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攀登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87K

攀登心得體會多篇

攀登心得體會篇1

?詩經》,呢喃着這兩個字,彷彿看到一片青澀的蘆葦,像泛黃的雪絨漫天撲過來。

蘆葦青澀,天真,最接近自然,最讓人感到親近。而《詩經》,詩三百,總結起來,也正是:思無邪。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讀完這一段話,彷彿美麗端莊的莊姜就站在眼前,她有着閉月羞花的容顏,有着“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妃黛無顏色”的神韻。這段話,讀的似懂非懂的人會感慨她的楚楚動人,而確切理解每個字詞解釋的人更會驚歎古人的藝術水平:柔荑草,蝤蠐蠍、瓠犀蟲,講人的美貌和大自然聯繫在一起,這正是最古老淳樸的人,生活在自然的人對大自然親近、敬仰的體現啊!此時自然與人,已經融合在了一起。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多麼妙的一句話啊!細想:在浩蕩的淇水淺灣處,生長着綠而茂盛的竹林。它們身姿挺拔,不向風雨,不向烈日低頭彎腰,正如為人處世都很正直的君子。經歷了切磋琢磨的玉石,光滑剔透,晶瑩奪目,温潤如君子。這兩句話多麼恰當啊!而這裏又是用自然比喻人,將人與自然融合在一起,儘管只是喻人的品質、性格,在當今我們能脱口而出“温潤如玉”、“出水芙蓉”。“亭亭玉立”的時代,看上去好像並沒有什麼,但是誰又知道它是不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始祖呢?

在古人的世界裏,他們懷着一顆親近自然的心,去接受自然,敬畏自然,讚美自然,享受自然。在一句句如“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的優美的詩句裏,他們對自然的真摯之情也可見一斑。比起現在的我們,自認為能吟上一兩句古人的“關關雎鳩”,就認為自己是文藝青年,在浮躁的社會裏用浮躁的心去對待萬物,實在是愧對於這一兩句詩後不出於任何目的的熱愛自然的真摯之情啊!

?詩經》如蘆葦,若想真正瞭解,必須先有一顆蘆葦般的心,才能真正感受到每一字每一句背後那種最原始,最純真,最貼切自然的心。

攀登心得體會篇2

書,彷彿是一條路,一條由書鋪成的路,一條博學而神祕的路。而在這條路上,短暫而漫長,在這一條路的出發點,似乎也隱約暗示了人生的終點。

自讀書以來,我從中學到了無窮的知識,但也失去了一些歡樂,這讓我感到有些得失之患的感覺。而在讀書的這條路中,有苦惱,當然,也有歡樂。只可是,多的一部分還是坎坷。而我務必爬過一座又一座大山,戰勝一個又一個的磨難。

在這一條的道路上往往已為我們分配三道防線:中學,高中,大學,大學。而我們的任務則是逐一擊破這三道防線,因為它們在我們的人生當中充當了轉折點這個稱號。其實,讀書不難也不容易,重點是在於你是以怎樣的態度與怎樣的學習方法去讀書。而讀書的成就又分為兩大要點:其一是:自我本身的天資,其二是:後天的教育和培養。而我個認為,後者這是對成長跟重要的。大發明家愛迪生以前説過:“99%的汗水+1%的靈感。”這句話固然不錯,努力確實是自身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在很多現實生活當中,靈感往往比努力重要的多,試問如果不去憑藉自身的靈感與細心觀察問題的潛力去尋找問題,又怎能憑藉那99%的汗水去努力尋找答案,所以,在學習中,我們不僅僅要努力,也要有一雙敏鋭的眼睛去觀察事物與一顆對問題探索,好奇的心。

讀書亦是如此,對任何一門學科都應保着熱情的態度去學習,為自我的學習道路中制定一份計劃。大哲學家黑格爾在讀書時養成了一個獨特的習慣,他喜愛做摘錄,勤寫筆記,廣泛讀書。由此可見,好的讀書習慣不僅僅使人知識豐富,也能培養人的身心修養。有這麼一個公式:a=x+y+z,含義是:成功=艱苦的努力+正確的方法+少説空話。

在讀書的過曾,其實,你會發現很多奇妙的事物,引起你的感悟,成為你的心得。

攀登心得體會篇3

暑假,我和爸爸相約去安徽黃山旅遊。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車程,終於到達黃山市。

