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簡單語文不簡單》教師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7W

第一篇:《簡單語文不簡單》讀書筆記

《簡單語文不簡單》教師讀書筆記

一日,班內一位女生對我説:“老師,我認為學語文很簡單,就是要多讀、多看、多寫、多思考。”這是一個我平日從沒關注的學生,因為她的成績在班上實在糟糕,最近好似開竅了。學生的一句話,讓我思忖良久。語文簡單嗎?語文課簡單嗎……

伴隨着新課程改革,各種新的教學理念、方法稱為教師的追求。在追逐的過程中,很多人也有我一樣的疑惑。

於永正老師曾説過:教語文,其實很簡單。説簡單點二個字:‘讀’和‘寫’,説複雜點四個字:‘多讀’和‘多寫’。”可能有的老師覺得可以如釋重負了:這下語文可簡單了,不就是讀讀寫寫這事嗎?但是於老師的課是簡單中透着豐富多彩;樸實中透着深刻和充實。因此,我們不能片面理解語文教學的簡單。

簡單語文並不只是簡單的讀讀寫寫再讀讀,而是需要在教學設計上別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獨具慧眼,或在課堂操作上另闢蹊徑。

“沒有變化,學生會生厭;沒有變化,也就沒有教學藝術。”是的,語文教學拒絕一塵不變。這就是現在的語文教學為什麼要改革?試想,如果還是和過去傳統的模式那樣,一個老師抱一本教輔口乾舌燥的講一節課,實行滿堂灌,我們的學生願意接受嗎?何況現在的學生接觸新事物的途徑很多。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胸中得有點墨,有智慧,有應付課堂的法寶。

例如,在《皇帝的新裝》裏可以組織學生排演話劇,讓學生從中領悟文章主旨;在《社戲》裏,上課前可花幾分鐘讓學生講述自己的童年趣事,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木蘭詩》裏,可配合電教化展示詩中每個情節的圖片,並配上相關情節的朗讀錄音,讓學生能初步感知詩歌內容;在《安塞腰鼓》一課結束後可組織學生觀看一場球賽,然後讓學生即興寫一個小片段,描述賽場上的情形……

可以説,課堂上各種教學手段,用得恰到好處,課堂才有情趣,讀書才流露真情,課堂教學才變得簡單有效。

當然,教學的別出心裁並非就是一味的求新、求異,而是讓語文的聽、説、讀、寫訓練更加有情有趣。。我們知道,語文教學“就是讀讀寫寫講講”,但怎麼讀怎麼寫還是大有學問的,還是不簡單的。讀不是反覆的讀,寫不是機械的寫,講不是乏味的講。這些就是我們語文教學中設計的關鍵所在,讓這些訓練別出心裁,紮紮實實的落到實處就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我想:語文教學的別出心裁帶給學生的將是持續不斷的語文學習的興趣,帶給學生的更是發自內心的對語文學習的熱愛。

語文教學方法多樣,形式各異。不管用什麼樣的方法,不能脱離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我們應當看到,簡單語文不簡單。“簡單的實際上是最深刻的,是對文本的深刻解讀之後的深入淺出,是對學生深入瞭解之後的準確把握,是對精心預設之後隨即生成的正確引導。”

第二篇:簡單語文不簡單

龍源期刊網

簡單語文不簡單

作者:孫佩晶

來源:《現代教育科學·國小教師》2014年第02期

莎士比亞説:“簡潔是智慧的靈魂。”不管你的思想有多麼高深,你也必須用最生動、最平白的話語向別人——哪怕是一個大字不識的人表達得清清楚楚。無論書本有多麼厚,教師的職責只有一個——幫學生把書本“看”薄。“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語文教學追尋的簡簡單單,其實就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返璞歸真。這種“簡單”是對宂繁的語文課堂的一種“清洗”。是對語文學習本質的一種迴歸,是學生自身主動意識的一種彰顯。但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簡約的教學內容,是簡化的教學環節,簡便的教學方法……

