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27W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 篇一

如果不是結尾奧雷里亞諾和阿瑪蘭妲烏爾蘇拉生出了那個有着豬尾巴的兼具阿爾卡蒂奧和奧雷里亞諾的終結者,這百年孤獨還會繼續延續地滾動下去,直到下一個世紀的孤獨如潮水般不可抗拒地奔赴而來。

孤獨的結尾正如孤獨的開始一般巧妙,從近親結婚生出豬尾巴的恐懼開始,從盡情歡愉的不倫之戀生出的豬尾巴結束,尾巴頭尾巴尾連成了一個孤獨的世紀。從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紮根馬孔多的孤獨,到奧雷里亞諾不勝神話的孤獨小金魚,到阿瑪蘭壇守望着自己處女之身的孤獨縫紉機,繼而烏爾蘇拉持家有道百年飄搖的孤獨,還有老僕人一言不發地收拾到一言不發離開的孤獨,還有梅爾基亞德斯的鬼魂守望自己寫下的還未被揭示的預言的孤獨,還有那些各個角落歡愉或沮喪的孤獨身影。孤獨千奇百怪,理由萬千不同,沒有誰的孤獨誰更優誰稍劣,只有存在形式的無奈和本質孤獨本性的膨脹發展。

感覺讀完腦中倍感混亂,理不清任何一條線索能夠充當這本書的主線。剛以為這是主要人物的時候他就不合時宜地死了,剛以為這是無關緊要的立刻就要消失的任務卻又苟活了百年看盡了無奈享透的孤獨,剛以為讀懂了這部分的孤獨卻又有更巧妙形式的孤獨人物帶着更巧妙的孤獨故事竄出。最後,真的走到了百年,孤獨也帶着詼諧帶着奇妙帶着荒誕帶着沉重的孤獨感走向了颶風的終結。

孤獨是最難以詮釋的感受,也是最籠統、最複雜的體驗。唯一與之近似的或許是感情,而排除荷爾蒙因素和基因攜帶的本能,感情也註定是由孤獨所催生。

孤獨教會人們生存所需的一切,指引人們閲讀、思考、齟齬獨行,教會人們適應時間的漫長和短暫,把握着每個人的命運走向。但或許更多的,孤獨會為我們帶來一種不易察覺的、微妙的快感,正是這種快感使孤獨具有了莫大的魔力。

在那些成長的歲月裏,孤獨是每個人精神的毒品,是一種想要擺脱卻無法擺脱的愉悦。孤獨會讓人痛苦,痛苦催生敏感,對世界與自我存在的敏感。如同用傷口感受冷風的流向,孤獨的痛苦能讓人在虛幻的一生中感受鋒鋭如刀的真切。當這種敏感成為習慣,孤獨也將不再是痛苦的來源,它是人存在的證明,是存在的形式,是一片澄澈的真實感,妙不可言。

在我看來,人最大的快感不來源於感官,甚至也不來源於精神,它源於“活着”,純粹而清醒地活着。

活着,是最大的快感,也是孤獨的真身。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2000字 篇二

一本好書的標準是什麼,或者説什麼是好書?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我的回答是:好書就是讀的時候能給人感想,讀後還能讓人念念不忘,忘不了。無疑,在我有限的閲讀書目中《百年孤獨》就是好書之一,可以説這本書在我心目中的排名穩坐第一把交椅的位置。

高中時,懷着好奇與崇敬的心情買了這本鼎鼎大名的書,迫不及待地翻開閲讀。讀着這本書彷彿進入了另一個神奇的世界,裏面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見不到的,我驚愕,驚愕也不足以表明讀時的感覺。但是很遺憾,讀到一半我沒有讀下去。究其原因,裏面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翻來覆去地用幾個人名,完全把人給給弄蒙了,頭大了,看着壓根就不知道所出現的人物是哪一代的哪一個人,還不知道與其他人物什麼關係。再加上裏面的神奇之處太多,魔幻與現實之間你根本就分不清那是真的那是假的,還有敍事也不是常規敍事,常常正敍、倒敍、插敍、補敍交互使用,這樣讓人如墜五里霧中,丈二的和尚摸不着頭腦,怎一個茫然了得。所以讀到一半,我遺憾放下。就這麼放下了。