曾在語文書上領略到過有關黃山的風貌,它的奇、險、峻、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終於有機會和它進行零距離的接觸,內心不免有些激動起來。我們爬了數不清的台階,走了數不清的山路,才到達了黃山的半山腰。但它的壯麗景色已經初露端倪,我扶着欄杆,使勁地踮起腳向遠處望去,山外有山,層層疊疊,這山望着那山高的情景真實地展現在我眼前,讓我的內心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隨着人羣緩緩地向前移動,一個又一個書上描述過的景點一一出現在我眼前。“快看!快看!那是猴子觀海。”前方不知誰大聲道。我也伸長脖子向遠處看去:在對面的山頂上,一隻小猴子正安靜地端坐着,望着眼前的雲海,真是惟妙惟肖,我不由得發出陣陣感歎,真希望那小猴子能突然變成孫悟空,駕起筋斗雲向我飛來,讓我能在黃山和孫悟空來一個親密接觸。我正想着,又有人説道:“那就是仙人指路吧?”我又好奇地順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還真是:一位身着道袍的仙人,他一手抬起,好似為遊客指路,這真是大自然的傑作。遊過了好多景點,終於可以坐纜車了,纜車慢慢地向山上移動,高度越來越高,角度也同時越來越陡,我的腳不由自主地抖動起來,看來我的恐高症發作了,真希望纜車快點到山頂。好不容易到達山頂,我趕忙下車,腳踏實地的時候發現,雙腿好像已經不聽我的話了,軟綿綿的。

在山頂看黃山,又是另一番景象。山尖被雲圍繞着,陽光的照耀下,真似人間仙境,讓我流連忘返,心中不由得再次感歎,黃山大自然真有神來之筆,我的激盪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雖然黃山之行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它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黃山,我會再次來看你的!

攀登心得體會篇4

?尋找魚王》還原了許多妙趣橫生的民俗場景,比如以前過年借魚的故事、木魚的故事,那曾經是一代人的共同記憶,而對現在的孩子而言卻相當陌生。

一天一個魚王教他的兒子捕魚,魚王很奇怪,他的捕魚技術很好,為什麼他的兒子卻都不好,因此他非常懊惱。一個過路人説你一直手把手的教,不讓他們走彎路,那他們缺少實踐、沒有教訓,積累不了經驗當然技術不好。由此可見,沒有教訓的人與沒有經驗的人一樣是不會成功的。所以我們要吸取平時在學習中的錯誤,積累經驗,在學習中取得進步。八歲的少年出門求藝,正如十八歲的“我們”出門遠行。他尋找會捉大魚的“旱手”,我們尋找能上天攬月的立命和安身,在廣義的層面上,我們都在尋找一個返歸內心的自我,並在找的路上不斷質疑,否定,反思,再出發。由此,這個事關成長的少年故事,與其説是找魚,不如説是找“漁”,在個體與世界的雙重鏡像裏建構起山水間的波瀾不驚。

這部書寫了我的童年,也寫了許多人的童年。特別是大山裏老漁人的故事,我想是儘可能地還原了他們的生活、他們的苦樂實情。我生活在海邊,少年時代關於魚的記憶,有一部分與書中寫的完全不同。但是後來我到大山裏生活了一段時間,這才有了書中所寫的那些經歷。現在的孩子則不同,他們在現代物質流通的便利中生活,早就習慣了看超市中的魚、冰箱裏的魚。他們大概很難想象在交通隔絕的大山深處,常年不聞魚腥的山民會怎樣渴望一條魚。魚對於深山裏的人,有時真的會成為很神祕的一種嚮往。

我不會忽略書中的每一個人物,他們有的善良有的兇狠,但像魚一樣,都是大自然的孕育之物,想拒絕其中的某一個也不行。他們和我們一塊兒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也就不得不與之相處了。書中的那些可愛的人,可愛的動物,我們可以引為朋友或知己,但有一些則要遠遠地躲開。

攀登心得體會篇5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説道“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我一直很納悶,為什麼呢?這個暑假,媽媽帶着我去了天下第一奇山——黃山,一解我的疑惑。

