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生的藝術化》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46W

目錄

《人生的藝術化》讀書筆記
第一篇:藝術化人生的詮釋第二篇:走向人生藝術化第三篇:人生藝術化第四篇:人生的藝術化第五篇:《新人生》讀書筆記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藝術化人生的詮釋

藝術化人生的詮釋——評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

所屬欄目>書刊評論

作者:王元民發佈時間:2014-9-13 8:57:08 點擊數:1250

內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梭羅的《瓦爾登湖》的審美文化內涵,他在書中崇尚一種簡單素樸、充滿智慧、樂觀向上的生活方式,對藝術化的人生境界進行了詮釋,具有豐厚的美學意藴。

關鍵詞:藝術化人生;簡樸;智慧;樂觀;詮釋

這是一本寧靜、恬淡、充滿智慧的書。分析生活,批判習俗,語語驚人,字字珠璣,見解獨特,耐人尋味。寫生活情趣,優美細緻,清新純樸;寫人生哲理,透徹精闢,發人深省。

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對於春天,對於黎明,對於自然,都有極其動人的描寫,這裏有大自然給人的澄淨的空氣,滌除了工業社會的環境污染,讀着它,讀者自然會體會到與大自然朝夕相處的默契、心靈的純淨和精神的昇華。

這就是美國超驗主義作家亨利?戴維?梭羅的《瓦爾登湖》。

許多人認為,美國文化缺少傳統根基,根本談不上審美文化。然而,美國思想家梭羅以其名作《瓦爾登湖》向人們證明了這是一種偏見。在本書中,梭羅從“生活藝術化”的角度對審美文化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實踐,對藝術化的人生境界進行了一次全面而有力的詮釋。在書中,梭羅披露,他曾經隻身一人,在瓦爾登湖畔居住兩年,在這孤獨的兩年裏,梭羅把勞動、寫作、觀察、傾聽、體驗和夢想融為一體,使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都成為藝術性的。他閲讀,不只是閲讀書本,還閲讀森林山川的晨昏和四季的變化;他傾聽,不僅傾聽山林和水波的聲響,還傾聽自己內心思想的波動和神祕的腳步;他孤獨自處,但心靈卻與億萬人相通。他獨自生活,但不感到寂寞,因為他堅信,人的最有價值的東西不在其外表,人與人之間沒有必要朝夕相互觸碰,個人獨處正好可以靜下心來,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他寫作,寫的大多是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審美感受和對瓦爾登湖優美風光的讚美。梭羅想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生活和人生完全可以藝術化的,但他的行動沒有走向唯美主義的極端,也沒有陷入“為藝術而藝術”湍流。他雖然以藝術的方式生活,卻沒有脱離社會和政治,更沒有對人類的命運漠不關心,他不僅是具有濃厚“自然主義”傾向的詩人,還是一個哲學家、歷史學家、經濟學家、記者和作家;他的《瓦爾登湖》,不僅有小説的精彩故事,還有散文的詩意綿綿;不僅有哲學的睿智思索,還有報告文學的真實無欺。這是一部融詩、散文、哲學論文、報告文學於一體的藝術哲學,《瓦爾登湖》式的人生,是一種超功利的人生,不同於世俗之人的蠅營狗苟的人生,是一種藝術化的人生,與世俗之人的枯燥無聊的人生也大異其趣。

梭羅在其藝術化的生活實踐中,追求倫理價值、科學認識和審美價值的高度統一,追求個體身心和大自然的和諧一致,最終使自己的人生像瓦爾登湖的湖水那樣純潔和透明,像瓦爾登湖畔的花朵那樣樸實和美好。這本書以大量的事實證明,作者在此創造的一切奇蹟都來自他與自然的和諧一致。是自然而不是人,是户外的世界,而不是書本或政治的討論,塑造了作者審美化的人格,使他達到高度的解脱。在他的眼裏,普通人過的是一種非審美的生活,一種懦夫和順從者的可憐的生活,一種沒有自由、缺乏對人生精闢透視的生活,一種無法擺脱物質的羈絆、戴着鐐銬的舞蹈般的生活。梭羅崇尚過一種簡單、睿智和樂觀的生活,他認為,這種生活才可以稱得上是審美化的生活,這樣的人生才可以稱得上是藝術化的人生。

