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金融道》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W

第一篇:《金融道》讀後感

《金融道》讀後感(精選多篇)

在關於開展“讀書.思考.進步”專題讀書活動中,我一口氣將《金融道》讀完了,書中有對金融的動態瞭解,管理水平經驗,有許多讓人信服的道理和讓人不敢想象的實例。通過一家弱勢銀行在短短近十年時間中、從無到有造就出一家業績驕人的省級分行的經歷告訴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生活。

金融之道,常常在金融之外。我們信用社,從某種程度上説在金融業確實屬於“弱勢羣體”,而我們服務的也往往是社會中的“弱勢羣體”,如何因“弱勢”而瘋狂?我想,只有樹立學習的觀念,樹立學習增長能力的觀念,在學習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同時,主動走出去學習先進單位的經驗,解放了思想,看到了差距,更新了觀念,理清了思路,創新觀念有了轉變,那工作能力就有提升。

“如何讓一羣思想各異的人團結一致,充滿凝聚力?什麼是員工每一?”這個提問深深地吸引了我,作為一個網點經理我應該如何做到這一點,我做得又合格不?記得當接任時我的第一份工作總結中提到的關於工作中的難題時,我提到網點的一位員工,我直接指出他不適宜做網點一線的工作,原因是他比別人做得差。後來我更新了觀念,用自己的一套方法和該員工的自身努力改變了這一情形,現在他由一個別人都不想與他拍檔做事的“新”員工變成了一個可能教導他人的“老”師傅,由以前要別人幫手“執手尾”變成現在主動要學新東西,主動問有什麼要幫忙。一個有十年工作經驗的“新”員工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變化這麼大,新觀念只有一個:

不能對一個員工採取放棄的態度如果大家都放棄他,他也可能會放棄自己,當所有人都覺得他不行時,他可能也不覺得自己不行。

我不能容忍他不熟悉的業務由別人代他做,我要求他熟悉作為一個綜合櫃員需要熟悉的業務,可能也是機緣巧合,一批舊員工走了,換了一批新的員工,有些還是剛畢業的,這下不但沒有人幫他了,反過來別人要請教他,借這個機會我要求其他員工讓他獨立去完成一個“教學”過程,如果教錯了就糾正他,對了就讚揚他,因為要表現出比新人強,他主動去做一些以前對他來説“難度高”的業務,慢慢他的自信心有了,責任感有了,業務水平更是提高了不少,更讓我感動的是三月時當我在計提一季度應付利息時他叫我教他,當我教完他後的一個星期,他告訴我設計了一套程序,當輸入原始數據後就可以直接打印計提利息的業務憑證,我們一試果然與手工計提的單據一下,他很開心,向每一位員工展示他的“戰利品”。

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讚許,有時你的一個微笑,一聲讚許,可能就是別人的一支強心針,我慶幸我沒有放棄這個同事,我也沒有資格去放棄他,每個人都有他的能力和閃光點。同他向我們展示“戰利品”的那一刻我感受到工作固然是為了生計,但比生計更可貴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工作所給予我們的,要比我們為它所付出的更多。如果我們將工作視為一種積極的學習經驗,那麼,每一項工作中都包含着許多個人成長的機會。

那如何讓我們成為一個團隊,如何讓我不是一個人孤軍作戰呢?思考的答案是:

開心地投入工作當我剛到銀花分社時,正好是存款大幅下跌時,當時我對固有的客户一無所知,對未來也沒有信心,和同事們開完班後會的飯局聊天中我感覺到大家好像都覺得吸存與我們這些一線員工一點關係也沒有,那是領導們的事,我們只要做好本職工作就行了,付出太多,豈不被壓榨了?當時我也不知如何去糾正他們這種思想,或許連我自己也是這種思想,但在去年的三季度當我們的存款任務離完成是那麼的接近,我們整個組,上至組長,下至每一位員工,都把衝業績當成了自己的一項工作,知道有客户的私人資金在股票市場時會主動諮詢客户是否有多餘未入市的資金轉過來做通知存款,剛好度過“國慶”的七天假期,可以讓資金取得更高的收益,最後雖然我們差一點沒有完成任務,但我們形成了一個團隊,一個有初步凝聚力的團隊,而在那個季度我們團隊的獎金收入是轄內最高的,原來我們是做得最好的,所以我們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

