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聽泥土説話》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9W

目錄

《聽泥土説話》讀後感
第一篇:《聽泥土説話》讀後感第二篇:讀《聽泥土説話》有感第三篇:飛向泥土的箭讀後感第四篇:泥土最珍貴讀後感第五篇: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聽泥土説話》讀後感

我們第一單元考試時可外閲讀就是《聽泥土説話》,我看完之後覺得很有意思。哪想到老師正好讓我們寫這篇讀後感。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兒子失敗了,從外地回來。他母親給了他一塊土,第二天他出發了。十年後兒子回來了,他很驕傲。於是他母親又給了他一塊土。讓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是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天下有哪位母親不愛自幾的孩子。文中的母親教會了兒子做人的道理。使兒子得到了成功。如果他的母親沒有教他他就不可能成功。

從這篇文章我知到的做人要像泥土一樣。

第二篇:讀《聽泥土説話》有感

讀《聽泥土説話》有感

有句話説得好“勝不驕,敗不餒”,的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我們不應該悲觀退縮,而應該樂觀向上;而面對成功,我們不應該驕傲,應該謙虛。今天,我讀了《聽泥土説話》,深有感觸。

故事講的是兒子失敗了,回家後,母親從地裏挖了一塊泥土給兒子,兒子從中悟出了“堅強”,結果成功了。成功後的兒子回家後把母親的鋤頭扔了,並説母親不需要勞動了。母親默默拾起鋤頭,又挖了一塊土,送給兒子,兒子又從中悟出了“謙虛”。後來,兒子的朋友都因為不腳踏實地,都丟了官;相反,兒子一步一步走得很穩。

讀了這個故事,我十分自豪,因為我也是這樣的。

有一次,我考砸了,回來的時候,眼淚像沒關的水龍頭流出的水似的,“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心想:完了完了,這次死定了,我這麼差,以後好不了了。”

到了家,我回到房裏,看着試卷,眼淚又像斷了線的珠子掉了下來。過了一會兒,我想:哭什麼,哭的人是懦夫!劉備的江山又不是哭來的。如果鄧亞萍因為骨刺而退縮,那中國一定會少好幾枚金牌;如果姚明因為肌腱受損就退出籃球界,那中國也會少一名籃球巨星;如果我就這樣對自己失去信心,那我豈不永遠墮落下來?只要我加把勁兒,就一定會成功!

想罷,我擦乾眼淚,認真分析錯因,夜以繼日地刻苦複習,終於在下一次考試中取得了優秀的成績。但我沒有因為考得好而沾沾自喜,而是更加努力,在以後的小測驗裏,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同學們,你們以後一定要牢記“勝不驕,敗不餒”這句話,做一個優秀的少先隊員,成為一個遇到挫折不退縮,取得成功不驕傲的人。

六(4)班 顧思琦

第三篇:飛向泥土的箭讀後感

《飛向泥土的箭》讀後感

遲子建,黑龍江漠河人。主要作品:小説《樹下》、《偽滿洲國》等 ,散文隨筆集《傷懷之美》等。

成長與東北文化的遲子建第一次到新疆,遭遇西北文化。她既沒有激動於新疆風光的瑰麗或新奇,也沒有急於對剛剛接觸、還不夠了解的西北文化説三到四,而是秉承其文化慣性,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感悟着自身地域文化的強悍以及中華文化遷移的波瀾壯闊。

彷彿被施了魔法的太陽讓作者熟悉,伊犁河南岸的察布查爾也是作者熟悉的。

察布查爾,是錫伯語“糧倉”的意思。生活在這兒的錫伯人,是兩百多年前從東北遷徙而來的。鮮卑後的錫伯人,騎馬善射,英勇無畏。所以,當清朝的西部邊疆頻頻受到外敵侵擾時,乾隆皇帝抽調了錫伯族官兵一千多人,連同他們的家眷,開始了西遷戍邊。途中經歷了暴風雪,牲畜大批死亡,軍隊不得不停下來休整,度過嚴冬。次年又遇到阿爾泰山積雪融化,洪水阻隔。由於糧草不足,他們不得不挖野菜充飢。但他們最終還是到達了伊犁。

作家遲子建在《飛向泥土的箭》中寫她第一次到新疆的所見所聞。如果僅僅描寫新疆風土人情,説瓜果如何甜、姑娘如何美、戈壁如何遼闊,那就成了一篇平庸的遊記。作為當代作家中的佼佼者,遲子建當然不會這樣。她寫了自己瞭解的從東北遷徙而來的錫伯族歷史,讚歎了他們旺盛的生命力。然後寫參觀了錫伯族西遷紀念館,還在那裏的射箭場練了射箭,射出的箭因為不得要領而“一頭栽在泥土中”??如果行文到這裏結束,可以稱得上一篇比較好的遊記了。但是臨近結尾,突然急轉而下,整篇文章的分量發生了變化。

