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2W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精品多篇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 篇一

一部被視為21世紀管理聖經的管理學經典之作,一部被《哈佛商業評論》評為近百年最具影響力的管理類圖書,學習型組織之父——彼得·聖吉與我們共享了他對學習型組織的的認識和反思。

初讀這部書,並不覺得它有什麼出眾之處,或許是習慣了理科書籍那種嚴謹的邏輯關係,讀完之後總是一頭霧水,於是試着去挖掘(真的可以用得上挖掘這個詞,恨不得切開書頁去看一看)書中有關人生和學習的感悟。

所謂第五項修煉即系統思考,我想這並不只是管理領域的修煉,是一種人生甚至人類羣體危機化解的修煉。正是我們片面局部的思考方式,導致了切割而破碎的世界,從而使我們喪失了羣己的一體感。回想從小受到的教育,我們總是被要求化整為零,把一個複雜的問題拆分成幾個獨立的問題去解決,然後再把結果組裝起來,於是我們認為得到了整個問題的答案,或者對於一些數學物理問題,我們的確用這種方法得到了理想的解,但是當我們習慣性地用同樣的方法去拆分世界的時候,我們會得到什麼結果呢?我們在無形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我們喪失了對更大的整體的內在領悟能力,同樣也就不能看清我們採取的行動帶來的一系列後果。或者有人會反駁,我們當然也會“考慮大局”,但是習慣了拆分的我們在考慮大局的時候總是要重新組裝那些拆分出來的部分,就像重新拼起來的碎鏡子並不能具有比碎片更廣闊的視角,得到的僅僅是局部的重複。

古人有兩句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前者強調了局部,後者重視全局。如果説“掃一屋”是“掃天下”的必要條件的話,好像無可厚非,只有局部的小事做好了才有可能做好事關天下的事情,卻並非是充分條件,並不是所有“掃一屋”的人都能做到“掃天下”,如果不能從全局出發,得到的只能是一個小局部的無限重複,永遠不可能達到從量到質的飛躍。然而,“謀全局”卻是“謀一域”的前提條件,起碼是能更好地謀一域的前提,如果把一件事情孤立於時空之外,那麼對它做的一切努力都將是徒勞。任何一個事物,在特定的時間空間範圍內才有意義,脱離了它所屬的範圍就會完全變成另外一件事物。科研過程也是如此,永遠不能把某一個現象孤立地進行分析,否則再完美的闡釋也會在環境的檢驗中變得一文不值。數學物理問題有時尚且不是簡單的問題堆砌,更何況抽象的人生,甚至是人類社會的發展。

系統思考,就是拒絕重組的碎鏡子,我們需要的是更寬闊的視角,是對整體世界的領悟和感知。我們看到小孩子爭吵時,能從容地説一句“你們好好玩”,並不在意他們爭執的瑣事,我們又何必去做其他事中爭執的孩子呢?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 篇二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既是我們自我學習的障礙,又是企業高效運行的“攔路虎”。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認為工作只要做好自己分內事,其他的事讓別人去做就好了,哪怕多做一點就怨聲載道。天天按部就班的工作,缺乏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其實這種做法,損失最大的便是自己,這無異於在浪費自己的生命。一個只做自己分內事的人,看似對自己工作負責,實際上對自己、對公司都是不負責任的。

當組織中的人們只關注自己的職位,把自己限定在職位邊界之內時,他們對工作中不同崗位之間的關聯關係缺乏認知,對因為這種關聯關係而產生的後果缺乏責任感和擔當意識。也就是説,他們把自己的責任限定在自己的職責範圍之內,始終用一種“孤立、靜止、片面”的思維去看待問題看待工作,缺乏辯證的思考和發展的眼光。明明事情辦砸了,但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的工作做的很出色,問題不出在自己這裏,這是因為個人的站位還不夠高,眼界太窄、格局太小。

“我只是一個人,我管不了那麼多;這件事與我無關,我自己的工作做得沒問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相信工作中有不少人都有類似的想法。如果不能突破這種“小我”格局,站到更高立場上去通觀全局,那我們看到的將只是短期利益,得到的是一片樹葉,失去的卻是整個森林。“我就是我自己”、“我就是我的職位”的這種單方自我認同,割斷了個體與集體的責任聯繫,不但侷限了自我的發展,還會缺乏責任感,一旦沒有了集體主義的責任和榮譽感,自我超越、團隊協作和共同願景都將變成空談。

