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理想國讀後感高中生新版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2W

理想國讀後感高中生新版

《理想國》一書,討論的熱點是正義哲學的問題。蘇格拉底與克法洛斯、玻勒馬霍斯、色拉敍馬霍斯等智者展開了激烈的交鋒。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理想國讀後感,供大家參考。

理想國讀後感1

倫理是哲學與信仰的實踐。柏拉圖在建立了理念形相的世界之後,認為理性當駕馭物慾,勇氣與激情應為理性的目的服務,並提出了人的四項品質:

智慧——深謀遠慮之道;勇氣——知道什麼是值得敬畏的,並且面對威脅利誘都不改變自己的信念;克己——對慾望的節制;正義——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不作非分之想。

在此基礎之上每個階層也有着相應的職業道德:農夫工匠的道德是本分,戰士的道德是忠勇,君主的道德是踐行真理,領導國家。The States aremade out of the human natures, and which in a figure turn the scale and drawother things afterthem[注](公民的本性決定城邦的一切),有德行的公民因彼此需求不同,聚在一起,各司其職,這樣建立起來的社會便是理想國。柏拉圖自己承認,這是天上有地下無的國度。雖然希望渺茫,但是通過改造現有城邦,使之無限接近理想國是可行的,最為關鍵的一步,便是教育。

教育是建立理想國的“核心技術”,其目的正是從孩提時代起,在學生的心中樹立對真善美的熱愛,引導他們學會節制自己的貪婪嗜慾。要將現實中的城邦改造成理想國,只有對其公民的子女進行隔離教育。柏拉圖理想化的教育有着捏造神話、價值觀灌輸、洗腦的惡劣的一面,也有着直到今天來看也是比較完善的培養思路:Theeducation has to divisions, gymnastic for the body, and music for the soul.(教育有兩個方面:勤健身以鍛鍊體格,通音律而陶冶情操。)體操與音樂,前者給人以勇氣,後者將人引向理性。工匠、戰士和哲學王皆是優良教育的果實。Thedirection in which education starts a man, will determine his futurelife(兒時之教育將決定其一生),接受了理想化教育的繼承者將擔當起建立理想國,並依照他們受教育的方式教育他們後代的重任。至此,理想國的大門已經敞開:它理論基礎是神的道德準則與不朽靈魂,現實途徑向下一代灌輸哲學與倫理的信條。

成也教育,敗也教育。一個完善的理想的國度,也會因其教育的疏失而蜕變為貴族制、民主制乃至最糟糕的僭主制。當教育出現偏差,人對財富與權力的野心不但未被束縛,反而被激發,那麼當這一代人長大成人,只顧升官發財,而將道德與審美棄之不顧。一個人人酷愛財富與權利、沉溺於物慾享樂的社會必然導向混亂的風氣與低劣的文化氛圍——wealthis the parent of luxury and indolence, and poverty of meanness andviciousness(富户多紈絝,窮鄉出刁民),這樣的風氣造成的世俗的原則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政治,統治階層只顧謀取私利,公民必然要遭受各種的痛苦與不幸。

然而教育無法脱離社會環境而存在,雅典學院永遠無法培養出整整一代的希臘人,讓他們去建立那天上的國度。社會最需要善於攫取金錢與權勢的工匠或智囊,學校的任務就是量產這些工匠智囊,至於德行與人格的塑造,無非是隨行就市,向學生灌輸些符合他們社會角色的的觀念。

理想終究是理想,哲人提出的倫理要麼背離人性,要麼被人性改造,化作某個階層的人頭上的光環,成為他們滿足貪慾的藉口。主流價值觀念的神壇上總要有那麼個供人頂禮膜拜的塑像——神、君主、金錢、科技、勞動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唯一不變的是利益驅動下的價值觀宣傳。

其實,烏托邦本是閃爍着高尚理想的詞彙,哲人不忍目睹種種的狹隘、卑劣、愚昧及其造成的物質匱乏與精神荒蕪,才有了理想國的構想,希望改造他們的同胞。只是大眾不願也不能背棄自己的獸性——也正是這獸性書寫了人類歷史,創造了今天的生活。所以,烏托邦這本應棲息於雲端的天使只能供某些精神潔癖者仰望,她若要插足凡塵,難免被世人一把按落在下水道里,慢慢腐臭。