梭羅崇尚過一種簡單樸素的物質生活。梭羅對附近鎮上小市民的生活作了精闢的透視,他認為,這些每日渾渾噩噩的追求奢侈和舒適的人,不可思議的把自己的自由和一生的光陰抵押給一片可憐的土地、幾間住房、幾畝山林和永遠不滿的穀倉。然而正是這種對物質生活的追求,變成套在他們身上的枷鎖,

使他們看不到物質之外的其他更有價值的東西。而真正富有的生活,並不是物質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最聰明的人對奢侈和舒適從來都是敬而遠之的,這些人往往過着一種比窮人更為簡單和貧寒的生活。古代的大哲,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印度的,不管是波斯的還是古希臘的,但從物質層面上看,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他們更貧窮的人了,但他們的內心生活卻是無人可比,基於這一見解,梭羅認為:“一個人要在世間謀生,如果生活得比較單純而且聰明,那並不是苦事,而且還是一種消遣”。[1]梭羅喜歡素食,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基於對動物的同情,一方面認為食肉是人類奢侈和墮落的標誌。他雖然經常以幾片面包和土豆充飢,內心卻感到無比的滿足。正因為如此,任何一個想更好的保存自己的詩情和更高級智力的人都禁止自己吃動物,即使其他的食物,他們也吃得很少。梭羅指出,人類之所以缺乏想象力,是因為他們那巨大的肚皮背叛了他們。梭羅堅信,不吃肉或少吃東西,過一種簡單而樸素的生活,乃是整個人類註定的命運。人類要想提高和改進自己,就必須逐漸停止吃動物,就像野人接觸到文明後逐漸不再相互吃別人的肉體一樣,也許人們的體力會因此而弱一些,但這是在順從更高的宇宙法則。只要做到這一點,人們生活的每一時刻,不管白天還是黑夜,都會成為一種祝福,都會像鮮花一樣釋放出芳香,都會變得更富有彈性和更富有生機,到那時,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會成為人類的朋友,祝賀他們達到至上的境界。梭羅還倡導穿衣的簡單化。在他看來,衣服的目的不外保持體温和遮蓋露體,“不過是我們的最表面的角質,或者説,塵世之煩惱而已。要不然,我們將發現我們在偽裝底下行進,到頭來必不可免的將被人類及我們自己的意見所唾棄。”[2]他還對人們居住條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梭羅認為,最有趣的住宅是貧民的那些毫無虛飾的、卑微的木屋和農舍,住在這些木屋和農舍中的平民的簡樸生活,“使他們的住宅沒有一點叫人傷腦筋的風格。”[3]他反對極盡奢靡的高塔和寺院,認為“東方的全部廢墟,也絕不比一卷《對話錄》更可讚歎。”一種簡單的生活,“要比矗立一個高得碰到月球的紀念碑還更值得流傳。”[4]在這裏,我們看到了中國道家老莊思想的影子。老子從無為無不為的思想出發,要求社會要退到“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5]的時代,人則要“見素抱樸,少私寡慾”[6],“復歸於嬰兒”[7]、“敝於赤子”[8],去掉由於社會文化使人有了巧智大偽的習性,以恢復人的天真本性。與梭羅不同,老子過多地看到了社會文化對人性的消極影響,因而通過否定現實的善,復歸古樸的真,以進入美的境界,也就是他的“道”的境界。而梭羅以詩人的熱情和敏鋭,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認為只有充滿真善美的生活才是素樸的生活,才是每個人夢想的藝術化的生活。梭羅和老莊的審美境界,“單純而且聰明”的生活方式和“見素抱樸”“復歸於嬰兒”的生活方式,都是超功利的、自由愉悦的、遵循着自然之道,是真正的藝術化的生存方式。

