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攀登者觀後感多篇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23K

攀登者觀後感多篇精品多篇

攀登者觀後感 篇一

最近吳京又上了熱搜,與其他的藝人不同,他這次上熱搜跟結婚、走紅毯之類的活動都沒有關係,他是因為自己的拍戲過程上了熱搜,為了拍好即將上映的這部片子,他戴上了夾板拍戲。吳老師算不上什麼小鮮肉,但是卻永遠有一批自己的“死忠粉”,畢竟他的演藝實力讓人不得不佩服。

最近他正在忙一部九月底就要上映的大片《攀登者》,這部片子講述的是一個為國攀登珠峯的故事,為了可以還原出電影最真實的感覺,拍攝過程中他甚至戴夾板拍戲,這些小小的細節讓更多人開始期待起了這部片子的上映。

不過這些年裏,吳老師的作品一直都不算特別多,但是隻要是他的片子,都是精品。曾經很多人以為他會像很多從影多年的老演員一樣,慢慢的就轉型了幕後,不再像以前一樣在熒幕前那麼拼,但是他卻用自己的實力像大家證明,只要自己有能力,那麼就可以得到認可。為了拍攝到自己想要的片子,他敢傾家蕩產地投入,就憑這一點,他也比別人更配得上如今的這份榮譽。

很多觀眾都在吐槽,太多的流量型藝人在拍戲時候讓人感覺看了十分麻木,根本沒有代入感。而且很多片子的劇情也是越來越相似,讓人感覺一點新意都沒有。就是在這樣一個大局勢之下,吳老師抓住了觀眾的心。大家覺得沒有新意,他就自己導演選擇劇本;大家覺得演員不行,他就親自上場自導自演。

正是因為可以把握住觀眾的需求,所以他的抗票房能力越來越強,只要演員表裏有他,觀眾們都很願意買單,因為大家都很信任他的實力。比起那些從一開始就泡在演藝圈大染缸的演員們不同,吳老師原來居然是武術班出身,他的家庭氛圍也離不開武術的影響,所以他六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學習武術了,後來還參加了很多與武術相關的活動,甚至還拿過不少在國際上都很有名氣的大獎。

後來還進入了市區裏的武術隊。本以為他的人生應該是成為一個武術界的奇才,為國家的武術行業注入新血液,可是沒想到最後兜兜轉轉他卻意外進入了演藝圈。那個時候的他在師傅的推薦下,第一次參演了一部電影。正是這次神奇的體驗讓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方向。其實武術和影視是可以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的,特別是在當時很多武打類的片子,很多導演都一直在尋求合適的替身演員,畢竟演員們都是沒有武打的功底的,所以只要跟武打有關的片子,一般都需要尋找合適的武打替身。

吳老師那個時候就是利用了這個市場需求,得到了很多的片子的參演機會,雖然別人覺得他那個時候很順利,但是其實他背後的心酸卻很少有人知道。那個時候的他作為替身,雖然説薪酬的確是不低,但是他每天都在受傷,為了拍出片子裏最真實的搏鬥的各種高難度場面,他都是一點不含糊親自上陣,認真對待每一個鏡頭,甚至為了拍好一個鏡頭,他可以一直被別人用木板打,最後自己動都動不了。

很多人覺得他的成功似乎來得有些突然,可是一切鮮花掌聲哪裏會來得那麼容易。那些年受過的傷,全身上下的醫院證明,都是他一路走來不容易得最好的見證了。雖然説早期他的粉絲羣體真的不夠強大,數量也不夠多,但是近幾年按照他的熱度來説,他可以説是已經擁有全民粉絲團了。作為一個男人,他擁有自己的妻子的支持,在家庭上,義無反顧的付出;在事業上,他從不屈服。這樣的男藝人,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人。比起那些利用自己的黑料以及各種花邊炒作的藝人來説,他的確是不一樣的,也的確是一個正能量的楷模。

希望吳老師可以一直堅持下去,一直用自己的正能量來影響更多後生演員,這樣觀眾們才可以源源不斷地看到更多優秀的國產好片子,才可以讓國產的片子在國際舞台上收穫更多的好評。不過這次的片子也是吳老師的大作,所以這個九月,相信吳老師一定不會讓喜歡他的觀眾們失望。期待吳老師在這個九月讓我們感受屬於他的深厚愛國情懷以及獨特的登珠峯經歷的奇幻之處!讓我們相約九月底,拭目以待!

