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克服時代,實現躍遷——《躍遷》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44K

焦慮,是這個時代的底色——自媒體讓許多平凡的普通人獲得了一夜成名的機會。有人在公眾號上發佈了一篇文章,一夜過去出現了10萬+的閲讀量;有人錄了一段短視頻,迅速成品;在流量主導一切的現在,好像很多人都能一夜爆發。這個時代給了多少人機會,就帶給多少人焦慮。多少次告訴自己心態很重要,不要隨波逐流,要保持常態,但看到朋友圈的某某又買了什麼,又去哪裏度假,又如何如何了,焦慮的情緒就又被重新喚醒,如此往復。

克服時代,實現躍遷——《躍遷》讀後感

小説《在輪下》裏寫道:“面對呼嘯而至的時代車輪,我們必須加速奔跑。有時會力不從心,有時會浮躁焦慮,但必須適應。它可以輕易地將每一個落伍的個體遠遠拋下,碾作塵土,且不償命。”

如何不被時代拋棄,是解決這種持續焦慮的關鍵,但是如何不被時代拋棄?這本身就是一個很讓人焦慮的問題,不是嗎?

最近重温了古典的《躍遷》,書中詳盡地介紹了個人如何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實現躍遷的底層邏輯和實操方法論,強調“在正確的範式下‘聰明地勤奮’”。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在短期內缺乏積累雖然無法實現個人躍遷,但這個書幫我解決了三個痛點。

痛點1:如何才能更快速成長?——聯機學習。

什麼是聯機學習呢?舉個例子,假設我是個非科班出身的人力資源助理,對人力資源知識毫不瞭解,我要如何在短期內上手呢?如果在過去,我可以買幾本人力資源的書籍,可以報個學習班或者是網課,這些手段有效嗎?即便我學完了課,考完了證,就能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嗎?

還有一種方法,上社羣,通過qq羣等找到人力資源業內人士,遇到問題請教他們,這樣你獲得的是他們幾年的積累,這比自己從零開始學起要快速有效得多!甚至,可以組建個線下交流羣,去咖啡館喝杯咖啡,共同討論行業動態,工作情況,當然啦,作為人力資源小白的我肯定一開始是根本上他們的思路的,但是可以在一次次旁聽中瞭解到最新資訊,不斷升級自己的知識儲備。當自己的知識儲備達到一定水平,就參與討論,邀請大家拋出各自問題,再共同討論,實現聯機學習。簡言之,就是出現問題,不要自己憋着,自己默默學,而是要把你的問題拿出來,和厲害的人交流,最終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想,這樣的方式會幫很多人節省出更多的時間,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裏,能讓你迅速瞭解一個領域,實現快速成長。

痛點2:學習的速度趕不上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尋找知識的源頭+解決自身相關的問題。

哎呀,説到這個真是滿紙辛酸淚啊。我是個典型的雙子座,對什麼都感興趣,對什麼都只有三分鐘熱度。現在這個時候啊,熱點頻出,我真是恨不得都學過來,什麼邏輯工作法,0秒思考,GTD,番茄工作法,思維導圖,別告訴我你會做Excel的,沒有不追的學習上的熱點……結果呢,什麼都知道一點,確什麼也沒有收穫。

在《躍遷》這本書裏呢,就給出了作者的答案。首先,要尋找知識的源頭!現在各類書籍實在太多,令人眼花繚亂,但是你一定要分辨哪些是知識的源頭——論文以及業界大神出的有深度的書籍是最佳選擇。不要輕易購買水分巨大的暢銷書,浪費了金錢時間也消耗了自己的注意力。

並且,關注度要鎖定在與自己的工作、生活相關的問題上,要學也學這些能夠實際提升工作能力,為人處世能力的東西。這就又提到了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為什麼學了十好幾年英語還是學不明白?”因為在國內,除非是外企,或者專業性強的工作,真的用不上!所以,我告誡自己,不要去追熱點,千萬不要以為學總比不學強,那些看似有用的知識其實只是在消耗你的注意力而已。

問題3:互聯網時代,如何才能形成個人品牌——實操方法論:“把能力封裝成輕產品,高頻次發出去”。

為什麼要打造個人品牌呢?因為趨勢需要。現在這個時代,已經沒有什麼所謂的鐵飯碗了,今天干得好好的公司,也許明天因為資金鍊的斷裂就破產倒閉了;已經簽訂的注資合同,卻因為對方沒有融到資而解除。變化才是這個時代唯一不變的東西。我們能做到的,只有不斷打磨自己的核心技能,創造個人品牌。這樣,無論你供職的企業怎樣變化,你都能始終找準自己的定位,甚至吸引別人找到你!

那具體怎樣打造個人品牌呢?我在本書中學到的,就是這句話“把能力封裝成輕產品,高頻次發出去”。打造個人品牌並非一朝一夕之事,你本來就在積累自己能力的時候,不妨將自己的知識模塊化,並讓別人知道。“你本來就在學習,不妨三言兩語將今天學到的發在朋友圈”,這樣慢慢地才會有人知道,哦,這個人最近在幹什麼,他能幹什麼。張輝老師也説過,要利用好朋友圈,朋友圈是個絕佳的展示自己的媒介。

古典在書的最後介紹了本書的使用方式:

第一遍,從頭到尾通讀一遍。

第二遍,回到對你有用的章節再讀一遍,並嘗試實踐所講方法。

第三遍,嘗試轉述給別人。

第四遍,時常翻看。

現在,我已經嘗試把對我啟發最大的部分轉述給你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並且,對於這本書我也會時常翻看,相信每次閲讀都會給我帶來新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