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朝花夕拾讀後感新版參考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1W

朝花夕拾讀後感新版參考

2021朝花夕拾讀後感一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所寫,作者用了大量的對比手法。這本書是魯迅先生回憶他兒時所經歷的一切,是對滋養過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懷念。語言清新,樸實,情切感人,是現代回憶性散文的典範之作。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因為它充滿着神祕與自由感。這章主要記敍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的生活。作者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了自己兒時對自然的熱愛,與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兒童天真幼稚和歡樂的心理。其中,長媽媽又給作者講了一個關於“美女蛇”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在晚上聽到有個美女在叫他的名字,但卻被一個老先生識破了機關,及時解救了他,沒有被美女蛇吃掉。作者還悟出了一個道理呢:如果聽到有人叫你的名字,千萬不要答應他。

作者有不得不從無憂無慮的“百草園生活”中到“三味書屋”中學習。因為作者上的是私塾,所以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玩耍。反襯寫出了作者對“三味書屋”的不滿與“三味書屋”的枯燥乏味。

童年就像一本日記本,如果忘了,也可以翻開來看一看,讓大腦保持新鮮的記憶,就好似童年還沒有過去。

童年就像一幅畫,畫上的內容是我們生活中的快樂回憶與點點滴滴。

童年就像一杯咖啡,嘗一嘗,有甜甜的味道,也有苦澀的味道。然而,每一個人的童年歲月都不一樣,酸甜苦辣,灌滿我們的童年生活。

魯迅先生筆下的童年沒有遮遮蓋蓋,直接地寫出了他兒時的快樂生活。《朝花夕拾》這本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有時間就回味童年,也勾起了許多回憶。

這本著作寫出了作者對兒時的快樂回憶的感慨與對時間逝去的速度之快而感到遺憾,同時又告誡我們要好好度過我們的快樂童年,不要讓原本屬於我們的快樂變成遺憾。

2021朝花夕拾讀後感二

合上書卷,我的目光凝駐在扉頁,腦海中已是浮想聯翩。魯迅先生獨特的筆風,獨特的角度,描摹出獨特的現實與幻想。雖略微令人難以通悟卻依然難掩其深深魅力,那些文字就那樣肆意地在我的思緒裏舒展繾綣。

我讀《朝花夕拾》,到底是在讀什麼?

如此想着,一幕幕畫面開始影綽閃現:長媽媽在夏夜講着百草園的蛇怪傳説、翻閲着《二十四孝圖》的少年為不知真假的故事心中悸動、熒幕前剎那間如夢初醒的青年做出棄醫從文的決定、在暗夜詭譎昏黃的夢境中看見無食物果腹的母女倆可憐兮兮相互依偎、多病的日子裏已是一代文豪的他卻惘然不知該做何施措…這一幕幕共同組成魯迅先生的半生,從懵懂稚子開始,漸漸有了屬於他的志向與抱負,並且為之追求與戰鬥。

我似是明白了。

我讀的是人,曾於魯迅先生的生命中留下印記,使他緬懷想念的人;我讀的是事,魯迅先生幼時曾做過的抓蟋蟀、堆雪羅漢、養隱鼠之類童趣十足的事;我讀的是情,對故人的懷念,對往事的缺憾,對那個時代那樣的世界的刻骨批判……

我不禁哀歎,感歎魯迅先生兒時,封建迷信的舊中國的人們對神鬼的盲目敬畏;哀歎世人的愚昧無知,對國家民族命運的冷漠麻木。我更要讚歎,讚歎在世人皆醉的黑暗中獨醒的魯迅先生那份意識與偉大精神;讚歎他為了挽救如死灰的人心,站出來以筆為鋒,攻擊諷刺腐舊社會和麪對他人諷刺攻擊的勇氣。

我很感謝,魯迅先生在書裏帶給我們聞所未聞的奇幻故事,和不曾瞭解的人情世故。我也很感謝,魯迅先生在百年前帶給社會新的思想,義無反顧地支撐起新文化的旗幟。即便是救人易,救心難。前路蠻荒,也要“橫眉冷對千夫指”。漫漫修遠,也要“俯首甘為孺子牛”。

