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年百年孤獨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3.08W

2021年百年孤獨讀書筆記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百年孤獨讀書筆記,請您閲讀。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1

讀《百年孤獨》的時候,我十九歲。年紀不算小,,但還是有點幼稚,,因為李偉老師我接觸了這本書,也因為這本書而感受多多。。希望大家都能看下這本書。以下就是我的感受。

讀第一遍的時候,我被完全雷同的姓名,無數的倒敍、插敍給弄暈了,根本不解其義;讀第二遍的時候,我把七代人進行了排列,終於使書中的人物對號入座;讀第三遍的時候,我連同《百年孤獨》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進行了瞭解,於是,我被深深地震憾了,為作者,為書本,為拉丁美洲。20--年來,我在孤獨中體會其中的孤獨,並飽受折磨。為了排遣孤獨,我不斷地向我的朋友推薦《百年孤獨》,分享孤獨,理解孤獨。

孤獨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拉丁美洲幾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歷程不斷重複着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接受專訪時對孤獨的解釋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作者著書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眾要團結起來,走向文明,走向開放,走向繁榮。

孤獨是自閉的。《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馬貢多文明的創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貢多的繁榮。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説:“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因為馬貢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闢出一條道路,把馬貢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可惜的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後才在那棵樹上死去。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死了,連同馬貢多的文明。之後的幾代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一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於是,書中結尾是:那個長豬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他剛出生就被一羣螞蟻吃掉。

孤獨是需要反省的。讀完書本,掩卷深思。《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著書的涵義無疑是深遠的:他是要通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祕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脱命運擺弄的正確途徑。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無論是文章架構,還是內容選擇;無論是敍述方式;還是表現手法;無論是典故引用,還是故事編排,無不採用其極,令人匪夷所思。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説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敍手法等等,可謂是眼花繚亂。作者的匠心獨運,文章的跌蕩起伏,儼然是對讀者最大挑釁。在不可思議的奇蹟中,在現實交錯的生活中,在血淋淋的現實中,在荒誕不經的傳説中,使讀者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進而理解孤獨的本義,理解《百年孤獨》的奇特。

孤獨是需要摒棄的。“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對照《百年孤獨》的現實與背景,我們不難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由此,我們想起了晚清政府閉關鎖國以至慘遭蹂躪的結局和新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而重新崛起的歷程。《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完成鉅著後曾有一個夙願:希望一百年孤獨的歷史永遠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但願,作者的苦心和夙願夢想成真。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2

《百年孤獨》我並沒有真正看完,只是大致瀏覽了一下,算是知道説了些什麼吧。儘管深層次的體會我沒有,那種深層次的共鳴也沒有。但是我還是覺得我應該寫點什麼,一些感觸,因文中人或是介紹的事帶來的感觸。

我喜歡一部小説,也許會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卻必定有能然我流露追憶、思緒紛飛、共鳴,人生的、生活的、哪怕是關於看待某人或是贊同某個觀點這個緣由。《百年孤獨》恰好擁有這點。雖然它刻畫的事一個虛構的世界,但是其中的?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徽竅質檔撓∩瀆?深刻的東西我體會不到。畢竟我經歷得不多,或許真實的我看到過很多,然而沒有深思,我又怎能理解。

人是矛盾的結合體,我非常贊同。因為我就是一個例子。對於《百年孤獨》我覺得它扣住了我的心絃。每個人心中、腦裏都有一個虛構的世界——天堂般或地獄般。《百年孤獨》的曲折離奇真正讓我感歎,至少我內心的虛構世界沒有這麼繁雜,怎能不喜歡?怎能不對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肅然起敬。但是就算這麼多讓我沉浸的東西卻也讓我覺的無味,也許是因為我是個太實在的人,虛構到底是不可能的。而文中那樣曲折的故事情節更讓它不可能在現實中發生。令我們大哭、大笑、引吭高歌和長吁長歎。但是過後,過後這些都不只是一場心靈盛宴,能留下什麼?不過剎那間那些情愫。於是我不得不有點厭惡它,好像我內心那般完美的世界我也只會深藏,只由於那是虛幻。

“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沒看完全文或者是沒看到最後。我們肯定無法理解這句先在卷首的話的含義。但是我們應該可以揣度出全文主題,一個家族的興衰史吧。看完後,確實我的推斷沒錯。只是這如何興、如何衰細嚼誰能知道。有時吸引讀者眼球不需要太多的話語,也許只要一個懸念,一個引子,丁點兒可以揣摩卻讓人不敢確定的提示。

其實每個人都是布恩迪亞。每個人都有他自己認為或是人們贊同值得談及的經歷;每個人都衝動過,做過錯事,被懲罰過;每個人都曾因為一個突然迸發的奇想幹過如今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每個人也都有每個人坎坷的人生。只是它們有事情大小不痛、影響大小不同等等,同性質卻質量不同而已。

