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時間簡史》讀書筆記【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26W

《時間簡史》讀書筆記【多篇】

時間簡史》讀書筆記 篇一

對於高中時期是理科生的我來説,《時間簡史》可以説是十分熟悉和陌生的。之所以説熟悉,是因為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難免對其內容及理論有所接觸。而之所以説是陌生,主要還是因為平常並不會對這本書有太多想去了解的意願。而這一次的特色團日活動便給了我這樣一個機會去拜讀一下這一部作品。

《時間簡史》主要闡述了史蒂芬霍金對宇宙中的各種存在的猜想與推測。其中也不乏理論的闡述與説明。與一般的認識中認為其過於專業而比較難懂所不同,因為其對基礎理論的闡述十分詳細,所以並沒有我想象中的難懂。

讀完《時間簡史》説實話,對我們這些一般人來説,學習生活並不會有什麼明顯的改變。但是我們卻也能感受到自己所處的宇宙之偉大與自身的渺小。在更瞭解世界的同時也能讓我們重新考慮一下對自己的定位。

在讀完《時間簡史》之後,我也對我們所處的世界以及人類未來的可能性重新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幻想。可以説,這本書帶給我們的不止是科學的知識,甚至帶給了我們對未來的期盼。

《時間簡史》讀書筆記 篇二

充滿奧祕的世界,浩瀚無垠的太空,給予人類無盡的幻想。世界之外,未來之變,如此神奇美妙!

——題記

有一個人,他戰勝了疾病,創造了奇蹟,他證明了殘疾並非是成功的障礙,他用他生命踐行他的諾言,他為他所熱愛的科學事業而奮鬥終生。他,就是《時間簡史》的作者,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

捧着這本沉甸甸的書,我仔細端詳着它的封面,一個大大的鐘表首先映入眼簾,這個鐘錶十分抽象,橢圓形的錶盤,中間深深地凹了下去。我想它代表的是浩瀚的宇宙,代表着時間沒有盡頭。鐘錶上面是四個金色的大字“時間簡史”。我慢慢翻開書本,陶醉在書海中。在我沒有讀這本書前,我一直以為它是一部專業性極強的科學鉅著,讀起來肯定會枯燥乏味,甚至有些吃力,但是我現在不得不改變我的觀點了。霍金先生用非常幽默的語言,生動詮釋了一些天文學的專業知識,他把膨脹的宇宙比喻成不斷進食的孩子,把恆星比喻成吃的鹽,一個個生動的例子不僅能讓你快速理解宇宙的知識,還能獲得一種美的享受,讀來生動有趣,讓人不禁想趕快通讀全書,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慾。

霍金有一句名言,我深深地記在心裏,“身體和精神是不能同時殘廢的”。雖然,他的身體一刻也沒有離開過輪椅,但是,它的思維卻飛出了地球,飛出了太陽系,飛出了銀河系,飛到了上百億光年外的宇宙深處。我十分佩服他對科學的熱誠,他認真思索並巧妙解釋了科學理論的本性,即任何物理理論都只不過是一個假設,在這個意義上,理論只是暫時的,而我們永遠不能證明它。他還致力於研究量子引力。在他生病期間,他不僅沒有得到多餘的休息,反而利用僅有的休息時間更加刻苦地研究,廢寢忘食,終於得出了量子引力論。

他不僅對量子引力有獨到的見解,對宇宙黑洞的研究更是透徹,可以説霍金與黑洞齊名。他首先發現並證實了黑洞有温度有輻射,黑洞在逐漸縮小的過程中温度不斷升高,輻射不斷增強,直至最後變為一個奇點,然後再逐漸增大,以此循環。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地愛上了宇宙,彷彿置身於浩瀚的太空,探索着宇宙未知的祕密。我更感受到了科學的魅力。高爾基曾説:“充分熱愛科學,因為人類沒有什麼力量比科學更強大!”的確如此,科學就是力量。21世紀的今天,我們靠什麼來增強國力、發展經濟、讓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答案只有科學。

《時間簡史》讀後感 篇三

“時間和空間到底有什麼關係?黑洞是什麼東西?宇宙的起源在什麼時候……?”以前,我總是有這些疑惑,而這些疑惑我一直無法解開。直到今天,我讀了《時間簡史》之後,我有一種在沙漠之中口渴難忍突然遇到水的那種喜悦,我的疑團瞬間就被解開了。

