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習盧永根事蹟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W

學習盧永根事蹟的心得體會多篇

學習盧永根事蹟的心得體會篇1

他,1930年出生於香港,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組織的安排下進入華南農學院學習,開始他畢生心血的農學研究事業。

他的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長期奮鬥在科學研究和高等農業教育的第一線。在紀錄片《南粵楷模》中,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劉耀光回憶説:“在科研方面,他經常教導我們要實事求是,誠實,對待科研的態度要嚴謹,不能搞花架子。”

在生活中,盧永根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節儉樸素的優良作風,家中仍在使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舊沙發,舊鐵架牀,舊電視。他説:“不捨得仍,這些東西沒有用爛,還能用。我認為生活過得好,不是單純地追求所謂的舒服,我很注重建立一種比較好的生活方式。不可能萬事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生活中近乎苛刻節儉的他,對捐資助學卻毫無保留。晚年患重病後,他將畢生積蓄880萬元捐贈給華南農業大學,設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而後又親手簽訂了遺體捐贈志願書,他將此看作院士最後的科普工作,是他作為一名徹底唯物主義者的最後堅守。

做為一個共產黨員,在學習了盧永根老人的先進事蹟後,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工作、生活和思想上,我要做到:

1.在工作中,努力提高業務能力,做學生的好老師。作為一名學生服務中心的諮詢老師,面對的學生是全國的,學生的層次也是參差不齊的,提出的問題也是各種各樣的,如何解答好各類學生提出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學習中心的老師必須對所有的業務全面掌握。積極參與教育改革,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用最簡潔的語言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讓學生能深刻的感受到在學習中如果遇到困難是會有老師幫助的,有老師給予正確的指導,能為學生節省更多學習的寶貴時間

2.在生活中,要做到三個合格,做講政治,有信念,做有崇高信仰的合格黨員。始終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放在首位,善於作為,樂於奉獻,做有高尚情操的合格黨員,做講規矩,守紀律,有鐵一般紀律的合格黨員。

3. 在思想上,加強創新意識,細緻開展工作,努力克服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難,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克服各方面的壓力,提高思想意識,不斷創新思想,時刻把學生的所思、所想放在首位

學習盧永根事蹟的心得體會篇2

校黨委副書記鍾仰進在講話中強調,盧永根院士夫婦的先進事蹟,體現了崇高的家國情懷和嚴謹的求實作風,踐行了把一切奉獻給黨和國家教育事業的初心。希望大家通過對他們先進事蹟的學習,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內化為自覺行動,發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甘於奉獻、淡泊名利、勇於創新、攻堅克難的精神品格,爭當奮發有為的新時代青年。

外國語學院輔導員黨林夕以《_載黨齡的院士情懷 永不褪色的堅定信仰》為題,深情講述了“最美奮鬥者”盧永根院士的先進事蹟。她帶領大家回顧了20_年那次令全校上下感動不已的捐款,由此介紹盧永根院士胸懷黨和國家、追求科學與真理、低調樸實的一生。黨林夕説道:“盧院士用畢生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老共產黨人的入黨初心,雖然盧院士已經離開我們了,但他永遠是激勵我們年輕一代在新時代堅守初心、砥礪前行的榜樣力量!”

原農學院黨委書記、“盧永根院士病房臨時黨支部”書記張展基回憶了與盧院士的交往,講述了盧永根院士對黨忠誠、對祖國無限熱愛的感人故事。張展基總結道,盧永根院士一直堅守着作為共產黨員的初心、黨的幹部的初心、農業科學家的初心和高校教師的初心,共產黨員、人民教師盧永根院士將永遠在華農人心中。

盧永根院士生前祕書、農學院趙杏娟跟隨盧院士二十餘年,她從治學嚴謹、公私分明、勤儉節約、學習不輟、學農愛農和扶貧濟困等六個方面,回憶盧院士日常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每一件小事,無一不體現着布衣院士崇高的品格,令在場的黨員感動不已。

報告會結束前,大家一同觀賞了20_年迎新晚會上講述盧院士事蹟的節目《大愛芬芳》。

會上同時發放了主題教育讀本《“最美奮鬥者”盧永根的初心故事》,該讀本選編了盧院士生前十三個小故事,體現了他一心向黨、一生愛國的崇高品格,將激勵廣大黨員在學先進、趕先進、爭先進中堅守初心使命、奮力擔當作為。

不少師生黨員聽完報告會深受感動和震撼,有學生感慨道:“聽完報告會,才真正的明白什麼才是布衣院士,什麼樣的精神才是我們民族的脊樑。盧院士艱苦樸素,一心為黨為人民為科研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園藝學院輔導員莊碧雲表示:“雖然已經聽了很多次盧院士的事蹟,但是今天的盧院士先進事蹟報告會依然深深觸動着我的內心,無數次為之潸然淚下。作為一名輔導員,我定當將盧院士的事蹟講給一代代的學生聽,傳承院士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德樹人,強農興農。”

學習盧永根事蹟的心得體會篇3

一邊是國外優越的科研、工作、生活條件,一邊是恩師丁穎先生畢生收集託付給他的7000多份水稻種質資源。盧永根選擇了留下,因為“我是中國人,祖國的建設需要我!”