對於家族這個概念,我不是很清楚。如今的社會關於家族概念早已開始淡化。我們能觸及的越來越少。但是小説中的布恩迪亞這個家族卻是把興衰清晰呈現。發家也許並不需要某次奇遇,卻必定有一個能幹的第一人。衰敗不是金銀的多寡取決,只要族中人一代不如一代。這不衰敗又能往哪個歷史方向繼續碾動車輪。

最後,文中的種種人物關係使得我非常混亂,國外的種種理念也讓人無法理解。這是我想更深刻認識的阻攔,知道最終我也沒有衝破。觀念問題吧,有些東西改變很易,有些很難,也有很多不可能。

收筆處。我不得不評價下這部小説的結尾,充滿魔幻的結尾。原來整個家族興衰早已被一卷手稿記錄,且把這個構造的世界毀滅。讓人意想不到,也給我們一些關於此的聯想。

那個故事中的人是故事中一卷手稿裏的故事;那個故事卻又只是作者手中的一卷手稿;那我們呢?這個世界所發生的一切是否也只是上帝那些未知手中的一卷手稿中的故事?

儘管此不可能,但是看過這小説後我們又怎能沒有這樣的聯想呢?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3

在我剛開始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覺得太深奧了,有很多地方都讀不懂,而且很多事情很荒謬。

這本書中的人名反覆出現,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這是隻有在電視劇中才會發生的。

從生活實際出發,這些事情根本不可能會有。

但是這些竟都寫在了這本書中,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

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成立了一百多年的世家中,男士,叫來叫去就是叫阿卡迪奧或叫做奧雷良諾,一點新意都沒有。

且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着。

這些都太奇怪了,甚至使人感到有些害怕。

雖然憑藉我的閲讀水平還不能很好地向大家詳細解釋什麼,但我相信我只要我再細讀幾遍一定能夠讀出一些更深的東西,只是我現在實在是沒有這個能力。

人物給我印象較深的是霍·布恩蒂亞第二和奧雷良諾第二這對孿生兄弟。

首先,他們叫的不一樣,不像別的那麼複雜,記都記死了。

然後就是他們繼承了父輩的名字卻表現出了完全相反的性格。

霍·布恩蒂亞第二像奧雷良諾上校那樣深沉而奧雷良諾第二則像霍·布恩蒂亞那樣不羈——以至於烏蘇娜常常懷疑他們是否是在幼年時交換了名字。

這樣的懷疑並不離譜,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名字不一定要和性格一樣嘛。

這是一個深深的諷刺。

然而最後兩兄弟死去時又搞錯了墓穴彷彿這樣才是正確的歸屬,一切是命中註定的。

雖然每一代的成員都經歷着波折,但這個家族仍然一代一代地承傳着,並且一直傳承了下去。

只是最後,當家族中的男子死去時,讓這個百年世家終於陷入了衰敗。

不過好在的是,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開竅了,因為他最終發現這一切的一切都只不過是這的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這是永遠也走不出的循環。

即便合上手中的書,那些情節還會在我的腦海中一幕幕地湧現出來。

這本書實在讓我受益匪淺,難以忘懷。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4

孤獨,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感覺到,可是,能以孤獨為主題,寫成一本暢銷但是實際上卻也“孤獨”的小説,這讓人實在歎服。誰要想真正讀懂孤獨,《百年孤獨》必看。

我不敢説,我讀懂了孤獨。這本書,情節曲折跌宕起伏,事件密度大,而且離奇荒誕,誇張變形,令人應接不暇。所以我一口氣讀完這本書,感到非常痛快,可是,連裏面的人物關係也沒有理清。不過,外國人名字長還可以忍受,最難以忍受的是,幾代人都可以叫同一個名字。忽略混亂的人物關係對於讀小説的影響,我還是得到了一點點感悟。

《百年孤獨》以一個家庭為主線,時間跨度一百年,描寫了一家人與孤獨相關的種種經歷。

為愛瘋狂是因為孤獨嗎?因為同時愛上皮埃特羅,貝麗卡和阿瑪蘭妲展開愛的角逐,當得知皮埃特羅和貝麗卡訂婚後,阿瑪蘭妲甚至不惜一切代價阻撓婚姻。奧雷里亞諾愛上蕾梅黛絲後,迫不及待希望將還是孩子的蕾梅黛絲娶回家。梅梅愛上巴比倫後,整個心思都掏空了,全都放在與情人的歡愛之中。庇拉爾年輕時,與無數男人歡愛,老年後,還為年輕人提供歡愛的場地。為愛瘋狂不是因為孤獨吧,是因為愛火中燒,是因為人的慾望。相反,沒有愛的能力的人,從來不會愛上別人的人,才註定了一生的孤獨。奧雷里亞諾上校,從出生起,就不曾愛過任何人,晚年靠製作小金魚排遣孤獨。

