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4W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精品多篇)

舞蹈表揚觀後感 篇一

觀“舞韻 追夢”有感

——夢的聖殿 愛的天堂

當絢麗的燈光閃耀時,當動人的舞姿翩然而起時,當一首首或清雅或活潑的歌曲響起時,舞蹈的美盡顯在我的眼前。在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時,在新的日曆將要翻開時,夢想與愛的大幕也在我的眼前緩緩拉開。

直至現在,閉上眼睛,我仍可以清晰地看見舞者的每一個動作。她們的舞蹈時動時靜,時歡快時憂傷,一舉一動就輕易地牽動了你的眼神,帶動了你的心。我尤其喜歡“桐花”那個節目。那抹白色的身影,就那麼靜靜的佇立着,就那麼慢慢地綻放時,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只有你,還有那一朵翩然起舞的桐花,心野一片寧靜,塵世之間的雜念和慾望,痛苦在那一刻全部被那一抹白色所抹淨。

這次舞蹈表演的主題是“五十六個民族 一箇中華”,中華是一個神聖,內藴十足的國家。單憑舞蹈而言,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舞姿,互相影響着,互相照應着,有不同也有共通之處。中華的民族文化不是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比擬的,這讓我心生自豪,讓我更加堅定了熱愛祖國的不變信念。

當看完這次表演時,才恍然想起這應該是我們國中以來最後一次的大型活動了,心裏突然升起了一種憂傷。國中的三年轉瞬即逝,過往的點點滴滴依然清清楚楚地刻在我的心裏。老師的關照,同學的關愛,讓我不知該如何用什麼辦法去回報。恍然想起一句話,好的成績會是最好的報答。心裏的希望之火已經開始點燃,昔日的夢想不會是空想,而會是必定的成功。憂傷已經成為堅定的動力,昔日的目標不會只是過往煙雲,而會是必定的寫照。我想,我會像那些在舞台上舞動的身影一樣,終有一天站在屬於自己的最高舞台上。

這次活動,讓我感受了好多,感慨了好多。就像我們學校的舞蹈演員們一樣,舞台上的風光必然會是淚與汗的結果,追夢之旅必定艱辛而坎坷,但這並不會影響我心中那一片屬於夢與愛的淨土。夢不會變,愛不會悔。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篇二

《暗黑中的舞者》,一聽就是一種暗黑的世界,讓人感到暗黑的窒息。()也許會有人認為在無盡的黑夜裏等待虛幻的黎明本就沒有任何好處,但這就是人類關於生命的執着和立於生活的信念。影片中有一種人類最普遍的情感與最温柔的情懷,感人至深,催人淚下——那是一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母愛。

女主角莎蔓的堅強的女性形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於家族的遺傳,莎蔓的眼疾越來越嚴重,甚至會失明。但是她毫無怨言,有條不紊地經營着自我的生活,在暗地裏為兒子攢錢,自我無時無刻把手裏剩下的錢藏起來,只為兒子的眼睛能夠好起來,徹底地擺脱眼疾。當艱苦的日子來臨的時候,她的臉上總是呈現出一種似笑非笑的笑容,她是多麼的平凡啊!她能夠安然的應對周圍的一切。

母愛是偉大的!我們從小時候開始就在享受着這份偉大的母愛,但是我們有時候會把媽媽的囑咐當成是刺耳的嘮叨聲,有時候會把媽媽的責罵當成是媽媽對我們不好……熟不知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媽媽對我們的愛啊!只是我們還理解得不夠透徹而已……母愛像一股清涼的風,在你有煩惱時,它會輕輕地撫慰着你的心;母愛像一顆甜甜的棒棒糖,在你不開心時,它會讓你得到應有的甜蜜;母愛像一個美麗的笑臉,在你遇到困難時,它會激勵着你,讓你勇往直前……

莎蔓對音樂有着濃厚的興趣,影片中莎蔓一向純真地活在自我臆造的音樂劇世界裏,在那裏她是踢踏舞大師的女兒,裙裾飛揚,歌聲歡暢。在音樂劇的奇妙世界裏她忘卻現實生活中工作的勞頓、失業的痛苦、法庭上的羞辱、監獄中的孤寂、臨刑前的恐懼,在音樂中她化解了一切現實中的磨難,享受着自我的理想世界。甚至在電影的最後一幕,莎蔓套着繩索被綁在絞刑支架上時,當明白兒子手術成功時她擺脱恐懼再一次高歌:“我從不孤單,這不是最後一首歌……”當歌聲戛然而止時,生命如風飄逝。同時莎蔓也是善良的,在即將上絞刑台時,在完成給兒子治病的夙願之後,她選取放下自我的生命捍衞死去的比爾的尊嚴。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篇三

