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烏合之眾》讀後感4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6W

《烏合之眾》讀後感1

《烏合之眾》讀後感4篇

《烏合之眾》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創作的社會心理學著作。距此書首次出版(1895年)至今已經超過120年了,書中的一些觀點以現代人的觀點來看未免失之偏頗,但瑕不掩瑜,勒龐關於羣體心理的分析和思考,依然對現在的社會心理學研究具有參考意義。

勒龐對“羣體”這個概念的解釋讓我對羣體心理和羣體行為特徵有了初步的瞭解,讓我開始學會從羣體的角度去思考有關社會問題,分析有關於羣體的各種社會現象。

羣體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是研究社會現象的重要載體,羣體心理是羣體行為的根源。因此,要研究在社會環境下羣體的各種行為,就需要系統、科學地剖析羣體在不同情境下所產生的情緒變化、心理反應以及羣體內個體的相互影響機理等要素。通過本書,我理解了:

首先,羣體心理確實是普遍存在於各種情景下的

自發地認為自己能夠時刻保持自我思考獨立性本身就有意無意地忽視了羣體心理學的存在及對個人的影響。勒龐在書中就提出:當個人融入一個集體後,他的行為軌跡和思維方式將趨向於羣體共性,人們開始放棄了自我思考而是開始聽從一些指令,接受一些的暗示,容易被煽動,行為上也開始表現得順從羣體意志。從股市的羣體性‘追漲殺跌’, 到不由自主地扎堆排隊追網紅茶飲,無不顯現出羣體心理對羣體中個體行為選擇的影響。

針對羣體心理的產生原因,勒龐給出了他的解釋:

當個體進入特定羣體中,會在羣體性行為的影響下部分喪失或全部放棄理性思考的能力,他們對事物批判的標準會被簡化為條規化的外在標尺,典型的如‘法不責眾’,或‘人多力量大’。勒龐認為這種種錯覺實際上是個體在羣體中的一種自我保護,與更多的同伴呆在一起既是對他人判斷的一種依賴,也是即使自己犯錯但因為人多逃避處罰的可能性就越大這種心態在作祟。

知道了羣體心理的存在及其產生原因,我們必須認識到羣體心理作用下的羣體行為會有一定的危害性,在一些情況下羣體行為會顯得及其愚蠢。

從中外歷史中我們都能看到反映羣體心理愚蠢及其危害的案例:二戰中在納粹鼓吹下德國民眾殘忍的反猶種族清洗,希特勒大肆宣揚熱爾曼民族的高貴以及猶太民族的低劣,並將德國一戰的失利也歸咎於猶太人,將猶太人塑造成了一幅魔鬼的形象。按常理而論,他的這些言論是如此的低俗和幼稚,一個成年人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他這番言論背後其實是想要掠奪猶太人手中的財富,可就是號稱嚴謹的德國人卻對猶太低劣論狂熱地追捧,據不完全統計二戰中死在種族清除中的猶太人達600餘萬,這個就是羣體的愚昧。

對於書中所提到的不同民族在羣體心理中的不同反應我沒有更加深入的研究,但在道德上對於這種種族歧視我不能苟同。整本書讀下來我對“人多力量大”這句話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但在瞭解了羣體劣根性的同時我也更加明白了合作在我們生活中的可貴。

《烏合之眾》讀後感2

這本書是研究羣體心理學的,也就是大眾都是怎麼想的,心理學上的羣體概念,從字面來看就是一堆人聚集在一起,可能不分國籍,不分性別,就是單純的聚集在一起,他們往往會產生一個一致的想法,這個想法就代表了這羣人一致的意見,這個意見讓這其中很多個性化的想法消失了。

作者依託於法國大革命的時間背景寫的這本書,主旨告訴大家,個體一旦融入羣體,將會失去自我的意識。從而會讓自己心性大變。羣體一旦形成,不管是多麼高知的人聚合在一起,最後也會形成羣體白痴或者羣體無意識,非常容易被別人影響,蠱惑。失去理性的判別能力,要影響一個羣體,遠比影響一個人要容易的多。

我們該有怎樣的思考呢,在投資中我們該如何來運用這種大眾心理學?

首先,人多的地方不去,因為無論站在哪個人羣之中,都不可避免的成為傻子,即使是專業投資者,各個都是身經百戰,但當他們聚集在一起,往一個方向看的時候,往往悲劇也就會發生。

其次,獨立思考才是王道。

第三,時刻警惕羣體無意識,當被別人煽動的時候,要多想想這本書,多站在理性的層面思考,不要被幾個簡單的詞彙所感召。

第四,充分利用羣體無意識。

第五,不要迷信權威,特別是關於未來的學問裏,專家也是猜的。

我們一向的認識,站在人堆裏最安全,但這本書的理論告訴我們,很多事情,不要相信羣眾,尤其是投資這樣的事。

《烏合之眾》讀後感3

好像人都有這麼一個心理,喜歡去研究人心理的心理。不知道是本人閲歷不夠或者這確實是事實,總之沒有科學依據的得出了這個結論,且一直暗暗自詡,覺得自個兒大智若愚,能夠暗地裏觀察着每個人的一舉一動,卻從不點破每一個人內心的藏着的怪獸。

