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理智與情感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9W

新版理智與情感讀後感

《理智與情感》是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創作的長篇小説。該作講述埃莉諾和瑪麗安兩姐妹生在一個英國鄉紳家庭,姐姐善於用理智來控制情感,妹妹的情感卻毫無節制,因此面對愛情時,她們作出了不同的反應,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理智與情感讀後感,請您閲讀。

理智與情感讀後感1

簡·奧斯汀以反諷刺的手法寫了她的第一部小説《理智與情感》,但寫作技巧相當熟練。故事中的每一個情節,人物個性描述的都非常真實細膩,讓人由衷地感歎簡·奧斯汀對人性的洞察。情節圍繞着兩位女主人公的擇偶活動展開,揭露當時英國資本主義社會,以婚配作為女子尋求經濟保障、提高經濟地位的一種風俗,重門第而不顧兒女感情和做人權利的醜陋時尚。如同書名展現的那樣,整個故事集中表現了“理智”與“情感”的矛盾衝突。

瑪麗安是理智不足而感情有餘;約翰·達什伍德夫婦是理智有餘而感情不足;而威洛比是感情上十分虛偽,表面上似乎很有情感,實際上卻冷漠無情,自私透頂。簡·奧斯汀在故事裏對珍重感情的人物加以讚揚,儘管對哪些人在理智上的欠缺也不時加以諷刺;然而對缺少感情僅有理智或是在感情上虛偽的人,卻表現出極度鄙視的態度。簡·奧斯汀最讚賞的是埃莉諾,因為她即重感情又有理智。這裏也闡述了簡·奧斯汀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即不能沒有感情,也不能過於理智。故事的女主角均追求與男士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與溝通,要求社會地位上的平等權利,堅持選擇伴侶的自由。這在當時的英國,應該是一種叛逆的行為。

理智與情感好比一把雙刃劍,堅持理智,可能會傷了情感,照顧情感,可能又失去理智。能很理智地處理情感,能在情感的一定範圍內保持理智,當然最好,這是運用這把雙刃劍的最好方式。但是,現實生活中,往往會面臨着取捨時,你是理智多於情感呢?還是情感多於理智?或是像威洛比先生哪樣,表面上很有情感內心卻很自私自利。所以,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駕御自己的理智與情感,而不是被它所奴役。

理智與情感讀後感2

《理智與情感》是英國出名女作家奧斯汀的第一部出版作品,理智與情感的發表無疑為以後現實主義的重新崛起和發揚光大奠定了基礎。

這部小説主要描寫了埃麗諾與瑪麗安兩姐妹曲折複雜的婚事**,並通過“理智與情感”的幽默對比,提出了道德與行為的規範問題。

小説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它對理智與情感、道德與規範的討論對於今天依然有指導意義。

這是部浪漫又現實的愛情。愛情沒有浪漫就失去其美好的色彩了。但是小説中種種關於門當户對,以及財富對婚姻的考量卻充斥其中。伊麗莎白為自己家人的行為給自己帶來的影響萬分懊惱,達西也因此勸賓利先生離開簡,後來自己也是在理智與情感較量之後萬分矛盾地向伊麗莎白吐露心事。所以説什麼是愛情?那種純粹的感情,愛的不顧一切,單純的潔白如雪的愛情是不是真如鏡中花水中月,是不是隻不過是人們心中的美好幻想和追求罷了,而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尋找二者之間的最佳平衡點。伊麗莎白在知道威克姆的真實面目前對其充滿好感,她的姨媽卻説這樣的青年託付終身不會幸福,因為他沒有財產沒有穩定收入,伊麗莎白接受這樣的看法,並且主動剋制了自己的感情。

小説對理智與情感的討論,一方面通過兩姐妹性格的對比表現出來。姐姐埃麗諾代表理智,她選擇對象不是看中家庭地位和財產,而是從人品出發。上了雖不漂亮卻人品出眾面,這種對比還通過。德華與布蘭等上校的行為表現出來。德華雖然由於年輕時不夠冷靜而與庸俗的露西訂婚,並一直感到痛悔,但他能夠從理智出發,從道義出發,堅持這場錯誤的婚姻。這就是他的道德觀,即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也是符合現實的道德觀。布蘭登上校對瑪麗安心生。慕卻一直得不到對方的好感,還看到自己最瞭解的花花公。威洛比和瑪麗安在一起,但是他並沒有衝動地向瑪麗安揭發為羅畢,而是默默地接受,默默地等待,暗中安排一切,直至瑪麗安從失戀的陰影中走出來。他這樣做是很理智的,因此他最終贏得了瑪麗安。

