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國崛起解説詞範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9W

大國崛起解説詞範例(精品多篇)

大國崛起解説詞範例 篇一

幸運的是,就在葡萄牙大張旗鼓地進行海洋探索並從中獲利的近一個世紀裏,歐洲的其他地區還在中世紀的封閉中明爭暗鬥:

英格蘭和法蘭西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貴族之間戰爭不斷;

德意志土地上大大小小的幾百個邦國在進行着遠交近攻的遊戲;

意大利的城邦正享受着傳統貿易帶來的最後一段美好時光;

而葡萄牙的鄰國西班牙還在為光復國土而戰。

到1460年,被葡萄牙繪在地圖上的非洲西海岸已經達到了4000公里。就在這一年,恩裏克去世了,這個終生未婚、在薩格里什苦修了45年的聖徒又回到了父母的身邊。

雖然恩裏克一生從未親自出海遠航,卻無愧於“航海家”的稱謂,因為歐洲航海界所有載入史冊的偉大發現,都是以他傾一生之力組織實施的航海計劃作為起點的。

公元1487年7月,恩裏克去世27年之後,葡萄牙航海事業的繼承者若昂二世國王,派迪亞士率三艘帆船繼續沿大西洋南下。

航行半年後,船隊突然遭遇了一次罕見的風暴,在被風暴裹挾、被動地向東南方漂泊了13個晝夜之後,迪亞士命令船隊掉頭北上,這時,他意外地發現:船隊已經繞過了非洲的最南端。為紀念這次九死一生的傳奇經歷,迪亞士給這個海角取名“風暴角”。

但若昂二世卻鄭重地將這個名字改為“好望角”。現在,只要再努一把力,葡萄牙人就能到達夢寐以求的東方。商路即將打通,意味着財富的香料貿易很快就要掌握在葡萄牙的手中了。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葡萄牙遭遇了一個強大的對手,那就是剛剛統一的鄰國西班牙。那麼,西班牙人將憑藉什麼和葡萄牙競爭呢?

格拉納達是今天西班牙境內最具有伊斯蘭風情的城市,伊斯蘭建築的經典之作阿爾漢布拉宮,經過了幾個世紀的火災兵難,仍然優雅端莊。

五百多年前,西班牙光復運動的最後一仗就在這裏進行。1490年春天,西班牙的伊莎貝爾女王率領十萬大軍包圍了格拉納達。

西班牙軍事史學家 胡利奧•佩尼亞蘭達•阿爾瓦爾:

西班牙王國的重建,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收復失地的戰爭,這場戰爭持續了整整八個世紀。到15世紀,格拉納達王國還處於穆斯林信徒摩爾人的統治之下。

在格拉納達對面的這座石頭城堡裏,伊莎貝爾女王親自督戰。這位女王平素一身潔白,每天要沐浴更衣四次,美貌曾驚豔歐洲王室。但此次她發下重誓:不奪取格拉納達決不脱下自己的戰袍。

1492年1月2日,在西班牙軍隊的猛烈攻擊下,摩爾人棄城投降。長達八個世紀的戰爭宣告結束。伊莎貝爾女王親吻了格拉納達的土地,與她的丈夫費爾南德國王一起進入阿爾漢布拉宮。

而就在西班牙的統一剛剛完成的時候,歷史給西班牙送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隨着女王進入格拉納達的隊伍中,有一位等待女王召見的熱那亞人,他就是後來名動天下的克里斯托夫•哥倫布。

從當時已經普遍傳播的地圓學説中,哥倫布產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向西走也能到達東方。哥倫布相信,他的航海計劃能很快將歐洲人帶到東方,但是,在此前的六年中,哥倫布在葡萄牙卻一直遭受冷遇。

西班牙古鐵雷斯•梅利亞多學院副院長費爾南德•阿梅利戈•古埃爾沃阿蘭戈:

若昂二世沒有接受哥倫布的建議,是因為葡萄牙的航海策略主要是越過好望角,經過非洲再向東,尋求新的航路到達亞洲,從而和印度進行貿易。

航海知識豐富的葡萄牙專家們認為:向西航行到達東方的實際距離,將遠遠超過哥倫布的預測。但正)本站○(是葡萄牙專家這個正確的判斷,使葡萄牙王國喪失了一次歷史的機遇。

1492年1月,剛剛完成統一大業的伊莎貝爾女王第三次召見了哥倫布。

葡萄牙依靠海權的迅速崛起,讓整個歐洲嫉妒得紅了眼,但財力、物力和人才的缺乏使所有的國王、貴族、商人們望而卻步。雄心勃勃的伊莎貝爾女王用23年的時間締造了統一的西班牙,現在,她開始成為西班牙遠洋探險的總贊助人。