真正優秀的人,做完分內事是遠遠不夠的,他還會更積極主動地做更多工作。把內心的標準提得越來越高,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業務,積累新經驗,從而使自己有所收穫,也使得企業和自身有所發展。

因此,我們一定要打破“我就是我的職位”這種觀念的束縛,不能獨立於組織之外,我們必須把自己看成是集體的一部分,不能分離。當我們把自己融入到集體組織中後,我們會對很多東西心存敬畏之心,不會對他人高高在上目中無人,會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做人做事也都會為他人考慮更多,我們的心態會更“謙卑”,我們的能力會更強大,我們的組織也會走得更長遠!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 篇三

人貴反思、物貴複用。回顧我們走過的人生道路,我們的職場生涯最需要什麼?是超高的智商,還是熟練的操作技能?看了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煉》後,我明白了,在當今知識更新日益劇烈、崗位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我們最需要自我不斷提升的修煉能力。

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煉》自從問世以來,受到諸如蘋果公司、福特汽車等大公司的追捧,可以説聲名遠揚。它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因為它所傳授的不僅僅是建設學習型團隊的方法,更是輸出一種理念,一種思維方式,使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頂。

《第五項修煉》書中對每一項修煉都進行了詳細講解。這五項修煉分別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體學習和系統思考。

一、自我超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但時代進步如此之快,不能靠老本吃飯,要有空杯納新的心態,自覺終身學習,實現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是五項修煉的基礎。

只有自我超越願望強烈,才能保證學習的動力。對於個人而言,社會在進步,唯有終生學習、不斷超越自我,才能跟上時代、才能勝任自己崗位。

二、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瞭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思維模式。我們經常會發現,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好像全世界都在與你作對。是不良的心智模式影響你的判斷決策,導致事實與你的思維判斷嚴重偏離,造成決策失誤。

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打開自己心扉,接受別人的想法和意見。只有勇於和善於敞開心扉,並且能夠傾聽吸納別人的想法和觀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快的打開成功之門。

三、建立共同願景。如果團隊擁有共同的願景,那麼,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會為了共同願景而努力奮鬥。而共同願景就是團隊中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使人超越個人上升到團隊的高度,沒有共同願景,學習就只是適應性學習。

四、團隊學習。思想是可以傳遞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夠使人們變得更加聰明。一花獨放不是春,作為一個組織,只有通過團隊學習的方式共同進步,才能實現共同願景。

五、系統思考。系統思考的精髓是用整體觀點來觀察周圍事物,是前四項修煉的結合。融合五項修煉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學習型組織,建立學習型組織的核心是系統思考。

總的來説,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煉》的確是一本好書,它教我們重建思維方式,因為人心是一面鏡子,照見的始終是自己!我們必須改變!改變原來依靠經驗習慣看世界、看別人的方法,改為向內看、看自己、看內心,空杯納新、超越自我,共同建立學習型團隊,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的價值。

願和大家共同學習提高,在青春奮鬥的征程中,我們都是追夢人!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 篇四

公司十月份開展的讀書活動中,首為推薦的是《第五項修煉》。第五項修煉,是具體指修煉什麼呢?“自我超越”是不斷反照個人對周邊影響的一面鏡子;“改善心智模式”專注於以開放的方式,體認我們認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願景”培養成員對團體的長期承諾;“團體學習”是發展團體力量,使團體力量超乎個人力量加總的技術;“系統思考”極其務實,可以使我們瞭解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距離,它的精髓是用整體的觀點觀察周圍的事物。

融合五項修煉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學習型企業組織模型,其中的系統思考是核心,是動力,是掃除學習型企業智障的主力軍。我對此深有感觸,在這與大家一同探討!