從南疆返回烏魯木齊時,恰好是七月五日的黃昏。我們入住賓館不久,城區暴力恐怖事件的消息傳來。在那個不眠之夜,我幾次走到賓館的院子,在高大的樹叢中游魂似地飄來蕩去。那個夜晚的聲音和氣味,把我的心撕裂了。我的心在滴血的時候,眼前不時閃現出那支飛向泥土的箭。我多麼希望這世界上所有的刀,只在歡歌時屠宰牲畜才亮出鋒刃;所有的石頭,只為女人在河畔哼着歌謠捶打衣服而生;而所有的棍棒,不過是為了打落果園中高掛枝頭的桃李。我多麼希望,我射出的那支飛向泥土的箭,會在秋日的寒露中,與萬物同枯,與血腥永別,在轉年的春天,安然復甦為一棵清香四溢的草,做露珠的巢。

那時震驚中外的新疆七五事件剛剛發生,副刊作品理當及時與新聞呼應,有所表現,但要正面觸及又有諸多難處:既要嚴(更多內容請訪問首頁:)正譴責暴力犯罪,又要充分體現民族政策,還要照顧不同民族的讀者不同傾向的感情??而這篇作品將所有這些解決得那麼自然得體,天衣無縫,第一時間就在副刊文章裏對突發事件作出了反應,而且把這種反應昇華到了呼籲人與人友好相處、全人類共享和平安寧的宏大主旨,這種訴求中所包含的神聖和永恆,使這篇散文煥發出了思想和人性的光輝,成了副刊作品中文學性與新聞性相得益彰的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

第四篇:泥土最珍貴讀後感

泥土最珍貴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泥土最珍貴》,對埃塞俄比亞人對自己國家泥土的珍惜感到十分震驚,泥土最珍貴讀後感。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件:兩個歐洲人為了繪製地圖經過埃塞俄比亞,皇帝知道後,便派人去幫助他們。後來派去的那個人便把經過告訴了皇帝,皇帝款待了他們,在上船時,埃塞俄比亞人卻要讓歐洲人把鞋子脱了,把泥土全部刮下來,因為他們很珍惜的自己國家的泥土。

為什麼埃塞俄比亞人會對這些泥土那麼珍惜呢?是他們的民俗習慣?還是他們的泥土裏有不可告人的祕密?我想是這樣的:他們在泥土裏下種,品嚐豐收的喜悦;累了的時候便躺在泥土上休息;有時候便在草地上放牧牛羊。這些泥土都包含着埃塞俄比亞人對自己國家深深的愛和感謝大自然將如此美麗的地方贈予了他們,讓他們成為世界上最美麗富饒的國家,因此,埃塞俄比亞人對泥土是非常珍惜的。也是對大自然的熱愛。

想想我們有些人,會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做出傷害大自然的事情:捕捉一些動物賣掉給人玩或者做成珍貴藥材高價賣掉;盲目地砍伐過多樹木,導致土地大量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工廠建得太多,導致污水大量排放,河水渾濁不清……

請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

大自然不屬於我們人類,而我們人類是屬於大自然的

文章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個歐洲人來到了埃塞俄比亞,他們四處奔走繪製地圖,埃塞俄比亞皇帝知道了,便派了一個嚮導協助他們。後來,這兩個歐洲人結束了他們的工作,而嚮導也回到了國都,向皇帝報告,皇帝決定給兩個歐洲人厚禮,還派專人為這兩個歐洲人送行。當歐洲人要上船的時候負責送行的人要求兩個歐洲人把鞋子脱下來,讓後刮乾淨他們的鞋底上的泥土,然後再把鞋子還給兩個歐洲人,埃塞俄比亞的人是這麼對不解的歐洲人解釋的:埃塞俄比亞的泥土養育了他們,泥土是他們的父母,他們贈送給了歐洲人貴重的禮物,但是泥土是埃塞俄比亞最珍貴的,神聖的東西,是不能被帶走了。

從中我體會到了埃塞俄比亞人一顆對祖國熱愛的心,難道不是嗎?埃塞俄比亞人可以基於歐洲人最貴重的厚禮,但是絕不會將神聖的泥土送給歐洲人。呢是因為你圖猶如自己的身生父母一般,養育了他們,泥土不單是父母,而且是國家所組成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埃塞俄比亞人是不會將自己國家神聖的泥土送給別人的,哪怕是一粒也不能給。

【擴展閲讀篇】

所謂“感”

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敍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敍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能寫成讀後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後感。

第三、選準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裏只能論述一箇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着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敍述要簡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裏就要敍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敍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敍”。但是它不同於記敍文中“敍”的要求。記敍文中的“敍”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敍”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敍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複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

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編輯本段如何寫讀後感

格式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閲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讀後感《泥土最珍貴讀後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敍述,抒情三結合。

五、敍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繫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脱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④禁止寫成流水賬!

