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巴黎聖母院》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2W

《巴黎聖母院》觀後感精彩多篇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一

一盞枱燈佇立在書桌上。大雨過後,依然依舊,桌上的《巴黎聖母院》還在那一頁,只不過多了些樹的悲歎、天的眼淚。靜靜合上《巴黎聖母院》,陷入沉思……

是美麗毀了她?還是她的善良天真奪走了她的一切?我沉默……但她擁有愛,令她幸福的愛,令她惋惜的愛,這是個美麗的吉普賽女郎——埃斯梅拉達。

愛之偉大

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巴格特——埃斯梅拉達的母親,她在這本書寫下了一部愛的詩篇。當巴格特剛生下那個可愛的女兒時,她就對自己説:“女兒就是我的全部。”的確,她全身心地愛她。當吉普賽人將女兒搶走後,她悲痛欲絕,走進巴黎聖母院,當了修女。以後的每一天,她無時無刻不為女兒祈禱,希望女兒能夠平安、幸福。

巴格特對女兒的愛,是母愛的真諦,是奮不顧身地想為女兒做一切的情感的湧動。

愛之無私

他,一位奇醜無比的敲鐘人。從他剛出生,就被父母拋棄,被社會唾棄,是教主收留了他,讓他做了敲鐘人。每天,他都勤勤懇懇地工作,一天,他看見了一位美麗的少女在廣場中間,盡情地歌舞,那是埃斯梅拉達,她的旁邊還有一隻可愛的小山羊,從此,他就被她的美麗與善良深深吸引住了。每一次斯梅拉達遇到危險時,是他,第一時間挺身而出,但是他不被埃斯梅拉達所喜歡,但他聽從她的一切指揮,包括幫她找夢中情人——他的情敵。

他對她的愛情,可使玫瑰失色,但卻不能博得女孩的歡心。

愛之可恨

福比斯,一位英俊的軍官。他的瀟灑,英俊吸引住了埃斯梅拉達,同時他也愛上了這位美麗的吉卜賽人,但他只是為了她的美貌,他的花心可是人人皆知,最後他還是辜負了對他一片痴心的埃斯梅拉達,回到了富貴小姐的身邊。這個結局,對他來説,是悲慘的,因為他走向了虛偽這條路。

小結

故事的結尾是個悲劇,它似乎想告訴我們:真理在人們面前永遠藏在最深最深的地方,要學會在複雜與不安的世界中尋找真與假、惡與善、美與醜,真理往往掌握在相信它的人手中。悄悄地,把那本書放在我的牀前。我相信,在那遙遠的一方,愛絲美拉達將會獲得重生,繼續地為你、為我,不斷地舞蹈,不斷地歌唱那永恆的神話……

樹滴下了雨後的最後一滴眼淚,是為了偉大的巴格特。

花擁有雨後的清香,只為了敲鐘人卡西莫多的一片痴心。

放眼望去,天晴了……

巴黎聖母院觀後感 篇二

一花一木一世界,一生一世一雙人。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説。這本書反映的是以加西莫多想要為愛衝破教條束縛為主線,側面烘托了底層人民在沉重的黑暗制度中苦苦掙扎、發生衝突的一系列劇情,導致最後以悲劇收場的結局。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加西莫多對艾絲美拉達無悔的愛情。那麼令人羨慕。

花季年華的我,也同樣避免不了對愛情的憧憬。可現在社會上所謂的愛情,有時候還真讓人羨慕不起來。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由古溯今,古代舊制度的男權至上,使很多男人擁有三妻四妾的權利。而如今的一夫一妻制,雖然限制了這種“權利”,但就像陳奕迅的歌詞裏唱到:“流浪幾張雙人牀,換過幾次信仰,才讓戒指義無反顧的交換”。制度是變了,但現在的交往,會分手啊,現在的婚姻,也會離婚啊。何求一雙人呢?!

據中國民政部門統計,1980年中國離婚對數為34.1萬對,1990年為80萬對,2000年為121萬對,2003年為133.1萬對,2005年為161.3萬對。從絕對離婚對數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離婚人數增加,趨勢迅速,逐年攀升。這種始終會離開的,又怎能讓人有所期待呢?!

