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第三產業調研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欄目: 工作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6W

第一篇:第三產業調研心得體會

第三產業調研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開創三產發展的新局面今年*月份,縣委縣府按照有關會議精神,對全縣的三產發展做一次詳細的市場調研,對全縣娛樂、休閒、餐飲、農貿、氣修氣貿、建材等不同種類,不同層次的第三產業做到詳細劃分和清醒認識,並制定出全縣三產發展的總體實施意見和規劃設計藍圖。通過這一階段的市場調研,領導座談,現場查看,以及徵求有關人員的綜合性意見,結合單位的實際,形成自己的一些初步性看法。一、當前的產業發展形勢近幾年來,隨着***縣工業強縣方針的實施,我縣經濟得到迅猛發展,捷報頻傳,第二產業比重增幅迅速,一、三產業比重下降,其中第三產業總量是逐年增加的,但相對於第二產業發展速度來説過於緩慢,造成三產發展滯後,經濟比重下降,難以適應當前二產的發展要求,也影響到居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我鎮地處老縣城駐地,地理位置優越,工業基礎雄厚,近幾年來民營經濟迅速崛起,工業發展強勁,經濟總量年年攀升,但也面臨三產發展緩慢,有滯後性的問題。這也成為辦事處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二、發展三產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三產的發展需要得天獨厚的經濟條件,尤其是工業經濟發展的拉動和帶動,並需有一定人口的積聚地存在,形成一定的購買力市場。我鎮位於縣城老城區,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為三產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同時縣城區域經濟形成,經濟發展迅速提升,工業經濟發展迅猛,為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勁的經濟基礎和市場源頭,這都為培育三產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縣城工業經濟的發展,城區城市的擴建建設,以及辦事處工業經濟、民營企業的發展崛起,解放了我辦大量的農村勞動力,使農民轉換成為市民。截止目前,我鎮**個行政村已有**個村成為無地村,其他*個村或多或少保留部分土地,無地、少地的村民加入到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大大壯大了第三產業隊伍,推動了第三產業發展,同時達到了農民增收,提高地方財政收入的目的。****的三產發展也面臨着挑戰:工業經濟的再上台階,為第三產業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單位對現有三產業發展的規範性政策以及後期發展第三產業的指導性政策的出台;第三產業發展的穩定社會環境等方面。我鎮需充分抓住發展第三產業的機遇,迎接挑戰,推動經濟的新一輪發展熱潮。三、個人對我辦發展三產的認識及建議1、結合全縣發展第三產業的總體規劃,辦事處抓住當前發展第三產業的有利契機,利用各種便利因素,再接再厲,努力開創三產發展的新局面。2、把發展第三產業與城區規劃、市場規範、交通條件、城市形象提升以及滿足羣眾需求等一系列問題配套結合起來。3、規範、整頓老城區的三產服務業的同時,並根據單位實際,制定我辦發展第三產業的指導政策和優惠措施。4、通過政策引導,提供第三產業投資平台,引導相關企業、相關資金投向三產領域。

第二篇:第三產業調研報告

桂林高新區七星區服務業

調研報告

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和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的先後獲批,賦予了桂林市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先行先試的權力,也為我區的服務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為科學制定我區服務業的十二五規劃,由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肖立華牽頭組建了區服務業調研工作小組對我區的服務業進行調查摸底。調研小組由副調研員徐新能以及經貿局、統計局、商務局等單位抽調人員組成。11月份開始,調研小組採取開座談會、實地走訪、網絡蒐集等形式掌握了我區服務業的一手資料和數據,對我區的服務業發展情況做了比較深入的分析,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1

一、 服務業“十一五”期間發展概況及基本評價

(一)總量穩步增長

近年來,全區服務業總量穩步增長,貢獻能力不斷增強。2014~1第三產業和服務業的區別1、第三產業的界定採用的是剩餘法,即把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所有經濟活動統稱為第三產業,而服務業的範圍是以生產或提供服務來確定的。2、按三次產業劃分的第三產業是供給分類,它與第一、第二產業間是單向依賴關係;服務業同農業、製造業的劃分,是以經濟體系的需求分類為基礎的,它同農業、製造業之間是相互依賴關係。3、第三產業的經濟結構涵義主要是相對於國內經濟的,服務業的經濟結構涵義則是面向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的。嚴格地説,服務業是我們常説的第三產業(除去國際組織)加上第一產業的農、林、牧、漁服務業。由於我區沒有國際組織,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的規模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在實際的統計中,將服務業等同於第三產業。

2014年,全區服務業增加值由23.2億元增加到 49.45億元,年均增長13.98%,其佔gdp比重由 39.3 %上升到 40.5%,提高1.2個百分點,雖然我區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有所波動,但整體呈上升趨勢。 2014年全區服務業(不含科研、教育、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共有企業1687家,個體9515户,從業人員為3.5萬人,佔總從業人數的32 %; 實現税收4.45 億元,佔總税收的28 %左右,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率約為40 %。

