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國崛起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5W

大國崛起觀後感【精品多篇】

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 篇一

英國,一直都是我最喜歡的國家。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經濟發達,很適合旅遊,最重要的它有很悠久的歷史文化,那種骨子裏的貴族氣息深深吸引了我。讓我對這個神祕的的國家更加嚮往。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看了《大國崛起》英國這個篇章。看了之後真的對我的感觸很大,我對這個國家越來越感興趣了。身為一個大西洋上小小的島國,他是有怎麼樣的勇氣對抗當時海上霸國西班牙。真的很佩服伊麗莎白一世的威嚴。她作為一個弱智纖纖的女流之輩,她為了她的國家為了她的子民終身未嫁。把自己的一身都獻給了這個國家。正是因為她的這種一心為民的態度,這個國家,這羣人民沒有讓她失望。英國迅速就在歐洲崛起。以前西葡,荷蘭統領海上霸權的時代逐漸沒落,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新興的海上強國--英國。

一談起英國我們就可以想到兩個稱謂,一個是“日不落帝國”一個是“世界工廠”這兩個稱謂其實可以概括英國最偉大的成就。首先來説第一個。

英國在打敗西班牙之後,英國逐漸開始壟斷海上貿易。特別是在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統領下,發展本國經濟,進行資本積累成為了振興英國的頭等大事。這個使命即使女王死了,查理一世即位也是沒有荒廢的。所以在英國發展初期,對殖民地的擴張和侵略從來沒有斷過,乃至應該過殖民地遍佈全球。對於應該過國民來説這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以至於有了“日不落帝國”這樣的稱號。

世界工廠更是不用説了,工業革命帶給全世界的影響都是深遠的。這個國家在中國還在封建鎖國的時候已經開始開始譜寫新的歷史篇章,機器開始代替手工,這在當時的清王朝是無法想像的。工業革命的槍聲首先在紡織業打響了。珍妮紡紗機的出現,極大的減少勞動生產力。最有歷史性意義的自然是瓦特蒸汽機的發明。瓦特這位發明家,必定讓全世界的人民銘記在心。

不僅僅是這些,在政治上,英國很多的做法也是開創先河的。《大憲章》的頒佈給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帶來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憲章了説明,君主的權利不是至高無上的,人民的權利才是至高無上的。這點,在當時的世界絕對是歷史性的轉變。還有在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死後,查理一世上台,試圖統治人民,想控制一會,控制法院。控制人民。但是事實告訴他,在英國這麼個國家是行不通的,他踐踏了人民的權利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最終被送上斷頭台。這個時間震驚了整個歐洲大陸。那些君主專制的國家,以及那些想實行君主專制的國家開始進行思考。

文化上。英國出現了一個偉大的天才--莎士比亞。人們永遠無法猜透莎翁的腦袋裏裝了什麼,他能想到人們心裏最邪惡,最原始的東西並且將他通過戲劇的形式表達演繹出來。即使他的作品裏含有對女王的蔑視,但是女王仍然能坐在舞台對面觀看他的戲劇,或許這就是他的戲劇吸引人的地方。英國的古典文化是我們值得考究的。

大國崛起影片觀後感 篇二

《大國崛起》對美國的“西進運動”也是極度讚賞。“那是一段歷時近一個世紀、漫長而艱險的歷程。到達西部的人們面對的是一無所有的荒漠。他們必須在這裏學會生存,而且要一代代地生存下去。”“西進運動毫無疑問是美國曆史上充滿開拓、勇氣與冒險精神的一頁,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正是它,塑造了通過自我奮鬥、實現個人夢想的美國精神。”“1 9世紀末,經過開墾和耕種的大草原變成了沃土桑田,曾經荒無人煙的西部成為美國乃至世界的重要糧倉。”(第10集)這裏提請讀者注意《大國崛起》反覆強調美國西部曾經是無人的荒漠。這樣的話,老實説,連嚴謹的美國資產階級學者都不會講。