梭羅崇尚智慧。他認為在現今的世界上,人們可以找到許多哲學教授,卻很少發現真正的哲學家。而哲學家的標準就是要有智慧,要有深刻玄妙的思想,要對智慧無限赤誠,並遵照智慧的指令做事,過一種簡樸的、獨立的、寬宏大量的和盡心盡責的生活。一個哲學家還必須靠智慧來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不僅是從理論上,而且是從實踐上。哲學家之所以是哲學家,不單單在於説些什麼,還必須看其是否在自己外在的生活方式上領先於自己的時代,哲學家絕不能像他的同時代的普通人那樣吃飯穿衣、住房取暖。一旦取得最基本的生活用品,他們就不再追求剩餘,而是立刻轉移目標,到生活中去探險。在此基礎上,梭羅建立起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在他看來,最高的美來源於智慧,來源於和人對森林、河流、湖泊、山巒、陳武、朝霞的靈感和體驗的昇華。美好的生活不是通過積累知識和佔有財產而達到的,而是通過智慧,通過對自然和人性美的敏鋭感受達到的。與知識相比,審美感受具有終極價值,單純的知識算不上智慧,知識與美結合才能造成智慧,因而在追求知識時絕不能離開審美感受。出於這一考慮,梭羅總以高度的熱情去追求智慧,而不是單純追求知識。他認為,一個人只要忠實的追隨自己最自然和最美好的本能傾向,從自己內心深處尋找生活的法則,就能在塵世找到天堂。由這一原則出發,梭羅渴望瞭解自然,通過體驗和觀察,讓審美體驗伴隨着知識,在智慧的引導下走近自然。與現代科學家的觀察不注重生命本身的體驗相比,梭羅的觀察將自己整個身心投入進去,很少有人像他那樣熱情、自信的歸依自然,很少有人像他那樣用心體會自然的奧祕,很少有人像他那樣在與自然交流時使自己的生活變得如此豐富,如此湧動,如此變動不居,如此充滿智慧。梭羅是一個敏感的詩人,用感情的觸角洞悉着生活中的美麗,“詩人和非詩人的區別,就在於詩人對未知的自我的需要遠勝於任何人,他們發現了具有

普遍價值的某些財富。”[9]很少有人像梭羅這樣,對周圍的生活如此友善,如此細心,具有如此清醒的智慧。“很明顯,梭羅過着一種藝術化的生活,他呼吸着一種濃厚的藝術的氣息,這種生活是對世俗之人的?安靜而絕望的生活?的超越,與那種消極的退隱生活也不可同日而語。”[10]正如他所指出的:“人類過着靜靜的絕望的生活。所謂聽天由命,正是肯定的絕望。你從絕望的城市走到絕望的村莊,以水貂和麝鼠的勇敢來安慰自己。在人類的所謂遊戲和消遣底下,甚至都隱藏着一種凝固的、不知又不覺得絕望。兩者中都沒有娛樂可言,因為工作之後才有娛樂。可是不做絕望的事,才是智慧的一種表徵。”[11]梭羅崇尚一種樂觀的和充滿情趣的生活。早春二月,當藍色鳴鳥在山谷中鳴啼時,或是迎春花在三月的殘雪剩冰中開放的時候,自己除了害怕“永生”之外,其他什麼都不怕了。春天總是給人以信心,使人相信自己可以在上帝慷慨的施與中永生。從春天的温暖中,梭羅得到上帝的信息:上帝是善的,因為他在周圍的森林中聽到上帝的歌聲。梭羅認為,這種無限傾向和充滿生活情趣的生活本身就是藝術,真正的藝術永遠是真善美的體現,所謂藝術化的生活方式就是清醒者的生活方式。梭羅一再指出,人要想審美的生活,就必須保持清醒。但非常遺憾的是,在現今的世界上,真正的清醒者還不很多,正如他指出的,在體力勞動中,或許百分之百的人都是醒着的;而在精神生説中,一百萬個人中難有一個是清醒的;在詩和神性領域,從億萬人中也難以找到一個清醒者。正因為如此,人們在這個世界上很少遇到一個完全清醒的人。儘管很多人在繪畫、雕刻和製造工藝產品,但多數人還不能與所觀看的事物的“氣”或“神性”融為一體,因而其作品很難成為藝術。因此,不是任何人的“做事”都能成為藝術,只有清醒的人才能用藝術的方式“做事”,歸根結底,“每一個人都是一座神聖的建築,他的身體使他的聖殿,在裏面,他用完全是自己的方式來崇敬他的神,他即使另外去鑿琢大理石,他還是有自己的聖殿與尊神的。我們都是雕刻家與畫家,用我們的血、肉、骨胳做材料。任何崇高的品質,一開始就是一個人的形態有所改善,任何卑俗和淫慾立刻使他變成禽獸。”[12]梭羅是清醒的,因為他是自由的,情感自由,思緒自由,正象是吹過瓦爾登湖面的風,他與風共遊,讓內心的自由自然的生長,“自由的人不會成為自由的俘虜,他會以很謙虛的態度看待自由,而且會知道自由會超越自己,並不是他的功德使他與自由相配。他心中的自由像一粒種籽,長在未知的天裏,隨風茁壯。”[13]在梭羅看來,只有這種自我、自由的廟宇才是真正的藝術,只有這種藝術才體現最高的真實,最高的真實就是人們從容生活時無為的所見所聞,只有這時,人們才會倍感永恆和絕對的存在。與之相比,普通人的生活中的恐懼和歡樂就算不了什麼,它們只不過是這個絕對的存在的影子。在這種生活中,“人們會以開放的意識去接受現實的醜和惡,以寬鬆的心態去守護自己的夢想,把哭和笑都視為一種邀請。在這個時代的人眼裏,世界已經不再是那個被鋼鐵、塑料和惰性石頭包裝着的怪物,它的神祕和神奇會逐步向人類獻露出來。”[14]只有開放的文化、真實的文化、永恆的文化才能稱得上是一種博大精深的文化;只有寬鬆的人生,開放的人生,消除了卑俗的人生,才稱得上是藝術化的人生。

