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無聲告白》讀書報告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5W

讀《無聲告白》有感

《無聲告白》讀書報告

一、內容簡介:

全文圍繞莉迪亞的死展開,用插敍的手法把整個事情還原。父親詹姆斯一直都活在對自己的身份不認同中,因為自己是中國人,從小就會受到很多的歧視,最後娶了一個美國人瑪麗琳,瑪麗琳的母親從來都不曾看得起他,從他們結婚之後到瑪麗琳母親去世從未見過面。在瑪麗琳母親去世期間,整理東西的時候,瑪麗琳突然意識到,她特別想當醫生,現在的生活根本不是她想要的,於是不辭而別。她寫了一封信説出了這個離開的理由,但是撕掉了,選擇直接離開,詹姆斯把信拼接起來看過之後,越發覺得連妻子也認為他們在一起是個錯誤。瑪麗琳躲在一個租房內學習醫學課程,但是很思念家人,最後在醫院查出懷孕了則被送回家了(在離家之前已經生了內斯和莉迪亞)。之後一直把她所有的夢想放在莉迪亞身上。詹姆斯也經常告誡女兒要合羣,多叫交朋友之類。然而莉迪亞從來都是一個人,成績也越來越差,她並不喜歡醫學課程,學的特別吃力成績還不理想。他之所以願意聽從母親的安排,是因為怕母親會再次消失(她在母親消失的那段時間裏祈禱過,只有讓她母親回來,她做什麼都可以),她一直活在恐懼之中。這是第一個導火索,也是最重要的。

第二個導火索,是內斯考上了哈佛要離開家了,雖然他們幾乎不講話,但是她知道哥哥內斯一直是理解她的,明白她被愛的負擔的,所以她難過,而且內斯表現的是特別想早點離開家裏,逃離這裏。再者就是她在坐父親的車時,發現路易莎和父親的舉止過於親暱,猜測父親可能出軌了。其實那時並沒有出軌,是在莉迪亞的葬禮之後才出軌的。

在查找莉迪亞的死因時,內斯覺得,隔壁的壞小子傑克肯定脱不了關係,於是一直對傑克充滿敵意。因為在莉迪亞去世的前幾個月都是和傑克在一起度過的。在莉迪亞走向湖面的前一段時間,她才知道原來傑克喜歡自己的哥哥內斯(同性戀)。他説:我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我在前文一直不知道傑克這個角色到底出現有什麼作用,現在猜測是借傑克這個角色來道出莉迪亞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以至於總是聽從父母的安排。最後揭示出我們大部分人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印證其中一個主題)。

之所以三個小孩中,父母更關注、偏愛莉迪亞,母親是因為在她回來時聽莉迪亞説把她的那本烹飪書拋掉了,認為莉迪亞知道自己並不喜歡做一個家庭主婦,而是有自己的想法。父親則是因為,莉迪亞的性格太像自己了,他想對莉迪亞的關注就像自己小時候想得到的一些東西。

詹姆斯之所以會出軌路易莎,其實是在印證自己內心一直恐懼的,自己就應該和一箇中國人結合,而不是外國人。

二、閲後感想

這一本是在探討家庭教育。我們終其一生,都是為了成為真正的自己。看完了整本書。在看完的那一刻,我的內心是憤怒,而又帶着解脱。莉迪亞一個人承擔了來自父母雙方的壓力,父母對哥哥和妹妹幾乎不關心,即使哥哥接到了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妹妹在家裏活得像一個幽靈。母親希莉迪亞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夢想,成為一名醫生。而父親希望她可以不要像自己像個異類,努力的融入社會。是什麼成為了壓死她的最後一根稻草?也許是唯一的戰友―哥哥可以離開這個讓人窒息的家,也許是發現傑克暗戀自己的哥哥,也許是父親和助理之間的曖昧,也許是母親日益嚴重的帶着關心色彩的壓迫,也許是她想要成為真正的自己。