《時間簡史》是一本科普著作,全書共分為十二章,講述了宇宙空間和時間的開始與結束,解釋了宇宙膨脹等物理現象,科學地分析了黑洞。讓我們讀後受益無窮,這本書並不是生硬地講述科學,而是以活潑的語言儘量做到通俗易懂。

從這本著作中,我深深地瞭解到了科學並不遙遠,就在我們的身邊。但是,你要勇於提出自己的疑問,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還敢於説:“不是這樣的!”有些事情看似正確,實際上他是錯誤的,但沒有人發現它,它有人去發現它時,沒有人敢説,而真正敢説出:“它是錯的”的人,可能只有一個。我們應該崇尚科學,相信科學,勇於發現科學,讓我們敢於發現錯誤,説出錯誤。

讓我們記住霍金這個偉大的人物,讓住這本科學鉅著《時間簡史》。

時間簡史讀書筆記 篇四

科學在哪裏?

這個問題我從小就苦苦思索,十多年過去,這個詞語似乎刻意的保存着自己的神祕感,讓我始終無法解答。

我想,科學一定是一個莊重而有肅穆的詞彙。就好像那實驗室中科學家們搗鼓的瓶瓶罐罐,抑或是宇宙飛船昇天時電腦顯示器上一連串的數字,也有可能是當年比薩斜塔上拋下的一個小球……這些無疑都是科學,但又似乎不是科學本身。

越得不到的,就越讓人想抓住。我開始翻《時間簡史》,這本字裏行間每個字我都認識但連成句段卻讓我丈二摸不着頭腦的書,生生讓我感到自己的渺小與無力;我一頁一頁地瀏覽百科全書,想從中抓住科學的影子,可每次我一靠近,它又像個個小姑娘般跑遠了……

都説喜歡源於好奇,在無數次的追問與探索中,我漸漸迷戀上了“科學”這個字眼,以及它背後無垠的浩瀚。我看科學,離我那麼遙遠,可有時又覺得,它離我好近。

夜晚,我常獨自仰望星空,想象着億萬光年外,那一顆小小的寂寞的星球。它在我眼中那麼小,正如地球在宇宙中那麼小一樣。眾所周知,地球,以及火星、水星等等,都以一定的速度一定的路徑圍繞着太陽轉動,日日,月月,年年,那些星球在宇宙中,不過滄海一粟,人類在宇宙中,不過塵埃一粒;眾所周知,物質由無數個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核與電子構成,電子按一定的軌道繞着原子核高度轉動。我想,那些星球,那些電子,是多麼的相似!同樣是渺小的,但都永不停息地運動着,連運動方式都那麼相似。那麼,我可不可以大膽的假設,整個宇宙,不過是一個原子的內部,那些星球,不過是類似電子的物質,而我們的社會,社會中的人類,不過是一些更小的單位;反過來講,構成我們的世界,甚至我們身體的物質,是不是也包含了一個宇宙,其中有更小的生物在自由生活着,在寫作業,上班,生老病死,或者在一個繁星滿天的夜晚,思考着與我一樣的問題…也許真的,有宇宙中的宇宙,就像俄羅斯套娃一樣,一個套着一個,環環相扣,生生不息。好吧,這也許是異想天開,更可能是痴人説夢,但一切皆有可能不是嗎,想象力也可如這宇宙一般浩大不是嗎?很難想像,我們用顯微鏡觀察着微小的物質,而我們自己,也如塵埃一樣,是另一個世界研究的對象。希望有一天,我的想法能得到證實,或者推翻。

從一片星空,我便能聯想許多,這樣的思維過程是多麼的酣暢淋漓!人類果然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科學是什麼,也許就是一個思考,到驗證,到解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更瞭解科學,對其的熱愛又添幾分。

九年級的時候,我學習了槓桿原理。一開始覺得很沒意思,幾根棒子翹來翹去,實在乏善可陳。老師不厭其煩的反覆強調,F越大,相應的力臂就越小,反之則越大。我一邊啃着作業一邊神遊太虛,感歎着學習的趣味性與枯燥性。不知哪一刻靈光一現,我感到,學習與槓桿原理,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F好比學習時下的功夫,對應力臂便是完全掌握需要的時間。你越努力的學習,相對的,所花的時間也就越少,換而言之,完全掌握一個知識的速度也就越快;反之,若消極怠工,看似省力,花費的時間卻更長。省力,便不省距離,只有費力,才能省距離,槓桿如此,學習亦如此。不管怎樣,總是不能省功,心力時間的多少,端看你如何安排。