一、簡約的數學內容

許多時候,我們發現老師把教材當作了整個世界,面對教學內容,總是認為這裏需要講透,那裏需要體會到位,於是條分縷析、喋喋不休,教學的效果常常是面面俱到而又蜻蜓點水,面面不到。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的學習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篇課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需要老師深入研讀教材和教學內容,發現那些學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東西,以充分發揮教材的價值。“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簡約的教學內容,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的知識容量原則上應按課標要求與教材內容安排,但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和能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握教材重點、難點和關鍵,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力求突出重點、分解難點、突出關鍵,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有效掌握所學內容,形成立體的知識網絡。

如筆者執教的《月光曲》,選擇了最能表現人物心理活動和思想感情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再現窮兄妹倆對話的動人場面和貝多芬覓到知音萌發的創作靈感,有感有悟,情理交融,學生感悟到了盲姑娘對音樂的追求與夢想打動了音樂家貝多芬的心,感悟到了盲姑娘的善良懂事,打動了音樂家貝多芬的心,感悟到了貝多芬在茅舍中覓到知音再彈奏一曲的創作激情。這重點段落的反覆品讀.真正實現了學生、教師、文本三方的深入對話。

二、簡化的教學環節

課堂教學是應該考慮教學效益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就要講究各項內容各個環節教學的有效性。這個有效性要求我們遵循教學規律,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取得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我們應把教學環節簡化,直指教學目標,少一些噱頭,多幾分平淡和質樸。語文教學有着豐富的內涵,我們所提倡的簡單教語文,並不是語文教學的一種簡單迴歸,它是一種創新性的迴歸。更是一種立足當代、放眼未來的迴歸,它關注的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他反對宂繁且表面熱鬧的語文課堂,追求樸實無華、紮實有效的語文課堂,希望我們所教的學生能夠規規矩矩寫字、認認真真讀書、踏踏實實積累、清清楚楚表達。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課堂教學要“瘦身”、要“消腫”,要化繁

龍源期刊網

為簡,化難為易,力求教學環節簡化而實在。如筆者在執教《小松鼠找花生》一課時,反覆的認字寫字讓學生紮紮實實的記牢了應該掌握的生字;重點語句、新接觸的標點符號,句子的感情指導朗讀,讓學生讀懂了意思、領悟了情感、掌握了方法。整個教學過程,只是普普通通地一字一字的讀、寫,掌握好生字;一句一句地讀好課文。讀懂課文。雖質樸無華,卻紮實有效。

三、簡便的數學方法

簡便的教學方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這句話我認為是對教學方法的高度概括,同時也是對因材因人施教的具體註釋。在實施教學中,它山之石可以借鑑,但不能照搬套用,更不能把原有可以直觀反映的東西搞的複雜化,耗時費力,適得其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固然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但徒勞無功或事倍功半的使用也是大可不必,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使用簡便、靈活的方法,積極有效地組織教學,力求“教法”與“學法”有機結合,相互作用,達成目標。如筆者在教學寓言《守株待兔》時,就根據寓言故事內容短小,情節簡單的特點,把培養學生學習語言,內化和運用語言作為教學目標。教學中,筆者採用了指導學生朗讀、變序講故事的簡便方法。課堂上,學生始終處在讀故事、講故事的積極情緒中,他們成了課堂上真正的主人,不僅發展了語言,而且輕鬆自然地領悟了故事所隱含的道理。這真是簡便的教學方法帶來的意外效果!