在我看來,莉迪亞是聰明的,她的死,打破了這個家庭脆弱的平衡,親人經歷種種重新更加團結的生活,這可能也是她自殺的一個原因,她希望自己的自殺能夠打破這種眾人拼命維持的假惺惺的和諧,能夠讓父母意識但這個家庭的問題。

但無疑她又是懦弱而勇敢的,她沒有勇氣去面對這種失去平衡的一切,儘管她明白這是一件必要的事情,她的前16年都在為別人而活,活在父母的期待裏。但在她跳湖的那一瞬間,她是真正為自己而“活”的,終於成為了真正的自己。

這本書中令我映像深刻的第二個人便是漢娜。作者給她的描述不多,但都給我孤單和怯懦的身影,這個小孩兒活的可憐,讓人心疼,從出生到現在,沒有關注,母親竟會忘了還有這樣一個小巧懂事的女兒,忘了給她擺碗筷。父親和哥哥各有事忙,沒有理她的功夫,姐姐成了全家的關注點,她連個陪襯都沒有資格。只能躲在黑暗中,做個隱形人,譬如桌子底下或是自己房間裏。挺心疼這樣的孩子,心裏孤單,渴望被愛,在自己家裏躡手躡腳的生活。

作者的寫作手法十分巧妙,她可以把種族歧視,同性戀,家庭教育這麼多深刻的主題寫到一起,而且這麼的引人入勝。故事的本體就是一核心事件——莉迪亞跳湖自殺。我認為,這個故事如果讓我來寫,三五千字大概就是極限了,但伍綺詩憑着細膩的文筆、巧妙的結構、恰當的節奏、細緻深刻的洞察,將家庭的壓力、種族的偏見、個人道路的探索與取捨,打碎,又糅合,匯聚在這篇精彩的長篇小説裏。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細節描寫十分出彩。第一章開頭的第一句話便是:莉迪亞死了,可他們還不知道。第一句話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引人深思!莉迪亞死了,或許她不是物理意義上的死亡,物理意義上的她還活着,父母眼中刻畫的莉迪亞還活着……那麼為什麼她死了呢?是莉迪亞真正地自己死了,她活着成了父母未完成夢想的完成者,還是為自己的夢想而活為自己而生的她已經死了呢?在寫到“她還是覺得後腰刺痛,彷彿有成羣的甲蟲爬過脊柱”時,我竟能感同身受,可見其描述十分貼切。焦躁不安像背後爬滿蟲子,惡人在淘氣放肆,本人卻難以將其除盡,難以解癢,撓,也撓不盡,不撓,只會越發難受。“每次這樣的相聚,都不啻於小小的奇蹟”,平直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熱戀的美好,屋子的逼狹彷彿能夠聚集更高的激情,愛情太美妙!“上午的陽光灑滿房間,有着檸檬戚風蛋糕般的細膩質感,照亮了碗櫃、空衣櫥的內部和光潔的地板。”這一細節的描寫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尤其是“檸檬戚風蛋糕般的細膩質感”,光是這樣一句話,就有被暖暖的太陽光包圍着的感覺。

正因為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中,父母的期待中,慢慢的,我們會迷失自己,忘記自己,從而苦悶。這本小説揭示了美國的種族問題的影響有多大,使他們一直處於一種緊繃的狀態,詹姆斯幼年的經歷一直是他心裏揮之不去的陰影,他不敢去面對,只能把更多的期盼留給孩子,讓他們“交朋友”,可是他卻不瞭解他的孩子,而瑪麗琳只是一味的希望莉迪亞朝着她想要的方向發展,可她對莉迪亞也沒有了解,她把自己所有的期盼給了莉迪亞,卻忘了,自己曾經也討厭着這種期盼。這樣的關係在父母子女之間延續的時候,也就是悲劇開始的時候。願我們能更多去關心周圍親人朋友的生活狀態,我們也要獨立自強、有能力獨擋人生的雨雪風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