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覺醒年代》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5W

《覺醒年代》觀後感(精品多篇)

覺醒年代觀後感1300字大學生 篇一

參加工作後,很少有閒情雅緻追劇追的不亦樂乎,偶爾在網絡上看到《覺醒年代》評分很高,是黨史學習的優質教科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精神,我認真觀看了電視劇《覺醒年代》。劇中生動的鏡頭語言,讓我深入劇情穿越時空,感受到在一百年前那個積貧積弱、軍閥混戰、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的舊中國背景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闢地的大事件。在建黨一百週年的今天,在黨和人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徵程,朝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前進的今天,我們憶苦思甜,向史而新,更加深刻體會到學習黨史的重要性。黨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藴含着黨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為敍事中心,從思想和文化變革的角度觀照中國從封建社會到舊民主主義革命並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再現了馬克思主義如何在中國萌芽、傳播,中國共產黨如何在中華大地上孕育,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歷經百年,歷久彌新。在歷史的煙雲中,再次活靈活現的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李大釗等革命先驅,為了民族獨立、人民幸福而不斷尋求探索革命道路,不顧個人安危的民族大義情懷所折服。

陳獨秀先生創辦《新青年》,舉着“民主”與“科學”的兩面大旗,就是先讓青年人覺醒,以此帶動整個民族的覺醒。李大釗先生一百年前發出的“青年要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至今讀起來讓人心潮澎湃,是青年人生道路上的一盞明燈。

在觀看整個全劇的過程中,我對以前碎片化的近代史人物有了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放在一個歷史時代中,都鮮活了起來。他們都是動態立體的,有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出的歷史貢獻;也有周恩來、鄧中夏、趙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之舉;更有陳延年、陳喬年等愛國進步青年為國為民做出的流血犧牲,讓人淚目。也想起毛主席的詩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詩句。

劇中讓人最氣憤的是《巴黎和會》上列強想強權挑戰公理,中國作為戰勝國,而日本藉助美、法等國的支持,以強盜邏輯強佔了德國在山東省的一切利益,而當時的政府一再妥協,時而同意簽字,時而暫緩簽字。在此背景下“五四”運動爆發了,面對國民的施壓,中國代表拒絕簽字。通過當時政府的態度,讓中國老百姓真正看到政府的軟弱無能,掀起了全民族反抗帝國主義浪潮。

劇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李大釗先生動情的演講:“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中國只有走社會主義道路,他才能夠實現,中華民族之振興,而且我堅信,一百年以後的中國,他必會證明我今天的觀點,社會主義不會辜負中國”。我想對先生説,現在的中國如您所願,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國家富強,人民安康。

在觀看完《覺醒年代》後,我一直在回味、思考,思緒久久不能平復。百年前的那些仁人志士,中共一大的平均年齡也就28歲,他們為了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拋頭顱、灑熱血。我們這代人如何有新的作為,其實答案就在劇中:我們要投入到中華民族復興這個偉大的歷史進程中,不忘初心跟黨走,為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不懈努力!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二

20xx年的寒假生活結束了,在此期間,我曾觀看了幾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內心收穫滿滿。其中,我覺得電視劇《覺醒年代》最能打動我的心,它讓我想起了那個時代的中國……

那個時代的中國:戰火硝煙,國民愚昧無知,國君袁世凱復闢帝制,鎮壓了二次革命。最先開始的陳獨秀離開日本稻田大學,回國途中,看到已被德國佔領的膠州灣,悲憤不已,到上海發表了討伐信奉五教三綱的袁世凱等人的檄文,也是喚醒國民愚昧思想的良藥——《青年雜誌》(從第二版起改名為《新青年》,並使新文化運動逐漸興盛起來了。新文化運動,就好比一株剛萌發的芽兒,一些《新青年》的同人編輯主將的加入,猶如為其增添了養分。而那些毒害國民思想的保皇派與新文化運動所發生的衝突,好像蟲子在啃食其莖葉。在與舊文化的搏鬥中,戰場搬到了北大,鬥爭也十分的激烈……

在新文化運動已成長到一株能承受風雨的小樹時,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臨時政府,李大釗推行馬列主義,並與陳獨秀等創立了中國共產黨,開創了紅船精神,由此,中國人民逐漸走向了正確的道路。

