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後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W

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後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2021覺醒年代觀後感個人心得體會 篇一

在慶祝建黨百年的歷史時刻,反映中國共產黨創建歷程的電視劇《覺醒年代》一經播出,即引發廣大觀眾的熱烈關注。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的這段歷史為敍事空間。這是一個國運飄搖、民不聊生的艱難時世。辛亥革命並沒有徹底改變舊中國的面貌,面對貧窮落後愚昧的現實,面對日本帝國主義侵華野心,面對袁世凱企圖復闢帝制的倒行逆施,有人迷茫,有人憤怒,有人消沉,有人奮起。在這樣一個宏大的歷史背景下,一代先進分子登上歷史舞台,開始了救國救民之路的艱難探索。

電視劇開篇,日本以支持袁世凱稱帝為條件,誘迫袁世凱簽署“二十一條”。消息一傳出,李大釗慷慨陳詞:“必須喚起民眾覺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族精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等一系列影響巨大的歷史事件鋪展開來,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宣傳新思想、提倡本站,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介紹俄國十月革命,開始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胡適在美國撰寫《文學改良芻議》,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電視劇《覺醒年代》精心描畫這一幕幕歷史風雲,把觀眾帶到一百多年前那個風雲激盪的歷史環境,清晰再現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社會歷史環境和思想文化土壤,也藝術地描繪了二十世紀國中國的文化思想風貌。以如此大開大合的“史筆”,講述中國共產黨的創立過程,這在以往的電視劇中尚不多見。“覺醒年代”四個字的提出,既是對該劇的主題概括,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對那個歷史階段的“藝術命名”。

電視劇《覺醒年代》真實細緻地表現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過程,寫出了一批民族先進分子,研究探討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傳播革命思想的具體實踐。探索思想和發現真理的過程,艱辛而曲折。該劇以藝術典型化的方式,表現了在各種思想和主義的交鋒之中,馬克思主義以真理之光勝出的過程。毛澤東、周恩來等一大批青年人,在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和探討人生價值意義的思考與選擇中,走上革命道路。這些內容讓這部劇的歷史敍事,處處閃耀灼人的思想光輝。

在電視劇《覺醒年代》所展示的歷史環境中,眾多風雲人物紛紛登場,他們面目各異,代表着那個時代的紛繁和復雜:袁世凱在廳堂裡試穿龍袍,張勛在紫禁城領兵復闢,辜鴻銘在北大講台上拖着辮子端着水煙袋大講國學……這一幕幕在劇中都有着各自生動的表演。劇中最具風採與魅力的人物形象,依然是那個時代裡思想先驅和文化先驅們的人物羣像:沉穩厚重、樸實堅毅的李大釗,激情四射、慷慨率性的陳獨秀,目光高遠、充滿理想、性格剛正的青年毛澤東,冷峻孤憤、以筆為槍的思想文化先驅魯迅等等。在北大紅樓,還有一批在新思想的激勵下,洋溢着愛國熱血的青年學子。劇中的這一大批角色,既真實準確地反映出了那個時代的鮮明特徵,也刻畫了一個個讓人過目不忘的藝術形象。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獨特的藝術審美,讓革命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藝術魅力。一是作品所採取的敍事手法和史詩風格,與作品所講述的歷史內容,渾然一體,形質交融,讓觀眾既感受到強烈的思想震撼,也獲得了雄渾悲壯的審美體驗。二是在歷史的宏大敍事中,更加註重細膩、委婉、深情、動人的情感渲染、人性剖析和對人物獨特性格的揭示。劇中那些隨處可見的生動的細節捕捉,不但讓觀眾能見史見人,更讓人物有情有性,讓歷史敍事有厚度又有温度。叁是努力運用影視審美的方式,真實準確地呈現和還塬歷史環境,電影式鏡頭讓作品充滿藝術質感。比如,老北京城的黃沙、駱駝以及路面上深深的車痕,在片頭運用木刻、剪影、塑像等藝術元素,加強藝術呈現的新穎度和表現力等,可以説是做到了精雕細刻。在藝術表達上,這部作品追求精品的創作態度也非常值得認可。