梭羅的生活是一種融真善美為一體的生活,是一種消解了虛飾的簡樸的生活,是一種充滿着睿智哲思的生活,是一種洋溢着樂觀情趣的藝術化的生活。梭羅以自己的審美化的生活和實踐,向人們詮釋了什麼才是一種藝術化的人生,這種藝術化的生存方式或許短暫,但它能使生命綻放一次燦爛,使感情澎湃一次潮汐,使思想放射一次光芒。這種生活,“簡單而安寧,如同大自然一樣,逐去我們眉頭的烏雲,在我們的精髓中注入一點兒小小的生命。不做窮苦人的先知,努力做值得生活在世界上的一個人”。[15]

註釋:

[1] 梭羅《瓦爾登湖》(徐遲譯),第5頁,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年

[2] 梭羅:《瓦爾登湖》,第21頁,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年

[3] 梭羅:《瓦爾登湖》,第42頁,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年

[4] 梭羅:《瓦爾登湖》,第52頁,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年

[5]《老子?八十章》

[6]《老子?十九章》

[7]《老子?二十八章》

[8]《老子?五十五章》

[9] 轉引自羅布特?n?威爾遜的《藝術家的人格》,《藝術的心理世界》,第236頁,阿恩海姆著,周憲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10]《藝術化生存——中西審美文化比較》,第324頁,聶振斌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11] 梭羅:《瓦爾登湖》,第6頁,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年

[12] 梭羅:《瓦(來源説明好範 文網:)爾登湖》,第207頁,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年

[13]《天心與人心——中西藝術體驗與詮釋》,第217頁,魏明德等著,商務印書館,2014年

[14]《藝術化生存——中西審美文化比較》,第500頁,聶振斌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15] 梭羅:《瓦爾登湖》,72頁,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年

第二篇:走向人生藝術化

走向人生藝術化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業。現世只是一個密密無縫的利害網,一般人不能逃脱這個圈套,所以轉來轉去,仍是被利害兩個大字繫住。”

——《談美》

情趣愈豐富,生活也愈美滿,所謂人生的藝術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因為:情趣的活動(表現)是藝術,藝術的活動是創造和欣賞。而情趣的根源是人生。藝術離開了人生便無所謂藝術,人生離開了藝術便無所謂人生。

如何使人生藝術化就通過藝術的創造和欣賞。

創造,乃是完成人生這篇文章,如何作出一篇好文章:首先,要有一種超脱的態度,並懂得文章是完整的有機體,需要完整的人格,其表現便是完美的生活。其次,好文章的要訣是修辭立於其誠,就是流露至性深情。再者,文章要忌濫俗,濫俗就是自己沒本色而蹈襲別人的成規蹈矩,是虛偽的表現。也就是強調本色的重要性。

現實生活繁忙的工作是很多人忽略了修身養性。大多人都急功近利。為了生存談何博愛、平等、真誠、守信??更不用説人格的完整性。大多都裝在浮華虛偽的套子裏,幾乎忘了何為本色,只是渾渾噩