大國崛起解説詞範例 篇二

西班牙古鐵雷斯•梅利亞多學院教授索尼亞•阿爾達•梅西亞斯:

只有統一的國家才有足夠的實力和決心,來資助哥倫布這樣一場偉大的航行,這也充分展示了當時歐洲封建強國的力量和決心。

哥倫布與西班牙王室的談判進行了三個月。

出生在布商家庭的哥倫布,從小就耳濡目染討價還價的商業行為,在葡萄牙的八年航海經歷又給了他提高價碼的理由,哥倫布理直氣壯地為自己爭取足夠的權益。

而女王也並不認為與一個普通百姓坐下來討論利益分配的問題有什麼不妥。

西班牙國家遠程教育大學 主講教授卡洛斯•馬丁內斯•蕭:

對於殖民地的佔領,雖然是由探險者完成的,但是其基礎在於同王室簽訂的合同和條約,這就好像在合唱中當頭的是領唱一樣,得到的殖民地由探險者進行殖民,但是殖民地的主權還是屬於王室的。

1492年4月17日,雙方簽訂協議,國家的意志同航海家的願望最終結合在了一起。

哥倫布被任命為發現地的統帥,可以獲得發現地所得一切財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併一概免税;對於以後駛往這一屬地的船隻,哥倫布可以收取其利潤的八分之一。

8月3日,帶着女王授予的海軍大元帥的任命狀,哥倫布登上甲板,對女王資助給他的三艘帆船下達了出航的命令。

向西。再向西。帆船駛入了大西洋的腹地。

大國崛起解説詞範例 篇三

葡萄牙歷史學家 J•H•薩拉依瓦:

航海發現是首先在葡萄牙作為國家計劃的,是一個全國計劃,是一個由一個王子主持的計劃。這使得葡萄牙的航海大發現不像那些商人為貿易所進行的孤立探險,而是一個兩百年來有規劃、有系統組織的任務和策略。

通過二十多年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原來神祕莫測、令人望而生畏的大西洋逐漸顯露出一些規律。葡萄牙人終於向南出發了。

每個到葡萄牙遊覽的客人,羅卡角是必然的選擇,這裏是歐洲的“天涯海角”,是遠航的水手們對陸地的最後記憶。

剛剛進入秋天,冰冷的海風已經吹打得遊人無法立足!

千百年來,這塊伸入海水的巨石就像一個孤獨的老人,無奈地守望着波濤洶湧的大西洋,守望着歐洲的夢魘。直到16世紀,葡萄牙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詩人卡蒙斯在搏擊大海的征程中創作了史詩《葡萄牙人之歌》,羅卡角才一掃往日荒涼、失落的陰霾,一躍而成為歐洲人開拓新世界的支點。

“陸地在這裏結束,海洋從這裏開始。”

一天天,一年年,有的人回來了,有的人消失了。

公元1443年,在恩裏克王子的指揮下,從羅卡角出發的葡萄牙航海家穿越了西非海岸的博哈多爾角。在此之前,這裏是已知世界的盡頭。

為了這一天,恩裏克王子和他的船隊已經奮鬥了21年。

與中國鄭和的混合艦隊相比,葡萄牙人的兩三條帆船微不足道,但是,憑着愛冒險的天性、對財富的渴望以及強大的宗教熱情,葡萄牙人終於衝破了中世紀歐洲航海界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極限。

葡萄牙波爾圖大學 副校長路易斯•亞當•達•豐塞卡:

隨着海外擴張的繼續推進,人們到達了越來越多的海域,於是形成了對“大海洋”、即今天的大西洋的全新認識,過去人們認為,“大海洋”僅僅是一個沿海狹長的海域,現在他們發現,這個大海洋比他們想象的大得多,它同時向南、向西無限地延伸。

隨着葡萄牙人沿着非洲西海岸,一路向南,源源不斷的黃金、象牙以及非洲胡椒湧入里斯本,充滿了葡萄牙的國庫。

關於大國崛起解説詞 篇四

由於戰爭條件呢,採取了一種幾乎是24小時工作制,就是機器不歇人休息,輪班倒制度,所以西伯利亞的工業也很快地發展起來了。

即使在最艱苦的1942年,蘇聯飛機產量仍達到兩萬架以上,比德軍幾乎超出一倍。

蘇聯巨大的工業能力壓倒了納粹德國,成為制勝的利劍。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的工人們駕駛着剛剛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廠,迎戰德軍。

1945年5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終於迎來了最後的勝利。

蘇聯紅軍攻克柏林,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的頂端。德軍在蘇德戰場上共損失兵力1000萬,佔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總傷亡人數的73%,蘇聯以2000萬人的犧牲為代價,捍衞了正義,捍衞了和平。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悲壯的一頁,僅此一點,蘇聯就無愧於一個大國的稱謂!