第三篇:簡單語文其實並不簡單

簡單語文其實並不簡單

——聽於永正《“番茄太陽”》愚見

為拓寬視野,向名師學習,尋求智力支撐,3月27日,縣教育局教研室特邀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先生和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副主編李亮先生我縣實驗國小講學。來自全縣各國小的近900名語文教師共聚一堂,觀摩了名師教學,聆聽了專家報告。我有幸也參與了此次活動,感受頗深。

於永正老師説:“教語文,其實很簡單。説簡單點兩個字:‘讀’和‘寫’,説複雜點四個字:‘多讀’和‘多寫’。”然而,當我聽完於老師執教的《“番茄太陽”》,又聆聽了他的《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講座後,我切實感覺,國小語文教學,需要正本清源,需要返璞歸真,簡簡單單教語文。但是要做到像於老師那樣遊刃有餘的課堂那真的是不簡單。

一、教好“讀”不簡單

於老師這次是借陸友鬆班級學生上的《“番茄太陽”》,陸老師的學生讀書據説還是不錯的,而且聽説是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來上課,孩子們課前花在讀書的時間可想而知。按我們常理,初讀課文可以花時應該很少了,重點應該精讀課文了,可是出乎我意料,於老師足足花了一節課來教孩子練習讀好課文,第二節課開始還是和孩子們一起來練習讀好課文。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達到閲讀教學美感,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一。朗讀時語文老師最顯才華的事。語文老師成功的祕訣就是善於朗讀。沒有朗讀的課堂是冷冰冰的課堂,是沒有靈氣的課堂,是死氣沉沉的課堂。只有朗讀才能喚醒孩子,講解是絕對沒有用的。

當前很多學生學語文,只看不讀。或是讀了,可讀得聲音非常小,有聲無力;或是毫無感情地,和尚唸經般地讀。學語文,離不開朗讀。不但要讀,而且要有感情地聲情並茂地讀。讀得不好的同學是因為沒有掌握朗讀的技巧。朗讀是藉助有聲語言的聲音變化,把無聲的書面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聲有色地進行再表現的方法,因此,有感情地,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實際上就是如何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的特點處理聲音變化的藝術。聽了於老師對學生的朗讀指導,我頓悟,原來真正的朗讀指導是這樣的。

首先,要把握好語調的高低。

語調的高低變化的標準在於文章的感情基調。文章的感情基調常見的有下面這五種:

1、親切愛憐;

2、追憶纏綿;

3、壓抑悲憤;

4、激越豪壯;

5、深情讚揚。

對於以上的感情基調,朗讀時可分兩種情況,對於表現歌頌、斥責等強烈感情的文字,應採用高調,而表現低沉、婉約感情的文字,則宜用低調處理。

其次,要把握好節奏的快與慢。

朗讀節奏的快慢變化,實質上是文章字、詞、句、段間停頓的時間長短,這一點更多地取決於文字感情色彩的濃談。抒情色彩濃烈的文字,節奏應快一些,強烈些;而感情色彩的悲喜特點,也對節奏的變化有很大的影響,像悼詞,朗讀

的語速就要求慢些。大多數情況下,文章朗讀應該快慢適中,以便於聽者對內容的理解和體味。

第三,要把握好語氣的輕與重。

一般説來,重要的,有深刻意味的字詞句朗讀時語氣應重一些、強一些;次要的意味平談的,預期則輕一些、弱些。如,於老師在讓學生讀《‘番茄太陽’》文章的第一部分時,學生讀的很流利,語氣把握不夠好,於老師這時很自然地把文章的背景講了一下。作者衞宣利在她17歲的時候,生平第一次被抬進了醫院,就再也沒能走着出來——她的腿,在一場意外的車禍中癱瘓了。躺在病牀上時,她也曾一度消沉,悲觀。那時她寫道:“沒有人知道,對於一個17歲的花季少女而言,徹頭徹尾的絕望是怎樣一種感覺!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舉目無親,孤獨,自卑。聽到這些孩子們對作者的心情有正確的感受,經過他這麼一指導,孩子們練習朗讀時注意了要以貶抑的口吻,用徐緩而略不愉快的語調。然而於老師還不滿意,又師範朗讀了一次,所有的聽課老師和學生聽完於老師的範讀,立刻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為什麼?原來於老師把自己當做那個癱瘓的來讀這段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而讀好這一段話,於老師花了一個晚上,在上課前還在練習朗讀。於老師課上還指導孩子讀課題的語氣和讀課文的語氣要不一樣,還有其它需要學生注意之處。於老師都一一師範一遍又一遍,直到孩子們讀好了。總而言之,要做到像於老師那樣朗讀好課文真的不簡單。

