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時間簡史讀後感多篇7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13K

時間簡史讀後感多篇700字

時間簡史》的作者是被人稱為宇宙之王的史蒂芬˙威廉˙霍金。他是一個殘疾人,他不可以説話,而且頭只能朝右邊傾斜,肩膀也是左底右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時間簡史讀後感,希望你們喜歡

時間簡史讀後感1

時間看不見,摸不着,且人人擁有,只是,有些人習慣於把時間收縮,收縮到一輩子就等於一天;而有些人,卻可以將時間無限膨脹,膨脹到令宇宙萬物臣服於他的腳下。《時間簡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教授,就是這樣一位時間的巨人。他以堅強不屈的意志,在天體物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不僅告訴了我們宇宙是怎樣誕生的?它從何而來?又向哪裏去的?更讓我們認識到,時間竟可以這樣書寫!

書中告訴我們,現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歷史起點,它大約誕生於150億年前,那時,宇宙只是一個點,不佔有空間,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在這一點發生了大爆炸,時間和空間從此開始,物質開始形成。最初,宇宙的温度極高,隨着時間的推移,空間越來越大,温度越來越低,宇宙中的能量與物質不斷髮生複雜的反應,逐漸形成星系,空間繼續擴大,大約在距今50億年前,太陽形成。大約在距今46億年前,地球形成。因為地球,才有了人類,有了創造新世界的我們!

按照霍金教授的理論,宇宙持續地在膨脹,也許在膨脹到一定程度後,宇宙開始收縮,可能會收縮成一個點,一個不佔有空間的點。到那時,時間結束。到底會不會這樣,現在還説不定。

固然時間將會結束,但對我們而言,那只是科學的某個概念,存在在未來的某個結點,也許那時又會有新的爆炸產生,新的宇宙產生,新新人類產生。周而往復。然而,我們即已幸運地存在於當下的空間內,就應該成為一個對得起“時間”的人,決不能辜負了那50億年前的爆炸。

對比霍金教授,我們是何等地幸福。21歲時,霍金患上了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醫生説他至多隻能活兩年半。這種打擊之大可想而知!但是,面對死亡,他沒有低頭。他對自己説:“時間只有兩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義的事,讓生命留下一點輝煌。”最終,他成功了,成為了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他超越了時間與空間,與死神散跑。他的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風行世界。書中,解釋了宇宙、空間、時間以及黑洞的概念以及一些其它的內容,比如不確定性原理,簡單的説就是在測量一個天體的位置與速度時不可能同時準確測量,只能取其一。作者語言生動有趣而不乏深刻,字裏行間都體現出了一位偉大物理學家的智慧與幽默。也許,這就是為何一本科學類的著作能風靡全球的原因所在吧!

時間簡史讀後感2

初讀《時間簡史》,只覺枯燥乏味,大都是些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新鮮的思想和概念,晦澀難懂,每每要回頭讀上幾遍,理解幾遍,最後也不能盡然全懂。讀之愈深,會將你以往的觀念顛覆重組,你會感歎偉人異於常人的思維之遠之深。在此之前,從未想過宇宙的起源,仿若我們出生前存在的一切都那麼合理,不必去追問;也從未去想過宇宙的邊際,仿若我們看到的就是全部,不曾考慮天之始末;更從未想過時間旅行,仿若那種是在影視劇中才會出現的橋段,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生……

我們的宇宙圖像,老婦人反駁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徐徐道出宇宙是一個無限的烏龜塔,我們會覺得荒謬,但就像作者令人發省的提問一樣,我們對宇宙瞭解多少?我們憑什麼以為我們知道得更好?當有人不顧一切提出問題開始論證時,你頭腦中也許質疑他的瘋狂,但我們又是怎樣知道這些的呢?難道異於常規的看來不夠合理的觀點就盡然是錯誤的嗎?如果先發制人的是宇宙是一個烏龜塔,那麼遭受非議的便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了,要得知真相,唯有將這一切交給時間去裁決。

小時候只覺得只有頭頂這片天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也只有它存在。大了以後才瞭解到地球不過是宇宙中微小的存在而已,會想象宇宙有多大,無窮大吧。也會遐想宇宙之外是什麼,會不會像雞蛋殼那樣,或者白天黑夜的分界線那樣,但沒有涉及到邊界這個問題,也就是書中所説的奇點。想來很驚奇,宇宙不該是無邊無際的嗎?怎麼會有邊界呢?許是它太廣闊了,以我們之力很難測量,於是便放棄了去刨根究底,任它成謎。

穿越劇中的套路會在現實生活中成為現實嗎?我們也許有機會穿越到過去的某個時空,會見到來自未來某個時空的人或物,聽起來都不可思議。文中説時空捲曲使得A和B之間有一近路,A、B之間形成蟲洞,蟲洞是一個時空細管,它能把兩個相隔遙遠的幾乎平坦的區域連接起來。讀後感和其他可能的超光速旅行方式一樣,允許人們逆時旅行,這都取決於能夠找到一個蟲洞,比到目的地的距離要少得多,允許我們穿越時空,將已經發生的事情或消息送到過去,自然能夠經歷“時光旅行”。

