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6W

《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新版多篇】

《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 篇一

廉頗藺相如列傳作者:司馬遷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1/6]

廉頗是趙國的優秀將領。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做趙國的大將去攻打齊國,把齊國打得大敗,奪取了陽晉,被任命做上卿,憑他的勇猛善戰在諸侯各國之間出了名。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藺相如是趙國人。做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門客。

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趙惠文王的時候,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到了這件事,派人送給趙王一封信,願意用十五座城池換取這塊寶玉。趙王跟大將軍廉頗一班大臣商議:想把這塊寶玉讓給秦國吧,恐怕秦國的那些城池得不到手,白白地受欺騙;想不讓給秦國吧,又擔心秦國的大軍馬上打過來。(因此)商量不出結果來,想找個可以出使去回覆秦國的人,也沒有找到。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宦官頭目繆賢説:“我的門下客藺相如可以擔任這個差使。”趙王問:“怎麼知道他可以呢?”繆賢回答説:“我曾經犯了罪,私下打算逃跑到燕國去。我的門下客藺相如攔阻我説:‘您怎麼了解燕王?’我告訴他説,我曾跟着大王到邊境上與燕王相會,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説:‘願意交個朋友’,因此我瞭解他,所以打算投奔去。相如對我説:‘趙國強而燕國弱,而您又受到趙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現在您卻是從趙國逃跑去投靠燕國,燕國害怕趙國,他們勢必不敢收留您,反而會把您綁起來送回趙國。您不如解衣露體伏在刑具上請求大王處罰,或許僥倖能得到赦免。’我按照他的辦法去做,(果然)大王恩赦了我的罪。我看他這個人是個勇士,又有智謀,應該可以擔當這個差使。”

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脱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1/6]

《廉頗藺相如列傳》 2001/01/23廉頗藺相如列傳作者:司馬遷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2/6]

於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藺相如説:“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換我的和氏璧,可以給他嗎?”相如説:“秦國強大,趙國弱小,不能不答應。”趙王説:“拿了我的璧,(卻)不給我城池,怎麼辦?”相如説:“秦王用城池來換寶玉而趙國不答應,理屈的是趙國;趙國給了寶玉而秦國不給趙國城池,理屈的是秦國。比較這兩個對策,寧可答應(給秦國璧),使秦國承擔理屈(的責任)。”趙王問:“誰可以擔當這個使者呢?”相如説:“大王如果實在找不到合適的人,我願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國。城池給了趙國,就讓它留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一定將璧完完整整地帶回來。”於是趙王就派藺相如帶着和氏璧向西出發,到秦國去。

於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在章台宮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捧着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高興極了,把璧遞給宮中美人以及左右侍從們看,大家高呼萬歲。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把城池抵償給趙國的意思,就走上前去説:“這寶玉有點毛病,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給他。藺相如於是握着璧後退幾步,靠殿柱站着,氣得頭髮都要豎起來了,對秦王説:“大王想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所有的大臣來商議,都説:‘秦王貪婪,仗着他勢力強,用空話來詐取寶玉,那些説要交換的城池恐怕得不到手。’商量不打算給秦國和氏璧。我以為普通人交往尚且互不欺騙,何況大國呢?而且為了一塊寶玉的緣故惹得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也不好。於是趙王就齋戒了五天,派我來獻和氏璧,在朝廷上親自拜送了國書。為什麼這樣呢?為的尊重(你們)大國的威嚴以表示敬意啊。現在我來了,大王只在一般的宮殿上接見我,態度十分傲慢;得到了寶玉,把它傳給美人看,用來戲弄我。我看大王沒有誠意把城池交給趙王,所以我又把寶玉取回。您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腦袋今天就與和氏璧一齊在柱子上碰個粉碎!”