攀登者觀後感 篇二

首先,《攀登者》不是紀錄片,所以,不能用“歷史真實”來評判。對於歷史素材,劇作有沿用、也有取捨,更有很多虛構,比如歷史上1975年那次登頂是比較順利的,但為了電影的戲劇性,對這次登頂做了一波三折的重新演繹,加入了大量細節和誇張,前後三次衝頂,有挫折,也有犧牲,蕩氣迴腸,這是電影吸引人必須要有的,關鍵是能否邏輯自恰。

其次,應該説頗為意外的,《攀登者》並不那麼刻意煽情!至少,和這個極易煽情的主題相比,電影在大部分時間內的表達都還是內斂的,人物情緒沒有故意大幅度誇張,儘管也必然會用到慢鏡、配樂等手段,不過大體上還是在以一種驕傲,但不誇耀;凝重,卻不賣慘的狀態進行講述。總體來説,電影完成度OK,劇本良好,演員的表演、攝影、服化道都是加分項。

1960年和1975年前後兩次登頂珠峯,前一次作為故事背景出現,所以,僅用回憶的方式交代,但短短几分鐘,畫面信息非常豐富,《攀登者》的開篇完全打五星!在最多20分鐘的時間裏,就建立了整個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無論是細節還原,還是當時人們的心理狀態,剪輯迅速、信息量十足!開篇的飽滿和跌宕,甚至讓人產生“沒看夠!是不是有點兒太快了”的感覺!不過,這種對比之下,後面第二次登頂的濃墨重彩,就多少顯得有些拖沓了……

《攀登者》上映之前,人們的主要期待都是在“演員陣容”上,這一點,確實是“名副其實”,每個人的表演都很出彩。

最出彩的肯定是張譯飾演的曲松林!

吳京的方五洲也非常棒,他自己也特別努力,甚至拼命,但這個角色相對於曲松林來説,身上的矛盾衝突沒有那麼尖鋭,人設也更加完美,所以,可能就不如將戲劇衝突集於一身的曲松林那麼打眼,讓人印象深刻。當然,這種對比不過是毫釐之間,關鍵是兩個角色之間相知相惜、又相愛相殺的兄弟情太耐人琢磨了!

喝酒那場戲裏,方五洲一句“你會選擇殺了我麼?”曲松林一句“完成任務後,我會下去陪你”,將兩個人的性格和生死時刻的決斷表達得淋漓盡致,讓人唏噓不已,也由此埋下了最後和解的伏筆。如吳京在採訪中反覆表達過的,兩人拍攝時完全沉入了角色中,甚至脱開了劇本,彼此間情緒的對撞和互相成就,讓這個片段華彩萬丈!

另一個讓人拍案叫絕的片段,是兩人最後的和解,只有一個擁抱,只有一句“兄弟”,卻讓畫面產生了極強的衝擊力!就像點映當天,張譯在回答我提出的關於對“兄弟情”的理解時回答的那樣,最簡單的動作和語言,反而最有穿透力!這也是我對這部電影在處理兩人關係時,最為激賞的一點,隱忍和剋制的表達,力道遠勝於煽情!

所以,不得不岔開一筆説下劇中三條明確的感情線——

李國樑&黑牡丹:這是處理最到位的一對,微妙的互動、暗生情愫、不知如何表白的羞怯等,都很戳人【插一筆,曲松林那句“我不是針對你,是……珍惜你”,一句話就把曲松林十幾年的不甘和期待表達得淋漓盡致!】而兩人悲劇性的結局相當令人動容,影片也在此時達到了一次情緒釋放的高峯,曲松林和方五洲的和解到此也順理成章。李國樑這個角色很豐滿,包括主動要求承擔衝頂任務時“我們不能永遠生活在你們羽翼之下”的表達,可以説擲地有聲!

某種程度上,李國樑這個形象是曲松林在20_年之後的鏡像,他用自己的選擇迴應了曲松林當年對方五洲的心結,算是一次穿越20_年的回答,由此也反證了方五洲當年的選擇無誤。

楊光&趙醫生:這一對的表現更為含蓄些,戲份也相對較少,雖然大概率也是悲劇結局,但電影裏確實沒有明確表達。不知道是不是劇本本身就這麼寫的,他們之間情感的表達途徑,如果以苛刻的眼光考量,多少有點兒問題——以在一定程度上犧牲衝頂珠峯的專業性為代價……當然,全片最大的彩蛋也在這裏,一定要看電影結尾的字幕哈!

方五洲&徐纓:這是電影最着力刻畫的一對,全片也是以徐纓的旁白為開篇,最大的煽情點也是在兩人之間……但這也是最大的問題!或者擴大點兒説,是香港商業片煽情部分的通病吧。

其實可以感覺到章子怡在努力降低人物情緒表達的烈度,可因為情節設定,還是承擔了電影的主要催淚點【很可惜並不怎麼成功】。電影中情緒化的表達基本都放在這對身上,特別是冰塔林一段更是浪漫化演繹的極致【已經基本不考慮客觀可行性了……】章子怡的表演是交足功課了,但徐纓的人設並不討喜,因為浪漫和煽情必然影響影片客觀和內斂的整體情緒,大概有點兒非戰之罪吧!