(一)確定共同願景,避免侷限思考,是進行正確系統思考的前提。在企業中需有能清楚的描繪出其未來的發展遠景,作為職工共同努力的方向與目標,而這樣的遠景需凝聚羣策與羣力由成員共同建立。系統思考深受行動理論的影響,強調將遠景轉化為行動,並進一步深入整個生活中。

我們長久以來被灌輸固守本職觀念,當一般人被問起工作如何時,大多數人都是敍述他們天天在做的工作,而不會擴大範圍去描繪未來企業的共同藍圖。大多數認為自己對整體只有很少或毫無影響能力。在一個學習型團隊中,大家要有一致的共同願景,才能避免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的----只顧追求自己想要的,才能夠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改善彼此的心智模式,以對企業的使命感為出發點來系統思考。

(二)企業管理中,達到完美系統思考的狀態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我們還是儘可能地改善心智模式來自我超越,追求系統思考的結果,這就是企業的創新與進取。

然而當事情出了問題,我們往往傾向於歸罪於外界。這種傾向在組織中最為明顯。營銷部門責怪商務部門:“一直中不到標的原因,是我們的造價預算水平無法跟別人競爭”;商務部門責怪工程部門;工程部門又回頭責怪營銷部門:“如果不是時間短暫干擾我們的方案,讓我們盡情發揮,我們分數一定是首位。”歸罪於外實際上是侷限思考的一種體現,是以片段的方式來看的結果。當有問題出現傷害到自己,我們還誤認這些問題是由外部引起的。就像被自己的影子追着跑一樣,似乎永遠無法甩掉它們。

我們應該深思如何培養系統思考方式,為建立學習型企業打下基礎呢?

(1)領導應該思考怎樣引領員工不斷學習轉變觀念,調動整體思考的主動積極性。同時利用現有的管理層骨幹以滾雪球的方式逐步擴大影響度,慢慢形成核心力量,採用灌輸、滲透以及實踐三結合,推動整個組織前進。

(2)認識到“學習型組織”建設的困難,在實踐中會減少盲目理想化。可針對困難因時因地採取有效的策略,鼓舞並提供資源促使員工成為自我導向的學習者,營造一種學習的企業文化。

(3)瞭解學習型組織提出的背景,反思我們企業的缺失,重視創造思維培養,建立起“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觀念,完善學習須與工作相結合、學習須具有啟發性、學習亦即發現的作法。

(三)進行系統思考要走出管理團體的迷思困境。在xx總經理的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評論家多,實幹家少;觀望者多,參與者少;思想迷茫的多,思路清晰的少;被動應付的多,主動思考抓管理的少;看到困難問題的多,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少;互相推諉扯皮的多,爭優創先講貢獻的少”。企業中的管理團體常把時間花在爭權奪利,或避免任何使自己失去臉面的事發生,同時佯裝每個人都在為團體的共同目標而努力,維持一個組織團結和諧的外貌。最後大家設法壓制不同的意見,是以責備、兩極化的意見呈現出來,企業的決定更是成為七折八扣下的妥協。建設卓越的企業文化和創建學習型組織,需要全體成員系統思考問題。使企業、組織或團隊達成和諧統一。對錶面的“統一”,那種是建立在沒有原則的“和稀泥”狀態下的隨聲附和,趨炎附勢。這樣表面看起來似乎很平靜,很穩定,其實是處於一種潛在的極不穩定狀態。一旦積累到一定狀態,或是有外因引發,將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即便是在沒有爆發時,團隊也缺乏活力,缺乏真正應具有的核心競爭力。我們要通過引導、交流、來達到深層次溝通,引起團隊成員的心靈激盪。就算從表面上來看,彼此之間並不一定是完全的相同,但是在分歧存在的情況下,運用系統思考反而能夠創造出團隊的新能量。

(四)系統思考的概念就是當我們處於事物發展的某一環節時,能夠以整體的思維去看待現存的問題和狀況,從而做出對整體更為周全有力的決策。有這樣一個故事,你開車到了一個車站,有三個人在站台,一個是醫生,一個是生命垂危的老者,一個是你心儀的美女,但你只能用車搭一個人,你怎麼辦?不少人困惑於美女和救人之間,經受着誘惑和道德的較量。但看了答案後,我豁然開朗——把車子交給醫生,讓他帶老者去醫院,自己和美女共進晚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學會系統思考,從全局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不是隻看到自己的眼前和與自己關係密切的事物。