(二)行業結構逐步優化

目前,全區已基本形成信息傳輸和計算機服務及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等三大優勢產業,三大行業增加值佔全區服務業增加值的28%,納税額佔全區服務業納税總額的83.6%。2014年,全區信息傳輸和計算服務及軟件業增加值為1.04億元,雖然增加值僅佔全區服務業增加值的2 %,但納税額達9300萬元,佔全區服務業納税總額的21%;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為8.65 億元,佔全區服務業增加值的17.5 %,納税額達 10998,佔全區服務業納税總額的24.8%;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銷售額為 33.6億元,增加值5.36億元,佔全區服務業增加值的10.8 %,納税額1.68億元,佔全區服務業納税總額的37.9%,成為全區重要的財税來源。值得一提的是,我區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地質勘查業以及住宿、餐飲業和租賃、商業服務業在規模和效益也有較快發展。

此外,文化創意、會展、科教、諮詢、培訓等新興行業雖起步較

晚,但發展趨勢較好,領域不斷拓寬。這些行業雖然增加值比重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低於傳統行業,但未來發展前景看好,有望成為我區服務業發展的新增長點。2014年,全區文化產業企業達 194家,佔轄區企業總數的10%左右,其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文化企業達24家,文化產業產值超過20億元,其增加值已佔轄區gdp的6%以上,文化創意產業有望成為我區服務業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伴隨我區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推進,近年來全區社區服務、公共服務等服務業快速起步,服務領域逐步擴大。

(三)分佈格局逐漸清晰

以甲天下廣場為中心,南城百貨、蘇寧電器、甲天下電腦城等商家,農業銀行、浦發銀行、桂林銀行、國海證券、宏源證券等金融企業,在會展中心兩側初步形成了以商貿、金融、會展等業態為主的我區商業中心,並向東延伸至大圓盤,向南延伸至體育中心;漓東科技新城、華僑經濟區有了清晰的定位和初步規劃,漓東科技新城將大力發展創新創意產業;華僑經濟區將大力發展休閒旅遊業,基礎配套已逐漸成熟,業態初見雛形。

(四)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伴隨文化、教育、體育、衞生、金融、信息等行業體制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區服務業市場化、產業化程度逐步提高。特別是以我市列入服務業改革綜合試點區域為契機,政府職能開始逐漸轉向經

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服務業開始步入有序引導、加快發展的新階段。2014年、2014年我區已連續成功舉辦兩屆創新創意文化節和國際動漫節,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和影響,搭建了企業展示、交易、對接的平台,吸納區內外創意類企業和資源要素向我區聚集,促進創新創意產業發展。

(五)發展中存在問題

1、總體發展水平相對較低

規模仍然不大,佔gdp比重偏低。服務業佔gdp的比重,一般來説,經濟發達國家在60%以上,中等收入國家在45%以上。2014年我國平均為42.62%,廣西為37.2%,桂林市為37.3%,先進城市如上海2014年服務業佔gdp的比例超過50%。我區2014年服務業增加值總值為 45.12億元,佔gdp的比重為39.75%,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和城市有較大差距,與發達地區相比,我區服務業還處於較低水平。

2、內部結構仍需不斷優化

傳統服務業仍居主導地位。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仍居主導地位。近年來現代服務業2中只有信息服務業、房地產業發展迅速,而金融、保險、信息諮詢等與市場經濟聯繫極為密切的、高附加值的新興行業發展相對不足。

缺少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缺乏帶動全市服務業發展的龍頭企2 現代服務業是指在工業化較發達階段產生的,主要依託電子信息等高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而發展起來的服務部門。它有別於商貿、住宿、餐飲、倉儲、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以金融保險業、信息傳輸和計算機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研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房地產業及居民社區服務業等為代表。

業,產業化水平不高、企業單體規模均偏小、特色品牌缺乏,龍頭企業最大的零售企業南城百貨公司,年銷售收入也只有3 億元,僅佔我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 8 %左右。

3、發展面臨諸多內外挑戰

我區服務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突出表現為:隨着臨桂新城的建設,受區域統籌原因影響,我區對全市的輻射和吸引能力將會相對減弱;同時,我區土地資源開發空間受到限制,發展地理縱深不夠,資源性和體制性矛盾加大、服務業發展人才短缺等因素影響,我區服務業面臨發展諸多挑戰。

