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7W

第1篇:《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這本書主要是寫給為人父母的人。自從自己從事了將近三年的國小教育工作之後,認識到家庭環境、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重要性,讀完這本書更使自己受益頗多。

這本書我認為有一句話寫得特別好,我們沒辦法選擇什麼樣的父母,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成為什麼樣的父母。確實家長就是孩子成長髮展的一面鏡子,有些家長總是抱怨孩子行為習慣差、對手機迷戀等,家長這時候就應該反思一下,你是否有這些壞習慣,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問題。

要想培養孩子好的習慣,父母就要改掉自身不良習慣。曾經看過這樣的報道,兩個家庭,一個父母下班回家之後就工作、看書,另一個家庭父母下班回家就看電視、打遊戲,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這兩個家庭出來的孩子就有可能會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就儘量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一個女孩的父親很優秀,那麼女孩長大後談戀愛的眼光就會很高,因為她以她父親為標杆。男孩亦是如此。最美的教育就是這麼的簡單,“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2篇:《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

寫作有套路,直接套用這篇《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範文格式即可,希望可以幫到你。

其實最好的教育不是一味地壓迫孩子去學這學那,往往最簡單的教育方法越有效,下面是瑞文小編整理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閲讀~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一

最近買了一本尹建莉的書《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這是她的第二本書,第一本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已經銷量超過600多萬冊,堪稱家庭教育方面里程碑式的書籍,這兩本書理論紮實可靠、案例詳實可操作,讀來令人信服,如沐春風,當真是萬千家長和孩子的福音,下面就簡單總結幾點感受,以饗讀者,我們該給孩子的3個禮物:

深情而又無條件的愛。孩子6歲之前的人格已經基本形成,尤其3歲之前是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時期,這個時候孩子還沒有和外界建立清晰的認知,他最依賴的人就是母親,母親即世界,世界即母親,母親對待他的態度,就是這個世界和他自己對待自我的態度。這個時期,母親和孩子怎麼親密都不為過,及時迴應孩子的情感需求、允許他親自動手、動腳嘗試這個世界,允許犯錯,親自照顧他的衣食起居,以孩子的需求為中心。很多人説這樣會慣壞孩子,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這正是父母之愛應該有的深度,讓小嬰孩時刻感知到自己是被呼應的,他對這個世界自然是感覺安全的,自我認知也得到強化。如果這個時刻錯失了,孩子終生內心都有一處深深的“心靈黑洞”,那種不安全感會深深影響日後的人際交往。愛之深,情之切,很多父母往往陶醉在這種“給予”的幸福中,殊不知他們又進入另一個極端,變成了“替代”父母,剝奪孩子鍛鍊的機會,替他決策人生的交友、學習、遊玩等事項,這就是“溺愛”,本質是父母愛自己的“偉大”與“奉獻”。無條件的愛就是不因為孩子是什麼,是否聽話,是否滿足我們的要求而去愛他,而是尊重他的本來面目,允許他按照意願發展自己的人生,我們只需用目光温情相送。

最豐盛的饋贈是不羈絆和自由。做了父母的我們,總是想教孩子這個,指導那個,殊不知孩子有無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當,孩子終生在我們劃定的圈圈裏打轉,無法發展、成就自己的人生。雖然“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可是如果為了某一個規則和事件,整天呵斥、糾結、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間豈不成了“貓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個缺點恰恰得到強化,孩子怎麼能跟我們敞開心扉,彼此形成對立衝突關係。生命可以很輕鬆,比如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大化小,小化了,如果揪住不放,孩子每天就戰戰兢兢,整天花費能量在考察你的目光上,沒有時間和精力發展自己。放平心態,孩子是普通人,開心、快樂、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驚喜,沒有必要為了面子、權威意識、規則,而讓雙方糾纏不清,彼此敵對,這就失去了生命的意義。書中提到,近期有專家發現,自閉症孩子很多都出生在高知識分子家庭,從小父母就寄予厚望,要麼父母忙於事業學業,將孩子託付給長輩,喪失了最寶貴的親子時刻,要麼從小對孩子各種“嚴格要求”,代價就是失去了親密的關係和內心的自由。著名教育學家孫雲曉説過,親子教育的前提就是親子關係,沒有好的依戀關係,父母只靠權威管教孩子,終有一天將發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壓制,終身陷入自我封閉的枷鎖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

最大的平等是信任。還有什麼比信任孩子更能讓孩子內心昇華起自我的榮耀感和愉悦感,當我們每天都質疑、否定孩子的動作、思想、言行的時候,孩子怎麼能自信,這樣的質疑其實就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力量,自己設定一個“法則”,孩子為了取悦父母,終身糾結困頓其中,而失去了自我發展的動力。雖然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卻不要總把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灌輸給孩子,這樣就是取代孩子成為他靈魂的主人。簡單説,時刻記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父母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導與訓誡,一旦失去了這種平等,孩子就很難和父母交心。對於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給予,不要質疑孩子的動機,處處為難,甚至指責“奢侈”、“虛榮”,讓孩子以“乞討”的姿態出現,更不能在孩子有求父母的時候,趁機換條件,只會讓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

