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參加“北派名師”培訓體會5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4W

參加“北派名師”培訓體會1

參加“北派名師”培訓體會5篇

參加“北派名師”國小數學線上培訓活動,有幸感受到了名師的風采,深受啟發。教師的生命在課堂,教師的夢想在課堂。想走得更遠,唯一的捷徑就是,上好自己的每一節課。參加了北派名師學習活動,歸納總結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教師的語言魅力

從名師與我們平時和孩子溝通的語言對比中可以知道,他們與孩子對話中有一種無形的拉近距離感,能讓孩子們從乏味的教學中,主動學習起來。劉鬆老師老師、華應龍老師在與孩子們上課前都會親近的與他們攀談,不僅從中連接孩子與他的熟悉感,還深入孩子的心靈深處,瞭解他們想要的是什麼,懂得了什麼。原來老師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烘托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內容奠定了基礎。課堂語言的簡潔、準確,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喚醒學生沉睡的記憶。

二、教師自身素養的高低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我們能目睹授課教師的教學風采、感悟他們豐富的教學經驗、深厚的教學功底、精湛的教學藝術、聞名遐邇的人格魅力;看到課堂教學的新理念、新課型、新教法,得到最新的教育觀念、教學思想、最佳的教學方法、以及最新的課改信息、課改動態,傳遞給我們。

通過這次“北派名師”國小數學線上培訓,讓我有幸走近名師,在感歎於他們思維的敏捷,語言的風趣幽默,獨特的教育視角,豐富的教育經驗的同時,我們也要學名師,更新教育理念,樹立終身學習思想,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學習,為培養出更多創新人才努力工作。

參加“北派名師”培訓體會2

時維十月,序屬三秋!秋是安靜的,在這個季節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品味學習生活的每一頁畫面!10月31日-11月1日,北派名師課例報告研修,一次次理論的衝擊,一節節激動人心的課堂,讓我們每一個參與講座的人都耳目一新,心潮澎湃!

重慶市渝中區人和街國小的劉小菁老師為我們帶來了一節《Then and Now》和報告《國小英語課堂藝術》。從劉老師的課感受劉老師的教學藝術與魅力,開始便巧妙的通過照片的不同導入Then and Now,然後去理解文本,再到重構文本,最後實踐所學,輸出文本,一步一步,層層深入,讓學生在有聲、有形、有情的課堂中學英語,用英語。課後,劉老師從教學模式,教學風格,教學主張,國小閲讀教學的分層目標等方面全面闡述了自己關於教學藝術的觀念和想法!

下午主講專家是來自東莞波利亞外國語學院的岑振祥老師。岑老師的整堂課都充滿了趣味性,學生在課堂上樂此不疲的汲取知識,暢遊學海,設計屬於自己的夢想小鎮,與同學暢談自己的設計,一個又一個高潮讓聽課的我都融入其中。課後的分享三導三學四用式微課設計,讓我對混合式學習有了更深的認識!

顧潔老師在晚上為我們做了的《Making Chinese tea》和報告《着力課堂,提升學力》。顧老師温柔的笑容讓我忘記了一天的疲勞。顧老師帶着孩子們感受中國源遠流長的茶文化,讓孩子們做茶藝師,用英語宣講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藴,樹立文化自信,增強文化體驗,爭做文化使者!讓我們攜手共進,做中華文化的傳播者,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第二天展示的是兩節繪本課,桂婷婷老師的《Behind the 》。桂老師注重為學生搭建框架,讓學生梳理故事梗概,通過桂老師的講座分享,老師給出了繪本文本解讀六環節,看梗概——看細節——看背景——勤聯想——補空白——多提問;繪本閲讀教學模式:感知預測繪本,解析體驗繪本,分享重構繪本;講解了圖片尋讀,拼圖閲讀,故事演繹的繪本教學方法。

在實踐中我們也要學會繪本閲讀教學方法:如封面導讀、圖片環遊;細節圖片如何處理,拼圖閲讀和故事演繹的具體做法。

繪本教學的理念就是注重學生的閲讀體驗和閲讀興趣的培養,閲讀方法的指導。多設置參考性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給孩子張開嘴的機會。在教學活動中開展多種多樣的繪本活動。豐富學生英語課餘生活。

黃慧老師的《Handa's surprise》。黃老師更側重學生體驗,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異國文化,黃老師引導學生環遊圖片,感受繪本中的每一個形象!黃老師的課例展示和講座,讓我對英語繪本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就像黃老師所説,繪本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獲取知識,認識世界,發展思維,提升審美。不是詞彙的學習,更不是語法點的教學,在繪本教學中要不斷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總之,桂婷婷老師和黃慧老師的兩個報告讓我對繪本教學有了一個系統全面的瞭解,黃老師對繪本教學中師生關係,整體與分步的關係,圖與文的關係,讀與演的關係,問與答的關係,輸入與輸出的關係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強調要真輸入,真輸出!不要假模仿!學習繪本不是為了教授單詞句子而是讓學生獲取信息,認識世界,培養其思維品質及文化品格!

