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千年一歎》讀後感1000字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2W

《千年一歎》讀後感1000字作文精品多篇

《千年一歎》讀後感800字作文 篇一

在千年之交,作者餘秋雨與鳳凰衞視一行以希臘為起點,中國為終點,探尋文化的足跡。在世界文明史中,只有我們的祖國——中國的中華文明完整地保留了下來,我認為,這不是奇蹟,是必然的。

世界本是一個大村莊,人們原本過着本本分分的生活,只是後來有一天,一户人家的人搶了另一户的一點財物,得手了,於是又有一些村民效仿,這使得每户人家人人自危,都在家偷偷練武,使得整個村子不得安寧。我一直認為用這個故事來形容我們的這個世界非常合適,而作者也在書中反覆強調着戰爭會使戰勝方與戰敗方兩敗俱傷,會破壞兩方民族的文明,會使人民流離失所,貧困、天災……接踵而至,留給人們的將是無比的傷痛。我們中國從古至今一直做得很好,除了成吉思汗,幾乎沒有統帥進行過遠征,最多隻是內部矛盾,內部戰爭,包括日本和朝鮮,他們的祖先也都是中國人。正是這些,使我們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完好的保存了下來

當然,現在的新中國也光榮地繼承了我們祖先的優良傳統,對那些盤踞在南沙羣島等地的外國政府並不採取武力的手段,只是再三地要求他們和平撤離,只有他國軍隊向我軍開火時才進行自衞還擊。這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政策既維護了和平,又不失我軍的尊嚴,非常好。但這要是發生在美國,早就藉機開戰,把東南亞轟了個底朝天了。

作者從中東一直到印度,一路上看到的都是戰爭與冷戰造成的荒蕪與貧困,而在軍事方面我國一直十分低調,只是偶爾才會舉行和平軍演,非常低調,這點很值得中東以及南亞的一些國家借鑑。作者在書中也介紹了許多西方的古代帝王,在國富民強之際耀武揚威,攻擊他國,毀滅了他國的文明,自己的國家也遭受重創,最後使得國家民不聊生,國庫空虛,真是兩敗俱傷。

説到底,武力只是一種自衞手段,不可用於攻擊他人,更不可濫用,不然害人害己,對別人不説,光對自己就沒有一點好處。文明是珍貴的,戰爭是殘酷的,戰爭是獨裁。者的工具,而文明卻是廣大勞動人民所創造的,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與勞動人民智慧最好的體現。戰爭讓文明膽寒,作者餘秋雨也多次在書中強調要維護和平以及和平對文明的重要性,我也希望所有國家都能放棄軍備競爭,保護和平,給古老的文明以最好的保護!

餘秋雨千年一歎讀後感900字 篇二

家中有一本著名作家餘秋雨先生的作品《千年一歎》,以前並未認真讀過。今年寒假,我有了時間細細品讀,被這本遊記深深吸引。

這本書是一本日記,記錄了餘秋雨在千年之交隨香港鳳凰衞視“千禧之旅”越野車隊跋涉四萬公里的經歷。一行人從西方文明的搖籃希臘出發,經埃及一路向東,經約旦,伊拉克,伊朗和巴基斯坦,印度,最後回到祖國。餘先生在旅途勞頓中每日寫一篇文章,討論當地文化,思索文明奧祕。

讀過他作品的人不難看出,餘秋雨的筆觸一向優雅細膩,書卷氣很濃。但是這本書是在遠離靜雅書齋的滾滾車塵中寫作出來,沒有任何後期的修飾和改動,也沒有身邊取之不盡的書籍資料,所以説,這本書的每一篇文章都很純樸,帶着一絲糙糲,但更多的是最新鮮的思想結晶。用餘秋雨自己的話説:與筆端相比,我更看重腳步;與文章相比,我更關注生命;與精細相比,我更傾晴糙糲。這種做法有點像現代的行為藝術,一切只在行為過程中完成,不再在行為之外進行塗飾;也有點像中國書法,大筆一揮總有諸多遺憾,卻不宜在收筆之後東修西描。根根攀攀、泥污水漬都留着,圖個真切。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餘先生在伊拉克的文章。伊拉克有着底格里斯及幼發拉底兩條大河的滋潤,是兩河文明的搖籃,在這片土地上曾經孕育出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兩河文明以商業與法律著稱。而現在,在餘先生的眼裏、在鏡頭下,文化二字竟會是那樣的蒼白無力。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不在了,古老的巴比倫文明被踐踏了!那時的伊拉克還是薩達姆統治的時期,伊拉克戰爭還未爆發,但在餘先生的筆觸下,我看到很多文明古蹟被遺忘和毀滅,西方文明在這裏被深刻排斥,宗教之間的紛爭從未停歇。,百姓的生活難以得到保證。我從餘先生的文章中,讀出了他對這篇土地未來的深刻擔憂。不幸的是,餘先生一語成讖,十幾年後的今天,那片土地的現狀甚至不如餘先生涉足時的樣子。

