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貨幣戰爭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2W

貨幣戰爭讀後感精品多篇

《貨幣戰爭》讀書心得 篇一

兒時一記事,便知有錢這個玩意兒。國小時,教師説錢還有個名字,叫貨幣。中學教師又告訴我,貨幣是一般等價物,是黃金的表達形式。之後,又明白了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推之,所有國家的貨幣就是由所在國以黃金為底託發行的一般等價物。

哪知,貨幣在許多國家異常是我們常常加以羨慕的英鎊、美元卻是由私人銀行發行的哪知,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卻是私人的哪知,貨幣還有債務貨幣與非債務貨幣之分這些確實讓人不可思議。傳統思維給我們普眾一種定型概念,如果不被告之,真難以想像。

我們以往以為比爾·蓋茨是很富有的了,就是不是世界最富的,也差之不遠。殊不知,與羅斯柴爾德家族相比,差的卻是N個數量級,後者是以十萬億美元為計量單位。這個地球上最富有的人是金融大亨,這是我明白的,但他們卻如此的富有,我卻不知。更讓我不知的是,他們卻在打造和利用精英團隊影響世界。近幾個世紀中有影響的戰爭都有它們的陰影,甚至就是他們陰謀所致,如美國的南北戰爭,如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為了貨幣發行,美國總統受暗殺的概率要比諾曼底登陸死亡率還要高。

通貨膨脹是金融大亨們搞出來的,而不是其它什麼組織。通貨膨脹後就是通貨緊縮,然後就是“剪羊毛”。如東南亞危機,如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日本經濟倒退。

這些都是一本書告訴我的,這本書名叫《貨幣戰爭》。

這本書作者還告訴我們,金融安全對於中國來説,是一個遠比戰略核武器更需要嚴密監督的領域。在建立起一個強有力的金融安全監管機制之前就貿然全面開放,乃是取亂之道。普通人可能會認為中國的貨幣就是人民幣紙幣,僅有國家才能印刷和發行,外資銀行怎樣可能自我印人民幣呢其實外資銀行們根本不必印發人民幣就能“創造”貨幣供應。它們會引進很多令人眼花繚亂的“創新”金融產品,以各種不一樣方式創造債務工具並使之貨幣化,這就是貨幣的類似物“流動性”。

與已有兩三百年金融閲歷的外國金融家相比,我們卻是國小生。我們千萬不要上當,人家用一個“國際慣例”來唬我們時,我們最好的辦法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像地道戰一樣。這是這本書告誡的。

就個體而言,更讓我們心驚的是,我們辛辛苦苦積累下的財產有可能朝不保夕。該書中,列出了自1971年以來各國貨幣貶值表,其中美元貶了94.4%。如果,我們國家不採取必要的防範,任由“熱錢”氾濫,不監管外資銀行,任由其玩“貨幣供應”,加上經濟漢奸妄為,我們本就不多的財富就會在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無論是我們憂國,還是憂已,都為貨幣的安全而膽寒。

貨幣,讓我歡喜讓我憂的玩意兒。

《貨幣戰爭》讀後感 篇二

之前央視面對面節目採訪貨幣戰爭作者的時候看了幾句話,講的在房地美公司工作的時候預感到金融危機,很感興趣,一直惦記着這事兒,到網上找到了面對面的網頁,昨天才看到把那次節目登了出來(面對面央視網頁上的更新速度有點慢),看了文字記錄,覺得作者的觀點很有衝擊力,今天又到網上看了點書的電子版,彙總感受,就是覺得書的前半部分寫得像小説,面對面訪談中的話多數還靠點譜。又看了高盛董事長的文章,説貨幣戰爭多屬虛構,論證的也挺有力。

身為一個小老百姓能幹點啥呢,存點黃金?啥正事也幹不了,就到網上來寫點讀後感吧。

我覺得貨幣戰爭描述的情況確有言過其實之嫌,一個家族不可能永遠那麼厲害,雖然説龍生龍鳳生鳳,可是那麼多年怎麼可能維持良好或者説超優秀的人才品質,一小撮人也不可能一直抱成團,夫妻都大難臨頭各自飛,世界上哪可能有一小撮一直維持良好合作的集團呢?但説到金融風暴、金融危機,我覺得説裏面完全沒有陰謀恐怕也不大可能,中國面臨的挑戰絕不是我們這些小老百姓所能想象的,不過也相信我們中的精英分子:政府高官、專家們會維護他們的,也是我們的祖國以萬全的。

