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語文,其實很簡單》讀後感(共2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86K

《教語文,其實很簡單》讀後感由本站的會員“嘎嘎嘎”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教語文,其實很簡單》讀後感(共2篇)

第1篇:《教語文,其實很簡單》讀後感

下面由本站作者為你提供《教語文,其實很簡單》讀後感的寫法。

當看到這本書的題目時時,我心中不禁自嘲了下:這麼直白地肯定語文的簡單,一定不適合對於我這種菜鳥級教師的。帶着半信半疑的態度,我試着翻開了書本的扉頁……

説實話,教書快一年了,我不能也沒有能力保證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上得精彩而高效,甚至常常為自己的諸多付出與投入換來並非等價的回報而感到苦悶,回想起那些不快,至今還能在心裏泛起陣陣漣漪。但讀完這本書,我確實受益匪淺,可以説,豁然開朗。

(一)教語文其實很簡單:推進學生進行大量的閲讀積累。

書中説到豐滿區第二實驗國小的楊巧雲老師教學語文的成功經驗,她只抓了兩件事:一是讀書,大量地讀課外書;二是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但要堅持寫,竟然寫出了“全區3000名國小生統考,前17位都是她班的學生”的`好成績。馮其庸先生、教育專家高林生他們的文學造詣都得益於多讀。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於永正老師説的“覺得讀書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有書必讀,就像牛一樣,是草就吃。”語文能力是長期讀書積澱而成的,只要我們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只要抓住‘讀寫’這兩條線不放,即按照教語文的規律去做,誰都能把語文教好,誰的學生都會有好的語文素養。”通讀他的這篇《教語文其實很簡單》,我讀出了兩個字——積累,即讓我們的孩子在各種各樣的書中獲得積累。

(二)教語文其實很簡單:教師自身具備解讀教材能力。

我很認可竇桂梅老師提到的“教師需要文本細讀”的説法。如果語文老師對文本不細細觸摸,對文字不慢慢咀嚼,長此以往,語文教師解讀教材的能力就會喪失殆盡。這就是文本細讀的作用。教師既要沉入文本,又要跳出文本,用全新的眼光去審視文本,挖掘新的意義。就拿《賣火柴的小女孩》來説,首先要做的時候閲讀大量的相關資料,然後再將課文與原譯文進行對比,在對比中進行質疑與確認,再開始反覆地進行細緻研讀。當然,在研讀的過程中,要抓住它的語言、細節、結構和背景來清晰文章脈絡。當然,因為教師的閲讀經驗、審美理想的限制,再加上教師閲讀的特定情境的差異,不同教師和學生對同一文本的解讀必然是有差異的。

(三)教語文其實很簡單:牽引興趣。

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曾經説過:現在語文課教學的説法越繁多,花樣越翻新,頭緒也就會越複雜,結果卻是教者辛辛苦苦,學者迷迷糊糊。其實,那些學生自己通過讀書或思考,能感知的內容和理解的問題,教師可以退而不講;而對於那些學生困惑、難於理解的地方,教師進行適當梳理、補充,去除多餘的講解,去除多餘的提問,把學生的時間還給學生。語文課上,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實實在在地幫助他們掌握解決“知與不知”這一對矛盾的方法,使之能舉一反三,以點帶面,觸類旁通,由掌握知識到形成能力,由“學會”走入“會學”的必然王國。很欣賞薛法根老師執教的《愛如茉莉》一課,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個老師、一羣學生,沒有多媒體,但就是那寥寥幾筆,卻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深遠的意境。一堂課,宛如一幅畫,似文中的茉莉,清淡而又真切,温馨而又恬靜;一堂課,沒有誇張的小品表演,不見華麗的多媒體課件,耳邊聽到的是琅琅的書聲,心中感受到的是心靈的次次悸動,觸目所見的是如林的小手,發光的小臉,簡單卻又實在。當我們“上好每課”、“加強一寫”、“狠抓一背”後,孩子們的語文學習還會難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四)教語文其實很簡單:創新教學手段。

當大家提到韓興娥老師,一定會第一時間想到她著名的“課內海量閲讀”。的確,她的海量閲讀還引發了“語文能否從教材中突圍”的大討論。然而,我看了這本書,對韓興娥老師的觀點最大的感觸是她對於班級學生學習效率上做的創新方法。如果她的海量閲讀沒有高效的教學方法,想必要達到人人都能取得優異成績是很難的。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如低年級的星級評價標準,只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就往牆上貼星。這樣,能飛的飛起來,能跑的跑起來,能走的走起來,實在慢的,挪動幾下腳步也會受到鼓勵。海量閲讀的多軌運行:閲讀、識字、拼音教學同時起步。孩子們很快學會了自學的方法,同時又在無形中掌握了大量詞彙,為日後的海量閲讀打下了基礎。對誦讀的程度進行鼓勵。她依舊用了星級評價,異性標準:會讀帶拼音的兒歌,二星標準:會讀不帶拼音的兒歌,三星標準:認讀生字、生詞。這樣除了共讀的兒歌,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讀其他的兒歌書,孩子們都在爭“星”。