如何提高水稻的育種品質?這個科研命題,讓盧永根花了畢生時間來思考。他像普通的農民一樣,挽起褲腿,赤腳走在農田裏,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尋找水稻的祖先野生稻。為什麼?因為他有科研求真的恆心。

他擔任華南農大校長期間頂住壓力,破格提拔青年才俊,以人才斷層困局,改變論資排輩風氣,打開了學校人才培養的新格局。為什麼?因為他有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忠心。

他的家中陳設仍停留在20世紀80年代,年過七旬每天仍自己到食堂打飯,簡樸一生的他卻毫不猶豫將自己的畢生積蓄880多萬元盡數捐出,獻給他鐘愛的農業教育事業。為什麼?因為他有無私奉獻的愛心。

赤腳耕耘大地,盧永根不在乎名,不在意利,但求這一生過得有意義。紮根田裏鄉間,盧永根不顧得累,不害怕苦,只求育得青禾,蒼生飽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研究既要追求知識和真理,也要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羣眾。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

心唯大我育青禾。正是因為像盧永根這樣的一代代科學家捨棄“小我”而執着於“大我”,懷抱一顆質樸至極而又難能可貴的恆心、愛心、忠心奮力拼搏;一批批農業科研工作者躬身於田野鄉間,將論文寫在中國的土地上;廣大科技領域工作者不忘初心,發揚追求真理、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優良傳統,農民在豐收時的笑容才會如此燦爛,糧食安全的紅線才會被牢牢守衞,“蒼生俱飽暖”的全面小康夢才會日益接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才能響亮吹奏。

在給予他們崇高禮讚的同時,社會也應為他們營造更好的科研製度環境,破除“五唯”,讓領銜科技專家有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動權,讓他們的科研才華得以盡情發揮,科研抱負得以盡情施展,助力科技強國夢更早實現。

學習盧永根事蹟的心得體會篇4

在全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中央宣傳部15日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盧永根的先進事蹟,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

盧永根,華南農業大學的校長,中科院院士,在2017年3月,這位被病魔纏身的老教授將十多個存摺的存款轉入華南農業大學的賬户,夫婦兩人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用於獎勵貧困學生和優秀青年教師。盧老説:“黨培養了我,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是作最後的貢獻。”組委會於盧老的頒獎詞: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風,是春蠶,更化作護花的春泥,熱愛祖國,你要把自己燃燒。稻穀有根深紮在泥土,你也有根,紮根在人們心裏。盧老是用自己的行動來詮釋他當初對黨許下的諾言,作為一名團員,一名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我一定以盧老為榜樣,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2017年3月8日傍晚,一名國家的好兒子,人民的好書記,廖俊波出差途中因公殉職,年僅49歲。出身於普通家庭,畢業後當過中學老師,鄉鎮幹部,在縣鄉兩級做過主要領導,始終牽掛羣眾,惦記着羣眾辦實事,解難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數”換來羣眾的“幸福指數”。一位始終將人民放在心裏的百姓父母官,組委會給予他的頒獎詞: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尋路,紮實工作,廉潔奉公。牢記黨的話,温暖羣眾的心,春茶記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跡。誰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誰裝在心裏。又是一位為黨獻身的偉人,除了心痛以外,我再次感到自身肩上的重擔的份量。

“有速度的青春,滿是激情的神明,熱愛着崗位,幾回會出生入死,和死神爭奪。這一次,身軀在黑暗中跌落,但你護住了懷抱中,最珍愛的花朵,你在時,如熾烈的陽光;你離開,是燦爛的晚霞。”這是組委會給予楊科璋烈士的頒獎詞。2015年5月30日1點13分,楊科璋在滅火救援中緊急救出一名約兩歲的孩子,但因煙霧太大,能見度低而踩空墜樓。從五樓墜樓時楊科璋緊抱孩子,最終護住了孩子,但是自己卻獻出了年僅27歲的生命。這就是祖國的戰士,黨的同志,如果有一天,我遇到了一樣的問題,我依舊會像他一樣履行對黨,對團的承諾,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綱領。

都説中古地大物博,但又有多少人知道那個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玉麥鄉,從1964年到1996年的34年間,桑傑曲巴家是這片土地上的僅有的一户人家。卓嘎,央宗姐妹倆在父親的帶領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半個多世紀來,父女三人以放牧衞生,守護着祖國數千平方公里的國土。“日出高原,牛滿山坡;家在玉麥,國是中國。中國是老阿爸手中縫過的五星紅旗,中國是姐妹倆腳下離不開的土地。高原隔不斷深情,水雪鎖不斷春風。河的源頭在北方,心之所向是祖國。”黨的好兒女,堅決要維護自己的領土,用自己的青春去守護家園,打心底敬佩她們。

學習盧永根事蹟的心得體會篇5

中宣部近日追授中科院原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同志“時代楷模”稱號,褒揚他是永葆初心矢志奮鬥的布衣院士,號召廣大知識分子向他學習。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時代楷模、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院士用他的精彩一生,回答了“人生的意義”這個大問題。87歲,將幾乎畢生積蓄880萬元捐贈給教育事業;89歲,將遺體無償捐獻給醫學事業;一生,無私奉獻給中國水稻科研事業。

盧永根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其研究設想被業界認為是目前對栽培稻雜種不育性和親和性比較完整和系統的新認識,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對水稻育種實踐具有指導意義。在他擔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期間,打破學校面臨的人才斷層困局,給有能有為的年輕人拓展了廣闊天地,打開了學校人才培養的新格局。盧永根選擇了教師行業,無怨無悔,兢兢業業教書,勤勤懇懇育人。作為一名老教師,盧永根同樣以他的一腔愛國之情去教育和感染他的學生。立德樹人,終是桃李滿天下。在他的培養和感召之下,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科技人才,併成長為各自研究領域的中堅力量。

盧永根的愛黨愛國、為民奉獻的精神,鼓舞和激勵我們把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在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