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37W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多篇)

《人類簡史》讀後感 篇一

作者認為,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火的使用是至關重要的。約30萬年前,人類祖先對於火的使用已經是信手拈來了。火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和温暖,也是對付獅子的利器。由於火的小心利用,人類把原本無法穿越的貧瘠灌木叢變成了充滿獵物的原野。大火燒完一片地方後,留下了燒焦的動物、堅果和植物的塊莖。

但火最重要的作用是烹飪。黑猩猩咀嚼消化生的食物需要5個小時。而人類由於學會了烹飪,花費在咀嚼消化上的時間大大減少,更重要的是,烹飪殺死了食物中的細菌和微生物。烹飪的出現讓人類的食物選擇範圍大大增加。一些學者也認為,烹飪使得人類的腸道長度縮短,促進了大腦的發展。

火也讓人類和其它動物產生了巨大的鴻溝。其它動物縱然有強壯的肌肉,巨大的牙齒,寬大的翅膀,但也只能利用自然的力量,卻不能對其控制。而人類學會使用火,可以選擇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點火來完成特定的任務。而且,使用火的力量和人自身的身體構造、形態和力量沒有關係,即便是一位形單影隻的女性,也能點燃大火燒光整片森林。火的使用意味着很多事情都會接踵而來。

《人類簡史》讀後感 篇二

本書將人類史巧妙地分成三個階段: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和科學革命。單就這個分類就足以把玩很久。因為相比較而言,認知革命時間跨度最長,農業革命次之,科學革命跨度最短。反過來,對人類變革影響最大的卻是科學革命。所以説,人類是經過了一個漫長的自我認知階段,接着通過農業革命慢慢穩定下來形成了村落、城鎮、國家,最終依賴着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慾望發展出了科學,運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到瞭如今的現代。説到影響,其實歷史上每一個時代都給我們留下了遺傳基因,至今影響着我們每一個現代人。本書作者認為:歷史的目的不在於做出準確的預測,而是要拓展視野,要了解現在的種種絕非“自然”,也並非無可避免。這種歷史甚至要追蹤到幾百萬年前。現在的我們喜歡吃甜食,這件事就來源於遠古的採集社會,那時候唯一的糖分來源就是果糖,然而這種藏在植物中的寶藏,一年只能獲取一次,所以渴望吃到甜食的祖先們一定是吃到爽為止,吃完了估計還要搞個“爬梯”慶祝一下。於是乎對於糖分的喜愛就深藏在我們的基因當中,即使現代社會發明瞭蔗糖的人工提煉,人類還是對糖分愛不釋手。於是,迎來了困擾人類的健康問題:肥胖。所以明白了這個道理,肥胖問題的預防和解決也就變得輕而易舉了。

當然這樣的人類與動物並沒有什麼差別,然而書中着重講述了人類是如何從一個食物鏈的中低層生物一躍到了食物鏈的頂端,甚至成為“上帝”的過程。這裏面我認為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人類的語言。人類的語言最特別之處就是他能夠虛構一個故事。從而讓更多的智人團結起來向一個目標奔去。書中舉了一個標緻汽車的例子。我家裏就有一輛標緻車,他的車標類似施泰德獅人。過去標緻汽車只是來自法國瓦朗帝蓋伊村的一個小廠,距離施泰德洞穴只有300公里遠。而現在的標緻卻是個跨國企業,全球員工50萬,年產量150萬輛,是什麼讓這麼多陌生人合作辦公的呢?標緻公司又是什麼呢?答:即使有一天標緻汽車破產了,把公司員工裁員了,設備處理了,辦公室全毀了,公司本身也是存在的,因為大家都相信這個公司是存在的。這個建立在人類集體想象當中的標緻公司,他與實體世界並沒有什麼連接。讓這個虛構之物與世界產生連接的是什麼呢?就是語言。除了語言的力量,書中還展示出了文字、數字、金錢、市場經濟、資本主義等等事物的原理。每每讀後我都要歎服作者非同尋常的想象力。就像評論家高毅説的,他竟能從用生物學制造的那隻背上長耳朵的老鼠聯想到3.2萬年前的施泰德獅人,並能匪夷所思地產生“弗蘭肯斯坦如今正坐在吉爾伽美什肩上企圖滅絕智人”這樣的奇想。這説的是人類可能通過基因重組製造出生化人,從而迎來新的人種和智人的末日。但作者有一顆悲天憫人之心,因為看得出他並不希望那一天的到來,而且這樣的結局和自我毀滅的方式太令人毛骨悚然了。於是,作者提出了一個靈魂拷問:“我們人類到究想要什麼?”從而將本書從歷史學層面提升到了哲學層面。

