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巴黎聖母院》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6W

《巴黎聖母院》觀後感(精彩多篇)

巴黎聖母院觀後感 篇一

美與醜,本是一對意義毫不相干的反義詞,可在這部電影中卻讓我深切體會到美與醜的和諧統一,同時,影片中塑造的人物也將美與醜表現的淋漓盡致。

埃斯梅拉達,不但有着驚人的美麗,而且有着一顆高尚純潔的心靈,美與善在她身上結合得那麼完美,使她擁有了一種令人目眩神迷的魅力。因為她的純潔天真,使她陷入了災難的愛情悲劇。她應該是上帝的寵兒,卻被處以絞刑,這讓我感覺到當權者的無比殘酷。

加西莫多,一個電影史上獨一無二的教堂敲鐘人。他獨眼,駝背,羅圈腿,而且還是個聾子,可説是奇醜無比,一無是處。但他卻有着純潔的心靈,因幅主教對他的養育之恩,他甘心成為幅主教的奴僕,為報答埃斯梅拉達的滴水之恩,他寧願肝腦塗地。儘管他對埃斯梅拉達懷有極為強烈的愛慕之情,卻只是像守護神一樣守護着她,不去褻瀆她。當目睹心中的愛人被無情地處以絞刑,他無助而又絕望,最終到墓去與她同葬一穴。他的醜達到人類的極限,而在他身上表現出來的深切的人性美,卻使他成為電影史上最獨特又最感人至深的一個藝術形象。他的心靈美已完完全全地掩蓋了他外表的缺陷,成了人們心目中善良的楷模。

克洛德。富洛婁,身為神甫的他必須壓抑自己的慾望,正是這種壓抑扭曲了他的人性,情慾和嫉妒最終導致了他的理智失控,成為自己慾望的奴隸,由神甫變成了魔鬼。

侍衞隊長菲比斯,外表英俊卻是個勢力小人,薄情寡義,為了權和財,不惜欺騙一個少女的愛情。他讓我感到可恥。

整部電影通過最簡單而有效的心靈美與外表醜的對比,令我深深感受到社會上,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不是那華麗的外表,輝煌的裝飾,而是那最樸素簡單的心靈美。這種美不需要修飾,它只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給你一些意想不到的心靈觸動。美並非不存在,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巴黎聖母院觀後感 篇二

自從無障礙電影在上海電影製片廠蔣鴻源教師提議下製作成功後,浦東新區圖書館經常組織我們觀看,從此,無障礙電影走進了殘障人士的生活。在觀看了《悠悠風鈴聲》、《建黨偉業》、《雨人》、《巴黎聖母院》等電影后,尤其是《巴黎聖母院》印象尤為深刻。

電影講述了在1428年“愚人節”,巴黎聖母院門前廣場上“奇蹟王朝”的窮人們正簇擁者吉普賽女郎埃斯梅拉達載歌載舞,氣氛歡快。姑娘出眾的外貌與優美的舞姿使躲在教堂窗户後窺視的神甫弗羅洛慾念橫生。入夜,姑娘美妙的歌聲讓神父魂不守舍,他叫敲鐘人卡西莫多把姑娘搶來。宮廷衞士菲比斯巡視至此,救下了埃斯梅拉達,兩人所以相愛。這使神甫更加嫉妒,趁兩人去約會時刺傷了衞隊長,並嫁禍於埃斯梅拉達,以至於埃斯梅拉達被判絞刑。

卡西莫因劫持埃斯梅拉達被處於鞭苔示眾,埃斯梅拉達挺身而出,送水給他解渴,埃斯梅拉達臨刑時,卡西莫多出於對姑娘感激和愛慕把她搶回聖母院裏保護起來,並用他心中最完美的聲音-聖母院的鐘聲來表達自我的愛意。弗羅洛得知埃斯梅拉達來到聖母院以後就一向企圖迫害埃斯梅拉達。但被卡西莫多趕走,他所以懷恨在心,煽動國王不顧教堂的“避難權”派兵把埃斯梅拉達抓走。最終被殺害。

卡西莫多四處找不到埃斯梅拉達發現神父躲藏在教堂一個角落,憤怒的他將這個罪魁禍首摔下鐘樓。然後他趕赴埃斯梅拉達的墓地,靜靜地躺在她的身邊守護她到永遠。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説。《巴黎聖母院》成功地將“美與醜”這兩件人類始終關注的事情放在一個充滿戲劇化的故事裏進行強烈比較,讓觀眾從新的角度審視究竟何為“美與醜”,在震撼人的同時使審美觀得到一次提升。巴黎聖母院神甫弗羅洛道貌岸然、心狠手辣、因愛生恨,迫害吉普賽女郎埃斯梅拉達而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電影描繪出了巴黎聖母院的凝重和古老,僅有幾隻鴿子反映出了生命的活力。電影從視聽語言上來説,色調灰暗無光、聲音微弱,營造出一種由死亡帶來的恐懼與悲涼,震人心魄,久久難忘。從中揭露了中世紀以來宗教的虛偽,宣告籠罩人類已久的“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電影的音樂對觀眾具有最佳的心裏穿透力,令人難以忘懷。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浪漫主義的經典之作。

