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大學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6K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大學

《巴黎聖母院》的情節始終圍繞三個人展開:善良美麗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殘忍虛偽的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和外表醜陋、內心崇高的敲鐘人伽西莫多,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大學,請您閲讀。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大學1

巴黎聖母院坐落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西岱島上,建造時間長達150年,巴黎聖母院作為一座石頭建築,以其結構嚴謹、雄偉莊嚴的特點,在世界建築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地位。被譽為一部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各國的詩人、作家都曾歌頌過它。在讀了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以後,我對這座宏偉的建築有了新的認識。

來自:作文大全合上厚厚的書本,我的眼前再次浮現出了《巴黎聖母院》中所描繪的故事。那是中世紀的法國,一位叫埃斯梅拉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行人的目光,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美。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弗羅洛瘋狂地愛上了她。於是命令教堂敲鐘人,相貌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搶來。結果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達,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鐘人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賽姑娘不計前仇,反而送水給卡西莫多喝。卡西莫多非常感激埃斯梅拉達。天真的埃斯梅拉達對法比一見鍾情,兩人約會時,弗羅洛悄悄在後面跟着,出於嫉妒,他用刀刺傷了法比,然後逃跑了。埃梅斯拉達卻因謀殺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從絞刑架下搶了出來,藏在巴黎聖母院內,弗羅洛趁機威脅吉卜賽姑娘,讓她滿足他的情慾,遭到拒絕後,把她交給了國王的軍隊,無辜的姑娘被絞死了。卡西莫多在把弗羅洛推下教堂摔死後,自己也擁抱着埃斯梅拉達的屍體死去了。

如果説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有哪些,我會選擇三個人,概括而言:純潔、善良、堅貞不屈、極富同情心、捨己救人的愛斯美拉達;陰險、狠毒、虛偽、沒有人性的克洛德和善良、高尚、嫉惡如仇的卡西莫多。克洛德身為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有一個不錯的外表,雖稱不上帥氣,但和外表醜陋相比較,確實很容易讓人感到由衷的喜愛,但是令我所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內心卻是那樣的醜惡,為了得到吉普賽女郎的愛慕,竟不惜採用各種各樣毒辣的方法。相反,敲鐘人卡西莫多雖然外表奇醜無比,但是心地卻是那樣的善良,為了幫助愛斯美拉達逃脱主角的魔爪,做出過許許多多的努力,雖然並沒有成功的幫助愛斯美拉達逃離魔爪,但是他的行為還是給予了我深深的震撼。

善良的愛斯梅拉達,忠誠的卡西莫多,雖然結局並不是很盡人意,但是我相信在天堂中一定會有他們幸福的生活,因為上帝總是青睞於善良的人。在卡西莫多的影響下,我漸漸學會去以善良的心對待他人。

有一次,在街道旁,我看見一個盲人,拉着二胡,聲音很悽慘,腳邊放着眾人施捨的錢。我摸摸口袋,那是準備去買零食的錢,正巧我準備離去的時候,彷彿看到善良的愛斯梅拉達為伽西莫多遞上純潔的水,我不再猶豫,毅然將錢放了進去,我看得出盲人的感激,他連聲道謝。我笑了,原來能幫助別人是這樣令人愉快。

確切的説,《巴黎聖母院》是一本意味深長的小説,每讀一遍就有一遍的味道,讀幾次就有幾次不同的感受。不過,我想説,我感謝《巴黎聖母院》,因為是他教會了我以一顆善良的心去對待他人。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大學2

美麗而又善良的女神艾絲美拉達,和相貌醜陋卻品德高尚的敲鐘人卡西莫多,他們演繹着一段傳奇,令人久久不能忘懷,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000字。

愛斯梅拉達剛滿16歲,她美貌絕倫、純真善良,能歌善舞。她整個人的靈魂都是美好的。她有一隻聰明絕頂的小山羊,小山羊那活潑可愛的形象時時在我眼前浮現。她倆,合併起來,就像一幅多彩多姿的風景畫。她們是美麗的化身。但這顆年輕火熱的心卻被腐朽的社會所禁錮了。原本她應有美好的未來,但最後她卻以16歲的熱情在這個世界消失了。每當想到這個人我都覺得很惋惜。我感歎命運對她的不公與不敬。同時我也看到了她堅強、忍辱負重的良好性格。