儘管小説對理智與情感的對比的描寫有時過於誇張,但這種描寫能夠帶給讀者深刻的啟迪,那就是:我們要理智地對待情感。其實不僅是情感,我們還可以把它推廣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去。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裏,我們難免會遇到各種不公平、不順心的事,有時還會很惱火。這時候我們如果想瑪麗安那樣不顧一切地去宣泄,那麼不僅不會得到同情,還會更加不利於煩惱的消除;而我們如果的。德華。雖然後來聽説他已經訂婚,但埃麗諾能夠剋制自己的情感,理智地接受這一事實。在。的滑翔機被母親和未婚妻拋棄後,她仍對他一往情深,最終她和。德華有情人終成眷屬。而妹妹瑪麗安代表情感,她一心想找一個“人品出眾,風度迷人”的如意郎君,。上了花花公。威洛比,而對35歲的布蘭登上校不屑一顧。當她被威洛比拋棄後,又自暴自棄,整日以淚洗面,宣泄情感,差點因此而喪命。最終,她聽從了姐姐的勸導,以理智剋制情感,嫁給了布蘭登上校。

另一方面像埃麗諾那樣理智地剋制自己,冷靜地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那麼即使這樣不會使事情變得很好,最起碼不會使事情變得更糟。在對待友情、上下級關係、宿舍關係、商業合作關係等各種複雜多變的關係時,我們可以多想想怎樣理智地處理這些關係,才能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選擇理智,我們會變得更加成熟。

理智與情感讀後感3

人的心靈生活原是一種混沌,可以理解為我們出身以混沌,認識開始也是以混沌開始,然後有所感唔,理性與情感的劃分只具有十分相對的意義,相對來説理性、意志、情感、它們自已分別有高低之別。

理性有高低之別:低級理性即科學理性、邏輯、康德所説的知性,是對事物知識的追求,高級理性即哲學理性、形而上學、康德所説的理性,是對世界根本道理的追求。

意志有高低之別:低級意志是生物性的本能、慾望、衝動,歸根到底是他律,高級意志則是對生物本能的支配和超越,是在信仰引導下的精神性的修煉,歸根到底是自律。

情感有高低之別:低級情感是一己的恩怨悲歡,高級情感是與宇宙眾生息息相通的大愛和大慈悲。

按照這一思路,人性實際上被分成了兩個部分,一是低級部分,包括生物意志、日常情感和科學理性,一是高級部分,包括道德意志、宗教情感和哲學理性。簡言之,就是獸性和神性,經驗和超驗。絲毫沒有新穎之處!我只是想説明,此種劃分是比知、情、意的劃分更為本質的,而真正的精神生活必定是融知、情、意為一體的。

周老師説:真正的精神生活必定是融知、情、意為一體的。古代思想家老子到現代偉人周恩來他們給我們這個世界創造了保貴的精神才富,他們身上有着如周國平老師所説:融知、情意為一體的代表人物。我們是否在學習偉人的思想的同時,也看到了偉人的思想的足跡。

理智與情感讀後感4

理智,一塊人們區別於其他生命的廣告牌

情感,這則廣告牌上唯一不摻假的信息

自從人成為了人,就毫不羞澀地給自己臉上貼了一張“思想”的標籤,以示高級,孰不知思想並不是一種健康的活動。進化的艱難讓人類原始情感的火苗忽而掩天蔽日,忽而奄奄一息;生存的無奈則使眾多源於人性劣根的顧慮,思量與心機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理智。

理智與情感,千萬年來,交鋒在千萬顆新的舞台上演繹出種種陰請圓缺的悲喜劇,至今不曾謝幕。

理智與情感的交鋒不僅是在沙翁筆下人物的心中進行,同時也在創作者之間展開。這是一場沒有勝利者的戰鬥,它不但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人性的健全,同時也給污濁的工業文明時代留下了無數靚麗的花邊。情感本身就是不理智的,它就像是人舉刀的左手和持劍的右手,它們的交鋒是一種無法迴避的悲哀,這就叫無奈,一種自己對自己的扼殺。