秦王坐章台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譬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羣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脩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據,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

[2/6]

《廉頗藺相如列傳》 2001/01/23廉頗藺相如列傳作者:司馬遷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3/6]

藺相如拿着那塊寶玉斜瞅着廷柱,準備拿它去撞擊廷柱。秦王怕他撞壞寶玉,就向他道歉,堅決地請他不要這樣做,同時召來管版圖的官吏察看地圖,指着從這裏到那裏的十五座城池劃歸趙國。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藺相如估計秦王只不過用這種欺詐手段,假裝劃給趙國城池,其實不能到手,就對秦王説:“和氏璧是天下所公認地寶玉,趙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獻它出來。他送寶玉的時候曾齋戒了五天,現在大王也應當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舉行設有九個迎賓贊禮官吏的大典,我才敢獻上寶玉。”秦王估量了一下,知道終究不能強奪,就答應齋戒五天,安置藺相如住在廣成賓館裏。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王日,舍相如廣成傳舍。

藺相如估計秦王雖説答應齋戒,但必定會負約不把城池給趙國,就派他的隨從換上粗布便服,懷裏藏着寶玉,抄小路逃走,把寶玉送回趙國。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於趙。

秦王齋戒五天後,就在朝廷上設了有九個迎賓贊禮官吏的在典,引見趙國使者藺相如。相如到來,對秦王説:“秦國自從穆公以來的二十多個國君,從來沒有堅守信約的。我實在怕受大王的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派人帶着寶玉抄小路回趙國去了。再説秦國強,趙國弱,大王派一個使者到趙國去,趙國馬上就把寶玉送來。現在以秦國的強盛先割十五座城池給趙國,趙國哪敢留着寶玉不給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了大王應得死罪,我願意受湯鑊之刑。希望大王與大臣們仔細商量這件事。”

秦王齋五日後,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羣臣孰計議之。”

[3/6]

《廉頗藺相如列傳》 2001/01/23廉頗藺相如列傳作者:司馬遷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4/6]

秦王和羣臣們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氣得發出驚呼的聲音。左右的人想把相如拉出去(處死),秦王就説:“現在殺死相如,還是得不到寶玉,反而斷絕了秦趙兩國的交情。不如就此好好地招待他,讓他回趙國去。趙王難道會因一塊寶玉的緣故欺騙秦國嗎?”終於在朝廷上接見了藺相如,舉行儀式後送他回國。

秦王與羣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藺相如回國以後,趙王認為他是個能幹的官員,出使到外國而未受到諸侯的欺辱,任命他做上大夫。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

(這以後)秦國也沒有把那些城池給趙國,趙國也到底沒有給秦國那塊的氏璧。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後來,秦國攻打趙國,奪取了石城。第二年又攻打趙國,殺了兩萬人。秦國派使者告訴趙王,説願意與趙王聯歡,在西河以外的澠池相會。趙王害怕秦國,想不去。廉頗與藺相如商量説:“大王不去,顯得趙國軟弱膽小。”趙王於是決定赴會,藺相如隨從同去。廉頗送到邊境上,跟趙王告別説:“大王這一去,估計一路行程和會見的禮節完畢回來,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三十天不回來,就請容許我們擁立太子為趙王,以打消秦國要挾的念頭。”趙王答應了他。於是就和秦王在澠池相會。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決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

[4/6]

《廉頗藺相如列傳》 2001/01/23廉頗藺相如列傳作者:司馬遷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5/6]

秦王喝酒喝得高興時説:“我聽説趙王愛好音樂,請趙王彈彈瑟吧。”秦國的御史走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飲,命令趙王彈瑟。”藺相如走上前説:“趙王聽説秦王擅長演奏秦國的音樂,請(允許我)捧着盆缻(給)秦王,(請秦王敲一敲)以此互相娛樂。”秦王生氣了,不答應。於是相如捧着盆缻上前,趁勢跪下要求秦王敲打。秦王不肯敲缻。相如説:“在這五步之內,我可要把頸項裏的鮮血濺到大王身上了!”(秦王)左右的人要殺相如,相如瞪起兩眼在喝一聲,他們嚇得直倒退。於是秦王很不高興地敲了一下缻。藺相如回頭招呼趙國的御史寫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缻。”秦國的羣臣説:“請獻出趙國的十五座城池為秦王祝壽。”藺相如也説:“請獻出秦國的咸陽為趙王祝壽。”

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秦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缻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缻,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缻。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缻。”秦之羣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

秦王到宴會完畢,始終不能佔趙國的上風。趙國也準備了許多兵馬防備秦國,秦國不敢妄動。

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澠池之會)結束之後,就回到本國,(趙王)因為藺相如功勞大,任命他做上卿,職位在廉頗之上。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5/6]

《廉頗藺相如列傳》 2001/01/23廉頗藺相如列傳作者:司馬遷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6/6]

