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先站直了,再謙卑地去經歷——《山河袈裟》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5W

湊巧的是,火車剛剛駛進蘭州車站,我正好剛剛讀完《山河袈裟》的最後一篇。凌晨的車廂擠滿了因為各種不同原因出行的人,就像每個人的人生一樣,有着千差萬別的經歷,最終達到大不同小也異的目的地。

先站直了,再謙卑地去經歷——《山河袈裟》讀後感

於是便想到,我們何嘗不是《山河袈裟》裏那些主人公的“類似者”,最為普通,卻也有着獨獨無二的情感和尊嚴。為此,我們在這“山河”奔忙、掙扎,然後經歷、開悟。

在李修文的“山河”裏,病危的孩子每天半夜偷偷溜出病房看月亮,囊中如洗的陪伴者想盡了法子來互相救濟,被開除的房產經紀在地鐵裏咽下了痛苦,郊區工廠的姑娘在機牀與搭訕之間不知何從……他用盡筆墨記錄了世間普通人的情感與尊嚴,而我們或許就是被記錄者之一。

那麼,在我們的“山河”裏呢,我們怎樣“過活”呢?《山河袈裟》給了我們“歸途”。正如李修文用十年苦行僧般的修行,給了自己答案,“唯有寫作,既是困頓裏的正信,也是遊方時的袈裟”,寫出了那力透紙背的關於生的苦難和死的哀慟。我們也要先在自己的命運裏站直了,才能謙卑地經歷生活給我們的腳本。

生活是不可逆的現場直播。生活不可能在此次此地按下一個暫停鍵,然後跑到另一個片場説:不如重新開始。可惜的是我們人生的劇本早已寫好,可喜的是,有一樣東西我們一直隨身攜帶,那就是反抗。今天,生活的“直播”可能是悲劇,但如果不屈服,在斷井頹垣的廢墟上推石上山,努力重建生活的堤岸,誰能給你説明天的生活同樣是悲劇呢?不記得馬雲在什麼地點説過一句話,破壞性的重建,遠不及重建性破壞,我們就是要在“殘羹冷炙”的廢墟中,重建一個“熱氣騰騰”的生活。正如《山河袈裟》中講:“在這世上走過一遭,反抗,唯有反抗二字,才能匹配最後時刻的尊嚴”。

無關智慧,關乎勇氣與毅力。《山河袈裟》中説“再三的苦行,並非是歡樂的排遣,而是刻意、救命般地要吞下猛藥,指望着自己耳聰目明。”這是李修文對自我的救贖。我們要知道,至少自己明白,前天的不幸,今天的挫折,明天的磨難,都是悟道中的“妖魔鬼怪”,正法明之心(即:勇氣和毅力)可以參透一切苦難。即使世界是冷酷絕境,也要心熱眼明。踏過黑暗王國,曾經的那些焦慮、羞愧、悲慟,那些失魂落魄、痛心疾首、妄念迷障,最終負負得正,凝聚為琥珀一般的存在,經得起時光通體照射。非如此不可,方能排毒、脱險、涅槃,然後奔赴下一處人生。

最美不過是平凡。回到人民,回到美,這是《山河袈裟》給我最深的體會。人民不是別人,人民是你和我的同伴們和親人們、是你和我的彙集。人民是什麼?《山河袈裟》裏,人民是酒後嚎啕大哭的老陸,是窮途末路之際大年三十聚在一起的兄弟,是唱黃梅小調的女子和她的女兒,是那些下崗工人、沒錢回家的農民工,是撫養孩子的陪酒女,等等。凌晨3點的車廂裏,人民是抱着孩子睡熟的母親,是從“儂儂軟語”的上海到“粗獷蕭殺”的西北看外孫的阿姨,是行囊滿滿出門務工的漢子……而最美的無外乎我們都努力地在我們的“山河”裏活着。活着的意志是我們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的東西。即使“一個母親花了十年時間等待發瘋的兒子甦醒過來,另一個母親為了謀生將兒子藏在了見不得人的地方,在河南,一隻猴子和它的恩人結為了兄弟,在黃河岸邊,走投無路的我,也被從天而降的兄弟送出了危難之境。”都是為了活着,活着就擁有最美的東西。

珍惜相逢,在惜別的海岸到來之前。到底是四大海的海水多,還是無始生死以來為愛人離去所流的淚水多?釋迦牟尼在恆河岸邊給了我們答案。生活中不斷有人到來和離開,下一個路口或許就有人同我們揮手。珍惜,是離別之前唯一能做的事。《長安陌上無窮樹》裏一個在醫院做清潔工的小夥子,被一幫人圍毆,他感到受了生平最大的欺侮,回到醫院拿出兩把刀,憤怒地想去尋仇。這時,一位同為清潔工的老婦人抱住了小夥子的大腿,拼命阻止他做傻事。任憑小夥子如何推搡、如何咒罵,老婦人就是不放鬆。看到這裏,不禁“湧起一陣哽咽之感”,語言再次失去了效力。“究竟是什麼樣的機緣,將兩個之前並不親切的人共同捆綁在了此時此地,並且親若母子?”這種相逢的緣分估計也只能用珍惜來做後續了吧。現實裏,我們是不是老婦人和“清潔工”的類似者,我想是肯定的,而我依然想用珍惜為我所經歷的故事做續。

站直了,在謙卑地去經歷。站直,是對遭遇的反抗,是對勇氣和毅力的正信,是對生活最初的尊重,是對美好的珍愛,而這一切由心主宰,正如加措活佛的開悟:“你要成為怎樣的人,你期待怎樣的世界,一切由心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