我們在工作中也是這樣,如果從全局的。角度出發,你會發現好多事情比你原先想象的簡單得多。系統思考與其他四項修煉融為一體:從發現自己的思維模式開始;在自我反思中自我超越;在團隊學習中互相映照;在共同願景的建立中實現個人與團隊的生命價值。彼得·聖吉博士有一句著名的話:“系統思考的藝術在於能夠看穿複雜背後引發變化的結構。”本質就是把複雜問題簡化,找到問題發生的根源。我們身邊不能“看穿複雜背後引發變化的結構”的管理者很多,他們的表現大多是就事論事,結果重複問題不斷髮生。只有系統思考才能夠把複雜問題簡化,這是最難推進的工作,也是我們的目標追求。即以系統思考代替機械思考,以整體思考代替片斷思考,以動態思考代替靜止思考"。這就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觀察企業中的問題,而是直逼根本,試圖通過這一套修煉來提升企業整體運作的能力。因此,構建學習型組織必須運用系統思考的方法,全面分析組織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弄清組織內外各因素的相互關係,跟蹤各因素的動態變化,並適時地對其進行調整,以使組織績效最大化。

其實聖吉的的《第五項修煉》這本書,無論讀多少遍,感覺和收益都不太一樣,但它並不是企業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企業必須穩步前進,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杜絕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態,才能有所收穫。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 篇五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

(一)《第五項修煉》這本書是我們學校黨支部向黨員推薦的,作為自我提高的教材向黨員推薦閲讀。目的進一步黨性,嚴格要求自己,擴大學習範圍。下面淺談一下對這本書的幾點內容的理解以及對我自己的啟發。

《第五項修煉》描述了公司如何通過採用學習型組織的戰略和對策,來排除威脅組織效率和事業成功的學習障礙。在學習型組織中,新型的、擴張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體的熱情得到釋放,大家不斷在學習如何開創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

在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過程中,由五項新的構件技術集中在一起成為關鍵。這五項技術分別是:

1、系統思考。在我看來,系統思考可以簡單理解為基本世界觀,完善的知識體系,以及全面的思維模式。人類的任何活動都是系統中的一部分,活動也是由相關的、系列性的行動所組成,並通過無形的網絡編織在一起。這些活動之間相互影響,但卻不容易顯露出來。因此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需要全面的從整體方面去考慮。系統思考是一個概念框架,是一個知識體系,也是一個工具系列,通過系統思考可以讓各類的思考模式清晰的展現以幫助我們有效地認識和改變這些模式。

2、自我超越。我對自我超越理解為個人的前進動力、願景目標,是不斷自我超越,不斷追求新境界的精神。自我超越是不斷澄清和加深我們個人願景的修煉,是持續集中我們的能量,增強我們的毅力,並客觀的觀察現實的修煉。它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和重要基石。

3、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決定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設、歸納,甚至就是圖像、畫面或形象。在我看來心智模式實際上指的是我們對事物的固有看法、思維定勢。如果我們被心智模式所限制,那麼我們的行動就只會被限制在過去熟悉和舒適的範圍之內。雖然處理起來遊刃有餘但卻無法突破。

當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往往會想到一個最完美的解決辦法,但是這些完美的辦法卻未能付諸實踐。這不是由於意願不強,也不是由於意志不堅,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心智模式。進一步來説,這個最完美的辦法所帶來的新觀點和知識未能得以實踐的原因是,他們與我們內心深處某些固有的模式、思維、做法發生了衝突,而這些模式、思維、做法把我們侷限在了習以為常的思考方法和行為方式中。反思心智模式就是要解除已有的根深蒂固的慣性力量,對它進行檢查挑戰,並進而去完善,使心智模式可以加速我們的學習而不是阻礙我們的智慧思考。心智模式的突破關鍵點在於反思,在實際的反思過程中,我們就要交流溝通,通過溝通把對方好的思想與我們的想法相結合,開放自己的思想,表達自己的思想,並接受他人積極的影響,以完成我們對固有思維的破除,使之得到提高和完善。