卡西莫多的外貌其醜無比。“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巴,茅草似的棕色眉毛所堵塞的細小左眼,完全被一個大瘤所遮蓋的右眼,那上下兩排殘缺不全,宛如城堡垛子似的亂入遭的牙齒”,把這一切綜合起來看,我覺得他真是一位恐怖的野蠻人,我認為這世上不會有這麼殘缺的人吧。但人不可貌相。卡西莫多卻有着一顆美麗、純潔、善良的心靈。他喜愛艾絲美拉達,如同守玉般保護她。對艾絲美拉達的種種厭惡,他毫不在乎。我認為這是他最大的弱點,這也是由於社會的制度所造成的。她試圖使艾絲美拉達遠離一切傷害。但個人的實力是很有限的,最終他還是不能保護好她,也只好選擇殉情。

而整部小説中最令我感動的還是那位偉大的母親。當巴特剛生下那個可愛的女兒時,她就對自己説:“女兒就是我的全部。”的確,她全身心地愛她。當吉普賽人將女兒搶走後,她悲痛欲絕,走進巴黎聖母院,當了修女。以後的每一天,她無時無刻不為女兒祈禱。她希望女兒能夠平安、幸福。

一隻孩子的小鞋對她來説就是整個宇宙、整個世界。為了這迷人的鞋,她曾經對着天空惡意地詛咒、深情地申訴、虔誠地祈禱、悲傷地哭泣…。20_年,這對一位失去兒女的母親來説,每天都是第一天,哭聲仍像第一天那樣肝膽俱裂。當官帶走她的孩子時,她的目光、她的呻吟,

在人類語言的庫存中我似乎找不到一兩個字來形容來表達…巴格特對女兒的愛,是母愛的真諦,是奮不顧身地想為女兒做一切的情感的湧動。

在閲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強烈的“美醜對比”。書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於現實生活,也被大大誇張和強化了,在作家的濃墨重彩之下,構成了一幅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尖鋭的、甚至是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

我一直思考着:為什麼在追求歡樂的同時,隱藏着悲痛的靈魂,世道如此吧!在生活中總有艱難,總有困惑,也會有成功,更會有失敗…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大學3

第一次翻開這本經典之作是高中,那時也只是被其曲折精彩的情節所吸引,不是很明白美與醜的概念;也不是很區分心靈和外表。第二次是看了這部影片,演員的演技着實精彩,但也畢竟是“演”出來的。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從書中感悟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從文字中感悟心靈之美與醜。

作者雨果是十九世紀的法國文壇最閃亮的明星,他是偉大的劇作家,小説家,又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旗手和領袖。這本書就突顯了“美醜對比”。書中的人物和事件,源於現實但也被大大誇大和強化了。整個小説就是一幅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尖鋭的。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河水永恆的嗚咽,清風無休止的歎息,悲劇曾留的記錄,在不經意中打開。

美麗善良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殘忍虛偽的聖母院副教主克洛德弗羅洛和外表醜陋,內心崇高的敲鐘人卡西莫多。愛斯梅拉達是巴黎流浪人的寵兒,靠街頭賣藝為生,她天真純潔,富於同情心,樂於救助人,因為不忍心看見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接受詩人甘果瓦做自己名義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當她看見卡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邢,只有她會同情憐憫,雖然卡西莫多曾傷害過她,但她沒有計較,把水送到因口渴而聲嘶力竭地呼喊的卡西莫多的脣邊。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女孩,竟會被教會`法庭污衊為“女巫”`“殺人犯”,並被判處絞刑。

愛斯梅拉達是美與善的化身,她心靈美,外在美,卻遭受如此厄難,不禁讓我們油然而生一種對封建教會和王權的強烈憤恨。其實,美也需要堅持,需要勇氣,試想,有多少人能像愛斯梅拉達那樣始終保持純潔的心靈,能冒着危險去解救一個曾傷害過自己的人?她是聖潔的,不容許任何骯髒去玷污。她就是“美”!“這種高尚感情根據不同的條件而熾熱化,在你眼前使這種卑下的造物換了形狀,渺小變成偉大,畸形變成了美。”

