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哲學家的生活與思想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W

第一篇:大哲學家的生活與思想讀後感

大哲學家的生活與思想讀後感

大哲學家的生活與思想讀後感

雅克·拉康(1901-1983)是法國精神分析學派最受爭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有獨立見解的哲學家和心理學家,被稱為“法國的弗洛伊德”,他對弗洛伊德的批判和肯定在哲學界和心理學界曾掀起軒然大波。現如今雅克拉康的理論不僅在文化研究及藝術批判中被廣泛應用,同時在心理學,政治學,傳播學,教育學等領域也產生了深刻影響。

最初選擇《大哲學家的生活與思想——拉康》這本書是因為拉康與弗洛伊德的“淵源”甚深,可以説拉康哲學是對弗洛伊德重建,而《拉康》這本書也讓我對拉康哲學以及拉康對弗洛伊德的解讀有大致的瞭解。

但是拉康這位超現實主義的理論傢俱有挑戰性的寫作風格或者説語言風格使得格爾達·帕格爾等各種領域的作家對其的闡述是不一的,或許就像拉康自己強調的一樣他的“作品”並不是為了傳播信息,而是為了“啟發”,如果你想充分了解他的思想只能坐着時光機去聽他的“研討班”,在那裏你所獲得的是任何閲讀都無法給予的。

拉康在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時運用現代結構主義的概念,這一方法對20世紀後半葉精神分析的影響是不可替代的,而且對當代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拉康將精神分析運動分為三個時期。首先是弗洛伊德對精神分析的最初發現,其次是拉康所描述的“自我心理學”派對弗洛伊德的遺忘(或壓抑),第三則是拉康自己的“回到弗洛伊德”。為了更進一步深入弗洛伊德的思想拉康將自己的目光轉向哲學領域,同時這也將眾多精神分析領域的思想家引入了哲學領域。

《大哲學家的生活與思想——拉康》這本書一共包括了五個章節,其中讓我深有感觸的是第一章節,拉康提出的“我是他人”。這個矛盾的論題如同一條繩索貫穿拉康的作品和思想。從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們已習慣我是“我”,那麼為什麼在拉康看來我是“他人”呢?拉康在研究此類問題時用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開闢了新道路。“此我非彼我”,“我”通過在潛意識的夢以及主體迷惑的情緒和情感中發現了另一個主體,對拉康來説精神分析的基礎便是存在於這一事實之中。

《拉康》這本書結合了法國着名的精神分析學派哲學家拉康的思想形成和發展,以及他的思想與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和以列維一斯特勞斯為代表的法國結構主義思潮之間的傳承關係,以簡潔明晰的語言,對拉康影響巨大而又備受爭議的基本思想進行了介紹。對鏡像階段論,從結構主義語言學的角度對無意識、願望、本能等問題進行了剖析,以及對精神分析學中語言和言語的意義和作用問題展開了研究。

哲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學問,拉康哲學只是其中的一小份子但是他的成就卻是不可磨滅的,這個曾經被人視為“冒失鬼”遭人詬病的“法國弗洛伊德”正在為人類開啟另一個哲學世界。

第二篇:生活小圈圈與作文大思想

生活“小圈圈”與作文“大思想”

周雄偉

許多學生認為生活圈子太小,自己生活太單調,苦惱沒什麼可寫,他們筆下常出現了一些內容空洞、虛情假意、思想淺陋的作文。

生活閲歷對於寫作者來説,的確是一個影響寫作效果的重要因素。可我們學生不能因為自己生活圈子小、生活閲歷有限而隨意地“應付”寫作,這不利於我們養成良好的寫作品質。

學生擁有的生活分為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三部分。在生活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成長過程,都有自己生活經歷和學習經歷。我們要在生活中做“有心”人,用心觀察生活,用心體驗生活,用心來熱愛生活,然後用文章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獨特體驗和感受,表達對生活的正確、深刻認知。這樣,我們即使生活在“小圈子”中,但作文中能體現“大思想”。