這裏我也就不展開探討人生哲學和人生真諦的話題了,我深知自己水平不夠。如果朋友們悟到了,大家可以分享一下。但我真心感到這是一本曠世奇書。讀過之後愛不釋手,所以通過讀書分享的形式寫出來,希望有興趣的朋友能夠在茶餘飯後聊聊他……

《人類簡史》讀後感 篇三

有讀者認為這本書並無新意,也有人認為這不過是將一些零碎的知識進行了歸納,本質上也沒有提供更多有意義的價值。

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這本書的厲害之處不在於提供了多麼了不起的知識,也不在於表達了前所未有的觀點,而在於,用可讀性強的生動的文字,有理有據,視角宏大,系統性的闡述了人類的過去、現在,也對未來進行了展望,其間也對金融、宗教等歷史進行了描述。

最關鍵的是,所有這些內容,以及作者試圖提出的觀點,都做到了邏輯自洽,而不是生硬説教,至於其中的信息謬誤?目前也並沒有發現有人明確提出,因為作者確實都是引經據典而來,你可以不認同他提出的觀點,但沒法反駁他所描述的信息。

總之,這本書提供的價值,或者説看點在於:

1、有趣的知識點

2、整體性和系統性。

所以我並不認為這是一本"網紅"書,因為能做到一點就已不易,能夠將二者結合起來,一定會成為經典之作。

《人類簡史》讀後感 篇四

我懷着種種的好奇與疑問,翻開了《人類簡史》的封面。

《人類簡史》講述了人類的由來,歷史的疑問,人類的本性與現實的面紗。從各個方面,解釋了現在人類的生活與漏洞,是一本幫助人類瞭解自我的經典之著。它從文化,信仰,政治,國際,法律等制度的起點,對當代社會發出疑問,讓我們重新審視自身。

《人類簡史》一共有20章,從遠古時代,一直講述到當代社會,認我知道了許多從課本上見不到的知識,也讓我從內而外的再次瞭解了人性,它讓我知道了現在社會的陰暗面,與光明面。

它是一個凌亂的魔方,只有拼好它,才能更懂它。它讓我懂得了:現代人類的文明,無一不是用別人的血堆上來的。智人本不是孤獨的,我們只是人類的一種,就如麻雀也只是鳥的一種,而為什麼智人能成為生物鏈的頂端呢?我想答案我們都心知肚明,我們的祖先當時也可以與他們和諧相處,可是嗜殺和殘忍的本性,使我們大開殺戒。但,也正是這份殘忍與無情,才讓人類生存到今天。人之初,性本惡。我們的真面目,這嗜殺的基因,永遠不能擺脱,和睦與文明的表象下,藏着一份邪惡的念頭。

當代社會,所有的犯罪,暴力,弱肉強食都由那份殘暴的基因造成,法院上的法官與被告人,也許只有那百分之一的不同。這一小塊的邪惡,陰險的伏在我們心上。但我們也應向那殘暴的基因説不了,只有將枷鎖套上自己殘暴的心,將愛注入我們的心田,人才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在未來,人類不應只踏着別人的血前進,而更應該手拉手,共同奔跑。

《人類簡史》告訴了我,我與那份殘暴的相同,也告訴了我,我與它的不同。

《人類簡史》讀後感 篇五

書籍介紹從人類誕生到如今的發展史,其中包括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融合、科學革命等幾個階段,以及每次重大變革對人類的影響。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會對世界有另一種認知。

下面內容想什麼就寫什麼吧!

隨着人類歷史的發展,人類對自然的影響逐漸加大,自然法則或許會因為人類而改變。同時人類自身的發展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是被其他生物取代?還是被戰爭毀滅?或是被人類親手創造的某種東西奴役?

科技的種類越來越多,而哪些才是人類進化真正需要的。科技的發展為了金錢?還是為改善人類生活?