這部劇全景式再現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歷程,以厚重的歷史內涵、豐富的文化意藴、深刻的思想啟迪和具有創新意義的審美表達,揭示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必然性和道路選擇的正確性,更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飽滿的情感灌注,致敬先驅偉業,頌揚了在那個覺醒年代裡,一批共產主義者們的初心之純、主義之真、信仰之堅和理想之美。它不僅是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優秀之作,也是一部黨史教育的生動教材。

2021覺醒年代觀後感個人心得體會 篇二

近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電視劇展播劇目《覺醒年代》在CCTV-1黃金檔震撼開播。作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該劇由張永新執導、龍平平編劇,張桐、於和偉、侯京健、馬少驊、朱賀日堯、高爽等演員聯袂出演,全景式展現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時代風雲和歷史畫卷,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和中國共產黨創建的全過程。該劇首播破1後,連續兩天都穩居收視冠軍。

《覺醒年代》開篇就通過一場辯論將那個年代的知識青年眾生相展現在觀眾眼前。其中高爽飾演的郭心剛是一名對革命懷有熱情的北京大學學生,顏值演技雙雙在線,頗受觀眾喜愛好評不斷。在首集中,郭心剛與一眾身處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留學生們探討國情,發表自己的意見,而陳獨秀的言論卻引起了留學生們的唾棄。高爽稱這也是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因為他心中懷揣着對前輩的敬意,怎麼也找不到最佳狀態,越到後期越有心理負擔。對於張永新導演和於和偉老師的現場幫助,高爽表示非常感謝,導演讓他想象這口口水是替天下人討伐曹操吐的唾棄之水,使他慢慢放鬆,最後完美展現了這場衝突戲。

“青年永遠是革命的,革命永遠是青年的”。劇中,郭心剛這個角色沒有歷史原型,但他是許許多多革命青年的縮影。在那個時代,國家不需要那些年輕人居廟堂之高,需要的正是像郭心剛這樣擺脱社會冷氣,有一分熱便發一分光的愛國志士。正是因為他們的這份少年氣,使他們能把心頭的熱血揮灑向革命的戰場。

在最近播出的劇情中,《新青年》的創刊號一出,各地熱血青年熱烈響應,很多青年人從這本雜誌上看到了個人的希望、民族的希望,各地革命的種子紛紛發芽,如雨後春筍。郭心剛身為一名北大學子,心中滿腔熱血,誓要把革命進行到底。

從CCTV-8《緊急公關》中的職場精英李巖,到CCTV-1《覺醒年代》中的愛國北大學子郭心剛,高爽在熒屏塑造了多個正義、正直、意氣風發的正面角色,均取得了不俗口碑。先天的外型優勢加之細膩的演技功底,令觀眾和粉絲對他的影視作品抱有很大的期待,且每一次均能遞交高分答卷。讓我們繼續期待他在《覺醒年代》中精彩的表現。

2021覺醒年代觀後感個人心得體會 篇三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電視劇展播劇目《覺醒年代》正在央視綜合頻道熱播。從1915年《青年雜誌》創刊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電視劇《覺醒年代》全景式展現百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該劇導演張永新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拍一部能真正反映時代精神、民族精神的作品,對我來説是挑戰,也是突破。”

由於年代的特殊性,該劇對於背景細節的把控尤為重要,製片人劉國華透露,劇中大到當年的建築,小到制服上的金屬鈕釦;大到院中的棗樹,小到雜誌社的紙張;大到外交部的陳設,小到劇中人物所用的牙刷牙粉,無論是尺寸,還是材質,都力求真實再現。為了拍出最佳效果,北大紅樓建築甚至按照1:1.2的比例復刻原版。“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點點滴滴的細節凝聚成龐大的真實感,而真實感正是我們與觀眾建立信任的首要因素。”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到絲絲精準,這是張永新對全劇組工作的基本要求。

