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青春之歌》讀後感600字(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78K

《青春之歌》讀後感600字(精品多篇)

青春之歌讀後感 篇一

前段時間,清北學生的赴美率成了一個熱議的話題,在某些自媒體的鼓動下,清華和北大甚至成了美國人才培養的預科班。

書中有兩個很有反差的人物——餘永澤和盧嘉川。

先説説餘永澤吧。他帶給我一種羅裏吧嗦、小雞肚腸的感覺。但你要説他這個人被瑣事所困,沒有詩和遠方吧,我覺得又不全是。他也有自己的理想:他希望像胡適之先生一樣鑽研古文、希望有個温柔賢良的妻子、希望與所愛之人談論藝術……這些也是理想啊,那為什麼他看起來還是那麼小氣,甚至令人厭惡呢?

我認為那是因為他只有他的詩和遠方,而沒有一種對家庭,對國家的責任與擔當。

所以即使他在某一方面很有才華,但我始終覺得他格局太小。

而盧嘉川,只是個二十一二歲的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滿是調皮的少年氣。但他卻能在被捕入獄後,想方設法地給同學們報信;在被特務尾隨時,把祕密文件安全的送給林道靜;在被老虎凳壓斷雙腿後,艱難的爬到牆邊,與同志取得聯繫……

作為少年,我們不能只看到遠處五色斑斕的雲朵,不能只關心自己的“清風明月”“星辰大海”,不能只追逐自己的詩和遠方,還要看到身邊真真切切的艱苦、貧困和落後,並且想方設法的去關心、去幫助、去改變。

擁有自己的詩和遠方當然沒有錯,但希望我們都記住,生活不止詩和遠方,還有責任與擔當。

青春之歌讀後感 篇二

純白、高潔、清澈……這是我讀《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靜的第一感。陰暗、無恥、骯髒……是我對當時那個社會的評價。

林道靜生於地主家庭,生母是地主的姨太太,後來被地主害死。道靜年幼喪母,又飽受林家的與虐待。這樣的生活養成了她孤僻倔強的性格。接着,林家夫婦竟想利用林道靜來賺錢——送她去讀書,再找個人嫁個好價錢。但是她抵抗着,終於與親人斷絕了關係,離家出走。

因此,林道靜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在革命工作者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之路。因為她在之前充分感受到了這個社會的黑暗與衰落:大官、富人所謂的衣冠楚楚下的貪財好色,乞丐流氓的低俗下流,使林道靜一心向着革命,與眾多革命戰士一起為新的社會努力着。

林道靜在改變着,變得堅強、勇敢、獨立。她不怕人們的疏遠甚至於完全孤獨,不怕親戚朋友帶給她的痛苦與打擊,甚至不怕與丈夫餘永澤長久的美好關係斷裂,直到分離。對革命的熱情,導致她堅持着,哪怕就在死神面前!就算是白白犧牲,也永不後悔、至死不渝!

她不是一個人,她有着和她一樣的一羣人。他們有一種共同的品質。這種品質讓他們走上了與眾不同的人生道路。他們,不像所謂的懦夫,呆在家裏不聞不問。更不像那些欺軟怕硬的漢奸,背叛祖國!他們是勇敢者,是他們站出來與敵人戰鬥!正因為我們中國有許多這樣的人,才能戰勝日本和眾多侵略者。

我發現,最初林道靜在我眼中,是朵冰清玉潔的蓮花,現在,竟成了在雪中傲然挺立的梅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青春之歌讀後感 篇三

有人説:一本好書,是文化的積澱,智慧的顯露,語言的精髓。所以,只有多讀有益的書,才能增強自信心,更加勇敢頑強,才會使自己擁有一對永折不斷的翅膀。

近來我閲讀了《青春之歌》這部優秀紅色經典書籍。在積累自身素養的同時,也更深入瞭解黨在各個時期的歷史和感人事蹟。閲讀過程中,我始終被書中的先進人物導引着,陪他們在成長和征戰的道路上前行,感覺像在和林道靜這樣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同呼吸,共命運。

通過仔細品我讀了解到:《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些歷史時期的愛國學生為背景,描寫了以此大學生為中心的一批愛國進步青年

想起有位偉人説過,追求的高度決定了生命的高度。客觀上的美麗往往是短暫的,就像鮮花的爛漫與凋零,就像青草的翠綠與枯黃,就像容顏的嫵媚與憔悴;但是生命的高貴在於情感,在於精神,正如帕思卡爾所説:“人只是一根蘆葦,世界上最脆弱的東西,然而卻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人的全部高貴就在於思考。”因為在思考的過程中,生活中轉瞬即逝的美麗就會在心底凝固為永恆。林道靜在黨的引導下,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思考,最終決定跟黨走,跟着中國共產黨走向康莊大道!我們一生中最美麗最燦爛的青春季節,她孕育着早春的生機,展現着盛夏的熱烈,暗藏着金秋的果實,昭示着寒冬的希望。青春充滿。.。.。.