人類的生活空間從小族羣到“地球村”,在活動範圍擴大、視野變廣的條件下,可以尋找全世界同樣愛好的人,可我們在擁抱精神的想象的“社羣”時,同時也疏遠了身邊的實際的“社羣”。想象的“社羣”難道會比實際的“社羣”讓我們更加不寂寞嗎?

現在比以往更加“安全”,不用擔心被野獸吃掉,戰火也只在少部分地區燃起。特別是在中國歷史上可能沒有一個朝代有現在這樣安全和“自由”。

説到自由,自由與平等生來就是在矛盾的對立面。個人的自由與人類的平等似乎從進入農業革命開始就無法解決。並且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我們可以自由的選擇信仰,一個資本家、一個佛教徒、一個回族穆斯林、一個共產主義者、一個犬儒主義者……現在看來,這些人坐在一起吃飯並不會讓人覺得有什麼不妥,但回望過去,不用説中古歐洲十字東征,即使是上個世紀,這個場景都可能讓人無法想象。現在面臨的或許不是信仰之間的衝突,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相信什麼。

歷史已逝,未來可期,珍惜現在。

《人類簡史》讀後感 篇六

讀完這本書感覺不錯,分享給大家。

作者通過4部分分析了人類的過去和未來。

第一部分 認知革命,説了人類的起源,以此告訴人們,人類只是很普通的一種生物。來源於大自然的基因突變和篩選。

第二部分 農業革命,講述了農業的產生導致智人數量大增,並且導致其他物種減少,人類成為大自然主宰。並且因為剩餘價值的`分配問題導致出現階級。

第三部分 人類的融合統一講述了金錢的產生,帝國的影響和宗教的本質。尤其講了宗教很多種,而且相互之間都是差不多的,但是部分宗教發揚光大是因為這些宗教屬性帶有擴張氣息而已。

第四部分 科學革命 講述了科學的重要性,而且科學大大加速了人類前進的速度,未來成為不可預測的,變化極快的。

本書重點講述了歷史的上的幾個帝國,講述了人類犯下的罪,側面證實好壞真假都是相對的,所有意識形態都是想象出來的,並且受到後來者的極力維護。本書客户的闡述了,世界沒有神,物種是進化的後果,一切都是有章可循的,科技的厲害之處在於極快的改變了人類世界,未來難以預測。過分的貪婪和不節制將導致人類的毀滅,必須從意識和科技上改變這種後果。

《人類簡史》讀後感 篇七

讀完尤瓦爾·赫拉利這本書,使我對於人類的發展歷史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讀這本書之前,從沒考慮過去了解政治,經濟,歷史,宗教這一類的知識,感覺只要將需要的專業知識認真學習就可以了,通過這樣的“跨界”閲讀,再進行回望,原來生活的一切都是由一條看不見的隱形鏈條連接着,任何人任何專業知識都不可能孤立的獨處一隅。全書用三大線索理清了人類發展的脈絡,作者認為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技革命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歷史。

本書從人類的起源入手,分析了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區別,接着進入農耕文明,分析農耕文明背後邏輯的合理性,而在各國曆史融合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各種衝突矛盾,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智人們用金錢、用宗教等種種方式,將人們凝聚成一個共同體,這種方法是否合理?這是作者引導做的反思,當工業革命開始後,人們開始逐漸認識自然法則、打破自然法則,開始用更廣闊的視角去觀察世界,宗教的力量逐漸減弱。

這本書規模宏大但絕非泛泛而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書中有提到智人這個詞令我形象深刻,智人我簡單的理解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小部分人,他們試圖去改變人類歷史,在這個貧富差距懸殊的時代,只有一小部分的人能去理解和改變,我認為這是可怕的,這不僅僅是人類社會的改變,還有自然界,人和自然是緊密想連的,所以改變人類社會,歷史應是整個人類的事,而不是由金子塔頂端或食物鏈頂端的部分人羣主宰。

書中也有提到宗教的問題由我們去思考。宗教傳播自己的信仰信條,文中有提到宗教的信仰,各類宗教都宣稱自己的神是唯一,打壓其他的信仰,在我看來,信奉神是唯一的有神論者,是在與科學及其他的宗教在爭奪解釋世界的權利。有利有弊:利,壟斷人的思想,有利於宗教團結,凝聚人心。弊,不利於人類社會的發展,不利於科學,哲學的進步。信奉宗教,宗教統一是否利大於弊問題,引人深思。