讓我們看一看尊重史實的學者們是怎樣寫的。“西部的開拓是在剝奪印第安人土地的過程中實現的。對特庫姆塞領導的泛印第安人運動的鎮壓,結束了東部印第安人聯合抵抗白人侵犯的歷史。在1830年代,傑克遜總統實行強迫印第安人西遷的政策。中西部農業商品生產和南部棉花種植園經濟的擴大使白人擴張主義者急切地奪取印第安人的土地。1830年國會通過了《遷移法》(RemovalAct)。這是強迫印第安人西遷的法律依據。印第安人部族如索克斯(Saux)和福克斯(Fox)人在酋長黑鷹領導下進行了反抗鬥爭,於1832年試圖返回伊諾斯西北部的家園,遭到伊利諾斯州長派出的民兵的殺戮。住在佐治亞西部至密西西比河和向北到北卡羅來納西部和田納西東部的四大印第安人部族奇卡索人(Chickasaws)、克里克人、喬克託人(Chocktaws)和切羅基人進行了抵抗。佛羅里達的塞米諾爾人也一直頑強抵抗,但都遭遇到失敗。1844年,美國東部的3/4的印第安人被迫遷往密西西比河以西,而未遷走的30000印第安人大多留在蘇必利爾湖的偏遠地區。印第安人在遷徙中約減少了1/3的人口。美國的大陸擴張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墳場上。”

這段文字摘自楊生茂、陸鏡生著《美國史新編》的第160—161頁。這本書是高等學校文科教材,以上史實大學文科生是應該知道的。為什麼《大國崛起》的製作者們就不知道呢?《大國崛起》這種無視歷史事實、美化殖民主義的地方不勝枚舉。

《大國崛起》觀後感900字 篇三

朱老師傾情推薦的紀錄片《大國崛起》堪稱經典,它帶我叩開了世界歷史的大門。在這裏,我與一個個鮮活而生動的歷史人物對話,也見證了各個大國的崛起和衰落,更引發了我潮水般的思索:什麼是一個大國必不可少的因素呢?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西方列強之所以能成就雄圖偉業,重要的是掌握了核心的科學技術。英國是第一個工業化國家,也是第一次工業化革命的領頭羊。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的英國全國上下都尊重科學崇尚科學,並對科學發明有着空前高漲的熱情。在這樣的浪潮中,瓦特發明了蒸汽機,牛頓著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而亞當·斯密則用《國富論》為工業革命鋪就了道路……這都促成當時英國國力的強盛,並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技術。

人才是歷史長空中的星辰

我們都知道,十四十五世紀時,西班牙和葡萄牙曾稱霸一時。現如今毫不起眼的小國如何創造了一個海洋時代呢?原因是當時兩國的國王都十分重視人才。西班牙國王后來之所以能後發制勝,是因為伊莎貝爾女王的慧眼識珠,她先後支持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進行了環球旅行。可以這樣説:彼時的西班牙把歷史機遇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以戰爭的方式來強國註定無法長久

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推開了實現現代化的大門,而伊藤博文解決了明治維新遺留的社會矛盾,但隨着國力的強盛,軍國主義野心隨之暴露: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1904年日俄戰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1931年侵華戰爭……這密密麻麻的戰爭數據令人髮指。但伴隨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日本政府終於意識到戰爭只能給人民帶來災難,給世界帶來戰火,最終只能兩敗俱傷。

人民永遠是歷史的主人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一句至理名言。伊麗莎白女王一世是一個開明智慧的君主,她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力量,她在強化王權的同時又兼顧着王權、議會、人民這三者的平衡,她帶給人民一個和平穩定的英國。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查理一世,這個國王殘暴無比又專制集權,他一意孤行地發動連年的對外戰爭。為了籌集軍資,他無底線地加重税收,人民苦不堪言。他唯我獨尊,強行解散議會,而他也最終被人民送上了斷頭台。歷史事實證明:當一個君主喪失民心的時候,他就離滅亡不遠了。

讀史使人明鑑,我想,一個大國真正的內涵就是:對內,給人民帶來安居樂業的幸福;對外,給世界帶來和平美好的福祉。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後感1800字 篇四

《大國崛起》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500年的時間裏,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並日益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給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放眼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的葡萄牙,這論面積還不如中國的一個省份,15世紀時還不到100萬的人口的小國,當初僅僅是為了獲取香料這個簡單的願望,卻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航海時代。他的成長,如同一艘小船經歷了海上的大風大浪,日益看到聳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燈塔,最終成為了第一代世界大國。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的昌盛並不是以人口、面積來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他用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向全世界證明着他們的力量不可小覷。