感謝能有這樣的機會感受前沿教育教學理論和課例,讓我們能在聆聽中收穫成長,讓我們攜手同行,在國小英語教學教實踐中描繪我們遷安國小英語教學的七彩畫卷!

參加“北派名師”培訓體會3

2019年10月19.20日,滄州市國小數學“北派名師”活動在滄州市南湖國小舉行。我有幸參加了這次聽課活動,看到數位老師都以自己的特色展示着課堂教學藝術,傾聽着老師們精心準備的課,領略着她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她們在開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受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執教理念的啟發

一、導課要為教學服務。

如劉鬆老師精心設計的《分數的意義》的導入,她是以學生喜愛的各種各樣的糖果來引入話題,並使之貫穿於全課,以此拉近了學生的距離,學生的向師性更強,他們積極的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去。課前談話也很引人入勝,她通過“猜一猜,考察你的反應力”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們都非常樂意參與到這項遊戲。於是,在這種自然、愉快的氣氛中,師生們共同進行下一輪的“看一看,考一考你的觀察力”活動,學生興趣大增,這樣的安排也為後面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在新知學習這個教學重頭戲中,設計有5個教學活動。為首的是板書課題提出目標。這個根據學生心理需求,由學生提出的知識目標的活動很重要。這個目標可使課堂教學行為步調一致,便於學生主動的探索和參與;其次是教學分數的產生、分數的意義、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分數的讀和寫。整個過程的展開條理清楚、層次分明、主次恰當。特別是教學策略明確,具體體現在:其一,對學生通過自己努力能夠學會的材料,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學、合作、討論、嘗試、自測、總結來完成。即用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反饋,主動總結的辦法來提高學生從課本獲得知識的能力。例如,教學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分數的讀和寫等就是這樣做的。其二,對學生學習有困難的材料,如分數的意義則採用抓住其關鍵要素,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採取啟發誘導遞進反饋調控或分散難點各個擊破等兩種方式。譬如,理解分數意義中的平均分採用的是第一種方式,具體做法是在觀察理解中調控,在操作理解中調控,在識別理解中調控,最後通過小結來完成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又譬如,正確認識分數意義的單位1 則採取第二種方式,即先認識單位1 可表示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再認識單位1可表示由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然後進行變式、舉例、總結。與此同時又緊扣反饋調控,使學生對單位1的認識不斷得到深化。另外對新知認知過程的設計,還特別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的全面性,注重利用認知過程去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各種能力

二、課堂上應讓學生體現自己的價值。

數位教師在教學上都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做到收放自如,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充分體現了“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只起到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教學理念。着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完全放手讓學生動手計算,又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中,找到了規律。

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新課程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有用的數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並讓他們感知學習數學的重要性。老師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她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會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用猜“左右手”的方法決定誰先發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感受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從而想到用分數來表示這種可能性的大小並把它運用到生活中,老師設計的練習是本課的一大亮點,通過“抽獎”、“砸金蛋”等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的遊戲活動,促使學生調動生活中所有的經驗和所學的可能性大小的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老師善於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以“快餐店中的套餐。每份12.5元,售出10份.100份.1000份,分別是多少元?”這一實際生活中的話題引入數學知識,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接着老師又讓學生運用這一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從而讓學生掌握了規律並學會運用規律去解決問題。

四、採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中數位老師都能很熟練的應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儲冬生老師在《認識負數》使用多媒體。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在多媒體上示範畫了-1層、 -5 、 -185米 、-50元。圍繞着這幾個學生代表的發言,學生之間展開了積極的討論,學生們不斷完善自己畫的圖,力求更好的表示出這幾個負數的實際含義。儲老師則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數學上把地面叫“0”,生在指導下在1層和-1層之間畫上了0分界線。老師適時提問:-4層比-1層高了還是低了?在多媒體展示的其它幾幅圖中,儲老師也同樣注意引導學生找到“0”。在正負數的理解中,“0”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正數與負數的分水嶺,儲老師這樣的設計加深了學生對正負數的理解:認識到正數和負數以0為界,具有一定的相對性;正數比0大,負數比0小,自然也理解了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同時藉助數軸完善了學生對數的認識的擴充。還有一個環節設計的相當巧妙。當學生自認為對負數有了一定了解時,老師出示了體育老師體檢中為兒子測量的身高數據: -2釐米 。這一下子激起了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怎麼越長越低了呢?難道站到地下面了一截?終於有一名女同學説出了:那是和同年齡的兒童的標準身高比相差了2釐米 。這樣學生對正、負數的本質理解就更加深入了。