整本書通讀後,隱隱感覺作者對人類的發展存在有悲觀的情緒,書籍的第一章標題即為“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作者本人也在很多訪談的節目裏透露過自己的這種矛盾的思想傾向,一方面讚歎人類的各項偉大的發明成就,一方面又反思人類歷史一路走來的各種破壞與毀滅。直到今天,各種突破性的實驗和嘗試還在無節制的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裏發生着。我們人類將何去何從?這是作者的終極之問,也是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必須面對和思考的!

《人類簡史》讀後感 篇八

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神,但可別告訴我的僕人,免得他半夜偷偷把我宰了。——伏爾泰

人類之所以優於動物,是因為人類擁有想象的能力,並用以構建共同的“想象”。

初讀此書,這個觀點就讓我留有深刻印象。

而這正是是作者,赫拉利,一個以色列新鋭歷史學家,對現今人類社會的解讀。

這個觀點乍看無理,但卻是本書的靈魂,隨着文章的推進,跟着作者思想的腳步,一點點逐步清晰,讓人一時間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人類社會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那最初的想象上,而使這想象成行的,是人類對其的相信,百分百的相信。

從認知革命開始,人們就開始想象,他們製作並不存在的事物的雕像,並崇拜它們,信仰它們,這或許就是宗教的開始。人們因一個共同的想象聚集在一起,互相信任,形成了一個個部落,過着採集狩獵的生活。到了農業革命,人類似乎開始從居無定所的生活中走出,開始馴化種種能為人類所用的植物與動物,有了更加穩定的生活保障,更是形成了一個個村落。現今,歷史學家們發現一些歷史遺蹟,也與人類農業革命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雖然作者明確的表示了他對農業社會的不推崇,並將農業革命形容為“史上最大的騙局”,但從現在來看,這仍舊是歷史的必然,是人類發展的開始。就在這人類發展的源頭,人們也在為了一個共同的想象勤勤懇懇地勞作。

又過了很多很多年,一個個國家產生,世界上第一部法典出現,社會上也有了階級劃分,人們相信惡人有惡報,而奴隸生來就身份低微。從這時,人們的“想象”似乎並不都向着美好的方向了。甚至以前能將人們聚集在一起的宗教也發生了變化,各大宗教的分歧使得神學爭論愈演愈烈。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彼此殺得難分難解,國家與國家也不停交戰,互不相讓時,他們對對方手中的錢幣可沒有任何牴觸的情緒:一種新的互信系統產生了。金錢正是這有史以來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統。比起任何國家、法律、等級或是宗教,金錢的魅力讓它毫無阻礙的跨過一道道鴻溝,絲毫不受宗教、種族、性別或是性取向的影響。

讀到這裏,稍一思考,就發現作者的用意,從始至終在文字裏透出來的,都是對人類社會夢幻泡沫的戳穿與嘲弄。他甚至不用“人類”這個詞彙,他頻繁的使用”智人“,這個生物學意義的詞彙。他想做的,只是將人類從高高的食物鏈頂端拉下來,把人類從自己的想象裏點醒,告訴人類其實他們不過是“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而人類的“想象”在“上帝”面前顯得微不足道,但正是這“想象”,造就了當今的現代社會,使之達到了現在的高度……。我們擁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但幾乎不知道該怎麼使用這些力量。

“從動物到上帝”,人類是否能夠成為上帝?這個問題在我心中已有了答案。

放下書,腦海裏浮現的卻是作者在寫農業革命時寫下的一句話:“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植物,但其實早是植物馴化了智人。”

《人類簡史》讀後感 篇九

到底是智人馴服了小麥?還是小麥馴服了智人呢?