噩的過活。一味的模仿矯情,總以為生活在被別處,想要逃離。事實上這一切都是畸形的成長,最終是“要走幾段路,犯過幾個錯,才明白自己想要的太多;要恨幾個人,傷過幾次心,才瞭解為了愛要怎麼做;一座城市,又一個城市,才知道流浪的路多顛簸;一次成功,又一次坎坷,才懂得陶淵明先生的快樂。”

一件有價值的人生藝術品是要在許多次失敗和挫折後磨礪而成的,同時也能經受住歷史的洗滌和錘鍊。

“覺得有趣味”就是欣賞。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對於許多事物能否欣賞。”欣賞也就是“無所為而為的玩索”。既要有嚴肅主義,又要有豁達之情。如此,便可成就偉大的人生,享受人生的藝術化。

現代社會生活的節奏太快,快餐文化下的人們已經把文學和藝術當做是自己有目的的功利性的能增加談資的取悦於他人的東西來對待。所以他們講究快,囫圇吞棗,通俗易學。所以出現很多經典名著速讀之類的東西。這也就違背了嚴肅主義。為了功名利祿,勾心鬥角,卑躬屈膝,一點得失就惶惶不可終日,這便是違背了豁達之情。這兩種風度也是不藝術不道德的。美是需要嚴肅地慢慢地欣賞的,因為美是嘔心瀝血的創造,是細節的感動,是有餘味的需要咀嚼的。審美是無功利的,只有無功利的人才能豁達的看待得失,看待人生。

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後所產生的嬰兒。美和實際人生有一個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我們一定要從實用世界跳開,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欣賞它們本身的形象。

無所為,便是超脱之態度,霍達之秉性。為,便是生活之本色,創造之嚴肅,情趣之豐富。“無所為而為的玩索”便是教我們怎樣審視人生,關照人生,進而鼓舞人生,美妙人生。

人充滿勞績,但還詩意的棲居在這片大地上。

——荷爾德林

第三篇:人生藝術化

人生藝術化

歐洲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條寬闊的汽車路,兩旁景物極美,路上一條標語説:“慢慢走,欣賞啊!”朱光潛先生的《談美》一書最後一章就以這6個字為標題,全書也以這6個字結尾,朱先生以此奉贈青年朋友們:在這車水馬龍的世界中生活,不要像在阿爾卑斯山谷中乘汽車兜風,匆匆忙忙地急馳而過,而要多多回首流連風景,這樣,豐富華嚴的世界才不會了無生趣。

人生的藝術化主要是指人生的情趣化,人生的嚴肅主義。

人生的情趣化。朱先生建議我們像欣賞藝術一樣欣賞世界和人生。凡是善於欣賞的人,他“有一雙慧眼看世界,整個世界的動態便成為他的詩,他的圖畫,他的戲劇,讓他的性情在其中‘怡養’。到了這種境界,人生便經過了藝術化”。藝術是情趣的活動,藝術的生活也就是情趣豐富的生活。常情趣愈豐富,生活也愈美滿。

人生的嚴肅主義。藝術的創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賞,生活也是如此。一般人常以為藝術家是一班最隨便的人,其實在藝術範圍之內,藝術家是最嚴肅不過的。在鍛鍊作品時常嘔心嘔肝,一筆一劃也不肯苟且。善於生活者對於生活也是這樣認真。曾子臨死時記得牀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門人把它換過才瞑目。吳季札心裏已經暗許贈劍給徐君,沒有實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鄭重地把劍掛在徐君墓旁樹上,以見“中心契合死生不渝”的風誼。像這一類的言行看來雖似小節,而善於生活者卻不肯輕易放過,正猶如詩人不肯輕易放過一字一句一樣。小節如此,大節更不消説。董狐寧願斷頭不肯掩蓋史實,夷齊餓死不願降周,這種風度是道德的也是藝術的。我們主張人生的藝術化,就是主張對於人生的嚴肅主義。人生的情趣來自宇宙的人情化和生命價值的張揚,來自對人生意義的體味和對生命意藴的解讀。人生的藝術化追求經歷着三個向上的層面:其一是生活形式的藝術化,其二是生活技巧或社會關係的藝術化,其三就是人格與心靈的藝術化。 人生藝術化,它重視情感又重視謹嚴的生活態度,它藴涵着詩性特質,融審美與啟蒙、崇高與浪漫為一體,以此達到人生的美化、人心的淨化。

第四篇:人生的藝術化

無所為而為的玩索

------人生的藝術化

“你有沒有聽見過雪花飄落在屋頂上的聲音?你能不能感覺到花蕾在春風裏慢慢開放的那種美妙的生命力?你知不知道秋風中常常都帶着種從遠山上傳過來的木葉清香?”