再觀位於歐洲中部的德國,記得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曾説過:“正是由於窮困,所以要辦教育。”在這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難怪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早就自豪的説過:“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國小生的講台上決定了!”我們從中可知,國家總在不斷的發展,而人類短暫的生命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漫長的歷史,人類渺小的功績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的莫大的榮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人類不斷延續,永不熄滅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國家的精神傳遞的骨幹,德國正以這一點換來了最終的勝利……

在眾多國家中,東亞島國日本尤讓我折服,我們暫且撇開他們對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暫且收起我們對他們敵意的眼光。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我們中國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卻以他強大的國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們的前頭。他曾經和我們的大清帝國一樣,資源外流,文化落後,同樣慘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強無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對同樣的狀況,他們看到中國“落後便要捱打”的局面,否定了頂禮膜拜所帶來的暫時安穩,他們迅速圖強振國,維新求變,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成為亞洲第一個擺脱西方列強侵略並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始終都堅持團結,善於學習的民族創造了今日的輝煌。

看了這部紀錄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中國近代閉關鎖國的政策讓我覺得可悲,中國官員“天朝上國”的迷夢讓我覺得可笑,中國腐敗無能,欺軟怕硬的清政府讓我覺得可恨,我終於理解魯迅心中對落後中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悲痛感情。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定就註定了中國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運。總觀12個強國的歷史,我不懂當拿破崙為凱旋門墊下第一塊基石時是怎樣的喜悦,我不懂當年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環境下昂首挺胸所擁有的勇氣,我不懂那時的總統羅斯福帶領整個美國走過血肉模糊,充滿硝煙的世界大戰所付出的艱辛,可我知道,一個國家要崛起必須先喚醒國民的思想意識。德國的教育,日本的虛心,法國的自立,對比中國的閉關鎖國、保守落後,顯然中國從一開始就註定自己勝敗存亡的理數。“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些在我們看似再熟悉不過的語句,經歷了漫漫勝衰成敗的歲月卻始終被尊頌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然而,透過表面華美的現象,我們試者問自己的心靈,這些被世人推崇的精神又究竟實實在在的實施了多少?最終又真真切切的見效了多少?在我們的國度裏,這些都不過是一些形式,一些裝飾品罷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強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贏得其它國家人們的尊敬。中華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別國。我們有韌勁,卻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們有力量,卻缺乏動力,也缺乏勇氣。恰似德國在二戰後勇於反思和敢於悔過的行為,最終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諒與支持,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集中營紀念地長跪懺悔,真實地展示了這樣的精神,記錄片的解説詞相當好: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德國!這樣的總統,才能永垂史冊,這樣的國家,才能熠熠生輝。那麼只有正視歷史,直面失敗,歷史才不會重演,成功才會到來。在務實上,我們做的比起別國也差的很遠,搞浮誇,搞假政績,搞表面繁榮等等無用的行為,根本不能從本質上,從實際上提升我國的國力。所以我們始終只能從面積和人口上説是一個大國,而從實力業績上講卻不能説是一個強國。

看了這些,不説也知道為什麼中國現在比別的國家落後。而英國、荷蘭等國家是那樣的強大。原因就在於中國的發展比較遲。不過中國發展速度很快,年收入以百分之九點幾的速度增長,中國的發展、中國的崛起都給其他大國造成了恐懼。這部紀錄片是品讀歷史的見證,更喚醒了人們對中國未來的深深思索。它啟迪着今天,也影響着未來。

大國崛起觀後感900字 篇五

沙俄在十月革命中遭受到了農民的起義,轉變成了社會主義的蘇聯。當時的蘇聯是一個不被別國認同的一個領土大,力量小的國家。

蘇聯的社會主義革命初期,國家讓農民無償地供給糧食,所以農民非常不滿。列寧不得不改變了國家的政策,讓農民自由貿易,農民自然是非常支持。

在列寧的舉措下,讓蘇聯的經濟恢復了不少。列寧把自由市場經濟開放後,在“社會主義”上面,再加上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把蘇聯的國家經濟完全搞上去了。這個國家也漸漸得到了部分國家的認同。