以前我們可能會覺得敬業表面上看起來是有益於學習,有益於領導,但現在明白到最終的受益者卻是自己。當我們將敬業變成一種習慣時,自己從這個工作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

還有一點讓我現在還很感動的,2014年3月中旬才收到上級下達的任務指標,我們一季度的對公開户數是45户,因為開户所需的時間較多,有時員工覺得“挺累”一個活,而當時我們還差十多户任務數,但時間只剩下差不多一週的工作日,當我看到每有客户要求開對公户時,辦理業務的員工那種私下暗喜的表情,當最後一天我們以超出任務的業績完成了該項任務那種歡呼時,我真的感動了,我們從這種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了快樂。

既然我們選擇工作,選擇為信用社工作,何必讓工作牽着自己走,何必讓工作成為自己的負擔為何不付趁機為工作付出滿腔熱忱,去享受工作的快樂,因為工作本身就是生活一個重要部份。

下一個問題是:如何讓我們這個“弱勢羣體”也瘋狂呢?記得幾次開會領導都和我們説,這個世界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金融道》中思考也讓我找到了答案:

在工作中,我們沒有任何藉口但是,不幸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或那樣的藉口。它們好像是“理智的聲音”、“合情合理的解釋”,我記得自己也曾經不斷為自己工作的失誤或業務的停滯不前找藉口,工作失誤時,以“員工之間沒有配合好”“員工新,業務不熟悉”為藉口;當業務拓展不開、工作無業績時,我也曾以“信社理財產品不多”、“金融政策不好”或“我已經盡力了”等等藉口;呵呵,只要有心去找,藉口還是無處不在。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項任務,可以用各種藉口為自己的當“擋箭牌”,但事實上這只是在掩飾你自己的弱點,自己在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尋找藉口時,卻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和責任,作為一名網點負責人,完成各項目標任務不是我的責任嗎?將困難説得再多、再大,只能證明自己的無能;其實,在每一個藉口的背後,都隱藏着豐富的潛台詞,只是我們不好意思説出來,甚至我們根本就不願説出來。藉口讓我們暫時逃避了困難和責任,獲得了些許心理的慰藉。但是,藉口的代價卻無比高昂,它給我們帶來的危害一點也不比其他任何惡習少。不願承擔責任,把本應自己承擔的責任推卸給別人。一個團隊中,是不應該“我”與“別人”的區別的。一個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可能獲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也不可獲得上司的信賴和尊重。如果人人都尋找藉口,就會削弱團隊凝聚能力;沒有人是不犯錯的,所以以自己的能力或經驗不足造成的失誤尋找藉口,顯然是非常不明智的。錯就是錯,沒有誰天生就能力非凡,正確的態度是正視現實,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努力學習、不斷進取;

第二篇:金融道 一書讀後感

正如城區聯社領導(更多請關注)在推薦這本書時所説的一樣,《金融道》它確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金融業員工讀本,在我一口氣讀完這本書後,仍在為書中所闡述的那些獨特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風格所感到激動和振奮。杭州廣發――一家弱勢銀行在短短近十年時間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造就出一連串驕人業績的背後,所發生的讓人不敢想象的事實,反映出來的許多讓人信服的道理,對於我們信合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服務有着深深的啟發。