時間簡史讀後感3

最近讀了《時間簡史》,重新更新了一下自己對宇宙的認識。對本書及其作者,我是久聞大名,直到最近才有機會讀到本書。書有些難懂,裏面有不少專業知識,比如粒子左旋右旋之類的概念,但並不影響普通人理解其主要理念。

人類能夠認識宇宙的本質嗎?從神話到地心説、日心説,從時間的絕對性到相對性,從宏觀宇宙到微觀量子,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不斷進步,現在已建立一系列的宇宙理論。但讀了本書,我反倒對人類認識宇宙本質的可能性產生了懷疑,因為人類的侷限性。

從量子的測不準原理等等理論可以看到,不論是從微觀量子到宏觀宇宙,人類雖然極大的提高了科技水平,但在宇宙面前我們仍然顯得那麼無力,我們無法觀察最微小的粒子,無法觀察宇宙宏觀結構,我們就像是瞎子摸象一樣認識宇宙。目前大多數理論的建立,多依賴於數學計算推導出的理論,甚至只是通過觀測結果的一種猜想性的反推,永遠無法真正得到驗證。

人類通過感官認識世界,感官是人類認識的基礎,但對於宇宙我們只能通過抽象的概念來理解。這很像是一維世界不能認識二維世界的面,二維世界不能認識三維世界的立體空間,我們也不能認識更高維世界一樣,只能看到的是高維世界在我們世界的投影。我們可以用數學去構建,但只能是認識其投影,就像是柏拉圖的洞穴。比如絕對時間和相對時間概念,我只能從概念上教條式的理解,很難從感官上進行深刻認識,我想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是很難深刻認識和理解的。

如果把科學等同於神話幻想,我們可以看到,在對宇宙的認識上,科學以遠遠走在了神話的前面,有些概念甚至是神話也不敢想象的。比如宇宙的尺度、黑洞、大爆炸理論等。孫悟空的金箍棒不過一萬三千斤,宇宙弦的大小和質量完全不是古人能夠想象到的。

時間簡史讀後感4

《時間簡史》是由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黑洞理論和大爆炸理論的創立人史蒂芬·霍金撰寫的一本有關於宇宙學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範本。

任何物理論總是臨時性的:你永遠不可能將它證明出來。不管多少回實驗的結果和某一理論相一致,你永遠不可能斷定下一次結果不會和它矛盾。是我看《時間簡史》中所得出來的結論,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所有的物理理論,你永遠不可能説是真理,哪怕是準確推測了千萬次,只要下一次出現了不符合的推斷,那麼這個理論就不成立。

正如我在網上所看的馬克思的座右銘,思考一切,換而言之也就是懷疑精神。懷疑精神是人類前往的動力,只有這樣文明才會進步,不然將會面臨的結果只會停滯不前。以前,我從來沒有過這個觀念。

讀了這本書後,腦中一直旋繞着許許多多的問題。宇宙到底有沒有過大爆炸?宇宙到底是不是一個無限小的一個點?會坍塌,還是最後趨於穩定?宇宙是無邊無際的還是有盡頭的的?人類能否發明出時光機回來過去?所有問題迎面而來。

霍金曾説過: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完成我對宇宙的認識,這包括宇宙為什麼會存在。包括霍金在04年也宣佈過關於黑洞的理論存在的錯誤。他説:黑洞並非如他和其他大多數物理學家以前認為的那樣宇宙是神祕的也賦予黑暗,但是在我們內心之中有擁有着這樣的宇宙!

時間簡史讀後感5

宇宙是無限的,所以存在着許多的奧祕。《時間簡史》這本書便向我們闡述了宇宙的奧祕。作者在書中探討了許多深奧並令人生畏的主題。其實,要想讀懂這本書,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讀了這本書不僅讓我明白了宇宙是怎樣的,還讓我明白了空間,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在愛因斯坦以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愛因斯坦所創立的相對論則告訴人們沒有絕對的事物,一切都是相對的。他曾用最短且最通俗易懂的話解釋過什麼是相對論“如果你和你的朋友一起玩,不知不覺,你會發現時間過得很快,可你一個人在那裏無聊,發呆,你會覺得時間過得非常慢”。就是這樣簡短的話勾起了我對科學的興趣。

讀了這本書後,我的腦子裏便有許多疑問。宇宙有沒有大爆炸?宇宙是否曾經是一個無限小的.點?到底廣義相對論準不準確?人類最遠能達到宇宙的什麼地方?黑洞到底是什麼樣的?難道光速真的是速度的極限以致黑洞是人們無法逾越的鴻溝?所有的問題都只能打上一個問號。但就是這些問號,深深地吸引着我,讓我沉陷在想象的世界。或許隨着科技的發展,將會有更多的伽利略站出來,讓這些都成為已知的答案,一切都要交給時間。

這本書的作者更是讓我敬佩的人,就是被稱為“宇宙之王”的霍金,可是命運對霍金卻是那麼殘酷。1963年,21歲的霍金在劍橋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不幸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癱瘓了,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1985年,霍金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被剝奪了説話的功能。他在輪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3根手指能正常活動,就這樣,他身殘志不殘,撰寫了《時間簡史》,讓更多的人愛上了科學!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