理想國讀後感2

《理想國》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闡述其政治哲學思想的一部鉅著,是西方政治哲學的開山之作,是西方思想史上影響深遠的經典著作之一,書中內容豐富,涉及政治、哲學、倫理學等多領域問題,很多學者比喻説這是一部一輩子都可以研讀的書。書中每個章節都充斥着柏拉圖的哲學智慧,同時表達了他理想的政治王國。每個人讀《理想國》都有自己的感想,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初讀本書,對文中正義、城邦建設及政治體制等概念和論述印象深刻。

本書開篇就討論何為正義,對城邦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進行了討論。蘇格拉底與克法洛斯等眾多學者以對話形式就何為正義進行了激烈的交鋒。蘇格拉底對“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並進行了反駁,從而提出正義的概念。柏拉圖從中引伸了城邦正義,他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首要原則,將城邦定義為“每個人務必在國家裏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或“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人做好自我份內的事而不干涉別人份內的事”,任何人都要服從城邦正義,個人正義應當讓位給城邦正義。從柏拉圖關於正義的定義可以看出,他所謂的城邦是不是公平民主人人平等的城邦,他的城邦是每個人都有相應的級別職務,具有等級區分,由此城邦分為統治者、軍人、勞動者,因此他所謂的正義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同時他認為只有擁有正義的城邦才是理想的城邦,並提出建設理想城邦需要經過三個階段,一是生產者階段;二是輔助者階段;三是統治者階段。

柏拉圖還提出了“政治家就應為哲學王”理念。他認為在理想城邦之中,應由擁有知識的哲學家擔當統治者,並稱之為“哲學王”。柏拉圖認為只有政治家是哲學家才能明白什麼事真正的正義,而能夠讓國家秩序井井有條。柏拉圖通過闡述什麼是不正義的城邦和不正義的人,並從歷史和現實中對政治體制進行劃分,他將政體分為五種,即王者政體,民主政體,暴君政體,寡頭政體、僭主政體。詳細討論了後四種政制的更迭原因和形成過程,認為這四種政制都是不正義的,從而總結得出哲學王統治的政體才是正義的,因此他認為最好的政體是哲學王統治的政體。哲學王是政治家,具有比普通人更加智慧的政治理念,所有哲學王的使命是建立城邦,頒佈法律,管理城邦。柏拉圖的思想主要受歷史及社會環境等條件制約,無法擺脱其束縛,希望通過哲學王,一個完美的政治家,以賢德治國,從這方面理解他的思想具有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現實中並不存在這樣一個完美的人,所以他的夢想是一種理想,甚至是遙不可及、無法實現的夢想。

《理想國》被譽為西方第一部政治學著作,柏拉圖詳細論述了正義,城邦,政體等主要政治主題,並描繪了一張理想的政治國王畫像,帶有烏托邦的色彩,又有了階級國家的味道,對西方政治具有巨大影響。我通過研讀該著作,初步瞭解了柏拉圖思想,日後將繼續研讀柏拉圖相關著作,深入學習西方政治思想。

理想國讀後感3

經典的影響,不在於天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於振聾發聵論斷,而在於它給世人幽暗閉塞的觀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閃光。他提出了一個命題,他給出了一個假設,他使得後來的思想家有了發揮的空間,也為後世提供了無數社會體制的可能性。他,就是柏拉圖,它通篇飽含哲學見解和政治思想,構造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

