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莫言短篇小説《枯河》讀後感15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W

第1篇:莫言短篇小説《枯河》讀後感1500字

莫言短篇小説《枯河》讀後感1500字

莫言短篇小説《枯河》讀後感範文1500字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莫言短篇小説《枯河》讀後感範文15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莫言短篇小説《枯河》,我讀了不下5遍。日本有位作家專門寫了一篇讀書的文章叫《讀三遍》,他説,重讀的過程中,隨時有可能發現第一遍讀書沒有注意過的細節,第二遍讀的時候,由於已經知道了情節,心是平靜的,就像走一條已經走慣了的路,不必擔心走錯。於是能分出一些注意力,去看看路邊人家院子裏的樹、樹上盛開的花、停在電影上的鳥、悠然散步的貓。我們也就能細細品味作者的遣詞造句,欣賞作者對文字的選擇和對風景的描寫。

作家説的三遍,我覺得可以從中國人説的“三”來理解,基本可以等同N遍,尤其是用在讀經典的短篇小説。

讀莫言的《枯河》,第一遍,小虎爬樹,小虎被書記打、被父母打、小虎死了。小虎的悽慘化作拳擊手兇狠的左勾拳、右勾拳,擊打的我太陽穴嗡嗡鳴叫,呼吸也變得困難。如果不是讀書作業,我不僅不願再讀第二遍,甚至都想忘掉這一遍印刻在我記憶裏的小虎的慘,書記的狠,父母的卑微麻木。

讀了3遍之後,我像那位日本作家所説,開始可以品味莫言的遣詞造句、文章結構了。我反覆閲讀文中的這段話,它出現在小虎爬上村裏最高的樹後看到的遠處的場景:一輛綠色的汽車駛過去,攪起一股沖天的灰土,好久才消散。灰塵散後,他看到有一條被汽車輪子碾出了腸子的黃色小狗蹣跚在街上,狗腸子在塵土中拖着,像一條長長的繩索,小狗一聲也不叫,心平氣和地走着,狗毛上泛起的温暖漸漸遠去,黃狗走成黃兔,走成黃鼠,終於走得不見蹤影。

此時,我只是單純的喜歡莫言的敍事。我無比佩服他把“心平氣和”四個字用在一條被汽車碾出了腸子的小狗身上。讓我佩服的還有黃狗到黃兔又到黃鼠的影像式的動感的畫面,無數人只能寫:“這條小黃狗越變越小,漸漸消失在視線裏。”

我從驚豔中緩過神來,莫言為什麼要這麼寫?再讀一遍,小虎爬上的這棵樹,是全村最高的,那是書記家的樹,只有他的樹能看見不一樣的風景,看見遠處卑微的生命在走向生命的盡頭,而且是心平氣和。從這棵樹上,小虎提前看見了自己的下一步,和小黃狗一樣。

讀完5遍後,領讀人張亦輝老師為我們點出了莫言在這篇小説中採用的現在進行時和過去進行時兩個時態線的交替。這種結構上的設置讓一篇小説充滿了節奏感。

讀到第7遍,我又看到了莫言在結構上設置上的“轉折”:他頭顱裏有一根筋愉快地跳動了一下,全身沉浸在一種愉悦感裏。他的身體輕盈地飛起來,那根很長的樹權伴着他飛行,清冽的大氣,白色的炊煙,橙色的霞光,在身體周圍翻來滾去。

這是小虎從樹上摔下來之前的狀態,也可以理解為巔峯時期的歡樂、故事情節的高潮,高潮之後必然伴隨着意想不到的轉折。這也是好萊塢經典敍事弧採用的方法。而這一段落的設置,我卻是在讀第7遍時才意識到的。

同樣,我之前並沒有注意到最後的這段結尾:在這沉默中,太陽冉冉出山,砉然奏起温暖的音樂,音樂撫摸着他傷痕斑斑的`屁股,引燃他腦袋裏的火苗,黃黃的,紅紅的,終於變綠變小,明明暗闇跳動幾下,熄滅。對比之前的“血淋淋的月亮”。莫言在小虎死後,為這個可憐的孩子,安排了一場宗教般的温暖的“葬禮”。在我們讀者的心中,也是希望這個孩子能進入沒有苦難的天堂吧。

説到這裏,也許會有很多人覺得矯性,不就讀個書嗎?至於一遍遍讀嗎?我經常觀察小孩子畫畫,無論老師佈置什麼主題,都沒有什麼困難。小孩子出門,可以看見成人熟視無睹甚至壓根就看不見的事物,為什麼?是因為孩子的每個細胞都是新鮮的,充滿着求知的慾望,對世界充滿好奇。而我們,在工作、生活的重壓下,每一個神經末梢都已退化,剩下的主要神經元僅僅用來應付世界,如果還有點碎片時間來讀書看微信小説,目的也主要是積攢社交談資,避免落伍。這麼想想,現在大部分人也是生活在心靈的枯河裏吧。而讀書、反覆閲讀經典,恰恰可以讓我們的感知在作家的文字撥動下,一點一點恢復知覺、敏感。直到我們能在這焦慮的大千世界裏,可以隨時隨地捕捉到生命的一點點感動和美好。

