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姐姐的守護者》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4W

《姐姐的守護者》觀後感【精品多篇】

《姐姐的守護者》觀後感 篇一

起初我真的以為這是一部妹妹為自己爭取部分身體使用權而將家人告上法庭的電影。

但是,你知道我要説不是,或者不全是……

太過感性的人會被細微的情感觸動,影片在不緊不慢的節奏中進行着,插敍,不同角色的獨白,情節的發展看似波瀾不驚,卻處處暗示着導演想要傳達的情感。沒有看過原著,單純從影片的第一次觀影來説我的感受。109分鐘,和演員們一起度過,眼睛紅腫。

説不出大道理,只是聯想到很多逝去或是曾經離死亡很近的親人和那些永遠在你身邊的家人。記得那年七年級,像往常一樣上課,教室門口出現滿臉鬍渣的老爸,和班主任一番交流後,讓我收拾東西。車上得知要前往的目的地,得知老爸匆忙從杭州趕回來,得知很多人都同時趕往那個地方。從城南到城北,不遠,車上爸爸放的音樂是梁祝。我們趕去像外公做最後的告別。到病房後,眼淚不由自主往下淌,媽媽哽咽的讓我不要哭,和外公説説話,外公在呼吸機的幫助下艱難的説着些什麼,他的一隻眼睛已經因為癌症的轉移看不見了,我看到他對我笑。外公的外形和以前很不一樣,獨自由於腫瘤變得巨大,他很艱難的對媽媽説話,媽媽一個勁的答應,舅舅在不遠處呆呆的站着,外婆被帶離了病房……

後來的一切,就像很小的時候在電影裏看到的一樣,醫生開始最後的搶救,所有人都被要求呆在病房外……媽媽被人拽着,瘋狂地嚮往病房裏衝,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那樣的行為,她説她的爸爸沒了。這是我第一次經歷至親的離去,當時很不能理解她的情緒,認為死亡是生命的輪迴,是一種自然生理現象。直到後來,我才漸漸意識到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和經歷。就像之後甚至如今的很多時候,每當談起外公,媽媽總是會很內疚的説,是因為當時她的不果斷,才造成了最先外公病情的耽擱。以致之後的所有,有關復發,轉移到死亡的不幸。

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母親的努力治療,拯救女兒的出於本能和常理的行為很容易的讓我聯想到自己的媽媽,不論是父母對兒女還是兒女的反哺。對生命的渴求,是人的本能。可是,在面對生存希望渺茫的時候,在不幸身患絕症的時候,我們是要勇敢的和病魔作鬥爭,一次又一次的接受痛哭的手術,還是選擇生命的終結?

片中所涉及的關於自我身體支配權的提出,也有她自己強有力的道理。且不論打這場官司的最最初衷,每一個生命來到世上,扁都擁有了自由的權利,這是相對於個體而言的。但是,在人所組成創造的社會裏,我們不僅僅的獨立的個人,我們有許許多多的情感紐帶,血緣以及社會聯繫。我們都擁有一份或多或少的責任。就如同片中母親的一味堅持。生命的平等,讓每一個人都有珍惜生命的權利,也同樣是因為生命的平等,妹妹也可以提出保護自己的健康(當然這不是片中妹妹的真正初衷)我不能理解,當某一天,這樣的情況降落在自己身上是,你的選擇會是什麼?

或許,片中的父母,由於不幸患病的姐姐,忽略了其他的兩個孩子,我理解他們的行為,理智在很多時候是控制不了行為的。即使是謝耳朵這樣的怪中奇葩,也會妥協。很多家庭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是,都會有相當艱難的抉擇,影片中的一家也不意外,開片父親就説,這個家庭看似平靜,卻也充滿着裂痕……

亦或許,終歸,我們要尊重生命的自我選擇。

題外話,終歸是從內容角度來談感受。想象着想電影手冊所忠於追求的場面調度來講,説不出什麼,配樂很貼切,畫面總是帶有一種不真實的朦朧感,讓我覺着糾結又美好……

《姐姐的守護者》觀後感 篇二

有人説,在重大考驗面前,才能判斷是否真愛。不過,我覺得,如若可以,最好不要。若能擁有簡單,平凡,細水長流,陽光明媚的愛,誰會願意去體驗暴風驟雨顛沛流離中顫抖的依偎?