美國的汽車大王福特首先在蘇聯這塊富饒的國土上建立了汽車工廠,並向市場投放了大量的“T型車”。在一戰後不久,這種車的產量就上了萬。

在蘇聯的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斯大林繼承了列寧的事業,而蘇聯最不想看到的事情終於發生了——二戰,也不可避免的來到了這個國土上。

二戰期間,蘇聯一開始就因德國的襲擊而損失了幾萬的兵力。但蘇聯的工業發展是不可小看的,蘇聯每天製造的武器、飛機,都比德軍的日產量多一倍!蘇聯在這些壓倒性的因素上,德軍不得不投降了。

二戰成就了蘇聯,讓這個國土面積為世界之最的國家登上了世界強國的寶座。

再觀位於歐洲中部的德國,記得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曾説過:“正是由於窮困,所以要辦教育。”在這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難怪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早就自豪的説過:“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國小生的講台上決定了!”我們從中可知,國家總在不斷的發展,而人類短暫的生命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漫長的歷史,人類渺小的功績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的莫大的榮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人類不斷延續,永不熄滅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國家的精神傳遞的骨幹,德國正以這一點換來了最終的勝利……

在眾多國家中,東亞島國日本尤讓我折服,我們暫且撇開他們對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暫且收起我們對他們敵意的眼光。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我們中國人口中的“倭寇”如今卻以他強大的國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們的前頭。他曾經和我們的大清帝國一樣,資源外流,文化落後,同樣慘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強無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對同樣的狀況,他們看到中國“落後便要捱打”的局面,否定了頂禮膜拜所帶來的暫時安穩,他們迅速圖強振國,維新求變,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成為亞洲第一個擺脱西方列強侵略並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始終都堅持團結,善於學習的民族創造了今日的輝煌。

大國崛起觀後感 篇六

看過《大國崛起》使我對世界歷史有了一個真正的瞭解。這部片子是根據歷史事實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在500年的時間裏,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9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

但不免讓我想起了中國可悲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中國從此落後。從1500年開始,歐洲的強國一個接一個的出場,引領了歐洲作為全球頂尖的新時代。五百年前航海技術的提高人類終於有了一種真正的世界觀。先後出現了殖民大國葡萄牙、西班牙,這兩個國家都有着早期大國的相同的特點,靠掠奪別的國家的資源,充實國力兵力,然而資源是有限的,國家和人民的消費消耗是無限的,沒辦法發展本國經濟的特色,終於在無限的消費中保持不住強國的地位。這讓我們明白了靠掠奪只能是暫時的強大,最關鍵的是要能發展自己國家特色的經濟,才能站穩世界強國。

在這部片中,無論是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還是西班牙通過海洋冒險成為海洋霸主,或是荷蘭憑藉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創立的商業帝國。這些歐洲強國都是通過制度和體制創新、科學和文化的發展、將商業和自由貿易作為大國崛起的基本條件。而面積只有兩個北京大的荷蘭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證券交易所,建立銀行信用體系的國家。正是這種經濟體制的創新,深刻地影響了現代經濟,也使面積這麼小的國家脱穎成為當時世界性強國。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也使其成為當年的“日不落帝國”。這無疑告訴了我們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強佔先機,才能立於強國之列。但是,當世界上的國家一個接一個的崛起時,當時的清政府卻依舊落後。明朝時期鄭和的船隊七下西洋,不是為了開拓貿易,而是為了宣揚皇帝的德威。鄭和死後,中國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看了這些,我想我不説同學們也知道為什麼中國現在比別的國家落後。而英國、荷蘭等國家是那樣的強大。原因就在於中國的發展比較遲。不過中國發展速度很快,年收入以百分之九點幾的速度增長,中國的發展、中國的崛起都給其他大國造成了恐懼。這部電影是品讀歷史的見證,更喚醒了人們對中國未來的深深思索。它啟迪着今天,也影響着未來。