總之,這次的聽課,使我感觸頗深。我覺得一節好課它是有生命力的,而這種生命力來自於學生對身邊事物的感知與體驗,來自於對問題的好奇與思考,來自於對知識的猜想與驗證,來自於對活動的探究與解決。而這些恰恰是我的課堂所缺少的。所以,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經歷體驗、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解決問題。我還要多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我相信自己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去!

參加“北派名師”培訓體會4

七月二十二日,我們一行人滿載着教研室周廣忠主任的期望,在呂金穎主任的帶領下,來到美麗的海濱之城――秦皇島,參加第七屆“北派名師”之國小數學暑期面對面深度培訓。

本次為期三天的培訓,讓我們領略了吳正憲、錢守望兩位名師大咖的風采。像一盞明燈,為我們指引方向;像一陣清風,為我們撥雲見日。感謝領導為我們提供如此高規格的學習近平台,提升自身能力,更新教育觀念。感受頗深,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做到:

一、創設情境,提高學習興趣,人人蔘與。

兩位名師對數學核心素養進行了闡述,但無論提高學生哪方面能力,都離不開課例。而每個課例的情境創設也尤為重要。一節課的開始,就像整台戲的序幕,也彷彿是一首優美樂章的序曲。開始的情景創設得好,就會引人入勝,燃起孩子們求知的慾望,收到先聲奪人,一舉成功的奇效。如吳老師在講解關於數據分析概念時,利用《平均數》這節課。她與台下的老師們互動,讓我們想一想如果講《平均數》要怎樣引入,如何激發孩子的經驗,如何打開“平均數”這扇門?我就只想到了教材中的踢毽子,而吳老師卻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以同學們熟悉的平均分引入,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學習。我也想起了在教學《分數比較大小》知識時,我以“分西瓜”的故事引入新知識的學習,唐僧師傅帶着徒兒們去西天取經,路上又渴又餓。師傅説:“八戒,你下山畫緣弄個西瓜來解解渴如何?”八戒一聽,扛着九尺耙就下山了。估計有一頓飯的功夫,只見他大汗淋漓地抱着一個西瓜,一邊跑一邊喊:“西瓜來也!”悟空邊切西瓜邊説:“師傅,我把這西瓜平均分成4份,咱們師徒四人每人吃它的四分之一,您看怎麼樣?”沒等師傅開口,饞嘴的八戒急了:“西瓜是俺老豬找來的,怎麼只分給我四分之一呢?猴哥,我要西瓜的八分之一,最少也要給我六分之一,你看怎麼樣?”悟空稱是。請問饞嘴的八戒是聰明還是愚蠢呢?喚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我也清楚好的引入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但是,由於在農村學校,一人要兼語文、數學、英語3科,沒有時間把每節課都深入研究,進行很好的情境創設。而錢守望老師為我指明瞭方向,他説數學就是來源於生活,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於積累,善於思考。身邊總帶一個小本子,出去散步,坐公交車,逛超市……發現信息,有想法就記錄下來,這樣就會豐富自己,組建自己的資料庫。當課堂需要時,就從資料庫中提取。同時,情境內容的選擇要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而且是學生感興趣的,生動、直觀、形象的,能使學生主動提出數學問題。