在一篇篇文章為我勾勒出的精神世界中,我明白了,文明就像温室裏的花朵,美麗又脆弱。我感到幸運,因為與我們中華文明同期誕生的其他文明,到現在早已支離破碎,唯獨我們的華夏文明綿延數千載,飽經風霜,卻從未斷絕。我們作為華夏文明的傳承者,應注重傳統文化的學習,並積極去故納新,開拓創新,讓我們華夏文明在世界的東方繼續熠熠生輝!

餘秋雨千年一歎讀後感1000字 篇三

一個文采飛揚的學者,一段異國他鄉的旅程,一串如詩似畫的文字,成就了這本書——《千年一歎》。餘秋雨教授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走過北非、中東、南亞,於千禧之年的元旦抵達中國。這段旅程也成為他筆下的文字、心中的回憶,成為他追尋文化足跡的朝聖之路。

這三個月的旅程對餘教授來説,是難忘的,是震撼的,是驚險的。他的足跡踏遍不計其數的宏偉景觀、名勝古蹟。邁錫尼的斷壁殘垣,金字塔的蔚為壯觀,猶太古國的殘存氣息,巴比倫城的壯大磅礴,都刻在餘秋雨教授的心中。我們讀者品味這質樸的語言時,彷彿身臨其境,但卻無法真正感受這不凡的一路。

這一路,是壯美的一路。

這條路上的景觀無需多言。既可尋異域風情,亦能覓歷史足跡,何其壯美!我難忘這兩個片段:在愛琴海邊感歎“浩大而不威嚴,温和而不柔媚,在海邊熾熱的陽光下只須借得幾分雲靄,立即涼意爽然”;在埃及沙漠低吟“平漠千頃,暮色已重,遠處的層巒疊嶂全都朦朧在一種青紫色的煙霞中”。碧海長空,飛沙走石,雲霓緲然,如一幅清新的山水畫。

這一路,是危險的一路,

這段旅行雖然風光旖旎,卻也危機四伏。在埃及奔赴盧克索時,七百多公里,處處軍容森森,槍支如林,佈防嚴密,各路警察皆來護送;在去伊拉克時,先是勉強入境,又穿越六百公里的“死亡公路”,快馬加鞭抵達巴格達;在伊朗克爾曼時,餘教授執意前往扎黑丹,此處形勢緊張,命案頻發,並有沙漠風暴襲捲,最終,歷經曲折到達目的地。危機四伏,險境重重,大漠槍影,似一部驚險的電影。

所有的見聞凝聚成回憶的結晶,融成文字的水流。這一路是不凡的,而文字卻顯得平凡,並無餘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等書中的華詞麗藻,妙語連珠,但含有一種質樸簡潔的清新,一種返璞歸真的自然。正如作者序中所言,隨行而記,並無修改。越艱難的路途,越能扣動心絃,感受文化之力;越不凡的旅程,越能打開心扉,聆聽歷史之音。這本書是對文化的傳承,是對本心的堅守。

明代的董其昌曾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此兩者在餘秋雨教授心中是並存的。讀萬卷書後,方行萬里路;行萬里路後,方成萬卷書。《千年一歎》就是這萬卷書中的一顆明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若想著成一部好書,缺不了你的足跡和閲歷。路始於足下,文源自行中,我們要積累文化底藴,增加人生閲歷,做一個隨心的筆者,一個自由的行者,一個文化的傳承者!

千年一歎讀後感1000字 篇四

這個假期,我在百無聊賴之際拜讀了餘秋雨先生的《千年一歎》,跟隨作者來了一場全身心的“千禧之旅”。它的目的實際上是環遊世界的禮貌古國,領略人類禮貌的精華和感受異國的風土人情。所以他們選取了希臘為此次旅行的第一站,路經除中國外的三大禮貌古國,埃及、印度、古巴比倫。作者行程數萬公里考察世界各大禮貌古蹟,在尋找人類古代禮貌的路基時,卻發現竟然有那麼多路段荒草迷離、戰壕密佈、盜匪出沒。