古龍小説《陸小鳳傳奇》中花滿樓悠然且從容的詞句詩意得讓人感動。而我們生活在這個前所未有的快節奏社會,似乎只有一個“忙”字來形容。從早到晚,忙忙忙,可是當夜幕降臨,偶爾問自己都做了些什麼的時候,卻茫然無知。而關鍵的是,我們連這種反思的提問都感到索然無趣,吝嗇於提及,一味地淪為環境的奴隸。在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過分專一地投身於勞作,心靈世界卻不經意地流於平庸,變得空虛。

可幸運的是,“人生的藝術化”理念,為我們提供了一條迴歸本心的路,不至於在茫茫漫長的黑夜中,漫無目的而又匆忙地行走。藝術的亮光能讓我們的人生增添一抹抹美妙的色彩。

那什麼是“人生的藝術化”呢?

探討“人生的藝術化”,先要看看我們的人生。人生於世,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人生就是由這多方面組成的和諧統一的整體。若把它分開來看,大致有三方面。一是實用的活動,關注的是事物對於人的價值,它受環境的制約,以善為最高追求;一是科學的活動,注重對事物的研究取證,事物有什麼性質,屬於哪一科哪一類,以真為最高追求;還有一個是美感的活動,關注的是事物的本身,無關乎周遭的環境如何,以物的姿態與人的情趣達成一個同一的境界,若莊周夢蝶,物我兩忘,它以美為最高的追求。這種美感的活動就是藝術。美感的活動與實用的活動是有分別的,所以藝術和實際人生是有距離的。見出事物的美,就必須站在適當的距離之外,跳出利害的圈子。但是藝術與整個人生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的。藝術所需要的情趣由人生所產生的感悟而生成,藝術所依賴的素材根源於人生;而一個人的人生若沒有藝術的着色,將會失去生機,失去活力,失去趣味,變成一攤死水,就失去其為人生的意義了。

中國現代“人生的藝術化”命題經歷了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其核心精神奠基於梁啟超,理論表述成型於朱光潛。從“生活的藝術化”到現代“人生藝術化”命題的系統構建,其理論趨於成熟。人生與藝術相聯繫,把人生看作一幅圖畫,一首詩歌,一支樂曲,“人生就是一種較廣義的藝術”。人生的藝術化追求經歷着三個向上的層面。其一是生活形式的藝術化,其把藝術理解為裝飾性或新奇性,具體表現在對生活用品、生活環境和人體藝術裝飾,這在奴隸社會就已存在,可説是“飽食之後的暖衣”。其二是生活技巧或社會關係的藝術化。主要是把藝術化理解為生存與生活的技巧,具體表現在對生活方式、生活態度、人際關係等的處理藝術。較於前者它把目光擴展到社會,交流。其三就是人格與心靈的藝術化。它把藝術化直指人心理解為情趣的豐富高尚化或人心的純淨化,從追求外在到融入社會再到迴歸人之本心,它需要莫大的勇氣與魄力,同時也把人生的藝術化提