影片《黑暗中的舞者》展現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華盛頓底層社會的一面。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沙曼為了給患有家族遺傳疾病的兒子吉恩湊錢動手術而不分晝夜的辛苦勞作,在這過程中她遇到了各種各樣的磨難以及最後的死亡,然而儘管現實殘酷,沙曼卻有她自己的信仰,就是對音樂的熱愛,音樂是她生命的一部分。

在這部影片中,音樂、色彩以及運動鏡頭是其最大的亮點。下面我便從這三個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

首先,從整部影片來講,我認為音樂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影片序幕時以一種低沉壓抑悲傷的曲調而拉開,這便為整部影片的基調奠定了基礎,預示了故事的結局同時也讓觀眾最好了心理準備;第二部分便是影片中間部分非敍事鏡頭的音樂效果,根據故事的情節漸舒漸緩或是跌宕起伏,如第一次進入夢境時的歡快節奏,這體現了沙曼對希望的渴求和不放棄,現實雖然殘忍但沙曼可以以這種方式發泄,始終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勵自己跨過她面臨的這些磨難,同時這也是對她所熱愛的音樂和夢境的讚美,以及對現實的無可奈何。同樣第四次、第七次進入夢境時的節奏也表達了同樣的效果;第三部分是影片結尾時,沙曼的歌聲中摻雜了太多的無奈與辛酸以及頑強與勇氣,歌聲戛然而止,代表了沙曼的生命最終結束。除此之外,影片中也有許多安靜的時刻,最明顯的便是沙曼的沉默,這樣便自然地形成了有聲與無聲的對比,這也是無助與不安的象徵,更有利於塑造沙曼的特殊性格。這部帶有音樂劇感覺的影片恰到好處的將音樂與其他元素相融合,最大限度的表達沙曼的心境,帶來感官上的刺激,引起觀眾內心的強烈感觸。

其次,這部影片中的色彩的運用也是可圈可點。在這部片子中,導演通過明顯的色彩差異,將敍事鏡頭與非敍事鏡頭區別開來。不難看出在敍事性鏡頭上主要是暗色系,如沙曼與男房東搶奪財產時以及法庭上對沙曼控訴時整個畫面都是灰色調的。從開始的暗紅色到電影即將結束沙曼被判死亡時的冷藍色都是暗色調的。即使影片前半部分沙曼充滿了希望,畫面以暖色調為主,但是也並不是完全鮮豔的暖色,也是帶有一定悲劇性質的。這也表現了主人公沙曼的情緒的變化,配合了故事情節的發展,最終體現的是現實的冰冷與嚴酷。然而在非敍事性鏡頭當中,畫面色彩無疑是豔麗的,對比極為強烈的,如第一次進入夢境時鮮豔的紅色、藍色等。這樣的色彩運用表現了在沙曼想象的夢境世界中存在的虛幻與美好,充滿了樂趣與希望,與現實中的冷漠黑暗恰恰相反。因此可以説在這部影片中色彩與敍事、抒情、達意完美結合,準確的傳達了信息。