就像這本書中所寫到的,情感與理智均有摸稜兩可的內容。情感包含愛,恨,親,惡等,發呼於心的所有東西;理智則有法理,公理,機智,詭詐等不同類別。不親涉其中是難以體會的。我們無法回到那個女士用快速扇扇子表示獨身,張開扇子表示愛的維多利亞時代。愛,就要説出口——雖然我做不到這一點。

主人公埃莉塔的理性和瑪麗安娜的感性都是被擠壓變形的東西,似乎代表着保守與開放。如今的人們誰還肯揪住諾言這種東西不放?守諾,也被別人守諾是一種心底的舒適。感情有理智所根本不能理解的理由。你實踐了你的承諾,這比什麼都重要,情感早已不是“喜歡與不喜歡”這樣簡單。就像現在的我喜歡聽樂隊一樣,與現在年輕的搖滾樂隊相比,他們歌可能不夠勁。但他們的音樂依然動聽,最重要的是他們勾起了我曾經珍藏到快遺忘的一份美好回憶……

世界上的愛有兩種,一種使我們笑,一種使我們疼。兩者都能撕裂我們的心。愛是生活中惟一美好的東西,但卻往往因為我們對它提出過分要求而被破壞。若人們要求對方做什麼來證明他們之間的愛就表示不信任對方,沒有信任的愛就靠不住。——真愛是不會成為怨恨的。對此我深信不疑!我説過,自己對感情沒有特殊的情結,因為我還沒有那樣的閲歷。

就像我看到的,成年人的愛情是遊戲,我不知道連人生都沒有度過三分之一的年輕人面對愛情有沒有脱離遊戲的性質,或許等到有一天我成為情感的當事人時才能真正體會到感情這種“文化”。

每個人對於情感的理解純屬一種一廂情願,你我都可保留自己的觀點。畢竟,理智是有限的問題,而情感卻是永恆的問題。

理智與情感讀後感5

行文,是總結傾瀉於筆尖的記憶。

因而我們所讀到的好書多半是潤藉了的思緒,平靜了的情感。並在這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漸漸平息自我,進入一種行雲流水般的自然狀態。

記不起是什麼時候開始讀的《理智與情感》,也許它一直安靜地躺在我的枕邊,從中文到英文,從文書到電影,日日年年醉,一歲一心情。小時候的《理智與情感》是枯燥的,兩個女孩,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際遇,相同的幸福結局。世界上的幸福總是相似的,我從她們身上找到了辛德瑞拉的影子,只是這次的王子不再英俊。於是,一幅英國十八實際的畫卷,成了我童話時代的晚霞,那時候,我仍然相信每個故事都真實可信,每種幸福都理所當然。

直到學會忙忙碌碌地生活,沒有一種東西比讀過的舊書更能調劑枯燥了,於是,我重新翻開《理智於情感》,看理性的埃莉諾如何以一顆包容篤定的心去撫平所有的苦難,而感性的瑪麗安又是如何學會理智,學會成長。瑪麗安曾認為人的一生只能有一次愛情,於是她拒絕了布蘭登上校,那個和她一樣知道很多悲傷的曲子的人,也正是她美麗的鋼琴聲打動了上校。然而,人的一生終究有很多次選擇,一次落水並不能阻止我們再次乘船,因為每一艘新到的船都可能載着我們的幸福靠岸。

相比瑪麗安,姐姐埃莉諾更為理智,她可以與吝嗇刻薄的一目兄弟談論生意上的事,也可以在自己痛徹心扉的時候給予妹妹最真摯的安慰,她甚至能夠祝福愛人的一去不返。最喜歡看埃莉諾平淡温和的笑容,彷彿能夠消退所有的事與願違。當最後靦腆愛德華回到她的身邊對她説:“我今天來這裏並不抱任何期望,我只是想告訴你,我的心將永遠屬於你……”最感人的告白從最不浪漫的人物口中説出,一向理智的埃莉諾終於忍不住放聲大哭。而我,也終於明白,並不是所有的幸福都順理成章,幸福,需要長久的等待,更需要始終如一的赤子之心。

一個人幸福與否,只要看她在一天平息後,能不能感受到寧靜,能不能有一種充實和飽和填滿心靈。如果是,時常感傷的人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