生敢於冒險;要強調學生的個性與自我意識,又要讓學生重視集體和他人;要讓學生充滿理想,又要不被理想束縛;要鼓勵學術自由,又要強化學術規範;要強化對教師的標準化考核,又要激發教師的教學活力;不追求升學率無法體現教育質量,過度追求升學率又讓教育過程喪失人性,等等。

教育評價正是要在這種矛盾對立中把握方向,引導發展。但是,人們的認識水平、認識能力又受到現實和時代的侷限,評價的標準也會偏離發展的目標。所有的評價都會看到自己積極的一面,忽略評價的負面作用。教育評價過於追求理想的目標,可能就會忽視現實的侷限性,導致改革目標適得其反,南轅北轍。2002年,美國小布什政府頒佈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針對美國中國小生學習水平低的問題,提出提高教育質量的目標。這一法案客觀上達到了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的作用,但是由於它採取了強制的區域標準化統一考試的形式,並把考試成績與學校經費及教師的績效掛鈎,督促學校和教師提高學生學業成績,導致很多學校投入了大量的備考時間,減少不參加統考的課程,延長學校上課時間,縮減學生的休息時間,甚至放學後補課。學校為提大學聯考試成績不擇手段,教師喪失了課程決定權,強化學生機械記憶而不是獨立的批判性思維。高風險、標準化的考試將豐富、複雜、不確定的課堂教學簡單化,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的降低。2015年,奧巴馬政府廢止了這一法案,取而代之的是《讓每一個孩子成功法案》。

新法案雖然繼續保持了學生學業的高標準,但不再把測試的成績作為衡量學校表現的唯一方式,學校不再因為單一的考試成績而面臨嚴厲的懲罰,允許各州創新使用各種方式,自己決定如何評估學校進步,自己決定標準測試成績在評估中所佔的比重,自己設定自己的學業進步目標及時間表。新法案有效減輕了教師的壓力,促進教師的創造性與工作熱情。這給我們的啟示是,教育具有二律背反的特徵,評價標準需要在這種矛盾的張力中引導發展,就要充分估計實踐中可能出現的迎合、投機、規避等負面行為。教育評價中最大的問題是評價標準“單一化”,評價內容“外在化”,評價方式“一刀切”,評價過程“一白遮百醜”,而忽視了教育實質。簡單的把大學聯考升學率作為一所學校一個地區教育質量的全部,忽視了教育質量也體現在學生的道德、健康、行為、情感等方面。把論文發表的數量、刊物等級作為評價教師學術水平的全部,忽視了教師對教育科研的實質性貢獻。把教育投入作為考察黨委政府重視教育的全部,忽視了教育體制機制和教育活力也是重視教育的內容。教育是兼具實踐性、規律性和教育性的綜合社會活動,不能簡單用各種量化指標評價,特別是教學活動,往往關注了指標化就會偏離育人活動的豐富性。然而,近年來在經濟生活中的管理主義、工具主義思想影響到教育評價,任務分解、指標分配、效率評估等,就連課堂教學也要追求高效課堂,這都是不科學的評價方式,需要反思和改革。新時代,教育評價標準體系建設的關鍵是如何切中教育的本質和實質,淡化教育現象的外部指標,關注教育的內在實質。

三、教育評價改革必須進行一場治理體系改革

2018年4月,西安電視問政教育問題,現場觀眾給教育打分21.89分。在一種情緒化的情境中,在一個只看問題不究原因的氛圍中,不以改進教育為目的進行的一場教育評價,倒是讓現場觀眾出了一口惡氣,但這樣一個萬眾矚目的成績卻因為缺乏客觀性,而讓問政教育變成一場鬧劇。

現實中教育評價數量繁多、頻次過密、花樣翻新、層出不窮,正式非正式、正規非正規的教育評價紛紛擾擾,評價結果五花八門,有些評價誤導社會和家長,過於頻繁的評價評估督導干擾了正常的教育秩序。教育評價的隨意的、不規範的現象還有很多,各種機構公佈的大學排行榜,全國高中百強校,各種特色學校、示範學校評選,很多學校被各種評估、評選、評價搞得疲憊不堪。

