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散步》有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2W

讀《散步》有感【精彩多篇】

《散步》讀後感 篇一

莫懷戚先生的散文《散步》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寫的是散步,這樣一件小事,作者卻讓我們感受到了那份濃濃的親情。所以説幸福的家庭是完美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滲透着濃濃的親情,真切感人的關愛,可見生活中時刻彰顯愛。能夠説,閲讀這篇文章,讓人在對生命的感悟上理解了一次洗禮。

在散步時,作者的母親和兒子發生了分歧,因為作者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對老人來説是比較方便的。而作者兒子卻要走小路,因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能夠玩一玩。可是,作者畢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聽他的,作者研究到母親體弱多病,應當順她的意。所以作者決定委屈兒子,因為作者陪伴他的時日還長。作者便説:“走大路”。然而,出於對孫兒的愛,就決定走小路了。

從這件開始由意見分歧到因為作者對母親的孝心和母親對孫兒的愛而意見一致的事,充分説明了他們一家人是多麼和睦。

是啊!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中國古代就有“卧冰求鯉”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為做人的準則。

想到那裏,我不禁想到了我自我,作者對母親是多麼孝順,而我呢我母親40多歲,此刻咳嗽咳了很久了,一向吃藥沒有效果,並且母親早出晚歸,原本光滑細膩的手變得粗糙無比,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家。每一次趕集,對於我想要的東西,不管是什麼,母親都會盡量滿足我,只是,這一次母親沒有滿足我的要求,因為失望,因為賭氣,我一連幾天都躲在屋子裏,當母親累倒時我連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實在是太慚愧了!

敬老愛老的美德是黑夜裏的一盞燈,是寒冬裏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因為生活中愛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身邊時刻彰顯愛,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愛不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更應當是兒女們無言的回報。讓我們的家永遠洋溢着親情,讓我們的家永遠充滿愛!讓生活中時刻彰顯愛!

散步讀後感 篇二

親情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對這句話的理解在我讀了《散步》一文後又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

《散步》一文主要寫了作者、老母親、妻子和兒子一同出去散步的事。在散步的過程中,體現了他們一家的其樂融融、互相幫助、互相關懷,更説明了親情無價。 《散步》一文中,開頭寫作者的老母親因為身體不好而不想出來散步,但最後還是出來了。看到這裏,我們都會以為作者的母親是被作者強迫拉出來的,其實作者本意不是這樣的。俗話説:“生命在於運動”,作者也是想讓多病的母親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鍛鍊一下身體,這對老人來説是有好處的。從這兒我也體會到了作者對母親的敬愛。

在散步時,作者的母親和兒子發生了分歧,因為作者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對老人來説是比較方便的。而作者兒子卻要走小路,因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畢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聽他的。作者考慮到母親體弱多病,應當順她的意。所以作者決定委屈兒子,因為作者陪伴他的時日還長。作者便説:“走大路”。然而,出於對孫兒的愛,就決定走小路了。 從這件開始由意見分歧到因為作者對母親的孝心和母親對孫兒的愛而意見一致的事,充分説明了他們一家人是多麼和睦。看到這裏,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作者對母親是多麼孝順,而我呢?當母親累了時連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實在是太慚愧了!

從老母親對孫兒的疼愛,不禁讓我想起了《荔枝》一文。這是作家肖復興寫的,文中主要是講作者給母親買了一些荔枝,但是母親捨不得吃,卻給了她最心愛的孫子吃了。 種。種事蹟都表明,親情是多麼珍貴。我們都要去愛我們的親人,因為他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其實,我們的親人都深愛着我們,我們也應當愛他們,如果你沒有愛,請從現在開始,愛你們的親人吧! 我們都要記住:親情無價!希望我們都能好好珍惜,不要等到失去後才來後悔!

讀散步有感 篇三

認真地讀了女兒的課文《散步》一文,文章描寫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田野裏的一次散步的情景,通過因為走大路還是小路而發生分歧並得以解決的一件小事情,以樸實真摯的語言寫出了人生之路上的人性之美。

文中南方初春的田野,新綠、嫩芽、咕咕地起着水泡的冬水,到處是欣欣向榮的新生命痕跡,世間萬物正是在如此的新舊更迭中延續下去,包括人類。我的父母給了我生命,撫養我長大成人,教會我做人的道理;如今,我則養育着我的孩子,哺育她成長,教導她成人。雖然都説學校承擔着孩子教育的舉足輕重的任務,但是作為父親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之重,因我懂得,無論她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優秀與否,關於做人,對她影響最大的卻一定是她的父母,我們是孩子的榜樣,我所給予她的一切必將會在有一天,由她再給予我的孫子,世代相傳。那麼,要給予她什麼,是我現在常常在思索的。