在我多年的觀察人的心理歷史中,其中有個發現是個性突出且處事極端的人,更容易成功。至少,就我周圍的同學、同事、朋友、小小的攀談過的陌生人、名人傳紅人圈所熟知的人中,大多數是這樣。驕傲的説一句,這個結論是高中時候發現的,那時正處於性格轉變期,我自個兒從性格突出逐漸變的事事像個局外人。

這個發現,我從未有過科學實驗,也沒得出像樣的結論,冥冥之中好像感覺得到總有人會得出和我一樣結論的人。事實證明,確實有,那個人還是活在19世紀的“古人”,他就是《烏合之眾》的作者勒龐。

當然,勒龐的《烏合之眾》從學術角度講經常表現得十分“外行”,這本小書在1895年初次面世時,説不過是一本趕時髦的書,書中還含有各種互不協調的意識形態,但這種小書卻持續了大半個世紀之久的熱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我從中讀到的卻是個性越是突出的人越容易引人注目,越容易走向成功。

看到書名翻譯時,瞬間覺得中文博大精深,The Crowd翻譯為烏合之眾,而直譯的意思為人羣,羣眾,大眾。烏合之眾不僅表達出該書研究對象是大眾,還傳達作者在本書的情緒、立足觀點。勒龐認為,個人一旦進入羣體中,他的個性便湮沒了,羣體的思想佔據統治地位;而羣體的行為表現為無異議、情緒化和低智商,勒龐對羣體心理保持着否定的態度。勒龐經常用十分誇張的口吻,為我們描述了一副十分可怕的景象。按他的評價,進入了羣體的個人,在“集體潛意識”機制的作用下,在心理上會產生一種本質性的變化。就像“動物、痴呆、社會主義者、幼兒和原始人”一樣,這樣的個人會不由自主地失去自我意識,完全變成另一種智力水平十分低下的生物。

勒龐的《烏合之眾》提出過大凡能夠成就大業的領袖人物,他最重要的品質不是博學多識,而是必須“具備強大而持久的意志力”,這是一種“極為罕見、極為強大品質,它足以征服一切。。。。沒有任何事情能阻擋它,無論是自然、上帝還是人,都不能”。他們罕見的極端的個性,讓他們在羣體之中尤為突出,縱觀歷史長河,但凡留名者必然有其過人個性,而這個“過人”往深了講就是極端。如著名的希特勒,還有,略有了解中國歷史的都知道,那些揭竿起義做了皇帝的人,都有自己的引人注目的極端行為的個性。由此可見,極端未必是件壞事,它像精神食糧,支撐着你為了目標前行;極端又未必是件好事,他像精神毒藥,瘋狂的侵蝕你的理智,做出日後臭名遠揚決定。

對於我們的借鑑意義:

尊重自己的個性,保持自己的理性,無論在集體多瘋狂的時候,做出自己認為對的判斷;

尊重別人的個性,讓自己聽到所有人的聲音,無論這個人是天才還是傻子,傾聽會讓你是變的偉大!

極端不是一件好事,但未必是一件壞事,慎重極端行為!

最後,借用一句嘻哈界的口頭禪結束:For real!

《烏合之眾》讀後感4

感受和收穫:

對於《烏合之眾》的感受還是挺深的,讀完之後也撫平了自己那幾分憤慨的內心。明白了一些很常見卻一直不甚解的事情,雖然不能成為人生指南,但的確讓我更能看清楚一些事情。

一、對於羣體的特徵的感受

我相信很多人讀《烏合之眾》,最直接的衝擊就是書中對羣體的特點的概述和總結,一旦羣體形成便會讓其中的個人失去思考能力,這一點就能夠解釋很多的現象。

羣體心理是與個人心理完全不同的概念,能夠知道羣體心理對於事件的影響,就能夠避免自己處於羣體當中時,保持稍微清醒一點的頭腦。

書中第一部分對於羣體的特點,直到最後對於各種影響羣體的方式,和各種羣體的行為,都是結合羣體特點進行的論述,讀完全書之後,對於羣體特點的確有着很深的理解。

二、羣體無意識代替了個人有意識

書裏就很好的解釋了各種現象中,關於羣體行為中個人能做出各種可怕行為的原因。在羣體當中,受到羣體意識的影響,個人很容易的就會被洗腦。

這並不僅僅限於那些傳銷、成功學這類的例子,對於某種事件的一擁而上的評論、對於某些人羣的固有印象、假借某種觀念而濫用自己的權利等等,都能從書裏找到影子。不做過多論述了。

三、團結就是力量的辯證

還有一點很深的感受就是看書看到一半,突然閃入腦中的“團結就是力量”,在《烏合之眾》的觀念中,羣體都是缺乏思考的,是野蠻的,其實對於團結的觀念是衝擊的。

但是後來一想,其實羣體並不是一無是處,在很多情況下的頭腦發熱,包括愛國、自由、生命等等的熱血精神,其實正是羣體的特點。團結的確是力量,毋庸置疑。

最後:

書裏結合羣體特徵,對於政治、社會、歷史、民族等方面其實都有很好的認識角度,很多時候,我們讀書並不是為了單純的某種目的,在讀的過程中能夠形成一種新的思考問題的層面,還是很有必要的。

構建出自己的知識體系,以及思考問題、認識問題的方式,比讀多少本書和走多少路,有用的多。相信《烏合之眾》能夠給你一種新的思考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