二、認真解讀教材,把握教學目標。

如吳老師在講《平均數》的理解時,指出了平均數的三個角度:算法理解、概念理解、統計理解。而我自己在講授這節課時,因為沒有讀懂教材,就只關注了算法理解,認為學生只要懂平均數的算法就可以了,忽略了對學生平均數意義的理解,也沒有為學生日後學習統計埋下一顆種子,沒有建立數學知識的聯繫性。但在講授《三角形的分類》內容時,我反覆認真研讀了教材,在教學中根據教材固有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中以直觀教學為主運用觀察、動手操作、分組討論等多種方法,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結合教材,通過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分一分、猜一猜等多種形式的學習,發揮學生相互之間的作用,讓學生自己在動腦、動手、動口中促進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在教學中把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由三角形的認識,引出課題“三角形分類”。接着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交流,尋找三角形分類的方法。最後讓學生各抒己見,歸納出各種三角形的特徵, 培養學了生的空間觀念和抽象概括能力。所以在今後教學中我會認真鑽研教材,讀懂教學目標,在宏觀上整體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在微觀上要深入解讀教材,解讀教材的變化,思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切實領會編者的意圖。要解讀教材中的知識內容有哪些,這些知識點是怎樣呈現的,知識點之間有怎樣的聯繫。還要解讀學生學習的過程,教材上的每一幅圖片、每一個對話、每一行文字都告訴我們什麼,以及每一個知識內容背後藴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是什麼。在我的理解中,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識點、數學思想與知識的進階式學習體系組合在一起,建立一顆系統的“知識樹”式的教育思路。如果把這顆“知識樹”看作是一幅白紙上的圖畫的話,很顯然我們的這幅畫還缺少背景,那麼數學的文化、歷史與現實應用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就可以作為背景填充到畫面中去,這樣一幅完整的抽象畫面應該就是我們對教材的理解,才能叫做基本讀懂教材。接下來學生要做的是在這幅抽象的圖畫中添加自己喜歡的色彩,最後每一位學生在老師那裏都會完成一幅屬於自己的完整的知識畫卷。這樣的意義在於學生既不會在學習中偏離軌道,又不會造成知識面的缺失,既能讓學生得到樂趣,又能潛移默化的讓學生切實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設計有效的提問

在吳老師的課堂中,沒有華麗的課件,有的是樸實的語言、一環扣一環的問題串、深入淺出的引導、“咬定青山不放鬆”的追問,和孩子們一張張躍躍欲試的笑臉。如吳老師在講授《平均數》 時,孩子們説出了全班的平均分92分,吳老師就追問,怎樣看待這92分啊?如何理解?他是誰的分?;學生充滿激情的回答“不是一個人的分,是我們班的平均分”接着吳老師又追問“從這組數據中你看出了什麼”孩子們又躍躍欲試,理解了平均數的本質意義,也説出了平均數具有代表性。反思自己的課堂,就缺乏這樣的提問、追問,更多隻是問學生“為什麼”“請説出理由”。是啊!“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要使這顆心臟跳動正常、有力地跳動,就要精心、準確、精準地進行提問。精心設計的提問,能夠使課堂教學結構更為合理,同時調動學生全員、全程參與學習活動。如果説提問是給學生思考的方向,那麼追問就是思維的導火索,一觸即發。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要通過提問了解學生的思維狀態,把握學生的思維方向,還要在與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中,抓住生成的資源,通過追問將其放大、點燃,不僅使眼前的提問得以澄清,獲得基本的數學理解,而且能夠觸動學生的思維神經,促使其在不斷的追問中得以延伸、發展。提問、追問,再追問、再提問,甚至反問,都需要我們自身不斷地研讀課堂,研讀學生獲得,也需要我們在不斷地對自己提問、追問的情形下進行,還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和教育觀念,使自己的提問技能不斷進步和完善。

四、“五動”打造“動感”課堂

錢守望老師所説的“動感”主要指 “五動”: 手動、口動、腦動、心動、情動。所謂“手動、口動”就是學生行為上的參與,所謂“腦動”就是學生思維上的參與,所謂“心動、情動”就是學生情感上的參與。課堂不是看教師講得多精彩,而是看學生表現得是否主動。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在於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實現學習效益最大化,讓學生想學、會學、樂學、學會,而不是被動地讓他學。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地做到:1、適當地在課堂中留白,在頭腦中靜靜地想一想,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思考的時間,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感悟,生成新的智慧;2、注重動手能力,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學生能自己動手的,老師絕不代勞;3、老師要適當地沉默(給空間)、示弱(給膽量)、等待(給時間)、放手(給機會)、激勵(給動力)。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真正的主人。4、感受人文精神,錢老師在講“分數的認識”課例時,用“好麗友派”一段廣告的引用,讓學生感受到分享的快樂。 我在講授雞兔同籠時,學生也感受到我國古代數學的博大精深。

總之,兩位名師的風采使我茅塞頓開,回味無窮。有名師引領方向,我會奮力前行,不斷地學習豐富自己,積蓄力量,厚積薄發!

參加“北派名師”培訓體會5

二伏天氣,一場透雨給我們帶來了夏日的清涼,同時,給我們帶來又一絲清涼的是第七屆“北派名師”之國小數學暑期面對面深度培訓如期拉開了帷幕!

