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參觀學習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6W

參觀學習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參觀學習心得體會 篇一

4月16日,按照部黨的羣眾路線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安排,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李大釗紀念館參觀學習。李大釗同志短暫但卻光輝燦爛的一生給我巨大的震撼,其少年立志、勤奮好學的進取精神,大公無私、一塵不染的人格魅力,憂國憂民、英勇獻身的革命精神令我深深折服。

邁進李大釗紀念館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八根功績柱,這記錄着李大釗同志革命生涯的8大功績——首傳馬列播真理,照亮神州啟明星;學十月革命經,選社會主義道路;領導五四導航向,開創歷史新紀元;關懷青年傾心向,培養幹部建業勛;創建中國共產黨,開天闢地奠核心;受託會見孫中山,促成國共首合作;領導北方黨組織,發動工農鬧革命;重視軍事抓武裝,爭取將領馮玉祥。

登38級台階,可到達瞻仰大廳。這38級台階象徵了大釗同志走過的38年人生歲月。瞻仰大廳內,安放着大釗同志漢白玉雕像,雕像神態沉靜、深思,面容和藹可親。站在先烈的塑像前,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雪白的漢白玉塑像象徵着李大釗同志大公無私、一塵不染的品格;沉靜、深思的神態再現他憂國憂民的心境。他的雙眼凝視着前方,他炯炯有神的目光,穿透的是黑暗的籠罩,看到的是未來的光明。他注視着華夏神州,時刻提醒後人,要“衝破歷史之桎梏,滌盪歷史之積穢,新造歷史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同志們整齊肅立,在李大釗漢白玉塑像前握舉右拳,重温入黨誓詞,面對着鮮紅的黨旗鄭重宣誓,表達繼承先烈遺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堅定信念。

聆聽着講解員對李大釗生平事蹟的介紹,仔細觀看着李大釗同志從事革命活動的實物資料,我感慨良深:從幼失怙恃的愛國少年到立志為苦難中國尋求出路;從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最早傳播;從創造中國共產黨到推動北伐戰爭;從在白色恐怖中堅持鬥爭到為共產主義事業從容就義,李大釗同志的一生的確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一生。他為人謙和、高風亮節的人格魅力,令我欽佩;他大義凜然、英勇不屈的革命氣概,令我振奮。

今天,我們深切緬懷李大釗同志,就是要認真學習李大釗那種為實現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而踏實工作、矢志不渝、英勇獻身的共產主義精神。李大釗同志的高尚人格魅力和大無畏的獻身精神,為我們的偉大事業樹立了一個光輝典範。

大釗精神鑄就了民族之魂,大釗形象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我一定會繼承大釗先烈遺志,學習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堅定共產主義信念,紮實做好本職工作,為曹妃甸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觀學習心得體會 篇二

2010年11月22日至25日,市教育局在西四旗組織召開了鄂爾多斯市中國小幼兒園管理工作現場會,歷時四天,資料安排有現場觀摩、領導講話、專家點評、交流互動等活動,資料豐富,形式新穎,幾天下來,雖是累了一點,但滿載而歸、收穫頗豐,真是“一路鮮花一路歌”。

第一次在劉少先jú長的帶領下以校長的身份參加這樣的現場會,印象比較深刻,四天的拉練式培訓會,每走一處都能讓自己眼前一亮。精神抖擻的小小交警訓練,氣勢宏大的威風鑼鼓表演,全員參與的馬頭琴展示,整齊化一的民族舞蹈,誦詩起舞的國學經典,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栩栩如生的師生作品,以學為主的新型課堂,以人為本的精細管理,校本生成的理性思考……,這些都彰顯着各學校的辦學成果和辦學特色。下面就自己參會的感受和由此而引發的思考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以先進辦學理念為先導,引領內涵發展。

學校的健康持續發展,取決於是否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科學的思維方式,管理的着眼點和歸宿是師生健康快樂的成長和可持續發展。西四旗的教育都已開始重視透過專家把脈及在專家引領下構成自己對本校教育的理性思考,並對其理念文化進行闡述。如杭錦旗中學在“實施學習優勢教育”的理念引領下,摸索出了“導學結合、藝教結合、體教結合”的三結合辦學模式,給學校的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也逐步構成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辦學特色。