還有一種人的孤獨,源於對愛的莫名的恐懼,阿瑪蘭妲錯過皮埃特羅,又斷然拒絕馬爾克斯上校,一個人晚年靠織一件精美的壽衣打發,準確説是享受這份孤獨。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她始終拿不出愛的勇氣?又是什麼原因,讓她在生命的盡頭終於放棄對於貝麗卡的怨恨?在生命的盡頭,她終於領悟了孤獨,看到因為孤獨,梅梅和貝麗卡遭受的苦難,文中説這不是出於愛或者恨。那是出於什麼?出於同情心,出於悲憫的同理心,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正是如此,她才終於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死神,才能夠與往事和解,才能夠獲得一份真正的心理上的寧靜與平和。

看得出,莫言的小説,深受這部小説的影響。《豐乳肥臀》,同樣是以一個家庭為線索展開,寫愛情時,人物多是着魔的瘋狂的狀態。悲劇產生的原因,除了個人性格的嚴重缺陷外,又籠罩了一層若有若無的冥冥中註定的命運的魔力。《百年孤獨》中,開頭的羊皮卷寫下的預言,在結尾處,完美地精準地得到了驗證,彷彿這一家族的孤獨是註定的無法逃脱的。而上官家的女兒們,一個個豐乳肥臀,但一個個都零落了,好像也是命運的嘲弄。看似是人在命運面前無能為力,實際上是,人在自己性格的侷限上的無能為力,個人性格導致悲劇。

人的性格,關乎人性,是一個説不盡又説不清的話題。將人性中的某一部分誇大,比如慾望,看似變形不真實,實際上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人性,因為人性中的一些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比較隱蔽。從這個角度講,馬爾克斯和莫言都是把人性的思考和表達推到極致的大師。

這部小説中的孤獨,我還沒有讀懂。在這裏談一談,只是經典作品的一種誤讀。日後,再讀《百年孤獨》,恐怕又會有別樣的體會。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5

《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部作品。作者在小説中創建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而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

這本書以馬孔多這樣一個曾經安靜而又單純的小村落為端點,講述了生活於其中的布恩迪亞家族的百年曆史。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是村落組建人之一阿爾卡蒂亞的兒子。父親老布恩迪亞曾是一位極富進取心,勇於開拓的有志青年,直到吉卜賽人踏入了這個與世隔絕的村落,並帶來了外面的世界不可思議的發明。他與吉卜賽人梅爾基亞德斯成為密友,將一腔熱忱在磁石、天文、鍊金幾件事世界奇觀上消耗殆盡,這或許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百年孤獨的先兆。此後相同的命運又一次次地在布恩迪亞家族人身上不斷重演,他們陷入了一個無法自拔的命運輪迴之中,直到一個世紀後家族最後一個孩子死去,奧雷里亞諾·巴比倫翻譯出了梅爾基亞德斯在一百多年前所寫的關於家族歷史的預言。

看似只是一個設計精密、情節波瀾的懸疑神祕故事,實際映射了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

例如在阿瑪蘭妲·布恩迪亞的命運之中,毫無理由的恐懼已佔據了她全部的內心,全部的生命。她對親人的怨恨使她喪失了“愛”,缺乏了愛使她不相信任何人,甚至是親人,也不相信世界上所有的愛,從而使她永遠活在在怨恨中,為自己造了一個牢不可破的牢籠。一個無力去愛的人,又怎麼可能被愛?

在這個家庭中,歲月的痕跡已經磨平了所有的回憶,將他們變成廢料,垃圾和污物,讓這個無數辛勞換來的家庭破碎,墮落。且造且毀,且毀且造,固執於自我,孤獨的宿命不斷重演。

奧雷里亞諾上校發動的幾十次戰爭,不是為了理想,而只不過是為了他那純粹的、罪惡的自大。他視高傲為力量,所有的成功或是失敗都會讓他迷失,他經逼近過權利的極致,為此他放棄了許多東西,而最終,他也像放棄那些一樣,堅定的放棄了權利和榮耀,終其一生周而復始的在祖父的鍊金房裏鑄造小金魚。而最後才發現,戰爭已經將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永遠的奪走了,在臨終時,那些無法刪除的百年記憶儼然成為了無法避免的折磨,就如同他將會無法避免的死去一樣。

還記得馬爾克斯上校“悲傷地敲擊發報鍵”説“馬孔多在下雨”,他儼然已經認識到了戰爭摧毀了太多,而換來的只是奧雷里亞諾的冷言冷語“別反混了,八月下雨很正常。”本性憂鬱,生來孤獨的上校對下雨毫無感觸,絕對理性地勸説革命同僚別犯渾。權利、戰爭已經改變了他,沒有“愛”,沒有“回憶”。

人心如鐵是否真的足以經受這樣多的痛苦和折磨?對於命運,我們是否要逆來順受?怨恨和迷失究竟摧毀了多少的生命?不,我們要有一顆平和慈悲的心,無畏的勇氣始終堅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