回到現實,我們的生活絕不可能只是別人的陰謀。在每個人都生活裏,每個人都是他們自己的主角。而我們的金融市場也是一樣。比起很多年前,當今的金融市場,尤其是國際金融市場,早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我們只能把錢用來買股票,我們只能從銀行借來貸款,一切的風險都只能任由其暴露給對手。而現在,我們擁有了歐洲貨幣市場,我們擁有了掉期交易,有了股票期權交易,這一切都讓我們擁有量數不清的投資方式,數不清的。借款方式,數不清的規避方式。比如,在以前,一個公司向擁有一筆在未來一個月要是用的外匯,他就真的只能提前一個月到銀行借一筆錢,兑換外匯,這裏面存在着恐怖的風險。但現在,他可以採取貨幣互換的方式,通過銀行,和所需外匯國家的另一家有着反向交易需求的企業,進行貨幣互換,然後以最低的風險,以最佳的利率拿到所需的款項。正如我們所知,我們的金融世界豐富多彩,可以説是我們人類最燦爛的思想之花之一。而這一切,真的可以被某一個人所謀劃嗎?如果是,上帝也無奈了。

最後,我還是想説明一下,《貨幣戰爭》這本書雖然以陰謀論的形式展現了一個偏激的畫面,但是這本書裏還是有很多引人深思的故事。比如,索羅斯做空南亞金融市場,導致了日本、南亞諸國一蹶不振。作者也在書中告誡我們,中國正在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索羅斯對待南亞的手段,斯羅索也可以同樣運用於中國,讓我們的經濟砰然着陸。所以,書中種種的警示,也是需要被我們認真對待的。

人類世界的走向,無論是經濟方面還是社會生活方面,我想,能夠最終決定其方向的,還是人類的本性,大家都是人,難以避免的按本性行事,因此,如果要推演人類社會最終是個什麼樣子,從人的本性出發應該是個不會錯的開始。

《貨幣戰爭》讀後感 篇三

不要以為貨幣戰爭都是沒有硝煙的。1812年爆發的美英戰爭,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73年的中東戰爭等真刀真槍,血肉橫飛的戰爭,都與貨幣供應和貨幣危機有着直接關係。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些戰爭都是貨幣戰爭。美英戰爭是為了第二合眾國銀行的貨幣發行權。一戰是為解決歐洲積重難返的財務問題。而一戰和會強加給德國的龐大的戰爭賠款埋下了二戰的禍根。1920年代德國的超級通貨膨脹以及金融寡頭們對納粹的扶持,為二戰的爆發做足了準備。70年代的中東戰爭更是寡頭們為了給美元解套而精心策劃出的石油危機。為了貨幣問題,而用貨幣來培育戰爭,挑起戰爭,這何嘗不是寡頭們發動的另一類貨幣戰爭!

不管是有硝煙的貨幣戰爭還是沒硝煙的貨幣戰爭,那都是點,是一個個獨立的事件。真正將這些點串接起來的,是黃金和美元之間的戰爭,或者説是誠實貨幣和債務貨幣之間的戰爭,這才是主線。

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是衡量其他商品價值的標尺。沒有這個標尺,商業活動就會被癱瘓掉,所謂的社會分工,專業化,標準化,規模效應等等等等,都成了無源之水,根本無從談起了。這麼重要的一個標尺,當然要有其穩定的價值,不能如橡皮筋那樣伸縮無常。黃金,因為它穩定的物化特性和數量,是最公正的標尺。千百年來被各個國家和民族當作財富的象徵和貨幣的儲備。但作為誠實貨幣,不論是金幣還是黃金券,其伸縮性或放大程度限制着寡頭們偷樑換柱的障眼法的實施,大大地降低了他們進行財富再分配或者説是財富掠奪的效率。因此,用美元(美聯儲券)來取代黃金做為價值標準,就相當於用橡皮筋來做標尺,價值的決定權就握在測量者(寡頭)的手裏。用這種方式來掠奪財富,道貌岸然而不落痕跡,讓被掠奪者不知不覺地喪失財產,透出成熟的“文明”。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黃金和美元的爭霸戰自美元一誕生就開始並延續至今。從第一合眾國銀行,第二合眾國銀行的成立和廢止,到美聯儲的誕生,從殖民券到美聯儲券,其間夾雜着綠鈔,白銀券,黃金券於債券貨幣的不斷鬥爭,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其激烈程度以美國總統的傷亡率為代表。作為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的最高統帥,其傷亡率竟然超過了美軍諾曼底登陸時一線部隊的傷亡率。而鬥爭背後運用的陰謀和權術更是讓人歎為觀止。

不論是因貨幣發起的戰爭,還是以貨幣發起的戰爭,還是貨幣之間的戰爭,無不伴隨着動盪,恐慌,混亂,隨之而來的是災難。因為亂世,“英雄”才好有用武之地,趁火才容易打劫,而且災難過後,建立新秩序時,煽風點火者往往“順理成章”地處在財富再分配的有利地位。但不是每一場大火都是幕後的推手能控制得住的,否則也就不會有玩火者自焚一説了。

貨幣戰爭讀後感1100字 篇四

看完《貨幣戰爭》,我被其中的一句話深深震撼到了。“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梅耶·羅斯柴爾德。多麼霸氣,多麼自信的一句話啊。如果沒有非凡的魅力、超人的膽識、過硬的手段誰能説出這話。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羅斯家族,一個神祕而強大的家族。

“誰是真正的世界首富?”