二、教好“寫”不簡單

於永正老師告訴學生一句名言:“書是讀出來的,字是練出來的。——於永正” 。作為老師,對學生要負責。例如識字、寫字,必須讀正確,寫正確,寫規範;不放過一個讀錯、寫錯的學生。寫字時,每個學生都要認真“描紅、仿影、臨帖”,不可“想當然”地寫。於老師説要把寫“擠進”課堂。學會表達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作業要簡化。把學生從應試教育的桎梏中拯救出來。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做有利於學生髮展的作業:寫字、讀書、作文、探究。帶着思考設計作業。人人做應該做的作業。於老師指導學生寫好每一個生字,指導學生練習寫批註,練習寫出自己的感受;於老師展示的自己練習寫字的稿紙。(每一個字都可作為我們練字的字帖,然而他卻精益求精,一遍遍地練習寫好每一個生字。)這些都是詮釋着國小語文“寫”的教學真諦。於老師寫字獎勵就是畫圈,好的字畫個圈,這個也挺簡單有效地。

寫字課,要教給學生如何起筆、收筆、運筆。寫字教學,我們要追求有效但省事的方法。

方法一:“你所寫的每個字都將被評等”。

1、課堂上,每讓學生拿筆,就提醒:你所寫的每一個字都將被評分。臨下課前一分鐘,用來給學生的字打分。只要不超格,認真寫,即可得優秀。

2、每次的家庭作業,都評分,有時老師打分,有時組長打分,有時同桌打分,打分的標準即:認真了沒?如果認真寫,沒超格,即可得優秀。

3、每次的作文評等,都有三個等級。即:寫字等級+作文等級+修改等級。

4、每次的交的作業。都有兩個等級。即:書寫等級+作業等級。

方法二:最有效的指導方法:橫平豎直。甚至再簡化為“豎要直”,這真的是最有效的方法。所有的字都開始像模像樣了。

簡簡單單教好語文,紮紮實實讓學生健康發展其實不簡單。我們的語文課要體現三個“實”:真實、樸實和紮實。真實,是課堂教學的生命;樸實,是執教者必須具備的教風;紮實,課堂教學追求的目標。

於老師的這兩節語文課要品味出其中真諦,恐怕還要用將來的一輩子去領悟。在國小語文教學的領域裏,有着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實踐,去探索,去研究。

明天我將把這句話押進辦公桌玻璃台板:“教好語文,其實不簡單。”。以此勉勵自己,學習於老師嚴謹治學的作風,平易近人的教風。

聽課隨筆:

1、朗讀的指導更加生活化!用告訴的語言來進行訓練,讓朗讀的表達更貼近生活。

2、處在這個教學過程中,雖然學生也是有閲讀體驗的,但(更多請關注)教師的步步引導人工雕琢的痕跡還是較濃的。

3、處教師説有一個詞值得關注,但學生的回答卻找出了兩個詞,這時候的答案應該是唯一的,如果不具備這樣能概括的詞,提問就不該這樣問。

這節課的特色就在於教師的朗讀指導,不是那種熱情洋溢式的朗讀,而是一種用心的領悟,生活式的語調。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

開放的結構,多元的感受。

聆聽了特級教師於永正執教的《“番茄太陽”》,給我的啟示很多。

1、朗讀的指導更加生活化!用告訴的語言來進行訓練,讓朗讀的表達更貼近生活。

2.要求學生把文章讀熟、讀正確。 做到“書不讀熟不開講”

