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失落的一代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4W

第一篇:失落讀後感

失落的一代讀後感

讀完了懸疑大師的丹•布朗的最新小説《失落的祕符》,感覺很精彩,失落讀後感。丹•布朗的小説一向精彩得讓人拿起書就捨不得放下。

這本小説主要講述的是這樣的一個故事:哈佛大學符號學家羅伯特•蘭登意外受邀,於當晚前往華盛頓美國國會大廈做一個講座。就在蘭登到達的幾分鐘內,事情發生了匪夷所思的變化。國會大廈裏出現了一隻人手,三根手指成握拳狀,伸直的拇指和食指直指天穹,每根手指上都有具特殊符號學意義的詭異刺青。蘭登根據戒指認出這是他最敬愛的導師彼得•所羅門——一位著名的共濟會會員和慈善家的手,也辨識出這個手勢與其上的刺青結合在一起是表示邀請的一種古老符號,旨在將受邀者引入一個失落已久的玄妙智慧世界。蘭登意識到彼得•所羅門已被人殘忍地綁架,他若想救出導師,就必須接受這個神祕的邀請。羅伯特•蘭登就此猝不及防地被拖入了一個驚人的謎團。是嚴格遵守自己的承諾,還是先搭救危在旦夕的朋友?是配合中情局號稱涉及國家安全的調查,還是協助共濟會完成關乎人類福祉的重大使命?蘭登屢次陷入選擇的困境。然而時間緊迫,他不得不抽絲剝繭,一步步解開這個有關人類文明的最大祕密……

這本書跟《達芬奇的密碼》和《天使與魔鬼》一樣,延續了此前《天使與魔鬼》和《達芬奇的密碼》的主題,仍然探討宗教和科學的問題,不同的是,這次他更加大膽,幾乎公開跟所有的宗教叫板。他幾乎在告訴讀者,所謂的神祕就是我們自己內心的靈魂。我們的大腦有着超出我們所想象的潛能,只不過我們的鑰匙還未到手而已。

然而,從深層次去了解這本小説中的內容,那麼你會知道邪惡註定戰勝不了正義的,也不得不讓我感歎,人類的智慧是偉大的,似乎古老人類的智慧是不可琢磨的,書中謎一樣的離奇故事,充滿了神奇與魔力,讓人愛不釋手,書中智慧的先知害怕古老的歷史智慧被惡人所控而危害人類,他們卻用神祕古老的符號來封閉和保護人類最偉大的智慧。

書中一個窮盡一生心血,最後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追尋的夢想,原來只是隨處可見,輕易得到的東西,只是自我意識去把它想得無比偉大,神奇,玄妙,而不相信簡單的東西才是大智慧。有些時候複雜並不代表深奧,那些可以輕易得到的也不是廢物,一樣都有價值。

所以,無論如何,自己去研討問題,發現解決問題,那麼所謂“失落”便也不復存在,因為你已經找到屬於自己靈魂的鑰匙了!

---------------------

有人讓我看一個很有哲理性的flash,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獻給迷茫中的人,看完之後,得知根據希爾弗斯坦的作品改編,便忍不住想去找原文來看。因為雖然看flash的時候沒有感受到強烈的觸動,但是直覺告訴我這會是一篇啟迪人的美文。flash也是把原文都展現在畫面裏了,可是自己也不清楚為什麼,看動畫總沒有看書思維流暢,沒有使人陷入深思的情境,是畫面充斥了人的感官堵塞了人的深層思考的管道?

於是通過百度搜索關鍵詞《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卻最終把視線定格在了《失落的一角》上,讀後感《失落讀後感》。 看到了一些相關的評語:這是一個關於完美與缺憾的故事;有的書上都是字,幾乎沒有畫; 有的書上都是畫,沒有什麼字;這本書上既 沒有幾個字,也只有很少的幾筆畫,但它説的更多,説完了每一故事;就像「人」字,雖只二筆,卻是萬物的根「本」;生命的可能,貴在自我實現;生命的欠缺,是努力的空間__這本書如此啟示我;鋭與圓,收與放,得與失,能瞭然於心,必定受益無窮;知道《失落的一角》還有一個姊妹篇《當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故事説的是成熟和依賴的哲理。