另外兩個截然不同的形象——克洛德和卡西莫多也讓我震撼一番。克洛德表面上過着清苦禁慾的修行生活,而內心卻渴望淫樂,對世俗的享樂充滿妒羨。他自私,陰險,不擇手段。而卡西莫多,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畸形人,從小受到世人的歧視與欺凌,在愛斯梅拉達那裏,他第一次體驗到人心的温暖,這個外表粗俗野蠻的怪人,從此將自己的全部生命和熱情寄託在愛斯梅拉達的身上,可以為她赴湯蹈火,可以為了她的幸福犧牲自己的一切。

偶然在網上見到了一個對弗羅洛和加西莫多的比喻,頗有文采,摘錄如下:

一個是水晶花瓶,十分漂亮,閃閃發亮,但有裂縫,裏面的水已經全部漏光。一個是陶製花瓶,粗糙、平凡,但保留着滿滿的水。或許,註定了美與醜的交融才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激烈,慷慨,驚心動魄,讓每個讀者的心裏重新確立了“美”的價值。

美的魅力就是如此,就是讓我們震撼,雨果就是靠他浪漫的文筆觸動讀者去洗刷心靈的污垢,讓美麗的花朵綻放心靈之中!

這部小説正因為激發了人性中的美好,幾個世紀來一直散發着奇異的光彩和無窮的力量!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大學4

其實那個隱藏在黑暗角落裏的黑衣人是巴黎聖母院的神父弗羅拉。他孤僻刻薄,表面上是個對女人厭惡的忠誠的教徒,內心卻一直燃燒着熊熊烈火,渴望得到美麗的埃斯米拉達,是他在看到埃斯米拉達和菲比斯約會時無法控制自己的嫉妒,刺傷了菲比斯。

在埃斯米拉達被送往絞刑架的路上,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將她救下帶入聖母院避難。卡西莫多外表醜陋無比,從小被弗羅拉神父收養。但他心地善良,並真心地愛着埃斯米拉達。在聖母院中,卡西莫多就是埃斯米拉達的守護神。

卡西莫多找到放置埃斯米拉達屍體的地方,緊緊地抱着自己心愛的姑娘。多年後,人們發現了兩具纏繞在一起屍骨,當人們想要將他們分離時,這兩具屍骨頓時化作了灰塵消失得無影無蹤。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寫的。雨果在搜索聖母院時,在一座尖頂鐘樓的陰暗的角落裏發現牆上有幾個大寫的手寫的希臘字母——“‘AN’ARKH”,因受雨水的侵蝕,字已經黑黝黝的,完全陷入石頭裏。這幾個字母形狀奇特,呈現峨特字體的特徵,彷彿是為了體現這些字出自中世餘某個人的手跡,這些難以名狀的符號,尤其是這幾個希臘字母所組成的詞藴藏的宿命、悲慘的寓意深深地打動了雨果。

於是,雨果就以古老的聖母院為線索,挖掘下去,從而完成了《巴黎聖母院》這部舉世聞名的文學鉅著。這本書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在巴黎聖母院的鐘樓裏,神甫弗羅洛收養了一個孤兒,他長得奇醜無比:獨眼、駝背、跛腿、斷牙,叫卡西莫多。他日復一日地為人們敲着鐘樓上的大鐘。卡西莫多雖然外表醜陋,卻有着一顆常人都不一定會有的善良而嚮往美好的心靈

卡西莫多的醜與美正好與那外表風度翩翩,內心陰險狡詐的神甫弗羅洛形成鮮明的對比,因為某種原因卡西莫多與養父鬧矛盾。本以為女主角愛斯梅哈達的出現能使他們關係緩和,然而卻沒想到就因為愛斯梅哈達使得他們的父子關係愈演愈烈,最後到愛斯梅哈達慘遭神甫毒手,卡西莫多從此便憎恨神甫而神祕失蹤。

大約是在一年半或兩年後,人們在一個隱祕的山洞裏意外地發現了一對相擁的骷髏,姿勢十分奇怪。一具是女的,身上還殘留着幾片白色衣袍的碎片,緊擁着這一具骷髏的是男的。他脊椎歪斜,頭壓在肩骨裏,一條腿比另一條腿短。而且發現這具男的不是與女的同一時間死亡,因此可以斷定,這具屍骨生前的那個人是自己獨自一個人來到這裏,並且死在這兒的。而當人們要將他們的骨骼分開時,他剎時化為了塵土……