大國崛起觀後感100字 篇七

這些國家的崛起都有幾個共同點。有對外擴張的歷史,都曾經稱霸世界,都經歷過推翻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都在教育、工業、科技等某一方面有過突出的表現。再看看中國,要如何做才能成為一個大國。我想,中國能不能稱霸世界,這不重要。能不能成為工業、科技強國,這不重要。中國,這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他能這樣存活到現在,本就是個奇蹟了。我想,中國一定也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推動着。

觀看《大國崛起》觀後感 篇八

正好在看尼克爾斯的紀錄片導論,就來運用一下這一理論。

第一個根本問題是什麼是紀錄片,紀錄片是相對於故事片而言的,紀錄片表現的主體是來自於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人和事,這一特性令觀眾在觀看一部紀錄片時,往往期待它是寫實的,更進一步,就是是獲得真相。但是問題在於,觀眾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獲得的只是建立在非虛構影像基礎上的對於現實的再現--而不是複製品。

於是矛盾出現了,當觀眾發現紀錄片與真實(或者自己理解的真實)不符合的時候,就認為紀錄片在造假。

事實上,只要有攝像機和製作人的介入,紀錄片就很難做到完全客觀,《大國崛起》不是一部”牆上的蒼蠅“式的紀錄片,作為一部説明性紀錄片,它的”上帝之聲“式的旁白讓觀眾感到自己在面對一個權威的聲音,但是這個聲音所傳達的,只是一種看待這些事實或者歷史的方式。

關於這個片子是真實或是虛偽或是部分真實其實,其實都是偽命題,因為紀錄片的任務只是再現現實,從某個人為設置的角度。

從拍攝手法和講故事的方法上看來,該片的觀賞性相當不錯,配樂也很棒。但是如果你期待從一部紀錄片中獲得全部的真相,那就太天真了--不信你去瞅瞅《意志的勝利》。

大國崛起觀後感500字 篇九

通過本片,對過去五百年來世界上各個相繼崛起興盛的大國有了基本的認識和認知,本片中最後,有四個小結,實際上也是四個問題:

大國之謎。是什麼因素能夠使這些大國在相應的時期崛起從而傲立全球,成為那個時代的世界霸主或者時代的先鋒巨擘?穩定的政治基礎、國家民族的統一從而形成核心凝聚力、思想文化的繁榮、科技發明與創新對時代發展的推動、適合國情的政經體制以及發展道路……

創新是一股偉大的力量,比如蘇聯社會主義道路,而後發國家對於先進國家的學習模仿也是一個重要方面,比如日本明治維新前以中國為師,明治維新開始以西方為師。歷史機遇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荷蘭,只有兩個北京大的彈丸之地,三百萬的人口,抓住了全球海上貿易的契機,通過發明創新以弱勝強戰勝英國,並且建立起世界海上霸權,成為著名的“海上馬車伕”,輝煌一百餘年!英國更是抓住時代機遇,在伊利莎白一世主導建立的體制環境下,在科學巨匠牛頓、人文思想大師莎士比亞、經濟學巨擘亞當?斯密,發明家瓦特等巨星的光芒照耀之下(牛頓發現了走向新世界的一把鑰匙,瓦特用這把鑰匙打開了通向新世界的大門,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指導了自由市場經濟的騰飛),率先突破中世紀的黑暗、走向經濟與思想文明新的曙光,締造了百年不落的日不落帝國與稱霸世界幾個世紀的全球霸主!

是的,歷史留給每個國家的機遇窗口是短暫的,能抓住時代的機遇,便能乘風順勢,一飛沖天。

《大國崛起》觀後感 篇十

一個國家的崛起,往往意味着原有霸權的衰落。探討荷蘭的崛起,首先要從伊比利亞半島的衰落開始。.。關於《大國崛起》觀後感荷蘭篇我們一起來分享和共勉吧!

在歐洲北部,有一個人口不足兩千萬,國土面積不及半個北京的國家——荷蘭,在17世紀在海潮出沒的濕地和湖泊上,以捕撈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他們設計了造價更為低廉的船隻,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鬥士,荷蘭人的這些創造性地做法使得他們成為了當時的商品集散地。他們堅守信譽,開發了很多新航線,壟斷了當時的歐洲的海上貿易,被馬克思稱為“海上第一強國”。是什麼使荷蘭這個各方面條件都不出色的國家成為全球的經濟中心,又是哪些因素使得荷蘭風光不再呢?