最後便是這部影片的最大的亮點,影片中運用了大量的晃動鏡頭以及甩拍,使鏡頭不斷的晃動移動,這雖然讓觀眾在觀看時有些不舒服,但從另一個方面看這樣的處理帶來的是一種真實記錄的感覺,如在沙曼與男房東爭奪財物這個鏡頭等等,影片運用這樣的表現方式目的在於追求一種真實的感覺,同時也能夠表現主人公是個處於社會邊緣的人以及她不安穩的生活處境,有着特殊的畫面質感。另外,整部影片中大量的近景中近景以及特寫也運用的恰到好處,如在沙曼即將面臨死亡時對她眼部的大特寫等等,我們便很容易從中看到主人公此時此刻的內心世界,沙曼雖然內心充斥着恐懼,但從她的眼神中也可以看到她勇氣執拗以及對於自己選擇的不後悔,由此體現了母愛的偉大。因此可以説這部片子在細節上的特寫有力的突出了主題。當然角度與景別的配合也是不可忽視的,例如出場時近景仰拍舞台上的沙曼,表達了對沙曼這個人物的讚美與歌頌,又如在沙曼與男房東搶奪財產時對沙曼的仰拍以及對男房東的俯拍,分別表現了沙曼的勇氣,恐懼壓抑和近乎瘋狂的內心以及對男房東的瞧不起。大量的仰拍與俯拍相結合有利於塑造人物性格,形成鮮明的對比,抒發一定的主觀情感。當然,影片中也有許多誇張的特殊角度的鏡頭,其目的也在於表現沙曼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性格的內心世界,這裏面有她對這個世界的強烈期望,也有她對黑暗的恐懼和在黑暗中的苦苦掙扎,更多的是作為一個母親所迸發出來的頑強的力量。

難以逃過現實的壓迫,最終沙曼還是走向了死亡。隨着幕布的拉下,沙曼結束了生命,不能説沙曼是懼怕死亡的,她最後的歌聲只是對生命的留戀以及知道兒子手術成功後的釋然與解脱,她已盡了最大的力去愛她的兒子,同時也讓她生命中的唯一燭光一直亮着,她可以安心的離開這個世界了。不需要華麗的舞台,不需要美輪美奐的舞蹈,只需要有主人公那顆善良的充滿愛的心就足夠。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篇四

這也正是《黑暗中的舞者》與好萊塢片廠式的豪華歌舞片的本質區別,也正是由於這一區別,本片顯得格外讓人揪心。看第二遍時,我哭了,第一次帶淚看完一部歌舞片。

影片的導演馮。提爾正是電影“十誡”的創始人,而這部影片正是他的實踐之作。影片在形式上嚴格遵守“十誡”提出的要求,使用手提攝像機、彩色、現代環境、無濾鏡、非類型電影等等,在拍攝歌舞場面時,馮提爾使用了上百架攝影機,在保證演員表演一氣呵成的前提下,為後期剪輯提供了極大的空間,這一切都成為《黑暗中的舞者》從眾多歌舞片中脱穎而出的原因。

影片一反歌舞片傳統,將鏡頭對準了下層中的下層——一位來自捷克的美國移民單身媽媽,影片中人物面臨的困境幾乎是無法通過情節的推進來解決的——遺傳性的視力喪失;導致影片結果的是好萊塢歌舞片中潛在但從來也不肯明確表現出來的東西——金錢。歌舞主要出現在人物的意識範疇,成為主人公精神生活的最主要內容,塞爾瑪隨時隨地都會感受到音樂的率動,這也正是她生命的率動。在此,已經不是我們在看歌舞片,是我們一起同塞爾瑪一起接受歌舞片代給我們的影響。

不管評論家怎麼説,也不管導演馮。提爾是如何的叛離好萊塢,我仍感到了馮。提爾在精神上對歡樂的歌舞片的認同,因為塞爾瑪站在絞架上的那一刻,鼓舞她的仍然是音樂,是音樂一次次鼓勵她站起來。你可以説片廠時期的歌舞片是在粉飾我們的生活,但我們必須承認,類似於《綠野仙蹤》這樣的影片在大蕭條時期為美國人送上的是温暖,實際上是它們鼓舞了很多人。與其説《黑暗中的舞者》是對片廠歌舞片的反諷,不如説是對理性化人性泯滅的失望。不是“粉飾”毀掉了塞爾瑪,而是金錢毀掉了她和她的夢。所以,看到這不影片時,我想到的不是為什麼歌舞片這麼的不現實,而是為什麼生活不能像歌舞片那樣。

影片中最感動我的地方就是塞爾瑪在女看守的幫助與鼓勵下唱着“一百零七步”走到了絞刑台上,與好萊塢最大的區別時,伴着這首完全由數字和節奏組成的音樂,塞爾瑪走向的是死亡,而不是成功。這種一反觀眾習慣的做法將整部影片推向了最悲傷高潮。或許,我們下意識地會像塞爾瑪曾經做過地那樣,離開電影院,當然,我們離開不是希望電影中的生活繼續進行下去,而是希望時間在那一刻中止,中止在歌舞當中……然而,我沒有離開,雖然這是一首死亡哀音,但它仍然是一種率動,率動有時可以帶來歡樂,有時可以增加勇氣,雖然在這裏我們無法認同情節的走向,卻能夠認同塞爾瑪突然鼓起的勇氣。