再想想,這本書那麼厲害,幾乎到了人人盡談,不談此書就算談盡千百書也枉然的地步,很多名家、大家都坦言受此影響,我在想,別人能讀的進去為什麼我不能?況且書都買回來了,不讀不就白買了嗎?於是重拾起,讀,硬着頭皮讀,我就不信我讀不下去,就是一塊硬骨頭也要把它搓碎,就是帶着一股不服的勁兒讀的。當然,根據上次讀書失敗的教訓,這次再讀就拿出筆和紙,隨時記錄,出現一個人記下一個人,然後建設人物關係網,一代一代往下推,書就這樣看完了,七代人也被推了出來。第一代,開創馬孔多的祖先被綁在了樹下,最後死在了樹下。天哪,原來以為很混亂的七代人現在看來是如此之清晰,一點都不亂,不得不讚歎馬爾克斯的天才,天才般的創作。

讀過《百年孤獨》已經四年之久了,書中的情節現在還清晰地浮現在腦海。逢到別人問我這本書講到是什麼內容,我都會嘚瑟地講述一些書中的神奇情節,作為例子,然後説,還是看書去吧,我講不好的。我奇怪於,這四年讀了無數的書,很多書讀過已經忘記什麼時間讀的了,甚至把情節都忘的一乾二淨了,為何《百年孤獨》依然頑強地躲在記憶的深處,忘也忘不掉?我只能説,這是一本神奇的書,神奇到我想忘掉我的腦子不幹的地步。

那麼,問題是這本書有何神奇之處呢?我以為,首先,應該是它巧妙地融合了魔幻與現實,製造出亦真亦幻的奇景。我想,讀過的人都會記得人會長出豬尾巴、人可以與靈魂對話、人可以坐着毯子被風颳的不知所蹤、雨可以連着下四年多下的空中可以游魚…諸如此類的情節,這樣的情節大量出現,不勝枚舉。真的是太神奇了,現實中有這樣的事情嗎,沒有,是馬爾克斯為我們創造出來的。還有,不得不説,儘管裏面大量這種神奇的故事,但讀的時候依然能感覺到他們是人不是神或妖魔,他們就活在馬孔多小鎮上,他們也要為生存而勞作,他們也要吃喝拉撒,也有煩惱憂愁,你會感覺他們也很弱小,他們也難逃一死。這樣開來,馬爾克斯很好地處理了魔幻與現實的問題,創造的世界如此之神奇。

第二,就在於前面已經説過的,好像是閲讀中的一個障礙——一個家族七代人反覆地使用幾個名字。馬爾克斯不會給他小説的人物取別的名字嗎,為什麼反反覆覆只用這幾個名字?我覺得這正是我們所有深思的。表面看是增加了閲讀的障礙,但卻收穫了更大的效果,作家的用意是很深的。反覆用幾個人名,讓人覺得,時間似乎是靜止的,沒有流動的,人還是原來的人,給人一種難以消除的滯重感。我覺得,深層次説明了,拉美地區百年來的緩慢發展,還有封閉守舊,幾百年了,依然原地踏步,這是很沉重的。還有,反覆用幾個人名,增加了閲讀障礙,換言之也是增加了閲讀的挑戰,它似乎挑釁地對讀者説,我是非常難讀的喲,你可能不能把我讀完的。我第二次閲讀就有點受此影響,想證明自己能讀完,結果也真讀完了。

第三,小説的敍事結構很獨特。前面已經説過,正敍、倒敍、插敍、補敍交互使用。到現在我還能背得出它的開頭:許多年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上校將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的馬孔多像一個還未開發的世界…之所以能背得出,是因為這個開頭太經典了、太厲害了。“許多年後”,這是站在那個時間點上説的?奧雷良諾上校為什麼面對行刑隊?他父親帶他見識冰塊的下午是什麼時間,有多遙遠?然後接下來的敍事又回到了馬孔多初建時候。這個開頭把過去現在和將來巧妙地連在了一起,時間自由穿梭遊動,惹人遐想。所以有人就説,此開頭一出,後世作家竭力模仿,再也沒走出它的窠臼,實在太厲害了。不知道別人,反正我看的時候是被深深吸引了。一個開頭就這麼厲害,可以想知它的內容了。正敍、倒敍、插敍、補敍交互使用,使內容看上去雜亂無序、天馬行空,仔細想想一點都不雜亂,甚至是清晰的很。這種敍事風格無疑給此書增加了不小的魅力。