失落的一角,很簡單的情節,卻闡釋了關於缺陷和滿足的寓言,關於缺陷與完美的哲理。故事説的是有一個缺了一角的石頭,它因此很不快樂,立志千辛萬苦去找尋那缺失的一角的過程,在這個尋找的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中,它其實也享受了過程的快樂和生命的禮遇,而當它終於找到那缺失的一角,整個身體有了完美的形體時,卻因為完美而走的太快,以至於不能停下來欣賞曾經缺陷時的快樂與歡愉了。最終它做出決定,輕輕的把那找回的缺失的一角放下,繼續開始尋找趨於完美的歷程……

之所以那麼多人看後都有那麼多的感動和啟示,那肯定是因為看的人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吧。生命的可能,貴在自我實現;生命的欠缺,是努力的空間;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對自己的“不能”釋懷,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與缺陷?我也不例外,記得很小的時候對自己的缺點一直不敢去面對,而是一味的迴避和逃脱。也只是隨着自己的慢慢長大,才知道有些事情是自己必須去面對的,於是,於是在不得已中也學會了一點點的去正視,正視自己生活中每一個或喜或悲的日子。但是絕對還沒有達到能坦然承認缺陷的狀態,我只是會努力在有缺陷的現狀和理想的完美之間去努力,去縮小此在與彼在的距離。也就像那個有缺失的一角的石子所作的那樣,為着找尋那缺失的一角而心甘情願的去承受一些東西,承受強光的暴曬,大雨的洗禮,冰雪的僵凍,但是同時也能聆聽小蟲的話語,沐浴百花的芬芳,感受蝴蝶的體貼,這其中的苦辣酸甜也只有當事人品的有滋有味。

在經歷千辛萬苦找到那失落的一角後,卻突然發現了以前的怡然自得,完美並沒有想象中的美好,接着它又放下了自己千辛萬苦找到的缺失的一角,又開始了充滿艱辛卻又富含歡愉的求索之路。我在想,這個故事到底是告訴人們沒有絕對的完美,完美又何嘗不塑造了另一種形式的缺憾?還是告訴我們要珍惜我們追求目標的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過程才是最寶貴的財富?那為什麼找到那缺失的一角之後又放下之後重新開始找尋的征程,既然找到也並不意味着完美又何必再去找?是為了享受那個過程嗎?人也是一樣,可能我們一直所追求的東西並不值得我們去追尋,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去為之努力的,到底可不可能在某個終極關懷的關照下度過生命中的每個黎明和黑夜?

享受現在,擺脱急功近利的煩惱,以一顆平和的心坦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天。

第二篇:失落的一角讀後感

……

因為缺了一角,它不能滾得太快,失落的一角讀後感。但是這樣以來它可以停下來跟小蟲説説話,或者聞聞花香,有時候蝴蝶站在它頭上跳舞……它甚至在艱辛的旅途裏也發現了一些好玩開心的事情,比如一溜煙地下山……

它走了很遠的路,也找到了很多失落的一角,可是有些太小了,有些又太大了,有些太尖了,有些又太鈍了......後來它終於找到剛剛好的一角,合適極了!它很高興,因為再不缺少什麼,它滾得很快,從來也沒有這麼快,快得停不下來,不能跟小蟲説話了,也不能聞花香,快得蝴蝶也不能在它身上落腳了,甚至它連歌唱也不能了……後來它累了,它把那一角輕輕放了下來,從容地走開,唱着歌越來越遠……

這個故事打動我們的不是圖畫,但是我們越看越感覺到這個簡單的圓越來越可愛,越來越豐滿。彷彿那不再是一個圓,而是一段真實的人生。

我不知道你看到圓唱着歌開始尋找的時候什麼心情,但我猜你在看到丟失了一角的圓在路途上跟小蟲子説話的時候,聞花香的時候,蝴蝶落在它身上跳舞的時候,你的心情已經放鬆了,甚至開始為這個丟失了一角的圓擔心,它會找到自己失落的一角嗎?會遇到麻煩嗎?我這樣説是因為我讀的時候就是這樣想的。而且在這個圓遇到艱辛的時候,遇到種種不合適的一角的時候,我甚至想到了自己追求理想完善自身的過往。確實體會到了在藝術上,越簡單的東西表達的往往越多,真理往往用簡單的話語便能加以表達。