我想,自然科學,到人文科學,甚至是哲學道理之間,總有一座橋樑。挖掘這座橋樑的過程,也是探索科學的過程吧。我越來越喜歡這樣思考,將文理聯繫起來,將理性與感性結合,獨自的,悠悠的思考。至此,我發現,我對科學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

再後來,我總能時時在生活中發現科學的笑靨。我再不用死啃公式概念,不用刻意翻閲名片著作,科學就在你我身邊,等着你我發現。我讀的,是世界社會這本大書,每時每刻點點滴滴的心得體會,或是一個小小的靈感,都是我的閲讀體驗。當然,這是一本深刻且複雜的書,我讀了十多年,不過是它的扉頁。

是的,我愛探索,愛思考,愛科學。

科學在哪裏?不僅是驗室中科學家們搗鼓的瓶瓶罐罐,不僅是宇宙飛船昇天時電腦顯示器上一連串的數字,不僅是是當年比薩斜塔上拋下的一個小球,而應該在…

——你的腳下,我的枕邊。

時間簡史讀書筆記 篇五

其實初讀《時光簡史》只是因為它是霍金的著作,只是為了在閒暇之餘與朋友之間有一點談資罷了,不得不説這樣的科學著作實在難懂,相比我的張愛玲,三毛,劉墉來説卻是枯燥了一些,但它仍深深的吸引了我。將我引向了充滿幻想的未來。

説它單調是因為它沒有平平仄仄的語調,沒有風花雪月的場景,沒有催人淚寫的辭藻,但他,卻擁有極嚴謹的的探索科學的態度,以一種嚴謹的口吻向我們敍述着蔚藍的宇宙,神祕的黑洞。爸爸不止一次的提醒我説我再也看不懂這麼深奧的著作,開始我還不以為然,漸漸的我發現我只能讀懂其中一點,而絕大部分仍是懵懵懂懂。

斯蒂芬·威廉·霍金,一個極平凡的人,他因為在21歲時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所以被禁錮在輪椅上,只有三根手指能夠活動。1985年,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徹底被剝奪了説話的功能,演講和問答只能透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但他的智慧彌補了先天的不足,輪椅上的他還是可愛的,值得我敬佩的。30歲,他考查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現黑洞會像黑體一樣發出輻射,其輻射的温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温度卻越變越高,最後以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的發現具有極其基本的好處,它將引力、量子力學和統計力學統一在一齊。

霍金的魅力不僅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明白他的人。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他,幾乎全身癱瘓,不能發音。但他仍出版了《時間簡史》,成為全球最暢銷的科普著作之一。對於這本書我實在做不出自己的評價,因為,可能在之後的幾年,我才能讀懂這本書,但是我能感受到這字裏行間的一份堅持,一份嚴謹,甚至一份心酸。

其實更多的我將這本書當作科幻小説來看,書裏就是一個未知的世界,《時間簡史》中,霍金念念不忘的就是大統一理論,這是愛因斯坦未盡的夢想。霍金在本書中坦言,不能用單獨的美妙的公式描述和預測宇宙的每一件事情,因為量子理論的測不準原理決定了宇宙是不確定性和確定性統一的。在本書中,霍金透過地圖模型來説明宇宙的多樣性可能需要一組理論來進行描述。

《時間簡史》是為想更多瞭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説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睿智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敍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性。該書本來就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絞盡腦汁都無法真正理解的,只能當科幻小説看。《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擬空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人的生存方式及進化原理作出了獨到的見解。

讀讀它吧探索一個未知的世界!

時間簡史讀後感 篇六

最後,從這本著作中,我深深的瞭解到科學上的很多重大的進展都是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們不盲目的追隨權威,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有時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險,提出自己的理論,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對於現今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大學被賦予的歷史使命將不同於往,它肩負着培養出下一代有着卓越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可以説今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將更多的是人才之間的競爭,不管是從經濟方面還是武力方面,以往的傳統觀念將不利於更快速的發展,有時甚至會起到阻礙的作用,因此創新將是今後發展的又一個新的歷史潮流,我們國家只有站在風口浪尖,緊握乾坤旋轉,才能永久的屹立在東方。這樣的歷史使命對於21世紀的大學生而言是不可推卸的,首先應該很慶興的是我們趕上了這樣一個好的時代,有這樣一個好的環境來進一步求學,拓展自己的知識、開闊自己的眼界、活躍自己的思維、培養自己的能力。其次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樣一個好的條件來努力學習,在學習方面我們也不應該盲目相信課本上的條條框框,而是帶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見解來求知問道。我們也應該多多向老師求教,畢竟老師的知識和閲歷還是很豐富的,這對於正處在年輕氣盛的我們而言是彌足珍貴的。要成為未來的建設者,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多多讀一些課外雜誌,多學一些知識,對於自己的提高也是極其有好處的。同時在校學習的期間我們也應該逐步的走進社會、感受社會、瞭解社會,這對於將要走進社會的我們來説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也能更真切地給我們有競爭的意識,培養自己多方面思考問題的能力,亦即創新思維的培養。