7月22日,我們帶着教育局領導的信任,學校領導的重託,滿懷對北派名師的崇拜以及對吳正憲老師和錢守旺教授講座的期待,滿懷對教育的熱愛來到了美麗的海濱城市——南戴河,來參加這次中國北方的教育盛會。

這次的國小數學培訓活動為期3天,23—25日,來自北京、天津、石家莊、陝西、重慶、山東等地的100多名國小數學教師參加了這次觀摩研討會。我也有幸參加了這次研討會,更加近距離地走進國家級名師、特級教師、知名專家,領略他們的風采與魅力,感受別樣的專家級課堂,汲取專家們深層的知識與思想的精華!

各級領導對這次老師們外出培訓非常重視。一到目的地,帶隊領導武傑老師就給老師們召開了小型會議,會議上武老師對今後3天的學習與生活中的紀律進行強調。併為了更好的學習與交流,武老師給大家進行了分組。

7月23日早晨,老師們早早地就來到了會場,安靜地等着吳正憲老師的到來。偌大的會場裏座無虛席。

觀摩研討會的第一天,是由知名專家、著名名師吳正憲老師為大家做專題報告。

吳正憲,女,數學特級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協委員。現任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教學研中心國小數學室主任,國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核心成員。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數學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多年來,致力於國小數學教學改革。從“國小數學歸納組合法”到“在國小數學中培養創新精神的四步曲”,吳正憲創造了孩子們喜歡的數學課堂,她的數學教學被稱作“愛與美的旋律”。

吳老師今天給我們帶來了專題報告《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並向我們深度解讀了《國小數學核心素養》。使我們又一次對國小數學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國小數學核心素養包括: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是數學課程培養的重點。學生的數感、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是促進數學課程學習和數學思想形成的源動力。今天吳老師着重就老師們困惑的數據分析觀念和運算能力兩大核心素養給培訓老師進行了深刻的解讀。

關於數據分析觀念。首先談到三個核心:第一在瞭解現實生活中許多問題應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通過分析做判斷體會數據中藴含的信息。第二瞭解對於同樣的數據可以有多種分析方法,需要根據問題背景選擇合適的方法。通過老闆的工資案例進行有效分析。第三通過數據分析體驗隨機性。以案例拋硬幣説明樣本穩定性。其次分析數據分析觀念為什麼能夠成為核心素養。

概念理解了之後,吳老師又向我們重點講解了怎樣在課堂上向學生滲透數據分析觀念這一核心素養。告訴了我們要分4步走:第一什麼是?第二為什麼它是?第三怎樣做?第四再看點什麼?按照這樣的思路,吳老師並沒有一本正經地做報告,而是通過與老師共同交流的方式,在自然與活躍的氣氛中進行着研討。

然後,吳老師又就和北京一師附小老師同課異構的《平均數》這一課例重點講了在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這一核心素養。

這是北京一師附小在給同學們講《平均數》。

這是吳老師在同課異構,也在講《平均數》。

隨後,吳老師就這兩節課和現場培訓老師做了熱烈、自然、親切、隨和的交流與研討!從中不難看出吳老師確實不一般,不愧是專家!

通過研討,使我們明白了第一位老師儘管也是一名優秀的老師,但她概念講的多,平均數怎麼算講的多,老師引的多。既然把平均數放在統計這一章,有什麼意義?生活中為什麼要用到平均數?這種需求不夠,還應該再舉一些生活中用到平均數的例子。而吳老師卻在課堂上悄然地進行引導,不留一點痕跡,很自然的解決了平均數具有代表性這一問題,又極受極數的影響,並讓學生順利地幫助政府官員解決了兒童多少身高免票的問題,無形當中給學生滲透了數據分析觀念這一核心素養!

吳老師在研討中多次提到:要給學生為今後的學習埋下一顆數據分析的種子,這顆種子可能開不了花,但他在國小接觸過,體驗過,就會在他們今後的繼續學習當中,引發他們繼續深入思考。

最後,吳老師又就運算能力這一核心素養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並且告訴我們怎樣培養運算能力這一核心素養:(1)正確。(2)算理、算法。(3)合理、簡潔。而不要求速度。

吳老師最後叮囑我們:要我們走進學生,做孩子們真正的朋友。要心無雜念,滿眼都是兒童,滿眼都是孩子,你的課才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你的課才顯得厚重、深刻,否則就變得膚淺。一回頭,她在叢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