“誰擁有美聯儲?”

“誰在‘妖魔化’黃金?”

這是赫然印在《貨幣戰爭》封面上的三個問題。緊接着翻開扉頁,又是三個問題:

“為什麼你不知道美聯儲是私有的中央銀行?”

“為什麼華爾街風險資本會選中希特勒作為“投資”對象?”

“為什麼美國總統遇刺的比例高於美軍諾曼底登陸一線部隊的傷亡率?”

我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了起來,完全沒有第三方的原因,我津津有味的看了下去。

《貨幣戰爭》講述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以來的三百年間,世界各大重要事件包括法國拿破崙時代、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美國經濟的騰飛、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成立、兩次世界大戰、美國托拉斯、大蕭條時代、美國總統被刺、日本經濟的崛起和衰落、韓國經濟的奇蹟、97年亞洲金融風暴等等無不與貨幣發生着關係。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首的國際金融勢力通過左右一國的經濟命脈掌握國家命運,通過政治事件,誘發經濟危機,控制着世界財富的持有和分配,實現他們的利益。隨着中國金融的全面開放,國際銀行家將進入中國,因此,本書告誡我們要時刻警惕他們的打擊,時刻準備着貨幣戰爭。

看完這本書,突然就覺得自己是那麼的渺小,這個世界從來就是赤裸裸的資本家的巧取豪奪,從來就是普通人掙扎在温飽邊緣,從來上流階級和下層社會被分斷,從來就是上層壟斷了大部分財富,任何形式的社會性質都逃不掉這個規律!所謂的真正主流文化,其實就是少數人想要控制多數人編制的悽美童話,看上去很美,其實飽含掠奪本意,百姓也好,普通人也好,應該有醒覺。如今中國百姓真正意義上的水深火熱中,被資產階級,以及官僚主義壓迫和侵略。也許書中有些事件的分析顯得聳人聽聞了,但是不管事實是不是就如書中所説那樣,我們都應該提高警惕,不要過於安逸。不然到最後當人家把你口袋裏的最後一分錢都拿走的時候,你還會對他鞠躬説謝謝。

網上對《貨幣戰爭》的評論褒貶不一,但是在我看來該書有兩點價值是值得肯定的一是用一個嶄新的視角去認識這個世界。有人説這就是陰謀論,但是哪怕是陰謀論,也有肯定的一點,那就是這個陰謀論是我見過的完善的陰謀論,他可以解釋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歷史事件,帶給你一個嶄新的思想衝擊。第二點,它的價值在於通俗的普及了金融和經濟學的基礎概念。這本書不像其他的學術著作那樣晦澀難懂,讓普通人至少有那麼一點認識,就可以看得懂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能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自己的財富。

《貨幣戰爭》讀後感 篇五

作為一名經濟學類的大一新生,在眾多的書目中選取了《貨幣戰爭》一書,由於對經濟學理論只有淺顯的瞭解,我僅簡單地瀏覽了該書系第一部的大致內容。

作者宋鴻兵,1968年出生於四川,1990年畢業於東北大學自動控制系;1994年赴美留學,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學,獲美利堅大學(AmericanUniversity)碩士學位。長期關注和研究美國曆史和世界金融史。1996年後在美國媒體遊説公司、醫療業、電信業、信息安全、聯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機構供職。2002年開始先後擔任美國最大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房利美(FannieMae)和房地美(FreddieMac)的高級諮詢顧問,主要從事房地產貸款自動審核系統設計、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務計算分析、MBS(資產抵押債券)的風險評估等方面的工作。

《貨幣戰爭》從歷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頭的形成、發展的歷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頭的世界歷次重大經濟、政治、社會運動中的角色以及給社會經濟造成的破壞,證明了金融資本的逐利的本質,分析了金融資本利用貨幣發行權製造通貨膨脹剝奪廣大民眾財富的種種手法。使人感到震撼,對世界金融發展歷史有了深刻的理解。

國際銀行家通過種種手段在美國和歐洲等國確立中央銀行制度,從而控制美國及其他國家經濟。為了得到一個好收成,通貨膨脹是最不為人民所發覺的手段。經濟學理論中提到,通貨膨脹是指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的、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導致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時期內通貨膨脹可以增加一部分需求,從而刺激生產,出現經濟的虛假繁榮,但通過增發貨幣所增加的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沒有相應的商品保證,不能根本解決生產和需要的矛盾。高通貨膨脹率不僅會打亂經濟秩序,而且會危害社會安定。