《姐姐的守護者》是為數不多能讓我感動的一本書。

這是個五口之家。凱特兩歲時罹患白血病。為了給她治病,父母通過先進的基因技術孕育並生下了與她基因完美匹配的安娜。從第一管臍帶血開始,十三年來,安娜不斷向姐姐“供應”了白血球、幹細胞、骨髓……後來,凱特的腎功能衰竭,父母要求妹妹捐獻一個腎。但這回安娜不幹了,她無法忍受自己一再被當成“藥品”,還在哥哥的幫助下找到律師事務所,控告父母奪走了自己的身體使用權。

母親不能諒解小女兒不肯再救姐姐一次;父親則感覺愧對安娜,認為長期以來不重視小女兒的感受。兒子覺得自己無足輕重,成為問題少年。明明誰都沒有錯,可是這個家庭卻變得支離破碎,全家陷入一個無法解脱的感情迷局。

還記得母親在法庭上那動容的話:“我的人生彷彿一場火災,一個女兒被困在火裏,唯一能救她的機會,是派我的小女兒上場,因為只有她認識路。我在冒險嗎?合法嗎?合乎道德嗎?我不知道。可是現在,我的小女兒將我告上了法庭……”可是光認識路有什麼用,房屋在崩坍,瀰漫着有毒氣體!掌心掌背同樣是肉,她的無奈,她的無所適從,她的驚慌失措,都是因為愛。兩個女兒都是捨不得的啊。

但安娜也沒有錯啊,她已經13歲了,誰真正關心過她作為一個“器官供應站”所遭受的悲哀和痛苦?是那種連自己離開餐桌都沒有人注意的冷漠激起了她的抗爭。不禁為安娜的痛苦而揪心,她也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啊!不是凱特的替代品,凱特需要的她同樣需要。她也需要關懷需要愛,不是在凱特需要的時候才被想起。

曾經覺得那個哥哥傑西應該是最幸福的,他不是凱特的替代品,應該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但事實卻不是這樣。他一方面,他羨慕安娜能夠為這個家出一份力;另一方面,他又羨慕凱特能吸引所有人的關注……

那個一直徘徊在生死邊緣的凱特或許是最痛苦的。最早想放棄的人就是她自己,而一直堅持的則是她的母親。她或許意識到這樣的生活對妹妹是不公平的,或許覺得母親的愛沉重得難以負擔呢?安娜爭得了身體的使用權,卻永遠地離開了——傾盆大雨中,被一輛疾駛的車碾平了身軀。凱特活了下來,妹妹最後還是成了她的守護神。“我想着她的腎臟在我的身體裏運作,她的血液在我的血管裏流淌。不管去哪裏,我都帶着她”,這是姐姐對妹妹永遠的懷念。不錯哦

或許,在凱特和安娜中間只能存活一個,作者選擇了凱特,於是她構造了那場離奇的車禍。但安娜永遠活在凱特的心中。她所帶給我的感動不亞於任何人。

有人説,愛固然美好,但非常的愛,總不免帶點同歸於盡的殘忍。

愛的盡頭,或許是最深切的無奈。

都是在愛的名義下,對與錯有誰能分清?

《姐姐的守護者》觀後感 篇三

I never understand why kate have to die,we got to live.

當妹妹説出這句話事姐姐已經永遠的離開這個世界,世界上的人命運總是不公平的,你是生病,你是健康的,這是上帝的選擇。

影片中的姐姐是一個病小孩,我們看着她從最美的樣子逐漸變成脆弱痛苦的病人。好不殘忍。但是這就是命運,無法逆轉。

母親對她的執着,為了陪伴她而放棄工作,將家庭置之一旁只為愛她,只為求一個奇蹟。固執的認為只要一直留在她身邊她就會好起來。母親這種偏執的愛卻讓姐姐更加痛苦,痛苦的是自己不想活着卻不得不為了周圍的人執着的活着。痛苦的是明知道自己好不起來還要犧牲最後的時光躺在充滿刺鼻氣味的病牀上。痛苦的是遇到一個有着相同命運並喜歡自己的人卻發現他消失在自己的世界。

姐姐知道自己總有一天也會消失,於是自暴自棄卻不被母親允許。看着生下來就是為了守護自己的妹妹,於是決定在生命的最後守護妹妹一次,她再也不要接受妹妹的給予,她最渴望只是解脱而已!