當然,《百年孤獨》的神奇之處是不勝枚舉的,這裏只是淺淺地説一下我認為比較重要的三點。還有,建議大家都讀一下此書,感受一下此書的神奇。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3200字 篇三

“這是一種黃昏的幽會。皮埃特羅·克列斯比總是傍晚才來,鈕釦孔眼裏插一朵梔子花,把佩特拉克的十四行詩翻譯給阿瑪蘭塔聽。他們坐在充滿了玫瑰花和牛至花馨香的長廊上:他念詩,她繡制花邊袖口,兩人都把戰爭的驚擾和變化拋到腦後;她的敏感、審慎和掩藏的温情,彷彿蛛網一樣把他纏繞起來,每當晚上八時他起身離開的時候,他都不得不用沒戴戒指的蒼白手指撥開這些看不見的蛛網。”

初讀《百年孤獨》時被其中空無一物有如輪迴的孤獨震懾,又感動於穿插於其中的那些純淨的片段和扭曲卻動人的愛情。對這部享有“最迷人的噩夢”之名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代表作印象最深的卻是這些淺顯的東西,也許應該感到慚愧。

印象最深的是家族中第二代的阿瑪蘭塔。在愛上了與姐姐雷蓓卡熱戀的意大利人皮埃特羅·克列斯比,對他們的愛情和婚姻加以詛咒甚至實質性的阻礙卻被一一化解後,阿瑪蘭塔終於在婚期將至時作出對雷蓓卡下毒這一殘酷的決定。然而此前一週,年輕而在家族中深受愛戴的雷梅苔絲的意外死亡無限推延了,雷蓓卡在漫長的等待中移情於漂泊於海外輾轉至故鄉的沒有血緣關係的兄長並與之結婚,阿瑪蘭塔也終於獲得了她渴望已久的愛情。而在她得到了本應是她魂牽夢繫的求婚後,她卻毫不留情的拒絕了。也許是出於面對改變和情感時的怯懦,也許是因為看到了深愛的人在短短的時間裏互相遺忘開始了新的熱戀而讓她不再相信愛情(或者皮埃特羅),也許更多的是出於作者為她安排的、她無法反抗的孤獨命運,阿瑪蘭塔始終以她的冷漠折磨着皮埃特羅、折磨着她自己。當皮埃特羅在絕望中自殺後,她把手放在火上反覆灼燒,直到散發出了燒焦花朵的氣味。用來包紮傷口的黑色繃帶一直纏在她的手上,伴她一生。

而這只是她生命中悲劇的開端。她的高傲導致了她的孤獨,而她的孤獨又讓她有了一種獨特的迷人氣息。這種氣息讓由她撫養長大的兩個孩子都深深的愛上了分別比他們年長十幾歲和幾十歲的阿瑪蘭塔。而無論是阿瑪蘭塔的長輩身份還是她的孤傲都讓她不會接受這些感情,只是在奧雷良諾霍塞熟睡之時,她會潛入他的房間;在霍賽阿卡蒂奧前往羅馬之時,她會偷偷的難過。而她的兩個後代也在對她的無盡思念中死去,關於阿瑪蘭塔的記憶有如泛黃的舊照片,窒息在孤獨和戰爭的泥沼之中。在她生命的終端她在走廊繡花時看到了長相有如普通中年婦女的死神,在死神的指點下開始縫製自己的裹屍布,最後在一個夏夜的晚上無疾而終。

很多人討厭阿瑪蘭塔,認為她的冷漠導致了太多人的悲劇,然而我不。我始終記得烏蘇婭在進入老境之後的那番話:阿瑪蘭塔並不是冷漠無情,而正是這世界上最温柔的女人。與她高傲性格並存的,是內心中無法排遣的深深自卑。在她至深的愛情與不可剋制的膽怯的搏鬥中,她選擇了放棄,於孤獨之中承受着自己帶來的痛苦。她恐懼着自己內心深處的慾望,而這種恐懼讓她的幸福總是在到來之時遍戛然而止。我記住的不是她的冷酷無情,而是她年輕時在走廊中淡然的微微一笑,堅定決絕的那句“別天真了,我死也不會嫁給你的”,是她一生在走廊裏縫製繡花製品甚至自己的裹屍布那永恆的身影,是在意大利人死後,在自我懲罰中用黑紗布包起的永恆默哀還有一併的青春年華。當奧雷良諾上校返鄉後,阿瑪蘭塔對自己的傷口只用“燒傷了”一句簡短的話輕描淡寫,而其間多少年華如水流過,孤獨永存。