事實上,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失落的一角。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不完美的,生活是有缺陷的。用種種的辦法去尋找那一個適合自己的角,彷彿用它填補了自己生命的空白後就會得到幸福和完美,但是往往在經歷了旅途中的艱辛,快樂,從容後,反而變得痛苦,失落……

讀了這個故事,我們不僅可以明白,尋找的過程才是最美、最快樂的時光。而且在故事放棄找到的一角這個出人意料的結局裏,懂得人生的真諦——不完滿才是真實的人生。

所以,朋友,就算你找到了那一個角,也不要緊緊的抓住不放,不妨試着輕輕的鬆開緊張的手,試着再開始一段新的旅程新的尋找,只有在不完滿的人生裏,才會充滿美好的期待,才會發出快樂的歌唱。

朋友,你是否能夠坦然接受你人生的缺憾?

有人讓我看一個很有哲理性的flash,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獻給迷茫中的人,看完之後,得知根據希爾弗斯坦的作品改編,便忍不住想去找原文來看,讀後感《失落的一角讀後感》。因為雖然看flash的時候沒有感受到強烈的觸動,但是直覺告訴我這會是一篇啟迪人的美文。flash也是把原文都展現在畫面裏了,可是自己也不清楚為什麼,看動畫總沒有看書思維流暢,沒有使人陷入深思的情境,是畫面充斥了人的感官堵塞了人的深層思考的管道?

於是通過百度搜索關鍵詞《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卻最終把視線定格在了《失落的一角》上。看到了一些相關的評語:這是一個關於完美與缺憾的故事;有的書上都是字,幾乎沒有畫; 有的書上都是畫,沒有什麼字;這本書上既 沒有幾個字,也只有很少的幾筆畫,但它説的更多,説完了每一故事;就像「人」字,雖只二筆,卻是萬物的根「本」;生命的可能,貴在自我實現;生命的欠缺,是努力的空間__這本書如此啟示我;鋭與圓,收與放,得與失,能瞭然於心,必定受益無窮;知道《失落的一角》還有一個姊妹篇《當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故事説的是成熟和依賴的哲理。

失落的一角,很簡單的情節,卻闡釋了關於缺陷和滿足的寓言,關於缺陷與完美的哲理。故事説的是有一個缺了一角的石頭,它因此很不快樂,立志千辛萬苦去找尋那缺失的一角的過程,在這個尋找的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中,它其實也享受了過程的快樂和生命的禮遇,而當它終於找到那缺失的一角,整個身體有了完美的形體時,卻因為完美而走的太快,以至於不能停下來欣賞曾經缺陷時的快樂與歡愉了。最終它做出決定,輕輕的把那找回的缺失的一角放下,繼續開始尋找趨於完美的歷程……

之所以那麼多人看後都有那麼多的感動和啟示,那肯定是因為看的人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吧。生命的可能,貴在自我實現;生命的欠缺,是努力的空間;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對自己的“不能”釋懷,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與缺陷?我也不例外,記得很小的時候對自己的缺點一直不敢去面對,而是一味的迴避和逃脱。也只是隨着自己的慢慢長大,才知道有些事情是自己必須去面對的,於是,於是在不得已中也學會了一點點的去正視,正視自己生活中每一個或喜或悲的日子。但是絕對還沒有達到能坦然承認缺陷的狀態,我只是會努力在有缺陷的現狀和理想的完美之間去努力,去縮小此在與彼在的距離。也就像那個有缺失的一角的石子所作的那樣,為着找尋那缺失的一角而心甘情願的去承受一些東西,承受強光的暴曬,大雨的洗禮,冰雪的僵凍,但是同時也能聆聽小蟲的話語,沐浴百花的芬芳,感受蝴蝶的體貼,這其中的苦辣酸甜也只有當事人品的有滋有味。