該劇除了還原真實歷史背景,同時也要求符合歷史邏輯,比如蔡元培吃飯的鋁飯盒,劇中出現的鉛筆、暖水瓶、唱京戲的女旦等,儘管這些一掃而過的畫面只有幾秒甚至幾十幀,張永新依然要求劇組精益求精,找到歷史邏輯性。

在遵循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基礎上,張永新還總結了兩個創作重點:一是堂堂正正宏大敍事;二是認認真真塑造“人”。“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些史實實實在在寫進了中國歷史,我們要把它們講得堂堂正正。”關於人的塑造,張永新覺得就像“文學是人學”一樣,影視藝術的核心也是人的藝術,活生生的人、立體的人才能讓觀眾接受。張永新表示演員的神似大於形似,但是劇中的幾位主要演員都達到了形神兼備的效果,而在塑造人物時不僅要表現角色的高光時刻,更要展現歷史人物的多面性,這也是真實還原歷史人物的考量之一。

“兩千五百年不變的車轍如何去面對船堅炮利,只有一條路──覺醒。”劇中還多處使用隱喻手法表達該劇主旨。《覺醒年代》表現的1915年到1921年,是東西方文明的碰撞與雜糅的年代,這些碰撞體現在文化、服飾等方方面面──留辮子的,穿長袍馬褂的,穿西裝的,帶着鼻煙壺的……大街上的人林林總總,折射着那個時代的百態人生。不僅是人物,劇中在其他地方同樣設置了能夠傳達時代精神的意象。“我們從北大紅樓出發,跨過長城,走到中共一大會址,又走到了嘉興紅船,真實還原了準備建黨的整個歷程。”張永新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形容整個創作過程中的心理狀態,表示創作過程中壓力很大,但作為導演,應當將壓力轉化成動力,各方支持給劇組打了強心劑,也激活了他們的創作慾望。“我們要想盡辦法把它塑造得更精準一些、更生動一些、更豐滿一些、更立體一些。”這是張永新對劇組的要求,也是他創作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的準則。

值得一提的是,《覺醒年代》也集結了不少的“天津元素”。製片人劉國華介紹,《覺醒年代》題材重大,意義重大,從籌備到後期一直是多方力量在共同完成這一史詩級別作品。“該劇得到了魯迅博物館、國家文物局、外交系統等多個部門的鼎力支持,中央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的專家、教授和小熱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上海京劇院藝術家等都為該劇的創作貢獻了不小力量。”此外,天津籍演員張桐扮演的李大釗也成為劇中一大亮點。從人物的生平事蹟到著作思想,在把握人物思想高度的同時,張桐也在用心揣摩人物的真實一面,力求表達一個鮮活的偉人形象

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四

《覺醒年代》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優秀電視劇展播劇目,是一部由王偉民執導,於和偉主演的一部劇情類型的電影。

這部劇主要講述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豎起科學與民主兩面大旗,新文化運動由此發展。而陳延年和陳喬年因家庭原因記恨父親陳獨秀,父子三人矛盾重重、故事不斷。北大紅樓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蔡元培以《新青年》為陣地與復古派辜鴻銘、劉師培、黃侃等激烈爭論,百花齊放精彩紛呈。五四大遊行、火燒趙家樓、總同盟罷課、“挽蔡運動”、陳獨秀被捕、拒籤21條等環環相扣、驚心動魄。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新文化陣營發生裂變。陳獨秀與李大釗、陳延年、陳喬年等由分到合,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胡適等人則與陳獨秀、李大釗由合到分,走向了全盤西化。《新青年》解體。覺醒年代,大浪淘沙,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曙光初現,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光輝歷程。

