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2W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 篇一

《百年孤獨》,一個很孤獨的名字。

剛讀完《百年孤獨》這本書的時候,就很想寫一個讀後感來緩解內心深處的那種壓抑和震撼。但是一直無從下筆,一方面是苦於對這本書一知半解,另一方面是因為對於作者的佈局和描寫體悟不到最深處,感覺到些許凌亂。

在這本字裏行間都充斥着魔幻現實主義的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中,沒有序,也沒有後記,《百年孤獨》這本書就這樣簡單的進入了人們的思想之中。

“1927年出生於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海濱小鎮拉卡塔卡,童年與外祖母一起生活,1936年隨父母遷居蘇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國立大學,1948年因內戰輟學,進入報界,五十年代開始出版文學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獨》。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

上述是書上唯一的介紹。

不知是否可以這樣認為,縱觀世界文化長河,這本書本身就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孤本,以《百年孤獨》為名,書寫着一個屬於它的孤獨傳奇。

與其説這本書是在描寫一個家族的興衰史,不如説是在描寫整個拉美的歷史。拉美地區發生的種種變遷:殖民者的入侵,近代科技的涉入,原住居民的反抗到最後安於天命,從一開始到結尾,每一個細節,每一筆描述,都藴含了孤獨的基調,同時還夾雜着作者別出心裁地描述和寫實。進一步來説,整本書描述的是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在拉丁美洲的興衰史。與書名相結合,從十九世紀中期一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拉丁美洲在世界之中,一直都是孤獨的。

縱觀整本書,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從家族第一個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一直到最後一個奧雷利亞諾;從果斷英勇的奧雷利亞諾上校到一生偉大而平凡的烏爾蘇拉;從化作天使的梅黛絲到雷奧里亞諾第二。

這些人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一生孤獨。漸漸地,他們中的有些人開始在孤獨之中失去自我,也有人在反抗孤獨中丟失自我,同樣有人孤獨一生卻不自知,有人在渾噩一生之後幡然醒悟,但是為時已晚。

反觀現實,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並不是所有人遇到悲涼的心境就一定要有人安慰,因為嘗試去安慰人的好心人並不會體悟到那個人心境之中的感受,善意的寬慰換來的只能是那個人更多的難過。因此,適宜的離開也是一種默默的關懷。也許他需要的是一段治癒的音樂,也許是一篇感人的文字,甚至他需要的可能是窗簾縫隙中灑下的一米陽光,這樣的感受也就只有他自己能夠明白。

孤獨希望在黑暗中,和安靜為伍,但是一個人需要的卻是陽光。

無論你我甚至包括大多數人都一樣,都會週期性的陷入一段沉思,陷入一點週期性的陰暗之中。那麼不妨看看這本書,這本書或許會告訴你與孤獨為伴時候應該去怎樣做。總之,書中的魯莽之人抗爭孤獨時,向你散發的勇敢的信號你一定接受得到,書中大智之人意圖擺脱孤獨之時,向你傳播的改變思想你一定能接受得到。也許,我們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點,找到一個穩定的平衡,去活得更加高大,至少在自己眼中。

以孤獨為伴,這本書能夠帶給我們的遠遠不止這些!

《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 篇二

每樣事物都有兩面性,有陽光的一面,同樣也有陰暗脆弱的一面,一個人如果沒有孤獨、寂寞這些東西,那麼就相當於植物沒有土壤,缺少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剛剛開始閲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説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

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爾卡蒂奧就是叫做奧雷里亞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終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着。聯繫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敍述了創業的艱辛,禮貌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感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孔多的小鎮之中。

他講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深深地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是,家族的最終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閲讀了季在這個百年世家的羊皮卷後説:“那裏的一切,我都以往看到過,也早已明白!”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我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曆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進程停滯不前。

一部繁雜龐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脈絡清晰的地方興衰史。在時間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樣無力。羸弱嬌小的被奪去生命,孤獨執着着的留下悲傷的痕跡。無端去世的雷梅黛絲的蘿莉像被作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終仍然在咬手指的麗貝卡執着的不肯死去。經歷奪走三千人人生命騷亂的阿爾卡蒂奧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們都是人羣的異子,孤獨的極端。

《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 篇三

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作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人物。馬爾克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出版文學作品,1967年出版《百年孤獨》,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關於本書

從1967年出版以來,《百年孤獨》已經被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冊。

這本書裏沒有一個從頭到尾的故事,沒有主角,甚至也説不上有主題。在這本書裏,是一個故事將要結束,馬上另一個故事開啟,同時平行着又會有故事嵌套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主角,每個主角都有豐滿的人格。人物與人物之間還有千絲萬縷的的關係。

核心內容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家族七代人的興衰。其中每一個出場的人物,都有自己完整的形象和故事情節。可以説是隨着時間線推移,主角輪流當。在這部小説裏,作家設定的時間框架是“百年”。不是精準的一百年,而是指一個家族完成一個興衰週期的時間長度。

與百年這個時間框架對應,小説也設定了一個空間框架。小説中的所有故事,全都發生在一個叫“馬孔多”的小鎮上。借用現在流行的漫威宇宙的説法,馬爾克斯創造出了一個馬孔多宇宙。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 篇四

孤獨不可抗拒,但依然向陽生活,傳言看《百年孤獨》孤獨百年。我看過《百年孤獨》,還不止一遍,那是不是會於千年時光之中也只能孤獨?