影片在塞爾瑪的歌聲中結束,我不想去形容那是一首怎樣的個,因為它尚未完成,現實生硬的截斷了理想,截斷了美好的結局。故事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確切的説,是一個美麗的生命在最富有生命力的時候戛然而止,被冰冷的時代截斷,被整個國家機器截斷(錯誤在於一個警察,而殺死塞爾瑪的也是法律)。

他們説那是最後一首歌

你看,他們不知道我們

那只是最後一首歌

我們能否讓它繼續……

然而,塞爾瑪最終沒有唱完……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5篇相關文章: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400字五篇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篇五

歐洲電影《黑暗中的舞者》開頭向我們展現的只是一個簡單純粹的舞者。歡快的音樂伴着輕盈的舞步,未曾想竟是為蒼涼的結局奠下黑色的筆調、

沙曼,一個在美國某個鄉村工廠做工的捷克移民,她善良,堅強,勤勞。即使生活在她面前已是千瘡百孔,殘酷、冷漠、艱辛,但她的笑容就像陽光一樣,衝破了生活帶給她所有的黑暗。

籌齊小俊動手術的費用,這是她生活的全部內容。她總把小俊即將承受的痛苦歸結於自己的過錯。“這都是我的錯,我明知道把他生下來就會有眼疾的,但我還是把他生了下來。”作為一個母親又怎麼忍心剝奪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權利呢?在她身上,善良,隱忍,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她相信任何一個人,不可救藥的相信。她相信比爾,向他傾吐自己即將失明的祕密,她説,她已經攢足了小俊手術需要的錢;她相信森姆,那個數次用舞蹈誘使她留下的男人,那個把她送進監獄的男人。她那麼相信,現實卻讓“相信”變得如此不堪。所以,即便她清楚是比爾動了那筆手術費,卻依舊對他懷存希望。她不知道的是,貪婪、虛榮卻可以泯滅所有的人性。她掙扎着,哭泣着,控訴着!

無從選擇,命運充斥着太多的無奈,只能用鮮血、生命為自己贖罪。或許這樣的行為近乎瘋狂,近乎荒謬,可現實就是逼得你無從自己。殺了比爾之後,沙曼一次又一次地重複着,“我那樣做只是逼不得已”。她試圖用水洗淨身上殘留的鮮血,用水洗盡她的罪惡,拋卻一切,原諒自己。她在音樂的世界裏被寬恕了,卻沒有在現實中被寬恕。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中的那麼好,但不會像你想象之中的那麼糟。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牙走了很長的路。”我想,這句話該是對她生活最好的寫照。她脆弱,在得知自己會被判死刑的時候,淚水終漫過她的面龐,直面死亡之時,她甚至都攢不出一絲力量站立。人在生命面前顯得如此脆弱無力。她終是堅強的,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會無可置疑地遺傳她的眼疾時,她卻又義無反顧地將他生下,為了這個決定,她付出了青春,付出了一切。

即便腳尖再也支撐不住曼妙的舞姿,眼睛再也看不到繽紛多彩的世界,她還是用耳朵聽到了與心靈碰撞的激情。她對苦難無動於衷,卻對音樂情有獨鍾,聽不到聲音,她就會不安。最後一次,她用生命,完成了這最後一支舞,將它演繹的悽美、動人。

一百零七步,那是她與死神的距離,一百零七步,也是她與音樂殿堂的距離。我相信,在那裏,只有純潔,光明,和平,沒有黑暗;在那裏,沒有那麼多爭先恐後阻擋她生命舞步的苦難;在那裏,她,就是整個世界。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篇六

瞭解我的人都明白我並不是很喜歡看電影,尤其是太藝術的電影。這次去看這部電影大概緣於我在前一個博客裏寫過的一篇同名為《暗黑中的舞者》的文章吧。

能夠説這是一部迄今為止,我唯一無法具體説出觀後感的影片,因為這之間夾雜着我太多矛盾的感情,有敬佩、有憐憫、有憤怒、也有感動。也許芳的形容比較貼切,那就是這絕對是一部讓你看時思緒幾近崩潰,看後情緒又十分鬱悶的電影。