廉頗説:“我當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戰的大功勞,可是藺相如只憑着言詞立下功勞,如今職位卻比我高。況且藺相如出身卑賤,我感到羞恥,不能忍受(自己的職位)在他之下的屈辱!”揚言説:“我碰見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藺相如聽見這話,不肯和廉頗見面。相如每到上朝時,常説有病,不願和廉頗爭高低。過了些日子,藺相如出門,遠遠望見廉頗,就叫自己的車子繞道躲開。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於是他的門下客人都對相如説:“我們所以離開家人前來投靠您,就是因為愛慕您的崇高品德啊。現在您和廉頗將軍職位一樣高,廉將軍在外面講您的壞話,您卻害怕而躲避他,恐懼得那麼厲害。連一個平常人也覺得羞愧,何況您還身為將相呢!我們實在不中用,請讓我們告辭回家吧!”藺相如堅決挽留他們,説:“你們看廉將軍和秦王哪個厲害?”回答説:“自然不如(秦王)。”相如説:“象秦王那樣威風,而我還敢在秦國的朝廷上叱責過他,羞辱他的羣臣。我雖然無能,難道單怕一個廉將軍嗎?但我考慮到這樣的問題,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發兵攻打我們趙國,只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現在兩虎相鬥,勢必有一個要傷亡。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先顧國家的安危,而後考慮個人的恩怨啊。”

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羣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廉頗聽到了這些話,便解衣赤背,背上荊條,由賓客引着到藺相如府上謝罪,説:“我這鄙賤的人,不曉得將軍寬厚到這個地步啊!”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兩人終於和好,成為誓同生死的朋友。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6/6]

《廉頗藺相如列傳》 2001/01/23

《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 篇二

第一學時

三維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常用的實詞和虛詞及通假字。

2、掌握和積累文言特殊句式等有關知識,學習本文寫人的方法和技巧。

3、分析文章節選部分幾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一、知人論世:

司馬遷,西漢                     。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説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説。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衞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曆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曆》,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曆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      辯護,獲罪下獄,受      。

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         》。是中國第一部           ,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             ,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2、簡介《史記》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漢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負責管理皇家圖書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曆法。司馬談打算編寫一部通史,願望沒有實現就死去了。臨死的時侯,囑咐司馬遷完成他未竟的事業。司馬談死後,司馬遷承襲父職,做了太史令,竭盡終生精力最後完成這部五十二萬多字的不朽著作。《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傳説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敍述了我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據司馬遷説,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開創了我國史書的新體例——本紀、世家、列傳、書、表。

本紀——給帝王作傳的類別。

世家——給諸侯作傳的類別。

列傳——給名人作傳的類別。

書——典章、書籍。

表——大事年表。

《史記》的寫作目的是:“                                                 ”。

魯迅先生曾説:《史記》是“                                 ”。也就是説,作為一部規模宏大、體制完備的中國通史的《史記》,同時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終於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正因為如此,司馬遷才對那些在逆境中發憤,在厄運中不屈不撓,在險境中視死如歸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記》才會出現那麼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難英雄形象。比如荊軻、毛遂、晁錯……而藺相如則是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藺相如在虎狼成羣、險象橫生的環境中,置個人生死於不顧,以國家利益至上,憑自己的勇氣和智慧,贏得了國家的尊嚴。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史記》中著名篇章——《廉頗藺相如列傳》。

《史記》位於二十四史之首;二十四史的前四史指:

3、歷史背景

戰國末期,當時秦、楚、齊、趙、韓、魏、燕等七國中,以秦力量最為強大,它要統一中國,採取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戰略,積極對外擴張。它南邊的楚國和西北的趙國,實力比秦稍弱。在藺相如完璧歸趙和澠池會時,秦的主要力量正對付楚國,所以它對趙國雖也虎視耽耽,但還抽不出主要力量來進攻。這就是藺相如進行外交鬥爭取得勝利的客觀有利條件,當然,藺相如的主觀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勢,機智勇敢地進行鬥爭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繆公(   )避匿(   )繆賢(  )湯鑊(   )雖  駑 (   )肉袒(   )

盆缶 (   ) 案圖(   )可予不 (   )澠池(   )詐 佯 (   )列觀(   )

皆靡(   )傳舍 (   )甚倨(   )不懌(   )衣褐 (   )睨柱(   )

三、理清課文脈絡,歸納段意。

1—2節:

3—7 節:                                       。

8—10節:                                         。

11—12 節

四、反覆讀課文,篩選出文中的文言知識點並質疑

五、品讀“完璧歸趙”的故事,分析藺相如如何“使不辱於諸侯”。課後思考:

a、藺相如出使前初顯膽識,具體表現在哪?

b、藺相如從哪些地方看出秦王“無意償城”?

c、藺相如發現秦王“無意償城”後怎麼辦?

d、秦王“以詐佯為予趙城”後,藺相如又如何對策?

e、歸璧於趙後,藺相如又如何對秦王交代的?

f、出使結果如何?