當我看完《覺醒年代》時,把自己跟這裏面的人物進行了一次對比,差距就出來了。當時很多人説“這個中國沒救了!”如果我是當時的李大釗,我就想逃避,但是李大釗卻反駁了那些人的觀點,在與陳獨秀的一次談話中説:“我認為這個國家還是有救的!”很簡單的一句話,包含了這個愛國者的偉大情懷,也深深觸動了我的心。當段祺瑞要求蔡元培恢復克德萊的職位時,如果我是蔡元培,我會聽從上級的安排,但蔡校長卻竭盡全力地反對。正因如此,新文化運動才會成功;共產黨才會成立;中國才會煥然一新。正如陳獨秀而言:“新文化運動,當下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錢。”

正是有這樣的革命先烈,我們才有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下的生活,好好學習,報效祖國,使革命先烈的精神得以傳承!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三

《覺醒年代》是官方為紀念中共建黨100週年而推出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該劇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共機關刊物為時間線,形象再現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以及中共建黨這段風起雲湧的歷史畫卷。

百年前的覺醒年代,革命先驅尚在悽風苦雨中為抨擊舊文化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強力倡導“科學與民主”,為傳播新思想而奔走呼號;轉眼間歲月輪替,我們在獲得科學與民主以及全面社會進步的基礎上進入了“新覺醒年代”,站在一代一代思想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應將客觀、辯證地再認識傳統文化、歷史作為己任,在熱血沸騰的歷史中審視自己,收穫歷經坎坷卻又一往無前的擔當和勇氣;在多元豐富的思想爭鳴中回溯傳統,收穫海納百川的心態和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志存高遠,勇立鴻鵠浩志。魚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有了理想,奮鬥才有目標,有了信念,人生才有航向。習近平主席強調,青年要“到人民羣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鬥中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目標,成為引領中國前行的。時代號召,中國青年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與民族復興偉業同頻共振,始終樹立為黨和人民奮鬥終身的最高目標,確保黨的事業燈燭輝煌,確保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強則國家強。五四風雷激盪百年,青春中國風華正茂!當代青年當以史為鑑,牢記民生之重、國運之重、使命之重。把握機會,努力學習,極力創造,補國之不足,拓未來之渠道,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託、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我們必須知道“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處於新階段,我們必須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知道“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長征走的是高山峻嶺,渡的是大河險灘,過的是草地荒原”,而我們要面對的是變幻莫測、艱難險阻甚至詭譎神祕。但只要我們肯打破常規,破開枷鎖,穩中求進的同時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就一定可以在這個多彩的時代謀好新局,開好新篇。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四

《覺醒年代》的片頭,採用隱喻的手法,使這組電視藝術的鏡頭語言,具有蒙太奇手法的畫面,成為“有意味的形式”之審美表達,既讓全劇有歲月感,又點明該劇的主旨,有一箭雙鵰、一石二鳥的藝術效果,堪稱“此時無聲勝有聲”。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中,百年前一大批叱吒風雲、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英雄羣像,構成了明星璀璨、浩如星辰的民國大師人物藝術長廊,栩栩如生、高大偉岸的身影,每每讓人眼前一亮。

每集片尾的音樂,低沉、憂鬱、傷感的哼唱,嗚咽哀號般的曲調,苦悶、壓抑、無助、困惑、迷茫,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寂寞苦悶之心境,表達得淋漓盡致!

富於視覺衝擊力的還有一幅幅黑白木刻的劇中主人公版畫羣像展示,讓觀眾的思緒,瞬間穿越至百年前的歷史片場,營造出年代感。黑白版畫在革命戰爭年代對鼓舞軍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僅具有戰鬥性,更具有革命性。運用版畫這一藝術到《覺醒年代》片頭中,不僅在起承轉合的節點上,體現故事的敍事策略,更是內容方面的拓展,從視覺到內容上,多維度展現劇中人物的革命品格與鬥爭精神。該劇還引用了紀錄片的元素,許多黑白相間的畫面,給人以歷史深沉感,將大時代的風雲際會全景式表現出來。

劇中呈現的老北京黃沙漫天的景象、深深的車轍、行走的駱駝、叮噹的駝鈴,以及民國初期的“青色白字”、青花瓷般的色彩,大到當時年代的建築,小到人物的穿着,或西裝,或長袍,甚至制服上的金屬鈕釦都頗具年代感——這些真實的畫面撲入眼簾,歲月滄桑的歷史感,便湧上心頭。