作為校長,我們也就應提煉自己所在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理念,並以此為核心確立自己的管理理念、教學理念、德育理念和服務理念,並透過解讀與踐行,讓全體師生和家長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思想,為此而共同努力,即理念上的認同產生行動上的合力,從而構成學校教育共同體。把辦學理念滲透在校園文化建設、制度建設和各項活動的組織過程中,體此刻學校的各項規劃、計劃和工作行動中。只有理性的高度和行動的深度結合起來,才會有效果,才能有成果,才能促進內涵發展。

二、以東廬教學模式為課題,深化課程改革。

在現場會期間,我贊成一位校長的説法:“校長最就應關注的文化是課堂文化”。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途徑。因此,課程改革要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是要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化。會議期間所考察參觀的中學大多都在研究並踐行東廬中學的“講學稿”教學法,四個旗區的學校都分批派出領導和教師親自去東廬中學學習考察,也多次請該校的領導和老師到校進行理論講座和示範教學活動,並結合本地、本校實際提出了“導學案教學法”、“導學案思維導圖習得法”、“三元載體學科異步導學法”等本土化的講學稿。

由此也引發了我們的一些思考:東廬中學的成功在於該校能在困境中大膽創新,根據本校實際改革摸索出了以“講學稿”為載體的先學後教、以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其實這與先前“洋思中學模式”有異曲同工之效果。仔細想來,其間所體現正是新課程理念的宗旨和要求,所有這些改革,都是在新課程理念引領下的操作層面的創新,這種成功的模式學來為我所用,已初見成效,若真能堅守和堅持下去並生根發芽,那的確是件好事,她能使我們邁開緩慢前行的課改步伐。那麼,除“講學稿”模式外,我們能不能開拓出更新的、更切合我們教師個人實際的、本土化的有效教學模式和科學的教學方法劉永勝教授也指出:“教學模式能夠靈活,教無定法”。這就需要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吃透新課程標準,領會新教材意圖,一切以全體學生能用心參與、能學會且會學為衡量標準,充分挖掘一線教師的用心性和潛能,從“教無定法”中得法,得到更多的、更適合每位教師自己的“法”,在新課程標準的統領下,讓“條條大路通羅馬”。

我們準旗的初高中教學質量在全市處於水平,世紀中學、準一中、準民中和準九中的教學質量在全市高中、國中學校分別位居前茅,準民中連續五年會考全市第一,説明我們的課堂是高效率的,是貼合新課程理念和新課標要求的,但我們所欠缺的是沒有對自己的成果和經驗進行及時的總結和推廣,我們缺乏必要的自信!這也正是我們今後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亮化辦學特色。

劉少先jú長曾多次説過:“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質量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我們也聽過好多教育專家的講座,最終都要用所帶學生的會考或大學聯考成績為依據來説明其理念的超前性,思想的先進性和方法的科學性。會上對2010年全市中、大學聯考質量進行了科學的分析,並高屋建瓴地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和今後的教學提出了寶貴意見和推薦。市教研室樑耘主任強調:“素質教育不是不追求質量,而是在提升內涵的前提下追求高質量,是教育發展的硬道理”。校長和教師在教學中只有真正做到靜下心來、全身心投入,以學生為本,而不是在做表面文章時,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化,才能讓學生全面主動地發展。

程鎖明教授在點評時指出:“真正的高質量是讓優生更優,讓差生變優,從單一到豐富,為孩子的未來、幸福和生存奠基”。我們所參觀四個旗區的教育,都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抓手,把會考成績作為評價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把科學文化素養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各學校的主要領導也把精力主要放在了教學管理上。雖然他們的中大學聯考質量和我旗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但這種努力的方向和勁頭是就應引起我們重視的。

“不求人人升學,但求個個成才”,“沒有不好,只有不同”,這些樸素的教育理念詮釋着西部學校新的人才觀念和對素質教育的深刻理解。“馬頭琴拉響烏審召,蒙古舞跳亮毛烏素”,全員參與的特長教育已不僅僅僅是一門校本課程,更肩負着傳承民族文化的歷史使命。在討論時王廣源jú長曾説:“民族的東西是我們自己的,也是屬於世界的”。杭錦旗中學的體育競技隊能在區運會上一舉奪得十幾枚金牌並非偶然,其藝術類考生大學聯考成績喜人絕非一日之功,這些成績的取得恰恰是因為該校生源質量較差,靠文化課成績無法生存而逼出來的,這些事實更加説明,每一個孩子都有潛能可挖。學校、老師應努力去發現並用心地為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長搭建平台”。