對於女主角,我確實有太多的不理解。不理解她為何能夠如此堅強地生活、如此樂觀地應對自我將瞎的事實但卻不能勇敢地在法庭上為自我的無辜做出最後的聲辯。或許這之中體現了她的善良,她的朋友義氣和她的從容淡定以及許許多多的作為一個女性而言難得的優秀品質。但是我卻還是忍不住想要罵她一句“真的好傻!”她的傻在於她在別人用極其卑鄙的手段和陰險的計謀傷害了她之後,卻依然那麼執着地要為那個卑鄙小人去保守一個會致她自我於死地的祕密。

對於女主角,我也確實有太多的感動。感動她對於音樂對於舞蹈的執着追求,感動她應對無望人生的堅強樂觀,但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她作為母親所表現出來的無私和偉大!

我常常在想,這個世上或許只有一種愛的力量是最為強大和永恆的,那就是母愛。母親們總是不求所報地為自我的子女爭取他們的幸福。我也常常在想,這個世上又有多少子女是能夠真正體會到母親對他們的那份深沉的愛的呢?如果體會到了,那為何子女回報給父母的愛總遠比不上母親所給予她孩子的愛呢?覺得這或許是因為母親大多不會用語言告訴她的孩子她的愛,這一句“我愛你我可愛的孩子”似乎成了母親永遠難於逾越的鴻溝。這一溝讓木訥的孩子完全感受不到來自媽媽最深切的愛。所以我還是堅持認為,既然愛,那就要勇敢地説出口。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篇七

心情不是用苦澀可以形容的,象一把喙嘴的鐵鉗一樣緊緊地咬噬着我的靈魂,吞沒在泥沼的鬱悶與黑暗中,不得呼吸,卻可以在勁舞中悽然地灑着淚水,來自天際的空靈而又激情的嗓音竟可以將生活的無奈與悲苦,甚至是希望與美好娓娓道來。

這便是《黑暗中的舞者》給與我的感受。

可以毫不誇張地説,此片近乎於完美,為上個世紀的電影業作出一個令人發聵的宣言。毫無疑問,這是一部作者影片,是與美國娛樂本質的影片有着天壤之別,當然該片的導演可能並不這樣認為,但這絲毫不能影響觀眾對其的認識。我在想,這部影片若是以文字的形式記述下來會有什麼樣的衝擊力?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本片的拍攝手段有些過於不講究技法,無論是景別,剪輯,還是轉場,都顯得有些不合常規,至少是在許多地方有悖於電影製作方面的理論。但這一切卻沒有影響此片獲得的成功,那麼它的魅力到底在什麼地方呢?

此片的故事使我聯想到中國影片《漂亮媽媽》,客觀地説,兩部影片雖然有着近似的故事情節,但確實是無法相提並論的,原因在於我為國人而慚愧。我之所以拿出來作個比較卻也是有一定的原因,關鍵在於可以更好地説明《黑暗中的舞者》的高明之處。同樣的,鞏俐與比約克的孩子都有着殘疾,她們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許多,但問題是在付出的過程中,兩人以不同的表現手法出現,鞏俐的苦大仇深(中國類似題材電影的通病)與比約克的含蓄隱忍形成顯明對比,而這絕不是表演的問題,卻是劇本已經賦與的人物性格。鞏俐的生活與奮鬥完全是為孩子而存在的,性格單一,缺乏作為人的一方面的要素,比約克則不一樣,她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卻因為兒子而放棄,這樣的處理使得人物性格更加豐滿,更具有人性的閃光點。當然,我們可以有一種並不一定正確的猜測,即中國影片要表現的僅僅是概念化中的社會現象與概念中的善良母親,完全是一種宣傳與讚揚,甚至是乞求憐憫,而至於人的內心世界則無須反映,因為它是獨特的而不是社會的,儘管它最偉大卻不是必然。