在文中,面對走大路還是小路的分歧,作者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走大路,讓我體會到了他的孝順;而母親最終依從了孫子走小路,又讓我看到了奶奶的慈愛。這一切,都讓我真切地聯想到了自己的人生,記得有次因某事有感而發,我對女兒講過這樣的一番話:“爸爸一開始是抱着你走,再是扶着你走,慢慢地牽着你走,而後是陪着你走。總有一天,爸爸走不動了,就只能站住了看着你走了。”女兒聽得哭了,而我在説話間同時想到的還有我的父母和我的爺爺奶奶。孩提時,我在爺爺奶奶的疼愛中要風得風;長大後,父親給我的言傳身教讓我早早學習了以“孝”為中國人的立身之本。這也是我的父親一直身體力行並教導我將此傳承給我的孩子們的。

在意喻着人生的那條小路上,全家人相伴一起走着……困難的地段,是正值壯年的“我”承載了孝順父母與引導兒女的雙重責任“慢慢地,穩穩地”走。“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是的,親情,就是我的整個世界。感謝生命,讓我擁有我的親人們,是你們讓我的世界如此完整。無論工作有多忙,生活有多難,我都感到温馨,因為這一路上有我的親人!

《詩經》雲:“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對於同時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的我來説,我所終此一生都努力學習的是怎樣更好地以愛的方式認真地把生命和親情一代代地延續、傳承下去。

這是人生最根本的真諦,也正是我所最想要給予孩子們的。

《散步》讀後感 篇四

《散步》這篇文章,它就像是一首扣人心絃的詩,一首感人肺腑的歌,弘揚了我國人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反映了我國文明家庭建設的巨大成就。文章在選材上頗有特色,作者懂得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光輝的道理,精心選材,以小見大。文章只是選取一個三代同堂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卻描述了一個重大的主題,就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在新的時代得到了發揚光大。

在這個三代同堂的家庭裏,“我”處於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每當家庭出現分歧的時候,“我”總是會主動站出來,消除分歧,維護團結,增進親情。“我”全家要到田野上去散步,可是母親不想去。因為母親老了,身體不好,好不容易才熬過一個嚴冬,走遠一點就會覺得累。母親的想法並非毫無道理,但是“我”不是消極的表示順從,而是積極地提出建議。“我”勸説母親,正因為體虛,才應該多出去走走。“我”的話飽含着重重温暖,飽含着對母親深切的愛。有利於母親身體的增健,有利於家庭温馨氛圍的營造。母親聽了“我”的話,感覺滿心欣慰,兒子敬愛母親,母親尊重兒子,家庭非常的和諧和幸福。

家庭猶如一口池塘,有時波平如鏡,有時波瀾起伏。在散步的過程中,這個三代之家就像平靜的水面湧起了波瀾。在岔路口,“我”的母親要走大路,“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小路難行,可是景色優美。在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我”決定舍魚而取熊掌。“我”認為,母親年邁,餘年不多,伴隨她的機會已越來越少,兒子還小,來日方長,陪伴他的機會還很多。讀後感·於是“我”就聽從母親的建議,作出了走大路的決定。這個決定是非常明智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就在“我”作出走大路決定的時刻,母親忽然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説:“還是走小路吧。”母親疼愛孫兒,瞭解孫兒的心思,知道孫兒喜歡小路旁邊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小路盡頭水波粼粼的魚塘,於是決定自己克服困難,滿足孫兒的心願。

小路不好走,母親對“我”説:“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揹着我。”到了一處難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他們怕摔傷了自己背上那個最疼愛的人,因此都走得很慢,很穩,很小心。

《散步》讀後感 篇五

每學期的家長會到來,我都懷着期待的心情提前來到培新國小。因為,這讓我感覺到:女兒在進步着。她在這裏學習有六個年頭了,每學期學校的面貌都在發生着變化,看到女兒燦爛的小臉在巨大的笑臉牆上眾多孩子照片中天真的笑着,學校大門上方LED屏裏播放着學校儀仗隊孩子們整齊有序的隊伍,指揮員就是英姿颯爽的女兒……真是慶幸當初為女兒選擇這樣好的學校。

教室門口,總能看到班主任張老師、數學老師呂老師正在熱情地迎接家長,這是兩位非常有責任心、有耐心的老師。由衷的感謝她們為孩子付出的辛勤勞動,我也更期待老師能教教我怎樣更好的教育孩子。