在這個家庭中和阿瑪蘭塔的自我封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家族中第五代,被人稱作梅梅的雷納塔。在刻板守舊而故作清高的母親多年的壓制下,梅梅始終一言不發的順從着,只是為了在忍受了這一切之後獲得徹底的自由。在她長大成人後,愛上了香蕉公司汽車庫的機修工巴比洛尼亞,而當她再次被母親發現並阻止後,她仍舊選擇了她一貫的順從和沉默,只是改在晚上與巴比洛尼亞在浴室相會。終於當她的母親發現之後,請來了當地警察監視,巴比洛尼亞被子彈擊中,梅梅也被母親為了防止家醜外揚送到了遠方的一所修道院,在那裏她在孤獨中度過了餘生。

最初我相信梅梅與巴比洛尼亞產生的是真正的愛情,然而在此後的閲讀中我更傾向於認定梅梅並沒有愛上巴比洛尼亞,至少在她離開家庭之前是這樣。布恩蒂亞家族代代傳承的不只是血脈,更是流淌在他們血脈中的孤獨。而梅梅正是在反抗這份與生俱來的孤獨。她是家族中的一個異類,一個叛逆者,她從始至終看似順從的一舉一動都是在為自己的逃離做準備,而這份所謂的愛情也不過如此。與一個地位卑下的人相愛不過是她的反抗的一部分。然而最後她的命運還是無可避免的被她的母親左右,在修道院中荒蕪了自己的年華,讓讀者為她感到一陣深切的悲哀。

同為家族第五代人的梅梅的妹妹,阿瑪蘭塔·烏蘇婭生命前半部分的故事則簡單得多:在她小時候,姐姐梅梅在修道院生下的孩子奧雷良諾·巴比洛尼亞被送回家中,由於母親的努力隱瞞,她始終不知道這個和她年齡相仿的玩伴的真實身份。隨後她前往布魯塞爾上學,在那裏與比她年長很多的飛行員加斯東結婚,生活似乎幸福而美滿。然而她隨後執意要回到馬貢多這個她長大的破舊城鎮,年輕而精力充沛的她致力於改變這個破舊城鎮的現狀,試圖讓她重新煥發活力。丈夫也一如既往的同意着她任性的要求。然而在這一要求改變了她的命運:在故地阿瑪蘭塔·烏蘇婭與奧雷良諾·巴比洛尼亞再次相遇並相愛,加斯東獨自離開了這裏。然而在無限的破敗和荒蕪中阿瑪蘭塔·烏蘇婭和奧雷良諾·巴比洛尼亞並沒有感到痛苦,因為他們是真心相愛的並認為自己是人間唯一幸福的人。在隨後的生活中他們有了一個孩子,眼神中有着家族中出現在不同人身上的深邃思想和衝動熱情,卻沒有一絲孤獨。正如作者所説,這個孩子生下來就是為了重振家族血脈的,因為他是“家族百年中唯一一個因愛而生的孩子”,在這裏似乎看到了一絲這個破敗家族的希望,然而這個孩子有着一條全書之初時提到的因近親結婚而出現的豬尾巴,母親因出血過多而死,孩子也在出生不久就被螞蟻吃掉。剛剛出現的希望就此幻滅,全書也隨着奧雷良諾·巴比洛尼亞翻譯出羊皮書的最後一行字後被颶風颳走告終。

覺得這是全書最悲哀的一個部分,在這個因為沒有愛情或無法直面愛情而衰敗的家庭中終於出現了愛情,而又因這份愛情徹底毀滅;家族中傳承百年的孤獨被最後一代人消滅,而消滅孤獨的人自己也被毀滅。這就像是一個可笑而悲哀的悖論,無論怎樣,布恩蒂亞家族都無法逃離被毀滅的命運。