一本好書不僅能教給別人知識,更主要的是能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感,《時間簡史》就是這樣一本讓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書。而對於這本書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着深遠的影響。然而他的貢獻竟然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來的,這才是真正空前的——他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身體的不幸讓霍金體會到了地獄般的煎熬,然而他卻以孜孜不倦的科學精神在自己的地域中締造了人類的天堂。不幸中的大幸,正如霍金本人自述:“幸虧我選擇了理論物理學,因為研究它用頭腦足矣。”這正證明了約翰·彌樂頓的名言:“頭腦是他自己的住所,他在其中可製造地獄的天空,也可製造天堂的地獄。”

讓我們記住霍金和他的《時間簡史》,更讓我們銘記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悟。

好書,好感!

《時間簡史》讀後感 篇七

就在今天我拜讀了著名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史蒂芬·霍金的著作《時間簡史》,讀後我受益匪淺,百感交集……

這本《時間簡史》主要講述了宇宙的歷史和將來、時間和時空的本性、黑洞等令人敬畏的主題,霍金用敏鋭的直覺和堅定的推理直接挑戰了已被廣泛認同的傳統量子學、大爆炸理論、甚至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探尋時間和空間核心可望而不可及的祕密這一未竟之業中,它將引導世界各地喜歡仰望星空的人探尋宇宙的祕密。

霍金生於20xx年,在21歲時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所以被禁錮在輪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20xx年,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徹底被剝奪了説話的功能,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輪椅上完成了《時間簡史》這部著作,其不屈不撓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他承受了我們普通人難以想象的病痛和折磨,但他卻以他堅強不屈的毅力在輪椅上完成了《時間簡史》。我真是無法用語言表述我對他這種精神與毅力的敬佩。

霍金的身殘志不殘讓我到終老都不會忘記!他以他的毅力書寫了他生命史上最光輝的一筆!他的精神我將刻骨銘心!

時間簡史讀書筆記 篇八

讀完《時間簡史》自己的世界觀時間空間觀念都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在此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如有謬誤還請指正。

如果我們要讓“時間倒流”,我們無疑需要很巨大的能量。這個能量到底是多少?比如我們要回到一年前。這不僅僅是你一個人的旅行,全宇宙都要為你的“旅行”改變。這個能量,是宇宙中,所有的微觀粒子(已知的以及未知的粒子),所有的數量,現在我們不知道總共有多少。它們在一年中,不斷地運動,它們的質量和能量在不斷地變化中。回到一年前,就是蒐集好全宇宙粒子它們在一年中運動的能量變化和質量變化,然後以某種方式,將它們的狀態推回1年前的質量和能量的狀態。這樣,我們才能完成一次長達一年的。“時間旅行”。而你自己,從現在回到過去,你身上的粒子的狀態不能推回一年前,否則對你沒有意義了。而一年前的你身上的粒子,很可能在一年後已經被其他的粒子替換了,因為你要吃飯,要上廁所,要新陳代謝。那麼,你回去之後,你很可能是被“撕裂”,因為現在的你的體內的原子,和一年前是不同的。我們要怎麼解決這樣的矛盾?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一直犯着一個錯誤,就是過多的將希望寄託在“時間”上,其實,我們應該將精力匯聚在改變物質狀態上。很多人會過去都有遺憾,而“時光旅行”是一個貼心的夢想。但是,時間不能倒流。我們可以努力改變未來,很多遺憾是可以彌補的。不是時間在流動,而是我們的狀態在改變。“時間”只是我們方便記錄時間的發生順序人為製造的工具。有了“時間”的概念,我們可以方便地記錄事物的狀態。生日啦,結婚啦,該上學了啦,該下課了啦,該吃飯了啦……這都是我們的狀態。而鐘錶,只是給我們提供了方便。 寄希望於“時間”,而忽略了“狀態”問題是不對的。很多物理學公式,都將時間T引入。那是必要的。?因為T告訴我們狀態的持久度。我們要持續某種狀態來換取另一種狀態。

他就是這樣的工具,而不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