教育評價改革也是一場教育治理改革。教育評價的治理需要從評價制度建設、評價體制完善和評價主體資質方面保證評價的規範科學、有效有序。教育評價的法律依據是否充分很關鍵,對各種教育評價的性質、類型、主體、內容及結果運用等都需要建立規制,讓教育評價迴歸科學、理性。需要明確教育評價實施中,誰能評價、評價什麼、不能評價什麼、評價結果如何使用,保證評價的價值性、獨立性、客觀性,規範評價過多過濫,重複性評價,同質性評價。

教育評價治理關鍵是對使用評價結果功利化的控制。要充分估計到,一些評價涉及到政績、經費、項目、資源等分配的評價,可能會導致地方政府和學校的投機行為,弄虛作假,過度投入的出現。關注一些涉及到具體單位或個人的榮譽、地位、等級、收入、獲得的評價,需要建立更加嚴密的評價程序。控制功利化的結果使用主要是克服急功近利,盲目競爭,目標短視,導致教育生態破壞。規範教育評價,不是限制評價的多元化和多樣性。多元化和多樣性是由教育的外部特徵所決定的,不同類別的學校需要不同的評價標準,同樣類別的學校也因為所處的環境、辦學主體、辦學性質、生源結構、師資水平、歷史積澱等差異,需要建立適切的評價標準。

同樣是國小,如果用優質學校的標準評價一所鄉村薄弱學校,顯然是不能指導鄉村學校健康發展。同樣,各級各類學校的理念、條件、文化、管理、教學都需要評價引導,過於籠統地評價一所學校好與不好,很難認清教育的真實面貌。要鼓勵評價的多樣性和多元化,讓社會和家長根據自己的關注點去認識一所學校,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發展自我,讓社會根據崗位的需要選擇適合的人才,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論文、唯文憑、唯帽子”的問題,也避免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局面。教育評價治理要推動第三方評價,現行的教育評價八成以上是政府組織的評估、監測、督導,政府是教育的舉辦者,也是教育的評價者,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教育評價很難做到客觀、中立、科學。

四、教育評價是一門有待振興的未來科學

教育是一項古老的社會活動,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教育本質和教育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同時需要科學研究的支撐,教育評價更是一門科學。

今天,我們的教育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備,與我國教育發展不充分的歷史階段有關,與我們整個社會的教育價值觀念、教育認識水平有關,更與教育評價的科學研究不深入有關。教育評價的思想觀念、評價工具、評價標準、評價方式,呼喚教育評價理論研究、實證研究、政策研究及技術開發研究的總體水平提高。隨着教育評價改革的深入推進,需要加強教育評價、教育測量、教育預測等方面的學科建設,在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設置不同層次、不同維度的教育評價學科建設,提高評價的科研水平,培養大量的教育評價人才,滿足評價改革的需求。教育評價研究要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教育評價體系。

我國現在的教育評價基本上是借用了西方的教育評價理論和方法,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法,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法,克拉斯沃爾的行為結果評價等,這些理論客觀上促進了我國教育評價體系的形成,但是這些理論產生於西方國家,並沒有顧及中國的文化傳統和現實社情。如何對待中國學生的勤奮刻苦,如何引導中國傳統教育觀念的轉變,如何對待漢語及中國文化學習的心理機制,如何關注攀比文化對學習的影響,都需要去研究。教育評價研究要關注未來學習的科學化。教育的基本問題是學習問題,在互聯網、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今天,要用學習科學指導學生學習,就要通過心理學、社會學、神經科學、腦科學、機器學習等學科的跨學科研究看待學生的學習,認識學習規律、學習策略選擇、學習能力甄別,從而破解根深蒂固的學習負擔過重問題。同時,未來社會淡化文憑、淡化學校的牌子,如何建立並使用伴隨一生的學分銀行,或者像可汗學院提出的微觀證書,來證明學生的學業水平和創造能力,以及普遍認可的“綠色評價”,都需要評價研究提供理論和政策的支撐。另外,面對未來社會發展的不確定性,教育評價研究還要關注對教育風險的研究,如鄉村學校如何佈局建設才能避免浪費,人工智能給傳統教育帶來的衝擊,一些專業未來發展前景等。教育評價改革事關教育改革成敗,事關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任重道遠。

2022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心得體會 篇四

教育評價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指揮棒”,是現代教育治理的重要環節。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衞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強調,要抓好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出台和落實落地,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體系。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教育評價“指揮棒”全面轉向,“破”什麼“立”什麼?方案從改革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學校、教師、學生、用人五個方面的評價作為着力點。