巴黎聖母院觀後感 篇三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看完了,心仍舊顫動着,久久不能平息。表演者者投入的演出,劃破一張張或真或假的嘴臉,衝進人心築起的高高城牆,穿越時空的層層樊籬,直擊觀看者的心臟,引起觀者全身的震動,進而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時的你,請靜數你脈搏的跳動,你會感到靈魂在隨聲舞蹈。你會微笑,你會靜靜的坦然的看着你含淚的雙眼,心裏久違的那泓湖水,泛着澄澈的光芒。

即使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沒有百老匯音樂劇那樣輝煌的舞台背景、華麗的服飾,即使沒有人數龐大的表演者陣營,即使被指責用那些大大的話筒掛在嘴邊影響其真實感的再現,你也絕對不能否認它會打動你的心靈,滌盪你的靈魂。你不會法語,但你會被極富感情的演唱極具感染力的旋律所感動;你不瞭解劇情,但你會被擁有浪漫主義傳統的詩化哲理化的歌詞所折服;你不欣賞西方的張揚美,但你會為剛勁有力的舞蹈而活力澎湃。

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的序寫到,他在參觀聖母院時發現一個手刻的詞,在兩座鐘樓之一的暗角牆壁上,“由於長期的侵蝕破敗而發黑,深深嵌入石壁中”詞是希臘文,意思是“命運”。其中所包藏的難逃定數的命意,讓雨果凜然心驚。於是,為了窺見究竟何等痛苦的靈魂,誓要給古老教堂的額頭上打上這樣的烙印,才肯離開人世;為了不讓晦暗鐘樓上的神祕文字,及其慘然概括的未知的命運,就如此隨時間的流逝湮沒無聞,大文豪雨果寫了這部傳世名作《巴黎聖母院》。

關於命運,關於人,以及人和命運的催化劑,被認為是人類最完美、人性中最崇高的情感——愛,永遠是人類智慧所要探尋的恆定主題。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根據雨果的同名小説而改編,情節上大體是忠實於原著的。並把第一次出版遺失,第二次再補上的三章的資料(即第二卷第一章《聖母院》和第二章《巴黎鳥瞰》,以及第五卷第二章《這個將扼殺那個》)精髓也囊括其中。歷史感,藝術性,整體感,哲理性,油然而生。正如開場《大教堂時代》裏所唱的那樣“大教堂撐起這信仰的時代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人類企圖攀及星星的高度鏤刻下自我的事蹟在彩色玻璃和石塊上頭”由此可見法國人的匠心,對自我文化的尊重和自豪。值得一提的是音樂劇裏的唱詞,每首都洋洋灑灑,充分的切合了原著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感情,也傳承了法國歌劇以呂利開闢的新時代,歌詞見長的傳統。同時又融入了現代音樂的各種流行元素,拉近與現代人的距離。

巴黎聖母院,一個看似簡單的名詞,本身就擁有了太多太多關於命運,關於人,關於愛的意象。她是石頭與聖母的完美的結合,永恆和愛的完美體現。“一磚一石,日復一日一世紀接一世紀,愛從未消逝”

這是一個關於慾望和愛的故事,一個女人和三個男人的故事,發生在美麗的巴黎,發生在1482年,中世紀的時代,一個仍舊擁有真愛的時代。

巴黎,一個美麗的城市,浪漫之都,懷抱着無數人功成名就的夢想。她是華麗的,來自世界各地的五彩繽紛的奢侈品通通堆砌在她腳下,格式的恢宏建築斑斕繪畫是她的衣裙,貴婦小姐的嬉笑怒罵、紳士貴族的禮貌禮節是她小小情緒。她是敏鋭的,世界上的鉅變往往從那裏開始,以之為據點,向世界各個地方延伸、擴展。新大陸的開闢經濟中心的轉移、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巴黎公社運動……詩人、哲人、畫家、學者在那裏彙集,談論思想文化世世代代……

然而,在幾百年前的中世紀卻被黑暗禁錮着。嚴酷的宗教,慘絕人寰的等級制度爬滿了石頭築成的宏偉建築,彩繪的玻璃折射出神祕幽深的光芒。作者把這個故事選在了這個孕育巨大變動的地方,或許正是要讓故事隨着這座城市一般,去迎向挑戰,去摧毀舊的一切,創造新的次序。

聖母院,“雕塑、浮雕、鏤刻、無不強有力地凝聚在寧靜而偉大的整體上;能夠説這是石頭譜成的波瀾壯闊的交響樂……”一段歷史,一段故事,人們口傳可能有誤,文字記錄可能遺漏,而拔地而起得建築物卻能夠屹立不倒。石頭,能夠日曬雨淋,風化腐蝕,可是石頭能夠化為泥土、能夠變為輕塵、能夠融進空氣,同樣也意味着永恆。