“與其説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説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芽滋長,散播到大眾的心裏。”是的。並且我想,到了大家“朝花夕拾”的年歲時,他的精神也依舊活着,火焰不滅。

2021朝花夕拾讀後感三

回到家,從書架裏拿出從未看過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對着那個書名發呆。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敍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説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小時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住在一起,那時我時常和樓道里的一些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一起嬉戲,每次都玩的很開心,以至於每次都忘了時間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聲才會依依不捨的結束遊戲回家。每逢佳節,吃完團圓飯,我們又會聚集在那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空地上,點燃我們早就準備好的小煙花,在火光中,盡情的奔跑着,歡笑着,舞蹈着,體驗着前所未有的快樂。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門和其他夥伴們嬉戲了,而是不停的為學業操勞。每封佳節,也不在出去和夥伴們一起放煙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視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綻放的五彩繽紛的“鮮花”,獨自享受着……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2021朝花夕拾讀後感四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記敍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和青年的求學經歷,追憶難於忘懷的人和事,抒發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記錄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經歷,生動描繪清末生活畫面,文筆深沉,是中國現代散文經典之作。在生命的長河裏,露曦與朝暮更替交織,在看不清前進方向的時候,拾起腳邊下路邊的野花,裝進思想的揹簍。

其中我認為最感人的是《父親的病》這篇文章,《父親的病》追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那段往事,描寫了幾位“名醫”所引用的藥引均是稀奇古怪、一場罕見而又充滿迷信色彩的東西,如什麼“原配的蟋蟀一對,經霜三年的蔗,敗鼓皮丸”等。這些“名醫”實質是巫術醫道不分,故弄玄虛,草菅人命。騙取錢財是他們的主要目的。在他們身上,作者清醒地洞穿了醫學醫道的虛假、荒誕乃至罪惡的本質。

作者為了父親的病到處奔走,我想他的父親有他這樣的兒子應該很幸福。提起魯迅先生,腦海裏揮之不去的總是那個“早”字。年少時的他,因為父親的病而遲到後,便在學桌上刻下了“早”字來激勵自己,警示自己從此不再遲到。讀了《父親的病》後我覺得,魯迅刻下的“早”不僅是惜時的早,更是提示中國人:事事都要早,思想、技術、科技、國力,都應該爭先於他人,社會才能進步,國家才能富強。但在那個時候,卻讓魯迅東奔西走四處求醫,最終魯迅的父親還是難逃一死。表面上看,是當時醫生水平的低下,但實質上應歸咎於醫學的落後,導致魯迅的父親病程拖延,最終撒手人世間,不禁叫人潸然淚下。那時的社會就像魯迅的父親一樣病重了。魯迅似乎就是在吶喊着,對當時封建、腐敗的社會的批判。

面對我們自己的家人,要孝順還有關心;面對那樣子的庸醫,我們要能識別;面對沒有科學依據的事情,我們不能相信。我們要像孫悟空一樣,擁有火眼金睛,看清所有事物的正反兩面,不要心急看病,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2021朝花夕拾讀後感五

我在想,我的童年有沒有百草園、三味書屋、山海經呢?有沒有過那種與大自然毫無間隙的接觸呢?是的,沒有。但我卻可以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那簡潔細膩的文筆中,細細品味着那獨特而又充滿樂趣的童年生活,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優美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追憶往昔時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我們所瞭解到的魯迅先生似乎是倔強而又剛直,為天下所擔心的偉大作家,但他的童年卻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説: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説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純真時光。喜歡坐在河岸邊看着鴨子從身前遊過,頒着手指頭細數“一隻,兩隻……”;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祕的地方,看着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為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裏,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説不上來是什麼。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童年在漸行漸遠,留下的只有可供回憶的片段和永遠不會忘卻的情懷。看看《朝花夕拾》吧,去領略一下一代名家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與酸苦吧。