《方案》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主要原則是:堅持立德樹人,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不難看出,“德”是本次出台方案的高頻詞。

一。改革教師評價,推進踐行教書育人使命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

關於師德師風,百度詞條中有嚴謹官方的解釋。師德,教師的職業道德。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等。師風,即教師的行為作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等。教師的道德素質比教師的文化素質更為重要,教師的道德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卡皮察在1978年的法國巴黎聚會中説自己學到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的主要場所是幼兒園,這足以證明我們幼師工作的價值和重要性。擁有獨立人格的孩子們在這裏發展和奠定自己的個性,形成對世界最初的看法和態度,一位好的幼師將使其受益終身,我深感責任重大。

在別人的印象裏,幼兒教師就像是一個孩子王,帶領着一羣小朋友快樂地玩耍和遊戲,到處都是歡聲笑語,彷彿身處一個愜意的童年夢裏。然而,這只是一天中非常珍貴的一部分,更多的時候,幼兒教師從孩子入園的那一刻,就已經繃緊了神經,打起了十二萬分精神,投入到忙碌而平凡的一天中。

課上我們是有趣的老師,我要讓他們感知到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食物,音樂很悦耳,食物很誘人,宇宙很神祕,花朵很芬芳,人類很偉大。日常生活中是孩子們的養護者,像他們的第二個母親。我們不是醫生,卻要了解孩子的各種疑難雜症,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老師,某某搶我玩具”“老師,某某拉我頭髮”“老師,某某又不排隊!”有種職業不是民警,卻要解決各種糾紛,説的就是我們。偶爾又變回導演,給他們排練各種表演。為他們創造出小小心靈裏的童話世界。同時也是他們嚴厲的老師,教他們做人的道理,監督他們的行為習慣。

所以師德師風是什麼?曾經以為,高尚的師德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像黃繼光堵槍眼一樣壯烈,向瞿秋白就義一樣凜然。現在我想説高尚的師德是老師們的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對待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就如學前教育專家應彩雲説:瞭解並理解每一個不同孩童的生長特點和成長需求,就是一個幼兒教師的德行。傾力促進每一個來到身邊的孩童今天比昨天進步,就是一個幼兒教師的道行。

從備課到上課,從孩子的離園整理到教學反思;用寬容理解去對待班上的每一個孩子,關心着他們的方方面面,接受他們的每個優點和缺點,我欣喜地看到孩子們正在茁壯成長;我用温暖真誠去接待每位家長,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老師和家長的心是一致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二。完善德育評價。根據學生不同階段身心特點,科學設計各級各類教育德育目標要求,引導學生養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

良好的品德行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兒時期進行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幼兒以後的成長髮展有着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使幼兒終身受益。現代社會,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環境的影響,其行為習慣各不相同,並不盡善盡美,幼兒時期又是可塑性很強的時期,要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幼兒園開始就要在組織幼兒參加各種活動中進行品德教育,需要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地引導、培養、強化。

幼兒園是幼兒生活的第二場所,幼兒在幼兒園生活的時間非常長,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幼兒總是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然而在這些問題中總會看到幼兒的品德問題,所以培養幼兒的良好品格應該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中。在紛繁瑣碎的互動中,抓住機會及時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將良好的品德教育及時種植在幼兒的心田中。比如站隊,和幼兒説清楚,這是遵守秩序的體現,也是一個人的修養的體現。堅持站隊就是堅持秩序,就是為未來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做努力。在每一個細節中堅持德育教育,是幼兒園教育必須要遵守的關鍵。在午餐前,要讓幼兒學會感恩,感謝農民的辛苦勞動,感謝食堂阿姨的辛苦勞動。體會到別人的勞動和付出是不容易的。學會感恩就是學會做人。

雅斯貝爾斯所説,“教育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對於孩子,教師的教師的人格、德性、品行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的最燦爛的陽光。在德性修養的道路上,在向善而行的旅途中,教師應義無反顧。在很多人的認知裏,教師的作用彷彿既是純粹的教給他們知識。但是,我們更應該做他們德行的榜樣,不遺餘力地呵護孩子思想中每一顆善良的種子,讓他們始終保持着一顆赤誠的心,對着這世界,擁有陽光、積極的心態。