這部劇將中國近代史的畫面都一幅幅的生動展現在我們面前,將中國歷史上的血和淚都為我們一一解刨,使人在唏噓歷史時又不禁感歎編劇的深厚學識。

一個年代有一個年代的遺憾和精彩,___的道路上有太多的苦難和犧牲,東方的雄獅沉睡了太久,久到人們以為它不會再甦醒,但最終它還是醒了過來,中國農奴翻身把歌唱,東方旭日徐徐升起。這一路上,我們經歷了太多,有太多的意難平,但好在,我們覺醒了,我們成功了。

正是自強不息的毅力,不怕犧牲,永不服輸的___英雄主義樂觀精神使得我們走向成功,走向勝利,走向新中國。

這些血與淚的教訓無一不告訴我們:國家積貧積弱,國難當頭時吾輩當自強!

是啊,在19世紀人們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終於解放了中國,建立了新中國。如果沒有他們的犧牲,哪有我們現在的生活?!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為建設美好國家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負先輩,不負韶華,不負當下。

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五

以青春奮鬥圓青春夢想

青春夢想和青春奮鬥是一個青年的“精氣神”所在。青春,因夢想而絢麗多彩;青春,因奮鬥而動人心絃。回首1919年那波瀾壯闊的五四運動,是千萬青年救亡圖存、振興民族的青春夢想聚合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是千萬青年不畏禍難、不畏艱險的青年奮鬥掀起當代中國飛速發展進步的時代浪潮。站在新時代的青年,正處於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更應接過百年前五四精神的火炬,以青春奮鬥圓青春夢想。

青春夢想,是青春奮鬥的目標航向。知之深則行之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夢想。100年前,北京大學等三千餘名青年學生懷揣救亡圖存的青春夢想,在民族存續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振臂高呼,運動迅速席捲全國,廣大青年用源源不斷的生力書寫了一幅“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時代畫卷。細數那些激情燃燒的青葱歲月,傾聽那些砥礪奮進的負重足音,重拾那些奮發圖強的青春夢想,猛然發現,五四精神已成為中華兒女的精神基因,五四青年為民族復興的青春夢想已經烙印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年身上。廣大青年對五四運動的最好紀念,就是要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高舉五四運動的精神火炬,做民族復興道路上的追夢人,同全國人民一道,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青春奮鬥,是青春夢想的靚麗底色。青春是用來奮鬥的,拼搏的人生精彩紛呈。神州孤寂,難再回顧,三千青年灑淚京都,棄哀歌,登高奔走,抗議遊行,時見睡獅風骨。100年前的五四運動詮釋了青春奮鬥,覺醒了偉大創造,孕育了偉大革命,推動了偉大飛躍,陳望道翻譯出版了全本的《共產黨宣言》,《新青年》雜誌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報刊讀物,李大釗、陳獨秀分別在北京、上海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開始在北京、上海、湖南和留日、留法、留俄學生中相繼建立,那個時代的青年用青春奮鬥翻來了反帝反封建的新篇章,對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產生了深遠影響。賡續五四精神,奮進復興征程,需要廣大青年樹立大歷史觀和增強時代使命感,擔負歷史重任,擔當時代責任,勇於砥礪奮鬥,以“勇立潮頭唱大歌,敢持彩練當空舞”的青春活力起航民族復興的豪邁征程。

青春夢想,因青春奮鬥而光芒萬丈。艱難困苦,玉汝於成。100年彈指一揮間,我們先輩所經歷和正在經歷的崢嶸歲月,是新時代青年註定要接棒的光輝歷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要“到人民羣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鬥中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青春夢想,需要青春奮鬥砥礪而成;青春奮鬥,需要青春夢想跟錨定向。新時代千帆競發,新徵程百舸爭流。當每一個青春夢想,每一份青春奮鬥,都向着民族復興的夢想匯流時,我們中華民族的未來才必將光芒萬丈。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廣大青年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歷史當口,走在時代前列,練就過硬本領、錘鍊品德修為,以青春奮鬥放飛青春夢想,用執着信念、優良品德、豐富知識、過硬本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跑出新時代青年的好成績。