首先,學生要樹立良好的寫作心態。

(一)辯證的心態。

在分析事物、表達個人情感態度時,學生應持有一種辯證的心態。要學會以“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在作文中流露的觀點不能片面,也不能絕對。要注重觀點成立的相對的前提前件。如作文中談對“讀書”的看法,我們不能盲目地一口咬定“讀書好”。學生要分清所讀書的性質——書有好書、壞書之分,即便是讀“好書”,我們也要認識到:不能做“書袋子”,更不能做“書呆子”,要學會將知識“學以致用”。

(二)責任的心態。

人活着雖説以生命個體存在,但人活着就意味擔負着一定的責任。我們學生應責任的心態來看待生命,包括珍視自我的生命和善待他人或大自然中其它生物的生命;應以責任的心態來對待家人、對待老師、對待社會;應以責任的心態來做人、做事、求知、感恩等。

(三)審美的心態。

我們面對的生活是現實的生活,生活中往往存在着真善美和假惡醜。學生在感悟生活中的人或事時應持有審美的心態。如人身上具有人性美,包括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等。如果平時能對身邊的不同人或歷史中的不同人等加以審視,發現他們身上的“亮點”和“暗點”,以後遇到寫人記事的作文時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四)批判的心態。

在作文中,我們不提倡一味地“歌功頌德”,也不禁止寫壞人壞事。俗話説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性中有“亮點”,也有“弱點”,我們以批判人性的弱點,何嘗不是在褒揚人性的亮點?魯迅先生曾以批判的心態來剖析“愚昧的國民性”來彰顯文章的力度,這對於我們寫作來説何嘗不是一種借籤呢?如作文中寫家庭生活中的“愛“,我們不僅可以表現父母的“慈愛”,還可以批判父母的“溺愛”,提出“愛應有度”的觀點。再如“新農村建設”事件,我們在作文中不僅可以分析它的“利”,也可以分析其“弊”,提出它的實施要“因地制宜”。

(五)參與的心態。

許多學生習慣於在文中“指點江山”,一味地評論他人或敍述他事,而自己在文中做“局外人”,作文中看不到“我”的存在,這種“無我”之文,是“虛情”之文。文章是用來表達寫作者對人或事的情感態度的,學生應以參與的心態表達個人的真情實感。“我”在文中的參與,並不是簡單的字面形式上的出現,而是有機地將寫作人的情感、做法等融入到作文之中。

其次,學生要具備敏鋭的寫作眼光。

有人説,生活中並不缺乏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我要説,生活中並不缺乏寫作的“黃金礦”,而是需要我們學生煉一種敏鋭的“雷達”眼。

(一)關注自我,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真情體驗。

近幾年來,湖北省大學聯考語文閲卷負責人華中師大的劉九洲教授一再提倡人性化、生活化作文,一再強調學生要寫身邊事、説平常理,是希望那些“假、大、空”的大學聯考作文不再出現,希望把學生引到“寫真情實感”的正路上去。他提出“用文章抒發人生感悟”的觀點,應給我們學生在寫作上有所啟發。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成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寶貴的寫作素材可用。每個人展現過歡笑的容顏,曾流下有酸楚淚水;嘗試過成功的滋味,也擁有失敗的教訓;受到父母的呵護,聽到老師的教誨;品味了親情的温暖,體會了友情的可貴等。這一切,發生在我們學生身上的一切,都是活生生的第一手材料,我們怎麼能“等閒視之”呢?這個板塊的素材適合學生寫記敍類或議論類文章。

(二)關注時代,表達自己對社會現象的深刻認知,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社會是一個大課堂,知識極其豐富。社會生活這塊陣地我們不能丟棄,應引起我們學生關注。學生雖身處校園,很少與社會打交道,但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閲讀報刊新聞等)來關注時代、關注社會。