黃山有四絕:奇鬆、怪石、雲海、温泉。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奇鬆和怪石。

黃山的松樹真多,喊得出名的就有迎客鬆、陪客鬆、送客鬆、黑虎鬆、連理鬆、團結鬆、豎琴鬆等等。迎客鬆是黃山最著名的松樹,你瞧,門票上、紀念品上印的全是它。在玉屏樓邊上,我看到了它,它就像一位好客的主人,一手叉腰,一手揮舞着,彷彿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怪石也很有趣,每一塊有每一塊的樣。從雲谷索道上去,我們就看到了夢筆生花。傳説詩仙李白趁着酒興,奮筆疾書,寫完後將筆隨手一擲,那筆就化作一座筆峯,筆尖變成了一棵松樹,矗立在散花塢中。這就是如今見到的“夢筆生花”。

一路往上,經過北海賓館,我們看到了猴子觀海。只見它蹲坐在一座陡峭的山峯上,悠閒地望着翻滾的雲海。

猴子觀海下來,我們選擇了西海大峽谷這條路線。這條路線壯觀極了,也險極了!山路一邊是筆直的石壁,另一邊是懸崖峭壁,往下望去,腿都不禁軟了。我小心翼翼地扶着石壁,慢慢地往下走,生怕掉下去,要是掉下去的話,肯定粉身碎骨了。到了稍平緩的地方,我們就停下來觀賞這壯觀的景色,我和小夥伴還指着遠處的山峯,取起了名字,那塊狀似蝸牛的石頭就叫“蝸牛石”吧,那座高高聳立的山峯就叫“仙人峯”吧……

坐着地軌纜車到了白雲賓館,往下走,我們看到了有趣的鰲魚峯。只見鰲魚趴在山峯上,昂着頭,張着大嘴巴,它是要幹什麼呢?哦,我知道了,它前面有幾顆圓圓的石頭,酷似一顆顆螺螄。原來,這就是“鰲魚吃螺螄”呀。

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很多,有:手機石、象鼻石、童子拜觀音、玉璽峯、仙人曬靴、犀牛石……

黃山下來,回味起那奇鬆,那怪石,我不禁想起了徐霞客《漫遊黃山仙境》中的最後一句:“黃山漫遊終告別,將身離去心卻留。唯有身臨其境界,方知自然造化絕。”

攀登心得體會篇6

我國偉大詩人杜甫説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高爾基也説過:“書是人類的進步階梯。”書,是知識經驗的載體,它記載着古今中外的各類知識,它可以對我們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提高素質,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

龍堅也許他讀了書罷了,就救了他一家的生命:一個星期日的中午,他的爸爸在家的沙發上看報紙,他和他姐姐在家裏的房間做作業,他媽媽在家裏的廚房做飯。突然,龍堅的媽媽大叫一聲,他們飛奔過去,連忙喊:“快!快!快把鍋端起來,不然煤氣壇會爆炸的!”爸爸伸手準備拿鍋,可火太大,手伸不過去,他也束手無策了。這時,龍堅和他姐姐看到這裏,姐姐急忙説:“快潑水!”爸爸立即阻止:“油太多,潑水不是火上加油嘛?”怎麼辦?眼看着火勢越來越兇猛,幾乎要燒到屋頂,説是遲,那時快,龍堅一個箭步飛身上去將鍋蓋往鍋上一撲。嘿!大火馬上熄滅了,全家才鬆了一口氣。事後,龍堅、姐姐、爸爸圍着媽媽問起起火的原因。原來媽媽炒菜前在鍋裏放多了油,就去找碗,想把多餘的油盛出來。沒想到時間一長,鍋裏的油就燒着了。爸爸媽媽見龍堅一下子就撲滅了火,格外高興,還誇獎他聰明,問他從那裏學的。他説是從書上學的。

瞧,龍堅之所以可以快速地拯救一家,這知識是從哪裏學地呢?書!書是無言的誠實者,書籍是智慧的海洋船:從野蠻到文明,從庸俗到崇高。莎士比亞説:“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精益求精。俗話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沒錯,田要細耕,書要精讀,只要這樣,你就可以讀懂好書裏的“救濟糧”。啊!對,在此,我想到了名人的一句偉話:“書是精神的糧食。”是的,書可以以糧食的名義替代,生活中的難題可以在書中尋找解決的方法。書就像無聲的導師,引導我們走向美好的未來,使我們學識淵博,使我們心胸開闊。

來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暢遊在書的海洋泛舟,更好地吸取每本書裏的精華吧!