昨天那一節課剛開始,他就檢查學生的課前閲讀情況,他用了整整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的讀書,讀得好的激勵表揚,不好的也不批評耐下性子等待他讀好。於老師一次次聲情並茂的閲讀讓我們感覺到語文大師的風采。“阿姨,等我長大了,我把我的腿給你!”這個“腿給你”音調拉長,飽含深情。於老師説,每次他讀到這裏,眼淚都會留下來。難怪於老師的課上得這麼精彩,他是真正進入了角色啊。他跟學生介紹寫作背景時説過,作者因為車禍失去了雙腿,從此一蹶不振,正是這個具有陽光心態的盲童的無私奉獻精神深深感染了作者,使作者的心裏重新有了“陽光’。正是因為於老師找準了文章的”動

情點’,通過反覆朗讀,仔細地揣摩了作者的內心世界。於老師説:他只要一有功夫,就會把那篇課文拿出來念,每一次念過都有不同的想法,正是這種嚴謹治學的態度才會使他的朗讀贏得陣陣掌聲。

3.教學活動採用的是“深”入“淺”出的方式。他的深度主要體現在對課文深層次的理解上。他在引導學生理解“番茄太陽”的三次含義時,讓學生自己找出有“番茄太陽”的句子,讓他們用心讀讀這些句子,體會一下這些句子的含義,寫在書上。組織學生交流時,他先讓學生自己讀感悟,讀得好的立即表揚,讀得不好的他也不批評,而是讓學生比較一下老師同學誰感悟得好,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文章所表達的真正含義。

“淺”表現在教學手段上,整堂課並沒有涉及到那些精美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就是一支粉筆一本書,簡簡單單,讀讀書,寫寫字。表面一看,跟我們鄉村教師所教的語文課幾乎差不多。他教的課沒有一點作秀的成分,我們完全可以照學。這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師!這是一位負責任的老教師送給我們現任教師的一份最厚重的禮物,這個禮物對我們全體語文教師來説是無價之寶。

4.大師重視教學生寫字。他採用教學生讀貼、描紅、臨帖、評價、示範幾個步驟進行學習。

第四篇:語文教師讀書筆記

想想自己畢業快三年了,作為一名師範類的中文系畢業生,自然而然的走上了中學語文教師的崗位。很慶幸自己還生活在校園中,這樣感覺自己還能經常和書本打交道。因為,讀書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愛書,也愛讀書!

書,都瀰漫着香氣。讀書不僅僅是一種需要,更是一種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裏的放歌,夏日荷塘中的嬉戲,秋日田野裏的散步,隆冬爐火旁的傾談,它是心緒的慰藉,是靈魂的依傍。讀書,可以慰藉心靈,讓寂寞封存在書香中;讀書,可以洗滌心靈,讓高尚的人格在書中昇華;讀書,可以播撒希望的種子。讓生命結出豐碩的果實;讀書,可以插上騰飛的翅膀,讓生命自由飛翔!

讀小説,在經典裏感受豪氣與浪漫;讀散文,在優美里感受平實與真情;讀雜文,在議論中感悟哲理與生活;讀雜誌,在故事裏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喜歡在清晨讀詩歌,在膾炙人口中感受音樂美與結構美。孟郊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讓我感受到親情的真摯;劉蘭芝的“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讓我感動於愛情的堅強與力量。徐志摩的“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讓我想到曾經離開的母校。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讓我們感悟到生命與理想的碰撞、在詩歌中沉醉。

風清雲淡的日子,獨自倚在窗前,看花開花落,賞雲捲雲舒。低頭一回眸,桌上的書,窗前的樹,樹葉上躍動的陽光,一起憩息在心靈中。驀然回首,生活中也有很多無形的書,伴我們成長。母愛是一部書,是世間最美麗的一部書,我們的一生都沉浸在她的潤澤呵護中,父親是一部書,一本厚重的書,我們要用一生去讀懂它,讀懂那如山的父愛。朋友是一部書,一部精緻的書,共同記錄下了友誼點滴。家鄉是一本純樸的書,卻又是根入心底的書,“落葉歸根”是對家鄉的眷戀,“家鄉魂”又是對家鄉的熱愛,讀懂這部書時,我們也明白了“一方水土一方情,月是故鄉明”的真諦。