關於社會分工,柏拉圖認為城邦的公民分為三等:賦有最高理性的哲學家是神用金子做成的,他們是理想國的立法者和監護者;賦有意志的本性,勇敢善戰的軍人是神用銀子做成的,他們是國家的衞士;只有情慾的本性的生產者是神用銅和鐵做成的,他們安分守己,節制情慾,忍受勞苦,他們處於最下層,為統治者及其輔助者服務。他從個人、城邦兩個角度出發,認為城邦應該由哲學家領導着軍人統治着生產者。但我們很清楚,歷史向來都不是由帝王創造的,是由歷史中的勞動人民羣眾締結的,把生產者置於最低等級,很容易忽視其在社會歷史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國家的統治者應該是哲學家,這種想法在如今體現出不合時宜的特點,或許誇張地抬高了哲學家的地位,但準確地表達了一個國家領導人應該具有的品質,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關於正義,他認為城邦的正義就是“我們選拔其他的人,按其天賦安排職業,棄其所短,用其所長,讓他們集中畢生精力專搞一門,精益求精,不失時機。”這是因為之所以要建立一個城邦,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不能單靠自己達到自足,我們需要許多東西。柏拉圖強調社會分工:每個人根據上天賦予的天性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而不干涉別人份內的事,對於城邦來説,即為三個等級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其實在如今社會中,這個“正義”也得到了印證:只有保證每個人做自己最擅長的職業,才能使效率達到最大化,才能創造出更多的生產生活資料,由此促進整個國家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正義從來都不是假大空的,它體現在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做好自己的事,每個人都擁有一份“匠心精神”。當然在這個談及社會分工方面我的理解會非常的膚淺,因為我主要思考和發展方向並不是在社會形態上。我的目標還是教育。

關於教育,《理想國》告訴我們,“最好的男人必須與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起”,“兒女應該出生在父母年輕力壯的時候”。這種觀念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現代人的擇偶觀念和育兒觀念,是一種比較科學的觀點。《理想國》中強調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兒童階段音樂文藝教育最關緊要”,先入為主,早年接受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為了培養美德,兒童們最初聽到的應該是最美最善的故事。所以説,柏拉圖對兒童早期優質教育的重視。但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遊戲的方法寓教於樂,在遊戲中更好的瞭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這與我學習的合縱應用式教育的觀念不謀而合,這也讓我們思索,現在的應試教育是否帶給孩子過多的強迫,扼殺了大多孩童的天性。同時,他也規定了一個連貫受教育的過程,對於人生各個階段和各個方面的教育——包括幼兒、青少年、中老年的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進行了論述,反映教育應保持連續性和一貫性。另外,柏拉圖他也認為女性和男性一樣,也應當接受教育,不得不説在兩千多年前,這種觀念十分難得。但令人質疑的是,在理想國裏,受教育者只能接受對國家有益的教育。這難免使教育淪為了國家統治的工具,是一種思想統治。教育不應該與政治扯上關係,而受教育者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與理解在諸多有益無益的學科和知識裏選擇自己所要的。

講道理,這本書看的我腦殼痛,我只能簡單的去提取其中的理念,他一直在説通過明確的教育去規劃每個人成年以後的社會崗位,通過社會崗位的穩定維持秩序建立一個理想國。以現在的目光來看他所描述的理想國像是一個巨大的機器。每個人都安安份份的待在自己的位置,極度穩定卻沒有活力。我想了一下這不是儒家追求的家天下最穩定的模式嗎。封建的最巔峯清朝都無法做到,未來更難做到,畢竟民智已開,沒人願意生活在《美麗新世界》裏面。所以説這本書就只有一個啟發作用,完完全全的形而上學。看完這本書就可以將目光投向務實的《矛盾論》和《實踐論》了,因為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

理想國讀後感4

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臘哲學家,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個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理想國》是柏拉圖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響最為深遠的著作。這是一部典型的大綜合著作,其中將哲學、政治、倫理、教育、心理、社會、家庭、宗教、藝術等等諸多問題結合在一起,錯綜複雜。

《理想國》通過蘇格拉底與對手們的談話,反覆詰難來推理尋求正義的定義。在第一卷,柏拉圖用蘇格拉底知識助產術的問答法推翻了幾種關於正義的定義:1.正義就是有話實説有債照還;2.正義就是幫助朋友傷害敵人;3.正義是強者的利益;4.不正義比正義有利。這四種説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圖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對於我們人生道路的選擇有深刻的啟示。

柏拉圖《理想國》中提到很多教育問題,對後世教育也有深遠的影響,盧梭曾稱讚“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論文,像這樣的教育論文,還從來沒有人寫過咧”也有一些説法“只要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留存在世,縱令其它教育論著被毀,教育園地也是馥郁芬芳的。”書中的教育思想精闢深刻,讓我受益頗多。