4、服務業發展意識仍待有效增強

由於我區服務業發展起步較晚,統籌服務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和政策支持較為缺乏,扶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尚未建立健全,資金、人才等要素資源配置還尚未完全到位,各部門和社會羣眾合力發展服務業的思想意識和整體氛圍尚未很好確立,影響了全區服務業的健康發展。對發展服務業思想認識的高度和深度,直接關係影響到我區服務業發展的速度、總量和質量。我區亟待解決發展意識問題,加大服務業發展重要戰略意義的宣傳力度,統一思想認識;亟待加快出台服務業整體發展的扶持政策,形成各級政府、各部門、社會力量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合力。

二、 “十二五”期發展建議

(一)發展思路

以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和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域建設為契機大膽先行先試,圍繞“提升東部”和建設“創新創意新城,山水宜居寶地”為總體目標,統一思想,理清思路,營造氛圍,形成合力,推動我區服務業加快發展,重點發展文化創意、生態旅遊、商貿物流、會展、房地產等產業。

按照上述思路,我區將着力打造“一城一區一圈”三大服務業聚集區:“一城”指漓東科技新城,重點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一區”指華僑經濟區,重點發展生態休閒旅遊業;“一圈”指甲天下廣場商業圈,重點發展商貿、會展、金融業。

(二)發展目標

1、總量擴大,貢獻提高

到2014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 105億元,年均增長12.5%,增加值佔gdp比重達4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 73.5億元,年均增長16%;新增就業崗位一萬個,佔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達40%以上;全行業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率超過 45 %。

2、結構優化,升級顯著

服務業結構顯著優化,基本建立以文化創意、商貿物流、科技服務、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等五大行業為重點,信息傳輸、科教體娛、住宿餐飲、社區服務、公共服務等行業協調發展的框架體系。到2014

年,五大重點行業增加值佔全區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 60%左右,形成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培育1-3家營業額超10億的龍頭企業。打響中國桂林創新創意文化節、國際動漫節等節慶品牌,突出辦會特色,務求更大實效,打造桂林市新的城市名片,培育新的產業支撐和經濟增長極,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文化創意行業總產出力爭2014年突破 40 億元。

3、佈局優化,特色鮮明

初步建成現代商貿區、文化創意園區、生態休閒旅遊區三大功能區;現代商貿功能區以甲天下廣場和三裏店廣場為雙核,打造成桂林市商貿副中心,重點發展商貿、金融、會展業;文化創意功能區以創意產業園為基地,大力發展創新創意產業,使之形成較大規模;生態休閒旅遊功能區區以華僑經濟區為基地,大力發展休閒旅遊業。

4、堅持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服務業能級。

以產業融合為重點,積極推動製造業向價值鏈兩端延伸,促進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重點推動節能環保、融資租賃、服務外包、科技研發服務、專業技術服務、文化創意產業等與製造業密切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促進製造業企業內部服務性功能和收入比重日益提高,形成二、三產業互動發展格局,推動我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附表)

第三篇:第三產業情況調研

車溪鄉第三產業情況彙報

一、車溪鄉第三產業發展現狀

1、第三產業總體發展水平低。一直以來車溪鄉是以發展傳統的水稻農業為目標,進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做為縣裏的產糧大鄉,每年保證三千畝以上的雙季稻種植面積,第二、第三產業發展緩慢。也因為距離縣城不到13公里,有需要購物、休閒、娛樂需要的坐車到縣城也很方便,所以第三產業一直得不到發展。截止目前,全鄉共有150多個店鋪,其中餐飲31家,其餘都是從事百貨零售店,從業人數約392人。

2、第三產業分佈較散

全鄉的第三產業分佈較散,除居委會有40多家餐飲、百貨零售店外,其他每個村約有6家百貨零售店,分佈很散,不便於管理。

3、第三產業規模小

全鄉沒有一家投資上80萬的店鋪,規模普遍比較小,服務的門檻人口比較少,檔次低、小打小鬧多,缺少高技術、高附加值、有競爭力的企業。

4、服務種類比較單一

第三產業以個體私營為主,且投資僅限於商業和餐飲

業,註冊資金不多。

5、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素質偏低

市場缺乏會管理的人才,全鄉年輕一代都出去打工,剩餘在家的老弱病殘素質偏低,第三產業發展缺乏後勁。

二、我鄉發展第三產業的目標重點和政策措施

目標重點:藉助城頭山旅遊打造車溪鄉旅遊產業鏈。抓好城頭山古文化和牌樓“孝”文化體驗旅遊兩大重點,積極搞好旅遊區的配套設施,鼓勵沿線“農家樂”建設。

措施建議:首先要更新觀念,進一步提高發展第三產業的認識。調整產業結構,轉移農民富裕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發展第三產業的積極性,加快三產業的發展速度,提升三產業的比重。

其次,要服務好第三產業的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外來資金、技術、人才,來我鄉發展第三產業。健全服務體系和監督機制,提高服務市場的水平。