在經歷千辛萬苦找到那失落的一角後,卻突然發現了以前的怡然自得,完美並沒有想象中的美好,接着它又放下了自己千辛萬苦找到的缺失的一角,又開始了充滿艱辛卻又富含歡愉的求索之路。我在想,這個故事到底是告訴人們沒有絕對的完美,完美又何嘗不塑造了另一種形式的缺憾?還是告訴我們要珍惜我們追求目標的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過程才是最寶貴的財富?那為什麼找到那缺失的一角之後又放下之後重新開始找尋的征程,既然找到也並不意味着完美又何必再去找?是為了享受那個過程嗎?人也是一樣,可能我們一直所追求的東西並不值得我們去追尋,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去為之努力的,到底可不可能在某個終極關懷的關照下度過生命中的每個黎明和黑夜?

享受現在,擺脱急功近利的煩惱,以一顆平和的心坦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天。

第三篇:失落的祕符讀後感

這本書跟《達芬奇密碼》和《天使與魔鬼》一樣,主角是哈佛教授符號學專家蘭登,失落的祕符讀後感。故事幾乎像電視劇《24小時》一樣緊張刺激,蘭登要在一天之內破解某些符號挽救好友的生命安全和國家安全。

這個小説延續了此前《天使與魔鬼》和《達芬奇密碼》的主題,仍然探討宗教和科學的問題。看來丹•布朗是跟基督教和天主教耗上了,呵呵。不同的是,這次他更加大膽,幾乎公開跟所有的宗教叫板。他幾乎在告訴讀者,所謂的神就是我們人自己的靈魂。我們的大腦有着超出我們想象的潛能,只不過我們人類還沒有掌握釋放潛能的鑰匙。還援引念力科學(noetic science)的研究成果佐證這一點。呵呵,估計我們剛剛過世不久的錢老會比較贊同這個觀點。

在英文版的封底的左下角有一塊由16個字母組成的方格(square)如下:

y u o e

m s t d

i i n h

r e k y

利用新書中丟勒的魔方(magic square)提供的順序把這16個字母重新組合之後,可以得出這樣一句話 your mind is the key (不知道怎麼翻好,你的智能是鑰匙?). 這可以説是作者的結論吧。剛才網上查了一下中文譯本的封底可惜卻沒有了這個16字方格。看來譯者和出版社沒有吃透這本書中最關鍵的魔方。不過,也不好為難他們,因為翻譯本身就是件很難的事。要想在翻譯中保證100%地傳達原文內容幾乎是不可能的。

個人覺得這部小説情節設計還不錯,依然可以看出丹老頭淵博的學識和超出常人的邏輯組織能力,絕非平淡無奇。難能可貴的是他依舊延續了《達芬奇密碼》的寫作風格,寫的雖然是小説,但是小説背後要説的“祕密”,卻是經過了大量調查研究而得出的結論。這種調查研究不見得被主流科學家或宗教或社會所接受,但卻符合邏輯,經得起基本的邏輯推敲。換言之,他的寫作不是天馬行空、故弄玄虛,沒有把讀者當弱智耍。

但是考慮到丹老頭花了6年時間研究撰寫,再加上《天使與魔鬼》和《達芬奇密碼》那超凡脱俗般地精彩紛呈,俺不得不説俺讀完這部新書是有些失望的。寥寥的幾個破解密碼的情節散落在500多頁的書裏面,顯得水分太多,而結尾保護祕密之人剛剛受到了巨大打擊竟然還有閒情逸致來解密更讓人感覺有些荒唐。不過作為消遣打發時間的小説,這本書已經很不錯了。淺顯易懂的文字、曲折離奇的情節,保證你像電影一樣大呼過癮,讀後感《失落的祕符讀後感》。為了保護您的好奇心,俺就不作更多的劇透了。