《覺醒年代》觀後感大學生 篇五

以吾輩之青春,捍衞盛世之中華

1919-2022,一百零三年,一個世紀過去了,這百年前的事蹟,卻影響了百年後的我們。

“四萬萬人有一條心,中國就不會亡。”這是《覺醒年代》中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説的一句話。也許現在的“團結就是力量”是形式主義。但是在那個戰火紛飛形勢嚴峻的年代,為了救國,每一個人都在犧牲自己,燃燒自己。聽聞北洋政府沒有拒絕簽訂合約的意思,並且無端阻止學生們的遊行,抓捕學生。此等惡行怎能不羣起激憤,在陳獨秀、李大釗等先驅們的號召之下,全國各地,學生,工人,商人,一批一批的普通人湧入到罷工的行列。這是影片的最後,當然也是五四運動的最後,這場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打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的大門。

短短不到五十分鐘的影片,卻也感觸良多。與其説我寫的是一篇觀後感言,不如説這是一個當代青年的反思和感慨。正真意義上的明白了弱國無外交到底是什麼意思,即使在當代宣傳和平與發展的全球大環境之下,也有戰火四起的國家,也有因為戰爭而分崩離析的家庭,也有無家可歸的人,也有在辯論廳裏即使舌戰羣儒也無濟於事的外交官。而我卻慶幸,是那羣先驅們,敢於站在滿分作文網列強面前,蔑視他們的不恥之舉,是他們筆挺的腰桿,抵擋住了資本,讓那片紅色的愛國熱血流淌在每一代中國人的心中。

百年前,滿是屈辱的合約擺在那幫腐朽之人的面前,他們懦弱的雙手顫巍巍的拿起筆,想要簽下自己的姓名。他們卻從未想到,有一羣青年們,高舉着用紅色鮮血沾染的寫着“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的旗幟,站在華夏的每一處角落高喊:“捍衞主權,拒籤合約!”,像是有力的雙手,硬生生的將握筆的手從合約上拿開。

1919年的《新青年》,魯迅先生曾言:“願中國青年都擺脱冷氣,只是向上走,不要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份光,發一份熱,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今天我們這一代人,也許不是郭欽光,也不能理解面對冰冷的槍口,他們是怎麼面不改色,面對政府的鎮壓,是怎麼底氣十足的喊到:“不獨立,毋寧死!”而我們卻極少冷眼旁觀他人,永遠有一顆熾熱的心,救助溺水者、疫情志願者、最美的逆行者種種這些,都有我們的身影,我們也已長大,肩上背起的不再是書包,而是創造更好的中國的重任。

而當下的青年,誰又不願意將我們青春的熱血力量,澆灌在華夏的大地上呢。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六

在那個黑暗的年代,當大多數人還在沉睡時,有一些人已經覺醒,也正是他們,才使中國翻天覆地!

這個寒假,我觀看了一部名為《覺醒年代》的電視劇,這部電視劇講述了在民國時期,當全國人民都沉寂在封建禮教的統治中時,陳獨秀和李大釗等人領導着《新青年》和北大的諸多學子,開展了改變中國歷史的“新文化運動“。

這部電視劇還原了許多當時的情景,如魯迅寫的《狂人日記》,北大“紅樓”的修築,還有袁世凱,張勛的兩次復辟帝制。.。.。.可以説常常使人浮想連翩,驚喜連連。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國革命大家,文學泰斗魯迅先生所寫《狂人日記》時的情景,這本書是以一個瘋子為第一人稱所寫,它講述了在一個瘋子眼裏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以一個瘋子的言語諷刺了封建的“吃人禮教”。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一個毫無生氣的黑暗社會表現地淋滴盡致。

還有李大釗與工人們互幫互助,純樸真切的友情更是讓我感歎,記得在劇中有這樣一段情節;李大釗先生聽説自己的工友朋友們沒有領到工錢,便大過年的用自己的薪水買了好多年貨,帶給工人們,還親自和他們包餃子。號外,他還給工人們講了馬克思主義,讓工人們重新對新生活燃起了希望……

這部影視作品展現了一個黑暗無光的封建社會,但又塑造了陳獨秀等一羣為祖國帶來希望光芒的人。他們追求新文化,嚮往新生活,他們為中國注入了新鮮血液。

劇情中陳獨秀為了發揚新文化,不惜一次次與權威大家鬥智鬥勇,這堅定的決心使我敬佩。

感謝《覺醒年代》,它讓我見識了先烈們是怎樣為了今天的新生活而奮鬥,也讓我明白,唯有擁有知識和膽魄,才能改變命運,改變時代!