員工第一

在金海滕行長的建行核心觀念中,我讀到這樣一句話:“員工第一”。這句話在我看來有些震驚,多少有些別出心裁,這和一直眾多銀行提倡的“顧客就是上帝”的行為標準有些背道而馳。但他是這樣理解的:“所有服務工作,都是需要員工去做的。顧客就是上帝,這就意味着員工必須去把顧客當朋友,最終去實現一種平等的合作關係。而員工,是我們事業的基礎,就必須放在第一位。”這句話一直也是杭州廣發管理員工的理念,我想這正是解決很多問題的關鍵,也是對“以人為本”企業理念最實際的詮釋。杭州廣發倡導的是真正的關愛員工,充份發揮出每一個員工自己的潛能,讓樸實枯燥繁重的工作變成員工樂意的“快樂勞動”,這種快樂是發自每個員工內心的。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讚許,有時一個微笑,一聲讚許,可能就是別人的一支強心針。工作固然是為了生計,但比生計更可貴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得到一種成就感和樂趣,這樣的成就感和樂趣就是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一部分;工作崗位所給予我們的,要比我們為它所付出的更多。如果我們將工作視為一種積極的學習經驗,那麼,每一項工作中都包含着許多個人成長的機會。“員工第一”推崇的是積極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做事的積極性、主動性,開拓做事業的創業精神,而這種精神正是他們的事業充滿勃勃生機的力量源泉。

以一顆感恩的心對待顧客

這句話也是我們張灣信用社彭剛主任經常教誨我們的一句話,客户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要用感恩的心來接待客户。是的,只有發自內心的感恩服務,客户才能滿意接受,客户才能被感動,這種感恩是相互的,你對客户的感恩的服務最終才能換來感恩的回報。1997年中秋前夕,一個大伯手持一張存單,到杭州廣發要求辦理存單質押貸款,這張存單的金額只有500元,而且他要貸的也是500元,貸款期限也僅有一個月。如果按照收入成本計算,利息收入微乎其微,銀行還要付出人力成本和資料的工本費。但是杭州廣發卻認為這正是老百姓對銀行的信賴和支持,通過做這筆業務杭州廣發迅速在市民心目中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形象,以至於後來杭州廣發的人出門打的連的哥都感激不收打的費。以一滴感恩之水換來了湧泉的回報,對客户的感恩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別人,這樣客户才能帶着美好的心情離開,而我們的工作才能更上層樓,我們的事業才能進步。什麼叫優質?用心是關鍵,如果幹什麼事情不用心,那就一定是在應付。不是發自內心的工作,一定很累。我牢牢的記住了金海滕行長的一句話:一個人的價值就是感動別人,一個人的享受就是被別人感動。

細節決定成敗

金融是需求的產物,它不是賬面遊戲。我們信用社在網點覆蓋上與國有銀行相比有巨大的優勢,把金融服務延伸到居民的家門口,把貼切的服務和居民要求一致,順應客户的要求,就要從一切細節做起。有時候,細節就決定了一切。

xx年的春節,許多市民都希望兑換一些新鈔做新年的“壓歲錢”用,但遭到了許多銀行的拒絕,只有杭州廣發在接到媒體的諮詢電話之後,立即成立了專項應急小組,兩個小時內,一個特別的服務方案開始實施,市民不僅可以到杭州廣發各個支行的櫃枱兑換新鈔,而且還可以通過自動櫃員機取到一定數量的新鈔,盡最大可能的滿足了市民們過節的需要,當地的媒體和老百姓無不對此事讚不絕口。為了市民們這樣一個非常細小的要求,在這兩個小時的背後,杭州廣發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接到諮詢電話15分鐘後,各個部門齊聚行長室開始研究可行的服務方案,第一時間做出服務安排和承諾,第一時間從蕭山、餘杭緊急調用數百萬元的新鈔以滿足供應量,第一時間解決了自動櫃員機新鈔不吐鈔的技術問題。如果杭州廣發接到這個電話也藉故推託,也沒什麼大錯,只不過也杭州廣發也從此將混同於“其他的銀行”,正是由於在這樣的一個細節上的重視,以小事為突破口,主動跟進,才凸顯了杭州廣發的服務理念。這個“新鈔事件”只是他們一個服務案例,優質服務只是做為他們所有員工最基本的要求,而不是最終的要求。他們把優質服務做為他們服務的底線,要求每一個員工,在對待每一件事情上,都要將服務做到優質。這就是他們注重的細節,是服務到家,而不是服務到位。