時間隨着日曆一天天翻過去,而永恆的是人間真情和人生價值等。“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有太多的成員,發生了太多的事,在這些人和事中融入了太多的時代主題,如和諧、誠信、合作、環保、節能等。不過這些主題被形形色色的外在現象包裹着,需要我們學生用敏鋭的眼光覺察到,如果學生能透過社會現象看到其本質,併合理地將社會素材運用到作文中,挖掘出時代主題,這樣的作文何愁體現不出“大思想”呢?當然,攝取社會生活中的負面現象入文也未嘗不可,此時要以辯證的眼光來分析,來批判假惡醜,以“呼喚”的意識來表達真善美,同樣可以寫出“有思想”的作文。

此外,由社會現象到深析其本質的文章還可體現“深刻性”,真是一舉兩得!這個板塊的素材適合學生寫議論類文章。

(三)關注自然,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獨特感悟。

大自然中的花鳥蟲魚等本是無情物,一旦進入文學作品中,它們就變成有情物,這不過是作家合理地賦予它們不同的主觀情感的原因。如課文中的《白楊禮讚》等散文,可作為學生寫作的例文。如詹克明的《水困曲橋》這篇課外散文,作者在文中描寫了一個小蟲子在水中遇險和脱險的過程,主要採用了對比和聯想手法,將小蟲子遇險的自救與人類在危難來臨時的茫然無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引人深思。

又如何蔚的《遠去的鳥影》一文(節選),“有這麼一隻感情豐富的鳥,它鄭重其事地飛過來,落在我的窗台上……逗留了幾秒鐘,僅僅炫耀般地抖了抖它漂亮的羽毛,僅僅很輕很輕地叫了那麼一聲,甚至只有半聲,我突然便感到了它的崇高,感到了它的瀟灑與大度,它的友善與謙和,它的真誠與寬容。這隻鳥深深地打動了我。

鳥的降臨等同於福音的降臨,對於我。

我完全應該把一隻鳥飛臨我的窗前看成對我誠心誠意的探望和問候。這個神祕的天外來客在飛近我的過程中,經歷了各種各樣的風險,然而,它最終還是驚慌地飛走了,在我向它點頭致意並正準備欠身的時候。我依稀看見鳥的眼瞳中閃爍着極小的淚光,它無緣無故的驚慌對我是一種誤解。

我一整天的心情都在為一隻小小的鳥從窗台上匆匆飛走而沉重。問題是,我再也找不到機會來回報它對我的問候和親近了,對此我感到無比愧疚…… ”

“我幻想着在我們城市的樓頂上植滿森林,設法將逝去的鳥們全部招回來。我願意替我的朋友和兄弟保證,和它們和睦相處,互不侵犯。

然而,鳥兒畢竟是一去不復返了,它們無法將我們憐愛和貪婪的表情分開。它們的翅膀拍得又輕又快…… ”

本文運用了聯想和對比手法,表現鳥類在人類的粗暴侵害和城市綠地逐漸消失下離人類越來越遠的現實,以及作者對這種人類生存環境惡化的憂慮。文章題目就以鳥影遠去的這種具體形象揭示人與自然不和諧的關係,以及作者對此無比憂慮的情感。文章顯得很有“思想”。

我們學生在寫作時,可嘗試藉助大自然之物來表達個人的獨特感悟。這個板塊的素材適合學生寫抒情類或哲理類散文,且這類作文常藉助了聯想、擬人、託物言志、象徵等手法。

此外,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掌握必備的表達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

學生如果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在文中可體現一定的文化底藴,可體現一定的文采性;學生如果掌握必備的表達技巧,可以很好地體現文體特徵,可以有機地將作文的“形式”為“內容”進行服務等。

總之,同學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生活的“有情”人。如果能達到“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的境界,那麼生活在“小圈圈”中的你,一定能寫出“大思想”的佳作來。

第三篇:哲學家都幹了些什麼 讀後感

《哲學家都幹了些什麼》從蘇格拉底的追問方式奠定了哲學及哲學家的根本懷疑精神,到哲學和宗教藕斷絲連還互相矛盾的關係,到近代哲學的出世、康德的統一、黑格爾的完善,還有理性的陷落即對科學價值的思考,最後留給人們對非理性認識的無限遐想??這些都可以給人以無盡的啟示,加強了人們對哲學這門“沒用”學科的理解——其實它沒那麼“高深”,更並非那麼“不接地氣”,也誠實地告訴了人們我們在認識事物上的問題。這就是《哲學家》的主線。