透過三位專家的點撥和校長間的討論交流,自己對什麼是學校特色,怎樣才能構成自己學校的特色也有一些思考:(一)學校特色不完全等同於特長教學,但持之以恆的特長教學能夠構成教學特色。(二)當我們把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思想貫徹到學校各個環節的管理和教育教學的實際行動之中,並能持之以恆,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時,這就是一種學校的文化和特色。(三)當我們把校本課程或某一項常規活動或改革、管理行為做精、做細、做實並能堅守、堅持和不斷改善時,這就是一種學校的文化和特色。

四、以促進師生髮展為根本,細化學校管理。

學校是在做人的工作,需要人去做工作,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務必是以師生為本的,學校所有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實施都應以師生的健康向上、和諧幸福為宗旨。四個旗區各學校都很重視抓師資隊伍建設,“三名工程”的實施,“青藍互助”活動的開展,都説明了這一點。以校本教研為中心,強化羣眾備課工作,實現教學、教研、培訓一體化,注重反思、總結和積累。鄂旗實驗國小建立的師生成長檔案袋,已成為該校科研課題的一個亮點,他們曾和北京地區一些名校進行互動交流,讓師生學會記錄成長過程,校刊、校報、學生成果集、學生作文集、教師論文集、課改成果集、校史展覽、系統化的學校彩封簡介、宿舍餐廳的服務承諾、學生管理的各項措施等都體現了“在積累中走向成長成功,在反思中不斷進步”的理念,都説明了各學校都在注重實施“以人為本”前提下的精細化管理。注重提升內涵,提高辦學品位,都在注重師生的持續發展和健康成長。

五、現場會之後的思考:

他山之石能夠攻玉,我們應虛懷若谷海納百川,虛心學習是務必的也是絕對正確的。我們需要學什麼怎樣學怎樣用怎樣定位自己實地參觀學習、聽專家講座和名師示範課都有三個層面的東西,即“道,法,術”,道即思想理念和道理,法即方法,術是技能和技巧。道——大家都能夠領會,只是程度不同;法——可借鑑不能照搬,術——是屬於自己的,是學不來的東西。這也許正是全國再沒有出現第二個魏書生和陳鴻彬,也沒有出現第二所盤錦中學的原因所在吧。學了道,借鑑了法,結合自己的實際取長補短,讓學來的東西在自己身上生根發芽,使其本土化、校本化,這也是我今後學習培訓的思路和目標。

我們不能在學習別人的同時丟掉了自己,一個人不能沒有自信,一所學校,一個地區的教育更不能沒有自信!作為準格爾旗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沒有理由不自信!因為我們正處在準格爾經濟迅猛發展和準格爾教育穩健跨越的大好時期。拔尖教師、骨幹教師、優秀教師和優秀校園長獎勵制度,極大地激發了教師和校長的工作用心性;全國名師實驗基地的誕生和名師工作室的成立,讓我們的教師能與專家零距離接觸;有計劃地外出學習和校本培訓,名師育名師活動,校際結對互助活動,學段銜接研究,強化羣眾備課,引進東廬講學稿,出台各學科教學常規等措施,都在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自上而下的質量意識在不斷強化,中大學聯考成績在全市位次不斷前移,學校特色化建設穩步推進,全旗素質教育質量明顯提高;校安工程和校園城域網工程的實施,正在快速改善全旗城鄉的辦學條件;準格爾教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出台,為我們明確了目標,指明瞭方向,為準格爾教育的未來繪製了完美的藍圖。我們有理由相信,準格爾教育的明天必須會更加燦爛輝煌!