喜歡這本書的筒子們如有疑問歡迎評論探討本書情節及如何解碼。

哈佛大學符號學家羅伯特?蘭登意外受邀,於當晚前往華盛頓美國國會大廈做一個講座。就在蘭登到達的幾分鐘內,事情發生了匪夷所思的變化。國會大廈裏出現了一隻人手,三根手指成握拳狀,伸直的拇指和食指直指天穹,每根手指上都有具特殊符號學意義的詭異刺青。蘭登根據戒指認出這是他最敬愛的導師彼得?所羅門――一位著名的共濟會會員和慈善家的手,也辨識出這個手勢與其上的刺青結合在一起是表示邀請的一種古老符號,旨在將受邀者引入一個失落已久的玄妙智慧世界。蘭登意識到彼得?所羅門已被人殘忍地綁架,他若想救出導師,就必須接受這個神祕的邀請。

羅伯特?蘭登就此猝不及防地被拖入了一個驚人的謎團。是嚴格遵守自己的承諾,還是先搭救危在旦夕的朋友?是配合中情局號稱涉及國家安全的調查,還是協助共濟會完成關乎人類福祉的重大使命?蘭登屢次陷入選擇的困境。然而時間緊迫,他不得不抽絲剝繭,一步步解開這個有關人類文明的最大祕密……

所有的事情來自於家庭的暴力,中國的老話富不過三代,也體現在了所羅門家族裏,彼得所羅門的悲劇在於沒有教育好孩子,這是整個故事的開始。

但是不管怎麼説,所羅門家族的習慣還是好的,在孩子18歲的時候就給一部分財產讓孩子繼承,這個是中國人應該學習的,即便是他的孩子沒有教育好。

整本書的追求,其實樹立追求的一直是大家都在面對的,只是我們沒有把它放到一個高度,用自我的觀念來衡量了整個社會,所謂失落的祕符,你説他是圓點環也好,是真正的聖經也好,其實這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真善美。佛説,你就是佛。聖經裏的 如其在上,如其在下,在作者的語言裏,已經表達了,其實上帝就是你,合眾歸一,如果大家都是上帝,而你不把自己當作上帝,那麼豈不是你也會對待上帝一樣,社會也就和諧了。如果你是上帝,你又該如何對待大眾,你只有努力為大家謀福利,這應該是西方一直在遵守的道德準則。

這本書總體上來説,寫的還不錯,從某種程度上,讓我們瞭解了西方的價值觀以及價值體系。關於國家安全和個人隱私方面,有很多人會關注這一塊,以及美國的愛國者法案,其實在我們國家雖然沒有這個法案,但是肯定是這樣做的。

丹?布朗的小説一向精彩地讓人拿起書就捨不得放下。雖然套路性很強,但我還是心甘情願地被他忽悠來忽悠去。不過這次沒有被完全忽悠到,讀到一半時已經猜出來了殺手的身份和埋藏的寶貝,但我還是讀完了以便印證自己的猜測。

第四篇:失落的祕符讀後感

失落的祕符讀後感

孫曉旭

很早以前就買了這本書,當時是奔着丹·布朗的名頭去的。可一直都只是看了開頭,作者另外幾本作品也從未打開過包裝,沒能好好感受作者那強大的功力。而最近,我終於也有所突破,看了一大半,感受到了那麼一些東西。

這是一部偵探懸疑類小説,是繼《達·芬奇密碼》後,丹·布朗又推出的一部力作。整個故事發生在短短12小時內。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明顯感覺到了一種急迫感,彷彿有什麼在等着我,需要我馬上動身去做。而故事發展的邏輯性非常強,我猜丹·布朗曾經一定是個優秀的理科生哈!

作者對人物的刻畫獨具魅力,我曾試着模仿過,卻被無情的現實狠狠地打擊了,唉!

反派角色——邁拉克,是貫穿整個故事的重要人物,是個高智商的終極人物。他精通變裝術,我看到他通過變裝,矇混過許多人。而整個事件都是他策劃的,從大廳中的那一隻手,到將主角蘭登推進這多重謎團。這個人就像莫瑞亞提教授,有一種天才的瘋癲,讓我想到“天才和瘋子之間只是一步之遙”。

而蘭登給我的第一印象就像一隻小白兔,被邁拉克這隻狡猾的狐狸玩弄於股掌之間。而這樣的安排,恰恰一直吸引着讀者,讓人想知道蘭登和邁拉克之間究竟會發生什麼?這或許是一種吸引讀者的方式,非常值得學習。