這正是:青春當有夢想,以奮鬥砥礪成。

2021覺醒年代觀後感個人心得體會 篇六

以“青春”為帆 開啟人生的遠航

1919年5月4日,一場青年學生的愛國運動開啟了青春的旅程,一腔熱血激起國民的愛國心,一身正氣從此記錄在中國的革命史中。在這100年裏,五四精神時刻引領着我們砥礪前行,樹立遠大理想,塑造忠誠乾淨擔當的品行,不斷獻身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去。

青春很短,只不過一瞬就遠去。在這有限的年華中,有的人虛度光陰,有的人碌碌無為,但也有的人不斷挑戰自己砥礪前行,在青春的航程中投入心血、揮灑汗水。青春很長,需要我們去好好經營。習總書記説:中國的未來屬於青年,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屬於青年。青年作為國家的棟樑,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後備力量,身上的擔子可是不輕的,如何挑起重擔,如何讓自己在未來反思中不悔恨羞愧?不斷樹立理想、擔當奮鬥和學習本領很重要,只有這樣,才能繼承和發展上一代人的精神接棒,在無悔的青春中,不負人民,無我奉獻。

新時代新青年應志存高遠,在青春的遠航中樹立遠大理想信念。理想似一個指向標,在人生的道路上指引着我們前行;理想,似一座燈塔,在偶遇迷茫時告訴我們彼岸的方向。青年馬克思樹立理想信念,自身投入到偉大理論創建中;青年習近平立下鴻鵠之志,身先士卒引領樑家河擺脱貧困。在新時代中,我們在前行中總會遇到一些新的挑戰,或荊棘險阻,或峯險難走,迷茫膽怯或許是你的第一反應,但心有理想信念,會使我們的心更加強大。奮鬥在基層一線的我們,總會遇到不同的“五大關”,或行或止,或懦或勇,只有我們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才能讓我們心有猛虎,逢難必過,只有我們堅持以民為師、以民為重,不忘理想初心,才能不負青春、不辱使命,接棒屬於我們的新時代新徵程。同時,我們要永葆心中的五星紅旗,愛國、愛黨、愛社會,以赤誠的心奉獻祖國、奉獻人民,用一生的心血和汗水為祖國的發展增添力量。

新時代新青年應保持本心,以擔當的品行把好手裏的船舵。五四運動中,無數青年學子以國之運為己之擔當,陳獨秀、李大釗等先進青年創辦雜誌引革命洪流;抗戰革命中,青年毛澤東持筆持戎,秉心中之擔當義無反顧投身革命。正值青春的我們身處和平年代,不同於戰亂,不必要顛沛流離,但我們仍身兼重大使命,不能懈怠,國家的繁榮富強還需要我們,樹立忠誠乾淨擔當的品行,時刻保持自身的戰鬥力,下基層、走羣眾,在險境中劈浪斬棘,爭做勇做時代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鬥終身。

新時代新青年應以學為本,提高綜合素質戰“巨浪”。習近平説:“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從實踐起步。當今世界,知識信息快速更新,學習稍有懈怠,就會落伍。”面對新挑戰,青年不僅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還需要有一身過硬的本領,堅持學無止境,面對知識如飢似渴,掌握知識更進一步,積極探索新領域、新技能,錘鍊自身硬本領,以真才實學服務羣眾,同時堅持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以民為師,不斷汲取樸素知識,使自身融入到服務中去。此外,我們還需要培養正確的道德認知,不斷修身立德,在大是大非面前明辨是非,認清世界變局,切勿人云亦云、盲目更風,巧拒形形色色的誘惑,樹一身正氣,並居安思危、飲水思源,心懷感恩之心,不斷培養自己回報國家、社會和人民,在前進中體現人生價值。

每個時代都是一場長征,每一代人都是上一代人接班人,在這跨世紀的接力中,我們應該懷着感恩的心,以國之重任為己任,樹立忠誠乾淨擔當的品行,永葆五四精神火炬生生不息,風雨兼程地投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