雙眼一合聚散如霜花凋落,攤開雙手總有人能給你温熱。我深深的知道,愛情最後的結局,不是隻有曲終人散,也不是隻有《巴黎聖母院》中如弗比斯般的濫情。不由得,突然想起一首詩。《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元稹寫給亡妻的。前兩句大概意思是:見過波瀾壯闊的滄海,對於那些小溪小河就難以看上眼,見過巫山美麗的雲彩,就覺得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作者將滄海和巫山的雲朵比作自己和亡妻之間色授魂與的感情,表明除了亡妻之外,就再也沒有能令自己動心的人了。尾聯“半緣修道半緣君”中的'“半緣修道”也只是因為痛失此生摯愛,從而在情感上的一種寄託罷了。多麼令人羨慕。恍然想起加西莫多為愛殉葬。至死不渝

小説和詩詞,固然可以以小見大,但離我們着實還有點距離。而就在前段時間,有一則新聞,震撼了我的心。

味芳歷經重重挫折,在年近半百的時候,終於等到了她的歸宿。但在八十多歲的時候,阿爾茨海默症的到來,使她忘記了幾乎所有事情,自己的孩子都已經記不得了,卻記得當年她要等的那個人——樹峯。我實在很難想象到換上阿爾茨海默症這種全面性痴呆的症狀的人,忘記了所有,卻還能記得自己的另一半。或許,是大半生的執念?那時候,我相信,愛情的花總會開。

愛情是什麼?愛情是加西莫多的生死相隨,是元稹的曾經滄海,是味芳的我只記得你。無一不是讓人羨慕的。

如今社會的“愛情”,顯得有些物質,顯得有些不純粹,和很多利益有了交集,甚至為達到目的可以口是心非。而我想,看見愛情最美的模樣。

我相信,烏雲總會散去,彩虹即將到來,我相信,我等的,終究會來。

莫讓花開和流年相錯。珍惜現在的美好,餘生還請多多指教。

《巴黎聖母院》觀後感 篇三

感情是什麼?

是一道神奇的加法:一個思念加上一個思念,就能變成十五的月亮。

是一輪非凡的聽力:即使隔着千山萬水,也能聽到彼此的激動的心跳。

是一串美妙的語言:能夠是柔情似水,如同煙波,也能夠風風火火,驚天動地。

是一把牢固的鎖:它把親密戀人如情如語的話,鎖進記憶的夢裏。

是一種特等的信函:裝在裏面的是一個甜甜的吻,寄出去的是一個親親的問候。

1482年,法王路易十一統治下的巴黎城沉浸在“愚人節”的狂歡的氣氛中。在巴黎聖母院前面的廣場上,愛絲美拉達以動人的美貌和婀娜的舞姿博得了人們熱烈地喝彩。她把人們給她的賞錢,分給窮苦的孩子們,並對他們説:“把這些錢全部拿去,你們去過節吧!”孩子們問她:“那你怎樣辦?”她説:“別管我,我天天都在過節。”

故事在這個時候拉開了序幕。

被處以絞刑的愛絲美拉達的屍體,被人們放在蒙孚貢大墳窟裏,卡西莫多找到她之後,靜靜地躺在她身旁。兩年之後,人們發現了兩具緊緊抱在一齊的屍骨。當人們試圖分開他們時,屍骨便化為塵土,作為了結局。

艾絲美拉達,一朵純潔的薔薇,一個美麗的吉普賽女郎。輕快地舞步充滿了生命,召喚着人們對美和善的渴求,同時也喚醒了克洛德那埋藏在心底的扭曲靈魂。但最終,他還是逃不開ΑΝΑΓΚΗ,在時代的慾望和逼迫中,在在絞刑架上蒼白的死去。