翻開餘秋雨的《千年一歎》,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蒼涼,沒有鮮明的色彩,沒有繁華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時如今卻衰落得如此徹底的古禮貌。人類正在慢慢親手毀掉自己的禮貌。禮貌在鐵戟長刀下衰落了,戰爭、殺戮把這千年的禮貌消磨了。只剩下極度的貧窮與落後,極度的愚昧與無知,禮貌與野蠻只有一步之差。禮貌的發源地,是最早開始使用文字的地方,此刻卻成了文盲最多的地方,真是絕妙的諷刺。

其中,波斯禮貌、希伯來禮貌、埃及禮貌、希臘禮貌和巴比倫禮貌。此刻只剩下了一堆堆廢墟,廢墟伴隨着他們的禮貌一齊埋葬,一併銷聲匿跡。

世界本是一個大村莊,人們原本過着本本分分的生活,只是之後有一天,一户人家的人搶了另一户的一點財物,得手了,於是又有一些村民紛紛效仿,這使得每户人家人人自危,都在家偷偷練武,使得整個村子不得安寧。我們現在的這個世界正是如此,戰爭會使戰勝方與戰敗方兩敗俱傷,會破壞兩方民族的禮貌,會使人民流離失所,貧困、天災……接踵而至,留給人們的將是無比的傷痛。

途經十個國家一一走過來,作者在震驚傷感中表露無遺:“人類禮貌的巨構崩坍得如此淒涼!”“衰草瓦礫,承載着一個從古到今的災難,一切摧殘都是具體的,一切委屈都是難以表述的!”

正如歌詞中唱到,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車輪滾滾塵飛揚,祖先託我來拜訪。我是崑崙的雲,我是黃河的浪,我是涅的鳳凰再飛翔。法老的陵墓,巴比倫的牆,希臘海濱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風涼。我是廢墟的淚,我是隔代的傷,恆河邊的梵鍾在何方?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東方有人長相憶,祖先託我來拜訪。我是屈原的夢,我是李白的唱,我是涅的鳳凰再飛翔!所以我慶幸自己是一箇中國人,慶幸在自己身後有一個強大而又偉大的祖國在支撐。因此我們要盡我們所能的去學習去保護那些古老的禮貌,去教給我的後輩,去告訴他們中華禮貌千年的歷史,才會有我們光輝的此刻。中華禮貌千年的歷史,是我們民族的傳承。

千年一歎讀後感800字 篇五

文明——世域延續千年的漫長路途,懲戒的鋒刃和貪婪的箭矢以恥辱的罪名逼迫文明在殘敗的遲暮下幻滅,漸漸消逝。往昔,文明的鼎盛宛如天涯落幕,於遭受冷漠、眾叛親離之際,獨自衰弱。餘秋雨先生歎息的筆尖下,圓明園破碎的垣柱,為歲月所勾勒;大流士宮殿兀長的裂痕,為時光所渲染。千年的惋惜,一瞬的歎息,閲覽的是文字,銘心的是文明。

傾聽愛琴海落寞的悲泣,凝視埃及邊境森森軍容,文明的隕落以文字的形式完美的詮釋,餘秋雨先生以堅實的腳步,邁向文明殘存的聖地,尋覓文明千年的訊息。已逝的滾滾黃沙,忘卻遺留的遠去背影。千年一歎,詠歎不止。字裏行間的情所依戀的是湮滅於戰爭之下的廢墟。文明與私心的鬥爭何時歸回於盡止?回溯昔年,先人耗盡畢生心血創造了文字、語言,以友好的溝通締結生死契約,但也正因此,才鑄就文明的毀滅。千年一歎,所歎息的正是那為終結之光照耀的文明。

回首今世,我們依賴的現實,終將淪為後世人眼中硝煙般的遺地,或是天災的降臨,或是異域的侵擊。人性的蠕蟲蛀蝕了孤寂文明,可又有誰能保證。它不會侵食我們的現實文明,無休止的破壞,最終必將迎來災禍。我們期盼碎石瓦礫間能誕生希翼的萌芽,在飽經風霜之時,給予故地生機。千年以來,多少文明經受着蒼涼、荒蕪。餘秋雨先生踏足至此,發出感歎:“盛極必衰嗎?”當希臘帝國廝殺於血之洪流,中華正思念屈原之死。或許正是因為這種孤獨的沉默,中華文明免遭戰爭之火吞噬,幸而存活於矛盾之中。那些為之追捧的失落文物,也僅僅作為文明的見證,心靈的寬慰,逝去在文明之巒的頂峯,化為歎息。等待千年之後未來的發掘,他默默祈願——後世的歎息歸結於此,文明之海幾近枯竭。

千年一歎,歎於心底,歎於腦海,出於對文明悲憤寫作成書本,即使百年之後,早已腐朽,也必要等待——千年之後靈魂為眾人的感悟,餘秋雨先生的心血之作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