縱觀影片,痛苦的不止姐姐一人,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承受着壓力。都在命運與愛的漩渦中糾纏,不論是母親的瘋狂,或是其他人的行為都是愛的表現。姐姐總會去向遠方。大家總會悲痛。但是最終總會釋然,最後的最後,妹妹會説:姐姐就是姐姐,沒別的原因!

靈魂歸於平靜,生活也歸於平靜才是最好的選擇。

《姐姐的守護者》觀後感 篇四

世界上最感人的行為都來自愛,一切為了愛。

——題記

一個關乎生命和親情的很感人的影片。起因是妹妹安娜將自己的媽媽起訴了,覺得自己的出生就是為了能使姐姐凱特活下去,她不想繼續為姐姐捐獻自己的腎臟,不然以後就得小心翼翼地活着,“誰願意以後都小心翼翼的活着”,這就是她唯一的理由。

主題是什麼?在我看來,是“守護”吧。是凱特掙扎着的生命中,“守護”着她的形形色色的人吧。媽媽,懷揣着強大也強行的母愛,把“讓女兒多活一天”變成了生活的全部;妹妹,是為了救姐姐的命而被製造出來的,捐血,移植骨髓,只要姐姐需要;弟弟和爸爸,也已然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但他們都發自內心並認為生活就是該這樣。

有時覺得病人凱特反而是那個最累的人,當大家都到她病牀旁打算陪着走到最後的時候,他們抱的是什麼樣的心態呢,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很真誠在陪伴的,可他們更多的也只是一個過場而已,一個和你沒什麼聯繫的親人,思想的遠比感情的大很多。還有人和凱特説你會好起來的,要相信。多麼套路的話,甚至他們不知道她最希望的是什麼,而凱特像一個看淡了的人似的,接受每個人的祝福,然後歡笑聊天。如果這時有個人只是靜靜的陪者,與她在意的聊聊天,或許那樣的送別對即將死的人更好。

而她的媽媽,那個讓人感覺最疼愛女兒的人,似乎走入了一個怪圈,甚至有時感覺女兒的活着都是為了不讓她媽媽的希望破滅。可我卻認為,人該知道什麼時候放手,即使再痛,一味的緊抓不放很容易讓人迷失,讓人看不清真正要的東西,我想這就是影片中媽媽給我最大的感受。當然,這些説起來總是輕描淡寫,沒有經歷過很多都沒法體會。只是平靜的接受自己該接受一切,也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如今為對方好已經不能成為藉口,更何況我們未必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

沒有再出現奇蹟,姐姐已經因為妹妹的出生,已經算是奇蹟多活了很多年了。姐姐就在和媽媽敞開心扉聊的那晚,留下了關於全家的幸福的回憶,還有自己的甜蜜的愛情的回憶(一本相冊),就在那晚停止了呼吸。

電影的結尾,安娜有一段發人深思的獨白,抄錄在這裏,作為這篇觀後感的結尾:

“I’ll never understand why Kate had to die and we all got to live。 There’s no reason for it ,I guess。 Death is just death。 Nobody understands it。

Once upon a time, I thought I was put on earth to save my sister。 And in the end ,I couldn’t do it。

I realize now ,that was’t the point。 The point was , I had a sister。 She was fantastic。

One day ,I’m sure I’ll see her again。

But until then ,our relationship continues。”

《姐姐的守護者》觀後感 篇五

昨夜觀一讓人潸然淚下影片名曰“姐姐的守護者”耽誤了睡眠時間,今一整日顯得萎靡不振。但即早些睡亦是睡不着。因週日晚生物鐘總習慣晚睡。週一則習慣精神恍惚,呵欠連連。午休時老被外邊嘈雜聲所驚醒。心底只歎氣兼無可奈何,亦讓吾想起那句:“只許州官居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竟是如此貼切。

據聞要降温,上班時只覺外邊狂風大作,風沙橫行,剛出門沙塵就吹進眼。忒難受。揉眼並無效,待進巷子時才將其攆出,好不舒服。

再步行遠些,處處猶見昨夜風肆虐時吹落的黃葉。瑟瑟黃葉仍在絮絮落地。在廣州這樣一四季並不太明顯的城市,也只有這樣的景象才能彰顯冬日要來臨之趨勢。勾勒起我們心底的思念之情感念之意。