4、共同願景。共同願景是給組織激勵與啟迪,促使我們不斷追求的未來圖景。實際上他是我們的共同目標、價值觀和使命感。它把個人與組織成功的凝聚在一起,就像陽光公司所提倡的狼文化一樣。狼文化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凝聚力,它促使我們每一個個體不斷前進,為公司的目標、遠景規劃而不停的努力。

5、團隊學習。在我們平時的所見所聞中,聰明的個人有很多,但聰明的團隊卻不多。一個團隊的每個成員的智商都有120以上,但往往這個團隊的集體智商卻很低。這就是我們常見的1+12的效果,組織和個人都能在學習中受益。我們從事了某項職業,就意味着我們成為了一個終身學習者,這個過程永無止境,我們要用一生的時間來掌握和精通它。我們越是學習,越能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無知,而團隊學習是一個無盡的知識海洋。這就要求我們打開防衞的基本心態,讓更多的力量和智慧湧現出來,把這種能量用於實踐中去。這種開放會使智慧和能量得到開啟,團隊共同的能力就會得到共同提高,團隊就會朝着共同目標快速前進。

以上五項修煉內容,聽起來很抽象,在我單獨閲讀完每一項修煉內容後,我對五項修煉進行了整體思考。在我看來,這五項修煉可以理解為:個人在目標(自我超越)的影響與激勵下,與企業文化(共同願景)相結合,形成一個共同學習、提高的團隊(團隊學習),去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式(心智模式),進而完善自我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對事件整體的思考能力(系統思考),最終形成一個學習型的組織,去實現個人和組織的最終目標。

以上是我閲讀《第五項修煉》後的理解及得到的啟發,這本書的內容很多地方都很專業,對於我來説比較深奧,作者所表達的真正意圖與我目前的理解也許會有所偏差,我會在今後更進一步去理解它更深層次的含義,完善作者所提出的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的理解,更進一步指導我的工作和學習,為構建一個學習型組織而不斷的努力前進。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

(二)讀第五項修煉對人的思維是一種衝擊,他以獨到的見解一針見血的指出現在人類思維的侷限性,以及這種侷限給我們製造的麻煩。人類思維逐漸傾向於只專注於具體的事件,善於把複雜的問題分解成片斷來思考,然後再把各個結果進行整合得到問題的解決方案,這種思想是當代思想的主流,在很多問題上都很奏效,但卻造成了系統整體的隱含的問題,而這種問題往往被我們認為不是我們自己製造的。人們逐漸喪失了更深入觀察整體形成的要素―組成分子之間整體的互動關係以及其所形成的複雜現象。第五項修煉作為一種思維的語言和工具,運用系統動力學和混沌理論引導人們從系統整體的角度深入思考複雜變化背後的本質―整體動態運作的基本機制,從而發現並解決錯綜複雜的、用分解的方法無法思考的問題。

五項修煉包括了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其中的系統思考在五項修煉中具有重要意義,它整合了五項修煉中其他四項,探究各項修煉之間如何互動,強化其他各項修煉,並提醒我們修煉的整合效果要大於各項效果的加總。系統思考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式,重新認識自己、世界和自己與世界的關係,為我們建立學習性團隊提供了依據,並起到重要作用。

現實中我們總是遇到一些令人頭疼的問題卻難以找到理想的解決辦法,或者一個問題的解決導致了其他問題的發生,或者自以為正確的解決辦法不像想象的那樣盡如人意,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總是以傳統的思想對待這些事情,侷限在問題的本身或表象,問題已發生就必然會有一種慣性思維: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這種結果呢?沒有看到系統的運作,忽略自己和具體事件都是系統中的因素。系統思考讓我們明白:這種侷限於問題本身的思維是一種捨本逐末的思維方式,沒有發現現象背後的實質;()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專注於具體事件而忽略了系統運作的存在。