一個國家的崛起,往往意味着原有霸權的衰落。探討荷蘭的崛起,首先要從伊比利亞半島的衰落開始。伊比利亞半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沒有與其財富相對應的強大的工商業基礎,這使得伊比利亞的經濟長期依賴西北歐;而導致其衰落的最直接原因是我們熟知的戰爭。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繼成為霸權的15、16世紀期間,歐洲也出現了兩個強大的君主制國家:英格蘭和法蘭西,歐洲大陸逐漸形成了一種力量的均勢。而西班牙人卻打破了這種均勢,他們與哈布斯堡家族的聯姻使其後代成為擁有歐洲最多領地的統治者,並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財富和領土的不斷增加,既增加了帝國統治者的野心也增加了大國間的矛盾,最終導致了西班牙與法國的戰爭。而這時,荷蘭還是西班牙廣大領地的一部分。

從中世紀後期開始,歐洲的經濟中心就已經由傳統的地中海地區向西北歐地區轉移了。在伊比利亞稱霸的時間裏,葡、西兩國弱小的工商業並沒有改變這種趨勢。而荷蘭優越的地理位置逐漸發揮了作用,加之荷蘭人對商業的熱情和天賦,使得荷蘭在16世紀時已經逐步控制了歐洲的海上貿易,荷蘭人發明的大型平底海船功不可沒。然而,這個時候伊比利亞半島依然貌似強大,荷蘭也還沒有獨立。

如果沒有其他事情發生,荷蘭人也許不會去挑戰伊比利亞(西班牙和葡萄牙曾一度合併)的霸權地位,但是戰爭的爆發使得荷蘭再也無法從伊比利亞半島的港口獲得商品,而同期的英國海上貿易也經常受到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抑制。於是他們開始探索去往東方的航線,並最終取得了成功。巨大的利益使得荷蘭人趨之若鶩,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成立使得荷蘭商人在政府的支持下高歌猛進。與西班牙締結休戰協定後,商人追求利益的本性使得荷蘭人為了爭奪海上貿易的壟斷權開始調轉矛頭對付自己曾經的盟友——英國。由於商船數量上的絕對優勢以及英名的領導,荷蘭擊敗了英國,驅逐了葡萄牙在印尼的勢力,逐步涉足美洲貿易,成為17世紀海上貿易第一強國,獲得了“海上馬車伕”的美譽。

與葡萄牙和西班牙不同,荷蘭人似乎只熱衷於貿易和經商而對殖民和駐軍卻興趣索然。儘管荷蘭佔領了很多地方,但是他們只是利用這些地方作為商船的中轉站,因此,現在我們很難看到除荷蘭外的其他荷蘭語及荷蘭文化的國家和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説明了荷蘭為什麼沒能保住17世紀的霸主地位。

但是無法想象這樣一個有着龐大海洋世界的國家,最後也開始衰落下來了,與英國的貿易戰爭以及抵抗法國侵略的戰爭都使荷蘭受到了較大的削弱。更主要的是,荷蘭並不具備成為大國的基礎,其崛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歷史機遇。當荷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人口數量、國土面積、自然資源等基礎條件成了其無法突破的瓶頸,荷蘭的霸主地位自然而然的要由新興的英法接替。荷蘭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們擁有創新精神以及以此建立起來的先進的商業關係和商業理念。但當荷蘭開始從世界上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後並享受着這些財富的時候,這個民族就開始懶散起來了,這是人的天性,也是一個國家的天性,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就是這個道理吧。

我想,老師帶領我們觀看大國崛起這部片子的目的,不僅僅是要我們豔羨別的國家的成功,更要從別的國家的經驗中總結出教訓,在自己國家發展繁榮的過程中,避免重複歷史的悲劇。較之荷蘭,我國有廣袤的土地,眾多的人口,豐富的自然資源,這是成為大國的基礎,我們要好好利用自身的優勢,摒棄一度“天朝上國”的美夢,看清現實,勇於創新,勇敢嘗試,早日把中國發展成為真正的世界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