作者馬爾克斯寫作的目的自然是在簡單的人際關係之外,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書中複雜的人物關係和情感也是他所想要展現的事件。人文關懷與對現實和荒唐歷史的諷刺自然是存在的,我並不想否認《百年孤獨》自覺或不自覺的思想深度,然而我始終不承認對這本書過於複雜的分析,或者把《百年孤獨》的中心思想歸為“是希望拉美洲民眾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擺脱孤獨。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現代文明世界的進程之外的憤懣和抗議,批判外來者對拉美大陸的一種精神層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對拉美的歧視與排斥”(百度百科)。在一份訪談中馬爾克斯説,“我只是想藝術地再現我童年時代的世界”,而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了他原本意圖之外的評論家們則像是踩到了他扔出的一塊香蕉皮。所以也許致力於對書中平凡生活的分析也未嘗不是理解《百年孤獨》的另一種出路。

然而在書中這些絕望的故事之外有着更為平凡的美好,那就是馬爾克斯本人的妻子在他創作《百年孤獨》一書時的辛勞:馬爾克斯説,“要沒有梅塞德斯(他的妻子),我永遠也寫不成這本書。她負責為我準備條件。幾個月之前我曾經買過一輛小汽車,後來我又把它抵押了出去,把錢如數交給了她,心想還夠用六個來月的。可是我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才寫完這本書。錢用完了,梅塞德斯也沒吭聲。我不知道她是怎麼讓肉店老闆賒給她肉,麪包師賒給她麪包,房東答應她晚交九個月房租的。她瞞着我把所有的事情都承擔起來了,甚至還每隔一段時間給我送來五百張稿紙。不管什麼時候也少不了這五百張稿紙。等我寫完這部作品,也是她親自到郵局把手稿寄給南美出版社的。”在讀過《百年孤獨》全書之後,最後感動温馨了我的,是這本書寫作背後的這段温暖故事。

《百年孤獨》讀後感800字 篇四

有這樣一句歌詞唱到“孤單是一羣人的狂歡,狂歡是一個人的孤單”。最初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總不能明白其含義。後來反覆琢磨設身處地去考慮,倒是有些懂了的苗頭。正是因為孤單,才使一羣不甘寂寞的人兒齊聚在 一起,彼此消磨着對方的時間,去寬慰自己的顫抖的心靈。而與此對立的,縱使這羣孤單的人聚集在了一起,在紙醉金迷中沉淪,自己內心的牆依舊把自己圈存在哪隻有自己的密閉的空間內,所以他們註定孤單。

正如同我剛開始對那句話的不瞭解,我在讀《百年孤獨》這本小説的時候,發現孤獨二字在文中出現的頻率並不高。但當我合上書本,再去細細品讀,卻又看到了隱藏在字裏行間的隱藏着的孤獨,甚至乎那個時代的孤獨 。

孤獨之處首先體現在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故事中的第二代貝麗卡,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阿瑪蘭妲以及從他們身上展開故事中聯繫到的相關人物的結局都不約而同地體現出孤獨二字。

就好比布恩迪亞上校,在他身上當 真發生着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誰會猜想到當初那個延續着父親沒做完的事業在實驗室裏鍊金的寡言的男人,有一日會成就那樣一番大事業,征戰沙場,殺敵無數;又有誰料到原本對梅蕾黛絲充滿愛意,對家庭充滿關懷的男 子會在戰爭中漸漸迷失其本性,變得麻木不仁;更不會有人料到其結局竟是那般。

原本與梅蕾黛絲結為夫婦,孝順的布雷迪亞本是感性的,如果一定要把孤獨往那個時候的他身上套,大概只有他一人在實驗室裏鍊金的時候了 。但戰爭,因對那處“世外桃源”的衝擊而爆發的戰爭卻使他徹底改變。冷血,孤僻,對周邊的人充滿警惕。他禁止一切人在其劃定的範圍以內出現,包括其母親。用武器圍成了人牆,把自己包圍其中。

至於其他人的孤獨,我搞不懂為什麼阿瑪蘭妲要讓自己籠罩在孤獨中,一直費盡心機想要博得意大利技師皮埃特羅的喜愛,到手了卻死活不要,讓皮埃特羅落得自殺的下場。後來又有了情人赫裏索多上校,兩人情至深處又斷然拒絕其求婚,終使自己在悲傷與孤獨中渡過。我想也許是因為她失手害死了梅蕾黛絲而產生的愧疚感,讓她詛咒,也不允許自己得到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