這裏系統思考引出了結構的概念,所謂的結構就是指系統實際的運作機制,它描述了系統中各種要素是如何互動和相互影響的,結構決定事物的變化和形態,從要素的互動中尋求問題的答案,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系統思考的核心。它綜合考慮了影響事件本身的各種因素,而這些相互影響的各種因素及其關係就構成了它的系統,瞭解了系統結構,就可以根據系統思考的“語言”作出系統運作的環路圖,根據環路圖就可以明確地做出結論:要素的互動關係是如何相互影響,併產生行為變化形態的,從而可以輕易的找出解決問題的根本解,即系統環路的槓桿解。

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就必須衝破傳統思維的限制。瞭解系統思考的核心並對傳統思想和系統思考加以區別,是學習和運用這種思考方式的基礎和出發點。在企業面臨重要決策時,運用這種簡單實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企業認識具體事件背後的真相,把個人、企業、煤炭產業和消費羣,甚至其他產業都融入到一個系統中,分析他們如何相互互動影響,併產生一系列的結果,將更有助於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

(三)知道“學習型社會”這個概念已經很久了,但對它的理論根源不是特別瞭解,最近我看了《第五項修煉》對這一概念的理解深入了一層,正如作者彼得聖吉在序言中所説,因為我們採用了分析的方法,造成了對世界支離破碎的理解,此書通讀了一遍,有些地方能夠看懂,有些理性的東西,似懂非懂。

看了序言,為作者的深入見解所折服,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現在社會、教育和政府存在的弊病:“我們的社會組織已被分割得四分五裂。我們把生理的健康與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分割開來討論,以至於人們雖然活得久些,但整體身心健康狀況每況愈下,所支付的社會成本也越來越高。學校的教育成為片斷知識的傳授和枯燥的學術性演練,最後竟發展到越來越和個人成長與真正的學習脱節,成效也越來越差。政府各部門不僅被分割得各自為政,且被各種利益團體的不同需求分割,變成一部老舊癱瘓、無法運轉的機器。”

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細細地品味書中的理論,知識日益更新,技術頻繁換代,人們越來重視人的再教育、越來越重視人的終身發展。《第五項修煉》對每一項修煉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對五項修煉的結合也恰到好處,指出了個人與組織間的密切關係,使人讀後深受感觸。面對眼前飛速發展社會,我已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受了,它在警示我:要不斷學習、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發展自我。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才能勝任今天的工作,才能實施現代的管理,才能實現創新,追求卓越,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細細地品味《第五項修煉》書中的修煉內容,每一項修煉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五項修煉的結合也恰到好處,指出了個人與組織間的密切關係,讀後有了很深的感悟。

五項修煉分別為:超越自我、心智模式改善、建立共同理想、團體學習、系統思考。

超越自我的修煉是不斷理清並不斷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客觀的觀察現實,尋找實現願望的方式方法,全心投入、不斷創造和超越,通過努力不斷實現一個又一個的願望。

心智模式改善就是要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開放心靈,接受別人的想法。在團體中,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樣的,一個團隊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們打開自己的心扉的同時,也要接受別人的想法和意見。對我個人來講,要勇於和善於敞開心扉,並且能夠傾聽吸納別人的想法和觀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快的打開成功之門。

共同的理想,我們的團隊擁有了共同的理想,那麼,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會為了這個共同的理想而努力。這種共同的理想就是團隊中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是可以無限放大,是一個超越個人上升到團隊高度的概念。

團隊學習,思想是可以傳遞的,一個思想,交流以後,就變成了多個思想,在羣體中讓想法自由交流,會發現遠比個人思考更深入的見解。同時,在深入討論當中,每個人都能獲得超過自己思想數倍的思想,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夠使人們變得更加聰明。

全局思考,羣體與人類其它活動都是一種系統,會被細微且息息相關的行動所牽連,彼此相互影響並要經年累月才完全展現出來。我們是羣體中的組成部分,要時時刻刻想着羣體的願望。身在團體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難的,有的時候需要犧牲自己的利益,來保護羣體的利益。而我們就應該從全局宏觀的角度思考羣體的價值取向,進而調整自己的價值取向,達到個人價值與全局價值的平衡。

通過學習《第五項修煉》這本書,我看到了個人及組織中幾種潛在的巨大力量來源——它們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卻是最不明顯的。