在德軍敗局已定的1945年2 月 ,當時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三個國家——美國、蘇聯、英國的首腦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在雅爾塔會晤,一起商談確立戰後的世界格局。

這是世界對蘇聯強大的軍事政治力量的承認,也是對蘇聯所承擔的大國責任的尊敬。

在20世紀中葉的萬里晴空之下,美國和蘇聯兩個大國隔洋相望,共同主導了世界未來幾十年的走向。

1957年,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闖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鐫刻着“蘇聯”的字樣。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東方”號飛船,第一次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

夢想。從太空俯瞰地球,是人類文明的高度,也是蘇聯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高度。任時光流逝,這一高度將永載史冊。

而能否超越這一高度,將取決於俄羅斯一代代領航者的視野是否足夠高遠。

這是一本被封存了五十年的書,它的作者是法國文學大師羅曼·羅蘭。

1935年,羅曼·羅蘭應高爾基的邀請訪問蘇聯,在蘇聯他處於鮮花和歡呼之中。後來他寫信給斯大林説:“我看到了一個強大的國家,整個國家在布爾什維克領導下跟千百種障礙做不斷的鬥爭,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設一個新世界。”

大國崛起解説詞 篇五

俄共中央主席 根納季·安德烈耶維奇·久加諾夫:

俄羅斯在1929年時,不能生產一架飛機,不能生產一輛聯合收割機,也不能生產一輛汽車,十年以後,到1941年時,我們已經擁有了最好的技術,這些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説:“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從1917年十月革命開始,這個佔世界陸地總面積近五分之一的國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歐美國家通常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業化路程。

蘇聯的一枝獨秀和它所採取的“計劃”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20世紀30年代,西方人士紛紛前往蘇聯取經。美國的一名記者從蘇聯回國後告訴國人:“我看到了未來,它行得通”。一時之間,“計劃”成為最時髦的名詞。

通過國家力量對經濟生活進行宏觀調控,其中最成功的就是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新政,通過在自由市場經濟中加入政府幹預的手段,美國經濟開始復甦。

俄羅斯《斯大林傳》作者 尤里·茹可夫:

比如説英國的一個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汀,她就是《東方快車謀殺案》的作者,在這本書的開始部分,書裏的主人公在車廂的過道上討論俄羅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這是一個非常準確的對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反映。

在當時,蘇聯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功的光芒掩蓋了快速工業化背後的問題。

多發一個月的工資,提供一套帶電話的技術人員的住房,配備一切必要的沙發傢俱,一個家庭療養證,兩個電影院裏永久的專座,這些就是蘇聯工業化道路上的精神偶像——斯達漢諾夫獲得的物質獎勵。但成千上萬忘我工作的建設者們並沒有得到太多的回報,尤其是廣大的農民們,每天都不得不去面對嚴重的物質匱乏。

大國崛起解説詞範例 篇六

在這張桌子上,歷史永遠定格在1924年1月22日。列寧每天離開辦公室前,都從這裏撕下一頁日曆。但是那天,他已無力撕下這頁日曆。

蘇聯人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兄長,一位和藹的領袖,一個根據實踐要求為俄羅斯謀劃未來的舵手。

俄羅斯高爾基文學院院長 謝·葉辛:

列寧給了人類一種鮮明的典範,即人類還可以有另外一種生活方式。有可能在他去世之後,俄羅斯走上另外一條繁榮的生活道路。很遺憾,列寧所實施的這種實踐活動最後還是沒有繼續進行下去。我認為,整個世界失去了一個面向未來的機會。

接下來領導蘇維埃政權的,是以行事嚴峻果斷為世人熟悉的斯大林。也許純屬巧合,列寧以發源於西伯利亞的大河——勒那河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化名,而他的繼任者則以一種硬度很強的金屬——“鋼”作為自己的姓氏。

正如這兩個姓名的文字意義一樣:列寧時代,國家的經濟政策具有相當的彈性;而斯大林則以強硬的手段,加快了國家工業化的步伐。

美國耶魯大學 教授 保羅·肯尼迪:

他們認為這個廣大的國家,想要發展,必須集中所有的資源,必須限制資產階級,限制資本主義體系,控制所有的資源,包括農業資源。

中國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 研究員 左鳳榮:

斯大林就認為,我的工業化資金只能靠我自己內部來積累,內部來積累呢,那主要當然要來自於農業,所以,他就明確提出一個要貢税論,就是説要農民,除了他要交的糧食,應該交的國家任務之外,在工業品上,他要把工業品的價格定得更高一些,然後這樣讓農民買東西的時候付出更多的錢,就是説通過這樣一個方式來積累工業化的資金。