到一個至高境界:追求自我精神的自由翱翔,嚮往人格與心靈的詩意美化。這就

形成了中國現代“人生藝術化”命題,它重視情感又重視謹嚴的生活態度,它藴

涵着詩性特質,融審美與啟蒙、崇高與浪漫為一體,它以出世的精神來做入世的

事業。

簡而言之,“人生的藝術化”就是把生命安頓在審美情趣的自由昇華中,來

達到人生的美化、人心的淨化,從而拯救墮落與迷失,重燃生命的活力,給社會

帶來光明。

中國現代“人生藝術化”命題在特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下孕育誕生。20世

紀上半葉,對中國歷史而言是屈辱與抗爭的歷史。一方面,封閉已久而日趨腐朽

的國門洞開,西方列強爭先恐後地湧入,中國備受侵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籤

訂使中華民族面臨着積貧積弱的局面,昔日的天朝上國淪落到跪在地上辦外交。

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漸漸尊嚴掃地劣性養成變得矇昧無知。另一方面,無

數的勇士前赴後繼擔負着救亡圖存,實現民族與人民解放的歷史使命。中國現代

“人生藝術化”命題因此萌芽,希冀通過人格的藝術化塑造與人性的審美啟蒙來

作為解決問題的一條路徑。

而在當今的社會環境與人文環境下,“人生的藝術化”這一美學命題有着偉

大的現實意義,散發着詩意、美學的光芒且我們亟需這光芒去照亮矇蔽的人心和

漆黑的未來。商品經濟形成的金錢至上下,人們對財富的慾望膨脹;科技理性至

上的片面偏見下,人們的情感道德缺失迷失;只顧個人不顧集體的個人主義之風

使人情寒涼;悲觀頹喪失去趣味的百無聊賴使生活意義全無。追逐物慾、道德脆

弱、自私自利、悲觀頹喪等,這些使人心蒙上了一層層厚重的灰塵,純淨仁愛變

得不值錢,不僅過去不及挽回,現在也正在被我們失去。這已不完全是制度的問題,還需要對人心的診治。“人生的藝術化”正是肩負着這

一使命。

拿佛山小悦悦事件為例,就能見出“人生藝術化”的現實意義。廣東佛山一

個五金城裏,兩歲女孩悦悦被一輛麪包車撞倒碾壓。接下來的幾分鐘,還有呼吸

的小悦悦孤零零地躺在路邊,18個路人先後經過,但只是熟視無睹繞道走開,

即使有驚訝回頭觀望卻沒有伸出援手,而其間悦悦又被一連貨車碾軋。這一幕直

到拾荒阿姨陳賢妹經過,將悦悦搬離街心才得以終止。憤怒,恐懼抑或反思。憤

怒於18人先後經過事發場地,面對一個脆弱受害同類的生命,卻沒有勇氣去將

其抱開;驚恐於是什麼時候我們變得如此冷漠,失去了對生命的熱愛,難道只是

顧慮“彭宇案”而沒有勇氣堅持道德的底線嗎?更應反思是什麼使“行色匆匆”

的人們停不住匆匆的腳步,去關愛一下身邊的社會,到底我們在追逐着什麼?

在某種程度上説,情感比理智更重要,面對小悦悦事件我們還在為會不會引

禍上身而遲疑不決,人心變得如此之壞,不只是幾句道德家言所能解決,也並不

單靠強制的法律約束所能了事。關鍵是要洗淨矇蔽人心的塵埃,“要求人心淨化,

就得先要求人生美化。”

人生美化也就是“人生的藝術化”。怎樣做到“人生的藝術化”,就要全看你

自己的性分與修養。懂得生活,就懂得藝術。

首先,對自己的一生要有一個整體的創造,其完整性是不容於絲毫細節的衝

突的。生活的每一天,人生的每一個日子,都有不得隨意的度過。史蒂芬.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畢業演講上説:“你要堅信,你現在所經歷的,將在你未來的生命中串聯起來。”“每天清晨,我都會對鏡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我是否還願意做我今天要做的事情。”人生是件完整的藝術品,我們的每一次抉擇,每一次活動,甚至每一個動作的瞬間都與整個人生息息相關。對待人生的每一天,都應當熱情投入;對待生活的每一件事,都要有嚴肅認真的態度。如此我們的人生會有一種渾然天成,一處也不可更改的整體風格,這種風格形成我們獨立的人格,使我們的人生與眾不同。

其二,要敢於做自己,聽從自己內心的想法,而不是去做那個別人所期待的千篇一律的模板。做自己是要很大的勇氣的,要求人對自己的肯定,發現自己的獨特之處。如果你做的事情是你無比鍾愛的,即使困難你也會無比愉快;而如果你發現你正在做的並不是你想要的,即使令人羨慕也不會給你帶來絲毫感動。著名法醫王雪梅在談及自己的人生體會時説:“我的每一次人生選擇都是瞬間的,都是一剎那間決定的。我的老師就是我王雪梅的在天之靈,是自由生命的呼喚。”隨心性而為,無需那過多的理性考慮。堅持做自己對自己要始終保持忠誠,拒絕虛偽。仿於人,只會失其為我;忠於心,才能無怨無悔。