編輯本段要寫關於學習的讀後感應該讀什麼有感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着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繫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説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四、敍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複述原文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説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國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後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敍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繫、前後脱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説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不要重點介紹,偏離主題。

第五篇: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

人生有太多的無奈,太多的不得已,一件事的存在只是為了去擠壓另一件事,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為了生存,我們必須要放棄些什麼。

孫少安的一生經歷的太多,他每天在人生的低潮高潮裏來來回回。為了生存,為了改變艱苦的生活環境,他開始孜孜不倦地幹活,成長讓他失去了愛情,而值得慶幸的是,他和秀蓮也算是“一見鍾情”,婚姻美滿的滋潤讓他嚐到了愛情的美好,妻子對他的愛與支持讓他大膽地去拼搏,去贏那屬於自己的未來。就這樣,潮起潮落。你聽,風在哭泣,他在訴什麼,有一位質樸的農民遭遇暴雨了;你聽,風在歡笑,它為什麼笑?那位質樸的農民又開始奮鬥啦!幸福的生活永遠不會太過長久,接踵而來的又是命運無情的打擊。失去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在那麼貧窮的生活裏,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沖垮了少年堅硬的脊背,而他卻沒有哭泣,一直強忍着,在那場風暴中,我聽見他説:“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的確,暴風雨更猛烈了,原以為賺了錢,一家人可以快樂的生活,妻子卻沒了。呵呵!是可笑,還是可悲。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説過:“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窮富世襲之説,也永遠沒有成敗之説,有的只是我奮鬥我成功的真理。我堅信,我們的命運有我們的行為決定,而絕非完全由我們的出生決定。”古人也有云:“我命由我不由天。”

孫少安用他的一生書寫了一個偉大的真理:除非你放棄,否則你就不會被打垮。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在風雨來臨之日是怎樣的膽怯,更誇張的還有人去跳樓,這是對自己生命的不珍愛,當我們抱怨生活帶來的憂愁,有可曾會記得那些淹沒在歷史的泥土中的那些傳奇人物,他們的一生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借鑑,讀後感《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泥土的記憶》。 所以,忘記一時的苦感,去尋找永恆的快樂吧!

孫少平和孫少安是兩個世界的人,但是他們都想讓生活過得幸福些。為了美好的明天,他只能去打工賺錢,他唯一的好處就是上過高中,閒暇之時,給身邊的人講講書中的故事。每個人的成長背後,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而這個故事就是他和田曉霞的愛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可以命運之手一直在輾轉反側,又有誰能捉摸透呢?我很佩服田曉霞,他可以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只為相愛之人能夠相守,可惜“多情自古傷離別,好夢由來最易醒”。有人説:“為了救一個你不認識的人,而犧牲了自己,就一定是一個好人。”能夠在有生之年痛痛快快的愛一場,已經足夠了。

愛人的離去打碎了一場繁華的美夢,命運由着太多的替身,而我沒卻看不見。用一份樂觀的心態去看待,就是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一段感情的結束意味着另一段感情的開始,人也不能總沉溺於過去,這樣永遠都走不到未來,我慶幸孫少平沒有這樣,田曉霞的出現是他一生中做美麗的時光,而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在孫少平身上,我又看到了一句話:“事實的真實本不以我的意志為轉移,哪怕我不情願,卻又能改變什麼呢?”龍應台曾在《菩提本非樹》中説過一句話:“人生就是一條線往前走,沒有什麼好遺憾的。”是啊,沒有什麼好遺憾的。

其實這本書我最關注的是李向前很田潤葉。我很少見到像李向前這麼痴情的人,而他的婚禮除了一張結婚證,什麼都沒有。沒有田潤葉的日子他度日初年,借酒消愁。後來,他殘了,而此時潤葉卻回到了他身邊,我想起了《錦瑟》裏面的絕唱:“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當一個人終於盼到了守得雲開見月明的那一天,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人生有太多的記憶,我們無法釋懷,是上帝在創造人的時候給予人的一份特別的物。

願我是一個平凡的人,卻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向你推薦更多範文:

説話的藝術讀後感

説話的魅力讀後感

説話之道讀後感

拿業績説話讀後感

《説話的藝術》讀後感

Tags:讀後感 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