最後,我想引用書中的幾句話還作為我的反思總結:教語文其實就是在培養學生閲讀的習慣。因為,語文能力是長期閲讀積澱而成的。

第2篇:《教語文,其實很簡單》讀後感

《教語文,其實很簡單》讀後感的寫法與格式是什麼?請參考以下這篇範文。

暑假來臨,學校發了3本必讀書供我們充電學習。首先吸引我的就是這本由李振村、楊文華主編的《教語文,其實很簡單——國小語文名師演講錄》。原因很簡單,我雖教了十幾年的語文,也算是一個老教師了,可是在現實教學中總是有點固執又盲目地認為語文是所有學科最難教的一個學科。教學內容多而繁雜,複習階段我總感覺有那麼多的東西要複習,拿到試卷又總是感歎到:花費了那麼多的經歷,複習了那麼多的內容,其實是做了那麼多的無用功。唉,語文到底該怎樣教啊?

“課堂簡單高效,教師教學目標明確,學生學習興趣盎然”這是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看到封面上“教語文,其實很簡單”這幾個赫然醒目的大字,我急切地翻看這本書,想從名師身上找到答案。

教語文,真的很簡單。

書中一位位名師,用簡單樸實的語言,具體真切的操作方法將自己親身的教學體驗展現在我們面前。

特級教師孫雙金提出了“重構12歲之前的語文教育體系!”指出語文教育的三塊“大石塊”——國學經典、詩歌經典、兒童文學經典。首先是每天早上讀10~20分鐘的國學和詩歌經典。其次,教材中課文的一般教學方法是“通讀全文,然後提一兩個關鍵問題幫助理解課文,接着再背誦文中的精彩成語、句子或片段即可”。節省下來的時間就可以誦讀、背誦國學和詩歌經典。兒童文學有人物,有故事,有情節,特別能吸引兒童興趣,重在積極引導,推薦書目,激發興趣,自主閲讀。語文作業孫老師奉行的是“讀、背、寫”三字經,讓學生真正享受語文學習內在的快樂。

山東省濰坊市北海學校語文教師韓興娥的“課內海量閲讀”被《中國教育報》等多家媒體報道。海量閲讀的方式簡單得很,就是讀、讀、讀……課堂上充滿朗朗讀書聲,老師的講解、學生的討論都只是三言兩語,是夾雜在誦讀中間的“休息”。這種看起來簡單而沒有技法的讀書模式,其實暗含了最重要的課堂理念:讓學生自己享受課堂,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給學生足夠的文字營養。

薛瑞平老師提出:“閲讀”是唯一重要的,學校的教學目標應當是培養終身的閲讀者。特級教師竇桂梅主張對經典的文學作品進行文本細讀。特級教師周益明在語文教學中引入民間文學,一首首富有音韻的童謠、一個個神祕的神話、一篇篇神奇的傳説讓兒童獲得極大的愉悦與滿足。在這些名師、特級教師手中,教語文真的是一件極其簡單又有意義的事。

讀着讀着,我似乎真的感覺“教語文,真的很簡單”,簡單地説就是“大量讀寫,讀寫結合。”再簡單點就是“多讀多寫”。

教語文,真的簡單嗎?

合上書本,回想着一位位名師精彩的論述,我再次問自己,對我來説教語文真的簡單嗎?其實,不簡單!

簡單的背後是對語文教學的執着追求。“讀”和“寫”説起來是簡單,但怎樣讓學生喜歡讀、喜歡寫,寫得有效果,寫得有進步,需要的是語文教師潛心的研究和付出更多的時間。我們看韓興娥老師的“海量閲讀”説起來多簡單,就是讀、讀、讀……但這絕不是説作為語文教師只要説一聲“讀”,然後就可以悠閒地喝茶看報了。針對自己班的孩子選哪些書讀,什麼時候讀,採用怎麼的閲讀評價、反饋、激勵機制,怎麼處理好課文教學和課外閲讀的關係等一些列的問題需要教師在課外付出更多的時間。這樣的工作,只有一個教師內心充滿對語文教學執着的追求,我無比的熱愛才能完成。就像韓興娥老師所説:“我進行了十多年的海量閲讀實驗,整天忙着選書、推薦書、備課,忙得焦頭爛額,忙得腰痠背痛……”

簡單的背後是教師自身紮實的文學功底。只有教師自身具備高超的文學素養,才能夠影響學生,讓學生對讀和寫產生濃厚的興趣。以陳琴老師為例。她對經典有一種近乎瘋狂的痴迷:在家裏做家務、上班途中、出差路上,但凡點滴空餘時間,她都手不釋卷,口中唸唸有詞,讀得有滋有味……她的愛好自然會遷移給她所教的學生。我想,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大多數孩子本身對其都有學習的興趣。一個具有紮實文學功底的教師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課間活動中,他的言行舉止都會進一步激發學習語言文字的興趣。相反,一個語文老師本身不喜歡讀書、沒有讀過多少書,也很難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樣,教語文就不再簡單了。

現在看來教語文説簡單就簡單,簡單的是語文教學的規律,那就是要牢記“讀”和“寫”兩個字。簡單的前提是教師自身具備較高的語文素養以及對語文的熱愛和對語文教學的執着追求。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2篇《教語文,其實很簡單》讀後感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教語文,其實很簡單》讀後感範文。

Tags:讀後感 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