《理想國》中強調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柏拉圖認為,兒童階段接受了音樂文藝的教育會變得温文有禮,對醜惡的東西反感,等到長大會受他所接受教養的影響,便會與理性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認為孩子應該從小實地見習戰爭,也從音樂中、遊戲中養成遵守法律的精神。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遊戲的方法,這樣我們可以在遊戲中更好的瞭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

《《理想國》中也注重了人文素質的培養,提倡學習音樂,藝術,文學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從而使心靈更和善美好。科學與人文的結合更利於人的發展,學生也應體驗到生活的樂趣,藝術的陶冶從而使心靈更充實美好。

《理想國》中提出女子也應該接受教育。柏拉圖認為,一定要給女子和男子以同樣的教育,女子也要學習音樂、體操和軍事教育,因為“同樣的稟賦應該給以同樣職務”柏拉圖的這種思想打破了古代的傳統觀念,認為男女平等,天賦和才能相當的人就接受相同的教育、訓練,接受相同的職務,這就為婦女提供了學習和發展才能的機會,是很偉大的教育思想。

當然《理想國》中也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柏拉圖認為,為了使城邦一直強大,就要控制他們下一代的出生,他認為,最好的男人必須和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起,最好結合者的下一代必須培養成長,而最壞者的下一代則不予養育。首先我對這種夫妻的結合方式不認同,這種結合方式對於人們並不公平,其次對於小孩的處理方式太過殘忍,生命本就是可貴的,一生下來就要被處理掉,我們沒有這樣的權利,而且這樣太過重視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後天教育和環境影響的作用。還有,不讓親生母親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都缺乏親情和母愛,一個缺少愛的國家是很可怕的,而且這也違背了人的本能。

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確實藴藏了智慧和思想,它對後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理想的國家中是存在很多理想的東西無法實現,但是柏拉圖同樣認為這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國家不能在現實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樣好就否定這些理論。理想國是我們的一個目標,一個美好的目標。

所以,正如永動機的失敗,生物實驗2號的放棄,瑪雅帝國的滅亡,歷史不斷驗證:理想國是不存在的。

理想國讀後感5

《理想國》作為柏拉圖的遺世著作,不僅是古希臘哲學的重要代表作,也是我們接觸哲學必不可少的營養之作。

《理想國》開篇以正義爭辯入題,藉助其他人的悖論引出柏拉圖自己的看法。何謂“正義”?每個人對正義都有自己的看法。有堅持各自的分工,堅守崗位是正義;也有説智慧勇敢是正義;有説全面的善意的城邦就是正義。而柏拉圖一一予以反駁,不斷地疑問,引出了相悖的論點。其實這也暗藏了辯證法和歸謬論。這種爐火純青的辯論手法在整個理想國中貫穿。

究竟什麼是正義?柏拉圖並沒有直接告訴大家,而是層層深入之後找到自己的論據,再提出自己的論點。在《理想國》中,正義不僅是個人的問題,還是一個城邦的問題。城邦跟個人的靈魂是相互聯繫的。一個正義的城邦是理性的,個人分工明確,婦女兒童共產,而最重要的是需要一個哲學王。哲學王以哲學治城邦,讓整個城邦能在哲學探究中成就正義。

而整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婦女兒童的問題,不可不説,柏拉圖儘管是一個非常有前瞻性的哲學大家,但是身在古希臘還是有其侷限性的。而這本書的侷限性就在於其對待婦女兒童的問題上。柏拉圖式非常看重兒童的公平和教育的。他提出婦女兒童共有,可以共同享有城邦的資源。但是這樣完全將婦女兒童當成了一種附屬品的態度,侷限了其對婦女作用的正確估算。他不將婦女當成一種完全的客體,而是當成一種貴族政治的統治需要,這也表現出他對貴族生活的渴望。眾所周知,柏拉圖式一個落魄貴族。

而最能體現其對貴族生活的嚮往的,就在於他提出的哲學王的理論。其實,一個擁有哲學思想的王者,就是他自己的化身,他渴望能夠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治理這個城邦,治理自己理想中的城邦。而這種統治的基石便來自於他的金屬血統理論。這種理論完全統治了整個城邦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