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感人,它形象地講述了在舊社會人們的不平等與勞苦的奴隸制社會的黑暗,似乎作者要以這個題材牽引着人們的思緒往哪裏去。從這本書裏反映出了人世間各種各樣的人生,而一個人一生能夠體驗的多少種酸甜苦辣,雨果都把它詮釋在這一本書中,而故事的來源僅僅是那幾個發黴的希臘字母。

我覺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點、個性鮮明,看後讓我真正體驗到人類非比尋常的善與惡。卡西莫多奇醜無比,本來可以講話,但因為不和人接觸,人們也不敢與他接觸,到後來就只能“哇—哇”地亂叫了。可他並沒有就此厭倦人世、憎恨所有人,他依舊為人們任勞任怨地服務,一心為好人做好事。他一次次把愛斯梅哈達從罪惡的手中救回,一次次把爵士送回安全地帶,他甚至還在一次事故中就了全鎮所有人……他圖什麼,他什麼也不圖,難道就為了讓人們不懼怕他嗎?不可能。人們永遠也不可能對這個醜陋的大怪物好。故事的結尾是個悲劇,這個悲劇似乎想告訴人們:真理在人們面前永遠只能是悲劇!同時這個悲劇也在勸誡人們不要以貌取人,要學會在複雜與不安的世界中尋找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畢竟,真理往往掌握在明白事理的人手中!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大學5

這本書看完好幾天了,那感覺就像是有一團説不清是什麼的東西一直堵在心裏,很想找人和自己探討,很想讓它澄清。書裏面的經典情節很多很多,那裏面展示的很多,我不能一一的重複,就這樣藉着幾個點,簡單的説幾句好了,

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作者筆下的當時的那些建築,那些奢華的象徵權力的教堂,人們還不知道可以擁有自己的思想,以及為了自己的願望可以做什麼事情,一切都假借神聖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聖的教堂來展現,展現建築家的審美觀,也就是個人的才華,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時的人們,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聖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從那許多的錯綜複雜的毫無章法的建築羣,我們不難看出,當時人們的內心是怎樣的壓抑,怎樣狂躁,那些像雨後春筍一般從地下冒出來的教堂的尖頂,正是人們扭曲的靈魂在對着蒼天做這無聲的哀號!

教堂裏面是那麼的陰森恐怖,這讓人聯想到在宗教的遮攔下,當時社會是怎樣的骯髒和敗壞,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製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強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這樣的對照下進行的,讓人的心靈深刻的體會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劍,你會盡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層蒙在社會上空的陰雲,那陰雲是邪惡的,你對它充滿了憤怒和鄙視,就像書裏面的那些流浪漢們對待社會的瘋狂的報復。可是你不能,因為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惡,你就先要將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啊!還有比人喪失本性更悲哀的麼!

印象深刻的是這樣的幾個人物,代表美麗善良的姑娘——愛斯梅拉達。她不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靈,從她對待那隻山羊,救下那個落魄的詩人,對於傷害過自己的卡齊莫多,送上的水和憐憫,對待愛情的犧牲,等,我們看到她是美麗的,她的身上心靈上沒有污垢,她是沒有被污染的。可是,這樣的天使一樣的姑娘,受到的是怎麼樣的對待呢?流浪,在最骯髒的環境裏面生活,被所謂的上流社會排斥和嘲諷,被玩弄,被拋棄,被誣陷,被威脅,最後,作了徹底的犧牲。

書中描寫了一個那樣的社會,和在那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人物的狀態,麻木的如那個弗比斯,最底層的如老鼠洞裏的那幾個隱修女,瘋狂的副主教,還有盡全力反抗的最醜陋的卡齊莫多,副主教和卡齊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美麗的姑娘,同樣的遭到了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麼的熱烈,那麼的誠摯,可是,一個是佔有,一個是奉獻,已佔有為目的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為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自己。

我想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讓人看到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一些活動,無論放在什麼時候,什麼社會,人的共性是始終存在的,對美好的嚮往,對美好的追求,對美好的讚美,人是一個天使和魔鬼的綜合體,人和人的經歷沒有相同的,也就是説,社會本身就不可能讓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這種不一樣的待遇,讓多少人的內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對美好的追求阿!林林總總的骯髒的巧取豪奪,充斥着我們的眼睛,振盪着我們心靈,我們該怎麼辦?

我想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