其中,作者以幽默風趣的文筆,把一個個理論,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示在我們面前,妙趣橫生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哲學畫卷。其中,理論説明深入淺出卻不失嚴密,人物及歷史事件的評價風趣卻不失客觀。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第一個部分關於哲學基本精神的開端,以對蘇格拉底之死的評説結束。蘇格拉底的死昭示了哲學基本的追問精神——即“懷疑”。希臘人希望用死的威脅讓蘇格拉底放棄他隨意質疑和發問的權利,但那卻是蘇格拉底及其“後人”死也不願放棄的東西。用了一章來介紹這個一下這個故事和蘇格拉底其人。

從中看出他是個勇敢頑強的戰士,後來則以教育青年為己任,被當做教唆犯處以極刑,他遵循自己知行合一的原則,為自己的道德感而獻身,成為公民的典範,也成為後世哲學家的典範。他是“愛智慧者”而不是有智慧者,前者指追求真理的哲學家,後者指靠炫耀知識賺錢的智者。他自稱是鍼砭時弊的神聖牛虻。“認識你自己”“德行是知識”他在教育過程中運用啟發式教育,讓人們自己找到真理。

第四篇:《哲學家的最後一課》讀後感

《哲學家的最後一課》讀後感

一位哲學家帶着一羣學生去漫遊世界,現在他們回來了,每個人滿腹經綸,《哲學家的最後一課》讀後感--石宇琪。這時,哲學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來,説:"十年遊歷,你們都已是飽學之士,現在我給你們上最後一課吧!"弟子們都坐了下來。哲學家問:"我們後面的曠野里長着什麼?""長滿雜草啊!"哲學家説:"對,現在我想知道你們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們都沒有想到,最後一課是這麼一個問題。他們都想到了方法,這時,哲學家站起來説:"可就上到這裏了,你們回去後,按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雜草,讀後感《《哲學家的最後一課》讀後感--石宇琪》。 一年後,再來相聚。"

一年後,他們都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的地方不再是雜草,而變成了長滿穀子的莊稼地。弟子們坐了下來等哲學家,但哲學家沒有來。

若干年後,哲學家去世了。在整理他的言論時,弟子們私自在最後補了一章:要想除去曠野裏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就是在上面種莊稼。

同樣,要想讓靈魂無紛憂,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佔據它。

聽完這個故事,我不由的唸到:是啊!若想自己的靈魂永遠的純潔,那麼最好的辦法便是用美麗的靈魂和良好的品德去佔據。

第五篇:讀後感生活與經濟學

生活與經濟學

男人30而立,像我們廣東地區很多男生來説,準備奔三的我們也是需要緊張一下關於婚姻的事情。自21世紀的來臨,中國加入wto以後,中國的經濟發展,我們都是有目共睹的,看看身邊的人,身邊的事,都知道我們生活是好了,很多以前夢寐以求的生活,只要努力,相信自己,都可以一步一步地實現起來。開小汽車,住小區洋房,有時間就和朋友出去吃吃飯聚聚等等。連媽媽也笑着説,退休了,在家沒事同學也會聚一起吃吃聊聊玩玩。可是,工作了幾年的我,身邊一個一個同學,一個一個同事結婚的現象,讓我對很多東西都產生疑問和不解。 很高興的是我進的公司是需要了解和接觸很多關於經濟學的點點滴滴…?近段時間我遇到一本書,”每天學點經濟學”!對於我這個沒有正式學過經濟學的人來説,這麼的一本書,寫出了很多比較基本的經濟學概念和用很簡單和很容易理解的語言讓我們懂得更多這方便的知識。

到了今天經濟學對於我們來説,已經和陽光。空氣和水一樣不可缺少,告訴了我們什麼是經濟學?我們為什麼要學點經濟學。?