掌握了這些力量,我生命的空間就會變得很大,我會成為一個全神貫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人,成為“學習發展型團隊”中的一分子。在這個“學習發展型團隊”中,我不斷突破自我,不斷挖掘潛能,不斷創新、不斷進步,形成“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的學習觀和工作觀,實現理念創新、方法創新、工作創新。營造一個內部團結、和諧、奮進的氛圍。在這樣團隊裏,我們彼此信任,相互補長短,為共同的目標全力以赴,從而創造出驚人的成果,實現我們共同的理想。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 篇六

打算寫這篇讀後感,想了一陣,我好像不知道如何寫起。這本書帶給我的閲讀感覺挺矛盾的,我時而着迷)本站○(於它揭示的基本原理,閲讀起來如飢似渴,時而又厭倦裏面只有作者才能深刻體會的一些案例,讀起來雲裏霧裏。

我問自己,為什麼有些內容讀起來這麼枯燥?原來,他不僅僅揭示了基本原理,這些案例還告訴你真真切切的實踐。我,體會不到而已。

封面的另一行小標題寫着“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實踐,和理論不一樣。組織管理,是一門藝術。閲讀此書能從中體會到一點點實踐與理論的不同,希望以後有機會可以較好運用。

書中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概括總結。人在滿足於基本需求的情況下對志向的追求,學習型組織的五項技術,現實中存在的偏見,以及認識系統結構。第二部分,認識系統。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我最喜歡的內容,開始揭示一些基本的自然法則。修煉就是從系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認識一些基本概念,如反饋模式,延遲,增長極限,轉移負擔等。第三部分是書的主體,講述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各項核心修煉,包括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第四部分開始講一些案例,在實踐中的應用情況,裏面抓幾個關鍵詞,“反思”、“變革”、“溝通”、“領導力”,這些都不容易。

讀這本書,有很深刻的體會,時而着迷。主題説的是學習型組織,然而又貫穿着很深奧的哲學。仔細一想,以組織為單位,不就是寫人嗎!

我想起來《價值》一書中張磊描述他的組織,正是學習型組織,他把人分為領導層和組織,在這本書中都有體現。書中還有一章專門寫領導力。

書中的哲學思想,同老子、王陽明、稻盛和夫他們的思想一致。書中對於系統和一些基本原理原則的描述,又同我的老師思想一致。

讀這本書,我有激動。

很多之前大概瞭解的知識,這裏又得以強化。書中,我第一這麼深刻地理解“系統”這兩個字,還有一些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原理原則。往後,對這些基本原理原則的認識還可以進一步延伸,再加以運用。

另外,書中還涉及一些心理學和教育學,我認為有用。

重要的思想都體現在句子裏。如下摘抄:

學習型組織要進行的五向修煉:進行系統思考、實現自我超越、改變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加強團隊學習。

彼得·聖吉認為,組織的成長基於個人的成長,而個人的成長基於內心的嚮往,並經由日常工作去實現。

系統思考修煉的實質是心靈的轉變:看清各種互相關聯結構,而不是線性的因果鏈。看清各種變化的過程模式,而不是靜態的“快照圖像”。

反饋環路儘管概念簡單,但它打破了根深蒂固的觀念——比如因果律。

反饋觀點還打破另一個觀念,即人類中心論——就是把我們自己看成活動的中心。

皮格馬利翁效應。

民間智慧對正反饋的描述有:滾雪球效應、流行效應、良性循環;還有特別場合的説法:富人愈富,窮人愈窮。

延遲就是在行動和結果之間的間斷和空隙。

“系統績效改善工作最有效的槓桿作用點之一,就是把系統的延遲縮減到最小。”

當某個變量的作用需要經歷時間來影響另一個變量的時候,延遲就出現了,它成為系統語言的第三個基本要素。如我們吃飯,本應該停止繼續吞嚥的時候,並不覺得很飽,於是繼續吃下去,結果吃得太多。

不要強行推動增長,要消除限制增長的因素。

要有效應對轉移負擔的模式,我們必須把強化根本解決方法和弱化症狀緩解措施結合起來。強化根本解決方法要求一種長遠觀點和共同願景。

他認為自己作為經理人的首要責任,是“為員工提供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福利”。

在思想未統一的組織裏放權給員工,可能會適得其反。如果大家沒有共同願景,對企業運營的現實沒有共同分享的心智模式,放權只能增加組織的壓力、加重組織協調和維持運營方向的管理負擔。