最美的往往是最簡單的,我們只需擁有一顆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煉自己,孩子有無限的人生可能,往往會帶給我們無可限量的成長空間。祝福每個孩子都生活在愛和自由之中。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讀後感二

在劉老師的推薦下,我讀了一本尹建莉的書——《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對於即將成為人母的我而言,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教會了我如何看待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有些理念也適合應用於國小生教學管理上。

一、給學生一次犯錯誤的機會

一個缺少嘗試、不犯錯誤的童年是恐怖的,它並非意味着這個孩子未來活得更正確、更好。也許恰恰相反,由於沒有童年探索的鋪墊,他的認知基礎反而很薄,在未來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費更多的力氣去辨識世界、適應生活;很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刻板,無趣和謹小慎微中,甚至是自暴自棄的墮落中。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力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如果教師急於以一種自己的思維和標準來規範學生,很容易壓抑學生的正面激情,使他們的自由意志和創造力停止生長。

如果在教學課堂上,一個學生舉手發言説錯了答案,教師在課堂上沒有進行正面的引導和鼓勵,那麼這位學生的課堂表現就會受到抑制;情緒也會變得消極被動。給學生一次犯錯誤的機會不是放縱學生犯錯誤,而是儘可能讓學生有一個自由發揮的平台空間。理解學生的嘗試要求,儘可能地為他們提供嘗試機會,給他們一份自信快樂的思維方式,使他們的天賦和潛能在日後成長中充分發揮出來。

二、對學生不要進行嚴厲教育

尹老師提出所謂的“嚴厲教育”,指以打罵、懲罰和羞辱為主要手段,對學生進行強制性改造的一種行為。雖然目標指向是好的希望學生做的更好。但由於它不尊重學生,不符合人性,實際上並無教育要素,知識一種破壞力。

經常被苛責的學生,學會了苛刻,經常被打罵的學生,學會了仇恨;經常被批評的學生,很容易變得自卑;經常被限制的學生,會越來越刻板固執。“身教重於言教”是教育中的一條被時間和無數時間驗證過的真理性的結論,嚴厲教育本身也是一種示範,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懲罰手段只有批評和打罵,怎麼能培養出學生的友善和平和呢?

學生的情感是脆弱的,成長只需要不斷的鼓勵而不是嚴厲的懲罰,一切嚴厲的對待都隱藏着某種傷害。教師應該放下手中的棍棒,更應該放下心中的棍棒;心中無棍棒是件比手中無棍棒更重要的事。寬容而飽含真誠的教育,總是最美、最動人的,對學生也最有影響力。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一顆平和寬容的心去理解、包容、尊重學生。當我們有了內在的智慧和力量,空間增大了,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會受到我們潛移默化的感染力,走向更適合他們成長的人生道路。

三、給予學生一種信任

還有什麼比信任孩子更能讓孩子內心升起自我的榮譽感和愉悦感,當我們每天都質疑、否定學生的動作、思想、言行的時候,學生怎麼能自信,這樣的質疑其實就是在剝奪學生成長的力量,自己設定一個“法則”,學生為了取悦父母,終身糾結困頓其中,而失去了自我發展的動力。雖然我們是學生的教育者,卻不要總把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灌輸給學生,這樣就是取代學生成為他靈魂的主人。簡單説,時刻記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教師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導與訓誡,一旦失去了這種平等,學生就很難與教師交心。對學生合理的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給予,不要質疑學生的動機,處處為難。

記得有一次我班有個男生,平時英語聽寫都是不及格。有一次,我意外發現他的聽寫拿了90分,我有點吃驚和懷疑。我查看了他同桌的聽寫本是100分,於是我更加起疑心。下課後,我把他拉到辦公室,我用嘲諷的語氣説:“你這次聽寫拿了90分,進步可是突飛猛進啊。”他用清澈的眼睛望着我説:“老師,我昨天晚上回家很認真的背過了,我也想爭取拿到進步獎。”話語剛落,我的心愣住了,然後勉為其難的答道:“老師相信是你努力的結果,那你可不可以把這幾個短語拼出來?”男生很自信的拼讀出了我要求背誦的幾個短語。事後,我感覺自己對這名男生的不信任或許給他帶來了心理上的陰影。

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表達關愛的方式,首先應該是尊重和信任。教師對學生的良好的期望能夠促使學生朝着教師所期望的目標發展,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在教學過程當中,作為教師應該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鏡”去審查那些所謂的後進生。最美的教育往往是最簡單的,我們只需要一顆平常心,信任學生,修煉自己,學生有無限的人生可能,往往也會帶給我們無可限量的成長空間。請不要用一個有行的方框匡住了學生的心理空間。

Tags:讀後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