經濟學是一門真正的現代科學,真正瞭解經濟學,並能為己所用的人不多,自從1776年,亞當斯密發表了<<國富論>>以來,經濟學就歷經了漫長髮展和變化,到今天已是博大精深了。在身邊的生活跟我們息息相關的事例太多了。書中也列出了不少。

為什麼同一種型號的手機,在百姓和學生間會有懸殊的售價?為什麼在粗糧和細糧之間,玉米的市場價格有時會超過小麥?為什麼某種商品價格猛漲,人們反而爭先恐後地搶着去購買?為什麼把錢存進銀行生利,儲户幾年後發現自己反而賠了錢?為什麼已經提高香煙徵税,對控制吸煙的效果依然不甚明顯?為什麼學經濟學的研究生,幾個人要聯合起來到街頭擦皮鞋?為什麼人民幣在不斷升值,變得更加值錢後反而又生新煩惱?為什麼產品比原料還便宜,這種市場競爭優勢反而隱藏風險? 為什麼中國製造風靡全球,經濟學家們對此卻一直憂心忡忡?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通貨膨脹成了人們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糧價漲了,油價漲了,豬肉價漲了,房價更是在漲??”可以説是漲聲一片。我們必須得了解點基本的經濟學,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瞭解到很多很多我們該知道的,該如何去面對和處理。

我們現在就進入一個通脹的時代,所以我們也得了解。不瞭解的人就只會知道現在物價高了。工資又沒有提高。生活苦了。但其實儘管是在通貨膨脹的時候,人們往往賺得更多。

通貨膨脹可以分成好幾類,在不同的通貨膨脹對人們生活以及社會經濟的影響也不相同。1.温和的通貨膨脹。這是一種使通貨膨脹率基本保持在2%~3%,最多不超過5%,並且始終比較穩定的一種通貨膨脹。這種温和的通貨膨脹能像潤滑油一樣刺激經濟的發展,因此被稱為“潤滑油政策”。 2.快速的通貨膨脹。這是一種不穩定的、迅速惡化的、加速的通貨膨脹。在這種通貨膨脹發生時,通貨膨脹率較高(一般達到兩位數以上),人們對貨幣的信心產生動搖,經濟社會產生動盪,所以這是一種較危險的通貨膨脹。3.惡性的通貨膨脹。惡性的通貨膨脹也稱為極度的通貨膨脹、超速的通貨膨脹。這種通貨膨脹一旦發生,通貨膨脹率非常高(一般達到三位數以上),而且完全失去控制,其結果是導致社會物價

持續飛速上漲,貨幣大幅度貶值,人們對貨幣徹底失去信心。這時整個社會金融體系處於一片混亂之中,正常的社會經濟關係遭到破壞,最後容易導致社會崩潰,政府垮台。

從宏觀上來講,抑制通貨膨脹我們普通老百姓無能為力,主要是依靠政府進行調控,出台相關的經濟政策和措施,例如上調存貸款利率,提高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包括限價調控令、嚴禁哄抬商品價格等等。從微觀上來説,老百姓自身也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以應對通貨膨脹。

依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模型(cmafm)測算,2014年我國將存在温和的通脹,全年通脹率預計為4。5%,高點將出現在第二季度。近日很多機構分析説, 中國cpi通脹率將在7月或8月觸頂,9月份後將逐漸開始放緩,未來幾個月將至少上調一次存款準備金率,可能將有一次或兩次加息。

説了這些現狀我們理解完以後還要學會怎麼在生活上,工作上去應對。 首先,當然是努力工作,多多賺錢,減少開支,以減輕通貨膨脹的壓力。其次,可以通過各種投資理財來抵消通貨膨脹對財產的侵蝕。但需要針對不同程度的通貨膨脹來考慮選擇投資理財的工具。最後我們就會了解到温和的通貨膨脹是刺激經濟發展的潤滑劑,而快速或惡性的通貨膨脹,則是經濟的殺手。

在書除了解釋了通貨膨脹這一經濟現象。還有人民幣升值,之前我們常聽到的次貸危機。失業現象等等很貼切我們生活的主題話題和應對策略。我覺得對我自己的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指導性。真的是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