夜半,回味形形色色有形的書和無形的書,讓夢境也豐富多彩,真是“夜半有夢書當枕”啊。有書香的地方就有美麗,心靈也會在書中憩息。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怎麼來詮釋生活,但在書裏卻可以發現生活的真諦。

我認為,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讀書,還有更深層的意義。

讀書就是一種學習。學校是學習知識的地方,學習氛圍必定是非常濃厚的,教師一定是帶頭讀書學習的,這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言傳身教。愛讀書、有學養的教師,往往都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讓學生刻意揣摩效仿,有很多學生就是在老師的薰染下愛上讀書的。很難想象,一個不喜歡讀書學習的教師,能培養出愛讀書學習的學生。

讀書能提升教師心靈脩養。讀書不僅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還能滋養我們的人生底氣。教師是社會上最大的一個知識分子羣體,雖然待遇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會看教師的眼光卻很高。人們往往把教師看作是有學識、有文化、有修養的人,無論説話做事,都得高標準,嚴要求,不能跟社會上的人一樣。一個有讀書習慣的教師,經過書籍日積月累的浸潤,氣質就會逐漸變得高貴而不媚俗,性情逐漸變得細膩而平靜,內心逐漸變得博愛而不自私,一句話,讀書可以使教師的靈魂變得高尚而偉大起來,這樣的教師,自然就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讀書能讓教師博學多才,悟性提高。新課程改革,對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教學不能再跟以前那樣照本宣科,一味地講解教材,而是要師生互動,要聯繫實際生髮,擴展。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貯備,更要有很好的悟性,今天的讀書體驗就是明天的課堂實踐。只有教師書讀多了,知識面廣了,領悟能力強了,在課堂上才會如魚得水,遊刃有餘,課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紛呈。這樣,學生就會在享受中快樂學習,教師就會在享受中輕鬆施教。

讀書能讓人保持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讀書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話的確有道理。工作累了,讀上一段,在浮躁的現實中尋得一份寧靜平淡,這種感覺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難比擬的。當你對一本書、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話產生深深共鳴的時候,你會覺得讀書竟有如此的魅力,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淨化人的心靈。心浮氣躁、雞腸狗肚、名利薰心的人是幹不好教育工作的,但是,如果讀書不斷,不良的思想氣質是可以改變的。

讀書的好處當然很多,我個人認為,對教師而言,還是應該有所選擇的。除了應該讀一些文學方面的名著外,更應該多讀一些專業方面的書籍。文學書籍要讀名家名著,經典名著經歷了歲月的淘洗而流傳至今,凝聚了人類思想文化的精華,讀來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給人以更深的啟迪。專業方面要有所提升,首先要走近大師,讀陶行知、葉聖陶、蘇霍姆林斯基、杜威等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論著作;其次要熟悉當下一些實力派教育專家,如李希貴、張文質、魏書生、於漪、朱永新、肖川等人的著述;再次要學習教學名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如李鎮西、竇桂梅等人的教學隨想。當然,讀書是教師的個人行為,應根據個人的愛好和個性有選擇地閲讀。相信,讀名家的書,肯定會受益匪淺。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個相同的愛好——讀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每個人都做過的事情,有許多人愛書如寶,手不釋卷,因為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真的希望我們的老師都能喜歡讀書,讓讀書來提升我們的品質,促進我們成長。

第五篇:語文教師讀書筆記

《國小語文教師》讀書筆記

俗話説:“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自從走上了三尺講台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國小語文教師》。

在我的心目中,《國小語文教師》就是我的良師。我和它的相識源於我實習時候的師傅老師,她訂書了這本書,看得很投入,便推薦給我看。書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對我今後的教學幫助很大。。

做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國小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國小語文教師》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認識和了解到像於永正、李吉林、支玉恆、薛法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從他們的教學中學習先進的教育手段,慢慢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

《國小語文教師》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她的百家講壇特吸引人,教學點評忠懇,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國小語文教改的衝鋒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