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鄉村校長助力工程國小校長培訓小結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7W

2020年暑假我有幸參加福建教育學院主辦的福建省鄉村校長助力工程國小校長培訓班研修學習,這是我教育生涯中一次非常寶貴而難忘的經歷。通過學習,使我對教育理念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對今後辦好農村基礎教育有了信心和決心。以下是本人本人學習後的幾點心得:

鄉村校長助力工程國小校長培訓小結

一、聆聽專家講座提升教育理念

學習期間,聆聽了十餘位專家的講座,每一次講座,都讓我受益匪淺,老師們將科學的教育理念和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結合起來,讓我們在生動的案例中深入淺出地接受着專家們的理念。用專家的理念來檢查對照自己在學校所做的管理工作,提升自己的辦學理論水平,辦學思想,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比如聆聽了陳曦老師的《未來學校變革與校長專業成長》講座後,對學校的教育本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未來學校有了自己的預判,對自身修養提升有了自己的規劃,對學校的發展有了更長遠的思考,對為什麼學、怎麼學、學什麼有了更清晰的目標。聽了鍾桂榮老師的《教育在先 預防為主 妥善處理——後疫情時代的生命安全教育問題》,我重新認識了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是生命教育的目標。生命教育是在學生生命的歷程中進行的,一個健全的生命是在社會、自然、內心的自我之中獲得養料和力量,繼而成長和發展的。通過鄭勇主席的《後疫情時代鄉村校長角色的重新定位與個人成長規劃》,認識到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網絡環境和技術支持,加強教師信息技術素養和應用必備能力的專項培訓,有效促進教師常態教學必備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顯得尤為迫切。對現代鄉村教育的特點有了全面的瞭解。要做有根的鄉村教育,做有魂的鄉村教育,讓鄉村教育成為中國現代化教育的亮麗名片,培養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和靜下心來思考、靜下心來生活、具有獨立精神和創造能力的現代人,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和現代化農村發展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轉變現代農村教育有了一定的思考。通過鄭主席的成長感悟分享,我也感到作為校長為提升學校的生存質量、教師的生命質量、學生的生活質量而執着奮鬥,學校的招牌越來越亮,辦學效益越來越高,這是一種幸福。聽了張春亮老師的《鄉村學校的突圍——閲讀立校全面提升核心素養》,思考着為什麼有的學校突圍成功,有的學校突不出來呢?最關鍵是“理念”問題,也就是對教育的理解。通過擔當者的經驗分享,明白閲讀真的能改變人的一生,認識到了中國小時代閲讀教學的重要性。通過劉一彬老師的《疫情之下中國小校如何省時高效地應對學習與考試》,對疫情引發的學習方式變革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樑美鳳老師的《冥想的8個積極影響》,讓我認識了一個新領域“冥想”。總之,每一個講座都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有了重新上路的慾望和力量。

二、學校考察取他山之石

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我們三明組22名校長到了梅列區陳大中心國小、三元區星橋中心國小和三明市陳景潤實驗國小實地考察。三天學習考察中,陳大中心國小的賞識教育、星橋中心國小寄宿生管理、陳景潤實驗國小的寫字特色教育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發現了名校與鄉村學校不只是硬件的差距,而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管理理念的差距。農村的學校都是單一的,都沒有構建起自己整體的文化體系,學校還處在規範化向特色化過渡的時期,或者説是品牌學校的初級形態。我將學以致用,帶領自己的團隊提煉出屬於的本校辦學思想和適合校情的學校文化,辦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村國小。

三、在經驗交流中進步

在研修班學習期間,學校採用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方式,那就是辦學經驗交流活動,來自五個地區的97位鄉村國小校長齊聚一堂,互相交流。聽了他們辦學的經驗,感覺到這不僅僅是學校管理經驗的交流,而是地區教育的交流,更是文化的交流。通過優秀學校的交流讓我找到了與他們的差距,明確了自己辦學今後努力的方向,通過與他們的交流讓我找到了值得自己堅持和發揚閃光點,增強了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四、返崗實踐,理論與實際引領成長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閲人無數,閲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開路。我返回崗位後,認真對學習筆記進行梳理,擬定計劃,在理論的指導下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反思,力爭將本次培訓的收穫發揮到淋漓盡致,把我校打造成尤溪縣的名校,為地方教育再添光彩。

總之,通過本次培訓,讓我更清醒地認識到,教育是一種引領,是通過一個、一羣人、一代人,乃至幾代人的共同努力,用他們的智慧,他們的文化,他們的精神引領着孩子成長,引領着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這一個人、這一羣人、乃至這幾代人的智慧、文化和精神就決定着孩子的人文素養,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天下興亡,匹夫都有責,何況我們就是肩負重任的那一個人,何況我更是那一羣引領者的引領者呢?所以我們必須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用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去打造我們的校園,去引領我們的師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