第二學時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常用詞,繼續培養文言文語感。

2、《史記》中的小説因素齊備。體會課文善於剪裁和組織材料的方法以及用 語言行動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現手法。

3、認識廉頗、藺相如思想品質的可貴之處,培養以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歸納整理本文的語言現象,進一步進行考點知識梳理。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⑴可與不:

⑵臣願奉璧西入秦:

⑶拜書送於庭:

⑷如有司案圖:

⑸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⑹唯大王與羣臣孰計義之:

2、解釋下列多義詞

而君幸於趙王

則幸得脱矣

大王亦幸赦臣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內:

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今事有急,幸來告良: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負荊請罪           :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

秦貪,負其強  :

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  、

誓天不相負:,

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

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

徒慕君之高義也: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引趙使者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

敢竭鄙誠,恭疏短引:

引兵欲攻燕   :

身直為閨閣之臣,寧得自引深藏於巖穴邪: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相如引車避匿:

引而不發,躍如也:

將軍夜引弓: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餘於是因《秦記》,踵《春秋》之後:

不如因而厚遇之,便歸趙:

秦軍解,因大破之 :

不欲與廉頗爭列 :

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於大堤之上:

大王見臣列觀 :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餘船以次進:

欲以客赴秦軍,與趙俱死。:

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於泰安。: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夫夷以近,則遊者眾…… :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嚴大國之威以脩敬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今君乃亡趙走燕 :

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

臣乃敢上璧 :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嬴乃夷門抱關者也。: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

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

3、解釋下列古今異義詞的今義:

⑴拜為上卿--拜,授予官職                      今:

⑵欲勿與,即患秦兵之來--患,憂慮,擔心        今:

⑶請以咸陽為趙王壽-壽,向人敬酒或獻禮          今:

⑷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去,離開;親戚,近親及姻親。          今:

⑸請指示王--指示,指給。看                  今:

⑹於是相如前進缶--前進,上前進獻              今:

⑺宣言曰:事見相職必辱之--宣言,揚言,到處説          今:

⑻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今:

4、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詞並解釋

⑴名詞作動詞

①舍相如廣成傳舍:

②左右欲刃相如:

③乃使從者衣褐:

⑵名詞作狀語

①而相如庭斥之:

②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⑶使動用法

①完璧歸趙-完: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

③寧許以負秦曲-負:

④畢禮而歸之-歸:

⑷意動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

②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先:

5、翻譯下列句子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2)、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

(3)、我為趙將

(4)、而君幸於趙王。

(5)、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6)、何以知之。

(7)、求人可使報秦者

(8)、拜送書於廷

第三學時

學習重點:鑑賞文中的人物形象

學習難點:《史記》的寫人方法和寫人技巧

一、鑑賞分析寫作技巧。

從歷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現了士階層的兩個傑出人物在特定的歷史時代所起的的歷史作用,而且顯示出作為個體的士,怎樣在時代中把握機遇,實現自我的價值;而作為文學作品的傳記文學,它又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可供寫作借鑑:

人物分析

藺相如的性格特徵

1有智謀具體體現在哪幾方面?

2勇敢,機智具體體現在哪幾方面?

3愛國,忠心具體體現在哪幾方面?

廉頗的性格特徵

1魯莽善妒,心胸狹窄體現在哪?

2善於謀略具體體現在哪?

3勇於改過是怎樣表現的?

秦昭王的性格:

1貪婪狡詐,性喜侵略表現在哪?

2重利忘義,手段圓滑表現在哪?

史記刻畫人物常用那些手法?