金融之道,常常在金融之外。我們信用社從某種程度上説在金融業確實屬於“弱勢羣體”,杭州廣發金海滕行長卻説:我們的起點不高,我們總行的牌子不夠好,我們什麼都可以選擇,但唯一不能選擇的就是出身。我們不能因為我們的起點是弱勢而把我們的服務也變成了弱勢。我想,只有樹立學習增長能力的觀念,在學習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同時,主動研究先進單位的經驗成果,解放了思想,看到了差距,更新了觀念,理清了思路,創新觀念有了轉變,那工作能力才能提高、服務質量才能提升、我們的事業才能進步,我想我們每個信合人也能和杭州廣發他們一樣,越來越好,越來越強。

第三篇:《金融道2》讀後感

集羣開發的優劣

——讀《金融道二》第二章有感

《金融道二》第二章的標題是“尋找富礦”,顧名思義是把區域市場、專業市場等統一市場客户開發比喻成開發一座富有的礦山,這是很形象的。這與我公司倡導的“系統性開發”有異曲同工之妙。文中提到廣發銀行作為全國性知名銀行,也需要主動的開發市場來創造活力源頭,從身邊的小商户做起,逐漸培養並擴展同類型優秀的客户。從目前該行已經形成的客户羣體來看,經過數年的努力杭州廣發先後形成了浙江鋼材經銷商户客户羣、杭州富陽造紙行業客户羣、杭州蕭山紡織行業客户羣等,成績斐然。

廣發銀行堅持開發和維護羣體市場同時也與時俱進,在某些處於行業週期頂峯走下坡時,能及時收手並慢慢從中退出,從中能體現出該行判斷分析宏觀環境、相關行業的獨到之處——時時分析,刻刻關注風險。比如廣發慶春支行前期支持手機市場,在輝煌時期,國產手機供不應求,市場前景十分看好。廣發行曾經成片開發了手機經銷商的客户羣,此類業務甚至佔據了該分行1/3強的業務量。但由於手機的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外老牌的手機技術廠商手裏,國內的廠家受核心技術限制很被動,到現在都沒有喘過氣來。掌握核心技術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等,並不是市場上這些廠家能解決到的,隨着國外品牌手機大量湧入國內,國產手機必定式微。果然過了不長時間,國產手機銷售和利潤急劇下滑,波及國產手機經銷商。廣發行提早意識到