攀登心得體會篇7

在假期裏,我們常常會選擇出行去旅遊。在去年秋假裏,我就去了期待已久的黃山。可這次旅行,帶給我的不光是美景,還磨練了我的意志。

黃山雲霧繚繞,猶如仙境一般。我和爸爸媽媽整整玩了兩天,直到第二天傍晚才決定下山。在歡聲笑語中,我們一直走到了索道口,準備乘索道下山。可是,傳來一個壞透頂的消息:索道停止了。頓時,我愣住了,接着,腦海裏就出現了上山坐在纜車上欣賞到的崎嶇山路。要走這樣的路下山?我不禁後背發涼。要不,就直接在附近的賓館住下吧。我把想法告訴爸爸,爸爸斷然拒絕了。在萬般無奈之下,我也只能硬着頭皮跟着走。

我的腦海裏一直在想象着自己下山的樣子,甚至想到會坐在某一個台階上再也走不動了。我一定堅持不了,心裏無數個聲音在説。可是,不走又能怎麼辦呢?拄着枴杖,扶着欄杆,我一步一步向前走着。有幾段陡峭的路段,我幾乎是貼着巖石挪下來的,那種雙腿打顫,心咚咚咚跳的感覺,我一輩子都忘不了。天色漸漸暗下來,此時的我已經無心欣賞眼前的景緻了,腦中只有一個念頭“馬上下山,馬上下山!”

沒想到下山的路上,我們遇見了黃山的著名景物——迎客鬆。隊伍中,大夥兒開始歡樂起來,甚至還有人與迎客鬆合影留念起來。我發現,原來走下山也沒那麼無聊了。到了半山寺,我們還碰見了一些與我們一樣“不幸”的人,他們也加入了我們這支隊伍。大家談笑風生,枯燥乏味的'下山路也生出一些趣味了。由於走了太多的路,我的腿已經達到了不聽使喚的地步,都要變成塌下來的泥巴一樣,隨時都想坐下來休息。周圍的樹木時不時地響起“嘩嘩”聲,讓人感到恐懼。爸爸鼓勵我,説:“加油,沃方洲,你可以做到的。”

就這樣,在大家的鼓勵下,我憑着內心的信念,一步一步地往下走。突然,我們看到了一塊指示牌,上面寫着“500米到山腳”。我心中升希望來,最艱難的路已經走過來了,只要咬咬牙,我一定可以堅持到底的。每一次想放棄時,我都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勝利就在前方……

就這樣,充滿艱辛的下山路終於走完了。我長長地噓了一口氣。在我原先看來不可能的事情,竟然做到了。此次旅行讓我明白,做任何一件事不要自己先放棄,一定要堅持到底,勝利就會屬於你。

攀登心得體會篇8

暑假,我和父母去了黃山。

當我們上山時,我們坐纜車。從纜車上望出去,整個山谷都是雲,幾座山峯在起伏。黃山和我以前見過的山不一樣。這裏的山峯沒有被樹木完全覆蓋,有大片的石頭裸露在外。雖然形狀不同,但表面光滑細膩。各種形狀和大小的松樹生長在奇怪的石頭之間,使這座山更加精緻和美麗。

從纜車上下來,走了一會兒,我看到了著名的迎客鬆。從電視和繪畫中可以看出,它就像一個熱情的主人,張開雙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迎客鬆附近有許多松樹,都有美麗的姿態和獨特的特徵。

然後我就通過了百步梯。據導遊介紹,從100級階梯到奧玉峯頂有三條路。我們選擇了最右邊最具挑戰性的“一線天空”。顧名思義,道路狹窄陡峭,寬度只能一個人使用。大家只能一個個小心翼翼的爬上去。抬頭只能看到兩座山之間細長的縫隙,露出天空,你會突然明白為什麼叫“視線”。不經意的回頭向下看,感覺自己站在懸崖邊上。我忍不住吸了口冷氣,腿腳瞬間發軟。我趕緊回頭,稍微調整了一下心態,一步一步往上走,再往上走,穩穩地到達了頂峯。

站在山頂上,感覺像站在雲端,被雲包圍。我就説“為什麼我什麼都看不見?”剎那間,雲層散去,周圍的山峯清晰地出現在我們面前。導遊指着遠處的名山給大家介紹,大家一一抓拍,不過只是防眩光的努力。剛剛拍到的山峯完全被雲覆蓋,就像從來沒有過一樣。真是瞬息萬變!

不禁想起徐霞客老師評論黃山的傳聞“爬黃山,天下無山,不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