話説“姐姐的守護者”起初看時不以為然,既然妹妹anna要狀告雙親從出生起便將其做為患白血病姐姐救命的良方。毫不誇張地説妹妹的出生就是為了姐姐。輸血,幹細胞,移植骨髓,現在甚至要捐腎。妹妹anna這次就是不願捐腎給姐姐kate才去找律師。法院審訊過程中,為了病魔中的大女兒歇斯底里的媽媽,不屈不撓的律師,還有追求正義公正的法官。他們都表演得那般到位。演技當然可圈可點。同時品格也令人肅然起敬,只能説在真愛病魔面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誰是誰非。

及至後來法庭上辯得難解難分之時,哥哥jessie再也忍不住,把真相説了出來。原來狀告雙親是姐姐kate的主意,因為她不想再拖累家人,且她自己也想安靜地離開這個世界。便上演了一場由小女兒狀告父母親的戲碼。待認清故事的來龍去脈,分清條理之後對他們一家子的堅強勇敢和不離不棄所震撼。

親情永遠都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情感,是其他任何情感所不能替代和複製的。親恩點滴記於心。時常自醒,對於雙親兄弟姐妹我們是否真正地無愧於心。

昨下午,外出小晃了回,待匯完款便經捷徑歸家,在一平地,驚喜地看到小朋友們在玩遊戲。此遊戲乃是真正意義上原汁原味,無害的,如跳繩,玩泥沙等。記憶瞬間流逝到了童年,每年這個時候應是跳繩和毽子風靡之時。放學後節假日玩得不亦樂乎。常樂不思歸。要幹活總找不到人,為此沒少挨父母的罵。

現今小朋友總是玩電腦遊戲的多,小小年紀便戴着深度近視眼鏡。最常見的就是一胖胖的小男孩,戴着價格不菲的近視眼鏡,理直氣壯,亦有些神氣地從你身邊而過。他的媽媽/奶奶則緊緊亦步亦趨地跟在身後,生怕兒子/孫子會飛走。每每看到這便歎乎於溺愛過頭。孩子總有一日得離開羽翼的保護。何不給他們於更多的空間。90後00後不久終歸得撐起整個天,但現看來怕是心有餘力而不足已。

《姐姐的守護者》觀後感 篇六

世界上最感人的行為都來自愛,一切為了愛。——題記

一個關乎生命和親情的很感人的影片。起因是妹妹安娜將自己的媽媽起訴了,覺得自己的出生就是為了能使姐姐凱特活下去,她不想繼續為姐姐捐獻自己的腎臟,不然以後就得小心翼翼地活着,“誰願意以後都小心翼翼的活着”,這就是她唯一的理由。

主題是什麼?在我看來,是“守護”吧。是凱特掙扎着的生命中,“守護”着她的形形色色的人吧。媽媽,懷揣着強大也強行的母愛,把“讓女兒多活一天”變成了生活的全部;妹妹,是為了救姐姐的命而被製造出來的,捐血,移植骨髓,只要姐姐需要;弟弟和爸爸,也已然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但他們都發自內心並認為生活就是該這樣。

有時覺得病人凱特反而是那個最累的人,當大家都到她病牀旁打算陪着走到最後的時候,他們抱的是什麼樣的心態呢,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很真誠在陪伴的,可他們更多的也只是一個過場而已,一個和你沒什麼聯繫的親人,思想的遠比感情的大很多。還有人和凱特説你會好起來的,要相信。多麼套路的話,甚至他們不知道她最希望的是什麼,而凱特像一個看淡了的人似的,接受每個人的祝福,然後歡笑聊天。如果這時有個人只是靜靜的陪者,與她在意的聊聊天,或許那樣的送別對即將死的人更好。

而她的媽媽,那個讓人感覺最疼愛女兒的人,似乎走入了一個怪圈,甚至有時感覺女兒的活着都是為了不讓她媽媽的希望破滅。可我卻認為,人該知道什麼時候放手,即使再痛,一味的緊抓不放很容易讓人迷失,讓人看不清真正要的東西,我想這就是影片中媽媽給我最大的感受。當然,這些説起來總是輕描淡寫,沒有經歷過很多都沒法體會。只是平靜的接受自己該接受一切,也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如今為對方好已經不能成為藉口,更何況我們未必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

沒有再出現奇蹟,姐姐已經因為妹妹的出生,已經算是奇蹟多活了很多年了。姐姐就在和媽媽敞開心扉聊的那晚,留下了關於全家的幸福的回憶,還有自己的甜蜜的愛情的回憶(一本相冊),就在那晚停止了呼吸。

《姐姐的守護者》觀後感 篇七

愛其實都是自私的。

也許你要反駁我,母愛父愛就很無私啊?作為父母的他們對我們別無他求,只是希望我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好不是嗎?客官,你説這話的時候會不會覺得臉紅心跳,有如比諾曹害怕鼻子長長的恐懼感呢?