最後,培養情趣,學會欣賞,以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業。朱光潛提出欣賞就是“無所為而為的玩索”。老子在幾千年前就告誡世人“無為”。但這無為並不是不作為,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不為所欲為,是孔子所説的“從心所欲,不逾矩。”“人生的藝術化”是以美與善與真的統一,它追求內心的淨化,但並不否認生命實踐的基礎意義,而是對生命實踐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拒絕無意義的俗濫的人生,別有更高的情趣追求。宏遠的眼界和豁達的胸襟都需要在這“無所為而為的玩索”中潛移默化地形成。

放慢你“匆匆的腳步”,好好欣賞周圍的一切,也許你也會聽見那雪花飄落在屋頂上的聲音,感覺到那花蕾在春風裏慢慢開放的那種美妙的生命力,以及那秋風中帶着的從遠山上傳過來的木葉清香。

“慢慢走,欣賞啊!”

北京師範大學

外文學院 陳遷

2014.11.12

第五篇:《新人生》讀書筆記

在小年夜的晚上,閒來無聊逛了書店 ,我選中了《新人生》這本書,原因有兩點,一點是它的封面中央有着一粒標着“新人生”的大白兔奶糖,很別緻;另一點是因為書封面的這段話“某天,我讀了一本書,我的一生從此改變。即使才展開第一頁,它的強烈衝擊仍深深打動我。書頁中衝出一道強光,照亮了我的臉龐。那炙熱的白光,迷惑了我的思維,卻也令我的心智豁然開朗。我驚懼地發現,周遭的世界正經歷着徹頭徹尾的轉變。一種從來不曾體會過的孤寂突然降臨……”這段話很吸引我,因為我們都曾經歷過為了某一本書日夜顛倒為之着迷的時候,一本好書會帶我們去一個全新的世界,給我們新的啟發,會令我們充滿智慧……所以…….帶着這份共鳴,我和書的作者奧爾罕.帕慕克(from土耳其)一起踏上了這段名為“新人生”的旅程。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對書的作者產生了好奇,奧爾罕.帕慕克是xx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他被授予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鄉憂鬱的靈魂時發現了文明之間的衝突和交錯的新象徵。” 帕慕克被認為是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是享譽國際的土耳其文壇巨擘。出生於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布爾科技大學主修建築。1979年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長和他的兒子們》得到《土耳其日報》小説首獎,並在1982年出版;1983年再度贏得奧爾罕-凱馬爾小説獎;1983年出版第二本小説《寂靜的房子》,並於1991年獲得得到歐洲發現獎,同年出版法文版1985年出版第一本歷史小説《白色城堡》,這本小説讓他享譽全球,紐約時報書評稱他:“一位新星正在東方誕生——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這本書榮獲1990年美國外國小説獨立獎。1990年出版《黑書》是一個里程碑,這本小説讓他在土耳其文學圈備受爭議的同時也廣受一般讀者喜愛。法文版獲得了法蘭西文化獎。1992年他以這本小説為藍本,完成《隱蔽的臉》的電影劇本。1997年《新人生》一書的出版在土耳其造成轟動,成為土耳其歷史上銷售速度最快的書籍。書的作者是位很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在作品充滿着魔幻色彩,因此這本書可以稱之為魔幻現實主義鉅作。

好了,言歸正傳,我想談談這本小説的內容。這本小説講的是一位名為奧斯曼的學生讀了一本很神奇的書,然後他的世界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斷然告別了過去的熟悉生活,隨後,他戀愛了,愛上了很有個性的漂亮姑娘嘉娜,然而嘉娜是有男朋友的,一次意外,他目睹了嘉娜的男友遭人刺殺,奧斯曼是個很有想法的男孩,他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拋棄了原有的身份,隨着那本神奇的書的內容,踏上了尋找新人生的旅程。

歡迎閲讀其他精彩範文:

《人生的樂趣》讀書筆記

《人生哲言》讀書筆記

《人生》讀書筆記摘抄

《名師人生》讀書筆記

《好教育好人生》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