這個問題,他們根據預先設立的方案開始逐步退出且不動聲色。我想

在廣發行所支持的客户羣體中,蕭山的紡織業客户比重也可能在逐步

下滑,畢竟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依靠勞動密集型模式支撐的產業

必定退出歷史舞台,紡織類企業即使合理的生存下去,也只能是注入

高科技的因素,有強有力的品牌支持才能在競爭中屹立不倒。

“羣體優質才是真正的優質”,文中把上述作為小標題,充分説

明產業行業的週期性,行業的優劣性、發展前景等必須作為羣體開發,

系統性開發選擇的標準選項之一。又回到老的議題,支持高科技、新

能源等高新項目朝陽產業是毋庸置疑的,但也不排斥一些傳統性、穩

定性強的行業,比如目前操作中比較多的臨安山核桃互保項目中山核

桃企業、廣發行開發的鋼材企業、富陽造紙企業等。

聯繫到我們目前實行的系統性開發,可以借鑑廣發行的羣體開發

區域和行業,比如鋼材、造紙等,也可以開發電子市場、圖書市場等

杭州比較專業的市場。摒棄紡織服裝業、臨安電纜企業、建築材料貿

易生產型企業等行業走下坡路的企業。這些都需要我們去摸索和實

踐,同樣作為信貸機構,銀行和擔保公司的做法和思路必定有異,需

要我們總結出我們自己的一套東西來。

2014.10.16

第四篇:金融道

金融道讀後感

在關於開展“讀書.思考.進步”專題讀書活動中,我一口氣將《金融道》讀完了,書中有對金融的動態瞭解,管理水平經驗,有許多讓人信服的道理和讓人不敢想象的實例。通過一家弱勢銀行在短短近十年時間中、從無到有造就出一家業績驕人的省級分行的經歷告訴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生活。

金融之道,常常在金融之外。我們景德鎮市商業銀行,從某種程度上説在金融業確實屬於“弱勢羣體”,而我們服務的也往往是社會中的“弱勢羣體”,如何因“弱勢”而瘋狂?我想,只有樹立學習的觀念,樹立學習增長能力的觀念,在學習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同時,主動走出去學習先進單位的經驗,解放了思想,看到了差距,更新了觀念,理清了思路,創新觀念有了轉變,那工作能力就有提升。

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讚許,有時你的一個微笑,一聲讚許,可能就是別人的一支強心針,每個人都有他的能力和閃光點。我感受到工作固然是為了生計,但比生計更可貴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工作所給予我們的,要比我們為它所付出的更多。如果我們將工作視為一種積極的學習經驗,那麼,每一項工作中都包含着許多個人成長的機會。以前我們可能會覺得敬業表面上看起來是有益於學習,有益於領導,但現在明白到最終的受益者卻是自己。當我們將敬業變成一種習慣時,自己從這個工作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既然我們選擇工作,選擇為商業銀行工作,何必讓工作牽着自己走,何必讓工作成為自己的負擔為何不付趁機為工作付出滿腔熱忱,去享受工作的快樂,因為工作本身就是生活一個重要部份。

如何讓我們這個“弱勢羣體”也瘋狂呢?記得幾次開會領導都和我們説,這個世界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金融道》中思考也讓我找到了答案:在工作中,我們沒有任何藉口但是,不幸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或那樣的藉口。它們好像是“理智的聲音”、“合情合理的解釋”,我記得自己也曾經不斷為自己工作的失誤或業務的停滯不前找藉口,工作失誤時,以“員工之間沒有配合好”“員工新,業務不熟悉”為藉口;當業務拓展不開、工作無業績時,只要有心去找,藉口還是無處不在。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項任務,可以用各種藉口為自己的當“擋箭牌”,但事實上這只是在掩飾你自己的弱點,自己在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尋找藉口時,卻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和責任,將困難説得再多、再大,只能證明自己的無能;其實,在每一個藉口的背後,都隱藏着豐富的潛台詞,只是我們不好意思説出來,甚至我們根本就不願説出來。藉口讓我們暫時逃避了困難和責任,獲得了些許心理的慰藉。但是,藉口的代價卻無比高昂,它給我們帶來的危害一

點也不比其他任何惡習少。不願承擔責任,把本應自己承擔的責任推卸給別人。一個團隊中,是不應該“我”與“別人”的區別的。一個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可能獲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也不可獲得上司的信賴和尊重。如果人人都尋找藉口,就會削弱團隊凝聚能力;沒有人是不犯錯的,所以以自己的能力或經驗不足造成的失誤尋找藉口,顯然是非常不明智的。錯就是錯,沒有誰天生就能力非凡,正確的態度是正視現實,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努力學習、不斷進取。

在今天,我作為工作在第一線的一名職工,我認為需要的不只是學習業務書籍上的知識,章

而是更需要一種精神,一種工作的態度,對上級的指令,立即採取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務。在日常工作中全力和同事配合做好工作,對同事提出的幫助要求,不找任何藉口推託或延遲。説得有位名人講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自己有繫鞋帶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機會,所以我們必須改變對藉口的態度,把尋找藉口的時間和精力用到努力工作中來。因為工作中沒有藉口,人生中沒有藉口。