記得片山恭一在《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一書中,用一個多少有點爛俗的故事向我們發問:

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空氣、水和愛。然而空氣被污染了、水被污染了、愛(除了母愛)被污染了。惟其被污染了,我們才渴望得到蔚藍的天空、澄澈的清泉和聖潔的愛。文學反映現實,當下愛情小説折射被污染的愛情固然無可非議。可是事情還有另一個側面——當被污染的愛情已經充斥我們周圍的時候,我們難道還會興致勃勃地觀看文學這面鏡子裏折射的被污染的愛情麼?還有那個必要嗎?

當然,這話用在電影中也一樣,你還渴望看看這掩藏在自私面具下的愛麼?

我是先看了小説才找來看的電影,覺得結尾的修改很”大快人心“。請原諒我的大不敬,但是當一個女孩從出生開始就為了拯救她的姐姐,從臍帶血到之後的細胞血液,再到最後的腎臟,她的存在似乎只是證明了父母對姐姐的愛。我不想説她媽媽其實很愛她,但這種愛多少是寄生在對姐姐的愛的前提上吧。

青春期的我很叛逆,我覺得我活着只是父母的某種延續。老媽渴望學醫,那麼要不我去學醫要不我得嫁個大夫。老媽覺得我學小提琴好,那麼即使我喜歡的是彈琴,仍然要去每週一次的提琴課鋸木頭。後來喜歡畫圖,老媽覺得沒前途,讓我以學業為大,十年的繪畫學習就這麼被”咔嚓“了,還好,畫圖沒從我的人生中被徹底刪節,也算老媽多少理性。

也許你發現了,抱怨大多來自對母親的,這時候你還覺得母愛是最純潔的麼?這個時候,我倒喜歡上老爸,儘管在他的腦子中女兒是個不愛喝牛奶,不能吃辣,愛看幼稚動畫的孩子,而其實我很愛喝牛奶,並且無辣不歡,喜歡動畫並熱衷手繪塗鴉,想以此為事業的人,但我不得不説,老爸對我的愛有時候更容易讓我接受,因為我知道,我們是平等的。

卡!先不要這裏指責我。並不是説老爸不貼心不關懷,父愛通常來的“深沉”。朱自清爸爸的一袋橘子讓他即使老大老大了,仍能哭一鼻子。我老爸平時對我不聞不問,但他會在搬新家的時候整來一架鋼琴,只為他知道女兒小時候最想要的。禮物就是鋼琴,而那時家裏沒條件,只能用電子琴替代。生日時的蘋果手機,爭吵後的MP3播放機,上學初就購置的筆記本電腦,畢業前的牢騷和幫忙投簡歷……老爸的禮物不多,督促不多,但我會覺得每次都那麼感動,感覺他是瓊瑤阿姨附體,逼得你眼淚打轉,一流就不止。

所以,看到電影中父親對小女兒的做法表示諒解的時候,覺得很欣慰。其實父母對孩子都是愛,當然只是方式不同,不過這並不能説他們這種愛很無私。雖然不是惡意揣測,但是這種愛也是有附加值的。

就算老爸對我這般,但是當他跟同事訴説我種種不是,玩着家長們熱衷的“孩子比拼大作戰”的時候,我多少會寒心。因為我知道,他會因為我會考的失利,大半年不給我好臉色看;他會因為我大學不是名校而覺得在同事中低了一等;他也會為着我這當女兒的不樂意走路的時候挽着他,房間太亂,地板不擦這些事情跟我滯氣。

牢騷就算再多,我其實心裏明白,父母的愛我,儘管有時候這種愛來的很有壓力。

對於愛,假大空的話很多。我知道愛永遠存在,但是我不想用被污染的愛來做一種標籤,我只是希望在人們大談:“因為我愛你啊”的時候,多少想想這裏面有多少愛自己的成分。每一份愛,其實都有一個附加值,只是你願意不願意承認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