青春之歌讀後感600字 篇四

“青春”多麼美好的字眼,多麼珍貴的時光。每個人都擁有過青春,對於那些年過半百的人來説,青春給了他們回憶和遐想,而對於我們這些風華正茂的人來説,青春給了我們無盡的活力和憧憬。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這是一部全方面反映20世紀30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説,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平的一批青年的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指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於水火之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

或許我們不能切身體會抗戰時期那些英雄兒女,但是透過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在這場歷史大風暴中,與我們相同年紀,卻有這不一樣的“青春”一代心緒。主人公林道靜出身於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當官僚特務的玩物,在她不斷為個人的命運掙扎時,卻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她自殺未遂,教書被趕走,尋找工作四處碰壁。面對重重的挫折和打擊,可林道靜並沒有放棄,儘管前行的路充滿坎坷,儘管她知道這條路異常艱辛,可她只把坎坷、打擊當作豐富人生的重要元素。她從未放棄自己的命運,這種不服輸又大無畏的精神,真是一筆無價之寶。

我感悟到了林道靜身上有那種青年特有的熱情力量,那種為實現真理而不顧一切的勇氣,讓人感動。就是這種力量和勇氣造就了一個使人敬仰的“女戰士”,而不只是一個熱情又討人喜歡的女孩子。

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部分,還有尾聲。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奏響青春的每一個音符,就像《青春之歌》裏的主人公林道靜一樣,讓青春之歌響徹命運裏的每個音符、每個章節。

青春之歌讀後感 篇五

很多年前,讀過這本書,因為十一的徵文活動,讓我又一次想其它。回想當時對這本書的感覺只是覺得他跟很有場面感的戰徵時期的小説不一樣。再讀還是很喜歡文中的林道靜,每讀一本書都覺得自己就是文中的人物,經歷人物的痛苦,歡樂,蜕變,成長。

《青春之歌》是楊沫的第一部長篇小説,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愛國學生運動及革命知識分子鬥爭生活的優秀長篇小説,後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歌劇等。

林道靜為了尋找個人出路,逃避為男人當“玩物”和“花瓶”的命運,踏上流亡之路的。她逃離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楊家村國小投親不遇,做了代課教師。然而,校長餘敬唐卻陰謀把她嫁給當地的權貴,走投無路之下她投海自盡,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學生餘永澤搭救。

“詩人兼騎士”的餘永澤,喚醒了林道靜對生活的熱情,在餘永澤愛情的感動下,她答應和他共建愛巢,從小孤苦無依的林道靜暫時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養,先是尋找工作受挫,後接觸到北大的愛國學生,思想上受到觸動。

當遇到共產黨人盧嘉川之後,她開始接觸到革命思想。餘永澤一再攔阻她參加革命活動,並導致盧嘉川被捕。林道靜在慘痛的事實面前如夢方醒,決心離開庸俗自私而平庸的餘永澤,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從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軟弱,最終成為一名成熟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一切知識分子,只有把個人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命運、人民的革命事業結合在一起,投入到時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頌的美麗的青春。我們的當下也是如此的。

青春之歌讀後感 篇六

晨起,朝陽初升,萬物甫照,章章物華,冉冉不休。想來,這便是《芥子園畫譜》中所説的“天之設色”吧。推窗展卷,茶香撩人,如此妙晨,不害相思,也説不過去了。

前不久,讀到楊沫先生的那篇有名的青春禮讚《青春之歌》,此刻又慢慢回味,念轉之間,沉澱在腦海中的畫面依然清晰。再抿一口茶,苦的,從舌尖澀到心窩,像我現在想起的那段酸澀的歷史,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那是心口上一道永遠剜不去的傷疤,戰火硝煙、熱血激情烘焙的那壺燙到傷人的苦茶。

那是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閉上眼,你能聽見洶湧的海浪一層高過一層的拍打着海岸,沙啞的,沉重的,麻木的,憤起的,絕望的,像一支命運交響曲,叫囂着想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那是一羣普通的知識青年,他們有理想,有激情,有熱血。然而,他們身處在一個巨大的黑色的陷阱裏,一個不小心,他們的生命就會葬送在這個怪獸的血腥的大口中。

從邁出腳下的第一步起,生死二字,已在置之度外。

輕輕吹開茶麪上薄薄的蒙衣,熱盡香未絕,腦海中的那篇紅色記憶也慢慢退卻餘熱,細想來,那個故事倒是有悖於茶道,《茶經》中説,飲茶以客少為貴,客眾則喧,喧則雅趣乏也。又説“獨啜曰幽,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而革命的事業則是靠燎原之火的雄壯和力量,只有眾眾一心,才能屹立不倒,金戈不摧。

青春之歌讀後感 篇七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再次拜讀《青春之歌》,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青年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以及他們堅強的信念和對自由、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文中主人公熱愛讀書,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雖然遭遇一連串的挫折,卻在此之中變得更堅強和強大,並且進一步向革命組織靠攏。革命的熱潮不僅挽救了她的生命她的靈魂,更挽救了她的青春,也是革命的青春。本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他們從幼稚到成熟,從無知到引發對人生的思考,甚至對社會對國家的思考,這也是這部作品最值得肯定的一面。

《青春之歌》那個年代已經過去,而屬於我們的年代卻仍在繼續着。我們似乎很難體會到當年革命先烈們戰鬥的艱辛,但我們在欣賞前人留下的寶貴文獻的同時,應該深刻的思考,思考現在,思考未來,思考我們會不會像林道靜那樣堅定一個信念,最終也為自己譜寫成了一支屬於自己的青春之歌!

我的中國夢,我的醫學夢。它讓我懂得我要走的路還很遙遠,因為在這條追夢之路上有着各種各樣的疾病等待着我去挑戰,但我不會放棄。因為在這條追夢之路上,還有着許許多多與我志同道合的的人一起努力奮鬥。一部《青春之歌》,以它青春的節奏催着我們不停地前進、前進!從自身做起,努力工作,唯有如此,才對得起那些英雄前輩用血肉拼出來的美好今天,才對得起黨和國家對青年一代無微不至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