或許根本沒有答案。

作為智人之一,我雖然嚮往那種自由自在的採集生活,但並不想接受朝不保夕的日子,也許現在的生活就是經過了種種取捨才存在於此的。世界上並沒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我現在的生活是歷經了千百年的演變而得來,而歷史的進程從無對錯。那就接受現在的生活,去選擇未來。

歷史充滿了偶然性,每一個選擇都可能導向截然不同的分岔路,這也是歷史的魅力所在。我們現在所做的每一個選擇以後都將成為確定的歷史,這一筆但求問心無愧。

在這個虛構的世界,用信任構築體系,只要你相信、我相信、大家都相信,那麼一切都是真的、可發展的。智人不停地進步,越活越複雜,牽制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和平。

有時候我會想,我們鑄造了這個世界,是不是反而困住了我們自己,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只是這個世界的一滴油,用來推進這個世界的發展。也許地球本來就是想留下文明與故事,而現在只是眾多傳説中一段屬於智人的傳説。

《人類簡史》讀後感 篇十

我很努力的記住了作者名字,然後開始認真地讀這本書。

智人從亞非大陸到席捲全球,一路上做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作者把物種毀滅定罪給智人。

「對全世界上所有的大型動物來説,這場人類洪水的唯一倖存者可能只剩下人類自己,還有其他登上諾亞方舟但只作為人類盤中佳餚的家禽家畜。」

我承認在人類征服各種生物到達食物鏈頂端的過程中,很多生物因此滅亡。但是試想一個場景:一羣智人遷徙到了美洲大陸,這裏有很多巨型動物,有脖子很長的,有尾巴很大的,有腿很粗的。智人和這些動物一樣還不會創造資源,只能利用現有資源,資源有限,混吃等死的智人估計都不夠這些巨型動物塞牙縫。動物都有渴望生存的本能,巨型動物有,智人也有。在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環境中智人勝利了。巨型動物死亡了。然而人類被作者形容為毀天滅地的洪水。我覺得對人類來説不公平。

有時候,我們為達到我們的目的,損害了別人的利益,然而這是我們未曾預料到的。認知革命下,智人有了意識,有了情感,有了生存的能力。智人嘗試馴化狗,養雞,殺大型動物,讓自己的孩子順利長大,讓自己的部落明天依然可以看到日出日落。隨之狗被馴化成寵物,雞進化的肥肥的,大型動物滅絕。顯然人類在進化發展的過程中不是為了殺戮而殺戮,而是為了生存而做選擇。

後來人類不再需要和其他生物競爭資源了,那就轉為內鬥了。

首先,人有互信才產生金錢,有了金錢置換資源,人們就開始追逐財富。

其次,人類通過想象構建出階級,宗教構建出神,上層階級構建出國家,人們就開始追逐權力。

然後男性戰勝了女性,白人戰勝了黑人,富人戰勝了窮人。

人類在追逐財富與權力的過程中,歐洲人通過革新技術創造武器征服一個又一個新的大陸,並且順便改變了人類對地球的認知,還提高了航海技術等等。當然,上層階級的地位是不穩固的,被壓迫的人們不斷反抗,成功的下層階級會成為上層階級,帝國本質未變只是至高權力的椅子上換了一個人而已。在這樣不斷演變的過程中,人類為了鞏固和平現狀學會了設計制度、設計規範約束、設計法律。為了達到平衡制約,人類學會了博弈,讓利益雙方共同遵守約定。隨着技術的發展,人類發明了可怕的毀滅性武器。隨着戰爭成本提高,戰爭利潤下降,現在的地球出現了空前的和平狀態。

似乎當人類在做惡事的時候,也會伴隨着人類的進步,技術的提高,世界的發展。

作者認為人類的歷史從無正義,在這場你死我活的人類演進過程中,感覺生命的意義就在於鬥爭,然而我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敬畏。

我們敬畏生命的短暫所以珍惜,智人為了子女和自己的生存敢於對抗強大的對手。

我們敬畏羣體的力量所以依附於羣體,建立秩序發明規範有了文明。

我們敬畏自然的神奇所以創新,我們利用資源,我們用熱能轉化動能,我們用人工智能替代自己,我們在改造自然。

或許人之初,性本善或性本惡並不重要,從宇宙大爆炸產生原子到構成分子再到結合成有機體演化成智人發展成人,我們經歷了太多,無法追溯過去,無法想象未來。站在每一個岔路口,我們的每一次選擇沒有神力預測,我們也並不知道會帶來什麼,但我們走過,都留下痕跡,又都找不到邊際,但是這都是人類走過的路啊,都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