再次,作為高概念特效大片,冰雪的CG效果是相當不錯了,點映那天,北京高達31度,可看着電影畫面,還有些瑟瑟發抖。北坳紮營夜遇大風,是很長一段動作+特效的夜景戲,也是徐老怪擅長的……“玄幻”!一瞬間,武功高手既視感,畫面漂亮、剪輯凌厲、緊張刺激,但就是和整體的風格有些脱節……作為商業電影,總要讓大家看得爽才是,所以也屬於避免不了的部分。

一個小細節——方五洲在劇中為了挽救攝影機而被雪崩壓在下面,被刨出來的時候,大家都以為他死了,急救後,他一下子重新甦醒,説“我剛才……歇了一下”。那個場景,看過《戰狼1》的朋友們可能都會一秒鐘穿到當時冷鋒被地雷爆炸波及,幾乎死掉的畫面裏!十幾年過去了,冷鋒變成了方五洲,而吳京還是那個吳京,有心的話,可以做疊畫,相當有穿越感。

極少部分畫面的剪輯有點兒問題,轉場突兀,甚至感覺跳畫面;服化道的年代感加分,配樂也恰到好處,最後隨着字幕響起的同名主題曲,非常有感染力!所以説,電影主題音樂,該大氣的時候就得大氣磅礴,技巧再好、再創新,但和電影的整體調性不搭,那也是費力不討好!正道而行不代表不會技巧,而是不需要使用技巧,因為“適合”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説兩句導演。

雖然看到過不止一次對李仁港過往出品影片的爭議,但我其實根本沒看過他以前的電影,所以完全沒有相關認知,也就談不上先入為主。僅以《攀登者》而言,李仁港交出答卷不僅是及格的,而且是可以達到良好的。他能在大部分時間裏都把稍不注意就會滑向煽情深淵的主題,以相對剋制的狀態表達出來,這一點是挺不容易的。要知道,深入人心的理念,不是靠聲嘶力竭的叫喊、口號式的重複,而是在不動聲色間紮根內心的。

總之,《攀登者》整體流暢,該有的對峙、浪漫、情緒爆點、一波三折、反轉、加分的小細節、最後的昇華,一樣不缺,總體可以打四顆星!最後一顆星,給我的粉絲濾鏡!對,就是這麼任性~~~

很慶幸自己在參與此次超前點映前,就已經買好了《攀登者》從點映到正式公映的四刷電影票,這部電影何止值得看,它是值得一看再看!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對英雄的崇敬、對信仰的執着、對祖國最深沉的愛,也許就像血管裏流淌的血液,感覺不到,卻無時不在!

此生無悔入華夏 千古高風説到今。

攀登者觀後感 篇三

地點珠峯,海拔8800多米,沒有補給,氧氣消耗殆盡,有人艱難攀爬,最後登頂珠穆朗瑪峯。 你一定會覺得這種劇情只會在好萊塢電影裏出現:“氧氣瓶都不夠續命的,居然還帶那麼多累贅,嫌自己命長嗎?太扯了。” 但如果説這是史實呢? 這就是史實,真的有那麼幾個人在體力,補給,氧氣都消耗殆盡的情況下,帶着一大堆非補給品登頂珠峯,他們是中國第一支珠峯登山隊,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從珠峯北坡成功登頂的登山隊。 只存在於電影中的劇情卻早在幾十年前就被前輩們實現。而且登頂珠峯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挑戰人類的極限,更在於他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也必須是中國國土。

珠穆朗瑪峯差點不屬於中國,珠峯的主權是爭來的,只因五星紅曾旗飄揚在珠峯8844.43米的巔峯,中國才拿到珠峯北坡的歸屬權。 這便是《攀登者》的故事背景,《攀登者》國內定檔9月30日,第二天便是建國70週年慶典,與《建國大業》,《建軍大業》這類致敬英雄、致敬時代的電影不同,《攀登者》像一道槓桿,用一羣“小人物”的故事,撬動了一個大時代,更重要的是,它的故事本身就足夠精彩,堪稱國民級“免檢電影”。

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峯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20_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樑、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 換言之,登頂珠峯,成為一個勢在必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任務。 1961年10月5日,邊界談判結束,中國得到了珠穆朗瑪峯北坡的歸屬權。 這幾年來,國內的電影市場開始越來越理性,越來越多的商業大片遭遇滑鐵盧,甚至投資多少錢,虧本多少錢,時代終於站在了願意用心拍電影的人的身邊。

主演陣容中,有拍出《戰狼》和《流浪地球》的吳京,有影后章子怡,有《紅海行動》的張譯,有實力演員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甚至連成龍大哥都來友情出演,有這麼多願意用心拍電影的演員背書,加之厚重的故事背景,對於《攀登者》這部電影,或許我們可以期待它將成為又一個爆款作品。 更讓我心中為之一暖的是,《攀登者》關機儀式已經在珠峯大本營成功落幕,特別邀請了1975年第二次登頂珠峯的登山英雄桑珠,兩代“攀登者”合影,一起講起了過去的故事。

20_年,同時也是新中國建國70週年,對於我們來説,《攀登者》或許有着更為特殊的意義,它是一次國民精神和商業大片的完整重合,因為這個故事完美地解釋了——為什麼中國能夠從積貧積弱再度走向強大。 既然已經知道那些近乎泯滅在歷史中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們又怎能忘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