影片中,一幅幅絢麗的畫面,構成了一幕幕令人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比較。

把錢給窮苦的孩子,為救乾果阿而和他結婚,供以食宿、為被鞭笞的敲鐘人送水、在自己被判絞刑時還在關心他是否還活着。這樣一個善良、美麗的姑娘,結局是悽慘的,她輸給了時代的黑暗與無情。同時他又贏得了卡西莫多的愛慕,為她逃避眾人的追捕,為她冒險,最後為她報仇殺死了弗羅洛,和她死在了一齊。

卡西莫多是一個畸形的棄兒,被弗洛羅收養,他外形奇醜無比,內心純真善良,為了養父,他去擄劫艾絲美拉達受到鞭笞、因為艾絲美拉達給他水喝,所以她愛上了艾絲美拉達,竭盡全力幫忙她躲在巴黎聖母院,和抓她的人抗爭,最後選取和她死在一齊。

故事終結了,可聖母院的鐘聲,還在巴黎的上空久久地迴盪,ΑΝΑΓΚΗ,深刻地印在了聖母院的牆上,淒涼古怪又有一種不可名狀的無奈和悲哀,千古不滅。

雨果曾説過:萬物中的一切並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着優美,醜怪藏着崇高的背後,美與惡並存,光明與黑暗相共。這又給我們多少深思呢?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四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作者對一些建築的描寫,那些象徵着權力與奢華的教堂讓人們都假借着神聖的宗教來展現建築家的審美觀。把人性深深的埋在一件神聖的宗教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

教堂裏多麼陰森恐怖,這讓人聯想到在宗教的遮攔下,當時社會是怎樣的骯髒和敗壞。真、善、美的宗教利用宗教製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強烈的反抗。全文會讓人的心靈深刻體會到迷茫、困惑和不安。

如果有一把利劍,你一定會盡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層蒙在社會上的陰雲,你對它充滿了憤怒和鄙視,就像書裏面的那些流浪漢們對待社會的瘋狂報復。

不一樣的待遇,就像天使和惡魔,林林總總的骯髒的巧取豪奪,充斥着我們的眼睛。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它深刻地揭示了人們的內心世界。無論在什麼時刻,人的共性是始終存在的:對美好的嚮往,對美好的追求,對美好的讚美……就看天使與惡魔你想當哪一個?

ANGELS OR EVILL ANGEL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五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所著。自從這部小説出版後, 它就成為道義與良知的象徵,成為純潔與善良的所在,成為信仰與追求的寄託,成為對“惡”的鞭撻和對“美”的謳歌的形象化的見證。

書中描寫了一個那樣的社會和在那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人物的'狀態,麻木的如弗比斯,最底層的如老鼠洞裏的幾個隱修女,瘋狂的副主教,還有盡全力反抗的最醜陋的卡齊莫多。副主教和卡齊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美麗的姑娘,同樣的遭到了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麼的熱烈,那麼的誠摯,可是,一個是佔有,一個是奉獻,已佔有為目的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為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自己。

我想這也正是這部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它讓人看到的不止是一個故事,它還深刻的揭示了隱藏在人類內心深處人性心理的病垢,無論放在什麼時候,什麼社會,人的共性是始終存在的。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六

這本書看完好幾天了,有種莫名感覺就一直堵在心裏,很想探討,很想讓它澄清。書裏面經典情節很多很多,我不能一一重複,就幾個點,簡單説幾句好了。

讓我印象深刻場景是作者筆下當時那些建築,那些奢華象徵權力教堂,人們還不知道可以擁有自己思想,一切都假借神聖宗教,一切都假借神聖教堂來展現,展現建築家審美觀,或者展示自己能力,我想那時人們,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聖宗教外衣下面,典型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從那許多錯綜複雜毫無章法建築羣,我們不難看出,當時人們內心是怎樣壓抑,怎樣狂躁,教堂尖頂,正是人們扭曲靈魂在對着蒼天做這無聲哀號!

教堂裏面是那麼陰森恐怖,這讓人聯想當時社會是怎樣骯髒和敗壞,真善美宗教和利用宗教製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強烈感官刺激。讓人心靈深刻體會出迷茫,困惑,和不安。社會上空濛着陰雲,那陰雲是邪惡,代表着上帝偽善、假美和謊言。殘酷事實,是人性悲哀!