最後,還要發展商貿流通、現代物流和社會服務業。積極培育建立大型市場,配套社會化、專業化的現代物流企業,在發展農村服務業方面,發展家政、初級衞生保健、文體健身娛樂等服務項目。

三、建議和意見

1、加大第三產業發展戰略意義的宣傳,統一思想認識。

2、加強領導,綜合協調管理。

3、加大政府扶持資金和民間資本的投入。

第四篇:第三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xx縣第三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地區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既是進一步推進城市化進程、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舉措,又是加快市場經濟發育、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整體效益的重要途徑,對於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和加快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當前xx縣第三產業發展概況

近年來,xx縣着眼長遠發展,發揮區位優勢,大力發展以商貿服務、交通運輸、餐飲娛樂、汽配修理等為主的第三產業,着力構建與工業化相配套、與城鎮化相吻合的現代服務(來源好範 文網:)發展體系,使第三產業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第三產業規模化、產業化程度初步呈現。以縣城城區和xx省級重點示範鎮為核心,充分依託豐富的煤炭資源,憑藉四通八達的交通條件,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全方位開放、多成分競爭的第三產業發展格局初現雛形。居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消費品市場始終繁榮活躍,永德宏商貿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全都購物中心落户縣城中心,各類批發零售市場數量增多,加快了商貿服務業的發展;縣域經濟的高速增長,促進長武縣境內人流、物流迅速聚集,餐飲娛樂業不斷髮展壯大,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亭南煤礦年產量趨於穩定,蘋果產業規模壯大,推動物流運輸業繼續以較快速度發展;隨着城鎮住房消費各項政策的陸續出台和落實,縣城住宅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商品房個人消費不斷擴大,有力的推動了房地產業的發展。

(二)第三產業對縣域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提高。第三產業在 - 1 -

縣域經濟總量中所佔比重穩步提高,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長武主要依靠第二產業為主帶動經濟增長的局面正在逐步改變,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縣域經濟增長方式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三次產業協調帶動轉變。2014年,全縣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億元,同比增長11.1%,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份額達到20%以上。

(三)第三產業已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重要渠道。科技水平的進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十一五”期間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和國有企業改革,使第一、第二產業轉移出大批富餘勞動力,加上人口自然增長使新的勞動力不斷增加,城鄉勞動力就業再就業形勢嚴峻。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了一大批剩餘勞動力投入進來,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渠道,大大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為順利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做出了積極貢獻。

(四)第三產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的發展在改善

一、二、三產結構的同時,其產業內部結構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商貿服務、住宿餐飲、物流配送等傳統行業仍居主導地位,新興的三產行業迅速崛起。整修維護了習仲勛革命活動舊址,紅色旅遊文化開始起步;房地產業日上中天,從破舊、低矮的民房,到美觀大方的商住小區,連片的房地產開發不僅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同時也為居民營造了愜意舒心的居住環境。

二、第三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面臨的機遇

近年來,儘管長武縣第三產業發展較快,但發展水平卻遠遠低於發達地區,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第三產業起步較晚,總體發展水平低;二是產業規模小,增加值佔gdp份額較少,牽動縣域經濟總量增長的作用不強;三是第三產業中傳統行業佔主導地

位,新興產業仍然處於薄弱環節。這些問題制約了第三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為我們紮實有序地開展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然而,從經濟總體發展對第三產業的需求來看,長武第三產業發展又有着巨大的優勢和良好的機遇。抓住機遇加速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強競爭能力,對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規律要求。長武縣經濟總量連續多年高速增長為第三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隨着居民收入的增長、財富的積累,消費結構逐漸向享受型、休閒型過渡,人們對服務產品的質量、層次、範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將導致消費、服務產品市場需求空前膨脹。

(二)第三產業發展的政策、體制和輿論環境越來越好。《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計劃》將xx縣納入了革命老區,發展旅遊業的機遇千載難逢。《關天經濟區發展規劃》將xx縣列入了14個三級城市範圍,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實現第三產業跨越式發展正當其時。

(三)城市擴張增容為第三產業的發展不斷提供新的消費支撐。根據《xx縣“十二五”規劃》,xx將進一步擴大縣城城區面積,到2014年,城區面積達到1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超過10萬人。舊城拆遷改造、對違章違規建築進行規範和拆遷、農民進城落户等政策措施,都有利於進一步擴大城市規模,吸納農村富餘人口,使城鎮消費羣體更為龐大。