由於劇本賦與了人物極其豐富的人格特點,所以這個角色表演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必須感謝導演的選擇,因為他的堅持才有了比約克的傾情演出。有趣的是,在人們相繼討論比約克是否為本色演出時,比約克卻否認自己的演出,並宣稱今後不再參加任何影視的拍攝工作,當然,這當屬比約克的性格問題,但我們無論如何也無法否認正是由於她的演繹才有了影片巨大的成功。導演在確定劇本後首要的工作便是挑選演員,這顯然是很需要一定的功底,但他成功了。比約克將一個外表軟弱,內心卻極為堅強的女性演繹的淋漓盡致,在天真的,順其自然的表情中有着無法更改的信念,無論將要承受何等的壓力,這信念與這決心都無法更改。然而,僅僅的堅強並不能代表主人公的性格特點,還有那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我想起碼在這一點上,比約克是完全的本色演出。而對於影片來説,關於歌舞的陳鋪則是影片的精神所在。本片中有大量的歌舞場面,並且都是用非現實的處理手段,這便解決了前面提到過的問題,即此故事只有靠電影的手段展示出來才能有這樣巨大的衝擊力。可以肯定地説,此片若是沒有這六大段歌舞,它僅僅稱得上二流電影,在這點上頗有些類似於《殺手裏昂》中的那盆花的功效。比約克本人是一名世界知名的歌手,她的歌喉奇特而富有穿透力,她對音樂的理解遠遠還在導演之上,關於對心靈的歌舞表達形式對於她來説是再熟悉不過了,因此,她可以輕而易舉地將主人公內心世界展現出來,如同《艾美的世界》一樣具有震撼靈魂的力度。當一個人內心中最美好的願望由於現實的羈絆而無法實現時,那麼他一定會以一種超出常規的方式表達出來,運用在各種各樣的地方,生活,愛情,理解,藝術,公理與生命……

我們知道,本片的影視技法上顯得有悖於常規,但並不等於説這樣的做法就是錯誤,顯然如上所説的歌舞場面就是依靠影視而達到效果的。這裏我還要説的是關於影片的鏡頭晃動感,在言及這個問題之前,我必須説明此片據説是由DV機拍攝而成的。在丹麥道爾斯電影研究小組中,一些年青人主張用DV機來拍攝影片。《黑暗中的舞者》大概也是在這一主張下誕生的產物。DV機體積小,份量輕,若是沒有三角架,它的穩定性很差,因此拍攝出來的畫面也不穩定,有一種輕微的抖動與晃動的感覺。但就此片而言,畫面的不穩定恰恰影響到觀眾的觀影情緒。晃抖的鏡頭與主人公的命運非常恰當地結合在一起,使我們觀影時的心情也漸顫,漸緊,漸痙攣。其實,這也應當屬於電影技法之一。在所有關於電影的技法中,其功能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簡單地針對人們感官的需要,如極為流暢的剪輯,另一類便是通過對感官的刺激直接影響到受眾的情緒,顯然後者對電影藝術的把握更為深刻。本片中的鏡頭不穩定當屬於後者。

從電影誕生到現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來就不存在完美的影片,《黑暗中的舞者》也不能例外。我們所説的完美並不是在於它對電影技法的全部使用,而是恰如其份地運用在合理的地方。這部影片幾近完美,但它的不足之處卻也明顯地擺在我們面前。為了避免好萊塢式的最後的營救,導演要求主人公死去,即便從影片的力度來説,主人公也應該死去,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關於最後那兩千多元錢的律師費多少顯得有些牽強,也許我是從東方人的思維去考慮的,但面對生命,友情竟然是如此不濟,的確令我難以置信,難道是導演故意的反諷嗎?恐怕於影片來説並無多大用處,若此時用以表現主人公的獨立堅強的性格也未免有些固執地可笑了。

無論如何,這部影片註定是兩千年最優秀的電影,它的得獎在情理之中,它的震撼也是在所難免的。但有一點我想説的是,這樣的影片不可多看,更不應讀解,讓如我一樣為事的幼稚的人見鬼去罷!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篇八

《黑暗中的舞者》從片子一開始就表現出與眾不一樣,即以一卷長達3分鐘的白色畫布為開始,慢慢地畫布中有細微斑點躍然其上,長號聲恰到好處地響起,悠悠聲讓人更加莫名,也讓人覺得有點心慌,因為不明白這樣的開頭將帶來什麼樣的人生。當觀眾還在想像這鏡頭是什麼意思的時候,色彩開始緩緩變化了,從一片白茫茫上萌發的點點綠意,到變形的眼鏡,到路邊飄落的黃葉……它的變化一刻不停,即使我們沒有發現。