印象深刻是這樣幾個人物,代表美麗善良姑娘--愛斯梅拉達。迷人外貌,純真善良心靈,從她對待那隻山羊,救下那個落魄詩人,對於傷害過自己卡齊莫多,送上水和憐憫,對待愛情犧牲,天使一樣姑娘,卻被所謂上流社會排斥和嘲諷,被玩弄,被拋棄,被誣陷,被威脅,這次第怎個恨字了得!麻木如那個弗比斯,最底層如老鼠洞裏那幾個隱修女,瘋狂副主教,還有盡全力反抗最醜陋卡齊莫多,副主教和卡齊莫多形成了人性上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美麗姑娘,同樣遭到了拒絕,他們愛都是那麼熱烈,那麼誠摯,可是,一個是佔有,一個是奉獻,已佔有為目,當目無法達到時候,他想到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為目,當無法奉獻時候,想到也是毀滅,毀滅自己。

我想這也就是世界名著真正魅力所在,他讓人看到不是一個簡單故事,他深刻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一些活動,無論放在什麼時候,什麼社會,人共性是始終存在,對美好向往,對美好追求,對美好讚美,人是一個天使和魔鬼綜合體,人和人經歷沒有相同,也就是説,社會本身就不可能讓所有人享受到同等待遇,這種不一樣待遇,讓多少人內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對美好追求阿!林林總總骯髒巧取豪奪,充斥着我們眼睛,振盪着我們心靈,我們該怎麼辦?

我想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答案。

讀一讀巴黎聖母院,滌一滌自己心靈!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七

《巴黎聖母院》用樸素的語言講述了法國受宗教黑暗統治時發生的一起起悲劇,引發的一起起慘禍,襯托出那時社會的陰暗面,人們生活的艱辛和危險,稍不小心,還會被認為是巫婆,將會處以死刑。

書中的人物很多,有帥氣的羽林軍弓箭隊長浮比斯,美麗的吉卜賽舞女--愛斯美拉達,失去愛女而隱修的香歌樂女等等。但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名角色還是醜陋但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他為敲鐘,竟然把耳朵給震聾,忠厚、誠實已成了他的代表,他甚至還願意付出自己的生命,去給愛斯美拉達陪葬。

書中的故事許多,但令我感慨最深的還是卡西莫多冒着生命危險,從刑場上救走了愛斯美拉達,這一行為充滿了危險,如果被旁邊的衞士逮個正着,那麼這個"救美"的代價也太不值得了!這麼危險的計劃,卡西莫多卻毫無懼怕,在他劫刑場的前一刻,他早已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他就是犧牲自己也要救出愛斯美拉達,雖然他的外表是那麼醜陋,但他有一顆無比善良的心。

中世紀的黑暗生活與我們現在的生活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一個地,生於這個和平年代的我們,要更加珍惜現在這來之不易的生活。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八

偉大的小説不僅僅在於它情節的曲折驚險刺激;更在於它塑造的人物,它揭露的真實,它反映出的人性,給人的巨大震撼。

肅穆的聖母院靜靜的坐落在巴黎繁華的鬧市之中,這個城堡一般的建築巍巍然屹立,無言,無語,塵封了多少故事。他歷盡榮辱沉浮,看慣人間滄桑,承受了多少悲歡離合,承載了多少歲月的力量,歷練出凝重的氣質,默默的等待人們去開啟對美與醜的詮釋。

電影《巴黎聖母院》,在開篇和結尾都讓人感受到了美與醜強烈的對比。開篇的奇醜變成了美,後來的俊美變成了醜。強烈的對比所產生的震撼深深映在我的腦海中,讓我心緒難平。

卡西莫多是不幸的化身,他又駝,又聾,又啞,又跛。可就是這樣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在領受了艾絲梅拉達的水之後,捨命救了這個姑娘,對她説“人家要殺了你,我也死”。語言之簡單,根本沒有任何的修飾,醜陋的外表下,藏着一顆火熱純真的心靈。然而,他不能立足於社會,甚至被人們欺負、攻擊。電影中他有一句台詞:“我是醜的,總是讓人害怕。”其實這並不是他的醜,而是社會生活的醜,善良的人偏偏形態面貌可憎,內心陰暗的人卻長着一副好面孔。