2022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心得體會 篇五

據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筆者在此結合自己所學專業淺談兩點學習體會。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是一根指揮棒,這根指揮棒一定要擺正方向。《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重要舉措,是新中國第一個關於教育評價系統性改革的文件。《方案》立足全局,堅持整體謀劃、系統推進,針對黨和政府、學校、教師、學生、社會不同主體,提出了改革措施。

以立德樹人為主線,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

在黨政工作評價上,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緊緊抓在手上,貫穿學校教育管理全過程。

在學校評價上,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將落實黨的全面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加強和改進學校黨的建設以及黨建帶團建隊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等作為重要評價內容,堅決克服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素質等片面辦學行為。

在教師評價上,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定期註冊、業績考核等的首要要求,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

在學生評價上,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完善德育評價,強化體育評價,改進美育評價,加強勞動教育評價,嚴格學業標準。

在用人評價上,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要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

這些舉措都進一步明確和強化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任務要求,有利於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形成。

由過去評價黨政、學校、教師、學生四個維度,變為評價黨政、學校、教師、學生和用人五個維度,並提出了相應的評價內容和指標。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教育改革難,不只有會考和大學聯考的原因,也和現在社會上的用人導向有關。很多用人單位限制學歷文憑,甚至非名校、海歸不要,因此導致中大學聯考學生壓力大,以及“唯分數”“唯名校”“唯學歷”等情況的出現。《方案》提出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要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在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作為限制性條件。選人用人政策變了,那麼用人單位就會形成以品性能力選人、靠崗位需求取人、憑實績貢獻用人的導向和環境,基礎教育就會得到真正的減壓。

2022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心得體會 篇六

深化教育改革,育學定性評價。通過學習《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我深深感受到,量定情懷下,它是一種能力的構建,育學的花開,更是個人融入到社會情感價值的塑造,真為羣體的家國本心,教育初懷,精神家園。一如教育字面上,教,上所施下所效亦,育,養子使作善的執手,它以一種親情,一種温暖,述説着教育之根,燃火之源。

青春,向達,吾學唯樂。新時代,新教育,新發展,新起力,我們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精神,根據時代需求,全身心投入課學,大教,以人文本,引入導模,以新的量定和標準,要求自己,刻量自我,對準目標,全方位做好教育的前沿與大觀,完善,完整好教育改革體制,班級文化教育教學機制,立本,立標,立德,立學,立為,做時代的評課人,授學者,教育體,來立成一種風格,文化,學為和教育!

科學執語,導育花開。所以我們説,時代背景下的教育就是生命體新型的改革,以生長為維力,增源,助力和幫扶,它不是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高職高稱,而是加進我們教育能力的刻度提高的水平線,以專業高度化,成長育體化,來推進的教育現代化,以教興國,以學強國,做人民的公僕,人民的子弟兵,讓家長滿意,孩子樂意,教育提力,努力,向上,每一天!

文件中27條,每一條都書寫着教育人的初心大夢,它是一種引領,更是引風而上的文化支體,育人的場所和場域,這裏沒有紛爭,不存功利,更不會以分數論分值,用文憑來壓制孩子的學習力,努力給孩子營造成長的環境,根據自我身體機能,快樂中學習,努力中進步,作為教師,一定要全力牽好這根引線,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用生活中的點滴,來凝聚成人生的三大觀念,積極,努力,奮鬥,價值創造價值,讓孩子們在周邊氛圍中,不斷地去自我創造,自我營造,觀念,信仰,目標,腳踏實地,不騖高遠,絕不以升學而升學來打壓孩子的心理,一定要全身心為孩子營造寬鬆,和諧,愉悦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情態,風源物化,快樂成長!

所以,教育的本質從來不物質,孩子面前更沒有功利可談,它是一種精神,更是社會人標杆立體的形象,多能,多彩,不以文憑看高低,要以能力論英雄,沉心踏步,務實求幹,真正的以體及能我去論學術,創大為。教育教學形式上一定要多樣化,思維化,改變單一模式,創新育體學堂!同時還要正視升學規律,不片面追求升學率,絕不以分數高低給孩子貼標籤,下定位,決不把升學率視為獎懲,評先論優。不打狀元牌,不將國外學習經歷為限制條件,不以論文數,項目數,課題經費與指標與績效工資獎勵掛鈎!但一定要突出質量導向,重點評價學術貢獻,社會貢獻及人才培養,讓精神指標永遠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