以工農業“剪刀差”的方式來積累工業化資金,意味着此前為保護農民利益而推出的新經濟政策將被捨棄。斯大林説:“我們所以採取新經濟政策,就是因為它為社會主義服務,當它不再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時候,我們就把它拋開”。

在斯大林看來,時過境遷,新經濟政策不利於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建設了,因為蘇聯需要的是速度。斯大林經常説:“延緩速度就是落後,落後者是要捱打的。”

20世紀20年代,西方各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恢復過來,各個主要工業國家的工業生產總值都達到或超過一戰前水平的1.5倍。一些歐美經濟學家稱資本主義已消滅了貧困,空前的繁榮讓他們充滿信心,並繼續封鎖蘇聯經濟。

1927年,英國宣佈斷絕英蘇關係,並廢止1921年簽訂的英蘇貿易協定。英國外交大臣張伯倫發起六國外長會議,提出要“和共產國際做鬥爭”。

孤零零的蘇聯看起來似乎不堪一擊。雖然新經濟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蘇聯的工業產值還不到德國的一半,美國的八分之一,全國只有不到三萬輛拖拉機,99%的耕種要靠畜力和人力來完成。

大國崛起解説詞 篇七

為了減少船員們因離開陸地太遠而產生的恐懼,哥倫布偷偷調整計程工具,每天都少報一些航行裏數。但即便如此,兩個月後,一無所獲的船隊依然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10月10日,不安和激憤的船員們聲稱繼續西行就將叛亂。激烈爭論後,哥倫布提議:再走三天,三天後如果還看不見陸地,船隊就返航。

西班牙國家遠程教育大學主講教授卡洛斯•馬丁內斯•蕭:

他這麼做無疑是十分明智的,因為僅僅在這次騷亂三天之後,曾經反對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陸地!”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

英雄就在這一刻誕生了!

哥倫布和他的船員看到的陸地,就是今天位於北美洲的巴哈馬羣島,從那一天起,割裂的世界開始連接在一起。

雖然哥倫布至死都認為他到達了印度,但事實上,他到達的既不是中國,也不是印度,而是一塊歐洲人從來都不知曉的新大陸。

因為哥倫布的誤判,這塊土地上的原住民擁有了一個同他們毫不相干的名字——印第安人,直到今天,我們還感覺他們彷彿是亞洲的遠方親戚。

就在哥倫布出發的這一年,人類最早的地球儀制作完成了,在這個地球儀上,屬於美洲大陸的這個位置還是一片大海。

西班牙人成功的消息震動了整個歐洲。這一天——10月12日,後來被定為西班牙的國慶日。

歡迎儀式十分熱烈,伊莎貝爾女王兑現了向哥倫布允諾的所有物質和精神獎勵,哥倫布在六個印第安人的簇擁下,舉着五彩斑斕的鸚鵡招搖過市。

但最早看到哥倫布凱旋的並不是西班牙女王伊莎貝爾,而是曾經拒絕了哥倫布的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哥倫布返航時首先到達里斯本,若昂二世專門接見了他。

半信半疑的若昂二世拿來一碗幹豆子,讓哥倫布帶來的印第安人在桌子上擺出新世界的模樣。這個地理遊戲後來讓他暗自捶胸頓足:“見識短淺的人啊,我為什麼讓這樣重要的大事溜走了呢?”

一切已經無可挽回,未知世界才剛剛浮出海平面,競爭就已經擺在兩個毗鄰的航海大國面前,誰將擁有未來世界的發現權呢?

關於大國崛起解説詞 篇八

原葡萄牙航海紀念委員會主席若爾金•麥哲倫:

我們知道,一個機構極有可能因為沒有能力做出改變而“死亡”。我也知道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擴張時期就出現了這種情況,就是因為不能做出改變而衰落。

羅卡角的太陽緩緩落下,這是歐洲大陸的最後一抹陽光。

到16世紀下半葉,曾經擁有難以計數的金銀和無比強大的國家機器的伊比利亞半島,在世界性的演出中開始謝幕。流水一般湧入的財富又像水一樣流走了,除了奢侈的社會風氣,沒有留下像樣的產業,老百姓甚至也沒有獲得像樣的衣、食、住、行。

或許,沉醉於中世紀英雄夢想的堂•吉訶德至死都不明白,他的盾牌掩護的是一箇舊世界,他的長矛刺向的是一個新世界,其結局只能是不斷重複的無奈和失敗!

世界歷史舞台上的第一場大戲悲劇性地落幕了。下一場,將會是哪一個國家,身披新世界的霞光登場演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