(四)發展第三產業的區位優勢明顯。xx縣地處陝甘交界,位於“鹹銅慶平寶”五個城市的中心區域,為將xx打造成服務周邊地區、輻射西北三省的陝甘交界商貿服務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對第三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在縣委十五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中,xx縣再次提出了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相關措施,指明瞭“十二五”期間第三產業的發展道路。鑑於第三產業發展的現狀和麪臨的問題及機遇,今後一段時間,把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作為長武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應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圍繞縣城新區建設,堅持規模與特色並重,瞄準丹尼爾等知名商貿企業,招大引強,借力發展,加快培育服裝、家紡、建材、傢俱等一批規模大、檔次高、競爭力強、輻射面廣的大型專業市場。以萬村千鄉工程、農超對接工程、鎮超工程建設為契機,鼓勵支持全民創業、自主創業,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專賣經營等新的商貿流通業態,形成以先成為核心區,以鄉鎮為帶動區,以農村為輻射區的現代商業發展體系。力爭到2014年,建成商貿流通網點4198個、商貿流通企業達到20户。

(二)大力發展交通運輸業。迅速完善促進交通運輸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化解交通建設的資金難題,不斷優化交通路網,為交通運輸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充分利用xx蘋果產業規模大、煤炭開發力度大、建築行業市場大、商貿流通空間大的明顯優勢,以果品、煤炭、建材運輸為重點,鼓勵支持發展中、長途運輸,力爭2014年新增運輸車輛90輛。

(三)大力發展餐飲娛樂業。搶抓彬長礦區開發建設、人流物流聚集的大好機遇,按照“催生一批、培育一批、做強一批”的思路,大力發展餐飲娛樂業。加快香麗花園國際酒店建設進度,力爭早日建成投入使用。積極支持餐飲業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擴大經營規模。引導昭仁、亭口等鎮羣眾發展“農家樂”,不斷拓寬農民

增收渠道。

(四)大力發展旅遊業。充分挖掘文物旅遊資源,加強文物保護,加大開發力度,啟動昭仁寺大殿維修工程和東嶽廟擴建項目,完成北魏造像修復及習仲勛革命活動舊址建設任務,恢復文物古蹟、革命遺址歷史風貌,着力打造一批傳承歷史文化、富有地方特色的旅遊景點。

(五)大力發展房地產業。切實加強對房地產業的指導,完善政策措施,嚴格規劃和管理,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地開發,適當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用地供應,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資源。引導房地產企業強化自身素質,創新經營理念,拓寬發展思路,優化管理模式,樹立精品意識,創造品牌優勢,實施品牌戰略,爭取做成一批有概念、有主題、有規模的房地產項目。

(六)大力引進和培養高素質人才。重視人力資本,積極培養和引進第三產業人才,尤其是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在各個地區激烈競爭的形勢下,知識經濟成為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特徵,各地對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長遠發展,都離不開人才資源的支持。因此,xx第三產業要想加快發展,提高經營水平,就要注重引進第三產業方面的高級管理人才。

第五篇:關於海西第三產業發展狀況的調研報告

關於海西第三產業發展狀況的調研報告

摘要:本文通過對海峽西岸經濟區最近幾年第三產業部分指標進行統計分析。直觀展示和總結出該期間內海西第三產業發展指標的特徵和發展情況,瞭解海西第三產業的發展現狀和所面臨的問題,針對所在問題,給出相應的建議來解決問題。

關鍵詞:海峽經濟區、發展現況、潛在問題

一、背景瞭解1、海西的定義

海峽西岸經濟區(簡稱“海西”)是指相對於海峽東岸以台灣為

主體的經濟帶而言的,以福建為主體,涵蓋周邊區域,對應台灣海峽,具有自身特點,自然集聚、優勢獨特的區域經濟綜合體。它包括福建省全省9個地市,廣東省東部5個地市(梅州、潮州、汕頭、揭陽、汕 尾),浙江省東部2個地市(温州、麗水),江西省東南部5個地市(上饒、鷹潭、撫州、吉安、贛州)和湖南省南部3個地市(株州、衡陽、郴州)共計24個地市。海峽西岸經濟區東臨台灣,西鄰贛、湘,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一個經濟聯繫密切、中心城市支撐、要素流動聚集的經濟綜合體。目前,海峽西岸經濟區人口總量 3535 萬人,gdp總值達到 6560.07 億元,財政總收入為 786.83 億元,對外貿易總額突破 544.31億美元,各項指標均佔全國顯著地位。2、第三產業的界定。

第三( 次) 產業( tertiary industry) 是英國經濟學家、新西蘭奧塔哥大學教授費希爾( a. g. . b. fisher) 在1935 年首先提出來的一個術語。它是指除了第一( 次) 產業( primary industry) 和第二( 次) 產業( secondary industry) 以外的其他各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統稱三次產業。三次產業所包含的行業在世界各國沒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不過範圍一般認為,區分三次產業有三個標準: ⑴ 產品是否有形。有形的屬於第一、二產業,無形的屬第三產業。⑵ 生產與消費時否同時進行。生產與消費不同時進行的屬第一、二產業,同時進行的屬第三產業。⑶ 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距離。最遠的是第一產業,次遠的事第二產業,最近的是第三產業。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國家統計局《關於建立第三產業統計報告上對中國三次產業劃分的意見》,中國第三產業包括流通和服務兩大部門,具體分為四個層次:一是流通部門: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二是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金融業、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管理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信息諮詢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三是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衞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四是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警察、軍隊等,但在國內不計入第三產業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總而言之,第三產業基本上可以定義為一種服務性產業。