(轉載自第一範文網http://,請保留此標記。)。

第五篇:道可道 非常道-生死疲勞讀後感

道可道 非常道

——讀《生死疲勞》有感 《生死疲勞》是莫言2014年以噴湧般的氣勢創作的一部重構宏大敍事藝術的長篇鉅著。以“動物之眼”看農民與土地關係變遷,講述50年鄉村史。

地主西門鬧一家和農民藍解放一家的故事充滿了弔詭和狂熱,唏噓和罹難。當轉世為人的“大頭兒”終於執著堅定地敍述時,我們看到了一條生氣沛然的人與土地、生與死,苦難與慈悲的大河,流進了我們的心田。

在莫言對偉大古典小説呼應的那一刻,聆聽到了“章回體”那最親切熟悉的大音;莫言承受着生死疲勞的磨礪以及冤纏孽結,將中國人百感交集、龐雜喧譁的苦難經驗化為純美準確的詩篇,祈禱祖國莊嚴、寧靜、祈望人類豐沛的生命祥和、自然。

《生死疲勞》將六道輪迴這一東方想象用中國古典文學草蛇灰線的方式,隱沒在全書的字裏行間,寫出了農民對於土地無比執著的頌歌和悲歌。據莫言介紹,這部長達55萬字的小説,由於構思成熟,他共用了43天的時間就寫好了。“在寫作中,我丟掉了電腦,重新拿起軟毛筆,創作的激情從筆下洶湧而出。”由於小説寫得快且長,莫言為此反而感到不安,怕因一時的疏忽而為文本帶來瑕疵。 由於莫言首次嘗試近似章回體的敍述方式,從而使小説在閲讀時有類似閲讀

中國古典小説的快感。對此,莫言解釋説,他並不是刻意為之,而是因小説敍事的需要,尤其是為了區別章節之間的界限。

六道輪迴 大氣磅礴 半個世紀 鄉村中國 腰封文字: 六道輪迴的民間想象與古典小説章回體形式完美結合的鴻篇鉅製大氣磅礴、荒誕怪異 展示半個世紀的農民命運和鄉村變遷 探索人與靈、生與死、苦難與慈悲 莫言運用佛教六道輪迴的觀念,雜糅魔幻寫實的手法,展示一部充滿奇趣的現代中國《變形記》……全書筆力酣暢,對歷史暴力與荒誕的沉思又不乏傳統民間説唱文學的世故,足以代表當代中國小説的又一傲人成就。——王德威教授 “作品植根於中國文化的母體,將誇張的想象與質樸的現實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激情四溢的詩性筆觸遊走於陰陽兩界,全景式地展現了鄉村中國的生存畫卷。作家將沉重的思想貫注於狂歡式的敍述中,在對苦難的戲謔中加深對苦難的理解。”

每一部好的小説,都是一個“道”。這個道,是隱藏於人物命運和作者構思後面的一種情懷,一種對於生命的觀念,對於價值的認識。有時候,我們發現不了,有時候,作者自己都不知道。這個“道”,如草蛇灰線,看不見、摸不着、道不明,只能隱隱約約地感覺。這個“道”,你從人物的言行中理解不到,你從人物的命運中體會不到,你從作者的抒情中把握不到,你從書評人的剖析中觀察不到。甚至很

多時候,你只能在看完全文,把幾代人的命運,幾代人的雞毛蒜皮一一回想時,才會彷彿如抓到一陣煙、看到一陣風一樣,對這個“道”有所察覺。這時,眼淚就掛在眼眶。這時,這個“道”對你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影響,只怕比那些名言警句要重得多。

這個“道”,我曾在《亂世佳人》、《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若有所覺;這個“道”,我曾在《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中若有所悟;這個“道”,在我看完《生死疲勞》後若有所觸。老子説,道可道,非常道。道家崇尚自然,講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要説清楚“道”,既難,也無必要;就連講究“心”的佛家,也應該是不想也不能説清楚“道”的,否則,怎麼會有“着相”一説;我們也同樣看到,飽讀詩書的博學大儒也總是傾心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原來,迷迷糊糊的朦朧才是釋儒道的共同追求。扯遠了!