國際銀行家施展他們的絕技,先使勁發放信貸,把泡沫吹起來,讓人民和其他行業拼命創造財富,然後猛踩信貸剎車,使得大量企業和和人民破產。當看到收穫的季節到了,國際銀行家和他們在美國的代理人攜手再度收緊信貸,造成了"1857年恐慌"。"金錢沒有祖國,金融家不知道何為愛國和高尚,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利",這是書中多次提到的拿破崙的一句話,美國的南北戰爭,從根本上看,是國際金融勢力及其代理人與美國政府激烈爭奪美國國家貨幣發行權和貨幣政策的利益之爭。在南北戰爭前後的一百多年的時間裏,雙方在美國中央銀行系統的建立這個金融制高點上進行反覆的殊死搏鬥,前後共有7位美國總統因此被刺殺,多位國會議員喪命。直至1913年,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系統的成立,最終標誌着國際銀行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作者利用歷史的分析,説明了亞洲金融危機與上世紀日本經濟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點分析世界金融資本操作手法,並提出中國面臨的危險。姑且不論其中是否存在陰謀論的影子,但不得不説本書提供了另一種角度來看世界金融格局。1945年,根據《佈雷頓森林協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成立。在歷史課本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宗旨是穩定國際貨幣體系,主要任務是穩定國際匯率,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貨幣問題上促進國際合作,對國際收支出現暫時困難的成員國提供短期貸款。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又稱世界銀行(WB),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於戰後歐洲經濟復興,後來則轉向全球性的發展援助,為成員國提供長期貸款和技術援助。而在作者的書中揭露了國際銀行家"幫助"發展中國家進行"全球化"的附加條件,即私有化。更準確地説是"賄賂化",藉此以便於接下來讓受援國繼續服用資本市場自由化,市場定價,縮減貧困策略——自由貿易的三服藥。

《貨幣戰爭》讀書心得 篇六

在家過節休息,兒子給了兩本書,一個任務,兩篇讀後感!第一本是宋鴻兵編著的一本名為《貨幣戰爭》。據説這本書最先是以博客的形式在網絡上進行連載的,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點擊超過50萬人次,並被各大網站、論壇爭相轉載,從而引發了廣大讀者與財經媒體的強烈關注。我拿到手後,兩天兩夜,除了吃飯、睡覺,基本上手不離卷,讀了以後也覺得開闊了我的視野,在許多問題上能夠説是聞所未聞的,在覺得收穫很大的同時基本上顛覆了我腦海中原有的傳統政治經濟學得概念,我有一個衝動那就是:我們國家都這麼危險了,主席明白不明白,總理明白不明白,要趕緊告訴他們,要讓他們把美國債券都賣了,全買成黃金!看完後我和我老婆説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咱別做股票了,買黃金吧!”

我相信書中的一些猜測是對的。

我們今日的世界正在被一個叫“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家族統治着,家族名言:只要讓我控制貨幣,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西方國家的債務就是貨幣,貨幣就是債務,國家政府向中央銀行借錢,發行貨幣,這是普通的貸款,需要抵押“人民的税收”,也需要支付利息。簡單説就是國債=貨幣。“羅斯柴爾德家族”做夢都要想控制世界的貨幣發行,讓人民向銀行家繳税,其實美國的被“美聯儲”控制着貨幣發行,而“美聯儲”是私有銀行,它也被“羅”家族控制着!為了控制美國政府的貨幣發行權。他們先後暗殺了美國總統傑克遜、林肯、肯尼迪、里根。甚至不惜挑起發動弟一次世界大戰,資助--打第二次世界大戰!打着扶貧的名號發放貸款,這些貸款用來修建高速公路,鐵路,電廠等基礎設施,由他們控制得美國公司承建,極少的比例能用來救助貧困。被這樣金融洗劫過的國家,自然資源被掠奪走了,國家政府負債累累,政局混亂,人民創造的財富無休止地支付利息。

《貨幣戰爭》歸根結底講的是一個貨幣發行權的爭奪問題,而提出的症根是黃金的地位問題。其中的道理又讓你覺得的確危機四伏。她指出美國表面放棄金本位,否定金本位的作用,但暗中卻在很多囤積黃金,以備一旦美元紙幣崩潰、黃金本位再起後所用。在這些年裏,美國不聲不響地積攢下了8000多噸黃金儲備,而英國卻在上世紀90年代拋售了幾百噸黃金,中國目前總共僅有650噸黃金儲備。這樣一種格局,一旦美元崩潰,黃金出來説話時,中國可就慘了。因而未雨綢繆是有價值的。一個國家如果沒有這麼一點防小人的意識,那這個國家經濟就危險了。

看完這本書讓我對金融和經濟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我在網上查閲更多得資料,也準備花一些時間做更多得了解。雖然書上講得不必須全對,可是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認識,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吧,細心撐得萬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