二、海西部分地區第三產業發展現狀

本次調查範圍以福建省(福州、廈門),廣東、浙江為例,省內採用調查和走訪相關部門(各地統計局等),及查閲相關統計資料,收集該城市近年來第三產業發展情況的相關資料,廣東、浙江採取訪問相關網站(統計局網站)及查閲權威調研報告和相關統計資料,以此收集有用材料。

1、福州第三產業發展現況:自2014年以來,第三產業繼續快速增長,2014年三次產業佔gdp比重首超第二產業,增加值超第二產業31.14億元,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各行業延續全面增長,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增長21.0%,居各行業之首;高端家電消費品市場升温,傢俱、裝潢用品和汽車消費逐漸回暖。金融存貸款大幅增加,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4686.36億元,增長22.72%;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3978.09億元,增長29.81%。

近幾年福州三次產業市場主體構成比例如下表1,數據顯示出第三產業在總產業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同時福州還 加大在五方面的投入:一是着力做大會展業。投入展會扶持資金約1400萬元,成功舉辦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中國(福州)動漫消費電子展、中國(福州)國際傢俱家居建材博覽會、第66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等重大展會。二是支持發展現代物流業。安排物流專項資金320萬元,重點扶持市級規劃的物流園區和第三方物流企業,促使企業從傳統運輸、倉儲、貨代向大型連鎖經營、快遞等現代物流轉型。三是加大旅遊業投入。安排專項資金2014萬元,着力打造温泉遊、文化遊、閩江遊三大旅遊品牌,並投入8000萬元加大對三坊七巷歷史街區的改造建設。四是深化支持農村流通業。投入1067萬元,推進新農村服務網絡工程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便利店80個,同時升級改造20個縣(市)區集貿市場。

表12014~2014年三次產業市場主體構成比例

2.廈門第三產業現狀:伴隨着廈門特區建設的快速發展,廈門市的第三產業已經開始迅速的發展起來。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廈門市在2014年的產業結構比例分別為1.2:47.2:51.6。其中,在gdp中,第一產業要比1981年的時候減少了25.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要比1981年的時候減少了4.4個百分點,對gdp的貢獻率為40.35%,將經濟增長拉動了3.17個百分點,對gdp的貢獻率為60.53%,將經濟增長拉動了4.75個百分點。很明顯,第三產業在廈門市的經濟增長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2014年廈門市第三產業批准簽訂合同325項,合同利用外資13.65億美元,佔到全市合同外資的26.0%,實際利用外資16.87億美元,佔全市40.3%。但是在其中,商務服務、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物流服務和金融服務這一類的生產性服務業就是吸引外資的重點行業,共吸引合同外資3.7億美元,佔第三產業合同外資比例近六成。至2014年,廈門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為23.6%,略高於同期gdp年均20.2%的增長速度,2014年廈門市三次產業所佔比重比1978年的21%提高了30.6個百分點,這也表明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廈門第三產業內部總體發展狀況。按照國家統計局對我國第三產業四個層次的劃分,從2014年來,廈門市第三產業第一層次呈緩慢下降趨勢,而第二層次呈緩慢上升趨勢。同時2014年第二層次佔第三產業比重高於第一層次所佔比重,也就是新興第三產業比重逐漸高於傳統第三產業比重。第三、四層次比重趨勢走勢雖然沒有很明顯,但是二者佔第三產業的比重之和則比較穩定。

圖22014年廈門部分第三產業分佈比例圖

3、廣東省第三產業發展現狀:到2014年,廣東第三產業的產值比重達到了45.7%,同時就業比重達32.8%,吸納就業人數達1855.73萬人。廣東的第三產業發展狀況與賽爾奎因、錢納裏模式相比,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以及與經濟發展水平相近的現代發展中國家相比,目前廣東第三產業比重水平偏低,而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的比重偏高。2014年廣東人均gdp比1978年已經翻了三番多,而第三產業比重為45.3%。2014年廣東人均gdp為7819美元,跨入中上等收入國家水平,而第三產業人均收入不到3500美元。從第三產業發展來看,廣東現階段正從世界下中等收入國家地區向上中等收入國家地區行列邁進,但第三產業比重水平明顯低於目前發展中國家48%的平均水平,僅略高於低收入國家42%的平均水平,仍落後於總體經濟的發展水平。 從下面圖3廣東省2014~2014年產業構成比例圖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一、二、三產業所佔的比例變動微小,特別的第三產業的發展停滯不前,我們都知道,第三產業是最接近民生的服務行業,要想讓總體經濟的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就必須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提高服務質量。