我想,這就是讀書的意義吧。

第2篇:莫言短篇小説《枯河》讀後感1500字

這是一個互助平台,為您提供大量莫言短篇小説《枯河》讀後感1500字範文,送一篇給你。

莫言作品《枯河》讀後感

莫言作品《枯河》讀後感——現實與理想並不對等,曾經的真理瞬間就可以演化為童話,曾經的堅持隨着時間的推移就變換為笑談,而這種演化與變換過程中所能體會的感受與小虎的痛苦又有何異?簡而言之,《枯河》喚起了人久違的思考。

在我一口氣讀完這篇小説之後有種恐怖的心情浮上心頭,我被文中表現的恐怖壓抑的環境描寫深深震撼。

這不是一篇恐怖小説,更不是鬼故事,不需等待一個夜深人靜的孤獨的夜,不需要尋找一間空寂無聲的小屋,即使身處鬧市,當你手捧着它一口氣讀完後,我相信你的心情也一定會變的壓抑無比。

實際上,讓人為之動容的不是動人驚險的情節,而是充滿着主觀色彩的環境描寫,在莫言的筆下,人物已經不再是人物,人物到更像是一處景,一種符號,一點色彩。

在讀第一遍的時候,我並未讀懂故事情節,雖然現在看起來情節很簡單,但當時卻是沒有意識到文章脈絡,但我相信,這正是作者首先要傳達的信息。

現在不妨介紹一下故事情節:

小虎和小珍子在一塊玩兒,小珍子讓小虎上樹,小虎不情願的上去了,但是越上越高,最終壓斷了樹枝,小虎從樹上到了下來,卻砸暈了等在下面的小珍子。小鎮子的爸爸是村支部書記,小户的父親是農民,這事兒一出,小虎的爸爸把小虎打死了。

——故事情節很簡單,但這無疑是一個悲劇。

然而,故事的背景並不簡單,那是一個極左的時代,小虎家成分是中農,可以説他們的命運完全掌握在掌權者手中,而出支部書記就是掌權者。書記的女兒死了,小虎的哥哥當兵的夢想化為了泡影,小虎被打死也就可以成為一種必然。在那樣一個背景下,這是一種悲劇的必然,也是一種必然的悲劇。 顯然,這是一篇時代感很強的文章

文章作於1985年3月,一個經歷了十年浩劫的中國正在覺醒。

時至今日,但我們離開那個極左的時代近30年之際,在我們這些在80年代末出生的孩子——一個個剛滿18歲的孩子看起來,文章中透露出的悲涼,冷寂,以及人性的冷漠仍然給我以深深地觸動。

換句話説,即使將灰色的背景去掉,我依然能夠體會出孩子悲慘的命運。很顯然,僅僅讀完故事梗概的人之多為小虎的命運慨歎,至至多就是為那樣一個時代驚異抑或慨歎,這樣一個離我們(心理上)較遠的故事絕不會讓人發自內心的觸動,這樣一個充其量“有歷史借鑑意義”的小故事,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閒人以飯後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閒人作流言的種子。

生長在現在這個時代,又何必因那樣一段故事那樣一段灰暗的歷史去黯然神傷呢?真能神傷的人可能不多,但我要説的是:誰又能説看到一輪巨大的水淋淋的月亮是不感到驚奇?誰又能説在一個狗不叫,貓不叫,鵝鴨全是啞巴的村子裏不感到驚異?誰又能説看到一隻被汽車碾出了腸子卻一聲不吭的小狗蹣跚在街上心平氣和的走着不感到痛苦?誰又能説耳邊傳來一個孩子忍受着皮鞭的“改造”,口中罵着“臭狗屎”的呼號而無動於衷呢?至少我不能! 冷眼相看那個灰色的時代,概括一下關鍵詞是什麼?壓力,武斷,無理,壓抑,無奈你可以舉出很多,但是脱去“文革”的外衣,即使換到現在,當然政治上有了長足進步,而政治之外呢?誰又能説自己沒有承受過壓力,沒有體會過壓抑,即使真的存在這樣的人,也必然存在不是這樣的人吧!世界並不總是美麗,現實與理想並不對等,曾經的真理瞬間就可以演化為童話,曾經的堅持隨着時間的推移就變換為笑談,而這種演化與變換過程中所能體會的感受與小虎的痛苦又有何異?簡而言之,《枯河》喚起了人久違的思考。

歷史不總是驚人的相似,相似的是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