參觀學習心得體會 篇三

尋紅色記憶,憶往昔崢嶸。10月22日下午,管理系分團委開展了“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奮進”主題團日活動,組織管理系團支書走進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重温紅色記憶。活動現場,通過參觀《光輝歷程——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圖片展》,重温了黨的光輝歲月。同學們認真觀看了專題教育宣傳片,瞭解了中國共產黨在青島的發展歷程,並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回顧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90多年光輝歷程。

珍貴的歷史圖片與現代的展示手段寫就的紅色記憶,讓同學們感受到了革命前輩為共產主義事業奉獻慷慨赴死、前仆後繼的大無畏精神,受到了思想洗禮和精神昇華,同時也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員在中國社會前進變化中的擔當與責任。

參觀過後,同學們表示深受教育,作為班級團支書,今後將自覺把愛黨、愛國落實到學習生活中的各個環節,以更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身於自己的實際工作中,不忘初心,砥礪前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建設班級團支部做出應有的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更大力量。

中共青島地方支部歷史輝煌壯麗、可歌可泣。無數革命先輩前赴後繼、浴血奮戰,用信仰和忠誠,用信仰和忠誠鑄就了精神豐碑,用鮮血和生命開闢了復興之路。凝聚在信仰的旗幟下,奮鬥在復興的征程上,讓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參觀學習心得體會 篇四

4月,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我們紫薇國小的部分教師來到了江蘇蘇州工業園區等地進行了別開生面、形式鮮明的參觀學習活動。在這有限的兩天裏,我們主要參觀了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國小和翰林國小,聽取了他們的教學理念以及學校發展的經驗。我們不僅僅感受到了他們的熱情好客,更重要的是我們吸取了很多有價值的經驗。並且,透過參觀他們的學校建設,的的確確開闊了眼界,更加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他們的許多發展理念和工作措施很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鑑。

此次參觀學習感受很深,收穫非淺。實地的考察參觀學習極具特色。尤其是第二所學校—翰林國小,給我感觸最深。

首先,這所國小是位於蘇州市開發園區內的一所公辦國小,雖然成立不久,到今年才第二年。但是整個校園給人的印象就是外觀漂亮,設計新穎,裝備豪華。整個學校以紅、黃、藍三原色為主色調的亮麗建築令人眼前一亮,再細看,學校的教學樓和辦公樓等主體建築輪廓均為一本本鴻篇鉅著或一列列高高的書架,不禁令人為設計者的匠心暗贊。教室內整潔、明亮、設備齊全,所有課堂都採用雙語教學,從小就給孩子一個能夠説英語的環境,也是學校的特色之一。除了教室之外,各種活動室也是一應俱全,從書法美術教室到舞蹈房,再從風雨操場到室外活動場地,都能夠滿足孩子們學習活動的需要。很多設備、場地都讓我們讚歎與羨慕。在那裏我想説的是,在蘇州開發園區想投資建一所現代化的學校其實很簡單。有着江蘇省gdp產值第一的蘇州市這樣強大的經濟基礎做支撐,再建10所這樣的學校也不困難。關鍵是如何把一所學校辦好,辦的出名,這個就不容易了。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説的特色。

第二,一所獨具特色的學校。談到特色教育,此刻很多地方的學校就是弄出與其他學校不同的藝術類活動。有人來參觀,檢查時拿出來展示一下。能夠講就是為了展示,為了彙報,充其量一小部分學生參與活動而已。而我們看到的翰林國小是真正的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的特色教育。在和我們談話時翰林國小的領導就對我們説,在他們學校不是個性關注語數外三門學科,簡單講就是不是個性注重分數的。這句話讓我們為之震撼。翰林國小追求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統一,辦學目標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融古今中外之神韻,攀現代特色之巔峯”,培養既具有古典氣質,又富有現代精神的國際化人才。“小翰林,懂禮儀。禮貌語,常牢記……”在翰林國小,學生能取得的榮譽不是我們熟悉的“三好生”,而是“十佳小翰林”,包括禮儀、愛心、誠信、勤學、雙語、書法、體操、創新、環保和勞動小翰林,不同於“三好生”“學習好、身體好、品德好”的侷限,以及名額百分比的限制,“十佳小翰林”為孩子們帶給了更為豐富多樣的奮鬥目標與選取,並且是不按比例,到達要求就能評上。學校還為每類“十佳小翰林”都編制了琅琅上口、易學易記的三字口訣,被稱為“新三字經”。翰林是古代讀書人能到達的層次,唐有李白、杜甫,近有光