願景是產生創造性張力的一個端點,也是我們任何時候都能完全掌控的一個端點,只要對他進行調整,情感張力總能得到舒緩的。情感張力是一種妥協機制,一種帶人走向平庸的機制。

拉向目標的張力,和拉回到我們深藏的觀念的張力之間,形成一個系統,弗裏茨把它叫做“結構性衝突”。我們意識不到的結構模式讓我們成了囚徒。一旦我們意識到並辨認出它們,它們就不再有那麼大的禁錮力了。發現運作中的機構模式,是自我超越水平高的人的慣用手段。

自我超越水平高的人有一個很迷人的特點:他們能夠以舉重若輕和優美安詳的風格,完成非常複雜的任務。

我們必須記住,進行任何個人成長的修煉都應該是自願的選擇。不能強迫任何人進行自我超越的修煉,強制手段一定會產生事與願違的後果。組織機構如果過於咄咄逼人,強行推動大家進行自我超越的修煉,就會遇到很大麻煩。

對於投身自我成長修煉的人來説,鼓勵和支持的氛圍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認為,人們想要尋找共同願景的原因之一,就是期望在重要的事業上找到溝通和共鳴。

激勵組織的根本能量來源有兩個:恐懼和願望。恐懼的力量驅使負面願景。願望的力量驅動正面願景。

“科學根植於交談,不同人的合作可能最終達成最重要的科學成果。”

在偉大的團隊中,衝突能變成富有成效的創新力。

反思型開放的特點,是真正的思想解放,那是深層聆聽和真正交流的第一步。

業績與幸福感是動力來源。

反思之所以在商業界備受責難,是因為我們缺少把反思和行動結合起來的修煉方法。

隨着我們進一步理解創新者與公司的防衞和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衝突,我們開始看到,要保持創新勢頭,就要求領導者學會雙向交流文化能力,既能夠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之間有效地來回轉換,並遵守每個世界的基本運行規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學習實踐是領導力真正的來源。

戴維·帕卡德:“我不知道什麼是領導力理論。那時,我和比爾只是在做我們愛做的事,我們很高興有人想加入我們。”

我見到非常多的奇蹟:不可能解決的問題局面,不知為什麼迎刃而解了;我見到非常多的人物:他們成長為自己真正的自我,然後就挺身而出去面對下一個難題,並充滿輕盈和喜悦。而由於這種經歷,他們與內在的自我更近了,他們相互之間更近了,也與生命本身更近了。

所有邊界,包括國界,從根本上説都是人為的。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發明了邊界,最後卻發現自己被困在其中。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 篇七

《第五項修煉》這本書講述了學習型組織的建立需要五項修煉,分別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這五項修煉可以説是五種理念或者原理,而第五項修煉某種意義上是前四項的基礎,我們系統思考的水平也決定了前四項修煉能實現最終效果的高度。

書的第三章,先是通過一個“啤酒遊戲”的故事把抽象的系統思考概念很形象的呈現在我們面前,這個故事使我對系統結構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系統結構構建的前提是我們學會如何系統思考。而今天所學習的第五項修煉的法則,是通過系統思維為我們總結了系統思考中的重要規律、原則,這種系統思考的法則可以運用到我們生活、工作乃至任何一種社會環境中。系統思考是從更高更全面的維度審視當下正在進行的事情,是全局意識和大局意識,更是拉長週期分析整體和長遠的利弊。

通過學習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個人及組織中幾種潛在的巨大力量來源。當真正掌握這些力量,我們就會獲得持續的提升,本書作者的觀點是要我們去發展學習型的團隊合作。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從中學到自己需要的理論,並把這項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同時在團隊中彼此信任,取長補短,為團隊共同的目標全力以赴,才能創造出驚人的成果。

現在公司正在繪製江淮運河的願景藍圖,實現這一共同願景,就需要我們在運用系統思考的基礎上完成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不斷提升個人業務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作為團隊的我們要不斷共同學習、相互合作,為實現我們的共同願景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