影片中,音樂部分幾乎是由主人公用自我的歌聲來完成的,這樣一部音樂片不一樣於大多數的音樂歌舞片,它沒有漂亮的演員面孔,沒有抒情的音樂旋律,更別談豪華的場面和美輪美奐的舞蹈。它只是主人公一個人在盡情地歌唱,唱黑暗的世界中自我小小的卑微的幻想,唱自我終將埋葬在黑暗的世界裏。主人公只是一個人在盡情地歌唱,儘可能地完成生命的絕唱。在她眼中,世界同舞蹈與音樂是一體的,在轟鳴的機器節奏中起舞,在火車的奔馳中起舞,在莊嚴的法庭中起舞,在無情的斷頭台上起舞……起舞是自由的符號,是對命運壓迫的反抗,正像它的電影海報中向人們訴説的那樣:在這個世界的陰影裏,她憑着舞蹈找到了冥冥中的生命之光。

主人公左躲右閃着每一天的不幸,但生活並沒有因為她的善良而出現奇蹟,黑暗的世界最終埋沒了她倔強的身姿。影片最後,主人公即使在被判絞刑的法庭上,也沒有説出事實的真相為自我辯護,她依舊信守與比爾共同許下的“沉默是金”的諾言。在完成給兒子治病的夙願之後,塞爾瑪選取放下自我的生命捍衞死去的比爾的尊嚴。可應對死亡時,她也會因害怕哭得一塌糊塗,哭得異常醜陋。當有可能洗脱罪名但要以兒子的眼科手術為代價時,她還是固執地讓人絞死了。讓人難過的是當純真與粗鄙的生活遭遇時,總是個性容易破碎。

是啊,從開頭到結束,一切都在不停地變化着,沒有商量的餘地,沒有預知。公平與無知肆無忌憚無所不在,卻又理所當然。畫面在變,如同我們的生活,一切都在不停地變化着,計劃中的與預料之外的,微不足道的與扭轉乾坤的,不關痛癢的與生死攸關的……都在一刻不停地發生着。不管你理解還是拒絕,歡迎還是規避,一切都有可能發生,一切都可能存在期望和失望。那既是這樣,就盡情地不要有所顧忌地舞動吧,在黑暗中舞動自我的靈魂。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篇九

瞭解我的人都知道我並不是很喜歡看電影,尤其是太藝術的電影。這次去看這部電影大概緣於我在前一個博客裏寫過的一篇同名為《黑暗中的舞者》的文章吧。

可以説這是一部迄今為止,我唯一無法具體説出觀後感的影片,因為這之間夾雜着我太多矛盾的感情,有敬佩、有憐憫、有憤怒、也有感動。也許芳的形容比較貼切,那就是這絕對是一部讓你看時思緒幾近崩潰,看後心情又非常鬱悶的電影。

對於女主角,我確實有太多的不理解。不理解她為何能夠如此堅強地生活、如此樂觀地面對自己將瞎的事實但卻不能勇敢地在法庭上為自己的無辜做出最後的聲辯。或許這之中體現了她的善良,她的朋友義氣和她的從容淡定以及許許多多的作為一個女性而言難得的優秀品質。但是我卻還是忍不住想要罵她一句“真的好傻!”她的傻在於她在別人用極其卑鄙的手段和陰險的計謀傷害了她之後,卻依然那麼執着地要為那個卑鄙小人去保守一個會致她自己於死地的祕密。

對於女主角,我也確實有太多的感動。感動她對於音樂對於舞蹈的執着追求,感動她面對無望人生的堅強樂觀,但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她作為母親所表現出來的無私和偉大!

我常常在想,這個世上或許只有一種愛的力量是最為強大和永恆的,那就是母愛。母親們總是不求所報地為自己的子女爭取他們的幸福。我也常常在想,這個世上又有多少子女是可以真正體會到母親對他們的那份深沉的愛的呢?如果體會到了,那為何子女回報給父母的愛總遠比不上母親所給予她孩子的愛呢?覺得這或許是因為母親大多不會用語言告訴她的孩子她的愛,這一句“我愛你我可愛的孩子”似乎成了母親永遠難於逾越的鴻溝。這一溝讓木訥的孩子完全感受不到來自媽媽最深切的愛。所以我還是堅持認為,既然愛,那就要勇敢地説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