不得不説,丹·布朗是一個神人,就像所有出名的偵探小説作家。他用筆把一個藏於地下深處的一個祕密(或者説是寶藏),一層一層挖掘開,讓讀者難以釋手這本書。

人物場景切換是一大亮點,我在讀完前一章時,非常想知道後面發生什麼,卻又不能跳過切換場景後的這一章,因為兩線故事都非常精彩,讓我不能割捨任何一條線路。

而書中大量出現的符號也是非常吸引人的一點,還有那些從未聽説過的高科技技術,和一些歷史故事,讓我大開眼界,不禁自歎見識短淺。

聽説已經有關於這個故事的電影正在拍攝中,對此我有着非常大的興趣,不過眼底下最重要的還是趕快看到結局,證實我心中的猜想是否正確!

第五篇:失落的一角讀後感

我喜歡讀《失落的一角》

推薦書目:《失落的一角》

謝爾.西爾弗斯坦:美國詩人 作曲家劇作家插畫家

推薦理由:《失落的一角》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看了一次明白一點,再看一次又能明白一點,百看不厭。

《失落的一角》讀後有感:

它不快樂,因為他缺了一角,所以它動身去尋找它那個失落的一角。它一邊滾動,一邊唱歌。有時,要頂着驕陽烈火;有時,要受到風吹雨打:還有時,竟然要被冰雪給埋沒,但是,他沒有退縮。他缺了一角,滾得不夠快,但可以跟小蟲説説話,聊聊天,或聞聞那花香或和甲蟲賽跑……這都是它最美好的時光,但終究沒有找到那失落的一角,他不甘心。他又漂過海洋,又越過高山,又穿越過沼澤和叢林,無論有多麼艱難,它都要下定決心,去找到那失落的一角。直到有一天,它終於找到了,它高興極了,可是那失落的一角它説;“我不是你失落的一角。”聽完失落的一角對它説的話,它又變得沮喪了,但它不放棄,它繼續滾動,去尋找那失落的一角。找到一個,太小了;找到一個,太大了;找到一個,太尖鋭;找到一個,太方正,找了很多很多,但都不合適,可它沒有退縮。有一回,找到了非常合適的角,但是,沒有握穩,掉了;有一回,找到了非常合適的角,但是,握得太緊,碎了。掉進坑洞,撞到石牆……最終,它碰到了一個角,看起來,很合適,它終於找到了。它很高興,它很滿意。因為它變得完整了。從那以後,它滾得飛快,錯過和小蟲説話,也無法再聞聞花香,

更不能和甲蟲賽跑了……有了這個角,它很快樂,可它連唱歌都不能唱了,於是,他停下,放下那個角,繼續去尋找那失落的一角。

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也一直跟着“它”一起去尋找那失落的一角,當它找不到時,為它着急,當它依然不灰心不放棄時,為它加油,當它如願以償終於找到合適的角時,不禁為它感到高興。但是,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它得到了合適的角,它的快樂卻猶如曇花一現,並不能持久,因為這合適的角讓他滾得太順利,太沒有阻礙,反而讓人覺得失去了很多。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吧。最後,它又決心丟掉那個角,它又開始滾動,文章中是這樣寫的:“它一邊滾動,一邊清亮地唱着----噢,我在找我那失落的一角,我在找我那失落的一角,嗨,喲,喲,我要去尋找我那失落的一角。”突然間,我明白了它要尋找那失落的一角,在乎的是尋找的過程,至於結果能不能找到已經不重要了。

書是這樣表達的,生活和學習難道不是這樣的嗎?就如今天我在寫讀後感,至於讀後感能不能發表,能不能得到好評,都不是我的目標,重要的是在寫讀後感的過程中,我認識了文中的主人公,瞭解了主人公的想法,感受到了作家謝爾.西爾弗斯坦對得與失的詮釋。在整個過程中,讓我明白了: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十全十美的,也正是沒有十全十美,所以有時缺憾往往更能感動人,更能讓人所接受。最後,向大家再推薦《失落的一角》姊妹篇《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它們都是美國詩人,插畫家謝爾.西爾弗斯坦的作品。

温州市實驗國小四(1)班王絡

指導師王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