家長會開始了,程懷泉校長播放了一個視頻《牽着蝸牛去散步》。那唯美的畫面、輕柔的朗誦,一下子把我帶到了一個漫天繁星閃閃的夜晚,蝸牛和我迎着清涼的晚風散步,悠閒的賞着路邊五彩的野花,貪婪地聞着空氣中彌散的花香,聽着鳥兒、青蛙的鳴叫……我在醒悟着……女兒不就是那隻緩慢爬行的蝸牛?我就是那個總是嫌棄她走慢了的媽媽!我推她,我打她,我拉她,我罵她,我威脅她……結果,她用憂怨的眼神看着我,爬的越發緩慢!我心急如焚!孩子!你可知道我是如此希望你能爬快點,成為第一個到達山那邊摘到最大蘋果、看到蔚藍大海、在一個更廣闊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那個人!我是多麼希望你是那個勇往直前、自信、堅強、快樂的人兒!可是,我似乎太心急了,以至於你被鞭打一下走一下,什麼時候才能走到那個嚮往的山外呢?教室裏兩位傳業解惑的天使輕聲告訴我:別急,慢下來、慢下來,孩子的優點會如天邊的星星,路邊的野花,一一展現在你的面前……我的心情忽然釋然了,我似乎聞到了花香,沁人心脾……我擁有着世界上最美的小精靈,享受着最大的幸福!可曾經,忙碌的腳步卻將幸福拋在一邊。總是抱怨、遺憾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是最好的那一個。殊不知,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透過她們清澈的眼睛和幼小的心靈,我們開始學着重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整個世界。

世界慢慢靜下來了,我要耐下性子學着做一棵樹,默默地站成一把傘,站成一把枴杖,靜等你的花開!

讀《散步》有感 篇六

美從何處尋?美,究竟存在於人的心裏,還是客觀存在的。對於同樣的事物,有的人會驚歎於她的美麗,而有的人卻無動於衷。詩人華茲沃斯從説過:“一朵微笑的花對於我可以喚起不能用眼淚表達出的那樣的深思。”似乎,不是所有人都會對於一朵小花產生如此深的思想。美,或許是由人的主觀感受所產生的。

美,就是美感所感受的具體對象。它是通過美感來攝取的美,而不是美感的主觀的心理活動的本身。就像物質的內部結構和規律是抽象思維所攝取的,但自身卻不是抽象的思維而是具體的事物。對於美的攝取,是需要通過對美感的培訓。美感來源於我們對生活的經驗。羅素説:“世界上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這就肯定了美是客觀存在的,而對美的發現則取決於我們的美感。

距離產生美。這句話,我第一次是在《家有兒女》中的一集聽到的,人與人的關係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深以為然。因為每個人都有不被他人所喜愛的地方,也可能是每個人都有不願被打擾的地方。這裏講的是人際關係的和諧。這種和諧就是美的。回到普遍的情況,美有時候是需要脱離於其中才能感受到。“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也在樓上看你。”這裏的“你”,是不知自己為美的,但當從樓上看風景的人的眼中,你也是這風景中的一部分,也是美的。正如宗白華大師所舉的女子郭六芳的詩句:“儂家家在兩湖中,十二珠簾夕照紅。今日忽從江上望,始知家在畫圖中。”自己住在現實生活裏,沒有能夠把握它的美的形象。等到自己對自己日常生活有相當的距離,從遠處來看,才發現家在畫圖中,溶在自然的一片美的形象裏。所以,當你不斷地以更大更遠的視角去看,美會更容易被發現,也更震撼。這也是電影藝術裏為什麼常常會出現一些不斷推拉由近及遠的鏡頭。《北京遇上西雅圖》中結尾那從帝國大廈漸漸遠去的鏡頭,給我以震撼、美的感受。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法國普列維爾的《公園裏》中:“在冬日朦朧的清晨,清晨在蒙蘇里公園,公園在巴黎,巴黎是地球上的一座城,地球是天上的一顆星。”在這漸行漸遠的的鏡頭裏賦予愛情永恆的含義。

我曾在3月某一天的午後,在前往郵局的路上,當熾烈的陽光被層層雲朵蓋住,只是柔和地照亮了大地,伴隨着少許春寒,我第一次發現了廣財校園的美。它也許不如許多大學,但在自然的關照下,校園的建築和和自然還是和諧的。二教前那片稀疏的桃花林,也有蜜蜂的來訪。《美從何處尋》

天時,地利,人和,我發現了廣財春天的美。

改造我們的感情,使它能夠發現美。這是“移我情”。改變着客觀世界的現象,使它能夠成為美的對象。這是“移世界”。正是那天的陽光,改造了世界,讓我發現了美;也正是那天悠閒的心情,讓我一改往日的浮躁,能夠停下來發現美。

心的陶冶、心的修養和鍛鍊是替美的發現和體驗做準備的。對於美的感受,是需要經驗的積累。前面那位説過一朵花都能引起他極深的思考的詩人華茲沃斯,必是經歷過人生的許多,才會有此感受。試問一個稚童會對一朵微小的野花產生難以用眼淚描述的深思嗎?他也會認為花朵是美麗的,但他卻不會對花產生如此深的感情。詩人將自己的情感經歷與這一微小的花聯繫在一起,從花的美麗中延伸到其他帶給他同樣美麗的感受的經歷,從而震撼。

美不但是不以我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反過來,它影響着我們,教育着我們,提供生活的境界和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