《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魔幻現實主義的文學流派的經典之作。作品通過描寫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充滿離奇和不可思議的經歷,以及這個家族建立起來的馬孔多鎮一百多年的變遷,再現了一個災難深重的拉丁美洲的歷史圖景,為讀者展示了色彩斑斕的魔幻世界。當然,也鍛鍊了我們的耐心——長到記不住的姓名、為表尊重紀念重複的名字,能看完這本書的人都值得為自己點贊。

小説着力描寫了馬孔多人特別是布恩迪亞家族中人的孤獨感。他們冷漠、疏遠、缺乏交流、相互猜疑,麻木地在時間的輪迴裏度過他們的一生。在這一羣孤獨病患者裏,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撐起這個家族的老祖宗烏爾蘇拉伊瓜蘭,因為她足夠特別,她的身上有着與其他孤獨者無法比擬的超越性。

社會之所以能進步,不是在於人類的知足常樂,而是人們的不斷追尋、不斷超越。具有超越性的人往往是孤獨的,類似於“高處不勝寒”的感覺,他們站得高,望得遠,看到了同時代人所不能看到的事物,常人是不能理解他們的,所以他們註定是孤獨的。比如,王安石。人的超越性其實就是一種本能的意識,潛藏在每個人的深處,同時,它充滿旺盛的生命力和情感,必然會成為一種不可抗拒的意志,使人不斷去打破陳規、爭取主動權,去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生活。然而,這種抗爭必定會引起社會的不滿,矛盾就產生了。

王安石變法也正是因為這種抗爭引起了社會的不滿,產生了矛盾,故變法失敗是必然的。同理,戊戌變法也一樣會失敗。人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生存的,必然會受到社會秩序約束,只能在社會秩序允許的範圍進行活動。一旦人有了超越性,脱離了現有的秩序,那他必定會與周圍的環境脱裂、格格不入,只會成為一個孤獨者。烏爾蘇拉就是這樣一個超越中的孤獨者。

馬爾克斯賦予烏爾蘇拉許多美好的秉性和特質,比如勤勞、幹練、務實、有主見等,但她沒有什麼文化知識,也不懂很多深刻的道理,只是一個普通的婦女,把她的一生獻給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兒女與丈夫。她的一生是與布恩迪亞家族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從第一代到第六代的發展、興盛以及衰敗,她為建立一個充滿温暖、快樂與衣食無憂的家努力了一生,奮鬥了一生,耗盡了一生。這只是她的一個理想,但她用她的一生去實現這個理想,即使在她眼睛失明後,她也還在耕耘自己的理想,創造她心中的美好家庭。這其實反映了她性格中的超越性,然而她這理想中的美滿家庭生活並不是社會中通行的生活方式,沒有基礎。所以她的理想社會便只能是夢想,不能實現,她只能是一個超越中的孤獨者。烏爾蘇拉活了一百多歲,她在自己的一生中獨自掙扎,從沒有放棄過要超越現實、實現理想的念頭,可現實對她總是殘酷的,一次次背棄了她,最終,她在掙扎中留給世人一個心痛而又孤獨的身 baihuawen.c n影。

我想,要是烏爾蘇拉從一開始就知道她的理想無法實現,她還會不會堅持去追逐夢想?若不堅持,她是不是就有可能成為這家族中唯一逃脱孤獨命運的人?依烏爾蘇拉的性格,知不知道自己的命運結果如何於她而言並不重要,畢竟她的悲劇就是與她性格中的“不肯向現實生活妥協與堅持”密切相關的。

孤獨是生活的`常態。縱使知道終己一生抑是難逃孤獨,也願自己能高歌往前進,向陽而行。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 篇五

這次是第二次開始閲讀,這次讀《百年孤獨》首先感覺到它情節的荒誕,但是荒誕之中又格外引人入勝,一下就是幾年的大雨,家族中重複的名字,相同名字間相似的性格,還有這個家族中每個人都相似的孤獨。

這個故事從一對近親結婚的夫婦開始,因為害怕“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逃離故土,開拓新的家鄉,在這個家族的7代人中,每一個成員都有其不能為人所知的“祕密”,他們或守着自己的祕密,或執着於自己的興趣,總之都深藏着自己,別人同樣不能理解他們荒誕的行為。

故事的結束呼應了開頭,第6代的外甥與第5代的姨媽結婚了,最後一個長着豬尾巴的孩子出生,這個孩子被螞蟻吃掉。

感覺這個家族的命運是從第一代的夫婦結婚時就註定的,最終“遭到懲罰”的不是某一對夫婦,而是這個家族。這個家族延續了這個“詛咒”,也延續了百年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