緒帝的老師、常熟人翁同龢。而《三字經》則是自南宋以來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譯本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兒童道德叢書”,在世界範圍內推廣。用新三字經來培育十佳小翰林,既有古意,又有新意,為孩子們展示多彩的個性拓展了豐富的發展空間。走進翰林國小的教學樓,就能看到樓梯旁整面整面的別緻的“書法牆”,書法牆展示的是各年級段學生的作品,上書寫着或秀雅或古拙或奔放或端莊的各類書法字體――從一樓到四樓,每一步台階上都能看到不同的書法風景,而到了頂樓後,還能步入一個書法的天台,這是一處露天的書法練習場所,練習台均用蘇州御窯金磚做桌面,四面的石壁上刻着歷代書法名家的名帖。領導告訴我們,這一特殊的裝修裝飾設計寓意“書法遞進,人生階梯”,要讓學生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領悟到學書法和學做人內在的一致。和別的學校練書法不同,那裏是讓學生用水在準備好的石板上練習。這樣既省事又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在翰林國小,每個學生每週都有書法課,每一天都要進行書法練習。和書法擺在同等重要地位的是體操,或準確地説是“健美操”。選取健美操作為校園文化另一特色的原因很簡單:對國小生來説,體質十分重要。而練健美操既能鍛

煉身體,又能塑造優美的形體。因此,緣自西方的現代體操與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書法一樣,被翰林國小納入了日常課程體系,成為每個“翰林娃”的必修課。那裏與眾不同的就是書法和健美操都是讓孩子自由選取,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取。當然還有其他的興趣活動,如圍棋、象棋、十字繡、籃球、足球、乒乓等興趣班都是根據學生的要求來開設的。簡單的説,孩子喜歡什麼,學校就開設什麼。我覺得這樣的興趣班才是真正的興趣班。

第三,是一所管理有特點的學校。學校發展的怎樣樣,關鍵在於管理。而管理的本身又要決定於一個學校的領導。在學校參觀期間,該校領導一向陪同着我們。談話中感受最深的就是該校老師十分的務實,一點虛的沒有。作為科教創新區內第一所公辦國小,翰林國小的師資陣容也堪稱“豪華”:該校每位教師的一週任課居然沒有一位超過16節,學校首批16名園丁中,就有6名為蘇州市或園區的學科帶頭人,還配備了專職的書法和健美操教師,從一年級起學生就有外籍教師教授英語口語課。雖然學校開辦不久,但是學校已經完善了一套嚴格而又科學公正的管理考核制度,讓每一位教師能在這樣開心而愉快的工作。科教創新區在園區特殊的區位決定了翰林國小要為大批來園區創業、投資的外籍人士或海歸人員解決子女教育問題的歷史使命,因此,學校在籌建期間就受到了區內一些外籍人士的關注。學校的第一批95名學生中,就有6名為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外籍學生,大大超出了園區整體的外籍學生比例。走國際化辦學之路,對翰林國小來説是從起點就無法迴避的必然選取。開學第一週,學校就特地邀請外籍學生家長進行了座談。家校雙方暢所欲言,對辦學理念、辦學方向和辦學目標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對於家長們提出的一些推薦,學校給予了充分

的理解和尊重,比如據家長們的推薦,在園區學校裏第一個在學生的衞生間帶給衞生紙,食堂帶給餐巾紙等等。“家長們的要求既給我們帶來了壓力,也是一種動力,我們一向在思考如何為孩子們帶給更為優質多樣的教育服務。”他們校長表示,位於科教創新區對學校來説更多的是一種優勢,學校已經在嘗試充分調動家長、社區、企業和高校的各類資源“活辦”教育:“區內高校既能為我們帶給教授、專家、大學生志願者等‘軟力量’,又能讓我們有機會共用圖書館、體育館、影劇院等硬件設施,而緊鄰的翰林緣社區、鄰里中心及生物納米園、創新產業園的高科技企業能夠成為我們的校外社會實踐基地。我們已與獨墅湖圖書館合作建立了校外基地,翰林娃很快將由他們組織安排參觀企業,社會大課堂將為翰林娃帶給學習的更廣闊空間。”