弗比斯,年輕、英俊、漂亮,皇家衞隊隊長。整天周旋在上流社會之間,是富家小姐理想的白馬王子。聰明的弗比斯非常善於利用自己的有效資源,選擇了擁有豐富嫁粧的表妹百合花做未婚妻,可卻因為迷上了艾絲梅拉達的美貌而又去追求這個可愛的吉普賽姑娘。“我要是有妹妹,我愛你而不愛她;我要是有全世界的黃金,我全部都給你;如果我妻妾成羣,你是我最寵愛的。”同時對兩個女人説過,可見這個所謂的高貴人物的虛偽,為了討女人歡心,管他真話假話。英俊美麗的面容下,卻深埋了齷齪可恥,卑鄙扭曲的心。可是弗比斯這樣的言行,不是法律所能約束的——因為法律不能對人的感情進行約束。唯有道德的力量。

什麼是美?什麼是醜?醜陋的外表下,藏着一顆火熱純真的心靈;英俊美麗的面容下,也可能是深埋了齷齪可恥、陰暗扭曲的靈魂。所以,人不必為了自己先天的不足而自暴自棄,更不要過分的追求外表美,擁有一顆善待他人、無私奉獻的心,比什麼都彌足珍貴。

表面上的美與醜,這是人類每天都在討論者的話題,而多少人深入的觀察過一個人的心靈的美與醜?內在美與外在美,心中美與現實美,帶給我們的是深深的思索。

雨果曾這樣寫道: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優美。

孤獨的敲鐘人,願你在天國裏幸福!

巴黎聖母院觀後感700字 篇九

寒假在家,便饒有興趣的讀起了《巴黎聖母院》,讀着讀着,我感覺這是一部很有趣的名著,便頗有所感的寫下了這篇讀後感。

此書的作者便是19世紀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家,法國文學最偉大的作者之一,維克多•雨果。他用他那毫不留情的筆,猛烈鮮明地抨擊了古典主義的種種清規戒律,主張自然存在的一切,並且提出了美醜對照的審美原則,《巴黎聖母院》便是他的一篇典型著作。

《巴黎聖母院》這篇小説篇幅較長,剛開始讀時感覺眼花繚亂,五光十色,有些繁瑣,但我認真讀了下去,隨後我就被吸引了。整書的大意是:心地邪惡的巴黎聖母院副教主弗洛羅愛上了賣藝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便指使殘廢畸形的巴黎聖母院敲鐘人卡西莫多去劫走了她,但卻被弓箭隊隊長福比斯救了出來,於是心地善良的愛斯梅拉達便愛上了外貌英俊的福比斯。在和福比斯的一次幽會中,福比斯被人刺傷,她因此被當做女巫抓起來了。站在巴黎聖母院樓頂的弗洛羅,看到愛斯梅拉達被上絞刑架,露出了猙獰的笑容,原來這一切都是他親手策劃。此時,卡西莫多終於認清了弗洛羅的面目,將他推下了樓頂,並帶着愛斯梅拉達的屍體遁入墓地。

這是一部敍説人“命運”的作品。女主人愛斯梅拉達善良純潔,富有同清心,敢於捨己救人,是美和善的化身,但她卻顯得那麼無助,無論他怎樣掙扎,無論人們怎樣救她,還是逃不過被絞死的命運;面貌醜陋,但內心善良的卡西莫多,還有那些企圖救援愛斯梅拉達的市民,他們一起代表了正義的力量,但最終還是被毀滅;面似莊嚴,卻狡詐無比的副教主,損害了別人,自己也沒得到幸福,最終還是導致他自己以及他所愛的人統統滅亡。這一切一切的坎坷命運,究竟是怎樣造成的?原因便是人格,一個人的心理品質。一個人的美與醜,不在於外表,而是內心,內心美才是真正的美。

讀完之後,留有餘味,心靈的美好與醜陋,人性的善與惡,依然值得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