覺醒吧!同學們!用知識武裝自己,用精神改變時代!

覺醒年代觀後感900字 篇七

我願做最後的火炬

李世麟

一百年前,軍閥混戰,社會中處處都有“吃人”的封建禮教,腐敗與黑暗充斥了整個舊中國。這些封建思想、封建禮教、“吃人”、“被吃”,讓當時之社會,當時之中國病入膏肓,無藥可醫。面對這樣的中國,是參與“吃人”,追隨封建,還是殫精竭慮剷除推倒這個發着黴、爛着瘡、流着膿的老房子,我們的先輩選擇了後者。

一百年後,“吃人”的現象早已不復存在,面對先輩,我們會稱他們為英雄,會説這盛世如你所願。但當時的他們終究不是預言家,他們看不見如今的盛世,不知道那個他們夢裏的新中國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建成,更不用説自己當日的犧牲是否被人銘記,自己滿懷的信念是否被人傳承。但是,儘管前路茫茫,儘管前路被黑暗所籠罩,他們知道若沒有第一個敢於照明前路的人,那就不知道多少人每天在“吃人”,在“被吃”,若沒有第一個開拓新路的人,就不會阻止那些發着惡臭的封建禮教在這黑暗中成長。他們在犧牲時,在用生命與黑暗鬥爭時,心裏想的不是親人,不是自己,而是革命信念與民族大義。為了建成一個可愛的中國,他們捨棄了自己的性命,多少年輕的妻子失去了丈夫,多少年幼的孩子失去了父母,多少垂垂老矣的母親失去了他們的孩子!

那些反對他們的人,那些加入“吃人”反對革命的人,他們可以遮住天上的太陽,讓這個世界黑暗無光,只留下黑暗與惡臭,但他們絕對無法遮住民主的光芒,如果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是拉動歷史前進的車伕,那麼民主就是幫助歷史前進的車輪。新文化運動只能用民主的力量才能讓歷史前進的車爬越封建禮教的那道高山,找到被高山擋住的光。

我們走過的每一條路都是用革命先烈的血肉鋪出來的。在那個年代,他們用熱血一筆一劃寫出的青春與信仰,如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個國家的成敗全在這個國家的青年身上,他們骨子裏流出的愛國情懷與精神文明是這個國家的頂樑柱。先輩們手中的火炬已經傳遞給我們,先輩們心中的信念已經傳承給我們,當代青年啊,該覺醒的不只是當時之中國,更應該是現在的我們啊!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奮鬥作為青春的底色,成為一個為中華復興而讀書的勵志少年!

這個世界如果沒有太陽,我願做最後的火炬!

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八

是哪些人創造了中國共產黨?他們是怎樣成立的?是哪些人為中國的發展尋求道路?馬克思主義是從何時源起?《覺醒年代》都會為我們揭開答案。

是在__年前,一羣意氣風發的青年學子和先進知識分子,他們積極地探索,在黑暗中抱團尋求光明,他們進行激烈的交流,思想的交鋒,不斷追求真理,追求幸福。推動社會的是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他們熱情高昂地傳播新思想,猛烈地抨擊舊文化。

劇中的偉人表達着人類的感情,而並非冷漠無言,他們鮮活地站在我們面前,將他們的故事細細向我們講來,他們會笑會哭,一個個活靈話現。陳獨秀散發着知識的光芒,有着先覺者的超前思想;李大釗為人淳樸善良,關心工人;陳延年,陳喬年堅守原則,真誠且吃苦耐勞;蔡元培,北大校長,決心改革,深沉穩重;魯迅,沉默寡言卻心繫人民,但他們也是真真正正地為中國做貢獻。如辜鴻銘的《論中國人的精神》則是一響警鐘敲響了中國人的心靈,他有着知識分子的高傲,但也有着中國人的風骨。

現在的青年,也應像當年的北大學子一樣,孜孜不倦,為國效忠。承擔在社會中應承擔的責任,積極向上,奮勇向前,有着新一代年輕人的風貌。李大釗先生説過:“吾願,吾親愛之青年,生於青春死於青看,生於少年死於少年也。”他叫醒了無教青年,也叫醒了時代,我們應從《覺醒年代》中找到覺悟,保持初心,推動中國不斷髮展。

“以實踐、奮鬥,堅忍,簡樸為信條,聯合全國的青年開創中國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