2014年廣東省產業構成比例圖2014年廣東省產業構成比例圖

2014年廣東省產業構成比例圖

圖3

4、浙江省第三產業的發展現狀:2014年,浙江省生產總值27722.3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60.5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4297.9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2014.82億元;三次產業的比重為4.9:51.6:43.5,與2014年的6.7:53.4:39.9相比,一、二產業的比重均有所下降,第三產業的比重有顯著提高。在此期間,全省gdp年均增幅為11.9%,而第三產業的年均增幅達到了13.4%,高於gdp增幅1.5個百分點。

表42014年浙江省與部分海西城市gdp和第三產業增加值總量及位次比較計量單位:億元、位

經濟的發展給社會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傳統行業如批

發零售、住宿餐飲業比重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交通運輸業由於受浙江經濟發展速度回落的影響,比重逐步降低。而金融、房地產等新興行業脱穎而出,成為第三產業發展的新亮點。特別是金融業,近年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在成長,2014年我省金融業創造的增加值位居全國第2位,高於江蘇和山東省;佔第三產業的比重比2014年上升6.5個百分點。

表5浙江省第三產業增加值內部構成

計量單位:%

理的分配。

三、海西建設過程中第三產業所面臨的問題

1.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水平與第三產業的水平緊密相連,相對來説,城市化水平高,有利於第三產業的前進,然而在海西建設中,

與之相關的城市如福州、温州、漳州等在沿海城市中屬於經濟欠發達城市,從而抑制了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各地區的城市化水平卻遠遠低於其經濟發展所決定的城市化水平,2014 年全國的城市化水平為 36.2% ,東部為 44.6% ,中部為 33.5% ,西部為 27.7% 。而 1997 年世界城市化水平為 46%,其中低收入國家為 28%,中等收入國家為 49%,高收入國家為 78%,與此相比較,我國各地區的城市化水平都低於其相應經濟發展水平的其他國家的城市化水平。

2.農村第三產業明顯滯後。福建省農村第三產業仍處於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的階段,而且行業分 布相當狹窄,許多為農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行業如科技服務、信息諮詢等發展不夠,農副產品市場建設相對滯後,還沒有形成相對健全的農副產品流通服務網絡,特

別是缺少規模較大、服務設施齊全、輻射範圍廣的大型現代化農副產品的批發市場。農產品流通服務組織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尚處於起步階段規模偏小,服務不規範,龍頭帶動作用不明顯。農村第三產業不發達,是制約福建省農業 經濟、乃至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升級緩慢。一般來説,新興服務行業大多是資本、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行業,這些服務行業的勞動生產率要大大高於傳統型、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業。如果前者的比重提高,就會帶動整個第三產業生產率的提高,也就會有力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歷史發展也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第三產業的比重之所以會持續上升,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適應消費需求和生產需求的新服務項目不斷產生。可見,新興服務的不斷出現,帶動了第三產業的迅速擴張。然而在海西建設過程中,各地區仍然保持着以傳統行業為主的格局,新興行業發展明顯不足,一些為生產、生活服務的行業發展落後,不能滿足需求,這導致第三產業的生產率無法提高,也限制了第三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4.制度的約束。眾所周知,市場經濟發達的程度、生產體系和市場機制的完善程度都會阻礙資源與結構轉變的過程。在海西建設過程中,由於改革進程和開放程度的不同,工業與第三產業存在着明顯的不同。在第三產業中,國有經濟仍佔有統治地位,計劃安排和政府幹預的色彩仍然十分嚴重,除了商貿餐飲、居民服務和公路運輸外,多數行業市場化程度相當低,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工業企業或事業單位內部自辦機構、自我服務的現象普遍存在,“條條”整理形成的政企不分、行業壟斷現象還比較嚴重,市場準入的限制比較多,競爭不充分,如鐵路運輸、民航、通信等行業。這些都給第三產業帶來了經營效率低下和市場競爭能力差的不良後果。

四、加快發展海西第三產業的對策措施

1.促進第三產業內部的結構優化。海西地區要達到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目標,就應促進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優化。一是要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如諮詢服務業,即代理、代辦、經紀、拍賣等代理性服務; 評估、審計等專業性服務; 數據庫、軟件開發、信息加工處理、

信息設備維修等以計算機應用服務為主要內容的信息服務業和各種中介服務機構。二是要改組改造傳統服務業,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服務技術進行改造。着重發展商貿流通、交通運輸、市政服務等行業; 推行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多式聯運、網上銷售等組織形式和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和經營效率。