其實,真正的“道”應該是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的。所以,才子佳人的故事難以入道,金玉滿堂的美好大結局,難以入道。“道”,是本質的,所以應該是真的,是現實的。所以,一把辛酸淚,滿紙荒唐言的《紅樓夢》,是“道”,悲中有喜、起中有落的《三國演義》、《水滸傳》幾近“道”,《西遊記》小説沒看下去,從電視劇上看,“鬧”比“道”多。魯迅説,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其

實,這也是現實,所以,《西遊記》如果真能如網上傳説的倒過來寫,倒也算是“道”了。悲劇比喜劇,永遠更有感染力和傳播力。又扯遠了!

《生死疲勞》講的是輪迴的故事。百度了一下,佛家有六道輪迴。六道可分為三善道和三惡道。三善道為天、人、阿修羅; 三惡道為畜生、餓鬼、地獄。本文的主人公西門鬧,作為一個好地主被人革了命,轉世又被閻羅王“坑爹”,變成了驢、牛、豬、狗、猴與自己的子輩、孫輩一同生活,最終又回到了人形。莫言講故事的本領還算不錯,處處有幽默,細節把握也不錯,雖然越寫越疲軟,但總算也沒把《生死疲勞》寫成一個爛故事。我記憶最深的,除了一些西門鬧做驢做牛的故事外,就是最後當其終於做狗終結時,閻王與其的一番對話。閻王問西門鬧,心中還有仇恨嗎。西門鬧説,沒有了。這劇情實在很像金庸小説的情節。不過,我認為,帶走西門鬧內心的仇恨的,是時間,更是數次輪迴的見識。這番對話,頗有佛學意味,所以,大概佛學無處不在吧,只要人懂得用心感觸,懂得用腦思考。人生有太多的無奈、痛苦、不甘,是無處訴説的,是無處排解的,是無處申冤的。所以,西門鬧最終領悟了。

在這本書中,難以找到一個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可以讓我們去瞻仰,可以讓我們去以其為參照物,反觀其他人的不足。其實,這才是真實的人生。每個人都有走錯那麼幾步的

時候,每個人身上都帶有人的劣根性和歷史的侷限性,每個人身上都會表現出作為人的卑劣和怯弱,同時,每個人身上也都能展現出人性的偉大和光輝。這就是人生,這就是由人組成的真實世界,這就是大道的本質。我們所看到的歷史,本就是經過時間的打撈和人為的加工所造就的扭曲的世界。原先,我以為自己是如此的渺小,自己是如此的平凡,自己是如此的卑劣,最後我發現,原來人都是如此,原來,從渺小中可以生出偉大,從平凡中可以長出獨特,從卑劣可以長出偉岸。我們高估了英雄,就如我們低估了自己一樣。(當然,我們有時也容易藐視別人而自以為是,但那只是在對待周圍的人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小説中的村和人,好像沒有幹過什麼大事,但是,最後的種種堆疊起來,自然就成了大事。一些小人物,在歷史的潮流裏,也自然地成了大人物。這也是“道”。

如果要説這本書讓我學到了什麼,我真説不出來,一種莫名其妙的“道”,讓我如何以文字來描述?現在唯一的感觸是,人生的的起點和終點,已經是既定的了。不管我們在這張美好的座標軸上畫出多麼美妙驚豔的拋物線,我們最終的落腳點,都是y=0。蝸牛角上爭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生!

重慶市巴南區環境監測站 陳鵬

2014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