《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 篇三

一、説教材

本文選自高一語文必修④第四單元。作為《史記》中的人物傳記,其重要的歷史價值在於,以“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典型故事濃縮了戰國末期秦趙之間的政治鬥爭,以小見大,真實生動地再現了歷史風雲變幻。而其突出的文學價值在於,情節安排張弛有度,扣人心絃;動作刻畫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語言描寫簡練生動,凸顯個性。通過情節等突顯了主要人物德才兼備的人格魅力。

二、説學情

由於各種原因,學生首先存在認識和能力上的個體差異。其次,普遍存在“困於口”問題,學生沒有“説”的習慣,只一味地記,可這不意味着他們想不到。

想得到未必説得出,説得出者必定能想得到:説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因此,“讓學生説”,勢在必行。這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理念。

三、説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以主要人物德才兼備的人格感染學生。例如欣賞和學習藺相如的機智勇敢、不卑不亢、寬容謙讓。再如辨別廉頗有自尊心還是嫉妒心,正確認識自尊心對個人成長的價值等。

能力目標:包括文學素養和語言表達能力。

有效引導學生閲讀文本,認識其各方面的文學魅力,以提高學生文學素養。

四、説重點、難點

重點:口述故事,賞析重要語段的涵義,分析人物性格。

難點:掌握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

五、説教法和學法

㈠誦讀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十分重要。古文尤其要注重誦讀。讀方式多樣,效果各異。我將採用集體朗誦和分角色朗讀兩種方式。

本文篇幅較長,不宜在單課時內通讀全文,否則會給學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根據內容特點,我將以故事為單位,引導學生朗誦。

集體朗誦相對完整的文段,以掌握字音、句讀,瞭解故事梗概。分角色模仿人物對話,理解其用意,以便揣摩出任務內心感受。

㈡問答法

“引導學生進行‘問題式’教學是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本策略”,而且是目前使用普遍而有效的策略。在這種策略中,教師作為“引導者”的作用*應該體現。而問題的設計或提問的技巧將直接影響引導的成效。

三課時,每課時一個故事。

*課時:完璧歸趙

1、集體朗誦,分角色扮演人物,模仿人物對話,簡述主要情節。

2、讀準句讀,並解釋重點詞:

璧有瑕,請指示王。

傳之美人,以戲弄臣。

3、提問:

⑴秦王請求以城易璧是否真誠?為什麼?

⑵明知是欺詐,趙國為何不斷然拒絕?

⑶繆賢怎麼知道藺相如的為人?

⑷藺相如憑什麼認為應該“許秦璧”?

⑸秦王得到玉璧後,有何表現?

⑹璧已落入他人之手,藺相如怎麼取回?接着怎麼應對?賞析人物動作描寫。

⑺藺相如向秦王提出什麼要求來迎接玉璧?秦王依言行事後藺相如怎麼應對?

⑻藺相如辯解的那番話包含幾個理由?

第二課時:澠池之會

1、集體朗誦,分角色扮演人物,模仿人物對話,簡述主要情節。

2、讀準句讀,並解釋重點詞:

於是相如前進缶。

3、提問:

⑴秦王在什麼情況下提出澠池相會的要求?這是否符合常理?他可能有什麼目的?

⑵複述送別場面。模仿廉頗口吻,“説出”原話。解釋詞語“度”、“不過”。

⑶廉頗向趙王提出什麼建議?

⑷俗話説“國不可一日無君”。你知道國君對於一個國家來説,有什麼作用嗎?

⑸趙王未死,就有了善後的打算,廉頗當時會有怎樣的神態和心理?這體現廉頗什麼優點?

⑹這番話對故事的發展起什麼作用?

⑺澠池之會上,秦國一方向趙王提出什麼要求?

⑻結合人物的語言、動作,説説秦王、趙王、藺相如各自怎麼應對?並比較兩位君王的性格特徵。

⑼“十五城”對一個“咸陽”,哪個分量重?為什麼?在這場較量中誰明顯佔優勢?

第三課時:負荊請罪

1、導入説明本故事的現實意義,從而説明作此學習內容調整的原因。

2、集體朗誦,分角色扮演人物,模仿人物對話,簡述主要情節。

3、提問:

⑴廉頗為什麼揚言要羞辱藺相如?(起因)

⑵你認為藺相如主要憑什麼化解了兩人之間得仇怨?(性格特徵)

⑶廉頗有哪些優點?(性格特徵)

⑷結合生活實際,簡要談談你讀這則故事的感悟?

4、總結三個故事,藺相如對待秦王和廉頗的不同態度、方式,歸納他的處世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