2.改革經濟體制,破除壟斷,提高市場化程度。要想促進第三產業發展,就要創造公平有效地競爭環境,就要繼續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打破行業壟斷。首先應是消除所有制歧視,對各種企業都應一視同仁; 其次應是立法,頒佈和實施一些反壟斷的法律、法規,通過這些法律,限制壟斷行為,儘量降低壟斷的消極作用,維護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 再次應推動原由財政負擔的事業型、福利型服務單位轉型企業化合產業化,促進未單位自我服務的部門社會化,以市場機制促進服務企業的良性循環和發展。

3、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要發展第三產業,首先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認識到發展第三產業對增加就業機會、緩解就業壓力、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經濟結構優化、提高宏觀經濟效益和推動經濟增長具有重大現實意義。要從政策等方面為從事第三產業的人員創造良好的環境,形成關心服務業、支持服務業、參與服務業的輿論氛圍。隨着我國的入世,國外企業紛紛看好我國第三產,政府要積極培育本省從事第三產業的企業的競爭意識,勇敢迎接挑戰,並大膽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

4、完善企業制度。要按照現代化企業制度的要求,進一步推進第三產業中國有企業規範化的公司制改造,真正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和具有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產權明晰和行為規範的市場主體。要大力鼓勵企業優化重組,培育一批管理科學、有一定經營規模 的企業集團,增強企業競爭能力。同時要深化企業內部改革,不斷健全和完善服務企業的各項經營管理機制,力求在管理模式、經 營機制、服務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有較大突破,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

5、健全市場體來。重點應加大力度建設勞務、金融、產權、技術、信息、諮詢等各類要素市場,構築羣體優勢。以現代物流中心建設為切入點,帶動流通產業發展,培育具有不同優勢種羣的市場羣落,營造有利於市場發育的良好產業生態體系。大力推進流通體制改革,使消費品市場與生產資料市場通開,內商外貿通開。加強市場設施建設,有計劃有重點地建設一批、改建一批、擴建 一批市場設施,完善市場所需的載體。

6、分類推進,提高第三產業市場化程度。把發展第三產業與政府職能轉變及事業單位改制結合起來,實行政企分開,企業與事業分開,營利性機構與非營利性機構分開,合理劃分第三產業中的競爭性和公益性行業,實行不同的運行模式和經營管理方式。政 府主要職能是提供社會公共服務,扶持公益性行業發展,把競爭性行業推向市場。要打破壟斷經營,放寬市場準入,引入競爭機制,增加競爭主體。取消阻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不合理限制,鼓勵非公有制經濟以多種形式參與第三產業各行業的發展。

7、發展農村第三產業。把第三產業的發展與農業產業化結合起來,

通過發展農業技術推廣企業、市場信息諮詢企業和為農產品提供生產服務和銷售服務的第三產業服務部門,將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等環節連接為一個整體。建立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利用城鄉結合部的地緣優勢,大力興辦各類批發交易市場,建成蔬菜、水果、水產、食品等批發交易市場,彼此相連相互交融,構成地區性的物流貿易中心。多方渠道措集資金,完善農村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

8、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第三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城市化,城市是第三產業發展的最佳載體,第三產業的發展與城市化水平具有正相關關係。服務業發展要求有最低的集聚效應,即達到一定規模的人口居住區,發展服務企業才能盈利,這也是服務業主要集中在城市的根本原因。因此,應該制定優惠政策措施,鼓勵農村居民向城鎮轉移;採取切實措施,改善進城務工人員的生產與生活條件,包括享受經濟適用房、租住廉租房、方便子女就學、清理取消對進城務工人員不公平的規定等。

9、多渠道籌集資金。發展第三產業主要靠市場機制配置資源。在目前市場機制和民間投資正常增長的機制還不完善的情況下,仍要增加一定的政府投資,適當安排一定數量的財政預算資金,引導和調動銀行信貸資金及民間投資投向第三產業。引導商業銀行在 獨立審貸基礎上,積極向第三產業項目發放貸款,允許符合條件的第三產業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通過股票上市,發行企業債券,建立產業投資基金、項目融資、股權置換等方式籌措資金。同時,利用地理的優勢,吸引台資依然是不錯的選擇。

參考資料:

[1]李江帆著: 《第三產業經濟學》,廣東人民出版社 1900 年版, [2]李江帆著: 《中國第三產業發展研究》,人民出版社,

[3]嚴正 馬照南 孫寶臣著,《海峽經濟區探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4]郭克莎著: 《結構優化與經濟發展》,廣東經濟出版社 2014 年版, [5]歐新黔著: 《中國服務業發展報告》,中國經濟出版社, [6]黃巧敏.廈門第三產業發展探研[j].中國統計,2014(04), [7]廣東省統計信息網, [8]浙江省統計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