聖母,愛與美的化身。當仁不讓的女主角——艾絲梅拉達,擁有了聖母的氣質,“這正是之後拉斐爾再現的夢想形象,把純貞、母愛和神性神祕地融為一體”(雨果《巴黎聖母院》)她有烏黑的長髮,明媚的眸子,光潔的肌膚。她純真、善良,她在廣場,她在河灘舞蹈,她是陽光,她是甘霖,她温暖着大地,賜予着陽光。她摔罐為親,救了有名無實的丈夫葛林果;她在刑場上以德報怨給與醜陋的加西莫多甘泉;她對於代理主教的非分要求毫不妥協。她執著着於她的所愛,奮不顧身,義無反顧。一曲《美人》響徹舞台,道出三個男人的共同心聲,她是他們的美人,是他們心中的女神。

腓比斯,太陽的意思。她的所愛,她的王子,她的騎士,她的太陽。但他同樣是貴族少女百合的太陽,並只能是百合的太陽,他與她都出身名門,他為了她鉅額的財產,她為他的年輕英俊容貌。他為她的美貌傾倒,他左右徘徊,內心翻湧。此時,兩個舞者在台上有力糾葛扭動腓比斯的內心不能平靜。他愛她的美貌,想得到她,只是暫時,不是永遠。

弗侯洛,永遠穿着黑色的教士袍,行走在黑色裏。他的世界裏僅有書本和宗教,直到他看見她,他控制不了他的慾望,她否定了他原有的價值觀念。可是他無法得到她,嫉妒燃燒了他,她被他視為惡魔。於是他選擇了愛的另一面——恨,他選擇摧毀她,無論誰都也不要想得到她。

加西莫多,畸形醜陋的獨眼駝背敲鐘人,愚人盛宴的醜人王。他對她一見傾心,滴水之恩回報所有的一切,從此在他的唯一的守護星裏出現了另一顆耀眼的星辰,值得用他的一切去交換捍衞。他是孤寂的,他明白自我的醜陋,他不敢靠近她,他只能俯首仰視她耀人地美麗。

全劇中著名的段落《鍾》,3座大鐘從天而降,每座鐘裏有一位特技演員扮演鐘擺,也給了大鐘人性化的靈魂,在劇烈的擺動中呼應着加西莫多內心的澎湃。加西莫多唱到:第一座鐘“小瑪利亞”為夭折的孩子祈禱,第二個“中瑪利亞”為遠航的海員而敲,最為壯觀的“大瑪利亞”是為結婚的新人送去祝福。加西莫多明白,沒有一個大鐘是為自我而敲響的,鐘擺搖動,哀歎着這個“最醜陋的人”的悲苦人生,鐘聲轟鳴,是最純潔的心靈對愛的渴求和吶喊。加西莫多的扮演者熱赫姆·哥雷特的聲音極具穿透力,沙啞渾厚的聲音直指人心。

誰明白呢,當魔爪伸向加西莫多的女神時,他痛苦,他無奈,一面是有養育之恩父子之情的主教,一面是純潔善良美麗姑娘,他孤寂靈魂的拯救。加西莫多是勇敢無畏的,最終,他選擇了聽從心的安排,把邪惡的主教推下聖母院的深淵,捍衞了真愛的崇高。

當加西莫多抱着死去的艾絲米拉達唱起《舞吧,我的愛人》時,旋律在反覆中到達催人淚下的高潮。

故事的最終,最醜陋的面目與最完美的外貌融為一體,兩顆世界上最純真善良的心靈一齊長眠於土地中,化為永恆。

愛改變了三個男人的命運,引導了他們走向他們應有的歸宿。艾絲梅拉達,是三個男人的心靈的救贖,是他們心中的聖母,最純真的愛的象徵。不管他們是否愛得懇切真摯,愛的方式是否正確。他們是含淚看着她翩翩起舞,裙裾飛揚,引吭高唱。他們都想擁有她,但誰也無法真正擁有。在這三人中,面目最醜陋的加西莫多無疑是愛得最深沉的,他的愛也是最博大和長久的,按照心靈美最終戰勝外表的醜陋,作者很自然地安排了這最終的結合。也許正意在證明在變化多端的人世中,唯一值得保留成為不朽的是愛,也只能是愛。不管用多堅固耐磨的材質造就的恢宏建築在這種愛的面前也顯得卑微。中國的感情故事,有梁祝化蝶的悽)(美,有孟姜女哭長城的悲哀,有《鳳求凰》熱烈過後《白頭吟》的無奈,更有共剪西窗燭的思念……可是與西方的熾烈是截然不一樣的,可是愛卻是人類共同的情感,更是永恆的。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上演之後佳評如潮。短短不到一年內就售出了兩百萬張門票和七百萬張音樂原聲帶。它能夠如此的打動觀眾的心靈,打破了地域和國籍,因為它也有愛。它投入了法國人很多的心血和製作,以及他們對自我國家的作品和民族的深刻認識、深沉的愛,期望有一天中國也能夠擁有一部屬於自我民族的震撼人心的好的音樂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