不經歷風雨,怎樣見彩虹。透過參觀蘇州工業園區的兩所不同的教育理念,但有共同發展道路的兩所國小,感慨很多。但是,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心動更要行動。我們紫薇國小有決心、有信心,在本次考察之後,在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進一步搶抓教師隊伍,轉變工作思路,提高思想素質、提升自身素養,充分發揮教師特長,在教育發展的滾滾浪潮中,乘風破浪,奮起直追,開創出紫薇國小更加完美的明天。

參觀學習心得體會 篇五

一趟延安行,提振精氣神;一次黨性課,磨礪十年志。這次有幸到革命聖地延安,踏訪革命先輩的奮鬥足跡、感受當年如火如茶的革命歲月,心靈受到深刻洗禮,思想受到強烈的震撼,黨性得到極大的錘鍊。

在洛陽奔赴延安的路上,我的心情都非常的激動!厚重的黃土高坡,公路邊上的土窯洞,當這一切都清晰地呈現在面前,我感受到革命聖地厚重的氣息撲面而來。

在不滿兩天的時間裏,沿着紅色足跡,我參觀了延安大學、棗園、革命紀念館、樑家河、楊家嶺、寶塔山等革命舊址。腳踏着厚實的黃土,行走在毛主席、周總理等老一輩革命家曾經住過的窯洞前,那濃重的革命氣息,伴隨着輕風細雨送來的泥土芬芳,我彷彿身臨其境,感受着黨中央在延安的艱苦歷程。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常改香教授對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輝歷史娓娓道來。

黨中央自1935年到達陝北吳起鎮到1948年東渡黃河離開延安,在這裏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大生產運動等艱苦卓絕的十三年。常教授用一張革命地圖,從重要的地點和重要事件講解,讓我知道了延安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明白了老一輩革命家信仰的力量,艱苦奮鬥的作風,為人民謀利益的理想等等。

我認識了革命英雄劉志丹,周總理給與他很高的評價:“上下五千年英雄、萬千人民的英雄要數劉志丹”。為了紀念他,他戰鬥和犧牲的地方改為了志丹縣。另外,感慨信念力量的強大,有一批上海青年學生對聖地嚮往,步行去延安,“打斷骨頭連着筋,只要還有一口氣,爬也要爬到延安去”是當時的真實寫照,延安精神光芒萬丈。

從楊家嶺到棗園,一座座窯洞再現了偉人的艱苦生活環境,一張木牀,一牀薄被褥,一張木桌椅,一盞煤油燈,這就是毛主席當年的舊居,就是在這樣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毛主席寫出了《新民主主義論》《改造我們的學習》《論聯合政府》等光輝著作,為我們黨的建設,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來到延安紀念館,大家懷着崇敬的心情,聽講解員講述着毛主席和黨中央陝北十三年的艱苦歷程。看着那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和一件件歷經戰火的革命文物,大家細細地體會着我們黨的傳家寶----延安精神。

“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習近平總書記這句看似平常的話,卻藴含着深刻意義。在樑家河知青舊址,我感受着習近平總書記在當知青七年之間的生活場景,一種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在煤油燈下,他每日讀書到深夜;從城市裏的帥小夥到能上山下地的莊稼漢,到羣眾信任的習近平總書記,每一步成長都飽含着艱辛,沒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不可能成功的。聽着王教授講習近平總書記的故事,曾經的鄉親生病了,習近平總書記從福州寄來車費,親自聯繫醫院救治並承擔醫藥費;曾經的夥伴有困難了,他毫不猶豫伸出援助之手;再次回到樑家河,鄉親們摸摸他的肚子説“沒有電視上看起來大”,這一切無不訴説着鄉親們對他的愛戴和信任。就像他説的“陝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鄉,我人走了心留在了這裏”,他時刻念着人民,踐行着對人民的承諾。

參觀完樑家河,我不禁深思,作為一名共產黨人,該如何踐行自己入黨時的誓言呢?習近平總書記用他的人生實踐給了我們答案,以讀書修身明禮,以信念樹德立志,以實幹興業為民,以初心堅守使命,在實踐工作中提升本領,在艱苦奮鬥中磨礪意志。

這次延安之行,是一堂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一課,讓我開闊了眼界,提高了認識,昇華了思想,增強了黨性,磨練了意志。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會努力彌補我自身不足,樹立正確信念觀,在生活上要知足,在學習上要不知足,在工作上要知不足。用一個新的姿態,新的精神,新的幹勁,為基層醫療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